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读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拓宽知识面,提高艺术修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这就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提高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也是对语文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给予更严峻的考验。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是阅读者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的过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掌握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注意阅读的目的性和恰当的阅读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达到教师想要的预期效果。下面,我就自身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带头读
胡锦涛曾说,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如何造就?阅读中外教育名家著作及关于教育教学的相关论著是其核心内容,也是教育科研的本质所在。狄德罗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礼记?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艺术,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的过程就是与大师心灵对接的过程,也是向名家求疑以达到解疑的过程,更是提升自己管理与教学水平的过程。对此,苏霍姆林斯基说道,提高教育技巧,首先要靠自修,靠个人努力提高劳动修养,而且首先是提高思维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不对自己的劳动采取钻研的态度,那么,任何教学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论衡》指出:“人有知学,则有力矣。”阅读经典名著,就是要求教师不仅仅只做“教书匠”,更应当做教育教学的探究者、研究者,做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的教育工作者。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鉴于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教师首先要带头读书。
二、好读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说“乐此不疲”。对于读书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兴趣第一。基于这一点,我对学生没有强其所难,勉为其事,而是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以听诱读。我利用课前或课余时间,由老师讲,放录音,让学生听。或诗文、或短篇佳作、或长篇节选、或读书随笔,更多的是学生佳作。学生听得往往是心驰神往,究底不能而欲罢不行,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一读为快的心理。其二,以说带读。复述与阅读有密切的关系,要复述得好,就要理解和领会书中的内容,没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就会复述得面目全非。因此,我要求学生读完后能做到复述阅读的内容,看谁读得最好。其三,以读导读。书读得好,会让别人赏心悦目;读得好,也会使自己读兴倍增。我在活动中,除让学生个人读、集体读、默读等外,还常交叉使用下面一些方法,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有趣的环境里强化读书的意识:一是点将打擂。由各学习小组组长任意点其他小组一名或几名同学朗读,然后评出优胜。二是个人抽签。将要读的篇目制成纸签,学生抽到哪篇即读哪一篇。三是男女对垒。四是小组评优。其四,以写促读。指导学生写读书随笔,鼓励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并经常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使学生受到教育和鼓舞,写作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其五,以编引读。为提高学生的读书主动性,我还发动学生办起了“知识走廊”。一是利用黑板报由学生轮流定时登诗歌、谚语、小故事、笑语等,其他学生随时可读,随时可看。二是办手抄报。由学生自己组稿,自己编排设计,最后评出优秀,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其六,以讲激读。语文课前,我开设了学生“读书演讲”。学生在此活动中演讲之前准备的幽默故事、成语典故、小小说等,这一活动既促使学生读了书,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知识,可谓一箭三雕。
三、读好书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时,我特别注意了学生所读之书报,方法如下:其一,思想性。小学生是为习得知识而学习的,那些街头小报、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是应回避的,而要读那些思想健康、帮助明辨是非、树立远大理想的书籍。其二,适时性。为及时指导学生阅读了解国内外大事,引导学生关注政治,我推荐了一些报纸杂志,像《红领巾》、《少年时代报》、《少年与法》等。其三,结合性。我很注重通过课堂的范文教学,向学生介绍有关作品,从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教《孔子游春》时,指导学生读《论语》;教《三打白骨精》则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等,以拓宽其视野,增长其知识。
四、书好读
喜欢读、愿读好书,无疑为顺利开展读书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如方法不当则无异于大海捞针。我想方设法让学生觉得“书好读”,使之读而乐,乐面读,越读越乐,越乐越读。具体如下:其一,教之以法。伏尔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多数人不会读书。”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要学会读书。学生读书与学得专业知识同等重要。”据此,我先后向学生介绍了分类读书法、循序读书法、跳读法、研读法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二,明之以序。我首先确定每周、每学期、每学年应读什么书,达到何种要求。如学习散文单元,就让学生多读一些散文,学诗歌单元,就让学生多读写诗歌,从而带动学生更好地读书。其三,开之以源。农村小学经济薄弱,无书可读,这是难以开展读书活动的原因。我想尽一些办法让学生的读书活动开展下去。一是发动学生每人带一两本书到班内成立图书室,循环阅读,二是让学生到学校阅览室读。其四,持之以恒。农村小学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还面临无暇阅读的窘境。家长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好功课,反对学生看其他“杂书”,老师们也害怕学生读“闲书”影响统考成绩,对学生课外读物做种种限制,动辄没收学生的课外读物。为此,我除做好家长工作外,坚持倡导学生“平日里,读物少,节假日离不了”,让学生及时为自己“充电”。其五,投之以好。学生的爱好不同,有的爱好古典,有的喜欢科技,有的善抒情,有的爱评论。我分别向他们推荐“四大名著”、《汪国真诗集》等。即根据学生不同的志趣志爱好区别对待,集体要求与个别辅导并行,共同提高与发展个性兼顾,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总之,正如黑格尔所说:“人是靠思想站立的,没有思想就没有行为,就没有教育。”要想培养优秀的学生,首先是教师教育思想的树立。教师只有认真读书学习和不断探索研究,才会孕育出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才会实现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此外,具体的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篇: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
(征求意见稿)
