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多校区视频交互教学系统的构建和使用分析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交互教学 组播 调查问卷
【论文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网的发展,大学校园的拓宽,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教学系统来方便师生的教学工作。本文介绍了复旦大学多校区视频交互教学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并且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总结了师生对于该系统的认可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一、发展视频交互教学系统的背景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大学校园的发展,以前规划的校区已经远远跟不上学校的需求。而城市的开发已经阻碍了学校的主校区向周边的拓宽能力,于是很多学校只能在远离主校区的地方建设分校区。校区之间的距离和大学普遍开展的通识教育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教学系统能够解决这种空间距离造成的阻碍。通过分析教与学的需要,我们认为这套新系统应该要具备下面几个功能:
1.能够将教师现场授课视频和音频传送到其他校区教室实现实时直播授课,视音频要同步,声音要清晰;
2.通过系统服务器的控制,能够按需设置某教室为教师端或学生端;
3.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视频连接,实现教师实时答疑;
4.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监控系统实时观察各个校区的系统和收看情况,并且能通过该系统远程协助。
二、构建多校区视频交互教学系统
2008年,我们和某公司根据上述的功能分析,设计了一套多校区视频交互教学系统。该系统是在原有的录播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交互教学功能。新的系统主要是由课程录播系统、流媒体服务器、网络视频服务器和后台监控服务器等四个部分组成。
(一)课程录播系统
课程录播系统主要是由全自动录播操作台、全自动录播编辑机、图形图像工作站、输入/输出及多媒体设备和超声波定位系统构成。
(二)网络视频服务器
网络视频服务器是一种对音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并完成网络传输的专用设备,从而实现远程监控的功能。由于它具有独立完成网络传输功能,不需要另外设置计算机,故其能实现简单的IP方式组网,是传统的模拟监控所无法实现的。每部网络视频服务器具有网段内唯一IP地址,通过网络连接方便对该设备(IP地址)进行控制管理,也即通过IP地址识别、管理、控制该网络视频服务器所连接的视频源。根据这些体特点,本系统中,网络视频服务器用来提供后台监控服务器的画面、上课实时交互的视音频和上课前准备直播的画面。
(三)流媒体服务器
流媒体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是以流媒体传输协议(RTP/RTSP、MMS、RTMP等)将视频文件传输到客户端,供用户在线观看;也可从视频采集、压缩软件接收实时视频流,再以流媒体传输协议直播给客户端。本系统利用流媒体服务器的第二个功能将主讲教室的上课视频实时直播给各个分校区。而流媒体向外播放的方式有三种:单播、广播和组播。因为组播具有节省服务器负载和不受客户接入端带宽的限制,所以我们决定采用组播的方式进行直播。但是因为组播没有纠错机制,发生丢包错包后难以弥补,网络不畅就会造成拖屏的现象,所以课前可以使用MCastTest20这个软件来进行组播丢包率的测试,该软件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设置不同的组播地址、端口、带宽和测试包尺寸。由于本系统每个校区的教室中都有录播系统,都能录制出流媒体视频文件,我们可以通过流媒体服务器选择发送的流媒体源来设置教师端。根据这个原理我们设计出一套流媒体源的选择软件,根据实际课程的安排,通过这套软件设置哪间教室提供流媒体源(教师端),哪间教室需要接受这些流媒体(学生端)。
(四)后台监控服务器
考虑到人工利用效率的问题,我们只是在一个校区设置了后台管理中心。而对于其他校区系统的管理,我们主要通过后台监控服务器。该服务器不仅有监控管理的功能,还能开启和关闭其他校区的多媒体设备。
三、多校区视频交互教学系统的应用
自从该系统2008年下半年投入使用,通过前期开展大型讲座的测试,我们摸索出一套该系统的应用流程。目前主要投入到本科生通识课程的教学中来。
(一)课程的编排
每个学期开始前,学校教务处会选择一些广受欢迎名师的通识教育课程作为交互教学课程,这些课程会固定安排在设有多校区视频交互教学系统的教室里,各校区学生根据就近原则进行选课。
(二)老师和助教的培训
分校区收看端的学生管理主要是由助教负责,正式上课前一周,我们会把助教集中起来进行培训,主要讲解系统的基本操作和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如学生端提问需要助教在教室电脑上敲击F1等。第一周的上课前,我们工作人员也会告知老师该系统的注意事项:教师讲台站位和镜头切换的关系、鼠标点击和分校区学生端收看到PPT内容的关系和话筒如何开关。
(三)后台管理
后台管理人员会提前半个小时开启系统,开启后初步观察各校区系统运行情况,同时根据课程安排设置教师端和学生端,打开学生端收看软件,进入准备直播的状态。
(四)正式上课
上课铃声打响后,工作人员在后台摁下录制键,学生端收看软件进入正在直播状态。根据预设策略,分校区学生端能及时收看到老师的PPT或黑板内容。分校区学生端如果有问题可以通过敲击键盘上F1键进行提问,这时教师电脑上右下角会出现一个对话框,对话框上会显示是哪个校区的学生提问,老师通过对话框上的同意/不同意键选择是否和该校区学生进行互动。如果老师选择同意,教师电脑左上方会出现分校区的画面,分校区学生可以通过录播系统上的鹅颈话筒与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
四、师生使用反馈
为了了解教室学生对该系统的意见,我们专门制作了调查问卷,从课程教学方式、系统使用和助教管理三个方面征求,最后共收到有效问卷50份(老师11份,学生39份)。汇总结果如下:
(一)所有的师生都认可这套系统的稳定性,45.5%的老师都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好,而肯定这样教学方式的学生超过了总数的89%。有超过36.7%的老师知道所有的功能,大部分老师只知道“跨校区提问”以及“在线收看”功能,不知道“课程录像”这一功能。另一方面,超过46%的学生说出了这套系统的所有功能,剩下的学生中有超过80%不知道“课程录像”这一功能。
(二)超过72%的教师及超过69%的学生认为,此套系统可以方便师生,并加大各校区间的交流;而36.4%的教师以及41%的学生甚至认为,其他的通识课程也完全可以尝试这套系统。另外,超过54%的老师以及69%的学生认为“名师讲座”“专题报告”等学习交流活动也可以通过这套系统进行。
(三)本学期各校区助教都能认真负责地履行他们的职责,总体满意率超过87%。而对于突发状况,也能令人满意地解决,满意率达到69%。更重要的是,不仅有赖于复旦通识教育网站,助教们也能够及时传达教师的信息及通知,不让分校区的同学感到不便,满意率超过74%。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我们发现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例如由于网络不稳定造成的卡屏现象,由于老师和助教每学期的更新造成他们对系统功能了解不多等。
五、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影响本系统运行的最大因素就是网络问题,而目前我国正在加大对于高校和中小学网络建设的投入,通过建设教育系统内的交互教学系统,可以部分解决我国高校中小学师资分配不均的矛盾。
目前我国网络用户不断的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网络用户最多的国家,网络带宽也不断的增加,通过交互教学系统,可以让学校教育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郝大魁.浅谈高校课程录播系统的构建和应用[J].教育传播与技术,2010(4).[2]张军翔.基于视频流媒体技术的交互教学系统的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林洪艺.流媒体组播服务器的构建及软件开发[D].厦门:厦门大学,2008.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目标的构建和实施策略论文
一、创新目标的构建
1.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着力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这是造就中华民族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创新心理素质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创新人格。创新人格是创新心理素质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成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想象,在解题思路与方法上允许异议,要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坚持真理,这是创新人格的灵魂。
