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学科教学论复习资料二(共5则)

时间:2019-05-15 01:0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学科教学论复习资料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学科教学论复习资料二》。

第一篇: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学科教学论复习资料二

《学科教学论》

一、填空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注:“本体属性”可换成“本质属性、“性质””、“基本特点”)

2、语文素养大致可以分为四层:操作层、实施层、动力层和基础层。

3、实现课程总目标的五个发展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4、从语文教学评价领域和评价内容,可以把评价指标定为三个维度,五个领域和两种类型。(1)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既是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也是评价语文教学的三个基本标准,即,三维目标。

(2)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目标的五个板块/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包括汉语拼音)、阅读、写作(包括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3)①高中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②高中阶段的两种课程类型:必修课和选修课。

A、必修课程是按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条线索进行描述。

B、选修课程分别根据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的拟定目标。

5、钱梦龙教学提倡“三主四式”的教学方法,“三主”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式“即导读式:自读—导读—教读—复读。

6、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的指的是: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7、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即教学中的三教段是:感知——理解——实践。(注:书中是初读—精读—复读)

8、作文的发展趋势,也是作文教学的训练方式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供料作文—话题作文。

9、作文讲评常用的方式:专题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综合讲评。

10、作文批改常用的符号:增补、删除、保留、换位、紧接、换行、褒许、考虑、错别、后移。

11、理想型的语文学习档案袋的三部分构成: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系列作品(包括作文、读书报告、研究报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等)以及学生的反思记录等。

12、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特征。

1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十环节:选择课题—确定目的—策划方案—角色分工—准备材料—明 确时间—优化步骤—组织实施—成果展示—评价反思。

14、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15、说课内容的四大板块: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补充:说板书设计、具体时间分配和说作业布置)

16、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效果五大方面。

17、评课的三方面内容:评教师的教、评学生的学、评教学内容。

18、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过程:课前准备、导入情境、模拟交际、可外延伸。

19、教学过程的优化模式: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总结感悟-练习巩固。

二、简答、论述

(一)1、什么是语文素养?

答:语文素养是指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素养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动态系统,而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一个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生长的过程。

2、语文素养可以分为哪四层?

答:语文素养大致可以分为四层:操作层,实施层,基础层和动力层。

(1)听说读写这是形之于外的显性语言行为属操作层 支配上述这些的知能因素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属于实施层。

(2)参加和支配上述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是语文学习的动机,情感态度,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语文行为的意志,属于动力层。

(3)作为言语行为的背景要素则涉及到言语主体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识视野,个性人格,智力发展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属于基础层。.3、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地位和作用?

答:(1)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文积累,学习方法习惯,思想品质和审美情趣的融合。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4、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六条结合)

答:(1)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总的目标追求,从三个维度来建构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2)根据语文课程特点,注重丰富的人文内涵,既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又要尊重理解多元文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强调语文过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4)突出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地主体构建作用,力求实现建设有序、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课程理想。

(5)着眼创新精神,倡道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自主探究能力。

(6)强调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发挥多种评价功能,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二)5、什么是三维教学目标?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书225)

答:(1)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①从“知识和能力”这一角度,所关注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现代化公民所应具有的基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事实上,这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内涵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②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所关注的是学习主体在言语实践过程中语感和文化的积累、认知能力和学 2习策略的发展,以奠定其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也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质。

③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所关注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高尚的人格情操与审美情趣的发展,并在这样一种人文熏陶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同样是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内容。

(3)关系: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6、语文课程标准的概念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进行基本规范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写语文教材、组织语文教学、进行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估以及考试命题的依据。

7、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总的目标追求,从三个维度来建构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2)根据语文课程特点,注重丰富的人文内涵,既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又要尊重理解多元文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4)突出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的主题建构作用,力求实现建设有序,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课程思想。

(5)着想创新精神,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自主探究能力。

(6)强调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发挥多种评价功能,采用多重评价方式,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8、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课程标准理念是什么?(书P56)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9、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理念有什么突破?

答: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理念(1)体现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现代课程教育思想;(2)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特点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必然联系;(3)通过教学方式的革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4)开放的课程观拓展了课文课程的学习空间。

10、义务教育内容从哪五方面展开?

答: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目标从识字与写字(包括汉语拼音)、阅读、写作(包括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领域展开。

11、高中阶段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书P58)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3)遵循公共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四)11、什么是课程资源?

答:课程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1)从狭义方面而言,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例:教材,学科,知识等。(2)从广义方面而言,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例: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教师的知识、图书馆、人文传统等。

一般而言,语文课程资源指形成语文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或者“是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12、课程资源的类别划分

答:(1)按照语文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来划分:素材型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2)按照语文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来划分: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3)按照资源的组合方式划分:单纯资源和复合资源。(4)按照其在课程中的作用划分:核心资源和边缘资源。(5)按照其呈现形态划分: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6)按照其发展的先后划分:传统资源和现代资源。

(五)13、什么是阅读?

