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合集)

时间:2019-05-12 21:2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第一篇:论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论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一.引述

在不确定环境下,企业要想在变革成功的同时保持已有优势,即同时具有探索与开发的双元能力,就必须不断创新,在维持现有能力的同时不断塑造新能力。探索性创新(exploratory innovation)和开发性创新(exploitative innovation)正是企业这种双元能力的重要体现,它们与企业的事前战略目标更密切相关,不但体现出企业对新知识和新机会的不断探索,还更多地体现出企业对现有知识和资源的驾驭以及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战略主动适应性,而不仅仅是事后对创新成果的感知。同时,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在基本的行为适应方式上体现了创新活动的特征及企业绩效的来源。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是两种性质不同、具有明显绩效差异的组织活动,它们对组织资源形成了竞争。如何协调和平衡这两种创新方式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二.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评价作为成熟市场经济中评价企业绩效的主要方法,在国内外经过十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典范。研究内容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即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什么,形成了各种绩效评价的观点;二是对企业绩效的评价方法,基于不同观点形成了企业绩效的评价框架。企业绩效评价理论 国外企业绩效的评价理论研究己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根据理论研究的内容不同,具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成本评价理论阶段。该理论研究的是早期的一种简单将本求利思想,企业绩效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为企业主服务。

二是财务评价理论阶段。这种理论始于20世纪初,通过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最著名的是杜邦财务分析评价体系,它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系统研究的深化,使财务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完善。在这一阶段,企业绩效评价主要为企业经营者服务。

三是价值评价理论阶段。这种理论由日本松下公司首先创立,20世纪初,日本松下公司提出了“剩余收益”绩效评价方法,使剩余收益取代投资收益率成为一种主要业绩评价指标。最终形成了经济增加值评价法(EVA),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绩效衡量指标方法,EVA为企业绩效评价提供了全新的理念。这一阶段的理论主要为上市公司的企业股东服务。四是综合评价阶段。这种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源于韩国,该国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国有企业实施年度绩效评价。到90年代初,美国卡普兰和诺顿平衡计分卡的诞生丰富了综合评价的内涵,完善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使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阶段的理论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1.企业绩效的测量方法

Christopher(2001)等明确指出:“市场营销策略的最终目的的确是为了赢得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客户。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企业需要对构成整个经营环境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更加广泛地定义和关注。包括供应商、企业员工、对企业经营有影响的机构或个人、分销商,以及与企业有战略伙伴关系的其他企业在内的构成企业经营大环境的多重市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赢得和留住目标客户的能力。”

测量企业绩效的方法有很多,如VenkatramanandRamanujam(1986)通过归纳整理,将企业绩效的测量方法具体分为:财务绩效、事业绩效和组织效能。此外,在针对市场导向的研究中,绩效测量指标还包含财务、创新、顾客反应及员工反应等内容(Kirea,JayaehandranandBearden,2005)。学者们在企业绩效研究当中,对绩效指标的选择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基于利润最大化及股东权益最大化的企业目标假设,学者们首先选择的是用财务指标(FinaneialPerformanCe)来测量企业绩效。例如,Siguaw(1993)在市场导向对供应商与分销商关系的影响研究以及Matsuno(2000)、Garbarina(1999)在对市场导向中顾客满意、信任及承诺的角色研究;Hurley(1998)在市场导向与创新、组织学习关系与绩效相关的研究,普遍采用的都是财务绩效指标。这种选择有其内在原因,首先,使用财务指标的优点之一是资料获取方便,可以根据研究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获取所需要的数据。其次,使用财务指标可以保证计量上的准确性。除了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公开的年报得到外,财务指标还可以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计算获取,相对于其它企业绩效指标来说,取得要容易得多。

然而,随着企业绩效理论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财务指标所体现的企业绩效并不能够较全面地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且财务绩效指标容易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操纵。Freeman(1984)最早提出企业绩效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可以包括任何影响组织或者被组织影响的团体。如股东、顾客和员工,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共同参与并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取决于其对公司的绩效期望与所感知的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战略管理研究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绩效测评中的实践价值,从而使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战略管理的企业绩效研究中得到了肯定,并将其作为一种分析工具进行推广。

