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九年级下冀教版第12课《板桥题画二则》同步练习讲解
语文九年级下冀教版第12课《板桥题画二则》同步练习认真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8-13小题
(甲文)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季,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凌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郑板桥《题画》
(乙文)竹之始生,一寸之萌①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②,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③,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④,少纵则逝矣。与可⑤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宋 苏轼
注:①萌:芽。②蜩蝮蛇蚹:这里形容竹初生时的状态。③振笔直遂:挥动画笔,一气画完。④兔起鹘落:鹘,一各猛禽。兔子一出现,鹘就冲下来捕捉它。⑤与可:文与可,善画竹,北宋有名的画家。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
夏日新篁初放
篁
(2)
置一小榻其中
置
(3)
岂非天然图画乎?
岂非
_______ ___(4)
执笔熟视
熟
2、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3)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岂非天然图画乎
凡吾画竹,无所师承
B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C 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D 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4、对以上三则短文的内容与和主题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先写自己养竹、爱竹,潜心观察,获得“天然图画”,进而点明自己画竹得力于潜心观察、师法天然的题旨。
B(乙)文作者主张画竹先要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才能一气呵成。
C(乙)文中有两个成语,胸有成竹(成竹在胸)和兔起鹘落。胸有成竹(成竹在胸);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先有打算。兔起鹘落,比喻动作敏捷,又比喻写字、作画、写文章时下笔迅速,中间没
有停顿。
D 从(甲)文看,郑板桥是反对苏轼等前人作画前胸有成竹的见解和主张的,这体现了他的求变与创新的理念。
5、按要求用原文词句填空。
(乙)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者画竹的毛病,这个毛病是(请用原文语句
作
答,不
超
过
2个字)
;(甲)(乙)文都表达了绘画前要“潜心观察”的观点,(甲)文中体现这一观点的语句是。
6、读了这几则文章,你受到哪些启发?请简要谈谈。(至少写出二点)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1、(1)竹子的一种(2)放
(3)难道不是
(4)仔细
2、(1)凡是我画竹子,没有什么地方是效法继承的,大多数灵感是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看到的竹子)得来的。
(2)如今画竹子的人都是一节节地画它,一叶叶地堆积它,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
(3)我不能做到这样,但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
3、D(两个“之”均译为“的”)
4、D(苏轼并不反对作画前的胸有成竹,从原文看不出这个观点,联系课文还可以看出他是赞同这个观点的。)
5、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6、(1)要善于观察(2)要善于积累(3)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4)有了灵感要快速记录下来
第二篇: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热爱生命》同步练习二
七 热爱生命
自我测验:(100分)
(一)基本技能考查:
1、给加点字注音。(9分)
一瘸一拐()笨拙()皮开肉绽()踌躇()
鲦 鱼()累赘()半身不遂()血渍()
2、解释下列词语。(4分)
累赘
吮吸
号啕
转瞬即逝
(二)课内语段阅读:(26分)
他的膝盖已经和他的脚一样鲜血淋漓,尽管他撕下了身上的衬衫来垫膝盖,他背后的苔藓和岩石上仍然留下了一路血渍。有一次,他回头看见病狼正饿得发慌地舔着他的血渍,他清楚地看出了自己可能遭到的结局——除非他干掉这匹狼。于是,一幕残酷的求生悲剧开始了——病人一路跛行着,两个生灵就这样在荒原里拖着垂死的躯壳,相互等待着猎取对方的生命。
有一次,他从昏迷中被一种喘息的声音惊醒了。他听到病狼喘着气,在慢慢在向他逼近。它愈来愈近,总是在向他逼近,好像经过了无穷的时间。他始终一动也不动地躺在那儿,静静地等着。它已经到了他耳边,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像砂纸一样地摩擦着他的两腮。他的两只手一下伸了出来,他的指头弯得像鹰爪一样,可是抓了个空。
狼的耐心真是可怕。人的耐心也同样可怕。这一天,有一半时间他都一直躺着不动,尽力和昏迷斗争,等着那个要把他吃掉,而他也希望能吃掉的东西。
当他又一次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的时候,觉得有条舌头正顺着他的一只手舔去。他静静地等着。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扣紧了。狼正在尽最后一点力量把牙齿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突然,那只被咬破了的手抓住了狼的牙床。于是,慢慢地,就在狼无力地挣扎着,他的手无力地掐着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也慢慢地摸了过去„„