(2)创新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意识是创新心理素质的动力和需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实现创新教学最关键的因素,能否创新,创新水平有多高,关键是看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尊重学生的创造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一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校等形式,适时有效地给学生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成分享受成功的乐趣。二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三是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教学中,要进一步贯彻知情和谐统一的模式,特别是力求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于拓展”的基本教学过程于模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并结合学生的上课实际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活动,让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强化学生的数学情感。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一是充分利用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操作,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能力;二是让学生动手实验,真正做到“尝鼎一脔”,能根据实验结果解决数学问题。
二、创新教学目标的实施策略
1.不断改革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全面深化创新教学。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习惯依然影响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而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和讨论学习,忽视学生创新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实施创新教学必须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在还有很多的教学活动仍然是教师“一手策划”,较少考虑到学生的能动作用,较少注重教法的构思,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受到压抑,即所谓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成了“赶鸭式”,考试成了“烤鸭子”,结局是学生成了“板鸭子”。所以,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创新教学和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探索问题,这就是创新。一直以来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同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我认为这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实施创新教学的好办法。
2.深入构建创新教学模式,全面实质推进创新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总的特点是封闭与权威性,学生学习得到的不是快乐,而是呆板和压抑,实施创新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创新教学模式,适应人才成长的需要。
(1)开放性教学模式。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清例题,学生听懂例题为教学目标,而开放性教学模式则明显体现创新教学目标的弹性和发展性。
(2)主体探究性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的全过程,而认识活动是探究性的,具有发现和发明性的。
(3)师生合作性教学模式。前苏联教育家雷先科娃提出“合作教育学”理论,认为师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和互相合作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备课和上课,并通过交流、合作完成教学目标。
3.确立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巩固创新教学成果。要实施创新教学,巩固创新教学目标,就必须有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适时地教学评价,可以发现教师教学的成与败,以便调控创新教学目标。
(1)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因此,教学评价要较多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发现创新教学目标与实际数学教学之间的差距,以便完善这一体系。同时,可以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
(2)要注重培养能力的评价。创新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学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策略
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策略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各要素的角色、地位、作用发生的很大变化,必将引起课程和课堂的重构,引起“教”与“学”理念和方式的变革。本文探索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构建有新意但又不脱离现实基础的、具有个性化的学科网络课程,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资源平台、管理平台和交互平台,并探讨学科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教师应有的课程现和教学策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和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程观;网络课程;教学策略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构建学科网络课程,突破传统文本课程知识的陈旧、文化的保守等局限性,是构建个性化学科课程的一种新模式。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因此,在学科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求教师应具有新的课程规和教学策略。
二、新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与局限性
1.新高中化学教材的新特点
(1)新思想: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注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
(2)新结构:注意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以及认知规律的关系。对习题总量和难度、适度问题进行了控制,并注意了题目的梯度和知识的衔接与跨跃问题,在加强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迁移方面给予了重视。
(3)新措施:注意反映化学的发展和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把有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引导、研讨)等,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注意实验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新教材还编入了一定量的家庭小实验,以增加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新版面:新教材语言生动活泼,采用比喻等手法,注意层层引导,使教材具有启发性,以吸引学生自觉地阅读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图画的作用,编入了一定数量的彩图、章头图、插图以及实物照片等,使学生见图知意,印象深刻。
2.新高中化学文本课程的局限性
新高中化学文本课程注重将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但是,由于文本教材出版周期较长以及文本课程内容的单一媒体和线性结构,决定了课
用心
爱心
专心
程知识更新缓慢和文化相对封闭保守等缺陷,新课程的目标价值难以真正实现。