答:阅读就是通过书面语言获取思想或体验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以文本为凭借的对话。

14、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哪些?(书P147)答:阅读教学的方法有朗读、默读、讲述、问答、讨论、填空、提要、复述、比较、批注、写读书笔记、读后感。

15、什么叫问答法教学?问答法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答:(1)问答就是通过提问和回答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2)原则:①问题有价值;②应以思考性问题为主,记忆性问题为辅;③问题应大小适当,难易适中;④问题应有启发性;⑤所有的学生均有机会回答;⑥教师语言简明,态度亲切⑦恰当评价;⑧鼓励学生提高。

16、什么叫讨论法教学?讨论法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答:(1)讨论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话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把独立阅读变为集体阅读的方法。

(2)原则:①要把握好讨论的主题(关键);②从文本出发;③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反应,又要尽可能的寻求共识;④要倡导持之有效,言之有理;⑤应当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⑥要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讨论。

17、提要法教学的要求有哪些?

答:编写阅读提要的要求在于①准确无误的表达原意;②合乎逻辑;③言语简洁和谐;④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的方法,编写提要的运用应该是灵活的、有弹性的,并非每篇文章都需要编写提要,编写提要应因文而异;⑤编写提要可以有繁简详略的区别,同一篇文章可以有大同小异的两种甚至多种提要,编写提要的教学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设计和处理。

18、阅读教学模式一:钱梦龙语文教学的“三主四式”

(1)“三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①“学生为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休,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需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而且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以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同样必须由主体来实现。

②“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③“训练为主线”,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训过程,二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而这种以师生双向活动为特征的训练,贯彻于教学的过程,成为“主线”,其他的教学措施都是服从于训练并为之服务的。

主体、主导、主线,是教学诸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平衡、和谐统一。钱梦龙指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使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学生的“善导”都必须通过“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所以说“训练为主线”是“主体”与“主导”相互作用的必然归宿

(2)“四式”:自读式一教读式一练习式一复读式

①自读,是核心,是在课内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它是“学生为主体”思想的体现,但自读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自读训练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配合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先教后读;二是先读后教;三是边读边教或边教边读。自读,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过程,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自由阅读。

②“教读式”,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教会学生自读。教读与自读同步,或先教后读或先读后教,或边读边教。教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学会自读,从而达到不需要教师再教的境界。教读,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第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第三、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

③“练习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新课以后,完成一定的口头或书面作业,是课内作业。其目的是为加深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也是为了促进知识的迁移。

④“复读”是学习几篇课文组成复读单元。(3)“三主四式”教学的特点:

①体现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主体,训练是主线统一的“三主”思想; ②注重方法的训练;

③把传授知道、传授方法和训练思维统一在一起。

19、阅读教学模式二:魏书生语文教学的“六步教学法”

(1)“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①定向:就是向学生宣布、确定这一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

②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③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疑去解决。

④答疑:学生为主去解答疑问或者老师解决。即,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⑤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⑥自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2)“六步教学法”的特点:

①注重通过提高学生自觉性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②体现了教室的主导与学生的学习主体的统一; ③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训练。

(六)20、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2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是什么? 答:具有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生成性特征。

22、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哪十个环节?

答:选择课题—确定目的—策划方案—角色分工—准备材料—明确时间—优化步骤—组织实施—成果展示—评价反思。

23、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答:开展综合性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边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总和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4、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原则是什么?

答:第一,综合运用听、读、说、写言语能力的原则; 第二,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的原则;

第三,围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条线索设计学习活动的原则; 第四,学生参与策划、实施、展示、评价等整个活动过程的原则。

25、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书P215)

答:(1)从课题生成的角度看,„„(2)从时间安排的角度看,„„(3)从小组成员的角度看,„„(4)从展示形式的角度看,„„

(七)26、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是什么?(书P227)答:(1)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3)语文教学评价的重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4)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视,多方评价的结合。

27、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和指标体系分别是什么?

答:(1)意义:首先,语文教学评价能对语文教学的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其次,语文教学评价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第三,语文教学评价能够激励、鞭策学生不断上进。

(2)从评价领域和评价内容看,可以把评价指标确定为三个维度、五个领域和和两种类型。

①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基本框架、是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同时也是评价语文教学的三个基本标准,其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是评价的明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评价的暗线。这样评价既对学习的结果进行描述,有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判断。

②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目标的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包括汉语拼音)、阅读、写作(包括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③高中阶段的两种类型: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学习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所达到目标程度便构成了评价的基本内容。必修课的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的评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与差异性和多样性。

(八)28、提高教师素养的途径有哪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答:(1)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理念。

(2)参与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师进修学习。(3)加强语文教师的校本教研。

(注:这题答案或者为“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坚持反思、勤于动笔、教师的专业进修、强化理论学习和专业提升、立足学校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29、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有哪些?其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答:(1)语文教师基本素养包括语文教师的师德素养、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语文教师的心理素养,其中最重要的是语文老师的能力素养。

(2)①语文教师的师德素养主要是指教师的德行,包括教师的善、教师的公正和教师的责任感。②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③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言语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和语文科研能力。④语文教师的心理素养包括:语文教师人格的完善和语文教师个性的塑造。