小学语文教学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开展学科教学规范的专题研究,初步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本建议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借鉴了课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吸收了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力求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本建议旨在进一步规范小学语文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敬请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本建议提出改进意见。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本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能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2条 熟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能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能从多个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第3条 制定课时目标要充分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课时目标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要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避免死记硬背,防止拔高要求。
第4条 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要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重视培养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第5条 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不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写,更不必要默写汉语拼音。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兴趣。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特点,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第6条 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 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第7条 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要恰当,角色分配要明确,时间不宜过长。探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热情,探究的问题尽可能语文化。有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8条 拼音教学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尽早将拼音教学与识字、阅读教学相结合,防止进行枯燥、单调的拼音背诵和拼读练习。可以采用游戏、念儿歌、编口诀、讲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第9条 坚持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随课文识字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借鉴传统识字教学经验,引导学生体会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掌握生字需要多次复现,经常运用。
第10条 识字教学要遵循“识写分离,多认少写”的原则。只要求认读的生字,学生只要了解意思,在语言环境能识别即可,不提出书写要求;要求书写的生字,训练要到位,书写正确、端正、清楚,并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字形教学要用直观形象,注重整体把握,个别生字可以进行适当的字形分析。
第11条 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利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结体规律,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笔画、笔顺、结构难以把握的字,教师要范写。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
第12条 阅读教学应遵循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先初读,理解课文内容;再细读,品味语言特色;最后内化升华、练习运用。要注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肢解课文或离开课文搞孤立的语言训练。课文背景资料和课外延伸拓展要适时、适量、适度,内容应与课文有密切关联。
第13条 阅读教学要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应保证在10分钟以上。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第14条 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学习,重视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要经常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经典的课文或段 落。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是诵读积累,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感受意境。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
第15条 作文教学先要让学生敢于表达,再慢慢让学生善于表达。起步阶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要关注学生写作的投入状态,尊重学生作文的语言个性,必要时给予指导和督促。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作文尽可能当堂完成。
第16条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低年级要经常进行写话练习;中高段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每周写一篇小作文。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和读后感。阅读教学中要经常随机进行读写结合练习。
第17条 作文批改要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不可面面俱到,应对照每次习作要求,欣赏优点,指出不足,使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与规律。讲评之后要安排修改和后续训练,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有一次面批。
第18条 口语交际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要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让学生获得角色认同,明确自己的交际任务,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话题的选择和确定要有学生参与,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开始教学。
第19条 口语交际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可以采用故事会、辩论会、听证会、采访、解说等模拟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让学生敢于表达。
第20条 综合性学习要十分突出活动的自主性。活动内容要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案要由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过程要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成果要由学生自己展示和交流。教师在活动中主要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
第21条 综合性学习要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要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帮助每个学生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活动过程要突出探究性。主要包括明确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等。
