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样例5)

时间:2019-05-15 01:0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第一篇: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一、反思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曾说:“西洋的语言是法治的,中国的语言是人治的。”意思是说西方语言重逻辑分析,中国语言重言语主体心理因素。黎锦熙也认为“国语的用词造句,偏重心理,略于形式”。而西洋的语法理论却注重语言形式的逻辑分析,这是由其语言特点决定的。

我们知道西方语言,无论是英语,还是法语、拉丁语,其文字都是由几十个字母组成的表音文字,而且它们仅仅是个文字符号,没有什么意义,在数理化等自然科学中我们常见到它们,时而代表这个,时而代表那个,有时干脆就是个未知数(如αβγ等),要把这么一堆无意义的符号联在一起,没有一套规则是不行的。而汉语用的是表意文字,正如汉字学家安子介先生所说“每一个汉字都是阿丽斯仙境似的领域,每一段的转弯抹角,就有一个故事”,“能掌握它的内涵和外延,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正因为汉字的这个特点,造成了汉语重“意合”的特点,才造成了无法用西洋语法套解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基于上述原因,庞大的而且近似于自然科学的语法体系兴起并盛行于西洋,而不是中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汉语是“人治”,而非“法治”,那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有无必要吗?我们的先贤们进行着探索。第一个吃螃蟹的是马建忠,1898年的《马氏文通》,比照着西洋语法理论,构建出了汉语语法的初步模式,标志着我国语法学的真正诞生。之后,黎锦熙、王力、吕淑湘、张志公、朱德熙等一代代的语法学界的先驱们,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为汉语语言的规范化,作着不懈的努力。而先生们穷经皓首整理出那么几条语法规则,在茫茫的汉语言大海面前显得那么单薄,犹如小小的舢板,在残酷的语言现象的拍击下一撞即碎。

到底汉语言有无“规律可循”,有无“法理可抓”?我们相信“有”,可能我们未找到开启汉语语法宝库的金钥匙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以语法为中心组织教学

既然有些语言现象,语法学家都争论不休,难有定论。我们又怎能让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去研究这些“劳什子”规则呢?也许汉语语法研究本身就走进一条“牛角尖”似的死胡同。

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学都弱化了语法教学,且强调“要联系课文和读写听说的训练进行,名词术语不要死抠”。在小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对“名词、动词、介词”、“比喻、拟人”、“简单的假设、转折复句”等名词术语,教参更是反复强调“不必讲”,要让学生在具体运用中体会、感悟。

1998年11月25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语文教育研讨会。会上专家学者们指出:

“语法是对语言的说明,不是语言本身。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语言,而不掌握语法。语文教学现状是过分强调语法知识学习,用语法代替语言本身的学习。

“中国语言文字是感悟型,不是分解型的。中国传统私塾教育有很多合理性:朗读(感受),然后背诵。而不是分析、分析、再分析。现在以语法为中心组织教学,不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

“目前语文教学一大弊病是注重引导学生研究语言,而不是引导学生语言,注重分析不注重积累。一定要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到底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呢?还是引导他们研究语言呢?”

对于基础知识训练项目中要不要以语法作为贯穿的暗线,专家们看法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中国的孩子学习汉语言不要照搬西方的语法,教材中有术语和没有术语的语法练习都可以删除”。对此,天津师大教授田本娜提出“以语感为基础,以语法规律为指导”的原则。她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遵循两个规律:1、遵循汉字、汉语的特点;2、遵循儿童学习汉字、汉语的规律。所以教材中既要体现汉语的模糊性,又要体现用规律进行学习指导。

田教授的论述代表了目前小学语文的教改方向:不再以语法为中心组织教学,确立了以“语感”为中心,以“语法”为辅的教学汉语的思路。这样做,是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实际的。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语法学作为抽象逻辑思维的产物,对小学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理解的。正是出于对小学生思维接受能力的考虑,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选文都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较少见。而对小学生学习的指导,也侧重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较少学习方法的研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也应重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而不是研究“语法”。这一点在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得到了进一步地确认,《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如何以“语感”为中心组织小学语文教学

什么是“语感”?

