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职营销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论文关键词]引导 体验 养成教育
[论文提要]本文从中职营销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原则、模式三个方而作了一些探索性思考,同时从实践角度对中职营销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中职营销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因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训练和培养熟练的劳动工人,为机器大工业服务。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训练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谋取职业的专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最初目的,也是职业教育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现代职业教育也是如此,它应该把满足受教育者学习知识、技能、形成一一定的职业能力的需求作为基本目标,这样才能存在和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仅仅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美国著名学者、原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在其《学习社会》一书中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繁荣’,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获得谋取职业的能力,而是应该使每一个个人的自我能力能够得到最大的发展,并使个人的人格臻于完美。如果不把人性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彻底地转变以往的传统价值观,那么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教育。”罗伯特·哈钦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与我国“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优良教育传统理念是一致的,教育的全过程应是知识、技能的“教学”与培育、养成学生人格并使之臻于完美的“德育”高度融合的过程,而且应把“德育”放在首位。所以,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个体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要从人性发展的高度来培养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和素养。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的教育H标,德育必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较之于职业学校其他途径的德育,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在最佳的时机,最佳的场合,以最佳的方式将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和人性培育与养成的“德育”进行融合,使“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得到高度的实现。
二、中职营销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1.目标坚定,以一贯之,内容恰当,循序渐进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方向,是不同的学习阶段逐步形成的,所以,德育渗透应保持德育目标的一贯性,同时注意德育内容的渐进性、层次性。
2.源自生活,联系实际,启发引导,主体参与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根据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要避免“高、大、空”,做到“近、小、实”,并努力在启发弓1导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3.授之以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德育过程包括知、情、意、行诸环节,认知教育是基础,情感教育是动力,意志锻炼是关键,行为训练是根本。教师要把这些环节有机地统一起来,采用多种手段、形式对学牛开展德育。
4.时机适当,容量适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准德育渗透的时机,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巧妙地启发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某些实质,自然地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和自我认识的完善,切忌盲目、随意、不管时机地渗透。同时,教师要做到德育渗透在量上的“有度”。常言说“有度则合情”,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不能因德育渗透而冲淡甚至丢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是要力求做到两者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教师町利用自身的阅历、学识、语言能力等,把握好德育渗透的程度,做到既不兀长、空泛、脱离实际,又不顾此失彼,真正做到适可而止。
三、中职营销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模式
“人们不再只是规定具体局限的道德规范或行为规范来体现道德价值,而是转向对人的有普遍适应性的道德素质来确定价值标准,诸如合作、正直、社会主义、尊重他人、责任感、宽容心、民族意识、国际理解、人类友爱等正在被确认为道德价值标准,德育也因此发生着由外向内的、由约束向养成的目标转换。”另外,“对道德价值的判断已经不只是外在的规范认定及社会道德舆论,在I有关生活道德、活动道德、交往道德的研究中,人们越来越重视道德主体的自觉、自主与自由,重视主体的选择与体验,重视道德价值的升华境界,乃至审美境界。”(杨启亮,《道德价值观念的转变与职教中的道德教育》)。所以,当今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模式应该是:基于学生真实生活的主体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概括为两个环节: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体验、养成。
第一环节:教师启发、引导。教师不能是“清规戒律”的宣布者,不可用统…的规范来要求、裁剪每一个学生,而足要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德育的起点,以学生的幸福生活为德育理想。教师要以高度民主的精神,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提出一些允许思考与讨论的德育内容及要求,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最后发表一些自己的导向性意见。对于教师与学生共同面临的一些新的道德现象,教师绝不可不懂装懂或设法回避,而是要认认真真与学生一起商讨,共同探索新的道德取向。
第二环节学生体验、养成。学生人性的形成如同其生命形成样,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完成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同时”置身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存在环境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构成的,学生的人性就是在其真实的存在环境中、在其真实的生活行动中逐步形成的。学生并不是规范教条的被动听从者和执行者,更不是外人可以将规范像标签一样贴在学生身上而让他即刻就具有某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是在“看、听、想、做”等生活实践中不断地体验各种情感、观念、规范,通过不同的行为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看法,习惯,直至养成某种品质。
