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5 01:0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湖南省教育装备处在湘潭市组织了湖南省首届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教学创新大赛,参赛教师把自己在仪器方面的创新、实验内容上、教法的重新设计通过说课的形式展示给评委和观摩教师,同时接受评委的提问,当场予以回答。赛场气氛活跃,互动性较强,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通过为期两天的紧张角逐,30位教师各显神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像。纵观全局,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运用相当地娴熟,充分地体现了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研制者已变成一种现实,教师们在实验仪器和教学方法上能大胆地创新,在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上也有长足的进步。

尽管大家都知道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但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实验教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如实验仪器匮乏、实验技师短缺、实验工作量太多而报酬太少;另一方面是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教学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实验仪器未配套到位、实验教师的培训亟待加强。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潜能和聪明才智,引导他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做实验,通过改进或创新身边的实验仪器做实验,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下,加强自我反思,不断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能力,这是摆在我们今后一段相当长时间内的一项艰巨任务。那么,在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我认为,解决好实验器材创新中的原则问题、实验内容的创新问题、呈现方式的创新问题、实验操作与内容呈现规范化的问题,无疑有助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一、实验器材创新中的原则问题

对实验器材的创新首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一个仪器,如果违背了科学原理,不管它多

么花哨,多么先进,这样的仪器也是没有用的,至少是无法共享的。在这次大赛中,有一位选手做了一个“模拟跨步电压触电”,其原理是利用了的电偶极子的电场的分布不均匀性。在初中阶段,不追求概念的严谨性,这样一个仪器也是可以初步说明跨步电压的问题的,但不能细究,也不能说是模拟了实际的跨步电压,否则,就从原理上犯了科学性错误,违反了科学性原则。

其次,实验器材的创新应遵循简单性原则。本来很简单的东西,过分复杂化,反而会弄巧成拙。如要演示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湘西有一位老师用两个鹅卵石在水槽中互相撞击,从空气中可以听到撞击的声音,从而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而有位教师在做这个演示实验时,将包好的手机放入水中,再拨该手机的号码,然后又用麦克风放大其铃声,以此表明液体能传声,繁!且有很多东西说不清!能用简单的器材说明深奥的科学道理,就千万不要再去用复杂的仪器表白。

其三,器材的创新应遵循安全性原则。因为是在学生面前做实验,凡是可能引起爆炸或者影响学生健康的不环保的做法都是不允许的。有位老师做瓶吞鸡蛋的实验时,巧妙地用充气的空气球来代替鸡蛋做实验,这个创意很好。但他为了节约空气球,在广口瓶的底部特意不铺细沙,以免气球被沙子弄破。万一广口瓶爆炸,后果肯定损坏一万只气球严重!还有一位老师,对教材中明确不能做的托里拆利的测定大气压强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但他对水银有一段露在外面并不在意,这说明他对不能做这个实验的理由理解得还不是很充分。因为这样做,水银还是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其四,器材的创新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标准版教材中,讲到电功时还没有讲功的概念,而有位教师用一个电动机带动物体竖直上生了多大的距离来说明电流做了多少功,这就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样的例子,也可见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之中。学生没有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又如何知道拉力等于摩擦力?!

二、内容的创新问题

实验内容教学的创新,可以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起死回生、推陈出新方面下功夫:化难为易:在《视力矫正》一课中,教材中是用凸透镜当作晶状体,装置不容易固定,操作难度大,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并且需要三个眼睛模型。有一位教师用充水气球代替凸透镜,当作眼睛的晶状体。由于气球有弹性,受力之后容易发生形变,从而生动地体现由于晶状体变形引起的近视和远视形成的过程。实验中各器材固定在一块玻璃板上,光源和透镜的位置可自由调节,光路可在玻璃板上清晰体现,操作过程简单,现象明显。化繁为简:上面这样一个实验实际上也是一个化繁为简的典型示例。实际上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有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多用途的光学实验箱,它可以用来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光路可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散射等实验,把众多的实验用一个光学实验箱就可以完成。

起死回生:就是将呆板的教材变为有趣的实验,将几句那难以理解的书面语言变成一个可探究的实验。如模拟跨步电压触电的实验设计就是这类的典型。还有就是将学生思维中深层次的问题用实验来凸现,如在一个含有电源、开关、灯泡的电路中,用多节旧电池取代电路中的2节新电池,让学生猜想电路中的灯泡是变亮还是变暗?根据初中已有的知识,学生一般会猜灯泡更亮或者灯泡会烧毁。而事实是,当开关闭合后灯泡却变暗了,这就给学生一个设置了一个思维的障碍。如何跃过这个障碍,学生自然会有饶有兴趣来进行下面的全电路欧姆定律的学习。这样做的结果,就极大地开发了课程资源,使教材变“活”了。

推陈出新:变演示实验和验证性为探究实验,并与模拟实验相结合。如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就可以变成探究性实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就可以与模拟实验相结合,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把实际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三、呈现方式的创新问题