“语感”一词始见于1928年,我国现代教育夏丐尊先生所著《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信念传语感于学生》一文。文中讲到“一般作教师的,特别是国文教师,对于普通文字应该比学生有丰富、正确的了解。对文学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

现在大家比较认同的“语感”的定义是:“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看,语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是人在感知语言的刹那间不加思索的情况下,通过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感悟而生成的一种心理现象。虽然它是一种直觉性的感觉,却具有认知性的品格。这种直觉是对语言隐含意义(深层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是对某一语句与语境密切关系的直接感知。

从上述定义中,可看出“语感”有如下的特性:

1、经验性。它的形成主要依靠的是体验和积累,是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的心理活动。基于这个特性,语感训练必须特别重视对语言感性材料的占有,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语言文字的感悟机会,让学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最后,凭借语感,运用语言。我国古人不懂语法,也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好文章;

五、六岁的顽童不懂语法,照样说出一套套的话来。

2、整体性。语感的整体性强调的是把语言文字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全面地感悟其蕴涵的内隐意义和深厚意蕴,而不是逐字逐句地作训诂式解释或逐句逐段地作语法分析,把文意弄得支离破碎,互不相干。

汉语里的“歧义现象”,有的是由于使用了多义词、短语造成的,这时,我们靠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就会减少歧义现象的发生。如“长江真难过”’这个句子单独从具体语境中挑出来,可能会有两种理解:一是长江很宽、很深,河上又没有桥,要过去很难;二是长江一个人的名字,长江真难过就是“长江”的心情很不好,很难过。这就是汉语言的模糊性,只有凭借语感和具体的语境,我们才能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

多读多写是培养语感的一条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分寸感、流畅感,感悟语言的意蕴感、情味感和形象感。

但是,语感的对言语的体味、领悟只是一种尝试、一种猜测或假设,其结果不是完全可靠的,缺之验证性。正如朱作仁教授指出的“强调多读多写,重视语言感受,固然是一条宝贵的经验,但是时至今日,这种‘语感教学法’,从教学研究科学化的角度来看,尚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在语言训练中,既要“以语感为基础”,还要以“语言规律为指导”。

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曾说:“弹琴不能徒恃感觉、敏感。那些心理作用太容易变。从这两方面得来的,必须经过理性的整理、归纳,才能深深地化入自己的心灵,成你个性的一部分,人格的一部分。”他讲的虽然是乐感,其道理同样适合于语感。也就是说要通过分析思维把握语文,获取语言所反映的内容,即训练语法感,训练学生对言语则的感悟,这种感悟不仅要对语言是否符合语法规则迅速作出判断,更重要的是敏锐地感知语言结构方式、语意表达方式和语言表现力。

四、小学的“语法”教学

那么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法规则”的教学呢?

对小学生,不要求掌握语法、修辞方面的名词术语和有关知识,只要求通过具体的实例从感性上认识这些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词法的教学

“大纲”提出,词汇教学应重在“懂得词语的意义”,而不是词法的认识,而有的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这个词是名词,那个词是动词、形容词,造成了超纲要求的讲解。

比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往、从„„到、在„„下”几个介词,就引导学生读含有它们的例句,通过理解句子,具体体会带点的介词表示的意思以及在句中的作用,但不要讲语法术语。

2、句法的教学

句法的知识十分丰富,像“单句和复句”、“把”字句和“被”字句,句子的“主语、谓语”等等,小学都是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悟体会。

“缩句”对学过语法的人来讲,用“抓主干法”留下“主谓宾”很快就可以搞成功。但对小学生不能这么讲,比如缩“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一句,教师就这么引导学生缩句“这句话是讲谁?小姑娘。小姑娘做什么?小姑娘捡起碎纸”,缩句成功。为帮助学生记忆缩句的方法,还可以编顺口溜:缩句意不变,保持“谁”、“怎样”,一般去掉“的、地”前(的词语)。