第22条 课堂提问设计要体现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随着年级的提高,提问要逐步从“写什么”转到“怎么写”。对知识性提问的回答,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反馈。对理解性、感悟性提问的回答,要注重过程,采用追问、延时 3 反馈等方式提高训练效果。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亲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指令性用语要指向明确;抒情性语言要得体,不可过多使用。
三、教学测试与评价
第23条 测试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低段主要考查写字、朗读和字词理解,中高段逐步增加阅读理解和习作。
第24条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考评方式。书面考试只是语文测试手段之一,主要检测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口头测试、实践应用也是语文测试的重要手段。
第25条 单元检测、期末检测要针对本单元、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重点,试题中阅读材料的难度与要求应略低于课文。不考语法、修辞等静态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不出偏题怪题,不在题型和指导语上给学生设置理解障碍。
第26条 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第27条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过程,也要重成果。过程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成果呈现要多样化,可以写研究报告,也可以编小报、开辩论会、办展览等。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更重要的是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
第28条 积极参与建设书香校园,设立班级图书角,指导班级读书会,创设“处处学语文、时时用语文”的校园和教室环境。语文老师要率先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者,主动为学生推荐读物,鼓励学生读原著,读整本的书。经常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同、结构相似、难度相近的阅读材料。
第29条 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引导学生自主作文。结合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开发口语交际资源,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第30条 指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校园社区里、电影电视和课外阅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并自主开展活动,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
课程改革以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分会重视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研究,于2005年4月及2008年4月召开了两次全省低年级教学研讨会,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质量的10条建议》。敬请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本建议提出改进意见。
1.培养学习兴趣。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幼小衔接,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采用游戏、比赛等活动教学形式要讲究效益,要逐步引导学生把兴趣点从学习形式转向学习内容本身。
2.养成良好习惯。从入学开始就应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教学要着重培养认真听讲、大胆发言、主动交流、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要特别关注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后进学生要多给表现机会,多加鼓励和指导。
3.课内完成作业。每节课书面练习时间累计不少于8分钟。书面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书面作业尽量在课内完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落实识字任务。识字是低段教学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识字,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生字教学要区分不同汉字在音、形、义上的难点,避免平均使用力量。要坚持音形义结合的原则,以字义为核心,帮助学生识记字音和字形。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整体识记、结构分析、加减和更换部件、联想识字、字理识字等。要把识字和学习词语、理解课文结合起来。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记忆生字,如识字游戏、编成新材料阅读等。鼓励学生课外自主识字。
5.注重写字指导。切实指导学生把要求写的字写正确、写工整。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位置,注意笔顺正确。难写的字教师要示范,学生写完字要有讲评。写字指导和反馈应在课内进行,防止对只要求认的字提出写的要求,减轻学生的写字负担。一次抄写生字的字数和遍数不宜太多,一般每个字写3遍左右,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6.加强阅读教学。朗读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要增加读书时间,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些课文还要读出感情,但不要让学生多讲应该怎么读,难读的地方教师应当示范。要多背诵和复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适当交流阅读感受。阅读教学一般按课文顺序进行,符合儿童的自然阅读过程。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人文内涵,避免孤立地抽出一些词句作过细的分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有创意的想法和表达,适时纠正错误。要把解决疑难问题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对学生难以探究明白的内容,教师要作讲解,讲解要正确、通俗。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任务,教师要作具体指导,防止流于形式。要积极、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图像资料一般采用先读课文再看画面的方式呈现,防止用看图像代替课文阅读。
7.提高口语水平。口语交际教学要生活化、情境化,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的讲话,能用普通话清楚、响亮地说话。注意学生说话时的仪态,做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通过插话、提问、评议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8.做好作文起步。写话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自己想说的话,通过看图写话、观察写话、阅读写话、编写童话等方式,提前起步写话教学。要结合阅读和口语交际课,鼓励学生多写话。要用宽容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写话,多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对写话产生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9.倡导课外阅读。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后的感受。第一学段的阅读可以从读图画书开始,从听教师读起步,逐步培养学生持续默读的习惯。通过课外阅读巩固识字,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爱读书的习惯。10.改进评价技术。考试要严格按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命题,不拔高要求,提高难度。题型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评价方式要多样,形成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等级评价和激励性评语相结合。浅谈小学语文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理解和运用