四、中职营销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
德育内容取决于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又取决于教育目标。如上文所述: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繁荣”,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获得谋取职业的能力,而是应该使每一个个人的自我能力能够得到最大的发展,并使个人的人格臻于完美。所以,德育的目标是培育、养成学生的人格并使之趋于完美。由此,德育的最完整的内容就是“趋向完美人性”所应包含的各种精神方面的素养。职业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开展德育,每一途径都有自己的德育内容,但决不是把所有德育内容进行简单分割之后在各条途径上的任务分配,而是各条途径利用自身常规工作中所蕴涵的可用来实施德育的所有资源有所侧重的选择德育内容。或者说,有些途径的德育其内容几乎会包含学校德育内容的全部,而有的途径则着重于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德育内容。
随着道德价值观念的范畴不断趋向宽泛,“人们不在也无法把道德价值判断局限于狭隘的人际关系、保守的文化区域甚至非自我的外部范畴,因此在为道德教育制定价值标准的时候,就不仅考虑社会价值,也考虑有关个人价值。同时考虑有关国家或民族的价值,也考虑世界的价值。同时,时下的道德价值观念已经涉及到人的认知行为及过程范畴,如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辨别真伪、追求真理、慎于判断等内容都已被纳入道德价值范畴。”(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第158页)。而且《市场营销学》是-f]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营销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认知观,如: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追求真理的精神等。
2.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如:自尊自信、助人为乐等。
3.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如:自强自立、乐于奉献等。
4.客观、公正的世界观,如:世界多元化观点等。
5.良好的个人生活道德,如:文明礼貌、整洁卫生、团结友善、勤奋学习等。
6.一般的公民道德,如: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秩序、注意安全等。
7.基本的职业道德,如: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
五、中职营销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1.讲授分析法。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方法。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入情入理的分析,来进行德育渗透。如在讲企业市场观念的演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对各种市场观念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企业活动的主要特征等进行客观、细致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营销课学习方法的教育——关注生活、分析生活、提高认识,增长知识;在讲授企业与市场营销环境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对企业与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不同关系的深入分析,对学生进行社会观、世界观的教育以及对立与统一的唯物辨证思想。
2.解疑答难法。针对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对一些隐含其中的思想道德要素存在疑问,需要老师解答时。教师可以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如企业市场竞争基本策略的选择问题,学生不知如何作出决断,教师就可从发展的观点、风险意识、冒险精神、竞争能力、企业领导的性格、意志等角度去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使他们在有关道德素养的认识上得到提高。
3.组织讨论法。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教材中关键的字、词、句、段或概念、定义,组织学生讨论,进行德育渗透。如企业运用相关群体对消费者的影响而请各种明星、名人等做形象代言人,就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阐述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哪些名人、明星的哪些影响,诸如追求时尚、奉献爱心、标新立异、不拘小节、虚荣奢侈、勤奋敬业、坚持不懈、遵守公德、遵纪守法、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尊老爱幼等等,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上述内容中哪些对我们的消费、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哪些有消极作用,最后教师做一些有引导性的评述。这样通过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展开讨论,使学生既明确了相关群体的概念,又了解了相关群体对消费者的影响表现和原理,同时,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及他人的观点、情感、意志、习惯等各种道德素养,在碰撞中得到更多的认识,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4.活动法。主要是指在专业技能操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分组合作、竞赛等操作活动,从而进行德育渗透。如在营销策划的专项训练中,学生就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了解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明确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弱势,要在遵守法律、遵循经济规律的原则下扬长避短,制定企业市场营销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有对学生法制意识的教育、实事求是态度的教育、经济观念的教育、风险意识的教育、创新精神的教育等等。在柜台操作技能的专项训练中,学生要完成商品包装、计价开票、点钞等分项训练,在这些项目中就包含着对学生很多道德要素的教育,如严格、认真、细心的态度,规范、守法的意识、合作、互助的精神,审美情趣的培养等。
5.实践法。在职业学校的教学安排中,专业社会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在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方面检验学生、锻炼学生,提高学生,也在综合道德素养方面考验着学生。实习期间,学生是在真实的社会活动中与社会人发生真实的人际交往,学生在交往中、工作中体验着各种道德,如个人生活道德、社会公共道德、职业道德等等,并养成行为化的道德。营销专业教师要充分认识在这一环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帮助、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就职业道德而言,体现在很多具体的方面,如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创业意识、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合作精神、法制意识、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等。