对“把”字句、“被”字句、反问句和感叹句的认识,采用变换句式的方法,“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意思不能变”,而不讲名词术语;而对几种常见的简单复句,则运用填写关联词语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比如,教“因果”关系的复句,既不能让学生陷于生硬的名词术语中去,又要体会出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引导学生“通过例句以及凭借平时说话的经验,即语感,了解分句之间的关系,领悟关联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3、修辞手法的教学

对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的认识,采用了举例体会的方法。

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比喻、拟人等名词术语,只要求能通过具体的语言实例,从感性有所认识,体会到这类句子与别的句子的不同。所以在练习中,提出“把什么比作什么”的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特点;用“当作什么来写的”的问题帮学生体会拟人句的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引导他们从学过的课文中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

4、其它类型的语法练习。

修改病句是一种语法训练的较好形式。它能引导学生从练习中懂得作文、说话时怎样把意思表达准确。常见的几种语言毛病主要有:用词不当、用词重复、语意不完整、前后不一致、词序颠倒、搭配不当、语意混乱等。这些语言毛病涉及词法、句法等多方面的语法知识,通过练习,能让学生从感性上掌握这些语法规律。

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由于对“大纲”有关语法教学的精神吃不透,在进行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时,采用了一些语法术语。虽然这是“大纲”和“教参”不允许的,但是笔者认为,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学生日后一定要接触到这些名词术语的,可能他们现在无法明白什么是“介词”,什么是“并列关系”,什么是“比喻”,但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长大了自然会明白;也许有人担心这会给小学生增加记忆负担,其实记这些名词术语,跟他们记“鼻子、耳朵”等名词没什么区别。

五、深化汉语语法研究,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语言素养,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协调彼此的行动。为了使思想交流能够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在使用语言时必须遵守统一的语法标准,而不能随心所欲各行其是。不同知识间有着不同的区别。而有的教师不加以仔细区分,随已所说,使学生难以分辨。比如有的教师对“词”与“短语”的界限不明白,往往把用“勤劳”、“勤劳勇敢”和“因为„„所以„„”造句都讲成用“词”造句,孰不知只有“勤劳”是词,“勤劳勇敢”是短语,而“因为„„所以„„”是关联词语。

因此,虽然我们不要求小学生掌握语法术语,仅从感性上认识一些语法常识,但作为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加强自身的语法修养。

汉语的语法基本是从国外借来的。一则,需要根据汉语本身特点进行相应研究,用和汉语相适宜的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二则,近年来国外语法研究和语法理论有很大的进展,但我们的语法理论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需要跟踪国际上语法新理论,对汉语语法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为现代汉语规范化服务。

综合上面五点所述,虽然小学语文教学不再以语法为中心组织教学,但仍要加强汉语语法研究。因为这体现了学习语言的螺旋上升的规律,小学从感性上认识语法,中学生开始接触语法名词和浅显的语法知识,只有到了大学,才正儿八经地研究语言,研究语法。而以往语法教学“错位”了,大学的知识放到了中学教,中学的知识放到了小学教。离开课文的整体而进行大量零碎的语法练习,结果事倍功半,学生不但所得甚微,长久以往,还厌学烦学语文了。其实,这都跟忽视语感的培养有关。正如朱作仁教授指出的,“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因此,不是该把有术语和没有术语的语法练习删除的问题,而是对这些语法知识的认识应该“定位”在哪里的问题。“语感”和“语法”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二者不可偏废任何一个,只有综合运用,阴阳互补,“以语感为中心,以语言规律为指导”,才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第二篇:现代汉语与小学语文教学

《现代汉语与小学语文教学》这门课,请说一说:课程中提到常见的修辞方法有哪几种?