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最直接的表现莫过于摆在他们面前的新教材了。一些教师因此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革。这是要避免的认识误区。课程改革首先要改的是教师的观念(包括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等)核心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响应的还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等。课程内容改革(含教材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因而,在一些教师还在过分的忠实的“死啃”教材,一些教师在努力的“吃透”教材一些教师在艺术的“驾驭”教材,一些教师在“超越”教材的时候,一些教师已经在“轻视”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怎样理解和运用教材呢?根据教学实践,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自由阅读和利用教参结合。
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都是创造性的劳动。从阅读的角度讲,教师阅读一本教材,也有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管是对整套教材的阅读,还是具体到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师都要通过自己的阅读,获得自己的看法和体验。但是,不同教师进行这种主动见构意识和能力是有差异的,参考教材编者对教材的种种解说,也有必要。因而,教师拿到一本教材后,先独立的创造性地解读教材,在阅读教师用书和其他有关介绍、说明。阅读教师教学用书开头的有关“说明”,对清楚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教材的结构、特点、编写意图是有好处的。
二、整体把握和细节分析结合。
教师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应该首先从整体上阅读和把握教材,注意能清楚各年级、各册教材的总体系,注意教材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特点。比如,二年级 下册,处在低年级向高年级过度的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新课程实验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低中年级的衔接与过渡。比如,教材按照《标准》第一学段中“学习默读”的要求,安排了默读的练习,为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好准备。三年级上册是第 二学段的开始,如果不注意与第一学段的衔接与过渡,很容易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形成较大的落差,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材在习作的内容、形式和要求上,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尽量放宽要求,减缓坡度,让学生觉得很容易写,树立习作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领会这一编写意图,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在阅读 一册教材时,也要注意通读全册教材,注意单元内部、单元之间的前后联系,注意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尤其是以专题组织的教材,更要注意领会教材是怎样围绕专题整合格种教学内容的。具体到研究每一课的生字时,也要注意这一课的生字和以前学过的字有什么联系,可以怎样利用熟字学习生字。
三、理解教材和运用教材相结合。
教师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要一边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一边考虑它可以做什么用,然后想一想在这一课教学中,希望体现出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可以利用教材中什么内容作为凭借。从教材的角度来阅读教材,往往会获得独特的理解,也有利用教师区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有利于改变“教教材”的习惯,养成用教材的习惯。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仅仅属于提示性质,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的提示中受到启发,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比如,新课程实验教材中有一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练习,比如认姓氏字,认标牌字,认商标字等。有的教师领会了教材的意图,不拘泥于教材的 内容,也不拘泥于教学的进度,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如:一开学,教师就把全班同学的姓名做成一朵一朵小花,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让全班同学认,既解决了同学互相不认识的问题,也认识了不少的字。有的教师还系统的设计了商标系列、商品包装系列、标牌系列、电视系列、书报系列等各种识字途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对教材的处理和运用,是一门艺术。有的实验教材从“我”的角度,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引导拓展,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有的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但利用教材里的“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认”等栏目图标,甚至还会创造出“我会背”、“我会说”、“我会做”、“我能行”等图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取得了实效。实验教材的可课后练习改变了过去那种固定化、穷尽式的列举方法,立足与举例,给师生留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有的教师注意经常引导学生分析课后练习和思考题,逐渐是学生养成了利用课后思考和练习题主动预习、主动思考、主动积累的习惯。
四、用教材和超越教材相结合。
新课程强调重新认识教材的特征,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树立正确的开放的教材观,因此,我们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做教材的主人;既遵循与教材,又不于囿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在小语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开放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我们在课改中努力的目标。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是 地道的应试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十分关注语文教材中的知识传授,把教材看做“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把课文“用死了”,“教死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用教材教”,教师十分重视挖掘教材资源,进行拓展延伸、知识建构等,活用了教材完成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的延伸,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了开放的教学态势,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新课程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理念是实现要求教师 创造性得用教材教,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充分有效的将教材知识激活,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己学习,使教材从属于师生教学的需要,使“教材”变为“学材”,给学生充分的教材发言权和质疑权,使他们学的有兴趣,有成功的体验.