30、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什么?怎样提高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书P314)答:(1)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言语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和语文科研能力。

(2)语文教师能力提高的途径有:①善于向优秀教师、同事、书本、实践学习;②勇于实践;③坚持反思(核心);④勤于动笔:写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研论文等;⑤教师的专业进修。

(九)31、说课的概念是什么? 答:说课是介于上课与备课之间,教师面对自己的同行和专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将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即:做什么,怎么样做,为什么这样做)

32、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言语训练与语言教学相互协调的原则。

(2)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互为表里的原则。(3)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相辅相成的原则

(4)学校语言学习与家庭,社会语言学习结为一体的原则

33、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途径有哪些? 答:(1)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优化-确立优化意识

(2)语文教学结构体系优化-制定优化程序(3)教学方案、手段、方法的优化。(4)教学组织的优化

(5)与文教学双方的和谐默契-实现优化的保障

(十)34、多媒体教学的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答:(1)语文课堂的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①信息容量大,实现教材的延伸和阅读的扩展。②多媒体教学优化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④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大信息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多媒体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 ①忽视了学生的语感培养。②容易淡化师生感情的交流。

③能会缩小学生想象的空间,束缚思维。

35、对于多媒体教学“能与不能”的评价是否恰当?

答:(1)多媒体教学的能:非常适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化无声为有声,化复杂为简约,化抽象为形象,创设出最佳教学情境。能够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网上图书馆,资料库、学习库能够提供古今中外各种美文,时文以及课件其他各种教学资源,便于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究性学习,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进度和学习中的疑难在网上进行学习,也可以和网友专家交流,得到个性化的指导。

(2)多媒体教学的不能:滥用多媒体会削弱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人机对话不能取代人际交流和师生对话、生生互动,信息富足助长抄袭和懒惰之风,不能取代教师和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主学习。

36、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哪些注意点?

答:(1)合理运用课件,教师角色不可异化。(2)上多媒体课要紧扣主题。

(3)教学设计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

8(4)应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十一)37、作文教学现状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答:(1)从教师:命题脱离学生生活;缺少训练的序列,知道缺乏针对性。

(2)从学生:缺少素材,对生活不敏感,缺少观察;学生阅读积累少;缺少写作技巧

38、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答:(1)开源增流:生活是作文之源,阅读是作文之流。(2)沟通交流:口头作文和交际和书面作文。(3)先伤后创。(4)言意并重。(5)重视修改。

(十二)39、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中的“四强调”和“四忽视”是什么?

答:(1)强调教师的社会责任,忽视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2)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

(3)强调教师的科学素养与教学技能、忽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4)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

40、新课程中教师的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41、新课程中教师有哪些的行为变化?

答:(1)师生关系方面强调尊重,赞赏。(2)教学关系方面强调帮主引导。(3)对待自我方面强调教学反思。

42、当代语文教学评价和传统语文教学评价有哪些不同?

答:(1)从目的上看,传统语文教学评价是选择适合语文教学的学生,当代语文教学评价是选择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前者的落脚点是学生,后者的落脚点是语文。

(2)从功能上看,传统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选拔和鉴别,而当代语文教学评价除此之外还有定向反馈,激励等方面的功能。

(3)从类型上看,传统语文教学评价往往只是综合性和标签性评价,而当代语文教学评价除此之外还有起始评价和诊断性评价,还有过程评价,最后形成全过程评价。

(4)从结果上看,传统语文教学评价往往只看重显性评价,而忽视隐性评价;当代语文教学评价既重显性评价,又重视隐性评价;既重视量化评价,又重视质性评价。

43、什么叫中学语文教师素质?

答: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是指中学语文教师为履行职责完成教育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质及其应用能力的总和。

44、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和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1)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2)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3)开展互动的口语交际活动(4)拓展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本科,师范类)

汉语言文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本科、师范类)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学 时 60 90 160 360 108 108 108 100 100 108 100 108 90 50 10周 2周 1650 一 面授(含实验)20 50 35 18 5 5 5 5 5 5 5 5 4 3 4 2 87 36 自 学 40 40 45 72 二 面授(含实验)35 32 30 开课学期及学时分配 三 四 自 面授 自 面授 自 学(含实验)学(含实验)学 45 68 70 36 30 72 70 36 30 72 60 五 面授(含实验)36 36 20 30 考核安排(学期)自 考 学 试 2 3 2 4 3 2 3 5 4 6 6 考 查 2 5 公共 必修 课程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 英语(A)人文社会科学类 3 5 8 公共选自然科学类 修课程 教育类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 唐诗宋词专题 专 业 必 修 课 程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 新时期文学 20世纪西文文学 古汉语专题 语言学概论 美学 学科教学论 实践 课程 毕业论文 专业实习合计 72 6 72 6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本科、师范类)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学 时 60 90 160 360 128 128 128 128 128 115 107 88 92 88 10周 2周 1800 一 面授(含实验)20 50 35 18 7 7 7 7 7 6 6 4 5 4 4 2 100 21 21 自 学 40 40 45 45 45 二 面授(含实验)35 21 21 35 35 开课学期及学时分配 三 四 自 面授 自 面授 自 学(含实验)学(含实验)学 45 41 41 75 75 7 7 35 35 21 11 11 75 60 65 7 7 3 18 21 18 11 13 18 60 60 60 五 面授(含实验)3 3 3 7 8 7 考核安排(学期)自 考 学 试 1 3 2 2 3 3 4 4 4 5 5 5 考 查 2 公共 必修 课程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 英语(A)人文社会科学类 3 5 8 公共选自然科学类 修课程 教育类 常微分方程 复变函数论 专 业 必 修 课 程 高等几何近世代数 实变函数 概论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建模 数学史 数学方法与数学竞赛 数学教育概论 实践 课程 毕业论文 专业实习合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本科、师范类)