三、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构建
1.网络课程及其特征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基础性。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人类文化知识,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二是多元化。课程内容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要,具有差别性和选择性,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学生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等新的教育技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组合、选择和增加新内容。四是开放性。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课程实施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五是综合化。重视课程的综合化,体现课程的整体性,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2.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设计的课程目标框架图
新课程目标价值指向(如图1所示):
(1)基础性目标:使全体学生具备国家规定的化学学科基础学力,具备能适应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应有的化学素养。
(2)拓展性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展知识体系和容量,发展思维能力,具备深入学习所必须的学科基础。
(3)发展性目标: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形成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3.学科网络课程结构
按新课程目标价值指向构建的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结构图如图2所示。
(1)横向结构
课堂教学网:主要适用于同步讲授式的课堂教学,相关页面中内嵌表单,供师生的提问和回答。此外,通过链接相关站点解决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学习过程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教师个体拥有的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性知识迅速更新和增加的矛盾,并通过多媒体演示使教学更直观、更高效。由于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并没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完全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离,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媒体将同时作用于学生,课堂教学仍然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网为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强大支持。
课程学习网:解决传统课堂教学的弱点。知识的习得和运用都不直接接触客观实际,缺乏直接经验的过程及其方法的教育;缺少知识发展过程的历史叙述;忽视具体知识结论的相对性和条件性。课程学习网提供全新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不但形成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协作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方法和体验的支持,而且通过网络的链接与多媒体演示以及讲座,突破学科课程的封闭性,形成对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信息资源支持。
研究性学习网:主要是对研究性学习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使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网络平台。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和经验的总结需要教师进行个案的启发和理性知识的指导,开设学科知识讲座对指导学生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活动是必要的。综合课程讲座使学生获得选题上思维的发散性。通过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化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等讲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使命感。
综合资源网:传统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性,但传统的学科课程也同样受到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方法论的局限,表现出知识陈旧、文化保守等缺陷。综合资源网对学科设置及内容进行选择与组合,提供综合化课程资源,体现课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
(2)纵向结构
教学管理区: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管理,支持同步的班级教学和适应个体差异的异步教学。
资源管理区:学习资源、链接和多媒体演示,合理配置学科资源,突破传统学科课程知识和思维的封闭性。
讨论交流区:BBS课程论坛、网上答疑、E-mail、OICQ等。支持实时和非实时交流,拓展学科课程教学时空。
练习测试区:作业及反馈系统,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并为学生提供学习成绩网络管理服务。
四、学科网络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课程观及教学策略
1.教师和学生要具有新的课程观
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育封闭的教学理念。学科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突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知识陈旧、封闭保守等局限性,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开放的环境;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目标,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2.教师要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用心
爱心
专心
新的课程观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即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交往过程。学科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超文本和多媒体、非线性结构及整体性,要求学生必须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当成为这种变革的促进者,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表现,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和指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即兴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3.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肖川博士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所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其特征为: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中获得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时空,具有支持同步的班级教学和异步的个体学习的教学平台,具有支持实时通讯和非实时通讯的强大交互功能,同时还具有教学行为管理的功能,教师要学习和研究利用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包括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和主动探究和谐统一的过程式、情境化的教学。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如下(图3所示):