第三篇: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
小学语文教学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开展学科教学规范的专题研究,初步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本建议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借鉴了课改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吸收了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心得,力求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本建议旨在进一步规范小学语文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敬请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本建议提出改进意见。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本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能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2条
熟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能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能从多个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第3条
制定课时目标要充分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课时目标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检测性,要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避免死记硬背,防止拔高要求。
第4条 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要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重视培养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第5条
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不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写,更不必要默写汉语拼音。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兴趣。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特点,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第6条
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第7条
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要恰当,角色分配要明确,时间不宜过长。探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热情,探究的问题尽可能语文化。有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8条 拼音教学要遵循实用性和趣味性原则。尽早将拼音教学与识字、阅读教学相结合,防止进行枯燥、单调的拼音背诵和拼读练习。可以采用游戏、念儿歌、编口诀、讲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第9条
坚持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随课文识字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义。借鉴传统识字教学经验,引导学生体会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掌握生字需要多次复现,经常运用。
第10条
识字教学要遵循“识写分离,多认少写”的原则。只要求认读的生字,学生只要了解意思,在语言环境能识别即可,不提出书写要求;要求书写的生字,训练要到位,书写正确、端正、清楚,并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字形教学要用直观形象,注重整体把握,个别生字可以进行适当的字形分析。
第11条
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利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写字,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结体规律,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笔画、笔顺、结构难以把握的字,教师要范写。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
第12条 阅读教学应遵循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先初读,理解课文内容;再细读,品味语言特色;最后内化升华、练习运用。要注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防止肢解课文或离开课文搞孤立的语言训练。课文背景资料和课外延伸拓展要适时、适量、适度,内容应与课文有密切关联。
第13条
阅读教学要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应保证在10分钟以上。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第14条
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学习,重视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要经常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经典的课文或段落。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是诵读积累,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感受意境。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
第15条 作文教学先要让学生敢于表达,再慢慢让学生善于表达。起步阶段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要关注学生写作的投入状态,尊重学生作文的语言个性,必要时给予指导和督促。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作文尽可能当堂完成。
第16条
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低年级要经常进行写话练习;中高段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每周写一篇小作文。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和读后感。阅读教学中要经常随机进行读写结合练习。
第17条
作文批改要以鼓励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多建议少修改。作文讲评要有针对性,不可面面俱到,应对照每次习作要求,欣赏优点,指出不足,使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与规律。讲评之后要安排修改和后续训练,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每学期至少对每一个学生有一次面批。
第18条
口语交际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要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让学生获得角色认同,明确自己的交际任务,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话题的选择和确定要有学生参与,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开始教学。
第19条
口语交际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可以采用故事会、辩论会、听证会、采访、解说等模拟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让学生敢于表达。
第20条 综合性学习要十分突出活动的自主性。活动内容要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案要由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过程要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成果要由学生自己展示和交流。教师在活动中主要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
第21条
综合性学习要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要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帮助每个学生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活动过程要突出探究性。主要包括明确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等。