第二篇: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
一、引言
《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语文学科在实施德育方面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既包含丰富的人文思想,又富有鲜明的形象性,文道结合,易于感染学生,因而在中职德育开展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教育的效果也最为明显。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优势,结合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性、工具性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多在“德育渗透”上下工夫,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中职德育的基本目标解读
谈到德育它的概念非常广泛,小到吃饭点滴,大到家国民族,每个方面人们都应该对学生展开教育和督促,从中职教育的特点出发,人们主要进行三方面的教育。第一,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多年来创造了许许多多举世瞩目的奇迹,这其中有人民的血汗智慧,更是人们家国天下的民族意识促使人们不断向前,在中职阶段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之外,要渗透给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继续努力为国争光。第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中职过后很多学生会逐步走入社会,成为一名基础岗位的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积极健康的人格不禁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同时也会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团结协作,共同创新。中职语文教学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第三,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不管以后学生走入哪个行业,都是一枚小小螺丝钉,拉动着整个机器的运转,在学生阶段就需要渗透给学生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踏实勤奋、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德艺双馨越来越被看重,也只有在良好职业道德支配下的人生才更具魅力。
三、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样化渗透德育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文化与心灵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着学生感悟文化的独特魅力,徜徉在文学的世界中发现并感悟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德育。第一,在语文课堂实施过程中重视德育渗透,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明确规定了对学生要科学的实施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多重教育。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在接受语文学科知识的同时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把德育渗透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教学环节包括组织备课、课前预习、教授新课、课堂反思等,教授新课又包括导语的设计、背景介绍、题目分析、文章解读等多个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运用多重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和交流,因此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很好发挥语文德育效果。以《荷塘月色》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本身的一篇写景佳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作者介绍,背景分析等多个环节渗透给学生家国主义教育。朱自清教师的《背影》《春》等多篇文章也可以作为延伸材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多角度感受大家风范和暖暖文字中流淌的情感,让学生们自由发挥谈谈自己的感受。第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进入中职院校之后很多学生会更加注重技能的学习,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忽略或者重视程度不够。在这一现象下很多文化课教师也会逐步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知识学习,也使得中职语文的德育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人们要时刻以身作则,不管学生们对待语文课堂的态度如何,教师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多样化设计语文教学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和教师爱岗敬业的姿态。注重从教师本身出发,严格要求自己,这既是对学生德育的基本态度,也有利于改变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的良性开展。教育家叶圣陶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工作作风、生活态度就是最好的德育渗透的榜样。教师上课从不迟到、早退、旷课,势必影响学生也遵守课堂纪律;教师平等对待人和事,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势必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做人原则;教师自信地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工作中的不顺,学生也会丢掉自卑,建立自信。第三,注意语文课与德育课的区别,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并不是要求语文课的开展全部追求德育,语文课有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中职语文教师在要分析教材的同时,诱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道德规范,而不是满堂课程的灌输给学生德育的思想和理念,那样会让语文课程失去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是相辅相成的整体,因着语文的浇灌,德育的大树才是充满生机的;傍着德育的长河,语文教学的光芒绵延于每个角落,让学生的心田绽放绚丽花朵。
四、结束语
中职语文的教学工作本身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它虽不直接关系学生以后的升学与就业,但是却全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以后,所以语文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成就了学生的未来和明天。
参考文献:
[1]樊美芳.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7).[2]廉晓梅.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J].当代职业教育,2012(12).