(1)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本着创造性、实用性、新颖性的原则,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其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2)探索研讨。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通过在网络上建立相关的课程信息资源库,运用相关链接、E-mail、BBS课程论坛、OICQ实时答疑等手段,引导学生将搜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3)总结提高。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应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进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专题报告。
5.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用心
爱心
专心
人的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应当传授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的知识技能、策略方法。学科网络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和非线性结构为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学习”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强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教师可利用学科网络课程的综合性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媒体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使用性,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6.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现行技术条件下,学科网络课程的最大缺陷是难以表现学科行为性的内容和情感性的内容。因此,在学科网络课程的实施中,既要体现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利用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交流、沟通。尊重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学校教育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机器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在学科网络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育人的责任显得更加紧迫、更加重要。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五、结束语
在学科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中,课程与教学过程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课程不再是一种指令和规定,教学也不再是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由于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课程不再是孤立、封闭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体验的、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新的课程观要求每个教师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让课程和教学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第四篇:开放大学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和运行模式研究
开放大学教学团队的构建和运行模式研究
颜景佐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教学团队建设是当前高校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开放大学的教育特点,提出了开放大学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和运行模式,这对发现和挖掘开放大学优秀人才,促进开放大学教师整体素质、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将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教学团队开放大学教学团队构建模式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一、教学团队的基本概念
团队是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概念,是指由员工和管理层
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个成员各自拥有的知识、技能、信息与其他资源,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其构成要素有5项:即目标(Purpose)、人员(People)、定位(Place)、权限(Power)、计划(Plan)。20世纪80年代,团队理论已应用于教学工作领域,提出同伴互助概念,提倡教师共同工作,形成伙伴关系,通过共同研讨、示范教学以及有系统地教学练习和反馈等方式,彼此学习和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1]。据估计,在美国高等学校和中学中,80%左右实施某种形式的团队教学。
教学团队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有一下几种阐释[1]:(1)教学团队是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2)教学团队是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基地等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的核心队伍;(3)教学团队是指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建设目标,由教学任务相近的教师组成,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与负责,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有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机制,有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的途径,经常性地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改革的教研,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经常性地开展学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实现携手前进的教师群体。
———————————————————————————————— 颜景佐 教授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院长(出生于1962年)
二、我国教学团队发展现状
教育部高教2007年1号和2号文件明确指出:“要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2007年至2010年每年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立项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2010年立项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308个[3](教高函[2010]12号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各省市教育厅每年也发文立项建设省级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由高等学校为主的组建形式,迅速向高职、开放大学、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等办学形式延伸,这表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新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七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提出“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这指明了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其发展方向是由目前以独立学科,独立单位为主的组建形式逐步向跨学科、跨单位创新教学团队过渡。