一般而言,绩效指标的测量方法有主观性(自我报导)及客观性(财务报表)两种,两者都经常被使用于营销领域,RodriguezCano,Carrillatand Jaramil。(2004)的分析显示主观绩效测量方法会强化市场导向与绩效的关系,但DaweS(1999)和HarriS(2001)等学者认为由于客观绩效测量多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信息取得比较困难;同时,客观绩效测量还受企业长期投资的波动及投资回报率影响,无法及时获取信息;而且主观测量方式更适合进行跨行业的比较.因此,主观绩效测量还是普遍用于企业绩效的研究当中。Dawes(1999)研究市场导向与主客观绩效关系时,结果也显示出主客观绩效测量方法为正相关,即主观与客观绩效的测量方法可以相互替代。因此本文采取主观测量方式,以问卷方式测量经营者的知觉绩效。

三.产品创新

1.创新及产品创新

Sehumpeter(1932)首先提出“创新”与“发明”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把创新看作是“新的组合”,包括引进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市场、获得一项新的供给来源、实现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并强调创新在经济体系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自此“创新”的概念开始获得学术界的重视。wolfe(1994)认为在企业创新的研究中,几乎所有的研究结果都不一致。一般而言,创新包含产品、服务、技术或管理等(Damanpour,1991),因此Garciaand Calantone(2002)认为创新是指组织产生或接受新的创意、新的流程或新的产品服务。KleinSChmidtandCooper(1991)在研究中发现具有原创性的新产品会有较高的价值。创新的发展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孙连英,张德政,钮文良,2005),一是创始阶段,即企业根据所面临的困难,运用正确的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产出阶段,即将通过解决问题所取得的创新成果(经验或技术),根据市场需要,转化为商品;三是受益阶段,即通过创新成果的转化,激励并强化了更新的创新意识,从而实现了由初始到终结的一个完事的创新过程,同时,为新的创新活动打下基础。刘胜福和刘国新(2003)在研究中对创新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整理,包括六个方面:

1、创新过程的复杂性。首先是创新成果筛选就是一种动态的复杂过程,如何客观地从复杂的创新成果中筛选具有产业化潜力的创新成果成为一件极为复杂艰难的工作。其次,创新成果应用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投入。第三,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后推入市场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企业的营销、财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紧密相关,这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复杂的过程。

2、创新的时滞性。创新活动不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创新思想的产生到商品的形成,再到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接受,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创新时滞。创新时滞是一种普遍现象,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产品创新的时滞性已经越来越短,但是这一时滞依然普遍存在。存在原因一是新的创新产品在成本及效益方面相对于旧产品而言,其比较优势的发挥需要一定时间来酝酿,二是创新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盈利和持续创新能力而人为放慢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

3、创新的综合性。创新是技术、产品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要通过满足社会经济性的要求,将创新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经过创新的体系化和社会化,使创新的活动和目的满足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并与相应技术相匹配,最终才能形成产品。

4、创新的连续性。由于创新是一个涉及不同内容、经过若干阶段的过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存在着内在联系,表现为不同环节相互联系,不同阶段彼此衔接。因此,从创新的发展来看,任何创新活动都是以过去的创新成果为基础,呈现出创新的连续性。

5、创新的跳跃性。创新的跳跃性是指在创新过程中,由于新技术代替了旧技术、新产品取代了旧产品,使产品和技术功能实现了质的飞跃。

6、创新的高效性。伴随着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每一次成功的创新,都能取得最大化的收益,这种收益即表现为企业绩效的有效提升,同时也会在社会效益中逐渐显现出来。同时,王春法(1997)在研究中还提出了创新的不确定性。即由于创新的各个阶段与环节包含了不确定性因素,创新成功率非常低。从而使创新具有高风险性。Atuahene一Gima(1996)在研究市场导向与产品创新关系时,从公司及顾客两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说明,就顾客而言,产品创新是新产品对顾客使用经验及消费形态的适应,适应性越低的新产品对顾客来说就越新奇;对公司而言,产品创新是指新产品和过去营销与销售产品的相似性低。MichielPort(1996)指出,所谓产品创新,就是基于顾客对产品的品种、价格、质量、服务、信誉等要素的评价和满意程度,对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增强、提高或者削弱等改良活动,这种活动通过采取各项措施降低顾客在消费产品过程中的时间、金钱、心理成本,使顾客从产品消费过程中取得尽可能大的感知利益,并支付尽可能小的感知成本。