运用仿真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实时测量技术,可以创新实验内容、实验形式等方面的呈现方式。在运用仿真技术方面,可以利用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如在电学实验中,电路的连接、电表的使用、电路故障的排除、电路的设计等都可以利用仿真实验室来进行。这样做的结果,既可以解决实验室设备比较紧张的困难,避免因学生操作失误而损坏实验设备,还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尽管运用仿真实验室可以解决实验中存在的很多的问题,但它不能取代传统的实验,只能起辅助作用。如果将传统实验置之不理,用它取代传统的实验,那就是错误的做法。

在运用网络技术方面,可以利用网络的海量性、交互性、实践性等方面的特点,提供实验的原理和要解决的问题,搭建解决问题的支架,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支架自己去设计、实验,完成网络探究。如在“现代顺风耳——电话”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下列知识:在电压一定时电流的大小随电阻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电磁铁的原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时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何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由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通过建立这样的支架,让学生分析、综合,设计出电话的工作电路,从而探究出工作原理。

运用传感技术与计算机实时测量技术于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显著地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益。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原来一般是先讲授2节课,接着就安排一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然后再安排1~2节内容的“牛顿第二定律应用”,这样一般要花费5个小时。在运用传感技术和计算机实时测量技术之后,让学生自己来运用传感技术测量速度、时间等,得出的有关数据再用计算机来处理,从而得出F∝ma的结论。用1~2个学时即可完成5个学时的教学任务,并且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四、规范化的问题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一是要注意科学方法的运用问题,二是要解决实验操作和积件制作规范化的问题,往往在运用实验

某一规律时,老师们用一次或二次实验便得到某一结论,给学生的印象中似乎有一种科学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实际上,我们一般是用三次实验来作出某一结论,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来讲,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表示多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赋二次”实验来得出某一结论的道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强调更多的实验数据表明,而不是就事论事,草草得到一个结论。

在实验操作中,首先要注意安全性。如有一位老师为了显示物体受到大气浮力的作用,作做了一个实验,在等臂天平的两端是挂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其中一端是一个空气球,其中分别盛有碳酸钠和盐酸,只不过用橡皮筋扎紧隔开而已。当把橡皮筋去掉以后,由于CO2的产生致使空气球急剧增大,由于浮力的作用,天平因此而失去平衡。老师在利用身边教材创新实验上作了努力,但如果这个实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爆炸,盐酸四溅,造成伤人事故,后果非常严重。在电路中,连线时应注意导线的绕向必须与螺姆旋转方向一致,另外,电路中必须装有开关,不能在实验中用插头的拔出或插入当作开关使用。在运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方案时,老师们大都有积件来呈现。但积件中确实有如下问题亟待规范:一是物理量的大小写不准确,正体与斜体相混淆。如压强一般用小写的斜体p来表示,大写斜体P表示功,小写的斜体v表示速度,大写的斜体V表示体积,它们不能混用;物理量一般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单位则用整体表示:如斜体N可表示压力,正体N则是力的单位牛(顿)。二是电路图中应有开关,光路图中光线应标明箭头,象开关、箭头之类的在作图中均不可“节省”。三是课件要简洁,主次分明,颜色与配乐都要得当。课件要力避花哨,主题突出,尽可能的要在画面中出现卡通形象,以免喧宾夺主。在画面中,在颜色的设置上,也要注意搭配得当,如蓝色背景下,设置黄字或红字,就可能使离屏幕较远的观众看不到具体的内容。同时,背景音乐也要安排适当,在教师讲授和学生思考时,不宜有背景音乐,因为这样会影响学生信息的接受,干扰学生对有关信息的处理。

在对实验教学的创新中,有一种现象耐人寻味:那就是极力贬低传统的实验,盛赞自己的创新。一方面我为老师们敢对权威进行挑战而高兴,另一方面我也感觉到时下盛行的对传统的否定已深入人心,不免有一些担心。其实,对传统的东西应该辩证地看,对历史全盘否定,那是历史的虚无主义者,如何在继承中扬弃,这才是辩证的观点。传统的试验,之所以能延续几千年,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当我们要摈弃它时,千万要慎重。只有真正有那么一个实验,能够取代它,并且能消除原有的缺点,在可见度、安全性、实验效果等方面更胜一筹时,才可以取而代之。

本文系湖南省十五规划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研究”阶段性成果

第二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乳山市府前中学化学组 冯利华

期中考试结束了,从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实验探究题学生出错较多,从中也反映出平时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简要总结分析如下。

一、本次期中考试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问题:

本次期中考试的实验探究题难度适中,其中13题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

1、学生对有多种气体同时存在时,对选择检验气体试剂的方法和原则及气体检验的顺序不会综合分析、灵活解决。

2、对所学的知识与题中所给的信息不能很好地整合,所以猜想没有正确的思路。

3、学生表述实验现象时,只描述部分反应现象。14题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

1、学生没能很好地将两个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差异所在,也不能将质量守恒定律灵活地运用于本题问题的解决中。

二、实验教学薄弱的原因分析:

实验教学之所以总被重视又屡屡薄弱,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分析如下:

1、从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来看,比较强调和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知识都是预知的,只需要强制性记忆。另外师生重视的是实验结果或结论(多数情况下实验教学的目的也就是验证并记住这些结论),而对实验过程的探索不够重视,至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体现较少。显然,这样的实验教学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材、实验册及教辅的导向。现行的教材、实验册及教学辅导资料上设计的实验题目中客观题目众多,对于这些题目,或答标号,或填写数据、操作、仪器名称、现象等,这样限制得过死且往往都给出标准答案,使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而鼓励学生动手,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的开放性、探索性实验题目较少。久而久之教与学都停滞在应试作答的模式上。

3、实验教研气氛不浓。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化学实验探究的研究不够,平时的听课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研究,至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生成性的问题、实验经验的积累、实验的后记则往往不被重视。尤其是不关心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去分析学生实验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学法指导,因而使得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相对薄弱。

4、不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受教学进度的影响,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忙于赶进度,演示实验做的多,而让学生练习的少,因而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始终得不到很大的提高。

5、不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注意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的描述,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做细致的观察,不注意比较实验前后的异同,不注意一些表面现象所掩盖着的深层次内涵。因而学生在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时往往片面、浅显、甚至存在错误。

6、不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及实验的内涵搞不清楚,也就不能够完整表达出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现象、实验的结论,而教师不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实验教学改革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想使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应该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以消除不利因素,创造积极因素,促进实验教学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初步学会认识自然界的科学方法,化学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对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2、更新教学方法,扩大实验范围。

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改进现行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验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不仅要做好课本上规定的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而且要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一些演示实验,还要尽可能增加一些课外兴趣实验,适时布置一些学生家庭实验,鼓励学生对实验的创新热情。让学生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都有练习和实践的机会,都能享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增强兴趣,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为目的。

尝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加探究性练习,让学生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所提出的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练习是指在开放的化学问题情境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练习形式。它具有问题性、自主性、实践性的特点。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尝试研究、运用探究性练习。下面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练习的案例介绍:

(1)发现问题。教师预先装配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注:导管口已放入集气瓶中),然后开始加热,并收集气体,同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满第一瓶后,写上标号“1”,马上收集第二瓶,集满后写上标号“2”。接着,用收集好的这两瓶氧气做了一个蜡烛燃烧的对比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观察到1号瓶中蜡烛燃烧的剧烈程度和时间都比不上2号瓶。

(2)提出问题。教师让学生讲出心中存在的疑惑。学生提出,“为什么在同样条件下收集的两瓶氧气在对比实验中存在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解决问题。在学生经过讨论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甲学生提出:“1号瓶中蜡烛燃烧的剧烈程度和时间都不如2号瓶,说明1号瓶中的氧气没有2号瓶多,不如2号瓶纯净。”这个观点得到其他学生的一致赞同。甲学生又提出:“是不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导致1号瓶氧气不纯?”马上有乙学生反驳这个观点:“如果是气密性不好,应该两瓶氧气都不纯。”又有丙学生提出:“是不是因为试管及导管中的空气混入了1号瓶中,造成1号瓶氧气不纯,而2号瓶是在收集完1号瓶后马上收集,所以2号瓶收集到的氧气就比1号瓶纯净。”这个观点没有学生反对,教师提出:“我们假设这个观点正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操作来避免产生这个问题?”学生提出:“在加热前,不能把导管口放入集气瓶内,当把试管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将导管口放入集气瓶内”。马上又有学生提出:“怎样才能知道空气已经排尽了呢?”教师让学生回想前面实验中在加热后,导管口产生气泡速度的变化情况。学生马上得出答案:刚开始加热时,导管口产生气泡速度较慢,且不连续,这时应该是试管中的空气;过一会儿后,产生气泡速度加快,并且是连续均匀地放出,这时应该是氧气。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推断,并让学生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将前面的实验再做一遍,来验证提出的假设。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后,发现按正确的操作方法制得的两瓶氧气在蜡烛燃烧的对比实验中,现象基本一样,从而证明前面实验中1号瓶中氧气不纯是因为错误操作导致试管中空气混入造成的。

四、反思与体会:

(一)探究性练习的作用

1、只有学生自觉、主动获得的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探究性练习可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终获取知识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更多的问题。通过探究过程的教学效果要好于教师反复灌输的效果。例如,前面案例中所提到的收集氧气的正确操作,在以前教学中,虽然我会在实验前反复强调这一点,但学生到实验室做这个实验时,仍然有许多学生在加热前已经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内,使收集到的氧气不纯,从而造成后面氧气的性质实验现象不明显。在通过探究性练习后,这一情况有了较大改观,大多数学生都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来收集氧气,实验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并在章节测验中对此类题目也大都能正确回答。