开放大学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我国开放教育于1999年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独立设置的电大为同级地方政府管辖的高等学校,教学上接受中央电大的指导和管理,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及其所属分校和工作站,组成了在教学上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系统,今年将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由中央电大组织的开放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正式启动始于2009年,同年10月在北京成立了离散数学等七门课程的课程教学团队,每个课程教学团队设首席主持一人、核心成员十人左右,技术服务人员二人,首席主持清华大学专家担任,核心成员由全国省级电大教师组成,本人作为离散数学教学团队的核心成员有幸参与了开放大学教学团队工作,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和探索,对开放大学教学团队的构建和运行模式有一定的探索。
三、开放大学教学团队构建模式探讨
教学团队在我国己经有了初步的建设,但是真正优秀的教学团队却为数不多,开放
大学教学团队仅仅还是起步阶段,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大学教学团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 教学团队的结构
1.1高等院校教学团队的结构
高等院校的教学团队,基本上都是为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而组建的。从目前
我们国家高等院校的现状来看,一般构建“三级二类”教学团队,三级是指:(1)校级教学团队。以学校作为平台构建的教学团队,符合学校要求标准的,优秀校级教学团队是在全校作为示范的教学团队;(2)省级教学团队。达到省级各项要求的教学团队,优秀省级教学团队被作为全省示范的教学团队;(3)国家级教学团队。达到国家各项要求的教学团队,优秀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在全国范围内作为示范的教学团队。二类是指: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又可分为以下六种形式(1)以校级通识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2)以学科基础或专业课程(群)为核心的教学团队,(3)以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学科竞赛等)为核心的教学团队,(4)以综合交叉课程建设与实施为核心的教学团队,(5)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教学团队,(6)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的教学团队。
目前我国很多教学团队还是局限于一门课程或一个专业,对于不同学科与专业或不
同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联合开设一门课程,协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团队还比较少,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整和与分化,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这样的团队是未来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1.2 开放大学教学团队的结构构想
目前,开放大学的教学团队仅仅是单一课程的教学团队,是教学团队的最简单的一
类。根据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组织结构特点,开放大学教学团队可按“三级二类”模式构建,三级是指(1)中央级,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牵头组建的教学团队,如:2009年组建的离散数学等七门课程的教学团队;(2)省级,由省级广播电视大学牵头组建的教学团队;(3)地市级,由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牵头组建的教学团队。考虑到县级电大师资队伍有限,不建议组建县级开放大学教学团队。两类是指:(1)专业教学团队;(2)课程教学团队。专业教学团队主要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或省级电大组建,课程教学团队三级电大均可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可包含该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教学团队。
(1)开放大学教学团队的规模
根据组织行为学的团队理论,通常来说,最有效的团队规模不超过10人。而且专
家建议,在能够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使用最少的人数[2],随着团队内成员的增多,人员合作方面的问题却呈几何倍数增长,团队的内聚力和相互信任度就会降低,社会惰性化现象会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所做的工作越来越少。因此,在设计高效团队时管理者
应该尽量不超过10人。基于以上观点,教学团队的规模应参考管理学上团队规模的经验,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根据开放教学广阔性、分散性的特点,专业或课程教学团队规模可适当放大,总人数10人左右为宜,一般不要超过20人。
(2)开放大学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
结合高等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已有的课程教学团队组织结构来看,以下组织结构形式更适合开放大学教学团队,即设首席主持一人,核心成员十人左右,技术服务人员1至2人,根据需要也可下设骨干教师或辅导教师若干名。首席主持应该具备的素质:首先,在某一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就,有较敏锐的学术洞察力,能够准确并及时的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未来方向。其次,必须热爱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教学技巧,这样才能将深邃的学术眼光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传授给学生。最后,具有深广的学术气度。具有吸引人、团结人、凝聚人的品行修养和人格魅力;核心成员可由全国电大系统学术带头人担任,核心成员要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应具有本专业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熟悉远程开放大学教学规律,长期奋战教学第一线;骨干教师或辅导教师可由各级电大从事该专业或该课程的一线教师组成。
(3)开放大学教学团队的人员结构
具体的人员结构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结构和年龄层次结构。一个完整的教学团队是由
很多不同人格特点的人构成的。研究发现,教学团队的人员构成从横向上看,团队成员在技能、性格、气质上存在适度差异,这样的团队能够优化组合,集中优势,形成最佳的能力结构。从纵向上看,团队内也非顶尖人才越多越好,如果将学术精英都组建在一个团队内,结果并没有我们期望的表现,一般认为“金字塔”型结构较为合理。老、中、青互相搭配,通过帮、带、传使得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适应教学,力争带好一帮青年教师,团结凝聚一帮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能使教师队伍得到整体提高。
四、开放大学教学团队管理和运行模式探讨
开放大学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依据远程开放大学的特点,以中央、省级、地市级电大为建设单位,基于网络教学。为确保教学团队的高效运行,必须不断探讨管理和运行模式。
1、教学团队成员遴选机制
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由首席主持、核心成员、骨干成员和课程辅导教师构成。团队成员应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老中青搭配的梯队结构,专业技术职务和知识结构合理,团队规模适当。在团队成员的选拔和培养过程中要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制定各个职位的条件标准,公开选聘,实行目标责任制。
2、教学团队成员责任管理制度
基于网络教育的开放教学教学团队成员分布全国各地或全省各地,面对面的合作机会较少,为确保教学团队具有创新性,并能高效、和谐有序运行,必须明确团队成员的岗位职责、权利和义务,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
