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墨山水的画法教学设计
水墨山水画法
水墨山水就是纯用水墨不设颜色的山水画体。相传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两代又所发展。作画讲究立意隽永,气韵生动,并形成了整套以水墨为主体的表现技法。其笔法糸以勾斫、皴擦、点染为主导,长于结构和质感的表现;其墨法糸于墨的浓淡干湿。泼破积烘为主导,有“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效果,长于体积和气韵的珍现。在理论上强调有笔有墨,笔墨结合,以求达到变化超妙的境界。
1、勾斫:用笔,指的是用线。勾为细长线,斫为短粗线。勾斫主要是表现轮廓和结构,多用中锋笔。树木、房舍和船只,皆用线勾,用线的粗细、轻重和深浅,要有变化,由近及远,愈见轻淡。
2、皴擦:皴法是用点线的变化和组合,表现山石树木的质地和结构的,多用渴笔和侧锋。此图采用短披麻皴,要依山石的结构加皴,用笔轻起重落,皴笔之间要留些空白,不要皴死,皴擦一般是皴擦山石的下部和凹处,以表现起伏和光感。
3、点:点法也是山水画的重要笔法。可点树叶、树、石上的苔点、山上的權木杂草之类。此幅主要是用破笔焦墨点近处石坡上的權木和杂草。
4、染:染淡墨。染山石的暗处以增强体积感。染山根,要空出烟云,以增强空间感。远山用淡墨涂染,江水勾染结合。染不可用重墨,并染多遍,才有厚重感。
第二篇:水墨山石画法教案
八年级下美术课件
课
题:中国写意山水画之画石法
授课对象:初中八年级
课
时:2课时
类
型:造型·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设计思路:本课先介绍笔墨纸砚,接着演示山水画中山石的画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其基本技法,引导学生在中国画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积极尝试中国画基本表现技法,引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教学资源:投影仪、电脑、课件、毛笔、墨、宣纸、碟子、笔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笔了解中国山水画中勾、皴、染、点的笔墨情趣;
2、掌握中国画笔墨的基本技法和基本要求;深刻体会水墨的五墨六彩;
3、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探索中国画石头的虚实表现特点,使自己的画面富有创造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水墨技法,深刻体会水墨的五墨六彩; 教学难点:掌握中国画笔墨的基本技法和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秩序,清点人数,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中国写意画的一些基本常识(像五墨六彩,写意画的艺术特点、笔墨情趣等),也学习了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勾、皴、染、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学怎么表现这些技法。
三、讲授新课:
1、结合多媒体,教师展示图片,介绍文房四宝 笔:狼毫——毛质比较硬的 羊毫——毛质比较软,含水分多 兼毫——介于狼毫和羊毫之间
墨:比较常见的是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比松烟墨好,常应用于绘画,而松烟墨比较适合写字。
纸:宣纸最早出在安徽的宣城,分生宣和熟宣,生宣适合画写意画,而熟宣适合画工笔画。
砚:用于研墨和装墨的,现在比较少用,大多用来装饰
2、介绍五指握笔法并拿毛笔演示,让学生试拿,有错误的加以改正。“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 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3、结合图片(山石画法步骤)复习上节课提过的勾、皴(擦)、染、点。
3、教师示范山石的绘画步骤;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评。选出几张比较优秀的作品进行点评 教学反思:
第三篇:《山水画法》教案
《山水画法》教案
型:综合
教学方法:讲解、启发、示范与创作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通过创作山水画,提高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平时从多种传播媒介接受和贮存的视觉审美信息和各种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山水画的创作步骤。
难点:勾、皴、染、点的运用。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教具:几种山石的皴法挂图一幅。山水画创作步骤图一幅。
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步骤
导言:山水是离不开树、山、石的。上堂我们已学过树木画法,本堂我们将学习山石画法,并结合上堂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画山先画石,那么我们就从画古一讲起。
石头的画法:古人画石起手有:石分三面“之说。(边讲边示范)所谓”三面“无非是说,画石开始勾勒轮廓,就要分出它的阴阳向背,凹深凸浅的基本形态,即石头的体积感。(示范画石,要画群石。石的穿插在于大小高低,聚散得宜。)
介绍几种山石的皴法。
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作画时,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皴纹,再用淡墨渲染。
折带皴: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
荷叶皴: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
创作步骤:
构思、构图。以平时见过的山水风景(影视、画页等都可以)大胆构思,运用学得的画尖技法和皴法,加以变通和发挥,创作一幅全新的山水画。
勾线:(在上幅石头示范画的上面加山、作主体。)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要分出主次先后。用重墨(相对于整体来看)线尽量明确、肯定地勾出来。遇到有部分败笔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场退却,要一直把整体画面的线都勾完后,再根据整体进行调整。
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线的骨架基础之上加以补充,以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使画面逐步丰富起来。“皴”和“擦“是一个意思,只是笔触的大小与轻重略有差别。
点染:在勾、皴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同笔法的点加以充实、丰富,逐渐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染,放在最后进行。染,是以水分较多的笔触去画,但不可大面积地瞎涂。当留出的空白,要留出来,不可统统堵死。
作业要求:
作业用纸,最好用生宣纸或毛边纸。
提倡自己运用“勾、皴、染、点”的画法去变通表现,创作一幅山水画。(不定题)
第四篇:水墨竹子画法教案