第三篇:浅析中职电工专业课德育渗透教学模式
浅析中职电工专业课德育渗透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在以往的教学中对德育教育范畴的认识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德育教育就是指那些课堂教学以外的专门组织的又有很强思想性政治性的活动,比如升国旗、听报告等等。这些确实是必要的德育教育,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德育是德育教育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最基本的交往活动,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所以德育教育只有和学生的主要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相结合,才能实实在在地按教育者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德育教育在中职学校尤为重要。下面就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电工专业课的特点,谈谈在中职电工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些看法。
一、从Th源分析中职Th思想品德现状,客观地对待与接纳
他们
近些年高校的扩招引发普高的扩招以及中国家长的普遍观念未能转变,导致大量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初中毕业生涌入普高就读,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另外招生的压力使得部分原本不能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也能进入中职学校,更有甚者少部分不想进入学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也进入到中职学校。由此可见中职学生的起点就参差不齐,且生源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学生在初中就失去了老师的关注、同学的关心、家长的关爱,使得其在道德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习缺乏主动。
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认为读中职就是混日子,学习懒散、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经常拖拉或不做、临近考试没有紧迫感,对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等。(二)纪律放任自己。
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淡薄,不分荣辱、难辨是非美丑,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常伴有以下表现(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吸烟、与老师冲突等)。(三)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
不善于合作,有时盲目冲动,同学之间好打架,精神空虚等。形成部分中职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缺陷与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校方面的原因。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各个初中的底层,由于种种因素,他们很少得到老师的关注,他们的一般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他们在老师那里得到的只有批评,继而引起大部分所谓“优秀生”的排斥,相对得到友情与关心的机会就少。二是家庭方面的原因。有的家长不善于管教孩子,不善于与孩子沟通交流;有的家长忙于挣钱,不善于关爱孩子;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不善于教育孩子等等。正处于成长中的学习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约束,就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认为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中职学校生源的现状,那就应该先从思想上接纳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家人,在细节上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与支持,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针对中职学生的道德行为现
状,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的德育因素渗透,多表扬激励、少批评排斥,教案设计力图精心,努力在思想上、行为习惯上雕塑他们,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动
力,迸发他们与生俱来的活力,能达到积极向上、关爱互助、团结合作的爱的思想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校推出了以“和”为主线、以“诚、容、恒、精”为内涵的校园文化体系,力争通过在日常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吧,充分调动学生的潜意识,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能自觉约束与控制并加以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Th辩证唯物主义的世
界观
作为电工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克服单纯的业务观念,要充分挖掘电工专
业课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良好世界观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德育情操。但是在电工专业课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显性的少隐性的多,这就要求教师事先深入教材各章节中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并把它们分类、归纳、加
工,形成一定的德育渗透要点,以便在教学中及时正确地应用,得到预期的教育教学要求。例如在《电工基础》中对电的正确认识:既要看到电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离开电我们的学习、生活、生产都将受到很大影响;又要看到电给我们带来的不利方面,用电不当会引起火灾、触电、甚至死亡,这里就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中“一分为二”的观点;从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I=U/R
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从特殊到普遍”这一规律;从电生磁、磁生电的教学中可以归纳出“事物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等等。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在电工专业课教材中还隐藏着许多类似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分散的德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遵循由浅入深的顺序,形成一定的系列,为电工专业课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提供有利条件。经过这些德育因素的不断渗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良好的世界观。
三、感受“和”文化氛围,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Th良好的道德习惯
在电工专业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着眼于电工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切实灌注我校“和”文化的精髓,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注重操作示范,还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多样化的媒体与教具,进行直观生动的教学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电力拖动》中讲授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时,我从实训室带来低压断路器、熔断器、小电机和导线等材料,在讲台上组装了一个最简单的手动正转控制线路,接上交流电源后进行演示,当低压断路器合上时,电路接通,小电机就运转起来。这是我对学生进行讲解,只有这些材料都是合格的,并且按照正确的电路图进行安装才能使小电机正常运转,那么我们学生在学校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是不是都有可能成为不同的“电路元件”,从而组成学校和社会中各种不同的“电路”。要使这些“电路”能正常工作,我们这些“电路元件”就必须保证合格,同时也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社会规范,由此教育学生