3、教学团队教师培养制度
为加强团队后备力量培养,特别是促进教学团队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团队需要建立教学团队教师培养制度。充分发挥首席主持、核心成员的主导作用,骨干成员和辅导教师的教学引领作用和教学热情。老教师要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师德等方面,全方位地帮带青年教师,形成老中青传帮带的队伍,可持续发展有机体系,以保证团队教学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使教学团队工作和谐、高效,以项目和教学活动为依托带动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
4、教学团队工作监督约束机制
教学团队能够高效运转,除了制度保障之外,还必须建立双向监督约束机制,实行准入退出机制。首席主持要依据岗位职责对核心组成员、骨干成员进行考核,骨干教师或辅导员要对首席主持及核心成员进行监督。
5、教学团队绩效评价体系
开放大学教学团队绩效评价体系总的原则是,由重视个人业绩的绩效考核向更加重视团队长期价值的绩效考核转变,由重视过程管理向更加重视目标管理转变,由单纯的数量评价向更加重视质量评价转变。通过建立教学团队业绩报告制度,由学校依据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标准,团队目标,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对教学团队建设给出评价和建设性建议。
6、教学团队激励制度
激励不仅是个体所需要的,而且也是教学团队所需要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教学团队建设至关重要。在教学团队外部,要力争得到学校的支持,在使用激励手段时,要注重教学团队激励与团队成员激励相结合,使激励机制既能有利于团队成员个体能力的成长,又有利于团队整体综合能力的增强。在教学团队内部,要通过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方法,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强化团队首席主持的责任机制和团队队员末位淘汰机制,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团队成员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与鼓励,要充分发挥团队队员的智慧和创造力,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7、建立教研、教学活动制度和学术交流制度
(1)教研、教学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团队合作项目,例如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改革措施和课程教学研究等需要团队成员合作的项目,要建立健全各项教研、教学活动制度,确保有效运行。(2)团队内部学术交流制度化:为提高团队教学科研和整体学术水平,要建立教学团队学术交流制度,旨在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鼓励团队教师自主选择感兴趣、有价值的教学研究题目,鼓励团队教师走出校门,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以提高学术水平,推动团队学术建设。(3)团队之间经验交流制度化:为建设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协调工作的教学团队,要建立团队之间经验交流制度,充分发挥教学研究中的团队力量,加强课程组之间的协调与互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与其他教学团队进行团队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经验交流,使本教学团队的管理和运行水平不断提高。
五、未来展望
中央电大牵头,省、地市级电大积极参与的开放大学教学团队,只要合理分布人
力资源和物资资源,充分挖掘电大系统的优秀人才,不断提高电大系统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电大系统教师队伍的创新管理意识,从而使开放大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力争两到三年涌现出一批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开放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其中部分开放大学教学团队一定会成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詹世平.大学文化引领下的教学团队建设[J].文化学刊,2009,(3):30-35
[2]李漫.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和运行模式研究.硕士论文,2008,05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2010
[4]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新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5]李健,贾玉革.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机制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9,(10):28-29
[6]梅水燕,李利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65-67
[7]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27-30
第五篇:对网络教学交互学习活动的设计分析_论文初稿
对网络教学交互学习活动的设计分析
教育技术学专业2007级2班 李晓
[摘要]:本文分析了网络教学平台中交互功能的重要性,阐述了交互模块设计遵循的教育理论,针对目前网络教学平台交互模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交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交互是影响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交互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课程质量和学习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围绕网络课程设计中的交互问题展开探讨。[关键词]:网络教学;交互;设计分析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网络教学因其时间上的灵活、资源的丰富、便捷的协同交互等独特优势,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交互模块是网络教学平台的核心。通过网络而进行的交互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取得直接或间接联系,寻求帮助、发布信息、获得情感交互、促进学习的重要方式。交互模块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探索网络教学平台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其交互模块如何促进有效交互的发生,必须研究网络学习中交互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把教学与交互的理论应用于平台的设计和开发中。
一、网络教学中的交互及其理论基础
(一)、网络教学交互
网络教学交互指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利用各种计算机网络交互方式传递数字化信息、进行教学交互的活动,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从以上定义中,我们看出网络教学交互包括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网络教学交互是教学交互的一种具体形式。教学交互指的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而展开的师生交流活动,因此网络教学交互必须符合教学交互的规律。其次,网络教学交互是基于计算机网络而展开的,所以网络教学交互也适应于计算机网络的传播方式。
(二)、网络交互设计原则
网络课程通常是指通过网络媒介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及其在网络环境下所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信息资源、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等。交互设计的优劣是评价网络课程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应该做到界面简洁友好、布局结构合理、操作使用灵活、逻辑层次清晰、资源链接丰富,从而有利于学习者自由进出或转向其它内容的学习。面向不同的使用对象,它应该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其交互设计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创设灵活多样的互动环境