课题:国画四君子之墨竹 授课对象:初中八年级 课时:3课时 课型:造型·表现
设计思路:在中国竹子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其中空、有节、挺拔的特
性历来为中国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 生动写照。正由于这种特点,文人画家都喜欢用它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课件、毛笔、墨、宣纸、碟子、笔洗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竹子的特点、生活习性、结构规律
2、使学生能运用笔、墨进行墨竹的绘画
3、学会利用笔墨表现出竹枝竹叶的穿插和前后的层次关系
4、通过艺术活动,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从自然中发现美、创造美、保护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并对竹子的精神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
1、竹叶的浓淡变化和前后关系
2、了解水墨画丰富的表现力和墨色变化方法,大胆尝试运用中国画技法富有个性的画竹,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竹的热爱,学习竹子的精神,并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技法进行墨竹的表
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新课导入
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四幅国画作品(梅、兰、竹、菊)
提问:国画中“四君子”指什么?为什么称之为“四君子“?(“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它们为题村的,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君子中竹子。
三、讲授新课
1、观看课件(生活中的竹子和画家笔下的竹子图片),让学生了解竹子由哪些部分组成.1)竹竿:(根干木质化、干挺直多节、中空,竹枝及竹根处短,中间稍长,节间生主枝,主枝处着叶,叶较长,上圆下尖,有短柄连枝,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因此,绘画时应一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长规律了。
2)竹节: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
3)竹枝:(出枝繁处则布叶较密,出枝简处则落叶为疏;叶繁处出枝往往下垂,叶少处出枝则挺扬,这是画竹枝的一般规律)。小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生长规律。
4)竹叶:(将竹叶的组合比喻为“一”“个”“介”“八”字等是前人总结的称谓。难点在于组合,先出枝,再生叶,做到有聚有散,聚的为大组,散的为若干小组,每组要有呼应)。表现茂密的竹叶时,开始要一组一组的画,尽可能多画几组叶子片数多的而后在一片一片的加。用墨时要注意浓——淡、密——稀的变化,这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画竹叶有五忌:一忌生涩、二忌并立、三忌如叉、四忌似井、五忌如手。
2、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观看竹子的绘画全过程。
问题:绘画竹子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四、学生练习
通过课件放映画好的竹子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尝试画竹,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展示部分优秀作业,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肯定与鼓励。
六、教学小结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从上述诗句可以看出,古人对竹子的喜爱到了何等入迷的程度。我们也应该学习竹子的精神,做到坚韧不拔。
五、课后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五篇:水墨徽州教学设计
《水墨徽州》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徽州有关的知识。
2.通过解读课文内容,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3.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徽州的独特风韵。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的古代,人们按着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大小将人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其中,商人处在最末端,地位较低,不被人看重。可是,在我国的南方有这样一处地方,那里涌现出许多不一样的商人,他们行走四方,苦心经营,积累财富后,返回故乡,建立学堂,教育后代,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别具特色的地方——徽州,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课前都预习了,那谁来读读这些词语,出示
生机盎然 雾霭飘渺 起起伏伏 隐隐约约 山影朦胧 人影绰绰 葱茏迷蒙 粉墙黛瓦 轻轻浅浅 疏树寒村
2.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徽州的哪些景色?板书
(晨光中的徽州 徽州的街巷 雪中的徽州)3.真不愧是五年级的学生,借助预习就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晨光中的徽州。
二、晨光中的徽州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晨光中的徽州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1.生答 生机盎然 师: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个特点的?生读 谈谈你的理解? 在这里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他为什么只写这些景物?(典型 代表性)对,描写风景的文章一定要抓住典型的景物 板书 典型
老师这里也对这些景物进行了描写,你们来读一读。出示 什么感觉?剪影式的 起起伏伏 好在哪?请你带着你的理解来为我们读一读。
2„2 生答 山影朦胧(雾霭飘渺)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个特点的?生读 谈谈你的理解?请读出你的这种感觉。
3.说得真好,是啊,晨光中的徽州既有着生机盎然的练江又有着隐隐约约朦胧的山影。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放音乐)用心地来感受,你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老师范读,生谈画面