修辞方式有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映衬、设问、反问、双关、反语、警语等。

第三篇:论人才流失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论人才流失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引言:在现实中,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不少企业和单位都作了努力,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有的企业和单位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情况,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流失人才就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补偿费用,意味着资产的损失。人才流失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有形的或无形的损失,而且会使竞争对手更强大。

本文通过人才流失对企业的三个不利影响以及人才流失原因的两种形态,充分论述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同时对企业如何留住人才,提出四点看法。希望能对所读之人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一,带来了高昂的额外费用

为了补偿职位空缺而招入新员工要花费一定的费用,中小企业本身就存在着资金不足、效益下降等问题,而管理费用增加、利润减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人才离职造成生产率低下而导致的隐形损失更加难以估计。第二,人才的流失造成企业内部士气的低落

人才的流失容易形成连锁的不良反应。有许多企业发生过这种情况,一位跳槽者带走一批人,到另一家企业去,或者这一批人另立门户,很快就成为原企业的市场竞争对手。

第三,企业的人才离职往往伴随着老客户的流失

客户与人才的相互忠诚的具体体现。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包含个人因素的忠诚是强有力的。品牌忠诚往往在品牌间的比较中失去效用。因为客户可以了解一个品牌,而品牌却从来不会了解一个客户,所以比起名片或产品上的标记,客户更愿意忠诚于一个具体的个人。

二、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第一,企业内部的原因

许多企业的建立往往是家族、亲朋好友一起合作的结果。在创业时,有亲情、友情的纽带,可以使企业内部紧密合作、同甘共苦、共度难关。但是,当企业发展起来后,家族管理的缺点,就会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家族成员或亲朋好友在企业中占据了核心位置,使外来人员很难开展工作,也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家族成员与外来员工之间的矛盾,往往导致外来员工对企业没有信心。

由于在企业中得不到重用,而且许多企业的福利待遇又不是那么诱人,所以常常导致人员外流。许多企业对员工培训不够重视,没有长远的眼光,只顾眼前利益,不愿意在培育人力资源上投资,使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员工缺乏继续工作的动力。

第二,企业员工方面的原因

当今世界,通讯和信息交流越来越便利,有关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和其他行业的相同或不相同的职位的信息,通过报纸、广播、电子信箱和各种各样的招聘广告垂手可得。

雇员对和自己干同样工作人的收入、工作条件、职业生涯机会的认识更容易了,因此,也就有了更多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就可能产生对现实的不满,而不满的结果就可能是离开所服务的企业。

三、改善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第一,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努力做到“制度留人”。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要重视运用干部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其次要建立科学灵活的用工制度。为企业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锻炼机会,吸引和留住人才。

第二,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

要注重对年轻员工的培养。培训是企业给予人才的一种福利,一个不能提高人才的技能和观念,没有人才发展机会的企业是很难留住人才的。

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它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补偿和发展。只要他们在企业工作的时间愈长,企业得到的回报就愈大。

第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人才的主人翁意识。

要通过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来留住人才,在价值理念上爱护人才,工作上支持人才,生活上关心人才,人格上尊重人才,心理上满足人才,善于用感情纽带把各类人才的心连接在一起,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馨,这样人才就不会轻易离去。

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力,用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美好前景来调动职工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要注重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培育,着重于在职工中树立和企业“共存亡”的归属观念和团队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

第四,建立公正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用优厚的待遇挽留人才。1】 每个员工都渴望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工作成果得到企业的肯定和承认

绩效考评对留住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人才而言,他们最关注的是绩效考评是否客观公正,因为这直接和薪酬、福利、晋升及能否受到别人的尊重密切相关。

如果人才认为对他们的评价结果不公正,就会陷入不安的情绪,深受挫折,进而抱怨,甚至与主管发生冲突。根据社会物质水平、失业率、生产力状况、同行业薪酬平均水平等多种因素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工资和福利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2】认真分析目前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

企业高层者必须要认真分析自身人力资源管理落后的现状及其原因,充分认识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并结合企业的管理方式、传统习惯及文化,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策略。

3】 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健全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等方面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竞争性和创造性。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把人作为企业的根本,并充分结合自身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留住人才的对策。