2、探究性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懂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科学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运用探究性练习,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可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开阔,更敏捷,解决学习问题的手段也变得更多、更灵活。坚持把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的教学融合在一起,教给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途径去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并让学生学会运用原有的认知基础去解决问题。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性练习将有助于我们达到上面的教学目标。例如,前面的案例中让学生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科学方法的训练。在其他探究性练习中,我也努力将知识与方法的教学融为一体。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了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演示了“针筒中加热铜丝来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让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测定氧气的含量。进而,让学生讨论“在前面介绍的两个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消耗氧气的反应物能否用木炭来代替?为什么?他们是怎样来测定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的?对你有什么启发?”在这些问题的讨论中,使学生了解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法和原理中关键的地方。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另外设计新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探究性练习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和创造,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当今中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探究性练习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实验产生各种假设和推理,在教师有选择地给予积极正确的指导下,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例如,前面案例中提到通过产生气泡的速度来判断试管中的空气是否排尽。有个学生在课后提出了他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说明试管中的空气排尽,氧气已经放出了,这时再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他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在新的情境中,说明他已经有意识地去思考不同的方法,这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二)探究性练习内容选择的原则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探究,有些内容很难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就能反映出来,有些内容由于材料、实验设备或者由于学生学习准备情况的限制,不能进行探究,因此,在选择探究性练习的内容上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适度的原则

这里的适度,一方面是指工作量上的适度。在教学中,探究内容既不能过于复杂,需要太长的时间进行探究;也不能太过简单,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果,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在每一次探究中,一般要选择只含一个中心问题的内容,进行一次探究循环过程即可解决问题,通常不要求学生对证据作过多的探究。适度的原则更主要的是指难度上的适宜。探究内容难度确定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一般情况下,探究问题的解决所需的能力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对这样的难度水平的问题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换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即选择的探究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必须是他们通过已有的知识,能力的提取和综合,是可以进行探究并能得到结果的,但是,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决不能毫无疑问、不费努力即可解决。适宜的难度要求探究的内容具有适度的不确定性,其变量的多少要以学生能够掌握和控制为限度。例如,在“用启普发生器制氢气的原理”这部分实验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理化基础引入了物理上气体压强变化的知识,然后提出在学过的化学实验中,还有哪些实验或实验现象与气体压强变化有关?学生经过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了不少与气体压强变化有关的实验。如: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实验室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等等。在此基础上,我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归纳出气体压强变化与化学反应之间的联系规律。这样的练习,无疑促使了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不同情况下加以应用,提高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2、引起兴趣的原则

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之一便是具有了内在动机,因此,要使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就必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探究的内容即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可以这样讲,学生对探究内容的兴趣是探究活动进行下去的动力源泉。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首先,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当代科学教育把目光转向学生生活、选择切合学生实际内容的原因之一。其次,对于超越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内容,学生也会感兴趣,因为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了解的欲望。再次,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感兴趣。学生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倾向,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喜欢探究问题的答案。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也同时感受到了成就感,这些成为他进一步探究的动力所在。

3、可操作性的原则

探究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即探究内容是可以通过有步骤的探究活动得到答案的问题。这里有两条主要标准:一是探究的结果与某些变量之间具有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通过演绎推理是可以成立的。如果这种因果联系不成立,探究活动便没有结果;如果这种因果联系不能以演绎方式而推得,就会使探究活动不严密,学生也难以把握。二是这种因果联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通过探究活动而证明。所谓现有条件,即是一方面是指现有的物质条件,如材料、实验设备等。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技能准备等。例如:在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前,我根据家庭实验的条件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取一杯水,向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并用筷子搅拌直至蔗糖不能再溶解,将糖水倒入另外一个杯子,尝试向糖水中加入食盐或味精,观察是否能溶解。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复习了制氧装置和制氢装置中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后,我布置了一道实验设计题:在实验室通常用加热食盐和浓硫酸的方法来制取氯化氢气体。请你根据制氧装置和制氢装置的特点,设计实验室制氯化氢气体的装置。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练习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如果缺乏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在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探究计划

要使探究性练习在教学中获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在事前进行精心计划。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探究目标,使学生既能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能发展各种探究能力,形成探究精神和态度。教师要选择或补充恰当的教学内容,使它们适应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对于哪些内容让学生探究,开展哪些探究活动,教师要心中有数,而不能盲目或随意而为。

2、做好教学组织安排

教学组织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教学所取得效果的好坏。教师必须学会确定在什么时候进行演示实验,什么时候进行学生实验,什么时候进行讨论,什么时候让学生个人发表意见,什么时候进行结论总结等等。并且教师要根据教学进程及时调整教学组织形式。

3、指导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控制与指导至关重要。要求教师能做出各种决断,例如,应该在什么时候改变讨论方向,当学生考虑问题的思路出现偏差时,如何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以及如何抓住机会发展科学技能、培养科学情趣等。教师还要解决好既要让学生对某个题目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又要及时地把教学活动转移到有待学习的新内容上。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在探究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总之,在探究的各阶段,教师的工作都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和鼓励他们的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真正得到保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几点思考:

1、初中化学的教学时间紧(一学年),任务重(参加毕业考和中考),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练习势必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如何解决这之间的矛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2、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各不相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才能使探究性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探究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3、学生通过探究性练习训练后,其效果应该通过什么形式加以评价?如何评价?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