第22条 课堂提问设计要体现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随着年级的提高,提问要逐步从“写什么”转到“怎么写”。对知识性提问的回答,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反馈。对理解性、感悟性提问的回答,要注重过程,采用追问、延时反馈等方式提高训练效果。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亲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指令性用语要指向明确;抒情性语言要得体,不可过多使用。
三、教学测试与评价
第23条 测试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低段主要考查写字、朗读和字词理解,中高段逐步增加阅读理解和习作。
第24条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考评方式。书面考试只是语文测试手段之一,主要检测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口头测试、实践应用也是语文测试的重要手段。
第25条 单元检测、期末检测要针对本单元、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重点,试题中阅读材料的难度与要求应略低于课文。不考语法、修辞等静态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不出偏题怪题,不在题型和指导语上给学生设置理解障碍。
第26条 口语交际的评价,要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第27条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过程,也要重成果。过程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成果呈现要多样化,可以写研究报告,也可以编小报、开辩论会、办展览等。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除了教师评价外,更重要的是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
第28条 积极参与建设书香校园,设立班级图书角,指导班级读书会,创设“处处学语文、时时用语文”的校园和教室环境。语文老师要率先成为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者,主动为学生推荐读物,鼓励学生读原著,读整本的书。经常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同、结构相似、难度相近的阅读材料。
第29条
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引导学生自主作文。结合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开发口语交际资源,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第30条
指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校园社区里、电影电视和课外阅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并自主开展活动,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第四篇: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摘要)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摘要)
第1条学习课程标准,阅读全套教材,钻研整册课文,明确学段、学期的总体教学目标,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角度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第2条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背诵经典课文或段落。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原著原文和名家名篇,多角度解读课文,善于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第3条制定课时目标应充分考虑语言、认知、情感三个维度,并能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课时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且具可检测性,避免死记硬背,防止拔高要求。
第4条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重视培养自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重视培养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第5条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防止过度拓展和拔高要求。汉语拼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不要花大量时间练习书写,更不必默写汉语拼音。口语交际的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表达和交流的兴趣。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特点,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第6条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合理安排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体验作业。语文作业重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低年级以单项作业为主,重在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中高年级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分钟。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第7条坚持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恰当,角色分配明确,时间控制适度。探究学习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热情,探究的问题尽可能语文化。有效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第五篇:对低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
对低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
对低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熟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篇课文拿给一百个人上,可以上出一百个不同。但并不是这一百篇教学设计都适合教学,都能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近两年,我在低段进行了一些探索,对低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有了一点想法,借此机会谈上几点。
一、教学设计要围绕单元专题组织教学,体现整合意识。现在新编的教科书,均是以专题组织单元。比如:有时这一单元中的课文均是描写多彩的春天的;有时单元中的课文全是讲各类家庭生活的;有时这一类单元课文又是写环境保护的……课文内容不同,写作角度不同,但主题却是一样的,或呼吁和平,制止战争;或介绍科学,鼓励创新……为什么专家们要如此编排教科书呢?我觉得这样安排,很能够创设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收集、积累资料,扩大学生学习的视野,从不同的视角感受主题,学习不同的写作方法。那么,作为教书匠的我们,如何把编者的教学意图传递给学生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有对单元中所学课文回顾的环节,小结出课文中与主题相呼应的部分;可以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或学习方式来学习本课,既巩固了所学又体现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在“语文园地”的学习中,更可以通过“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这四个栏目,整合整个单元所学的知识,突出单元重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产生整体认识和感悟,为写作积累素材。
二、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低年级语文课本上的插图编排得很有讲究,充满了儿童趣味。比如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中“j q x”与“ü”相拼,插图中就出现了象形的“j q x”高兴地与戴着帽子上画有两点图案的“ü”相拥抱,就好似四个小伙伴很久没有见面了,一见面就高兴得不得了,小“ü”高兴得连头上的帽子都掉了。我想如果引导学生看懂了这幅图,比教给他一个口诀“小ü小ü有礼貌,遇见j q x就脱帽。”更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比如一年级下册《
8、月亮的心愿》一课中有两幅插图,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后进行对比:小女孩与珍珍有什么不同?尤其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月亮的脸的变化,引发思考:为什么月亮会有这样的变化?从而体会到文章中“孝敬父母”的主题思想。课文插图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你看,专家编者是多么细心呀!这么好的资源,我们怎能浪费呢?