课程 类别 公共 必修 课程 课程名称 学 分 3 8 18 6 6 6 6 6 6 7 6 6 6 4 4 2 100 总 学 时 60 160 360 100 110 120 115 120 108 126 108 108 120 85 10周 2周 1800 一 面授(含实验)20 35 26 26 32 自 学 40 45 60 60 71 二 面授(含实验)35 7 7 7 32 31 20 开课学期及学时分配 三 四 自 面授 自 面授 自 学(含实验)学(含实验)学 45 7 17 10 70 60 45 7 32 7 32 6 66 10 78 7 7 32 31 32 7 15 9 63 63 73 13 五 面授(含实验)7 7 7 6 7 8 考核安排(学期)自 考 考 学 试 查 3 2 2 2 3 4 3 4 5 5 5 4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英语(A)人文社会科学类 公共选自然科学类 修课程 教育类 离散数学 计算机导论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专 业 必 修 课 程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操作系统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实用软件 实践 课程 毕业论文 专业实习合计 英语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本科、师范类)

课程 类别 公共 必修 课程 课程名称 学 分 3 5 18 10 10 6 3 3 7 8 6 3 4 8 4 2 100 总 学 时 60 90 360 180 180 120 60 60 140 160 120 60 70 160 10周 2周 1800 一 面授(含实验)20 50 30 20 自 学 40 40 60 40 二 面授(含实验)30 20 20 20 35 开课学期及学时分配 三 四 自 面授 自 面授 自 学(含实验)学(含实验)学 60 40 40 50 45 30 20 20 35 60 40 40 45 30 20 30 20 20 60 40 50 40 40 五 面授(含实验)30 20 50 考核安排(学期)自 考 考 学 试 查 2 2 1 3 2 4 2 1 3 4 5 2 2 4 3 2 5 4 3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 人文社会科学类 公共选自然科学类 修课程 教育类 高级英语(一、二)高级英语(三、四)英语语言学概论 专 业 必 修 课 程 英语词汇学 语法学 高级听力 文学阅读 英文写作 文秘英语 英语课程教学论 日语 实践 课程 毕业论文 专业实习合计 50 4 物理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本科、师范类)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 分 3 5 8 18 6 4 7 7 7 7 7 6 5 4 4 2 100 总 学 时 60 90 160 360 120 64 130 130 140 140 140 108 90 68 10周 2周 1800 一 面授(含实验)20 50 35 38 20 自 学 40 40 45 82 44 二 面授(含实验)35 40 45 开课学期及学时分配 三 四 自 面授 自 面授 自 学(含实验)学(含实验)学 45 90 85 45 45 95 95 45 38 35 95 70 55 五 面授(含实验)21 47 考核安排(学期)自 考 考 学 试 查 2 2 3 2 2 3 3 4 4 5 5 5 5 公共 必修 课程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 英语(A)人文社会科学类 公共选自然科学类 修课程 教育类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专 业 必 修 课 程 数理方法 理论力学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电动力学 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实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物理教学论 实践 课程 毕业论文 专业实习合计 体育教育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本科、师范类)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 英语(A)人文社会科学类 公共选自然科学类 修课程 教育类 篮球 人体解剖学 体育测量与评价 专 业 必 修 课 程 学校体育学 教育学(体育)田径 运动生理学 体育心理学 体操 体育科研 运动保健学 实践 课程 毕业论文 专业实习合计 18 6 6 5 6 5 6 6 6 6 3 5 4 2 100 360 120 120 90 108 90 108 116 108 108 72 90 10周 2周 1800 学 分 3 5 8 总 学 时 60 90 160 开课学期及学时分配 一 面授(含实验)20 50 35 20 自 学 40 40 45 40 二 面授(含实验)35 20 20 15

三 四 自 面授 自 面授 自 学(含实验)学(含实验)学 45 40 40 30 20 15 36 30 40 30 72 60 36 36 30 72 80 78 18 24 30 五 面授(含实验)考核安排(学期)自 考 学 试 36 72 60 2 3 2 3 5 3 4 5 4 6 6 考 查 2 3 6 公共 必修 课程

第三篇:学科教学论复习资料

学科教学论

第一章 语文生活

一、语文的构成

语文知识——语言(偏重工具性)语文产品——言语(偏重人文性)

