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盐与植物的生活》教案2

时间:2019-05-15 01:5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无机盐与植物的生活》教案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无机盐与植物的生活》教案2》。

第一篇:《无机盐与植物的生活》教案2

第三节 无机盐与植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氮、磷、钾等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2)分析不同肥料的特点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技能目标

尝试探究某种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3.情感目标

(1)让学生懂得合理施肥的原理,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2)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缺乏症。2.教学难点:植物缺氮、磷、钾时所表现的症状。【教学准备】

两周前与学生共同准备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分别培育的两株幼苗、载玻片、滴管、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正常的、缺氮、磷、钾的植物图。【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我们都知道人每天要是只喝水,不吃东西,是不能健康的生活的。为了人类自己的健康,我们也要多吃点有营养的食物。在两周前,我们学习了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后要长成一株成年的植物体。你想如果只给植物浇水不加肥料它能健康生长吗? 提出问题:

1.农民们为了使庄稼能很好的生长,不断地往地理撒化肥。请问这是为什么? 2.这些无机盐(化肥)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呢?

二、实验探究

1.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

播放实验探究的图片,这是两株健壮的幼苗,一株培养在蒸馏水中,另一株培

/ 3

养在有无机盐的土壤浸出液中。两周以后,观察这两株植物的生长状况有何不同?这种现象能说明什么?

现象:生长在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生长较好,生长在蒸馏水中的植物生长较慢。实验分析: 展示幅图并问题:

1.这株长势较好的植物为什么会长的如此旺盛呢?

2.土壤中到底都含有哪些无机盐呢?它们对植物又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讨论思考后回答。结论:

(1)植物生活过程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它们对植物的生活

各有不同的作用。

(2)在植物生活中还需要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等多种无机盐。2.无机盐的作用

(1)无机盐对植物有何作用呢?

结论:含氮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含磷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2)视频播放无机盐的作用

师:我们认识了无机盐的作用,那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植物缺乏了这些无机盐

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缺钾时,植株茎秆细弱,易倒伏;叶色黄,老叶焦枯并蜷缩。

三、知识归纳

/ 3

四、合理施肥

1.不同的植物对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

2.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对各种无机盐的需求量也不同。所以要根据作物 的种类和不同的生长时期来施用肥料。

由此引出一个“肥料”的不同,播放合理施肥视频 3.肥料的分类

肥料一般分农家肥和化肥两种。

农家肥的好处:改良土壤,易做基肥;来源广,成本低。不足:肥效较慢。化肥的好处:肥效高,见效快。不足:养分单一,污染环境,土壤易板结。

五、无土栽培:

人们为了减少耕地的不足,提高作物的产量,发现了一种新的种植技术—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人们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按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在无土的基质中培养植物的方法。无土栽培的好处:使植物摆脱了对土壤的依赖,能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正常需要,减少自然灾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种植出优质、无污染的蔬菜和花卉,为农业生产的工厂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六、课堂小结

请学生说出自己学到了什么,自己的收获。

/ 3

第二篇:《无机盐与植物的生长》教案1

第三节

无机盐与植物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根吸收无机盐的演示实验,使学生明白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不仅需要水,而且还需要无机盐。

(2)了解氮、磷、钾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时的症状;懂得合理施肥的原理,了解无土栽培的原理和优点。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无机盐的作用,合理施肥和无土栽培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的应用,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根吸收无机盐的条件;(2)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2.教学难点:

让学生对根吸收无机盐以及无土栽培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学方法】

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根吸收水分的原理是什么?

2.组织学生回答,引出演示实验:“土壤溶液具有一定的浓度,也就是说在土壤溶液中含有一些可溶于水的物质,为了证明这一观点,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演示实验”。

二、讲授新课:

(一)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1.组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 3

2.讲解:

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留下灰白色的物质,而蒸馏水蒸发后没有灰白色的物质。这种物质是无机盐。

(二)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1.出示图片,介绍不同种类的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作用(重点是氮、磷、钾三 种无机盐);

2.组织学生讨论无机盐的作用; 3.指导学生进行列表归纳。

(三)合理施肥:

1.提出问题:请根据不同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判断不同植物需要增加 哪一类无机盐,如:小麦、白菜、马铃薯等。2.组织学生讨论。3.讲解:

(1)土壤中的无机盐,特别是氮、磷、钾等,不断被植物大量吸收,必须补充

才能保持土壤的肥沃度。

(2)不同植物的各类无机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同一种植物随着生长期的不同,对无机盐的需要量也不同。人们对各种植物的需求部分不一样,对无机盐 的需求种类也不一样,因为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3)肥料分为化学肥料和农家肥料。但分别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在施肥时应当

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学肥料。

(四)无土栽培:

1.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无土栽培技术应用的录像。2.组织学生讨论无土栽培的概念、意义及应用价值。3.总结:

(1)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或用其他物质(如砂石)代替土壤,根据植物生活

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来培养植物。(2)无土栽培法,有许多优点。人口增多使可耕种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因此,非土壤栽培植物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通常,无土栽培法生产的水果和 蔬菜还会含有更多的营养成份;用营养液栽培法种植植物更便宜,更利于

/ 3

保护环境。无土栽培法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它不需要艰辛的体力。

三、巩固练习:

请根据本节所学的知识,判断家中种植的花卉对无机盐的摄取是否合理,你将如何改进。写出有关报告。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无机盐与植物的生活

一、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二、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三、合理施肥

1.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学肥料。

2.不同植物或同一种植物不同生长期,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

四、无土栽培

/ 3

第三篇:植物的生活教案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植物的身体》、《植物的根》、《植物的叶

(一)》、《植物的叶

(二)》、《植物的茎》五个课题组成,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再加上学生对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进行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本单元在整套教科书的总体编排上还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单元,能为后续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殖等问题打下探究技能与知识的铺垫。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也有紧密联系。《植物的身体》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后面几课通过细致观察、对比实验等方法对植物各个器官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的认识事物的规律。课时安排:5课时

8、植物的身体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教学准备:

课件、凤仙花(俗称指甲花)的挂图、凤仙花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学生画画)

2.展示学生作品:

问: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

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师板书:

8、植物的身体

二、学习新课 1.研究植物的组成

⑴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图片。(出示挂图)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看图、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等)

指出:你们可以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以查看,找出答案。

⑵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

(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给与学生充分讨论、观察、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同组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共识。同时让各组同学思考:用什么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比如用表演的形式、用画画的形式等等。)

⑶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

(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

师问:我这有一些凤仙花各部分的图片,你能拼成完整的植物吗?