2.产品创新的方式

产品创新是产品在技术、市场以及行业范围上的变革和商业化。根据创新程度,WindandMahajan(1997)将产品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inerementalinnovation)和突破性创新(radicalinnovati。n)。渐进性创新是指技术变化较小、产品改善简单或通过实施产品线延伸达到以最低限度提高企业绩效的活动;相反,突破性创新是对产品技术进行新颖的、独特的和艺术般的创造,从而显著改变市场的消费模式。Dahlin和Beh一IenS(2005)认为渐进性创新是利用新技术对现有产品或者工艺进行扩展;而突破性创新是使产品、工艺或服务具有前所未有的性能特征或者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产品。它通过在工艺、产品和服务领域创造出戏剧性的变革,以改变现有的市场和行业,或创造出新的市场和行业。Veryzer(1998)利用技术能力(指对现有技术边界的变革程度)和产品能力(指顾客或用户所感觉到的产品利益程度)两个维度将渐进性和突破性产品创新再分为四种类型:渐进性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突破性创新。BennerandTushman(2003)又将突破性产品创新细分为技术突破与市场突破创新;ZhengZhou,YimandTSe(2005)将其改进为技术基础(Teeh一based)与市场基础(Market一

based)的产品创新两种类型。这些分类方法反映了对现有技术和现有产品的变化程度。渐进性创新反映了技术的变化程度较小,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较低;市场创新是以类似于现有 产品的核心技术为基础,但比现有产品能为顾客带来更多的利益;技术创新虽然采用了完全不同于现有产品的技术,但并不能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价值。相对于前面三种创新类型,突破性创新则涉及到完全不同于现有产品的技术,能为顾客提供比现有产品更优质的价值。相对于渐进性产品创新,突破性产品创新存在更高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企业都将渐进性产品创新列为经常项目,而对突破性产品创新采取尽力回避的态度。通过对产品创新相关文献的整理,依据产品新技术和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顾客需求这两项指标,可以将产品创新细分为:渐进式创新(工ncremental)、激进式创新(Rad1Cal)、技术突破(Breakthrough)和市场突破等四种类型,3.产品创新的测量

对突破性产品创新概念,本文使用Veryzer(1998)的突破性产品创新量表来测量。该量表包括技术新颖程度和顾客行为改变程度两个因子共4个具体问题。例如,和企业现有产品相比,创新产品完全采用了不同于现有产品的技术;和企业现有产品相比,创新产品需要顾客完全改变原有消费行为;和竞争产品相比,创新产品完全采用了不同技术;和竞争产品相比,创新产品需要顾客完全改变原有消费行为。对渐进性产品创新概念,本文根据ZhengZhou,YimandTse(2005)的研究成果,利用技术创新程度和市场创新程度两个因子共3个问题来测量。具体包括:创新产品是对现有产品和现有技术的改善;顾客容易理解新产品;创新 产品不需要顾客改变原有消费行为。

四.如何协调和平衡这两种创新方式

(1)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是提高企业绩效的两种重要途径,且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绩效影响差异。两种创新分别与成长性绩效和盈利性绩效显著正相关,但它们对两种绩效的边际作用大小不同。这表明在行为适应层面存在着两种创新增效途径,即通过实施探索性和开发性创新从成长性和赢利性两方面来提升绩效。其中,开发性创新更有利于改善成长性绩效,探索性创新则更有助于提升盈利性绩效。(2)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之间的平衡有助于改善企业绩效。两种创新可从成长性和赢利性两个方面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它们之间的平衡虽然对盈利性绩效影响不显著,但却能够显著改善成长性绩效。也就是说,通过探索性创新 可以抓住新的商业机会,同时再迅速地通过开发性创新对之加以深入开发,就能不断扩大市场和销售规模并获得收益。(3)两种创新之间的不平衡对成长性绩效和盈利性绩效都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由于这两种创新活动都具有自我强化的性质,因此,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协调,则势必会影响企业未来长期发展。这昭示着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对两种创新进行协调平衡的重要性。(4)两种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有赖于组织结构特性的相应匹配。在组织分权化