第三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尽管新课改实施多年,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课改工作,使新课程思想很难落实。针对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六点改进对策。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计算机模拟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144―02

1存在的问题

教学观念滞后,没有新的课程意识 实验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以应试教育为指挥棒,为了知识点掌握和巩固去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应用去做实验,为了证明教师讲解的正确性去做实验,按预先设计好的填充式实验报告来做实验,就像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如学生人人手拿《实验报告》,安静地坐在实验桌旁,听着教师热情地讲着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等,讲完让学生做实验,做什么、怎么做,都是按照教材或教师事先设定的方案去做,快到下课时,让学生记录几个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学生未参与实验问题的提出,也没有参与从假设到方案设计、从实验现象到结论得出的探究活动过程,还没有对实验结果做出一定的分析、论证、评估等。

这是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的表现,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系起来。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完全与新课程要求不合拍。更有甚者专做应试的演示实验,很少做兴趣实验和探究实验,学生实验只做重复的氧气、二氧化碳制取实验,家庭实验几乎不做,也不采取措施指导学生完成家庭实验,使新课程思想很难落实。

过分强调操作,忽视科学素养培养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学生实验规范操作,已成为实验教学的一个通病,值得引起重视。虽然化学是初中学生的启蒙学科,学习化学实验技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但过分强调实验技能的规范训练,学生的实验思维、设想、分析等方面的训练会被冲淡,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会被分散,他们只能机械地模仿学习,不仅会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实验结论的概括表述等,而且会影响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更会忽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的培养。

模拟实验为主,忽视思维品质培养 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越来越受一些化学教师的青睐,以模拟实验为主,代替化学实验。虽然计算机模拟实验有其形象、生动、直观、经济、方便等特点,但一些感觉特别是嗅觉、味觉、触觉等学生就无法体验,不能对整个实验形成正确的知觉印象,会在此基础上对概念、理论、性质等在认识上出现偏差。既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及应变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耐心、大胆、机警、细心、耐挫折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当然,一些在实验中难以实现的实验(如高危实验、反应过慢的实验)和大型的化工生产过程可用计算机模拟,但应坚持模拟实验为辅的原则,不能盲目跟风、本末倒置。

配套设施不足,不能保证实验开展 许多学校由于资金、校舍紧张,缺少标准的实验室,还有些学校实验仪器、药品和实验室还是“普室”验收的Ⅰ类、Ⅱ类标准,新课程中创新实验的仪器药品缺口大,使正常的实验教学不能开展,出现“画实验”“讲实验”“背实验”等不良现象。

2改进对策

更新观念,树立新的课程意识 广大初三化学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学习新课标、新课程,树立新的课程意识,明确新课程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功能不只是单独地验证知识和结论,还要使学生能感受和体验获取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素养。明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与旧教材的不同,安排了“活动与探究”学习栏目,把学生动手实验活动融入学习内容之中,取消了单独编排学生实验的做法,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教师实验的界限,并提出开展探究实验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的突破口。

因此,广大教师要明确“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已没有了市场,这就启示大家:化学学习中实验教学的价值取向必须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实验教学的功能需要拓展新的内涵,明确探究实验是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本质价值取向,教师要加强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尤其是对实验探究的功能的理解。另外,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时间,开展化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培训、新课程教学策略培训,以提高广大教师实验水平以及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活用教材。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标提倡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仅仅是一种读本、一种范例、一种资源,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像CO2的物理性质,教材上只介绍了一种探究方法,而笔者在备课中整合教参、习题等各种教育资源,使演示实验与探究实验融合。就像CO2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笔者引导学生用四种方法探究,较好地训练了学生创新发散思维能力。若按照教材上内容按部就班进行,学生创新思维空间就会受到限制,创新思维就得不到更好的培养。

笔者对【实验6-3】的教学片段实录如下:

师:刚才我将CO2慢慢倒入放有一高一低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性质?

生:燃着的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后熄灭,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师:还说明CO2什么性质?

生: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师:除此,再能用别的实验探究CO2密度比空气大吗?请同学们按照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价的探究思路,想一想。

师:(展示并启发)这里有一根小木棍,两端用细线各系了一个一次性纸杯,还有铁架台等仪器。

生1:把两端各系有一个大小相同的一次性纸杯的小木棍放在铁架台上并调节平衡,然后给其中一个纸杯倾倒CO2,若纸质杯下沉,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生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可以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还可把课外家庭实验变为课内实验。如学完溶液后,有个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操作简便,需要准备的原料有柠檬酸、小苏打、白糖,一个约能装一斤水的纯净水瓶,并装有凉开水。这个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兴趣高涨,当他们喝到自制的汽水后,脸上流露出成功的喜悦。可见,灵活处理教材,挖掘实验教学的潜力,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遵循?律,教给学生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实施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实验教学又是实施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形式。那么如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呢?通过实践,笔者体会到在平时实验中除了注意按照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质疑反思―评价交流―新的发现这一基本探究模式训练外,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步子要小,起点要低,要设计具有引路作用的问题链,使学生进入有效探究状态并顺利完成探究报告。

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这一实验,笔者设计问题链:1)用眼睛观察蜡烛是什么颜色与状态?2)用鼻子能闻出什么气味?3)切一小片蜡烛放入水中,它沉入水下还是浮在水上?4)点燃蜡烛看火焰是否有亮暗之分?5)用牙签平移通过火焰,看牙签有什么变化?6)把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并缓慢下移,看到烧杯内壁有什么?手感如何?说明什么?7)把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说明了什么?8)用嘴吹灭蜡烛,发现有何物冒出?用火去点燃,能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9)有个别学生的烧杯底部变黑,这是为什么?10)小烧杯罩住火焰一会儿,蜡烛火焰自动熄灭,这是什么原因?