二、语言和言语二分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是索绪尔提出来的,对这一学说引进中国有贡献的是方光焘、陈望道和高名凯。陈望道是最早专文介绍语言和言语区分的中国学者。

三、语言和言语的界定

语言,是一套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言语,是指个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及作品。△历来对言语的不同理解:

(1)指用语言手段表现一定思想的表达形式,即言语作品的形式;并认为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方光焘、施文涛1959;方光焘1961;岑麒祥 1961;王希杰1984)。(2)指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的表达形式的总和(高名凯 1960;刘叔新1992)。(3)指言语活动和言语产物的统一体(戚雨村、吴在扬1961;岑运强1994)。(4)指言语活动的产物,即说出来的“话”(田茹 1961)。

四、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1.联系语言和言语的定义,它们的区别主要是以下几点:

(1)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成员共用的工具;言语是个人性的,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所写的过程和结果。

(2)语言是潜在性的,语言系统是稳定的,具有相对静止状态;言语是显在性的,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3)语言是空间性的,语言系统的各种结构成分是有限的;言语是时间性的,每个人都可以运用这个工具说写出无限多的话来。2.关于语言与言语区分的一些例子

以下例子中,语言和言语是不能替换的。

①汉语、英语等都是历史地形成的民族语言。

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③你走的时候言语一声儿。

④太太说完这个,又看了祥子一眼,不言语了。

⑤赵三有什么事在心中似的,他什么也没言语。

五、语言和言语的统一

1. 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一个独立于语言的言语,也不存在一个独立于言语的语言。2. 从历时的角度看,言语先于语言,即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言语是语言的历史前提;从共时的角度看,言语是语言存在的形态,即语言规则存在于具体的言语之中,语言是言语的逻辑前提。

3. 语言来源于言语,并潜在于言语中,但又反作用于言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方式。言语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语言推动了言语的发展。

六、二分法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所谓语文是以语言——言语的方式存在,是语言和言语的双向发展。语文教学在技术层面上,也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通过言语让学生学习语言,通过语言发展学生的言语。

七、几个概念

1. 语法:组词成句的规则。2. 语言和言语三要素:

(1)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结构部件,语法是语言的组合规律。

(2)言语三要素:言语主体、言语环境、言语作品。言语主体是言语的活动者,言语环境是言语的背景条件,言语作品是言语的物质成果。

3. 言语环境:指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条件系统。根据这些条件因素与言语活动关系的远近的不同,可以分为情境语境和背景语境两大类。

(1)情境语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交际的场合。所谓场合,就是指交际事件发生时的情况,包括交际事件发生时的现场环境和人际环境。现场环境是指交际发生时的自然景象和事件情形;而人际环境是指“话语参与者之间的一套永久性或暂时性的相应的社会关系”。

(2)背景语境:是相对情境语境而言的,包括言语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背景。4. 语言内容和形式

(1)语言内容:指语言的意义,就是语言的所指。它有两个特征,一是概括性,二是客观性。

(2)语言形式:即语音,它是语言的物质载体。5. 言语内容和形式

(1)言语内容:是指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语言与言语环境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意义。这种结合,是言语主体的创造。

(2)言语形式:是指言语活动的方式,或者说是语言与言语环境相结合的方式。

6. 语文生活:语文就其本真状态而言,它不是客观意义上的、有待我们去把握的存在物,而是人之为人的生活世界。我们不是用语文来生活,我们就生活在语文之中,语文就是我们生活之所在。我们把这种以语文为本体的生活存在称之为“语文生活”。

7. 对话意识:即一种民主的意识、平等的意识、合作的意识,致力于共同创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倾听他人的渴望。

八、两个思考

1. 在语文教学中采取“讲深讲透”方法好不好?为什么?

采取讲深讲透利少弊多。其理由如下:

(1)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其理由是任何作品都是由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构成的,阅读作品就是经由语言形式达对语言内容的理解,阅读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主观(读者)向客观(作品)靠拢的过程。

(2)这种方法忽略了言语主体的创造性,有违阅读与写作的基本规律,使教学变得僵化死板。这种方法导致了语文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和技术主义的痼疾。

(3)这种方法是“填鸭式”“满堂灌”的代名词,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只强调教师单方面的作用,只重视课堂教学的规范化、形式化,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不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讲究教学的民主性,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记,养成了以听代思的习惯,只知道对教师作简单的模仿,不知道如何去发挥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会失去吸收知识的兴趣,而且产生了厌学情绪。

2. 为什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与对话能力?