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创新主体拥有较多的自主权,更具积极主动性,可以充分发挥部门和个人的聪明才智,从而更有利于进行探索性创新,能够在更宽广的范围内进行搜索、识别和发现新的机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新的成长点。而开发性创新是在既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提高,与探索性创新相比,需要更多的是承诺、专注和内聚,因此,较高的分权化不一定会带来较高效率的开发性创新。正式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往往会对工作任务和绩效考核标准进行清晰地描述,这样员工可以很明确地知晓某一项创新工作应该从哪里开始、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及由谁来完成等。所以,一定程度的正式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开发性创新、提高了绩效。组织联通性主要反映了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作水平。从理论上讲,如果沟通和协作的目的比较明确、效率较高,则对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人员素质、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沟通和协作的目的往往与创新目标不一致,所以较高的组织联通性并不一定会促进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进而不会提高企业绩效。从理论层面看,本文为探索性和开发性创新及其平衡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中国情景的实证支持,进行了有益补充。从实践层面看,本文的启示为: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需要全体员工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因此,在组织结构设计上,企业应努力设计和培育与两种创新分别相适应的心智模式和组织结构特性,在匹配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其他一些管理问题。只有当组织结构与任务良好匹配时,探索性和开发性创新的绩效水平才可以得到显著提高。如3M公司在创新方面所获得的极大成功就是源于其具有的良好的组织结构特性———企业不但赋予了员工较大的自由和权利,而且非常强调公司内外的交流和沟通,对创新大胆鼓励、对失败高 度容忍。

第二篇:论人才流失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论人才流失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引言:在现实中,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不少企业和单位都作了努力,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有的企业和单位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情况,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流失人才就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补偿费用,意味着资产的损失。人才流失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有形的或无形的损失,而且会使竞争对手更强大。

本文通过人才流失对企业的三个不利影响以及人才流失原因的两种形态,充分论述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同时对企业如何留住人才,提出四点看法。希望能对所读之人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一,带来了高昂的额外费用

为了补偿职位空缺而招入新员工要花费一定的费用,中小企业本身就存在着资金不足、效益下降等问题,而管理费用增加、利润减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人才离职造成生产率低下而导致的隐形损失更加难以估计。第二,人才的流失造成企业内部士气的低落

人才的流失容易形成连锁的不良反应。有许多企业发生过这种情况,一位跳槽者带走一批人,到另一家企业去,或者这一批人另立门户,很快就成为原企业的市场竞争对手。

第三,企业的人才离职往往伴随着老客户的流失

客户与人才的相互忠诚的具体体现。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包含个人因素的忠诚是强有力的。品牌忠诚往往在品牌间的比较中失去效用。因为客户可以了解一个品牌,而品牌却从来不会了解一个客户,所以比起名片或产品上的标记,客户更愿意忠诚于一个具体的个人。

二、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第一,企业内部的原因

许多企业的建立往往是家族、亲朋好友一起合作的结果。在创业时,有亲情、友情的纽带,可以使企业内部紧密合作、同甘共苦、共度难关。但是,当企业发展起来后,家族管理的缺点,就会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家族成员或亲朋好友在企业中占据了核心位置,使外来人员很难开展工作,也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家族成员与外来员工之间的矛盾,往往导致外来员工对企业没有信心。

由于在企业中得不到重用,而且许多企业的福利待遇又不是那么诱人,所以常常导致人员外流。许多企业对员工培训不够重视,没有长远的眼光,只顾眼前利益,不愿意在培育人力资源上投资,使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员工缺乏继续工作的动力。

第二,企业员工方面的原因

当今世界,通讯和信息交流越来越便利,有关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和其他行业的相同或不相同的职位的信息,通过报纸、广播、电子信箱和各种各样的招聘广告垂手可得。

雇员对和自己干同样工作人的收入、工作条件、职业生涯机会的认识更容易了,因此,也就有了更多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就可能产生对现实的不满,而不满的结果就可能是离开所服务的企业。

三、改善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第一,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努力做到“制度留人”。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要重视运用干部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其次要建立科学灵活的用工制度。为企业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锻炼机会,吸引和留住人才。