(学生拼图,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组成)

⑷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凤仙花,现在我请大家再来看几幅图。(用实物投影机出示课本插图)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通过分析其他植物的组成,进而得出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5)小结: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师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

(6)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由这六部分组成的?你有办法来解决这道题吗?请你快速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继续分组查阅图书资料,寻找答案。)

学生汇报答案。

讲述:由此可见,在植物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的。有的植物没有根、茎,或者不开花、不结果(如藻类植物海带、紫菜、海白菜、裙带菜等),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

三、再次感受 谈体会

1、师再次展示各种各样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2、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认识到植物世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3、教师出示资料: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30多万种。

4、讨论: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5、小结:认识到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感悟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四、总结评论 拓展延伸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课后制定一份观察计划,继续对植物进行研究。

板书设计

8、植物的身体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构成了植物的“身体”

9、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利用简单器具做根吸水的对比实验。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快乐;意识到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按”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

带根的植物(根要多些)及相关的工具(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观察各种植物的根,你们观察了吗?有什么发现?

并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答自己的发现。(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尽可能的都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引导)

二、设置疑问,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课前观察的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根的秘密,可是,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有一个问题搞不懂了,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它们都有根,植物为什么要长根呢?根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植物的根。教师随机板书。

师出示在课文《高梁情》里也看过对高梁根的描述:高梁的根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一个庞大的活物,等到暴风雨来临时,高梁就能稳稳的站在土地上。

(生可能会答:

1、我认为植物的根能使植物很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

2、如果植物没有根,我们就能很轻松的把地上的草、庄稼、小树拔出来,大风也会把它们吹倒,甚至吹跑。)

师:看来,植物的根确实能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土地上。板书: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师:植物的根除了固定这个作用,还有其它作用吗?它有没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活动一:引导学生设计“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的实验

师:课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实验用品,现在同学们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后,再进行实验。(各小组均有一棵生命旺盛的植物幼苗、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胶头滴管等。)

小组讨论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拔。)

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

小组找代表汇报。

师:为什么要用橡皮泥封起来?

(不封起来,筒内的水会蒸发,水也会减少。)

教师适当点播:

1、可用橡皮泥封起来。

2、也可用两个量筒,一个量筒里放植物,另一个量筒里不放植物,让它们的水面相平,然后看看一段时间后水面是不是相平。

3、也可把这棵植物放在量筒里,倒进一些水并在水面处作一记号,然后又滴上一层植物油,最后用棉花把植物固定住,再来观察水面的情况。)

短时间内还看不出水位的变化,那就先把你们的装置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结果。

生把实验装置放在室内向阳处。(也可以放在室外,视情况而定。)

活动二:引导学生观察根

师:课前同学们观察了很多植物的根,发现了不少根的秘密,现在,我们借助一些工具,再来更细致的观察一些植物的根,看谁还能发现根的其他秘密。

师介绍桌上的材料,提示学生作好观察记录。

生借助工具对各种植物的根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准备的植物有:葱、狗尾草、香菜、大豆、水草、野蒿等多种。培养皿里有:绿豆或豌豆的幼根。工具有:放大镜、直尺、镊子等。)

汇报观察结果

(发现不同植物的根形状不一样,但数量都很多。有的根还特别嫩,小根尖端有白色的绒毛。)师:刚才同学们非常细致地观察了几种植物的根,发现它们的根都很多,事实上,植物的根还远不止这些,我们在挖取植物时,把很多小根都留在了土壤里,那么,一棵植物的根到底有多少呢?

投影资料卡,师进行简介。

师:这么多的根对植物体有什么意义呢?

1、可以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长在地上。

2、植物就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3、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养分……

师:根到底能不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呢?(生想起刚才的实验)去看看你们的实验吧!

生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发现水位下降了一点儿,说明根确实能吸收水分。师进一步讲解: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师并板书: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发现,植物的根对植物体来说作用可真不小!

四、自由活动

师:植物的根还有其他用途吗?(投影:几种植物的根: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人参等)

谁能根据图中植物的根,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1、甜菜、萝卜、胡萝卜、地瓜都能吃。

2、人参可以做药材。

3、地瓜能做淀粉。

4、甜菜能加工糖。……)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多不多呢?(在课本“我的收获”栏里标出)

五、拓展活动

师:各小组把刚才根吸收水的实验装置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能发现水位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吗?

生将装置放在一起观察,发现水位下降的幅度不同。师:水位下降幅度不同,说明什么?