学习是在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有效交互中进行的,优质的网络课程应能为学习者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互动环境。互动学习环境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创设,必须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其认知主体的作用。一方面,学习者可以通过与学习资源方便的交互达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远程学习中师生时空分离,因此网络课程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交流的机会和空间,也就是应设计交互性的讨论交流系统。
网络学习不仅要综合运用BBS、E-mail、在线测试、实时讨论、聊天室等多种交互方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交互控制来进行正确合理的学习引导(如在##$中设置与课程内容匹配的专题讨论区、设定讨论主持人等),以便更好地支持学习者的协作学习和讨论学习。学习者在完成知识意义的初步建构之后,既可以登陆BBS参加讨论、发表意见;也可以用E-mail进行非实时的交流;还可以通过在线测试结果的及时反馈来检验学习情况。对网络课程教师来说,最好建立一个专用教师信箱,以方便与学习者交流;及时通过公告栏发布信息、开展讨论和答疑;也可以通过电子学档纪录并动态跟踪学习者的学习状态。
2、构建友好的交互界面
交互界面的友好与否直接影响交互学习的效果。良好的交互界面首先要简单明了、风格一致,便于学习者熟悉功能,使用方便。所谓风格一致主要是从网络课程的整体上考虑的,指网络课程各部分的交互操作都要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风格,也就是交互操作方式上的一致性。实用的交互工具,能够用最简单优化的方式,达到有效的交互效果,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互与合作。良好的交互界面的设计要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情感,从而为有效交互创设情景,并以个性化的设置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创造性。
3、设计合理的导航系统
合理利用导航系统是实现高效交互的一个必要手段。网络课程中大量超媒体链接和基于库的信息组织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自主控制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信息资源组织的非线性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各页面间自由跳转,但在沿节点学习的过程中却容易造成“信息迷航”现象,从而影响了交互学习的效果。成功的网络课程应该也必须具有方便良好的导航系统和灵活多样的导航策略,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路径,帮助学习者高效有序的学习,避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迷失方向。
二、网络课程中的交互现状分析
当前网络课程的交互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效果、交互质量如何、下面对网络课程中的三类交互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学生与教师间的问题交互
网络课程中师生交互使用的媒体工具有、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聊天室、音频会议、视频会议等。交互活动主要有学生的作业提交,教师的作业反馈,师生在电子公告板、聊天室进行讨论、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有的课程使用音频会议进行在线答疑和讨论,由于网络速度的限制,视频会议使用较少。师生交互的内容主要是学科知识,情感交流很少。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认为,远程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对于健全学习者的身心、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师生交互是进行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者克服困难、获得鼓励帮助等方面的精神支持,而多数教师仅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上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计划提供建议不足,更忽视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及情感上的支持鼓励。师生之间进行的交流应是双向的,如果师生双方没有对对方传递过来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时间间隔较长,那么效果就差。而在网络课程中进行的交互却经常发生下列情况,教师批改作业不及时,学生延期提交作业,或由于网络传输延迟,教师没能对学生的疑问及时反馈,降低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师生交互中,多数教师不注重交互策略的运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能根据学生的交互反馈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交互活动缺乏控制。
(二)、学生与内容间的交互
网络课程环境下学习者与内容的交互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方式,为了保证交互的有效进行,课程呈现的内容,除了包括学科知识的内容,还应有学习资源,如相关的学习网站、案例、视音频资料、相关论文、文献等。交互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内容作用于学习者,学习者也应作用于内容,应该允许学习者改变或者添加内容、注释和感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陌生的术语,可以进行自动查询,这需要一些学习工具的支持,如个性化的笔记本、电子词典等。大部分课程没有提供相应的工具,即使有也不是跟每个学生对应的个性化的工具。此外,构建一个用于自测的在线测试系统是很有必要的,系统可以自动选题,呈现答案。目前网络课程的测试系统只是将练习题上网,有的仅仅是综合测试,没有各章节的测试。在跟踪学生学习进程,监控学生学习方面也做的很少,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被计入数据库中,不能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追踪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建议。
(三)、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的交互
学生除了参加教师主持的讨论交流外,学习者之间还需要进行集体讨论、小组讨论、个别化讨论。这些交互形式有利于协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的开展,学习者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使知识水平共同得到提高。学生之间的交互不仅有知识交流的认知性交互,还有社会性交互。在社会交互过程中,学习者能够获得同伴的鼓励和精神支持,得以克服学习困难,强化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热情。
网络教学中的交互与传统教学中的交互相比,它不仅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知识、情感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对教学的管理。交互不再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教学模式中的一个要素,而是代表了管理教学的一种手段。通过多种交互行为的实施,完成对学生、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如通过 Netmeeting中的视频交互进行实时课堂管理;通过E-mail进行作业管理等。中小学网络教学中,交互所起的管理、监督作用尤其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因为中小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比较低,在没有教师和同学面对面共同完成教学内容的情况下,交互能让学生时刻感到身边有老师,身边有同学。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渠道进行有意交互,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如通过聊天室了解学生态度、情感类状况,通过 ##$ 有目的地提出议题了解学生的知识面、思维等状况。有意交互给教师管理学生提供了辅助信息,它是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有效方法,是网络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对我国网络教学交互性设计的启示