第二,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

要注重对年轻员工的培养。培训是企业给予人才的一种福利,一个不能提高人才的技能和观念,没有人才发展机会的企业是很难留住人才的。

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它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补偿和发展。只要他们在企业工作的时间愈长,企业得到的回报就愈大。

第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人才的主人翁意识。

要通过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来留住人才,在价值理念上爱护人才,工作上支持人才,生活上关心人才,人格上尊重人才,心理上满足人才,善于用感情纽带把各类人才的心连接在一起,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馨,这样人才就不会轻易离去。

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力,用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美好前景来调动职工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要注重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培育,着重于在职工中树立和企业“共存亡”的归属观念和团队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

第四,建立公正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用优厚的待遇挽留人才。1】 每个员工都渴望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工作成果得到企业的肯定和承认

绩效考评对留住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人才而言,他们最关注的是绩效考评是否客观公正,因为这直接和薪酬、福利、晋升及能否受到别人的尊重密切相关。

如果人才认为对他们的评价结果不公正,就会陷入不安的情绪,深受挫折,进而抱怨,甚至与主管发生冲突。根据社会物质水平、失业率、生产力状况、同行业薪酬平均水平等多种因素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工资和福利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2】认真分析目前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

企业高层者必须要认真分析自身人力资源管理落后的现状及其原因,充分认识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并结合企业的管理方式、传统习惯及文化,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策略。

3】 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健全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等方面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竞争性和创造性。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应把人作为企业的根本,并充分结合自身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留住人才的对策。

4】 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去挖掘人才的优点和特点,把优点和特点放在合适的位

置,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有一位独眼瘸腿的国王找了三位画师给他画像。第一位画师按他本来的样子画,结果国王震怒,画师被拉出去砍了头;第二位画师一看写实派的风格有性命之虞,结果擅自把国王的形象改造为四肢健壮、容貌俊朗的帅哥,结果被国王认为是恶毒讽刺,不仅被砍了头,还被抄了家;第三位画师见此情景差点儿尿在裤子里,想了半天,制造了一个国王狩猎的场景,一条瘸腿踩在石头上,一个盲眼紧闭在瞄准目标射箭。结果国王龙颜大悦,重赏了这个画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在看似没有一点长处的人的身上,开拓长处,避其所短,这才是一个企业领导者把人才用好、用活的高明之处。若不能“人尽其才”,是对人才的一种最大的浪费,也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结论:人的需要是复杂的,既有物质的、安全的等较低层次的需要,也有社会交往、受人尊重和实现自身价值等较高层次的需要。

相对而言,高素质的人才更加注重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企业来说,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帮助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十分重要,留住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便是抓住了企业的命脉。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在新的时期以创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才竞争,并以新的理念重新诠释人才,最终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使我们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辉煌。

第三篇: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及其特点

我国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及艰苦奋斗的教育,培养“四有”职工队伍,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马列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它具有鲜明的党性、思想性。对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进行疏导、解决。它遵循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着重对人的思想政治观念、世界观、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施加影响,以便调动积极性,服务于生产建设。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社会性。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它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所制约。

第二,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基于实践,才能找出问题根源,使职工的思想净化,成为企业和社会所需人才。只有在动态的、开放的、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

第三,长期性和复杂性。人处于一个发展变化中,而且人的思想状况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过程。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环境,企业各个阶段目标,构成了我们要坚持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且给予极大的重视,预见其复杂性。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企业文化是产生于发达国家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是通过培育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追求企业整体优势,具有明显的管理性、经济性。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成员共识共守的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它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信念等精神形态的心态文化,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公约习惯以及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行为文化,企业的环境布局、局容局貌、企业精神、服务理念、形象宣传等表层的外显文化三方面内容。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时代性和创新性。企业文化是时代产物,它必须体现并且融合时代的特点,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创新性体现在精神本质中,不仅是设计者、执行者,还是监督者,都应具有创新精神,要创新地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之中。

第二,个体性和差异性。中国企业类型多样,包括国有企业、股份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职工也存有差异(成分、背景、知识水平、技能),1而且每个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企业文化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

第三,全面性和多样性。企业文化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职工共同创造、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各个部门全方面、全方位的协作结果。