(1、说明根吸收水的多少不同。

2、说明不密封的量筒里的水也在蒸发。)

师:根吸收水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课下同学们继续研究。看谁最先找到答案。10、植物的叶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叶有蒸腾作用。2、使学生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叶的蒸腾现象、气孔形态等。教学准备:、课前,找一盆植物,浇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这株植物的枝叶罩起来,把袋口扎紧,置于向阳处。、分组实验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蚕豆、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或马铃薯的叶片任选几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碘酒。3、关于蒸腾作用的示意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了解了根的作用。那么植物的叶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板书:植物的叶

(一)二、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认识“叶有蒸腾作用”(1)推想植物有散发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两幅挂图或幻灯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树林里跑步。

②提问:人在沙漠中和在树林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 ③提问: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沙漠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2)指导学生观察“植物能蒸腾水分”的实验。①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实验装置。②观察:你们看,在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回答:塑料袋内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3)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 如果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凝结的,那么这些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 ?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 ? 学生讨论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据人从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样的小孔。

(4)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的形态。

①演示:撕下一片蚕豆叶的下表皮,贴在载玻片上染色后,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除蚕豆叶外,还可用青菜、洋葱、萝卜、天竺葵、马铃薯的叶,这些植物的叶片上很容易找到气孔。)②讲述:课前,我在各组的显微镜上都装好了像老师这台显微镜上一样的蚕豆叶的切片。下面,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豆叶面是什么样的 ? 叶面上有什么 ? ③分组观察,观察后汇报。

④出示“叶片下表皮气孔”的挂图或幻灯片。

⑤讲述:在叶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两边是两个半月形的。这些小孔叫做“气孔”。⑥观察:对照挂图上气孔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再观察、辨认。(5)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含义。讲解:

通过推想,我们认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体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在叶的表面确实找到了一些小孔。

根吸收的水分运到植物体内,有的被植物体自己用了,有的则在受热的条件下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体外去了。这些水蒸气正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跑出去的。

植物体内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从气孔跑出去,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作用。(板书:叶有蒸腾作用)2 .指导学生认识叶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1)讨论:“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2)出示叶的蒸腾作用示意挂图或投影片,启发学生对照图思考。(3)学生讨论回答。(4)教师讲解。

叶蒸腾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于蒸发要吸热,就像人出汗可以凉快一些,调节体温一样,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不被晒焦。

②由于蒸腾了水分,植物体内水分减少。这样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③可以使空气湿润。

三、应用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叶的蒸腾作用示意图”,自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研究

选择下面问题中的 1 — 2 个问题,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1、叶的蒸腾作用与光照时间长短是否有关系? 有什么关系 ? 2、叶的蒸腾作用与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 3、叶的蒸腾快慢与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关系 ? 有什么关系 ? 11、植物的叶

(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的叶中含有叶绿素。、指导学生了解叶的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对人与动物的意义。教学准备:、投影片或挂图:叶的内部构造;叶的光合作用。、实验器材:烧杯、小烧瓶、小木块、石棉网、三脚架、棉花、酒精(浓度为 70% 一 75 %)、绿叶、火柴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叶具有蒸腾作用,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叶的其它作用。师板书:

11、植物的叶

(二)二、学习新课 1、了解赫尔蒙实验

①提问:一个人从小长大需要吃很多东西,那么,一棵种子从发芽到长成一棵高大的植物也需要养料吗 ? 它需要的养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 ②讨论、汇报:

③讲述:大多数同学认为植物主要的养料是从土壤里来的。人们在很长的时间里也曾经是这样认识的。这种认识对吗 ?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在 300 年前,比利时的科学家赫尔蒙曾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我们称为“赫尔蒙实验”。

④阅读并思考:赫尔蒙想通过实验证明什么 ? 实验中,他为什么要把柳树种在桶里 ? 为什么只浇雨水 ? 实验结果怎样 ?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 三种结论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 ? ⑤汇报。

⑥小结:赫尔蒙实验告诉我们,植物长身体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不是从土壤里得到的。那么,这些养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 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绿叶制造的。2、指导学生了解绿叶的光合作用(1)认识叶片中含有叶绿素。①出示投影片叶挂图:叶的内部构造。

②讲述:为什么植物的叶大多是绿色的呢 ? 如果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就会发现叶中有很多的绿色颗粒,这种颗粒叫叶绿体,吁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所以叶一般是绿色的。

③分组实验:将绿叶放在酒精中煮。观察:绿叶和酒精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 思考:实验说明了什么 ? ④汇报。

⑤讲述:植物的绿叶都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叶失去了叶绿素就不再是绿色的了。(2)了解叶的光合作用。

①讲述:叶绿体是植物制造养料的场所。那么它是怎样制造养料呢 ? ②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或看教材中的插图)。

③讲述:绿叶中的每一个叶绿体就是一个小小的“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供植物生长.同时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就叫做叶的光合作用。师板书:叶的光合作用 3、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

(1)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 让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①人与动物都吃些什么 ? ②人与动物都要呼吸,吸进什么气 ? 呼出什么气 ? ③人和动物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 人呼吸要的氧气又是从哪里来的 ? 假如没有绿色植物,人和动物会怎样 ?(2)小结:世界上只有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食物),动物和人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绿色植物制造的食物生活。同时,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的含量才能保持平衡.供人和动物呼吸所用。可见,人和动物得以生存,离不开植物,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应保护绿色植物,保护大自然。

三、应用实践、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叶的光合作用。2、提问:

①什么是叶的光合作用 ? ⑧所有的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 为什么 ? ②假如自然界只有动物而没有被物,动物能生存吗 ? 为什么 ?

四、拓展研究

调查了解植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12、植物的茎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运输水分的作用;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

1、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活动准备:

1、提前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中,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2、准备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放大镜、刀片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探

根吸收来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12课、植物的茎。师随机板书

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

讨论:根吸收的水分怎样到达植物的叶、花、果实?叶制造的养料怎样到达植物体的其它部分供它们生长? 你认为茎会有什么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如果茎确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么水分和养料走的一条道路还是两条路? 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茎可能具有运输作用;茎的内部可能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将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体内的各个部分。另一种管子将叶制造养料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二、验证我们的猜想

谈话:如果自来水管断了,水就会流出来,那么切断植物的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在这颗植物上选择一嫩枝,剪下。观察嫩枝的截面上有什么? 讨论:嫩枝截面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用植物上面的一段茎推放在红水中,你观察到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会么叶子变红? 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把浸泡过的茎、横切、纵切、观察。

提问:在茎的横切面上看到了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又看到什么?说明茎内有什么?茎有什么作用? 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茎确实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在茎的内部确实有运输水分的管子。