(1)语文的本质是人的一种生活,而对话是人的语文生活的实现方式。一方面语文是一种生活对话,与语文对话隐喻了与自然的对话,人际的对话也隐喻了与自我的对话;另一方面,生活也就是一种对话,人通过对话获取对象,在对象中确证自己。通过对话,人重新构建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话不仅仅是我们时代的哲学主题,也是我们时代的生活主题,也是我们时代的生活主题,又是我们时代的语文主题,即我们时代的人的主题。(2)对话过程与理解过程具有本质上的同一性,对话过程是对话主体双方的视界融合过程,视界融合的结果是主体双方认知结构的不断改组与重建。

(3)对话的原始意义是交谈,但交谈不一定是对话,真正的对话要求对话主体必须具有对话意识。有了对话意识,即使默默无言,也是一种对话。在对话中对方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自我的意义的获得和价值的实现,因此,不尊重对方就是不尊重自我,对方意义的缺损就是自我意义的牺牲。人必须在另一个人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自我。即主体间性(P28)的体现。

第二章 语文素质

一、素质与语文素质 1.素质

总结目前大家使用的“素质”一词的含义,大致可以分为这么三种:一是生理意义上的,主要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而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主要指以生理层次素质为基础的神经系统活动功能特征;三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主要指在主体对外部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行为模式,与个体的人格特性融成一个统一体。2.语文素质

语文素质,是指借用“素质”的原始意义创造出来的语文学概念,它是指人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修养。

语文素质不仅仅是一种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思维等方面的素养,还包括人的语文体验、语文直觉、语文感悟、语文想象、语文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它不仅包括语文方面的知识、能力、思维、体验、直觉、想象、情感等要素,还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要素。总之,是一个人语文生活所需要的修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语文素质包括两个层次,四个方面。所谓两个层次,就是直觉的层次和非直觉的层次;直觉层次是指语感,非直觉层次包括语文思维、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三个方面。即语文素质的四个方面是指语感、语文思维、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其中,语文素质的核心是语感,语文素质其他方面的内容都是从属于语感这个核心的。3.语文素质的要素构成。(P34~P35)

语感

直觉层次

语文思维

非直觉层次

双基 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本技能

语文素质要素构成层次图

二、语感的特征与地位 1.语感的特征

(1)语感的心理特征:

语感既是一种人的言语心理行为(语感过程),又是一种言语心理状态(语感结构)。语感作为一种动态的行为过程,它的特征是迁移。(P38)语感作为一个静态的结构状态,它的特征是图式。(P39)△思考㈠:如何理解语感的迁移功能?

①语感能够使主体通过最少的言语激发来获得最大的信息,即超出言语向外延伸,这就是所谓的极值效应,这个动态的过程就是迁移。

②每个人都有一个词库(个人词典),其结构形式呈现为网状结构,网络中自然会有许多的节点,又称为信息聚焦点,提取或激活某个节点,思维和意识就沿着网络通道同时向所有方面扩展,直到涉及整个词典。

③语感迁移的关键就在语感结构中的节点的自动化程度和开放性程度。语感能力的高低,就是指节点的扩展激活能力的高低,语感能力的大小,就是指节点扩展激活所涉及的范围的大小。

△识记㈡:什么是言语表达式?

所谓言语表达式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多成分的综合概念。从它的内部构成来看,包括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从它的外部联系来看,则又包括言语本身和言语环境(语境)。言语表达式既体现着语言的规则,更体现着言语的规则。

(2)语感的言语特征:

言语对语感过程和语感表现的支配、制约作用,以及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上的相应表现。△思考1:在言语研究中,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哪一个更为重要,为什么?

如前所述,言语内容是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具体含义,言语形式则是指言语表达式。因此在言语学研究中,言语形式更为重要。因为,言语形式是语感的直接心理界面,是语感的感应点。言语形式可以说是语感的中介,它一方面联系着言语对象,一方面联系着言语主体。总之,言语形式是语感的门,语感就是通过这道门达到对言语内容的直觉同化。

△思考2:为什么说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 1.语感是一个人的语文生活的主要途径

(1)先有语言,然后才有语言学;而不是相反,根据语言学来创造并使用语言。①汉语的语言现象极为微妙,许多有关规律尚在探讨之中。②即使确定的知识,如果依凭它们进行听说读写,效果将会很低。③课堂上习得的知识无论多么丰富完备高深都不可能完全解决认读中所碰到的所有问题。④任何人包括语言学家不可能在听说读写中理性地刻意地去使用语言规则。

(2)语感是人联系世界的主要通道。①语言本身就产生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直感,而不是人们对语言所的对象的科学研究。②语言现象是一种生命现象,具有生命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并不完全符合形式逻辑的推理,也非实证科学所能完全测得准的。可以说,语文首先是一种艺术,它的规律是感觉的规律,这种“感觉的规律”就是语感。

2.语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智慧

(1)语文素质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就是语文智慧。这种语文智慧集中体现在语感上。语感的心理特征是直觉,直觉有三个特点:知情合一(顶峰体验);身心合一(物我两忘);理解和观照合一(凝聚为意象)。语感的这种直觉思维就是在实现感性到理性这一过程之后,又继续向前发展为感性形式,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感性形式表达的理性内容。它把理性过程凝结在感性形式之中了。这就是语感的智慧性质的根本。