第四,人性化和法制化。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发挥职工的自主性、参与性、创新性、积极性,突出展现公平合理和民主和谐的氛围。各项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等都以法律条文规范职工,确保职工有法可依,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以企业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给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活力,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它圆满完成一定任务,达成一定目标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可以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实现党政工团密切结合,形成干群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的纽带。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生产经营活动并为之服务,要避免“两张皮”现象。“现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把它与当前的经济工作、现行的经济政策紧密结合起来。”而企业文化就具有这种连接功能,企业文化内涵意义深刻,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行为准则和共同价值指导企业运作,规范职工行为,能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培育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职工认同企业文化,深入到工作实践和日常行为,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而企业文化又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各部门管理者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互助合作,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第二,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可以增强其渗透性,影响持久,形式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产生“润物细无声”作用。各种文化活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交流思想,潜移默化地使职工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特定的意识和行为。

第三,企业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工作环境、学习环境、活动环境、生活环境与职工密切联系,是满足职工精神需要的条件,增加投资,改善环境,创造条件并从中加以引导,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文化设

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载体,为顺利开展并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条件。依托这些文化设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密切干群之间、职工之间的关系。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让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从而扩大其范围,丰富其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做好企业全部工作的有力保证。任何忽视、削弱思想政治工作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江泽民同志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加强,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的依据

企业文化源自日本企业,并随着改革开放引入我国。要借鉴和吸收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成果,确立与整个社会的正确价值导向相符合的企业价值目标,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职工形象和企业形象,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结合更加紧密。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的依据是:

第一,对象相同。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都是人,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都是做人的工作。它们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培养人的集体意识,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目标一致。职工素质的高低与企业的兴衰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教育人、培养人上,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根据“四有”这个培育职工的长远目标,开展以职业道德为中心的“四职”教育活动,即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的教育。

第三,方向一致。二者都是为经济建设服务,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的企业文化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环境下创立,才能保证其正确方向,这是中国企业文化与外国企业文化的根本区别。

第四,方式手段相通。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采取的方式手段是相通的。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文体活动;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做职工的“贴心人”,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大对职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树立典型,学习榜样等。

五、做好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要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核心的一种企业制度,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市场导向和管理科学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确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求准确及时把握主流,分清主次,解决问题,更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转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充分发挥其导向、凝聚、激励、调节功能。将企业文化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企业管理人性化、生动性、法制性、科学性。

第二,生产活动是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的实践基地。二者都为生产活动服务,丰富多彩的活动、层次各异的技能培训、职工代表大会等等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企业诚信强调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企业诚信是一笔无形资产,企业文化是集体智慧结晶,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从理论层次上高度民主概括诚信内涵,形象化了企业理念和职工行为规范。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实践锻炼法、榜样教育法、形象教育法,将诚信教育深入人心,使职工真正把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二者有机结合可以更好提高企业诚信,创造自己品牌。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个新天地,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为企业文化建设保证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上,两者相辅相成,要抓好这两项工作,应在突出其特点的基础上,选取最佳结合点,协同作战,做到相得益彰,俱繁俱荣,适应激烈市场竞争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企业与企业管理人之间的关系

企业与企业管理人之间的关系——李嘉诚的成功之路李嘉诚1950年创办长江塑胶厂,发展到今天拥有一个多元化业务的商业帝国不是偶然的。他在初初创立塑胶厂时,就全身心投入,除了做企业的管理外,还承担了设计、推销、采购等多种职能,勤奋刻苦优于常人。

但真正让他事业发展壮大的,是他深谙小型企业的发展之道:找到独特的市场定位;诚信无欺,迎难而上;知人善用;不断累积企业声誉,赢得更大的发展契机。

独特的市场定位李嘉诚开办长江塑胶厂时,主要生产塑胶玩具和塑胶日用品,与当时其他业内企业并无明显的差异。为了使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李嘉诚日夜思索,发现了塑胶花的商机。他于是飞赴意大利参观塑胶花工厂,并应聘进入工厂学习塑胶花的生产、制造工艺。

回到香港后,他确定塑胶花为公司业务主攻方向,召集业务骨干在一个多月内开发出适合东方人审美标准新品塑胶花,并以低廉的价格快速上市,迅速占领了香港的塑胶花市场。诚信为首,迎难而上长江塑胶厂开发的塑胶花,款式新颖,价格便宜,因此接到了大量定单;但也遭遇扩张时通常遇到的资金短缺的困难。