三、根据自己的研究,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

根据自己研究的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植物运输水分的示意图。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自由活动:

叶制造的养料是通过什么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分的?运输养料的细管子在什么部位? 教师出示资料卡,引导学生认识筛管,使学生知道茎里还有一条运输养料的管子,它在导管的外面。

教师小结并板书:在植物体内,茎担负运输作用。在茎内有两种管子。一种管子运输根吸收的水分,另一种管子运输的叶制造的养料。

四、实践应用

在两棵小树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捡钢丝的树皮上方会形成瘤状突起,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植物的营养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如果破坏了树皮,叶子制造的养料向下运输的通道就被切断了,养料通不过去便积存在破坏的树皮处,形成瘤状物。)有的小朋友爱剥小树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五、拓展活动

用塑料袋罩住一株盆栽植物的茎叶,扎紧袋口,放在向阳处,过一段时间,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叶的蒸腾作用》一课的教学设计 石岩公学 潘文清

一、教学资源的利用:

《叶的蒸腾作用》是人教版《自然》第九册第九课的内容,属于“植物”教学单元,本单元研究的内容是:植物的根、茎、叶的作用,研究植物营养器官功能方面 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叶、植物的身体、及蒸发、凝结等内容的基础上,综合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因此,本课重点是围绕“树木的叶是否能发生蒸腾作 用”而展开,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从而,鼓励学生更加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按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认为树下凉爽的原因是树冠遮住了阳光照射或认为树下空气流动形成风 的缘故,不会想到树木的叶能蒸发出水蒸气,由于水蒸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对树木的叶有蒸腾作用自然“视而不见”,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身 边植物发生的自然现象。如何让学生能感知树木的叶发生蒸腾作用呢?问题摆在老师和学生的面前,我看着窗外高大的树木,何不利用教学楼周围高大的树木,来帮 助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先由学生亲自体验测量树阴下温度、水泥路面温度、阳台下的温度等温度不同,从而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探究树阴下温度低 于水泥路面温度、阳台下温度的原因。植物能蒸发出水分吗?让学生设计植物能蒸发出水分的实验,由于实验时间比较长,且又要放在阳光下照射,因此,出示前一 天准备好的实验装置: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给学生观看。在塑料袋壁上,学生清楚地看到:塑料袋里面有小水珠。学生解释水珠的来 历,引导学生认识: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通过图片学生认识植物叶表面的微观结构:气孔。总结蒸腾作用的原因,最后解释“大树底下好乘 凉”,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体验测量树阴下温度、水泥路面温度、阳台下的温度等温度不同,从而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深入研究。

2、探究树阴下温度低于水泥路面温度、阳台下温度的原因。

3、观察分析用塑料袋罩住植物后留下的小水珠。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使用温度计。

2、能够知道植物蒸腾作用的原因和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的思想情感。

三、材料选择:温度计、记录单、用塑料袋罩住植物、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1]:亲自体验,测量不同地方的温度。

1、师拿出温度计,我们一起测一下这些地方的温度:树阴下温度、水泥路面温度、阳台下的温度。要求把它们记录下来。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室外分头行动。(大约需要8分钟)

3、学生回到教室,汇报小组收集到各处温度数据情况,教师板书。(至少写出三组数据)

4、学生比较观察几组数据不同,学生会发现:树阴下温度低于水泥路面温度、阳台下温度,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呢?

5、学生猜想:学生认为树冠遮住了阳光照射或认为树下空气流动形成风的缘故(评析: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感知,找到问题所在,然后根据已有经验大胆猜测,这是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活动2] 观察分析。

1、针对学生大胆猜测,确定探究方向:可能是植物叶排出的水分。

2、设计实验装置,证明:植物叶能排出水分? 师:我们校园内,树木有500多棵,看不见哪儿有水冒出? 学生:可能是水蒸气。

师:水蒸气是一种看不到的气体,怎样才能知道是水蒸气从叶子里出来呢? 学生:用塑料袋罩住植物,把塑料袋口封住。师: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学生叙述理由。

动手实验,并写上一张纸条:实验用品,请勿动手等字样。将实验物品放于室外阳光照射的地方。

3、教师展示,学生观察:用塑料袋罩住枝叶并将袋口用绳捆住的盆栽植物。

4、分析塑料袋内水珠出现的原因:懂得叶蒸发出水,是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出来。

5、多媒体展示:学生认识叶表面的气孔情况。

6、师生共同总结过程,最后教师给出“蒸腾作用”的名称。

(评析:学生得到的知识要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只靠坐在教室里听,学生是无法对科学感兴趣的。)[活动3]解释原因。

1、学生解释:树阴下温度低于水泥路面温度、阳台下温度的原因。

2、解释“大树底下好乘凉”,了解叶的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鼓励学生更加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评析:学有所用,巩固学习)[课后反思]两种活动,两种效果

一个班用两幅图引人:一幅是绿树成荫,另一幅图是干旱沙漠。教师问:你如果来到这样的地方有什么的感受?老师美其名曰:创造情景。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感受说:绿树比较清凉,沙漠干旱缺水。学生没有一个见过沙漠,只是纸上谈兵。

另一个班,由于上节课学习了风的观测,学生提到:风的温度测量的问题,由于用温度计测温度在 四年级已经学习,这节课又要用温度计测温度,学生欣喜万分,老师有意安排学生树阴下温度、水泥路面温度、阳台下的温度等温度不同。学生小组两三个,或盘腿 坐在地上,或爬在地上,还有的小组将温度计插在树干里,草地上,八分钟过去了,学生汇报收集的证据:树阴下温度:29℃、27℃、31℃ ;水泥路面温度:39℃、37℃、36℃;阳台下的温度:32℃、33℃、34℃。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树阴下温度比水泥路面温度、阳台下温度都低,于是产生联想,可能是由于树冠遮住光线,还有可能是空气流动形成的风。

从以上两种不同情况的教学来看:学生所表现出的兴奋是不同:一种坐等倾听,从书本上谈感受,而后者学生个个动手,个个测量,个个观察,亲身体验各处温度不同,体验感受身边的科学。经过用温度计测量各处温度,学生印象很深,而前一个班对纸上谈兵的 感受没有任何印象,因此,学生亲自做了,亲自感受,才能将印象留在学生的记忆中。逐步建构蒸腾作用的知识结构,达到知识与科学素养同步发展。

为了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完成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首先,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将一个枝条插入A试管中,将另一枝条上叶片全部剪去,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后插入B试管中.在两个相同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在水面上滴少许植物油,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试管上,扎紧塑料袋口.(见图)

将上述A、B两套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试问:(1)实验小组设置B装置的目的是:______(2)在两个试管内的水面上滴少许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

(3)若要探究光照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可在以上实验方案的基础之上,做怎样的改进?

