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论文

时间:2019-05-15 10:5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经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经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论文》。

第一篇:财经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本文对应用性大学培养人才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培育复合型人才的观点。

论文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改革

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信息化已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与支柱产业。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关键在人才。所以,培养和争夺一流人才已成为各国政府、学校、机关、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各大公司等重要的战略任务。

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其中人才培养是最基本、首要的。社会的发展对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空前的。这种社会需求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挑战尤其明显。因为我们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际结果,都无法适应社会现状与发展的需求。怎样向社会输送合格、复合型的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传统教育模式是培养不出复合型人才的。所以,只有强化实践教学,才能培育出复合型人才。

一、贴近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按社会需求,财经院校学科应整合原有教学课程体系,主要是解决原有课程中理论脱离实际、条块分割的问题,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能力。对于财经院校的学生而言,只具备财经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必须有相当的管理学科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财经院校为满足市场对该方面的人才需求,制定了“培养第一线的信息管理与计算机、电子商务与网络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目标。改革方式是:

1.基础学习阶段。

基础学习阶段,学生除学习公共课之外,主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统计学基础、经济学、经济预测与决策、项目管理、数据库、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等。为后续专业课打基础,强化公共课对于专业理论课和技能的直接支持,将公共课同相关专业课程具体内容进行适度整合,使学生在公共课的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够学而知其用,消除公共课与专业课的脱节,促进各类课程的融合与渗透,使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打下较坚实的理论基础。

2.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巩固、运用、深化理论知识,并为上一阶段的理论学习提供多种实践。加强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增加实验报告章节。如《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管理》、《项目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等课程必须是1∶1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必须写出实验报告、项目报告和系统设计方案。

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校内实验室内进行模拟实践培训,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开展产学合作,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综合素质培养。

人才作为一种资源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必然造成就业的多元化,过去那种专业对口,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计划分配制度一去不复还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毕业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都要强。要达到这个目的,综合培养是关键。实验报告、项目报告是训练学生从事商务运作、工程科技的基本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延伸,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则是综合培养的重要环节。应面向社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在优化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培养的学生向复合型方向发展,应是“应用型”人才。

二、强化品牌意识,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

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同时学习的内容应尽量和当前的经济建设需要紧密结合。这就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在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电子商务安全与保密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管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结构》等课时,着重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为例,我把《人事档案管理》、《学籍管理》等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让学生随着课程的进行逐步完成,这门课结束时,学生也基本完成题目。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和培养多学历、高层次、大批量人才的桥梁。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动手实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的授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座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分层次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计算机网络、课件制作等,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问题的求解思路与方法,能写出《商品管理信息系统》、《学籍管理》等需求报告,会对不同品牌的ADSL进行调试与安装,并写出ADSL安装的实验报告等。对学生大

二、大

三、大四上五个学期实验报告、需求报告等的写作和项目报告内容阐述的训练,可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毕业论文的答辩奠定基础,同时,学生毕业后也能适应各行各业的岗位需求。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实验内容的确定,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思路和方法,允许实验过程的多样性,并尽量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网络实验中,教师可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组成网络实验小组,选理解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任组长。组长带组员(同学)根据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实验的任务(①网络环境组建;②Windows2000Server服务器的安装;③Windows2000Server服务器配置;④SMTP邮件服务器、FTP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Telnet远程管理配置等等)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遇到问题,组员与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查询,直到问题解决。实验完毕后,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任务、实验设备、实验步骤、难点解决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对每组的实验报告进行评析。学生通过对实验记录的整理,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可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判断事物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总结并归纳方法能力。

4.开展产学合作,创“应用型”品牌。

可采用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开展产学合作,如在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等课时,我与电视台、图书馆、电脑公司联系,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编制《贵州电视台职称管理系统》、《电脑商品信息系统》、《贵州省图书馆督导系统》,给电脑公司的客户安装ADSL。我还带学生到贵阳南明乾坤泰丰汽车修厂、乌当野鸭中学、贵州电视台、贵州省图书馆观摩和参与网络的组建与调试。

5.考试方式改革。

改革传统的期末笔试考试方式,把考试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考试采用期末笔试形式,理论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综合题的分析,教师判分。实践考核学生课题实验完成情况,学生写出实验报告,用PPT进行答辩,由学生代表、学习委员、班长、教师五人小组判分。综合分:理论考试占50%,实践考试占30%,平时作业、考勤占20%。

三、结语

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我们深深体会,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一个长远的战略任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入探讨教学改革,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和交流,共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财经院校教育的新路子,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活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彬让.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90-92.[2]陈笑筑,陈笑容,杨永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66-67.[3]赵中建.美国的学生及其教改走向.外国教育资料,1999,(2).[4]张璐,盛群力.信息素养网络技术资源型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1999,11,(154):12-14.