故事起因于某欧洲批发商希望大量订购塑胶花,准备预付订金,但希望李嘉诚提供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担保,保证产品可以按时供货。李嘉诚遍寻亲友、银行,都没有获得担保。但他没有放弃,与设计师连夜奋战,设计出了9款新样品,提供给客户选择。欧洲客户非常满意他们的产品,在获知李嘉诚没有财务担保后,依然对他说:“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

危机变成转机,长江的产品迅速打入了欧洲市场,营业额及利润成倍增长。1958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达一千多万港元,纯利一百多万港元。

知人善用创业时,李嘉诚需要忠心耿耿、忠实苦干的人才,他选择了两员干将——盛颂声和周千和,盛颂声负责生产,周千和主理财务。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辅助李嘉诚创业。事业发展壮大后,李嘉诚提升优秀的管理人才,霍建宁就是典型。

他擅长理财和财务策划,长实全系的重大投资安排、股票发行、银行贷款、债券兑换等,都是由霍建宁策划或参与抉择,35岁时已经被委任为长实董事副总经理。

远见1958年,香港当时的房地产并不被世人看好,李嘉诚果断进入,先后在北角、柴湾兴建工业大厦,后又在1967年香港地产低潮时,购入大量廉价地盘物业,在随后的香港经济复苏中,他成为香港最大的地皮所有者。

利人利己,赢得企业发展的契机。1977年,长实参与地铁遮打站、金钟站的上盖兴建权竞投。竞投前,李嘉诚细心研究了地铁公司的情况,提出了以现金支付为主,竞投地铁车站口的上盖物业的发展权。最后,在30多家竞争中,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公司胜出。

获胜源于李嘉诚利人利己的策略。他执掌的长江实业公司提供现金做建筑费,满足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需要;上盖商厦建成后,利益由地铁公司与长江实业分享,并打破对半开的惯例,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

1978年,长实开发的地铁上盖物业海富中心和环球大厦销售理想,地铁公司主席唐信公开表示:“中环、金钟地铁车站上盖地产发展,将为本公司二期、三期工程的车站上盖合作,树立了样板。”此次合作,李嘉诚获得了商业界的声誉,为日后取得银行的信任,参与其他大型项目 李嘉诚1950年创办长江塑胶厂,发展到今天拥有一个多元化业务的商业帝国不是偶然的。他在初初创立塑胶厂时,就全身心投入,除了做企业的管理外,还承担了设计、推销、采购等多种职能,勤奋刻苦优于常人。

但真正让他事业发展壮大的,是他深谙小型企业的发展之道:找到独特的市场定位;诚信无欺,迎难而上;知人善用;不断累积企业声誉,赢得更大的发展契机。

独特的市场定位李嘉诚开办长江塑胶厂时,主要生产塑胶玩具和塑胶日用品,与当时其他业内企业并无明显的差异。为了使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李嘉诚日夜思索,发现了塑胶花的商机。他于是飞赴意大利参观塑胶花工厂,并应聘进入工厂学习塑胶花的生产、制造工艺。

回到香港后,他确定塑胶花为公司业务主攻方向,召集业务骨干在一个多月内开发出适合东方人审美标准新品塑胶花,并以低廉的价格快速上市,迅速占领了香港的塑胶花市场。诚信为首,迎难而上长江塑胶厂开发的塑胶花,款式新颖,价格便宜,因此接到了大量定单;但也遭遇扩张时通常遇到的资金短缺的困难。

故事起因于某欧洲批发商希望大量订购塑胶花,准备预付订金,但希望李嘉诚提供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担保,保证产品可以按时供货。李嘉诚遍寻亲友、银行,都没有获得担保。但他没有放弃,与设计师连夜奋战,设计出了9款新样品,提供给客户选择。欧洲客户非常满意他们的产品,在获知李嘉诚没有财务担保后,依然对他说:“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

危机变成转机,长江的产品迅速打入了欧洲市场,营业额及利润成倍增长。1958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达一千多万港元,纯利一百多万港元。

知人善用创业时,李嘉诚需要忠心耿耿、忠实苦干的人才,他选择了两员干将——盛颂声和周千和,盛颂声负责生产,周千和主理财务。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辅助李嘉诚创业。事业发展壮大后,李嘉诚提升优秀的管理人才,霍建宁就是典型。