(2)从智慧理论的角度看,语感也是一种理解。理解有两种,一种是知性的理解,它靠逻辑、分析和思维达于事物的本质;一种是完形(格式塔)的理解,它靠直觉、顿悟和灵感达于事物的本质。前者是以“物”的方式展开,但言语作品是人的心灵的产物,它与人的心灵是同一种“力”的作用下成长起来的,它与人的心灵有着同一种“力的图式”,它天生与人的心灵“同构”“共振”。所以以“格物”为特征的知性分析方法由于它与对象的“隔”,其实是最难达到对言语作品本质内容的理解的,它不仅在效率上极差,最不经济,更主要的是,这种理解始终存在着一种止于表面、局部与个别的弊端,导致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后者的理解发生于主体内部的“完形功能”,即人内部的某种组织、结构、联系,这种存在于人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联系是在与对象同一种“力”的作用下完成的,二者在整体上、结构上“同质异构”,因此,发生于它的理解活动可以直达事物“力的图式”,直接从整体止、结构上把握该事物。由此可见,对言语作品的理解,真正可能达于其本质内涵的,还是这种直觉的感知,即我们所说的语感。语感的智慧性质,也就是由完形功能决定的顿悟。

3.语文素质的其他要素从属于语感素质。(1)四种素质不在同一层面上。

(2)语文知识与技能本身没有终极性目的意义。它们是为语感的形成服务的。

(3)语文思维相对于“双基”要高一层次,上的意义要大,但也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4)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语感(加上词感与文感)。

三、几个概念

1.语文思维(P48)

所谓语文思维是指主体在读写听说活动中与言语同步展开的思维活动与思维能力,包括交际对象、情景的辨识、判断,听读内容的领悟、把握,说写目的、思路的确定与调整,等等。语文思维是语文素质的四方面之一,属于非直觉层次。

2.语言知识和语文知识(P50、P52)

所谓语文知识,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还包括言语知识和语文文化知识。

语言知识的第一方面是语音知识,第二方面是词汇知识,第三方面是语法知识。

3.语文技能(P53)

语文技能是指通过反复实践在个体身上形成较稳固的语文动作方式和语文心智活动。关键是两个,一是自动化,二是巩固的。语文技能包括语文动作技能和语文心智技能两个方面,主要指语文心智操作技能。语文技能是语文素质的四方面之一,属于非直觉层次。

4.技能与能力的关系(P54-P55)

所谓技能,是指动作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自动化;所谓能力,则是指作为成功地完成某些活动的条件的个性心理特征。一方面,能力是掌握技能的必要前提,能力制约着掌握技能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另一方面,技能又是能力发展的基础之一。

第三章 语文课程

一、课程: 课程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政策、教育方针,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为着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复杂的教学构架;在这个构架中各节点可以视作一门门具体的科目与一项项具体的活动,节点与节点的连线可视作经验通道与学习进程。课程的三个特点,即:基于教育,在教育中,为了教育。

二、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是在学校教育进程中,根据课程的特点、基本规律与要求,借助语言和言语产品,培养提高学生语感与文感能力,为实现此种教育目标而设计的一门学科课程。

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眼里的“语文”是指以语言为根本,以听说读写为途径,以“文字”“文学”“文章”“文化”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旨归的综合体。(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三、语文课程目的

语文教学目的的特征:规定性、可行性、预期性。

四、语文课程内容、几个概念

一、什么是文章

文章就是言语产品。

文章的三个层面:第一,语言的层面,即词语和语法。第二,义理层面(核心层面),文章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形式指文章的结构,内容就是指文章的义理。第三,语用(交际)的层面。

二、语文教材

1.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2.语文教材三大特征:(1)文选的形式(2)模糊的序列(3)丰富的内容

三、对话型教学观念究竟新在哪里?

1.相对于传统观念的重学生,对话型教学重学生。对话型教学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精神个体,他应当而且可能成为言说说,成为他者的对话者,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则更多地把学生看成是“容器”,他只能而必须接受训诲,接受传授者所传授的一切。

2.相对于传统观念的重训练,对话型教学重的是实践。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和你的对话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人作为人的生活实践,在语文生活中就是对话实践。

3.相对于传统观念重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对话型教学更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动机、意向、态度。纯真的动机、美好的意向、诚恳的态度是对话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言语作品生成和理解的积极力量,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对话型教学首先关心的是学生是不是守住了说真话、不撒谎这一社会伦理道德的底线。

4.相对于传统观念重结果轻过程,对话型教学既重结果更重过程。对话型教学由于它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学习对话、学会对话,目的体现于过程,因此重过程是必然的。由于并不指望得出完全一致的结果,许多分歧就不一定要加以消除。

四、学生作为对话者的特殊性

1.学生对对话的需求有其特殊的迫切性。2.学生前理解(前认知)的相对贫乏性。

3.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化现象。同化形式:浅表同化、疏陋同化、片面同化、孤立同化、错失同化。

五、教师作为对话者的引导作用 1. 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

2. 培养良好的对话态度和习惯 3. 指点听说读写的门径

六、如何培养良好的对话态度和习惯 1.对话双方人格平等 2.对话总是真诚的

3.对话双方必须相互合作,共同追求进入一个新的精神境界。

七、语文教学方法的核心——师生合作

八、课型:是从一堂课的总体上认识的类型,比如我们常说的“讲读课”,就不能把它理解为“讲授法”或“朗读法”、“默读法”之类的。

九、朗读的性质

1.朗读时一种生命活动,而非纯物理、生理现象。2.朗读是与文本的“对话”、交流,而非有口无心式的“念经”。3.朗读时对文本意义的创造。

十、正确的朗读指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激发生命意识,设置对话情景,指点朗读方法。