1、文段出自小说,作者,国小说家。(3分)
2、给加点字注音。(6分)
淋漓()苔藓()血渍()舔着()跛脚()蜃楼()
3、下列语句的修辞方法。(4分)
①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像砂纸一样地摩擦着他的两腮。()
②他的指头弯得像鹰爪一样,可是抓了个空。()
4、体会下列语句。
①于是,一幕残酷的求生悲剧开始了——病人一路跛行着,两个生灵就这样在荒原里拖着垂死的躯壳,相互等待着猎取对方的生命。(2分)
②狼的耐心真是可怕。人的耐心也同样可怕。(2分)
5、文段写在绝境中,垂死的人与野兽展开了一场争斗,表现了淘金者
。(3分)
6、文在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时运用的描写方法有;(4分)
7、这一部分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属于 部分。(2分)
(三)课外语段阅读(20分)
那天报社来了一些实习生,有个新闻学院快毕业的姑娘,给她出的题目是去找一个建筑工地,和打工的外地民工生活一天。我自己的任务是和一个捡垃圾的人生活一天。此外,其他的同事有和菜贩子生活一天的,还有和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火葬场殡仪工生活一天的,我们要策划四个大版的“城市普通人的一天”这样一个选题。
第二天各路人马都回到了报社。大家似乎都有收获。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实习生,都非常兴奋。我想他们一定都捕捉到了好新闻。果然,有的人讲得非常感人,尤其那个新闻学院的姑娘。
她说她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碰见了一个小姑娘,那个小姑娘是工地上用手工弯铁丝网的,这种东西被水泥一浇筑,大楼就盖起来了。这种钢筋是大楼的筋骨。那个小姑娘一天要干11个小时,她是现代战争多月以前来北京的,为是的取回她哥哥的骨灰盒。她的哥哥在北京贩毒,被判死刑枪毙了。她是内蒙古人,她只有一个老母亲卧病在床,所以这个才初中毕业的小姑娘就来北京取她那已被枪毙的哥哥的骨灰盒了。但她只有来的路费,拿到骨灰盒以后,她却没有回去的路费了。因此,她就来到那家离市中心10公里的工地上做工,打算干满了三个月,凑足了路费再给母亲买些东西就回家去,带着哥哥的骨灰盒回家去。她讲,她的最大愿望就是看看天安门。她从小就从课本上知道首都北京有个天安门,但她来了北京却没有时间去看,因为她在工地上要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晚上7点,太累了。工头也不让晚上走出工地。没有一个休息日,因为要赶工期。她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再过一个多月,干完了这个短工,去天安门看一看,然后就心满意足地抱着哥哥的骨灰盒回家去。
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去看一看天安门!而为此她要付出在一家工地工作三个月的代价。实习生讲的这个故事让大家有些震动。在这座城市中,有很多小草一样卑微的生命,也很多卑微的愿望,平时我们看不见它,但这次,我们看见了。
我是跟一个从河南来的捡垃圾的老头儿生活了一天。早晨7点钟,天刚大亮,在朝阳区一个郊外空地上,几百个捡垃圾的人在交易头一天捡的垃圾,那种场景让我想起狄更斯笔下的伦敦。几百个衣衫褴褛的人在卖垃圾,收垃圾的人把他们的垃圾收走,然后,他们就提着空蛇皮袋,四散而去了。
这是一些活动在城市夹缝中的外乡人,以中老年人为主。我和河南老人一边沿着他固定的线路走,一边听他说话。他熟悉他的生活区的每一只垃圾桶,每一个垃圾堆。他给我讲他的老家,他的儿孙的故事。他讲了很多,讲人的生生死死,恩恩怨怨。那种感觉很像余华小说《活着》中一个老人给一个青年讲活着的故事,非常像。他的故事写出来是一部很好的小说。最后,到了晚上,我和他一起回到郊区他租住的一间小平房,那是一间只有7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空香水瓶!那些都是他的收藏。香水瓶的造型大都很好看,老人搜集的足有二百多个,一刹那它们的美让我惊叹,也让这个老人的小屋和他底层的人生发亮了。
这两个人的故事都是真实的。他们是生活中的乐观者,卑微愿望的满足者,也是热爱生活的人。
我想我和那些活力四射的实习记者们都会记住那一天,以及那一天我们看见的人与事。
1、给加点字注音。(4分)
一刹那()衣衫褴褛()殡仪工()
2、本文的主题是(2分)
3、文章是怎样来表现主题的?(3分)
4、“一刹那它们的美让我惊叹,也让这个老人的小屋和他底层的人生发亮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3分)
5、“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去看一看天安门!”这句话有什么意思?(2分)
6、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你对这些社会底层人们的人生有什么看法?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你能不能写几句鼓励他们的话?(6分)
(四)专题活动(10分)
杰克·伦敦是美国一位随着20世纪的诞生而崛起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人们称他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有人甚至称之为“美国的马克思”。他的作品干净利落,生气勃勃,健康乐观,往往有惊心动魄的传奇色彩。这篇小说所用的描写手法就丰富多彩。你能不能够从文中找出下列句子: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五)口语交际(10分)
下面是1976年拿破仑任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时,整顿从装备到纪律都一塌糊涂的部队时所说的一幕:身材矮小的拿破仑仰头看着个子很高的奥热罗说:“将军,你的个子高出我一头,但假如你不听我指挥的话,我就马上消除这个差别。”这句话居然使得部队中激烈的争吵顿时平息了下来。请你说说拿破仑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为什么能使得部队中激烈的争吵顿时平息了下来?