第四篇:第四章 基础营养2(蛋白质、无机盐)教案汇总

第四章 基础营养2(蛋白质、无机盐)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氨基酸和无机盐的分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推荐摄入量和食品来源。食品中重要的各类营养素的特殊营养意义,适宜摄食比例。【主要内容】

氨基酸和无机盐的分类、生理功能、消化吸收、推荐摄入量和食品来源。食品中重要的各类营养素的特殊营养意义,适宜摄食比例及如何预防这些矿物质的缺乏症的发生。

【重点难点】

几种较易缺乏的主要矿物质的生理功能、影响其吸收的主要因素 及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多媒体教学,提供课程网站,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三节

蛋白质

蛋白质是荷兰科学家格利特·马尔德在1838年发现的。他观察到有生命的东西离开了蛋白质就不能生存。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种极重要的高分子有机物,占人体干重的54%。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因氨基酸的组合排列不同而组成各种类型的蛋白质。人体中估计有10万种以上的蛋白质。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这种运动方式是通过蛋白质来实现的,所以蛋白质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人体的生长、发育、运动、遗传、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生命运动需要蛋白质,也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因此,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人体内的蛋白质始终处于不断地分解又不断地合成的动态平衡之中,可以达到不断地更新和修复的目的,成人体内每天约有3%的蛋白质被更新。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是人体组织构成成分:正常人蛋白质占16~19%;如肌肉、心、肝、肾等器官含大量蛋白质,骨和牙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细胞膜含有脂蛋白。

2、构成体内各种体重重要物质

①.催化体内一切物质的分解和合成的酶类,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②.调节体内生理活动的各种激素属于蛋白质; ③.蛋白质是构成机体免疫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细胞膜和血液;

⑤.遗传因子(核蛋白)。

3、供给热能: 1g蛋白质产能16.7KJ

二、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联结在一起形成的大分子。

蛋白质被分解时的次级结构称肽:

多肽:含10个以上氨基酸;

寡肽:含有10各以下氨基酸;

含3个或2个氨基酸的分别称3肽和2肽。

构成蛋白质的22种氨基酸划分为: ★

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它们可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 ★

非必需氨基酸(人体自身可以合成共9种)。

1、定义:

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肌体需要,必需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包括如下9种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种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组氨酸为婴儿必需氨基酸,成人需要量较少。

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人体能自行合成或由其它氨基酸转变而来,不必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2、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及需要量模式: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计算方法是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l,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氨基酸模式。

当食物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相接近时,必需氨基酸被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越高,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越高。如奶、鱼及鸡蛋蛋白质,大豆蛋白质,称为优质蛋白质,又称完全蛋白。

半完全蛋白: 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不充足。如稻子和麦子中的蛋白。

不完全蛋白: 必需氨基酸不齐全也不充足。如肉皮中的胶原蛋白。

3、限制氨基酸 :是指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主要有赖氨酸(谷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缺少)和蛋氨酸(大豆、花生、牛奶、肉类蛋白质缺少)

4、蛋白质互补作用:为了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而达到以多补少的目的,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5、氮平衡:是反应机体摄入氮(食物蛋白质含氮量约为16%)和排出氮的关系。

B=I-(U+F+S)

B:氮平衡;I:摄入氮;U:尿氮;F:粪氮;S:皮肤等氮损失。

摄入氮和排出氮相等为零氮平衡

摄入氮多于排出氮为正氮平衡

摄入氮少于排出氮为负氮平衡

三、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蛋白质在胃液消化酶的作用下,初步水解,在小肠中完成整个消化吸收过程。氨基酸的吸收通过小肠黏膜细胞,是由主动运转系统进行,分别转运中性、酸性和碱性氨基酸。在肠内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不仅来自于食物,也有肠黏膜细胞脱落和消化液的分泌等,每天有70g左右蛋白质进入消化系统,其中大部分被消化和重吸收。未被吸收的蛋白质由粪便排出体外。

必要的氮损失:机体每天由于皮肤、毛发和黏膜的脱落,妇女月经期的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等损失约20g以上的蛋白质,这种氮排出是机体不可避免的氮消耗,称为必要氮损失。

食入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被水解成氨基酸被吸收后,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蛋白质,同时新的蛋白质又在不断代谢与分解,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因此,食物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关系到人体蛋白质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孕产妇的优生优育、老年人的健康长寿,都与膳食中蛋白质的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蛋白质的摄入与身体健康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蛋白质或者能量摄入严重不足引起儿童发育不良或者发育停滞的营养性

疾病。

• 成人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引起体力下降、浮肿、抗病力减弱等。

2、蛋白质摄入过多的危害

• 同时伴脂肪和热量摄入过多导致肥胖;

• 正常情况下,人体不储存蛋白质,所以必须将过多的蛋白质脱氨分解,氮则由尿排出体外,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水分,因此这些代谢过程增加肾脏、肝脏的负担;若肾功能本来不好,则危害就更大。

• 造成含硫氨基酸摄入过多,可加速骨钙丢失,易产易致骨质疏松。

• 产生酸性代谢产物,使体液酸化。

五、蛋白质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1、成人每天推荐摄入量:

理论上摄入约30g/d蛋白质就可满足零氮平衡。但是国际上(?)推荐按0.8g/(kg·d)摄入蛋白质为宜,我国推荐摄入量为1.16g/(kg·d)。

2、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动物性食物:蛋白质数量丰富、质量良好、利用率高、同时富含脂肪酸和胆固醇

植物性食物:豆类

注意蛋白质互补:大力提倡我国各类人群增加牛奶和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费。

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肉、蛋、奶、和豆类食品,一般而言,来自于动物的蛋白质有较高的品质,含有充足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约有8种,无法由人体自行合成,必须由食物中摄取,若是体内有一种必需氨基酸存量不足,就无法合成充分的蛋白质供给身体各组织使用,其他过剩的蛋白质也会被身体代谢而浪费掉,所以确保足够的必需氨基酸摄取是很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质通常会有1-2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所以素食者需要摄取多样化的食物,从各种组合中获得足够的必需氨基酸。一块像扑克牌大小的煮熟的肉约含有30-35公克的蛋白质,一大杯牛奶约有8-10公克,半杯的各式豆类约含有6-8公克。所以一天吃一块像扑克牌大小的肉,喝两大杯牛奶,一些豆子,加上少量来自于蔬菜水果和饭,就可得到大约60-70公克的蛋白质,足够一个体重60公斤的长跑选手所需。若是你的需求量比较大,可以多喝一杯牛奶,或是酌量多吃些肉类,就可获得充分的蛋白质。

六、蛋白质互补作用

膳食蛋白质互补三原则:

1、食物的生物学种属愈远愈好,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比单纯植物性食物之间混合要好;

2、搭配种类愈多愈好;

3、食用时间愈近愈好,同时食用最好。因为单个氨基酸在血液中的停留时间约4小时,然后到达组织器官,再合成组织器官的蛋白质,而合成组织器官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同时到达才能发挥互补作用,合成组织器官蛋白质。

第四节 矿物质

矿物质(又称无机盐),英文mineral。矿物质是人体内无机物的总称。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矿物质和维生素一样,是人体必须的元素,矿物质是无法自身产生、合成的,每天矿物质的摄取量也是基本确定的,但随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环境、工作状况等因素有所不同。

人体重量:96%是有机物和水分,4%为无机元素组成。人体内约有50多种矿物质在这些无机元素中,已发现有20种左右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所必需的,除C、H、O、N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称为无机盐或矿物质。大致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人体必须的矿物质有钙、磷、镁、钾、钠、硫、氯7种,其含量占人体0.01%以上或膳食摄入量大于100mg/d,被称为常量元素。而铁、锌、铜、钴、钼、硒、碘、铬8种为必需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指其含量占人体0.01%以下或膳食摄入量小于100mg/d的矿物质。还有锰、硅、镍、硼和钒5种是人本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还有一些微量元素有潜在毒性,一旦摄入过量可能对人体造成病变或损伤,但在低剂量下对人体又是可能的必需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主要有:氟、铅、汞、铝、砷、锡、锂和镉等。但无论哪种元素,和人体所需的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相比,都是非常少量的。

一、矿物质的特点

• • • • 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和饮水中摄取;

在体内分布极不均匀;

矿物质相互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

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虽需要量很少,但其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较窄,摄入过多易产生毒性作用。

二、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 • • •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 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

组成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酶类的成分。

三、矿物质的缺乏普遍存在

由于各种矿物质在食物中的分布及人体对其吸收、利用和需要的不同,在我国人群中比较容易造成矿物质的缺乏。

主要因素: • • • • • 地球环境中各种元素的分布不平衡; 食物中含有天然存在的矿物质拮抗物; 天然食品中的矿物质含量在下降; 食物加工过程中造成矿物质的损失; 摄入量不足或不良饮食习惯。

四、重要矿物质介绍

(一)、钙

钙(calcium)是人体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正常成人体内含钙总量约为1200g,相当于体重的2.0%。其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

1、生理功能

• • • • • • •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促进体内酶的活动,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活动,参与血液凝固,激素分泌,维持体液体酸碱平衡,调节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2、钙的吸收及代谢:膳食中钙的吸收率为20~30%,钙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端,主动转运吸收。80~70%不能被吸收,被排出体外。

促进肠内钙吸收的因素

维生素D、某些氨基酸、乳糖、一些抗生素

3、影响肠内钙的吸收主要的因素:

草酸、植酸、磷酸、膳食纤维、脂肪酸、过量蛋白质、碱性药物。

4.钙的缺乏与过量

钙的缺乏比较普遍:儿童:发育迟缓、骨骼变形,严重者可导致佝偻病;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影响牙齿质量。

过量的钙可能增加患肾结石的危险性。5.钙的供给量

• • •

年龄 0~ 0.5~ 1~ 4~ 7~ 11~ 14~

钙 300 400 600 800 800 1000 1000

年龄 18~ 50~ 孕妇 早期 中期 晚期 乳母

钙 800 1000

800 1000 1200 1200 成人适宜摄入量(AI)为1000mg/d,无明显损害水平(NOAEL)为1500m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2000mg/d。

表4-1:不同人群钙的适宜摄入量(AI)mg/d 表4-2:含钙丰富的食物

mg/100g 食物 虾皮 虾米 河虾 泥鳅 红螺 河蚌 鲜海参 含量 991 555 325 299 539 306 285

食物 苜蓿 荠菜 雪里蕻 苋菜 乌塌菜 油菜苔 黑芝麻

含量

713 294 230 187 186 156 780

食物 酸枣棘 花生仁 紫菜 海带(湿)黑木耳 全脂牛乳粉 酸奶

含量 435 284 264 241 247 676 118

食物中的钙以奶及奶制品为最好,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是理想的供钙食品,常有强化钙、铁奶粉。