按上述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究。当学生有了这个探究思路后,逐渐放开手脚,大胆质疑、猜想、假设、实验等,逐步学会探究方法。

创新评价,激励学生追求更好 正确的评价是激励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追求更好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实验评价方式主要是笔试,笔试主要侧重实验的操作技能和结果考查,很难对学习过程与方法进行考查,还有探究实验中涉及的科学方法运用、方案设计、实验操作、现象观察等,以及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等因素评价。为了克服笔试这一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进一步发挥评价驱动、激励、调节等作用。笔者创新评价方式,在笔试考查的基础上增加实验考查,主要考查计划、实验、解释和交流四个过程。运用两种考查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实验,这样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更能激励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追求更好。

创新制度,发挥实验设施功能 目前,绝大多数初中实验室都是针对教师使用而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没有针对学生制定。这种管理制度有待创新,需要建立健全学生借用制度、实验室定期开放制度等制度,发挥实验设施功能,以满足一些学生做有兴趣的实验或课外实验,使学生自主动脑、动手来完成实验“自助餐”,让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的基地,促使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想方设法,加大配套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调研,加大投入,加强实验教学仪器配备、实验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校长要高度重视,要想方设法多方筹措经费,或采用搬迁、改造等形式,建设标准的实验用房,配齐实验管理人员,为实验教学提供必要的保证,确保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第四篇: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在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之后,一些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其中有一门学科,它的形象高大,研究它的都是在学术界十分有成就的科学家们,对于学生来说它需要大量的脑力劳动,需要精准的分析能力,它就是物理。这一门高深的学科正在快速发展,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物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涉及许多方面。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大力推行,物理受到各个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对学生充满挑战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学生无法理解一些物理知识,便会对它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导致厌学。老师在讲课中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抓住学生的眼球,无法清楚地讲解物理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高中物理教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急需解决。

1.物理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物理教学对于学生和老师都充满了挑战性,考验老师的讲课水平,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门高深的学科,经过时代的更替,产生了极大影响,不管是哪一个领域,都离不开物理中的原理,但是目前我国高中物理教育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仍存在许多问题。

1.1教师讲课形式不够新颖

我国的传统教育一直都是老师们所奉行的标准,老师认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给同学们带来好成绩。传统的教学并没有错,但是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传统的教育形式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科与学生的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方法要注入新鲜的元素,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在课堂上不走神,一直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更何况,物理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对于学生也是一个难点,更需要老师新颖的教学方式,才能够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从而努力学好物理。

1.2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恰当

物理这门学科很考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它并不是只需要学生上课听讲就能够完全学会的学科。很多学生认为物理学的公式很多,所有知识点都离不开公式,所以他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了死记硬背物理公式上。物理中的公式是很多,而且每一道题都会用到物理公式,但是仅仅记住物理公式是不行的,还需要学生敏捷的思维,所有物理题目都需要学生动脑思考,需要学生通过对物理题目的分析决定使用哪些公式进行求解,如果没有理解题目就盲目使用公式,那么答案一定是错误的,所以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要背公式,最重要的是要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2.解决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对于上述面临的问题,我们要想办法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很好地进行物理教学。

2.1课堂的活跃与新颖的教学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但是这不代表他们能够很好地在课堂上听讲。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学生,每节课45分钟时间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漫长的,所以老师如何调动课堂气氛就成了关键。老师要保持课堂的活跃度,吸引学生的目光,而且要有新颖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呆板,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保持兴奋状态,才能很好地进行学习。比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实验。物理中有很多小实验是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在进行浮力这一物理问题的讲解时,老师可以对班级的同学进行分组,然后每组分发一些不同的材料,如泡沫、纸张和塑料,再用这些材料制作小船,让每组的同学进行比赛。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记住浮力的知识点。

2.2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物理这门学科,不是老师在课上就能完全讲清楚的,学生课下的学习也十分重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物理知识,课下他们应该如何进行复习与总结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导致他们的成绩并不理想,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但是记忆力不太好,老师就要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比如让每天抄写当天所学的公式五遍,然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对学生近一段时间抄写的公式进行测验,成绩好的给予奖励,不好的给予惩罚。还有一些学生分析能力特别强,但是动手能力不足,我们要培养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经常给他们留一些课外的小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效果也不同,但是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很好地学习物理这门学科。

3.结语

物理虽然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学科,但是并不代表我们无法解决,事在人为。虽然当前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都在努力地克服并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教育政策也在不断进行改革,都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学校、老师和学生更应该努力,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相信我国的物理教育事业在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朱琴.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3).[2]郭勤学.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与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3).[3]李宝银.高中物理“探索在前,教材在后”的教学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0).