4】 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去挖掘人才的优点和特点,把优点和特点放在合适的位

置,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有一位独眼瘸腿的国王找了三位画师给他画像。第一位画师按他本来的样子画,结果国王震怒,画师被拉出去砍了头;第二位画师一看写实派的风格有性命之虞,结果擅自把国王的形象改造为四肢健壮、容貌俊朗的帅哥,结果被国王认为是恶毒讽刺,不仅被砍了头,还被抄了家;第三位画师见此情景差点儿尿在裤子里,想了半天,制造了一个国王狩猎的场景,一条瘸腿踩在石头上,一个盲眼紧闭在瞄准目标射箭。结果国王龙颜大悦,重赏了这个画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在看似没有一点长处的人的身上,开拓长处,避其所短,这才是一个企业领导者把人才用好、用活的高明之处。若不能“人尽其才”,是对人才的一种最大的浪费,也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结论:人的需要是复杂的,既有物质的、安全的等较低层次的需要,也有社会交往、受人尊重和实现自身价值等较高层次的需要。

相对而言,高素质的人才更加注重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企业来说,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帮助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十分重要,留住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便是抓住了企业的命脉。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在新的时期以创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才竞争,并以新的理念重新诠释人才,最终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使我们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辉煌。

第四篇:现代汉语与语文教学反思

《现代汉语与小学语文教学》给我什么启发?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讲授有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基本知识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一门课程,它以马列主义语言学理论和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本课程以语言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手段相互配合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交互功能开展教学,并根据成人教育注重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特点和需要,突出实用性,重点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着重进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

现代汉语又是语文学科的“根”。它不但是我国汉族人民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交际工具;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目标,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陶冶学生情操,使之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最为重要的依凭。

一、字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既是重要的阅读训练目标,又是指导其感受与理解语言文字,内化并不断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语感能力,发展思维与智力,正确渗透“人文性”教育的最主要手段。其中,正确朗读,是做到通顺、有感情朗读的基础;而读准字音,又是做到正确朗读的前提。

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既需时时提示学生对读不准的字要勤于查阅工具书并养成习惯,努力增强读准字音的意识;又应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并格外重视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方法和规律。

(一)时时纠正学生因受讹读影响而读错的字

(二)及时提示学生掌握异读字(词)的正确读音 有些异读的字(词),原本是有多个读音。然而这些字(词)虽多音,意义却相同或相近。因此1985年12月27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三部门联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统一了这些异读字(词)的读音。

对于个别原本只有一个正确读音的异读字(词),为照顾大众的读音习惯,又不使词义发生变化,“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改变了它们原来的读音。如下列例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其读音、标音都以修改后的为准。

(三)让学生了解字的多义多音规律

有些字(词)因意义(或词性)不同,致使读音不同。这不属于异读现象。

(四)教学生掌握字的同义多音规律有些字(词)意义相同或相近,只是因文(读书音——与其他语素构成合成词)白(口语音——单用,独立成词)不同,而使得读音不同。

(五)引导学生领会词缀变调与发展的规律

在2002年5月以前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某个字不管它是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还是去声(第四声),而一旦重叠作为“ABB”式词语的词缀,用来形容事物的状态时,这个词缀大多变调读作阴平(第一声)。对于这种变调现象,词典中一般标注的也是这些词语变调后的读音。

而2005年5月编辑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不管是“ABB”式词语还是“AABB”式词语,大多标注的是字(词)本音,只是有的词条在后面注明——在口语中,这些词缀也读作阴平。引导学生从中领会:为更好地推广普通话,在不具有区别词义、词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因字的读音带给人们的障碍。思考:

1.什么是异读词?异读词与多音字(词)有何区别? 2.什么是文白异读?同一个字(词),怎样判定它的读书音和口语音?