要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电路元件”,为学校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只有这样,个人才能谋取学校和社会的回报,挖掘人生的意义,否则便会沦为学校和社会的寄生虫。又例如在《安全用电》课程的教学中,我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安全用电操作规范,以免引起火灾或触电事故,同时告诫学生,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电气工作者时,要根据电气设备的说明和要求进行正确安装,不得马虎,更不能有“差不多”的心态,带电部分必须有防护罩,以防触电,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一定要做到位,更要具有职业道德,不要私拉乱接,因为这不仅仅违反用电制度,更是不合安装要求,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类似的德育因素在电工专业课教材中还有很多,只要我们专业教师能用心挖掘,做好整理和归纳,并事先设计好教案,在每一堂电工课教学中都适时地渗透与课堂知识有关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教会学生面对知识要从多方面考虑,要磨练自己的学习意志,在学习中能吃苦、会思考。这样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课堂教学影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
四、在电工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应注意的事项
我们在电工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从教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对其功能做整体的综合的研究,不能长期采用一成不变的样式,而是要兼收并蓄,在不同的条件或情境中寻求最优的最适合的形式,以达到我们教育的最优化和个别化。根据电工专业不同课程之间的特点,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拓宽思路、据实创
新,并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把握电工专业不同课程各自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使德育渗透在每次教学中能够自然生动,流畅顺当,容易被学生接受,否则,脱离教学内容实际,牵强附会、生拉硬套,学生不但不会接受,还会引起逆反心理。二要把握教学对象的思想实际和现实需要。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是客体,主体对客体有能动作用,客体必须是进入主体实践活动领域的现实事物,因而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必须根据教学对象的现实思想和认知水
平,努力寻找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点,增强德育渗透的针对性,才能使收效明显。三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德育渗透。电工专业课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是电工专业教师有意识的行为,并不是随意的或时有时无的。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掌握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内容、熟悉教学对象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德育渗透。
在中职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要抓住“诚、容、恒、精”的校园“和”文化底蕴,在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其思想品德、合作意识、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我们要做德育渗透的有心人,持之以恒地探索研究德育工作,在电工专业课教学中把握德育渗透的规律,充分挖掘电工专业课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以及培养学生树立关爱合作的精神等层面进行德育渗透,最终达到游刃有余、渗透自如的效
果,使我校“和”文化建设梦想能够在电工专业课教学中顺利放飞。
第四篇: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及原则探索
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及原则探索
王晓宏 安徽中医学院人文学院 魏 荣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
摘要:医学院校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加强医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对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及原则进行了探索,旨在探讨和总结其规律,提高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自觉性和科学性。关键词: 医学院校 专业课教学 德育渗透
Exploration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disciplinary instruction
with moral penetr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Wang xiao-hong School of Humanities,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i ro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Economics,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disciplinary instruction with moral penetration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strengthe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This text inquiries into the advantag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disciplinary instruction with moral penetr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The aim is to improve its awareness and scientificity by exploring and summarizing its laws.Keywords:
medical colleges
disciplinary instruction
moral penetration
所谓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指医学专业课教师在进行医学知识传授和讨论的同时, 通过言传身教的手段,充分挖掘医学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因素,并通过与教学内容的自然交织引起学生内心的体验,引导学生实现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通过教与学的交融,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过程,使专业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成为他们全面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一、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优势
充分发挥医学专业课教学的载道和渗透作用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医学教育自身的发展则为这种渗透更好地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符合教学教育性规律
《现代教学引论》指出,“各种科学知识无不反映人们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各种科学知识无不反映科学知识的内在属性,科学性和思想性是互相渗透、统一的。”[1],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在知识的传授的过程中,必然会渗透和贯穿着思想、道德教育。唐代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阐述了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是最重要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2],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意识到肩上的历史重任,既当经师又为人师;既讲科学,又教做人;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又处于德育的熏陶与感染之中,有益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生理与心理的均衡同步发展。