第五篇: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

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

中学物理教学一直存在一个怪圈:教师讲地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学生自己做起习题来却糊里糊涂。物理课一直是高中学生认为最难学的课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大多数教师都把物理教学地突破口放在物理实验上。认为物理实验是有效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理想环境和认知工具。物理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发挥的程度,决定整个物理教学的质量。于是都开始重视中学物理实验,下力气完善并创造各种实验,应该说较过去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学生实验能力提高了,但随之而来又出现了另一种评论:“高中学生的物理理论水平高,实验心智能力强,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差!”这个看法不足为怪,近年来高考物理开放型实验试题使我们的学生束手无策,就是明证。那么,中学物理实验的症结和突破口又在那里了?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高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那就是:实验教学的重视与加强,实验设备的添置与更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当前,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试举三例:

现象一:多媒体实验就是学生通过多媒体“看实验”。过去的实验“看黑板”,如今的实验“看录像”、“看投影”,“看Flash课件”。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些原本可以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却用多媒体来展示,被称为是“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现象二:程式化实验,虽然学生动手,但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像做广播操那样,按照规定的程式进行操作,去获取教师(或书本)所要求得到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而不需要去考虑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更不必考虑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需要如何去解决。

现象三:试题实验,就是学生用笔“做实验”。由教师编制的大量实验试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使实验教学在“应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那就是“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践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压抑,实验教学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由此想到,能否通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使实验教学走出困境。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教育部于2003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物理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物理教学要求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概念,再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社会、科技活动中去。完成转换作用的就是物理实验,物理实验不仅仅为物理教学提供典型模型及案例,验证了物理规律和定律,更在于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实践,学会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完善学生情感,连接生活、社会、科技的最好切入口。很明显,目前只注重实验技能与高考的物理实验是明显的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对中学物理实验理解的不到位,正是造成物理实验资源短缺、陈旧缺乏吸引力的根本原因。物理实验教学给学生的感觉是实验室的实验,离自己与生活有相当的距离。

二、学生实验教学思维程序化,实验教学的主体偏移

学生在做物理实验时,总是按既定的:一目的,二原理,三器械,四……的程序去操作,实验已设计好了目的,实验已找好了证明的办法,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实验都已设计好了,怎么记录,怎么分析处理,实验都一一规定好了。走进实验室,实验已规定老师按程序安排好学生,学生也按程序接待完实验,走出实验室,一切都已结束。实验已把老师和学生按计划完成了。不是学生“做”实验,而是实验“做”学生。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口舌之辩,学生认认真真地做实验就行了。但问题恰好就在认认真真,什么才算认认真真?按顺序完成实验就是认认真真吗?认认真真的好学生,在开放性试题中表现出的束手无策,我们不能只无奈的认为这些学生智商低,而应该认识到:认真听话的好学生反而没有创造性;实验课普遍实而不验,学生作实验仅仅是因为好玩,以及完成任务后吵吵嚷嚷的浮躁气,这些都应让我们明白我们的实验教学出了问题。

问题首先在于我们丢失了做实验的主体――学生。实验,首先是学生的实验,实验的目的由学生提出,而不是教材上规定的实验目的,实验应是学生主动去做,而不是实验目的命令学生去做。失去了学生的实验,当然是无生命力的,没有吸引力的,也使学生失去了创造性。实验没有学生的自我参与性,缺失了学生自我表现欲,实验对学生就只剩下了枯燥的任务,完成任务最主要的途径是灌输,强制是灌输的保证,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就在强制中扼杀了。当然,教师也启发了,结果却是启而不发,此是启发已成安程序对实验的启发,不是对学生的启发,学生早已没了自我的思想,启发也就没有了太多的必要。实验是教学的需要,不是学生的需要:学生不知此为何物,当然也不知此物何用。按照新课程理念物理实验的主体不是教师,不是实验本身,也不是实验规则,而是学生!当我们的实验主体回归到学生身上,物理实验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实验教学指导思想移位,实验过程中情感因素丢失

由于实验是证明验证规律和定理,实验就是严格按规定操作的过程,实验作为一个操作过程,教师成了监工,学生是完成工序的工人,虽然学生学会了操作技能,但丢失了最为宝贵的东西――情绪、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大家都知道要出成果,就要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没有顽强的个性,就不会成功。每一个发现、发明、创造,都经过无数次失败后柳暗花明的。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没养成良好的品质,就难以成功。实验的过程,是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最好过程、最佳环境。教师不是监工,是引导者、鼓励者、合作者,实验的过程是学生情感体验、意志力培养的过程。当前的物理实验偏向了技能技巧的培养,而离失了情感体验与意志力的培养。实验一做既成功,甚至未之前就已知道成功,根本没有探索发现的兴趣。虽然也有些实验引起了学生较高的兴趣,例如电磁感应现象,学生似乎做的兴趣很高,实际上,大多数中是觉得新奇好玩,而没有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但如果是一次学生自我的发现,学生就会充满自豪与成就感,兴趣十足,学生的能动性很自然地被激发出来。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不了解的知识、技能、技巧,他会主动地去查、去问、去学、去请教,遇到困难也就多了一份坚持与希望。所以,实验离失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造成学生缺乏创造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决以上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师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新课程加强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物理实验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实践,学会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完善学生情感,连接生活、社会、科技的最好切入口。基于上述教育教学理念,参考目前一些学者提出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本人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提出以下设想和建议,望广大同人批评指正。