二、词形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独立运用得正确、恰当,表达才规范、准确;运用失当、词不达意,就会影响表达的效果。其中,现代汉语中有很多异形词(包括词和固定短语),即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韵、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正确选择和使用异形词,便是确保学生进行规范书面表达的重要因素。在此方面,教师既需以身作则,又需向学生作些必要的讲解与说明,并及时指正学生书面作业(含写话、习作)中使用不当的异形词。

(一)对已有国家试行标准的异形词

为使书面语逐步走向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01年12月19日发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并从2002年3月31日试行。此表规定了普通话书面语中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如:

对已有国家试行标准的异形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便以推荐词形立目并作解释,将非推荐词形加上括号附列于推荐词形之后;在同一大字头下的非推荐词形就不再出条,不在同一大字头下的非推荐词形如果出条,也只注明见推荐词形。如【含糊】(含胡),“含胡”不再出条;又如【嘉宾】(佳宾),【佳宾】虽然出条,但只注为:见〖嘉宾〗。

(二)对国家标准未作规定的异形词

除“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之外,普通话书面语中还有很多国家标准未作规定的异形词。如,淳朴—纯朴,辞藻—词藻,恢弘—恢宏,磨炼—磨练,莫名其妙—莫明其妙,翔实—详实„„

对国家标准未作规定的异形词,《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以推荐词形立目并作注解,注解后加“也作某”。如【辞藻】也作“词藻”;【莫名其妙】也作“莫明其妙”。非推荐词形如果出条,只注同推荐词形,如【词藻】同“辞藻”。

(三)对含有非规范字的异形词

为避免造成书面语使用中的混乱,“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对含有非规范字(即国家早已废止的异体字或已简化的繁体字)的异形词,选择了一些影响较大的列为附录,明确作为非规范词形予以废除,共44组。如:

仿佛(彷 * 彿)氛围(* 雰围)浩渺(浩 * 淼)家具(* 傢具)撅嘴(* 噘嘴)空蒙(空 * 濛)蒙眬(* 矇眬)迷蒙(迷 * 濛)渺茫(* 淼茫)趟水(* 蹚水)纨绔(纨 * 袴)丫枝(* 桠枝)除异形词外,顺便提及一下近义词的区分与使用问题。小学生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用词不当的毛病是很突出的。这主要是学生词语贫乏,尤其是不善于区分和比较近义词所致。因此,为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质量,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既需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努力增强准确运用词语的意识,又需教学生掌握一些辨别近义词的方法。比如说:①从词义轻重、深浅程度上区分,如“相信——信任”,“希望——盼望——渴望”。②从词义范围大小上区分,如“时代——时期”,“事情——事件——事故”。③从词义具体与概括角度上区分,如“花——花朵”,“书——书籍”。④从词义感情色彩上区分,如“顽强——顽固”,“爱护——保护——庇护”。⑤从词义侧重点上区分,如“挖掘——发掘”,“精密——严密——周密”。⑥从词语搭配习惯上区分,如“改变——改造”,“扶养——抚养——赡养”。⑦从词语语法功能上区分,如“反应——反映”,“吝啬——吝惜”。

三、句法

句法指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与类型。其中,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的没有句调(标点)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语调成为句子。句子由短语或词构成,是具有特定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依据结构成分,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按结构成分又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2种句型(句式);按表达的语气(语调和感情色彩)又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4种句类。掌握句法,懂得句子应当怎样组织,能准确选用与所要表达的语义相一致的词语,并能把它们按一定语序、层次和结构关系组织起来,这是正确运用语言,做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关键。

(一)小学生常出现的句法错误

在结构方面,句子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有:用词不当,致使句子中词语搭配错误。成分残缺(或多余),致使句子结构不完整,句意含糊或冗繁。语序颠倒,致使句子文理不通。句式杂糅,致使句意混乱。出现歧义,致使句意令人费解。层次不清,致使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关联词语应用错误——因缺少关联词语,致使句意不明;因关联词语搭配不当,致使句意不准;因错用或滥用关联词语,致使句子词不达意或生硬啰唆;因关联词语位置不对,致使句子不通,意思不清。其中,如下错误在小学生写话与习作中尤为普遍。