此外芝麻酱、水产品、豆制品和许多蔬菜含钙丰富。

(二)、磷

磷是人体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成人体内含磷量约为650g,占体重的1%左右。

1、生理功能 • • • • 构成细胞膜、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2g钙需要1g磷; 参与能量代谢:构成生命物质成分:RNA和DNA的组成分;

酶的重要成分:很多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 调节酸碱平衡。

2、磷的吸收

磷比钙容易被人体吸收,吸收部位在小肠,吸收率约为70%。正常膳食中磷的吸收率为60%~70%,牛奶喂养的婴儿对磷的吸收率为65%~75%,母乳喂养者大于85%。

3、磷的缺乏与过量

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含有磷,故磷缺乏少见。病人长期服用大量抗酸药或禁食者缺乏。过量磷酸盐可引起低钙血症,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强,手足抽搐和惊厥。

4、磷的供给量

• • • • 成人磷的AI为700mg/d;

钙磷比例维持在1:1~1.5之间比较好,不宜低于0.5;

磷的NOAEL为1500mg/d;UL为3500mg/d。

牛乳的奶钙磷比为1:1,人乳的钙磷比例比牛乳更好,为1:1.5。

5、磷的食物来源

瘦肉、禽、蛋、鱼、坚果、海带、紫菜、油料种子、豆类等含有。

(三)、铁

铁(iron)是人体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正常人体内的铁含量随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等不同而异。一般含铁总量约为3~5g,其中70%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血红素酶类(如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辅助因子及运载铁中,称之为功能性铁,其余30%的铁作为体内

贮存铁,主要以铁蛋白(ferritin)和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形式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

1、铁的生理功能

• 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铁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以及某些呼吸酶的组成成分,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 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红细胞中含铁约占机体总铁的2/3。铁在骨髓造血细胞中与卟啉结合形成高铁血红素,再与珠蛋白合成血红蛋白。• 参与其他重要功能:铁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有关,缺铁可引起淋巴细胞减少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

2.铁的吸收与代谢

吸收:Fe的吸收量10%,食物中的Fe主要为三价Fe(Fe 3 +),需在胃酸作用下溶出,或由还原性的维生素E和硫基化合物等还原成Fe 2 +,才被小肠黏膜细胞膜吸收。

储存与排泄:机体对铁具备贮存、再利用的代谢特点。

3、铁的缺乏

• • • 多见婴幼儿、孕妇及乳母。

我国7周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达57.6%,1~3岁最高。孕妇贫血率为30%,孕末期更高。

我国是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第四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贫血率平均为20.1%,2岁以内幼儿、60岁以上老人及育龄妇女的贫血率分别为31.1%、29.1%和19.9%。

不少人对铁强化酱油的安全性提出质疑,陈君石解释说,铁强化酱油可以放心长期食用。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铁食用量是每天不少于15~20毫克,按照目前我国铁强化酱油的强化量和平均酱油使用量计算,如果每人每天食用10~15毫升铁强化酱油,可以补进3~4毫克铁,仅是人体每日铁需要量的30%~40%。“并且,人体本身对过多的铁具有一定的排泄作用。”陈君石肯定地说,“铁强化酱油人人都可以吃,成年男子也不要害怕,一辈子吃下去也不会有问题。”

4、铁的供给量

表4-3:不同人群铁的适宜摄入量(AI)mg/d 年龄 0~ 0.5~ 1~ 4~ 7~ 11~

14~

表4-4:含铁较高的食物

mg/100g 食物

含量 鸭血

30.5 鸡血

25.0 沙鸡

24.8 鸭肝

23.1 猪肝

22.6 蚌肉

50.0 食物

含量 蛏子

33.6 蛤蜊

22.0 刺蛄

14.5 发菜

99.3 红蘑

235.1 冬菇

10.5

食物

含量 藕粉

41.8 黑芝麻

22.7 鸡蛋黄粉

10.6 地衣(水浸)

21.1 冬菜

11.4 苜蓿

9.7 性别 — — — — 男 女 男 女

铁 0.3 10 12 12 12 16 18 20

年龄 18~

50~ 孕妇

性别 男 女 —

— — — —

铁 15 20 15 15 25 35 25

早期 中期 晚期 乳母

成人铁的UL为50mg/d。

(四)、碘

正常成人体内含碘20~50mg,其中70%~80%存在于甲状腺组织内,其余分在骨骼肌肉、肺、卵巢、肾、淋巴结、肝、睾丸和脑组织中。

1、碘的生理功能(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 • 促进生物氧化,参与磷酸化过程,调节能量转换;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神经系统发育,这对胚胎发育期和出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尤为重要; • •

促进糖和脂肪代谢; 激活体内许多重要的酶;

• • 调节组织中的水盐代谢; 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2、碘的供给量:

表4-5:不同人群碘的推荐摄入量(RNI)

μg/d

年龄 0~ 0.5~ 1~ 4~ 7~ 11~ 14~ 碘

50 90 90 120 150

年龄 18~ 50~ 孕妇 早期

中期

晚期 乳母

碘 150 150

200 200 200

3、碘的食物来源

海带、紫菜、蛤干、蚶干、干贝、淡菜、海参、海蜇等。

(五)、锌

1、生理功能

• • • • • • 金属酶的组成成分或酶的激活剂:体内约有200多种含锌酶; 促进生长发育:参与蛋白合成及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等过程; 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增加T细胞的数量和活力; 维持细胞膜结构:增强膜稳定性和抗氧自由基的能力; 合成味觉素:维持正常味觉; 对皮肤和视力有保护作用。

2、锌的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表4-6:不同人群锌的推荐摄入量(RNI)

(mg/d)

年龄 性别

年龄

性别

0~ 0.5~ 1~ 4~ 7~ 11~

14~ — — — — — 男 女 男 女

1.8.0

9.0

12.0 13.5

18.0

15.0

19.0

15.5

18~

50~ 孕妇 早期

中期 晚期 乳母

男 女 —

— — — —

15.0 11.5 11.5

11.5 16.5 16.5 21.5 表4-7:含锌较高的食物

(mg/100g)