浅谈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变学生被动操作实验为主动的情感体验过程,把单独的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励学生用新的物理知识、技能改进做过的实验,把实验室里的实验拓宽为生活中的实验,社会中的实验,让学生全方位地体验物理实验的酸甜苦辣。我们在继承传统方式基础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拓宽实验的视野。

一、从教师指导下地被动观察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观察转变,更新实验教学观察思路。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我们所需要地不仅仅是学生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活动转化,这要求在平时的课堂实验中,不仅要求学生观察到与章节内容相关的现象,更鼓励学生为自己希望看到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设计,让学生从无意观察向有意观察转变。促使学生认识到观察就是激发学生产生差异的过程,有差异才有疑惑,才有思考和争论,才有了创新与活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将能看到什么以及实验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

二、改变物理实验的常规程序,以探究小组丰富物理实验的组织形式。由于网络资源以及学校实验资源和社会实践资源的丰富和开放。高中物理实验将向大物理的实验转变。

1.将物理实验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探究性实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3、4人一组或6人一组,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

例如:按照“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要求,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要打破“给定实验原理,器材,步骤”与“在规定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实验内容”的传统做法,实验教学按学期或学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实验器材使用方法训练”;第二阶段为“课题型学生自主实验”。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生在做探究性实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及处理实验结果,促使学生进行思维,比按课本的步骤一步步来进行实验操作的验证性实验,在学生要求和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实验能力。

2.将物理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加强设计实验思想和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在探究小组的基础上,由小组提出研究性课题,依靠学校资源平台及社会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在教师和社会的帮助下,由实验小组根据资料,探究实验原理,编写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正确选用仪器和器材,并进行实验操作得出准确实验结论的一种实验形式。在研究性学习中,这种实验较常见,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特别高。设计实验能力是一种最高水平的实验能力,是活化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所具备的一种能力。

平时利用课外的时间,专门寻找一些有较大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出的问题包括实验的目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要求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出发,结合实验器材的用途,并利用自己掌握的实验方式设计出几种实验方案,然后按照实验设计的三个原则:

1、尽量减小由于实验原理不完善带来的系统误差;

2、尽量减小由于测量仪器不准确带来的误差;

3、尽量减小外界环境对实验的影响,以及从实验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来选取最佳的实验方案。

另外,中学生的实验能力与理论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实验能力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水平较低。所以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的同时,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放实验室、精选课外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教师的指导功能。通过开放实验室、精选课外实验尽量创造更多的条件,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动手做实验,是提高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关键。

三、以组队方式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促进学生合作和谐发展。新的实验方式带来的实验内容新,任务重,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所以应以新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激励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是开展多种实验的保证,为了保证分组评论也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目的,我们对基础实验的考核也是进行单人独立的考核与评价,但以小组成员中成绩最低的作为小组每个人的成绩,此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的掉队。同时,为了激励小组优秀成员的脱颖而出,在探究性和研究能力较强的实验中,也是进行单人独立的考核与评价,但以小组成员中成绩最高的作为小组每个人的成绩,此法带给了小组成员极高的荣誉感。小组的这种一高一低的评价,促使小组成员相互激励,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小组成员的多元化带来试验的多元化,学生情感的丰富与完善:既有效地防止学困生的掉队,又激发出小组成员创新争光的荣誉感:使合作融入于竞争中,竞争促进小组成员更好的合作。学生技能实验应以2、3人一组,最好不要超过5人,而小组探究、研究性实验应以5、6人一组为好。这样的小组既保障每一个人的实践参与,又较好地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便于实验地开展与管理,取得了较好地预期效果

下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路塘民族小学 唐辉荣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问题 对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从......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王惠敏)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丰都中学教师: 王惠敏 期中考试结束了,从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实验探究题学生出错较多,从中也反映出平时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究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生物实验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实验教学也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分析......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南永州市第九中学 徐建军 425006 摘要:生物实验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实验教学也是生物教学中......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生物实验教学对于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积极探索生物世界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然而在广大农村初中,生物实......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栗娟 郭书振 李贵章) 1.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实验教学很难开展这是大多数生物教师的共识,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

    我国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金融创新起源于金融市场发达的美国,而我国金融业尚处于体制转轨阶段,货币市场基础薄弱,资本市场功能缺失,监管体系极不完善,存在较大的系统......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大舞台。可以说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热点问题,但同时也是难点问题。它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