(二)小学各学段句法练习形式与要求

第一学段:学习运用词语(含简单的关联词语)写话;学习把话写完整、通顺、具体;学写几句连贯的话。

第二学段 : 学习修改“用词不当”的病句,练习正确运用词语来表达个人的意思;学习修改“用词重复”“成份残缺(缺少主语或宾语)”“词语搭配不

当”“词序颠倒”的病句,懂得表达时要句子完整、词语搭配恰当、意思不重复;学习修改“主语重复”的语段,练习运用清晰、简练的语段来表达情意;学习修改“意思重复”“分类不当”“不合逻辑”的病句,练习准确地表达句意。第三学段 : 进一步学习修改“主语重复”的段落,练习简练、清楚地表达;学习修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前后矛盾”的病句,练习准确地表达句意;学习修改存在用词不当、词序颠倒、意思重复、词语不搭配、错字别字、行款不正确、标点错误等综合问题的一段话,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掌握句法的基本途径 “读”(包括朗读和默读),不但是帮助学生正确感受和理解语言文字最便捷、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帮助学生掌握句法常识,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准确表达情意的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启发学生以“读”为媒质,把大脑“语音中枢”与“视觉中枢”联系起来,边读边体味,在读中修改,就会极大地提高欣赏、修改的质量与效率。

在引导中、高年级学生自我修改习作时:首先认真默读全篇,依据此次习作要求,对习作主旨、材料、结构进行修正和补充;接着逐句轻声细读,在读中对习作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进行酌定与修改;最后放声朗读全篇,将“口治”与“耳治”相结合,借助“语感”,修改所有拗口、赘余之处,润色语句。经过这样“三读三改”,习作就会趋于完美、出色了。为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句法常识,不断提高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情意的质量,教师要学会用简易标记法、阶梯形图解法分析句子结构,清楚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种成分、各种句型及其表意作用,努力提高自身辨识句子正误的能力,并自觉地运用各种语法结构来规范地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如: 〔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我 ‖〔丝毫〕〔没有〕 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简易标记法)

四、修辞

小学阶段,让学生于阅读中认识一些常见的修辞方式,初步领悟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这是指导学生正确感受和理解语言文字的需要。当然,学生也一定会自发地将这些方法、技巧尝试运用于自己的表达与交流之中。为此,教师首先要尽可能多地认识一些修辞方式,并能比较准确地领会这些修辞方式的表达效果。

(一)常见的修辞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映衬、设问、反问、双关、反语、警语等。

第五篇: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及其特点

我国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及艰苦奋斗的教育,培养“四有”职工队伍,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马列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它具有鲜明的党性、思想性。对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进行疏导、解决。它遵循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着重对人的思想政治观念、世界观、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施加影响,以便调动积极性,服务于生产建设。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社会性。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它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所制约。

第二,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基于实践,才能找出问题根源,使职工的思想净化,成为企业和社会所需人才。只有在动态的、开放的、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

第三,长期性和复杂性。人处于一个发展变化中,而且人的思想状况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过程。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环境,企业各个阶段目标,构成了我们要坚持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且给予极大的重视,预见其复杂性。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企业文化是产生于发达国家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是通过培育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追求企业整体优势,具有明显的管理性、经济性。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成员共识共守的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它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信念等精神形态的心态文化,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公约习惯以及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行为文化,企业的环境布局、局容局貌、企业精神、服务理念、形象宣传等表层的外显文化三方面内容。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时代性和创新性。企业文化是时代产物,它必须体现并且融合时代的特点,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创新性体现在精神本质中,不仅是设计者、执行者,还是监督者,都应具有创新精神,要创新地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之中。

第二,个体性和差异性。中国企业类型多样,包括国有企业、股份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职工也存有差异(成分、背景、知识水平、技能),1而且每个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企业文化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

第三,全面性和多样性。企业文化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职工共同创造、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各个部门全方面、全方位的协作结果。