十一、默读能力三要素:理解力、记忆力、速度。

十二、默读方法:

1.浏览法:检索式、跳跃式、框架式

2.精读法:逐字逐句式、多面选择式、适时重复式、议论评说式

十三、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快速性、持久性、正确性、条理性四个方面。通俗地说,就是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对,记得清。

十四、感受: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活动。

十五、联想的类型:

1. 接近联想:指由不同事物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联系而产生的联想。

2. 类似联想:或称相似联想,是指由不同事物之间形或质的相似或接近而产生的联系。3. 对比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与它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

十六、1. 想像:就是由人类储存在记忆中的表象出发,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形象或结构的一种思维活动。2. 想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①构造言语形象 ②注入情感动力 ③创设相宜环境 ④营造民主气氛

十七、语文过程中激疑的基本要求 1. 激发主动探索的兴趣 2. 激发主体意识 3. 适时合度 4. 因材施教 5. 注意评价

十八、语文教学中比较方法的运用 1.词语选用的比较 2.句子结构的比较 3.不同体裁的比较 4.作者、作品风格比较 5.选材立意比较 6.谋篇布局比较 7.人物性格比较

十九、理解:是人们逐渐认识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关系、联系、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二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评价体系将学校里的教育测试与评定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总结)性评价”。

二十一、评定和选拔功能:“四度” 1.效度:也称“可据性”,是指通过测试有效地测出学生对某一学科掌握的真实水平,也就是根据测试分数所作的推断是否正确和适当的问题。

2.信度:也叫可靠性,是指测试的结果是否没有误差,是否可靠的问题。3.难度:表示题目的难易度。

4.区分度:也称鉴别度,表示试题对被试学生水平鉴别能力的指标。

二十二、1.语文试题的几种基本类型 ①标准化试题 ②客观型试题 ③主观型试题 ④口试

2.试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保证试题与教学目标一致。②试题的构造要保证能考出所要考核的目标,必须重视整体性。③试题题型的选择和使用要恰当。

④选用何种类型的试题还要切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发展的特点。

二十三、国内语文测评现状

①对各种测试类型不同功能的认识不够清楚。②各个学时段的测试划分不清。③由于将目光盯住校外统一测试,所以,从学校领导到语文教师都过分重视学生成绩的评定,重视学习结果的评定,而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评定。

④测试过于频繁,测试方式单一,造成教师与学生都处于高度焦虑状态。

二十四、语文测试改革的动态和趋向

①强调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发表有创新意识的见解。②减少题量,简化题型。

③语文高考的阅读试题以考课外材料为主,中考试题也有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外材料的趋势。④考试的方式和试题的编制酝酿着改革。

二十五、当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生学习的结果具有五种性能:智慧(心智)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态度。

二十六、教师在进行“诊断性”“形成性”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师应以积极的情感给学生以评价。②教师应当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③教师应注重“自我评价”。

二十七、视听媒体的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能同时提供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刺激信息,加快对教育信息的接收速度。②能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展现实际过程,缩短感知和理解过程。

③能充分利用“蒙太奇”艺术手段,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像等能力。④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打破时空限制。

二十八、语文视听媒体的教学应用 ①主体式教学 ②补充式教学 ③复习教学 ④个别化教学

第四篇: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毕 业 论 文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

毕 业 论 文

论文标题: 封建枷锁下的女性

——浅议鲁迅小说中的农村妇象

作者姓名: 武 晓

答辩序号:683

专业编码:31192

第五篇:大一汉语言文学学科教学课堂反思

学科教学反思

听了四位同学的课,让我学到了不少。我明白了自己要善于向他人学习,既然要走上教师这条路就必须锻炼自己的胆子,能让将来的自己从容的站在讲台上。同时我也从他人身上认识到了自己同样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1、我认为老师上课的声音一定要响亮,要抑扬顿挫,声音要有重点,不能

一节课下来讲课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学生对课堂提不起兴趣,也使课堂氛围不活跃,死气沉沉的。

2、老师的板书也很重要,要顾及坐在教室两边的学生,黑板字不能写的太

低,也不能写到太偏的地方,而且字要写的大一些。

3、PPT的字体要大,并且背景颜色和字体颜色要有区别,不能太相近。而

且播放的速度不能过快,张数不能过多。

4、对于不同性质的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比较具有文学性的文章适合让学生自由朗诵,自己体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比如比较具有科普性的文章要让学生默读而不是自由朗读,默读可以让学生锻炼归纳和概括能力。

5、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师上课要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文章

主旨,不能因为鼓励创新就偏离了文章原有的意思,也就是说,教师不能误导学生,不能曲解文本原来的意思。

中本127班 叶陈欢2013/5/4

下载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学科教学论复习资料二(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学科教学论复习资料二(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