第二篇:财经院校就业导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论文(定稿)

摘要: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就业问题需要足够重视,财经类高校遇到很大压力。本文从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出发,指出财经类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如紧抓第一课堂,挖掘教学资源;丰富第二课堂,拓展多项素质;加强社会联系,发展就业渠道等。

关键词:就业导向;财经院校;复合型人才

一、引言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步人了大众化教育时代。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一方面使得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给社会、学校和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经济也是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事业发展输送人才的财经院校学生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另一方面,职位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人才争夺战不断上演,因此对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大的考验。

二、财经类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一)以社会发展为总领,转变教育理念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未来就业者的知识结构、胜任多种职业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许多社会、经济、科技问题都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运用多种知识、理论和方法解决,传统的专业化人才单一型的知识结构已经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人们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除了精通本学科的专业以外,还要对其他的某一门或几门学科比较通晓,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由于复合型人才在知识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具备较强的综合及创新能力,是市场上最缺乏,而企业又求之若渴的人才类型之一。第40届国际教育大会《最终报告》(1986)早已指出:为应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复杂化和综合化趋势,各国要大力改革本国教育和人才培养,使科学教育少一些以这一门或那一门学科为中心的教学着力加强综合化和跨学科性教育。响应这一号召,西方各国纷纷通过制订法律法规,改革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顺应时代发展,加强核心竞争能力,保持国家领先地位。当今社会各岗位界限的日益模糊,新的就业岗位的不断涌现,使得单一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障碍重重,已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是我国高等学校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积极回应。

(二)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创新培养模式

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而建立的,这种模式以特定的职业岗位为目标,以生产对象或生产过程划分专业,强化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教育,其特点是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适应对口岗位的工作要求。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不足是专业面过窄,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在很窄的专业范围内发挥作用,缺乏对知识和技术的综合、重组和创造能力。不可否认,这种办学模式曾为我们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现代社会日趋复杂化和综合化的趋势,使得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复合型培养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以金融专业为例,金融以其对国民经济的巨大影响力被认为是21世纪极具发展前景的行业,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完全融人到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中,大大提升了金融行业的服务效率和层次,而在金融业的人才需求中,信息技术和金融业务紧密结合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三)以“以人为本”为指引,深化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满足社会对各类高级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与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增加相伴随的,是高等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高等财经学校要在人才培养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深化教学改革。

许多用人单位都认为高校的授课内容与社会相脱节,而大多数学生也感觉学校的开课内容枯燥晦涩,总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教学,没有顾及学生的需求,也没有顾及社会需求。学校因此必须要深化教学改革,必须从夯实基础理论、激励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向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财经类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一)紧抓第一课堂,挖掘教学资源

首先,实行主辅修制。主辅修制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以一个学科专业为主修学科专业,同时将另一个学科专业作为辅修学科专业。主辅修制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且所需时间较短,推行方便,能与学分制管理相配套,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多样化的需求。南京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为主,法学、工学、理学、文学多学科配套支撑,相互依托的财经类高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和特长选择一个专业,比如说学习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辅修会计专业,修满规定学分,可以取得该专业的辅修结业证书,这样就可以避免在专修制下知识面限制得太窄的缺陷,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职能潜力和主观能动作用,扩展专业范围和知识结构,为将来就业创造优势。

其次,推行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第二学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两个学科专业的科学基础,又有兼容不同学科的综合、交叉渗透能力。例如南京财经大学有法学专业、财经专业和新闻专业。政法领域和经济领域都需要一批既懂法学又懂经济的人才,新闻领域需要一批既懂新闻又兼通另一专业的新闻人才,等纯。双学位学生具有复合型知识能力机构,在就业时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大为抢手,使得更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受益。

第三,尝试采用联合学位制方式。南京财经大学位于南京仙林大学城内,周边有很多高校,教育资源丰富。各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利用他校优势,采取联合学位的方式,资源共享。另外,南京财经大学也可以利用自己国外高校的资源,和国外高校合作,进行联合培养。

(二)丰富第二课堂,拓展多项素质

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会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环境的育人作用是巨大的。校园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方向正确的、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积累后形成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科学技术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及身心素质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教育。