三、教学设计要注意语言积累。现在的语文教学,除了旧有的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归纳外,更注重了语言积累。不光是积累类似于“日积月累”的词语,更要是好词好句,如拟人句、比喻句、叠词、成语……在积累感悟中并由此发散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语言积累的目的是增长见识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什么是最美的语言?不是华丽的词藻,而是能准确表达你内心感受的质朴词句。要写出这种句子必须经过学习、感受、锤炼、升华的过程。这一训练过程很长,其中一部分训练就包含在平时课堂的语言积累中。还有一点,有的老师在讲析课文时,过多地注重了人文性,不断地渲染主题思想。在语文教学应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低年级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教学中抓住一些字眼、文眼,进行“精雕细琢”地细节剖析,更能让人体会深刻,学到真正的语文知识。如:课文《春雨的色彩》中描写春天下雨的情景,作者用了四个不同的字来形容:“落”、“淋”、“洒”、“滴”,这些都是描写下雨,但写得多好啊!让学生多琢磨琢磨,还能想出别的词吗?可以告诉同学们:你们也可以用不同的字词来形容同一事物,丰富自己的语言。
四、教学设计要注重朗读感悟。现在许多老师上课都逐渐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加重了读的份量。在课上指名读、齐读、排火车读、分男女声读、分角色读……各种形式的读突出了语文课的特点---“书声朗朗”。但是真正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感悟,还是应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感悟的方法。比如:方法一:想象读书。当你读一段文字时,脑海中应随着课文中的语句浮现出相应的场景。这样不仅训练了想象力,还能帮助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更能感受课文语言的美。方法二:比较法。对于重点理解的语句,可以出示一个原句,再出示一句意思相同,但表达不同的相似句,让学生通过读对比原句好在哪里?通过对比,加深对原句意思及表达方法的理解。方法三:抓住字眼、文眼进行感悟理解。如《松鼠和松果》一课中,“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在这句话中,引导学生重读“光摘”、“不栽”、“总有”这三个词,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更能读出味道,感悟句意及中心。方法四:教会学生感情朗读。读书语气要有变化,或高或低,或重或轻,或快或慢,就好像在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还易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老师的提问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另外还可以扩大朗读的范围,把课内朗读延伸到课外。
五、教学设计要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应渗透到各类学科中,而语文中的一篇篇优美而富有哲理的文章,更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大好时机。如:《失物招领》教育孩子们不要乱扔垃圾;《两只鸟蛋》教育孩子要爱护鸟类;《识字2》教给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育学生要做诚实守信的孩子……点点滴滴地渗透远胜过专门的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正处于单纯年龄的低年级学生,他们更能接受这种教育并养成好习惯。因此,我们要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也是教学应达到的目的之一。但是课堂上有时出现了这种现象,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老师花了大量时间进行思想教育,引用资料,进行洗脑。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德育教育必须把握好度,不能过分渲染和扩展,点到了中心,学生能说出道理即可。
六、教学设计要尝试拓展。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要注意积累。除了在课堂上的训练外,其实更多的练功在课外。怎么培养学生课外学习的好习惯呢?在课内就应该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在讲授新知识时不要局限于教科书的小小空间,而要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古诗教学中,学习一首古诗后,可让学生收集及展示相同类型的古诗。开阔学生的视野,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所见》一诗写出了夏天儿童捕蝉的童趣,那么再展示《村居》、《小儿垂钓》、《小池》等描写童趣的诗让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阅读范围,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有限的课堂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有的老师在讲《乞巧》一诗时顺带补充讲解了古诗《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不仅是对前一首诗诗意的补充,还印证了前一首诗的风俗由来,使整堂课充满情趣和诗意。教学上的拓展有很多种:补充资料型、旁征博引型、图片展示型、对比说明型、画画编歌型、游戏活动型、练笔交流型……好的拓展不仅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广、学得活,更是创新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七、教学设计要灵活多样,符合儿童心理。除了假期,学生天天都要上课,教学过程最忌讳重复不变,一套程序没有新意,自然学生对上课失去了兴趣。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有变化的东西才使他们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多动脑筋。孩子们最喜欢做游戏、听故事、猜谜语了,那么就把它们设计进去吧!把知识串进趣味游戏中,把学习融入各种活动比赛里,寓教于乐,灵活多样。也许这会很麻烦,但却符合儿童心理,这才是科学、合理、有效率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还应与时俱进。我们培养的是新世纪的人才,要有创新的意识、开放的思维、勇敢的精神、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高尚的人格。这些品质的培养就是在一节又一节平凡的小课上塑造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更新我们的教学观点,改革我们的教学理念,创新我们的教学设计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思考的空间、交流的平台,这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设计有这么多需要我们注意和探究的,但并不是说在一节课中这几个环节都应体现出来。现在提倡本色教学、务实教学,提倡一课一得,我想只要我们有这种改革探究的意识,有敢于尝试的魄力,我们的课堂将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