4.是啊,剪影式的乌篷船,起伏的水鸟,绰绰的人影,视野内,山影朦胧 往下游看,街市隐隐约约,无论近看还是远观,(板书近远)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难怪作者感慨道一时间,仿佛置身于画中。
5..出示图片,此时,你的脑中出现了哪些词语 6.让我们一起用声音来感受一下这如画的风景。
三、徽州的街巷
1.晨光中的徽州如此的美丽,让人不由的想进一步了解它,于是作者便走进了徽州的大街小巷。自由的朗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里为我们描写了哪些景物,勾画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语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过一会,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交流反馈。
3.师:眼前的美景让作者觉得那随处可见的粉墙黛瓦与潺潺流水都仿佛是画家勾勒出的水墨画。出示图片,谁来为我们美美的读一读,谁来试着用自己的声音为我们表现出这幅水墨丹青的特点。
四、雪中的徽州
1.雪中的徽州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认真的找一找。(优美纯净)
2.师:在这一段中,作者还为我们描写了一种特殊的建筑。是什么呢?找找那句话。(牌坊)3.出示 句子 指名读文 “在通体洁白的世界里,它们。。。给人们讲述着存在的理由。”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板书 拟人徽商的叮咛是什么? 它们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介绍徽商。徽商就是刚上课时我们提到的那些不一样 的商人,他们行走四方,苦心经营,不仅仅是为了财富,他们更重视的是做人的准则即“讲道义、重诚信”,并且在获利致富后回报家乡,兴办慈善事业。徽州牌坊多是徽商捐巨款行善后,被朝廷旌表赐予,牌坊象征着“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做人经商原则。出示图片 那么你觉得,徽商的叮咛是告诉后人什么?(不能背离这个原则,不能做见利忘义的事情)
4.徽商们不仅用自身的行动告诉我们做人的准则,还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徽州文化,留下了许多意味浓郁的建筑,(出示图片房子)站在历史的角度,回顾整个徽州,或睡或醒,或卧或走的村庄,民居,老树,行人,共同走进了一幅古色古香的山水画中,来,读“那么多意味浓郁的。。。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五、拓展练笔
1.如果说前边是作者眼中所见到的景色,那么这里就是作者心中所想到的,板书,眼中景 心中景
同学们,一篇好的文章就是这样的,不仅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更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景类的文章更是应该抓住典型的景物,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全方位的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2.下面,请同学们调动起你的全部感官,眼,耳,鼻,心,用心的感受,你进入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中呢?放音乐,出示图片
3.拿出你的本,运用刚才写景的方法,把你感受到的画面写下来吧。写的时候,可以用上这些词语。出示词语。
4.学生练笔,朗读,师点评。
5..很高兴,你们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了美丽的风景,用文字记录下了你当时的感动,这样,大家就成为了生活的有心人。最后送给大家几句话 出示 “行遍天下路,赏完世间景,阅尽古今书,我笔写我心。”愿同学们能用手中的笔随时记录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下课。
六、板书设计 28 水墨徽州 晨光中的徽州 徽州的街巷 雪中的徽州 1.典型 2.近远
眼中景 心中景 3.拟人
导入:在中国建筑史上,徽派建筑
很有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徽州,领略徽州的独特风韵。播放媒体资源库中的徽州影像《水墨徽州》(不要全屏播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徽州的?(晨光中的徽州、徽州的街巷、雪中徽州)出示相关课件
导入:这些描写与“水墨徽州”这个题目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看课文。
三、自读自悟,重点品味
(一)自读课文。阅读提示:课件出示
文章为什么以“水墨徽州”为题?
(二)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1.一时间,仿佛置身于画中。
作者是看到了哪些景物后产生了置身画中的感觉?勾画出描写的景物。课件出示
作者看到这些景物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体会作者的这种心情,读相关的句子。课件出示图片晨光中的徽州。了解水墨画特点。
徽州的黑、白、灰的基调,正好与
中国水墨画的精神相契合,所以作者将古徽州的首府——歙县,称作“水墨徽州”。2.眼睛的每一次定格,都是一幅写意的风物水墨丹青。出示相关课件 定格是什么意思?眼睛的每一次定格是指什么?
请想象一下,你来到了徽州的大街小巷,你的眼睛会被什么景象吸引? 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会画一幅什么样的画呢?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徽州的街巷。指导朗读。
3.寂寥的夜里,在灯光的映射下,大片大片的雪花飞扬,悄无声息地装扮着古老的徽州,描绘着一幅优美纯净的冬日画卷。出示相关课件
雪夜中的徽州与白天相比有哪些不同?用“„„不见了,出现在画卷中的是„„”的句式说一说。
课件出示雪中的徽州。指导朗读。
四、补充材料,升华理解
(一)课件出示句子早上起来,我踏雪去看牌坊。在通体洁白的世界里,它们兀自平静地立在那里,像一个个忠实的朋友从古老的时光隧道走来,牢记着远去的徽商的叮咛,从容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给人们讲述着存在的理由。
1.指名读。
2.教师补充材料:牌坊的来历、徽商的义举、徽州历史上的文化巨匠等。出示相关课件
3.“徽商的叮咛”指什么?
(二)课件出示句子那么多意味浓郁的民居、廊桥、祠堂,无声地挺立在这方土地的怀抱里,无论沉睡或苏醒,都曲线玲珑,绵绵不绝地把一段历史、一段辉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1.这是一段什么样的历史?
不仅仅是一部商业繁荣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化兴衰的历史。2.辉煌指的是什么?
不仅仅是财富的聚拢,更是指徽商人格的提升,徽学的兴盛。3.指导朗读。
(三)课件出示句子这就是古老又美丽的徽州。欣赏若干幅徽州风光
五、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一)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教师推荐相关网站。课件出示
(三)搜集并整理有关徽州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