首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应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目标、抗拒压力耐受挫折、高度的社会适应性、一定地自我表现能力、高度创造力与持续发展倾向以及人际关系调解能力等全方位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此外,大力发展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党团建设,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障。

其次,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科学技术类、文化类、体育类等各种各样的社团。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锻炼独立意识,磨练意志,增强团结协作精神,鼓励个性发展,养成复合型人才必备的人格素质,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养,完善知识结构。如积极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系列讲座、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艺术节等。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中提高文化素质,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再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科学精神的普及,使学生尽早使用先进学习方法,尽早接触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学校各院系应当定期举办主题鲜明的科技节、文化节等,举办多种学术科研方面的报告会、座谈会、演示会,这将使学生自觉地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通过学校内外的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大赛等活动,使学生自主进行学术研究,激发能动性、创造性,提高综合素质。对于有学术科研潜力的学生,应采取特殊优惠措施,有意识地配备指导教师,制定完备的跟踪培养计划,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科研。

(三)加强社会联系,发展就业渠道

首先,请进来。一方面请相关企亚老总、人力资源部相关从业人员到高校进行宣讲和交流,通过就业单位和学校的沟通,了解就业单位需求,对学校的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进行补充设定和修改;通过就业单位和学生的沟通,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充实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以邀请南京财经大学毕业的校友,通过校友到学校传授当时的学习经历及以后的工作经历,让在校学生更好地做好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规划。此外,通过联系社会上的素质拓展机构,拓展学生就业素质,比如英语、简历制作、面试准备等。

其次,走出去。一方面,老师需要走出去。现在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枯燥,老师讲课缺乏生动性,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老师本身没有实践经验,对授课内容只有理论上的理解。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学校和学院就需要和社会上的企业主动联系,比如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通过每学期选派教学人员到相关金融机构实习,以获得实践经验,然后在授课过程中将实践经验融入到课程讲授中。另一方面,学生需要走出去。学校可以通过和企业沟通,建立实习基地等形式,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第三篇: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改革情况

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改革情况

综合英语是面向英语专业一年级到三年级开设的一门主干课,长期以来是外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原称英语精读,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学观念从语言知识的灌输向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培养的转变,从注重语法向注重运用的转变,课程名称改为综合英语。综合英语课程是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的综合,是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的综合,是语言与文化的综合,是语言学习与语言学习能力培养的综合。

自90年代以来,在历任课程负责人的不断努力下,从拟订课程建设方案着手,着眼长远的教学目标,尤其重视几大方面的建设工作:(1)教学大纲和“三基”方案的修订,使之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强调现代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2)重视教材建设,多年来沿用以全国优秀教材(如北外出版的《大学英语》,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何兆熊主编的《综合教程》等)为主要教材,辅以其他自编的活页教材,加上网上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资源,充实了教学内容,增大了信息输入的数量与质量。(3)重视图书资料的建设。目前已有图书内容丰富、类别较多,其中,部颁教学大纲推荐的图书1000余册共学生借阅;专供教师借用的教学参考书、业务学习书100余册(教研室存书)以及学院资料室保存的30,000多册各类语言、文学原版书、工具书等;学术期刊达50多种。(4)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遵循现代教学理念, 探讨综合英语教学模式,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脑等),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二年级综合英语教学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听、说、读、写、译),以及对基础语法和词汇的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为进入高年级的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三四年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每课都应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

针对不同阶段,综合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手段应作出相应调整。但是,两个阶段的授课都应遵循如下原则: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和难易程度,将其分成侧重点不同的四种类型:阅读理解、语言知识学习、对话交际、自主学习四种。

学习侧重阅读理解的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借助词典和参考资料初步阅读课文,划出疑点、难点;教师针对存在的疑点、难点重点讲解,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重新阅读课文,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评价文章的写作技巧;通过课后练习和补充练习使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基础知识,巩固课文中的重点词、短语和语法现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及在课文语境下的词语学习;课文讲解结束后提供一系列体裁相同的文章给学生阅读、讨论;及时评阅学生作业,反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提高整改训练。

侧重语言知识的学习,主要针对语言理解难度大的课文学习,分析语言的抽象、隐含、比喻等意义,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课文,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哲学、心理学、文体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启发学生理解和欣赏内容精深的课文,并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