食物 小麦胚粉 花

油 黑

麻 口蘑白菇 鸡蛋黄粉 含量 23.4 8.48 6.13 9.04 6.66

食物 山羊肉 猪

肝 海蛎肉 蛏

干 鲜扇贝

含量 10.42 5.78 47.05 13.63 11.69

食物 鲜赤贝 红

螺 牡

蛎 蚌

肉 章

含量 11.58 10.27 9.39 8.50 5.18

(六)、镁

1、存在与功能:成人体内含镁20~30克,约占人体重量的0.05%,大部分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2、吸收与排泄:食物中镁在小肠内吸收。吸收率30~50%,氨基酸与乳糖可促进镁的吸收,而草酸、植酸、长链饱和脂肪酸抑制镁的吸收。

3、摄入量与食物来源:成人为700mg/d,绿叶蔬菜中的叶绿素含镁高,植物性食品(粗粮、坚果、大豆)和海产品含镁量高。

(七)、硒

人体内硒的总量14~21g,主要存在于肌肉和心肌中,硒的吸收率为60%,主要在小肠被吸收。

1、生理功能

• • •

作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组成成分; 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的健康; 有毒重金属的解毒作用;

• 其他:促进生长,保护视觉,抗肿瘤等。

2、缺乏与过量

①、缺硒易发生克山病。我国部分地区流行以心脏坏死的地方性心脏病。采取亚硒酸钠预防取得成功。

②、硒摄入过量可致中毒。如我国湖北恩施县的地方性硒中毒,与当地水土中硒含量过高,致粮食、蔬菜、水果中含高硒有关。

中毒症状:头发变干、变脆,易断裂和脱落、肢端麻木、抽搐。

3、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食物中以海产品硒含量最高:

鱿鱼、海参:100ug/100g以上;贝类、鱼类: 30~85ug/100g;谷物、畜禽肉: 10~30ug/100g;蔬菜: 3ug/100g

其他矿物质: • • • •

钠----与神经传导和水分平衡有关 钾----钠的搭档

锰----被遗忘的矿物元素 铬----耐量因子

思考题

1.概念:必需氨基酸、无机盐。2.简述蛋白质的生理功能。3.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

4.简述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如何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合理地选择蛋白质? 5.摄入蛋白质过多对机体的影响。6.举例说明蛋白质互补作用。7.影响铁吸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促进钙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9.简述矿物质的共同特点。10.矿物质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第五篇:2 植物与环境

植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1、以仙人掌和龟背竹为例,了解耐旱和喜阴植物的特点。

2、知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征。

3、通过分析沙漠、高山、草原、热带雨林、池塘植物的特点,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4、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交流

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生物的分类及其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引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生物与环境,再由几张PPT图片,引导学生交流思考以下问题:

• 你认为在不同的环境里,生长的植物是否相同?

由学生自主交流并总结得出结论。

二、导入新课

四个主题人物观察到在植物园阴生植物区里的植物,其叶子都是大而绿,而仙人掌没有这样的叶子,引发问题——仙人掌是种在阴生植物区里的吗?

三、新授

活动一:仙人掌和龟背竹。

1、观察仙人掌的图片,并指导学生仔细分析,根据经验,了解仙人掌生存的环境条件,并自主总结仙人掌的外部形态特征。

2、观察龟背竹的图片,分析仙人掌与龟背竹的外部特征的差别在哪里?

3、小组讨论:

试着分析仙人掌和龟背竹的形态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

活动二:耐旱的本领。

1、明确提出实验要求。

2、引导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

3、引导观察塑料袋内壁会有什么现象出现?为什么塑料袋的内壁会有水珠?水珠是怎样来的?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多与少说明什么?学生思考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 提出假设:如果把仙人掌和龟背竹的生存环境换一换,会发生什么呢?

活动三: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

1、利用实物投影将沙漠、高山、草原、热带雨林、池塘植物群落投影出来。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和讨论。

3、让学生去了解、分析不同环境里的种类、植株的高矮、植物器官的形态等,并记录下来。

4、利用PPT让学生试着分析不同环境里生长的植物。

活动

四、拓展

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环境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五、课后任务

观察身边的植物。

1、活动前,引导学生分好小组,选好组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植株的高矮,叶子的大小、厚薄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3、指导学生参照课本的样式,填写完整P34页观察报告。

六、板书

生物

环境

动 物

阳 光 植 物

空 气 真 菌

水 分 微生物

仙人掌:干旱地区

叶退化为针状或刺状

耐旱 龟背竹:阴生植物区

叶子大而绿

不耐旱

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所生存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

下载《无机盐与植物的生活》教案2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无机盐与植物的生活》教案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色彩与生活》教案2

    《色彩与生活》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着重介绍色彩知识。色彩知识在小学阶段是一项系列知识,有三原色、三间色、复色、色相、对比色等等,这些都以原色为基......

    《音乐与生活》2教案

    《音乐与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的音乐经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伴我终生”的道理; 2、 学习有关实用音乐,背景音乐的知......

    《火与生活》教案2

    《火与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火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安全用火的常识; 2、经历一个研究关于人类用火历史的活动过程; 3、能够用已有的关于热的认识解释各个时期用火的原......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教案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2)了解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和过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案2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2、过程与方法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种植我们的植物教案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掌握播种技能。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3、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2

    1、家乡的春天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的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初步掌握春天的气候特征,学会照顾自己,能够注意春天疾病的预防。 活动准备: 1. 课前布置任务,收集有关春天的信......

    我与植物交朋友教案

    我和动物植物交朋友品德教案 作者:谢晓颖 教育教学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51 更新时间:2009-7-2 我和动物、植物交朋友雅戈尔小学 谢晓颖 活动目标:情感目标:对破损植物、残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