(二)医学专业课程本身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因素
医学专业课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只不过没有政治理论课那么直接而己。首先,医学专业课教师在传授医学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受一定的哲学观点和阶级立场所支配。如讲解医学对人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采取何种态度和方法时,就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其次,各专业课教材(包括医学),是根据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编写的,它本身就具有内在的科学体系和逻辑关系,其内容是从不同方面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因而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如讲解医学各学科的发展概况、前景如何时,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为人民医生应有的责任感,而对历代名医济世救人、献身医学的高尚医德的讲述,则可对学生进行医德和爱国主义教育;再次,各专业课课堂教师教学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本身,也对学生具有道德教育作用。它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作业,以及在课堂上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所作的评价,都具有教育作用;最后,优秀的专业课教师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德育资源,他的思想行为、人格魅力对学生都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三)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效果比较好且时间充裕
将德育渗透于智育之中的专业课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影响虽没有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工干部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那么直接、鲜明,但却是自然地寓德育教育于专业学习之中,启动学生内应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思想道德教益,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悟出人生的真谛,树立远大理想,这种教育效果会更有效;此外,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时间上具有绝对的优势。据统计,医学本科生除第五年参加实习,四年内必修课程42门,其中人文社科类6门,占总课程的1/7,其余均为医学专业课程,所以在医学专业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时间非常充裕。
二、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是指对医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概括了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经验,反映了德育渗透过程的规律性。
(一)有意原则 有意原则针对专业课教师而言的,即要树立自觉的德育渗透意识。一个专业课教师有无自觉的渗透意识,对德育渗透能否顺利开展,取得成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目前医院校专业课教学德育渗透的实践看,专业课教师在思想认识上还有许多不正确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教材内容本身包含了德育的因素,我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就是渗透了德育,就能收到成效;二是专业教学与德育教育无法有机结合,认为采用一些方法进行德育是牵强附会、形式主义,不愿在这方面下功夫,有的专业课教师甚至认为自己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德育应是政治教师、政工干部和辅导员的事,与己无关。凡此种种,陷入误区。爱因斯坦说得好:“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善的鲜明辨别能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
[3]———就会像一条受过很好训练的狗,却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医学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应当将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德育渗透在专业课教学中作用的发挥。要遵循有意原则,光有思想上的认识是不够的,必须在备课时有意识地将德育内容也加以认真研究和准备,并写进教案。这样,就不会在讲课时遗忘,真正把教书育人付诸实践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认识上或口头上;也只有这样,才较完善地尽到了一名教师的责任,全面执行了教学任务。
(二)有机性原则
有机原则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指的是德育渗透应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不与其剥离甚至对立。要求专业课教师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决不能丢开课本另搞一套,而要让专业课的知识教育同其中孕育着的思想内涵合二为一,同步进行,使德育意向伴随着对教材的精心讲解和知识内容的科学阐发悄然流入学生的心灵,使其不断地沉淀、领悟、启迪、升华,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的传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要正确体现有机性原则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
1、目的明确。就是指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把握分寸, 不能忽略了教学的主要任务,更不能将其变成政治课, 本末倒置。要保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卓有成效地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既教书又育人。
2、内容正确。即在专业知识教学中所渗透的德育内容, 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 思想观点准确无误, 不出任何知识性差错。如人体解剖课,教师在介绍人体解剖学的观点和方法时,可引导学生始终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等科学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指导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实实在在地加以运用
3、方法科学。即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 把握渗透德育的“度”, 要善于在教学中抓住机遇,并有机地渗透到过程中。如医学上的实验课很多,实验中除了讲授内容外,还可以同时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
(三)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针对教学对象而言的,就是德育渗透要依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不同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渗透内容的重点、深度、广度,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于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注意把集体教育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此外,德育渗透要长期坚持, 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渗透教学不能急功近利,德育渗透不求立竿见影,更不必每节课都有渗透的要求,而要有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夫,使如何做人的教育通过平时的教学“渗入”学生的心田,力求教育的实效,刻意追求一种持续的、长远的教育效果。
(四)示范性原则