他擅长理财和财务策划,长实全系的重大投资安排、股票发行、银行贷款、债券兑换等,都是由霍建宁策划或参与抉择,35岁时已经被委任为长实董事副总经理。

远见1958年,香港当时的房地产并不被世人看好,李嘉诚果断进入,先后在北角、柴湾兴建工业大厦,后又在1967年香港地产低潮时,购入大量廉价地盘物业,在随后的香港经济复苏中,他成为香港最大的地皮所有者。

利人利己,赢得企业发展的契机。1977年,长实参与地铁遮打站、金钟站的上盖兴建权竞投。竞投前,李嘉诚细心研究了地铁公司的情况,提出了以现金支付为主,竞投地铁车站口的上盖物业的发展权。最后,在30多家竞争中,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公司胜出。

李嘉城对现金流高度在意,富有盛名。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产,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而在确保现金流同时,他还努力将负债率控制到一个低位:“自1956年开始,我自己及私人公司从没有负债,就算有都是„假贷‟的,例如因税务关系安排借贷,但我们有一笔可以立即变为现金的相约资产存放在银行里,所以遇到任何**也不怕”。此外,他永远采用极为保守的会计方式,如收购赫斯基能源公司之初,他便要求开采油井时,即使未动工,有开支便也报销——这种会计观念虽然会在短期内让财务报表不太好看,但能够让管理者有更强烈的意识,关注公司的脆弱环节。

第五篇:论自然辩证法与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

电气赵玉芝3111214007

论自然辩证法与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

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自然辩证法不但把

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论的研究,就是从总体上探讨技术的性质和特点、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以及技术和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等等。自然辩证法作为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不仅具有哲学属性,而且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首先,在哲学研究概括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知识中,自然辩证法是其中的一大领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的世界观时,从一开始就认为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对这两方面的历史的哲学概括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门学科即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虽然与自然科学一样所面对和讨论的都是“自然”,但有两点原则上的区别:其一,在各门自然科学中,“自然”作为对象是指自然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殊的领域,而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对象,是指整体的自然或自然的整个领域,它将自然当作一个整体而从其总的方面来考察;其二,在自然科学中,“自然”作为对象是被给定的、现成的,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自明的,无需对它提出追究,而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对象,是“自然”本身,对于被给定的自然物,需要对它进行追问。自然辩证法必须“透过”现象而达到实在,必须凭借人的理性以理论思维的方式“超越”呈现于感官的现象界去寻找答案。而这两方面正是自然辩证法之所以为哲学的本质所在。

其次,当代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个别的过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这个一般规律也正是哲学研究区别于科学技术研究的特殊之处。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下载论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创新与企业绩效

    生产部培训资料请传阅管理创新与企业绩效随着文明进化与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异彩纷呈,高速、资讯、多元、交互渗透,逼人而来,目眩神迷的景象令人在慨叹的同时顿生无所适从之感。而......

    论绩效审计完善与创新

    ww w.5 Y k j.CoM文章 来源  摘要:在政府审计史上,绩效审计的实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催化剂,能否不失时机地选择并接受绩效审计,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府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志......

    浅析领导者风格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

    浅析领导者风格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摘要:领导者是管理活动中的主体,领导者的行为又是领导者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所以领导者的心理素质的高低对管理绩效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文......

    论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大全

    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要分析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必须先了解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工作态度指员工对所在的工作环境,工作持久性产生的感情或评价。......

    如何处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企业兴衰,关键在人。人,是引领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兴衰的核心因素。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

    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之间的关系

    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之间的关系 论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之间的关系 姓名:唐仕波 学号:201421000506 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 摘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不能自我实现,也不是......

    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

    管理就是为了将一些分散的部分组合起来,以期发挥系统的功能。但如何将分散的部分组合起来,很多人认为只是一门艺术,靠的是管理者的聪明与灵感,这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领导艺术”......

    论审计监督与反腐倡廉之间的关系

    审计学论文姓名:王正伟 专业:会计10—02班学号:541009020146 审计监督与反腐倡廉的关系 摘要:审计机关作为政府专司经济监督的重要机关,具有反腐倡廉的法定职责,并在反腐倡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