第四,人性化和法制化。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发挥职工的自主性、参与性、创新性、积极性,突出展现公平合理和民主和谐的氛围。各项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等都以法律条文规范职工,确保职工有法可依,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以企业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给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活力,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它圆满完成一定任务,达成一定目标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可以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实现党政工团密切结合,形成干群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的纽带。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生产经营活动并为之服务,要避免“两张皮”现象。“现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把它与当前的经济工作、现行的经济政策紧密结合起来。”而企业文化就具有这种连接功能,企业文化内涵意义深刻,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行为准则和共同价值指导企业运作,规范职工行为,能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培育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职工认同企业文化,深入到工作实践和日常行为,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而企业文化又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各部门管理者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互助合作,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第二,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可以增强其渗透性,影响持久,形式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产生“润物细无声”作用。各种文化活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交流思想,潜移默化地使职工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特定的意识和行为。

第三,企业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工作环境、学习环境、活动环境、生活环境与职工密切联系,是满足职工精神需要的条件,增加投资,改善环境,创造条件并从中加以引导,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文化设

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载体,为顺利开展并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条件。依托这些文化设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密切干群之间、职工之间的关系。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让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从而扩大其范围,丰富其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做好企业全部工作的有力保证。任何忽视、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江泽民同志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加强,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的依据

企业文化源自日本企业,并随着改革开放引入我国。要借鉴和吸收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成果,确立与整个社会的正确价值导向相符合的企业价值目标,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职工形象和企业形象,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结合更加紧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的依据是:

第一,对象相同。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都是人,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都是做人的工作。它们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培养人的集体意识,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目标一致。职工素质的高低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教育人、培养人上,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根据“四有”这个培育职工的长远目标,开展以职业道德为中心的“四职”教育活动,即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的教育。

第三,方向一致。二者都是为经济建设服务,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的企业文化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环境下创立,才能保证其正确方向,这是中国企业文化与外国企业文化的根本区别。

第四,方式手段相通。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采取的方式手段是相通的。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文体活动;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做职工的“贴心人”,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大对职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树立典型,学习榜样等。

五、做好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要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核心的一种企业制度,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市场导向和管理科学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确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求准确及时把握主流,分清主次,解决问题,更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转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充分发挥其导向、凝聚、激励、调节功能。将企业文化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企业管理人性化、生动性、法制性、科学性。

第二,生产活动是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的实践基地。二者都为生产活动服务,丰富多彩的活动、层次各异的技能培训、职工代表大会等等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企业诚信强调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企业诚信是一笔无形资产,企业文化是集体智慧结晶,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从理论层次上高度民主概括诚信内涵,形象化了企业理念和职工行为规范。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实践锻炼法、榜样教育法、形象教育法,将诚信教育深入人心,使职工真正把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二者有机结合可以更好提高企业诚信,创造自己品牌。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个新天地,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为企业文化建设保证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上,两者相辅相成,要抓好这两项工作,应在突出其特点的基础上,选取最佳结合点,协同作战,做到相得益彰,俱繁俱荣,适应激烈市场竞争形势发展的需要。

下载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握时代潮流,立足国情实际,顺应人民期待,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创造性提出并深刻阐述了......

    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

    管理就是为了将一些分散的部分组合起来,以期发挥系统的功能。但如何将分散的部分组合起来,很多人认为只是一门艺术,靠的是管理者的聪明与灵感,这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领导艺术”......

    论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

    文章标题:论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摘要: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营销战略是服从于并受企业战略指导和约束的一个子战略,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案例表明,市场营销战略的好坏直......

    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作者:陆建松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擅自改变文物单位的管理体制,将原本由政府实施保护与管理的文物单位转移到旅......

    论自然辩证法与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

    电气赵玉芝3111214007 论自然辩证法与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

    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之间的关系

    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之间的关系 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之间的关系 姓名:唐仕波 学号:201421000506 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 摘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不能自我实现,也不是......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论文题目: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论文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演化成型的一种反映名族特质和风貌的名族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

    论审计监督与反腐倡廉之间的关系

    审计学论文姓名:王正伟 专业:会计10—02班学号:541009020146 审计监督与反腐倡廉的关系 摘要:审计机关作为政府专司经济监督的重要机关,具有反腐倡廉的法定职责,并在反腐倡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