(一)、交互质量问题分析
传统教学环境下,师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良好的交互。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不见了,同学都是隐身的。学习者很容易遇到各种学习障碍和困难,需要从教师或同学那里得到帮助和支持。因此,网络课程必须提供一个良好的交互环境,让学生很容易进行有效的交互。从对课程中的交互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交互存在着多种问题,导致交互质量不高,没有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互开发技术水平不高
在网络教育的实践中,交互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早期开发的网络课程只是将学习内容简单地呈现给学生,虽然内容表现形式多样,运用了各种先进的媒体技术,这些静态的网络课程仅仅将学生看作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现在多数课程重视交互模块的开发,有的网络课程嵌入了交互平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交互支持,而由于开发技术水平不高,那些具有交互平台的网络课程交互功能也不健全。提供的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信息交互功能缺乏学生与内容交互的工具,如书签、注释添加工具等。在人际交流方面缺乏个别化交流工具,更缺乏实现对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进行追踪、实行智能化控制的交互系统。
2、媒体工具选择不合理
处于网络教学中的交互是以媒体为中介的,网络教学可以使用的交互媒体有电子邮件、同步与异步讨论园地(电子公告板、聊天室)、音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计算机协同工作系统、交互电视系统,其中后两种还处于研究阶段。有人认为网络交互质量不高是因为使用的媒体不够先进,片面追求媒体技术的先进。事实上“媒体只有新旧之分没有好坏之别,有时同一媒体由于使用的方法不同造成的教学效果差异远大于媒体不同的教学效果差异”(Bates)不存在一个可以替代其他媒体的超级媒体,应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实施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媒体。
3、交互活动缺乏设计
交互平台是交互发生的基础,但是有一个功能完善易用的交互平台交互就一定发生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像学校中的图书馆不能保证学习一定会发生一样,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交互活动更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无序、随意的交互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促进作用,而目前网络课程的交互活动基本上没有经过教师的设计,多数把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孤立起来,没有实现三者的整合,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选择,对于如何维持高水平的交互缺乏科学细致的设计。
良好的交互环境需要师生双方的贡献,教师需要运用交互策略,对交互活动进行设计,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监控和评价,以维持较高水平的交互活动,学生则需要积极提问和反馈参与交互。而在实际中教师对于利用交互工具构建协作学习环境、开展协作学习没有具体计划和实施措施,忽视交互策略的运用。这些策略包括研究学习者的特征、学习态度、学习经验等等,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材料,将学习者分组并设计一些讨论的主题,让每个小组有特定的主题进行讨论。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控制,引导学生的讨论,失去控制的交互很难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提高我国网络交互性的建议
1、提高交互开发水平,开发功能完善的交互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连接教师、学生、学习资源三者之间的“接口”,不仅为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提供各类学习资源,而且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不仅为课堂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供支持,而且更为延伸课堂教学的课外辅助学习提供了空间。
首先,平台的导航、界面设计等特性。即平台是否提供了清晰的导航,能使师生以无障碍、自然化的状态轻松自如地进入平台开展教学活动,避免平台使用中的信息迷航现象,减少参与者的认知负荷;是否提供了既符合课程特点又符合学生特征和需求的界面设计,以吸引学生参与交互活动的兴趣并保证认知活动的顺利、深入进行。其次,平台提供的交互功能。第一,平台是否具有自动记录跟踪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并提供学习指导等智能机制。及时地反馈与学习指导等智能化机制一方面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无助感,增强了其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班级人数多、难以实施个别指导的矛盾。第二,平台是否提供了既实用有效,学生又乐于使用的交互工具,即交互工具的选择一方面要考虑是否满足学生与内容、他人的交互需求,另外要考虑学生的喜好和特点。最后,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平台提供学习资源的内容、数量、呈现方式等是否满足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或其他需求,都会影响其参与网络交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网络传输速度,缩短交互的物理时间
由于网络传输速度的影响,通过网络进行的交互具有迟滞性,不像传统课堂交互那样即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过交互进行学习的积极性。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不是个人、短时间所能解决的,它受到国家、地区、个人条件的限制。
3、正确认识交互规律,建立交互质量评价标准
目前在网络教育中的交互出现种种误区,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交互规律的正确认识。交互在远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变成大家的共识,先进的通信技术使频繁、有效的交互成为可能。交互是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对交互规律的认识是第三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国内关于交互问题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重心是交互系统或功能的开发及应用,但在实践中缺乏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对媒体交互功能的评价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辩性方法,缺乏实证研究以及科学性强的质的研究,因此研究结果难以有效地指导实践。研究交互规律,探讨如何利用交互媒体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交互活动质量不高,缺少相应的交互质量评价标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国内尚没有关于网络教学中的交互质量评价标准,相关的研究也比较少见。如何通过增进交互来促进学生的远程学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何借鉴国外的标准,建立与我国网络教育实际相适应的评价标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参考文献
[1]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04 ,(2).[2]王史维.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交互.中国远程教育, 2001,(11).[3]李爽.陈丽.郑勤华.基于网上教学的案例研究──对网络交互质量的分析.中国电化教育 2001,(7).[4] 钱万正,李艺.远程教育课程的交互性评价[J].开放教育研究,2002,(4).[5]吴陈平.网络交互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分析.新西部(下半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