对于侧重对话交际的课文的教学方法是,在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基本掌握课文中的语言知识要点并完成课后练习后,扩展相关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见短语和表达方式,并把课文改编成短剧由学生自编自演。有可能的话,提供相关的影视资料供学生观摩,模仿,反复训练。从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模仿训练中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自主学习课文,根据学生水平和课文中出现的基础知识,提出自主学习的要求和目的,把学生分组,抽出相应时间,学生来讲解课文之后,由教师给以指导,并结合课后练习提出的要求开展讨论和辩论,检查自学效果。

1)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利用学生活动的环节,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英文每日presentation、讨论、辩论、角色扮演、采访、背景知识展示与汇报、情景对话、话剧等课内实践活动。

2)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成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组织参与“莎翁杯”话剧比赛,CCTV风采大赛;每学期定时举办针对不同年级的竞赛等实践活动, 如一年级英文歌曲比赛, 英语书法比赛 , 口语比赛;二年级英语短剧、电影配音大赛、演讲比赛等。

3)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检验个人所学知识的平台,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调整学习方向和重点的好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寓培养能力于传授知识之中,加大语言训练力度。二年级积极进行课程教改,采用教师轮流上课制度,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下一步开展综合英语教研项目。一年级的学生的背景知识课件展示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刘秋月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2期

摘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马为高职高专教育及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我国会计教育的现代 进行分析,结合同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及特点,提出构建会计专业“三四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以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第五篇:浅谈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论文

论文关键词:文献检索课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信息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文献检索课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对文献检索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层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

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人类社会也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信息化成为了时代的重要特征。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日益重要。面对社会信息化潮流,对在校本科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从20世纪80年代初,各高校相继开设了“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以下简称“文献检索课”)。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技信息检索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已经影响了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利于信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本文拟对文献检索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二、文献检索课自身存在的问题

1.教学层次不明朗,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信息素质是一种综合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技能、信息心理等多方面,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价和使用信息的知识结构。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信息需求程度有差别,因此应该对他们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层次是连续提升和相互衔接的,但是当前的信息素质教育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分层,不利于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与发展,更不利于达到全面的信息素质教育目标。

2.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

文献检索课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采取“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方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只重视认知过程,忽视感受及体验过程;只重视单向的传递过程,忽视双向的交流启迪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主体意识的发展。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普遍热情不高,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3.教学内容空洞,与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密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对象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但是目前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大多缺乏针对性,内容上偏重学科资源的获取,用的多是经典的数据库,学术性强而目的性弱,导致学生不太介意检索的结果,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教学内容中,过于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阐述,以及学科文献信息获取的讲述,本课程的实用性没有很好地体现。

三、文献检索课教学创新的对策

1.明确教学层次,分层次设置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对象和需要,高等院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需要划分为多个层次,有必要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具体来说,针对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应该进行图书馆基础能力教育和信息技术基础能力教育。重点加强学生对网络工具以及软件的使用能力,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图书馆的布局、馆藏和服务,联机目录的使用等等。针对除新生外的其他各年级学生,需要进行通用信息素质教育。指导学生了解信息源的特点,根据需求选择信息源,以及使用检索方法和策略,并对获得的信息作出评价。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懂得合法地检索与利用信息。针对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毕业生,则要进行基于学科的专门的信息素质教育。指导学生了解本学科信息的类型、常用信息资源,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做好准备。

2.引入情境化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适当地模糊专业界限,并凸显文献检索在日常生活及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如参加学生的专业论文综述指导,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收集和组织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另外,还可以从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出发,如可以帮助学生准备一次旅行,指导学生通过利用导航工具、BBS等工具来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以便为出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总之,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引入情境化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检索的知识和技巧是学习和生活的工具,才能使学生重视信息检索课程,认真学习相关内容,并不断提升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型学习,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学习意识

研究型学习是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得出结论,而不是由教师通过“讲解——接受式”教学方式教授给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型学习一方面强调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来学习,另一方面还强调个体从探索性的研究学习活动中,获取对个体成长与发展具有独特价值的“学习经验”或“直接经验”。比如进行检索策略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操作,亲自使用扩检、缩检等方法来不断地调整检索策略,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检索结果的多少,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和不断尝试,可以启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对文献检索的兴趣。这样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实际操作达成共识,可以使问题在演示过程中得以有效解决。

四、结语

文献检索课是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传统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实现与现代信息环境的接轨,培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具备较高信息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梦丽,杜慰纯.信息检索与网络利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2]秦殿启.网络泛化与文献检索课教学创新[J].现代情报,2009(3).[3]张静.高等院校文献检索课实行研究性学习的构想[J].图书情报工作,2004(12).

下载财经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经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