示范性原则是针对教师而言的。教师的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形力量,对学生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有人认为教师的表率作用与德育渗透无关,不属于德育渗透的范围。其实不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德育渗透的效果。因为教师劳动特点具有强烈的示范性,所谓“师者,范也”。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期,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生理、心理还在发育,思想不够成熟,可塑性强,善于模仿。教师可利用自己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更好地发挥在学生成长中的主导、引导作用。专业课教师的示范作用表现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种示范作用不一定能立竿见影,但能潜移默化。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首先,专业课教师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德育渗透的效果。一个医学专业课教师起码得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全面的知识结构和创新的教育艺术。其次,教师的人格形象要有情感魅力。如果一名教师对待困难勇往直前,对待工作勤恳敬业,对待学问虚心严谨,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有宽阔的胸怀,有圣洁的思想,有善良的心地,有渊博的知识;正道直行,仪表端方,举止得体,言语文明,风趣幽默,师爱亲善,那么学生定会对他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他在学生心目中就是最好的榜样,他就能时时散发无穷的思想魅力和情感魅力,就会产生极大的人格力量,他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其势必达,定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功效。再次,教师驾驭教学过程要有激情涌动。课堂上,教师善用言行举止舒展情怀,有激情造势的气韵,有真情感动的温馨,有亲情关怀的期待,努力为课堂教学活动创造富有活力生气的情绪背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教学工作有一股认真劲和强烈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善于融情于知识传授中,缘文释道,因道解文,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和扩充知识的欲望。医学院校的许多专业课教师本身就是附属医院的医生,其的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德行本身就是德育的活教材,如果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更有说服力。
总之,在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医学院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因此在其实践中探讨和总结其规律、原则和方法,提高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自觉性和科学性,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郑湘晋,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载体,《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6期 [2]转引自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304页
[3] 转引自邓艳君《论高校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3期 注:本文为安徽中医学院青年科研基金 项目代号2005qn06
王晓宏,1971年12月,安徽中医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副教授,电话***(h),5169278(o).
第五篇: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生处和班主任的事,也是全体教师的职责。中职数学教学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数学家,但数学教学却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品质的发展,数学的思维风格向来以辩证、清晰、简约、深刻著称,因之,从提高思维素养方面来说,数学对完善人的精神品格,较之其他学科,其作用更为突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其效果更大更持久。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中职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比如《几何定理的机械化证明》等。在教学中可适时地、自然地利用我国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辉煌的成就,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古代祖冲之的儿子祖恒对求几何体体积有独特创见,发现了祖恒原理,比世界其它国家早1100多年。南宋数学家秦九韶1247年就编著了《数书九章》,其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组解法)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 理”。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不仅可以激 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可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 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奠定了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基础,(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有自己的位置,也都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 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 度上与 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中职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关键阶段,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
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成为有用的职业人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了正弦函数的图像是波浪线后,启发学生联想到历史的进程就是在波浪中前进,在螺旋中上升,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为人的意志改变,我们应顺应历史的潮流,不可逆潮流而动,做一些我们不该做的事。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折线、有的是波浪线、有的是抛物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三、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中职生一般数学基础较差,往往会问为什么读中职还要学数学,通过数学应用教学,不仅可让学生知道数学的实用性,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例如讲授分期付款,银行利息计算,遮阳棚的设计,两绳拉力大小与夹角的关系,生活中的概率,我们周围的圆锥曲线,排列组合在实际中的应用等问题,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实习作业,如银行利息计算,22选5福利彩票中奖概率;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内容,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 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总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渗透德育教育时要注意它的策略性,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要结合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因材施教,切忌搞形式主义,牵强附会,要根据中职数学课 的特点,适时、适当、适量的渗透,使数学教学不局限于知识、技能技巧所构成的智力因素系统内,而应将世界观、人生观、品格、作风等因素纳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更完备的教育,形成更全面的素质,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