(六)写作练习(20分)
在《热爱生命》中比尔到死都带着那袋金沙,最终耗尽体力而葬身狼腹。而文中的“他”在生命危急的情况下,不得不分几次抛弃了“一年来没日没夜劳动的成果”,虽然抛弃的过程是那样矛盾,那样痛苦的。在金钱与生命面前,你会怎样选择?你是怎样看待金钱与生命的?请围绕上述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精彩链接
小说结尾处删节部分
没过几天,他就跟那些科学家和船员坐在一张桌子旁边吃饭了,他馋得不得了地望着面前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焦急地瞧着它溜进别人口里。每逢别人咽下一口的时候,他眼睛里就会流露出一种深深惋惜的表情。他的神志非常清醒,可是,每逢吃饭的时候,他免不了要恨这些人。他给恐惧缠住了,他老怕粮食维持不了多久。他向厨子,船舱里的服务员和船长打听食物的贮藏量。他们对他保证了无数次,但是他仍然不相信,仍然会狡猾地溜到贮藏室附近亲自窥探。
看起来,这个人正在发胖。他每天都会胖一点。那批研究科学的人都摇着头,提出他们的理论。他们限制了这个人的饭量,可是他的腰围仍然在加大,身体胖得惊人。
水手们都咧着嘴笑。他们心里有数。等到这批科学家派人来监视他的时候,他们也知道了。他们看到他在早饭以后萎靡不振地走着,而且会象叫化子似地,向一个水手伸出手。那个水手笑了笑,递给他一块硬面包,他贪婪地把它拿住,象守财奴瞅着金子般地瞅着它,然后把它塞到衬衫里面。别的咧着嘴笑的水手也送给他同样的礼品。
这些研究科学的人很谨慎。他们随他去。但是他们常常暗暗检查他的床铺。那上面摆着一排排的硬面包,褥子也给硬面包塞得满满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塞满了硬面包。然而他的神志非常清醒。他是在防备可能发生的另一次饥荒——就是这么回事。研究科学的人说,他会恢复常态的;事实也是如此,“白德福号”的铁锚还没有在旧金山湾里隆隆地抛下去,他就正常了。
《热爱生命》
(二)1、《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
美国
2、略
3、①比喻 ②比喻
4、相对而言,在恶劣的环境里,他和病狼都是垂死的弱者,谁更弱,谁就将先死去,双方都是为了生存,作品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更深层的拓展。
6、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7、高潮 顽强求生的毅力和勇气。
(三)1、略
2、反映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对于生活的希望与热爱。
3、通过写小姑娘为了满足自己最大的愿望——看一眼天安门而努力工作,表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捡破烂的老人为了自己的生活而不停的劳作,表现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
4、老人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是他却收集了那么多美丽的香水瓶,说明老人热爱美、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望依然没有改变。
5、这句话表明作者对小姑娘愿望是那么容易满足感到震惊,从而引发了一些感慨。
6、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第三篇:语文九年级第19课《枣儿》同步练习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十九课
枣儿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横匾(biǎn)
翘首(qiào)
雕塑(sù)
B.嚼食(jué)
掸土(dǎn)
折叠(zhé)
C.蓦然(mù)
钢盔(kuī)
骑跨(kuà)
D.塞进(sāi)
童谣(yáo)
凝视(níng)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时晨
囫囵吞枣
翘首远望
B.拉勾
喃喃自语
踌躇满志
C.算褂
津津有味
喜出望外
D.蹲坑
心事重重
垂头丧气
3.分析下面台词中蕴含的象征意味。
(1)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2)老人 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3)男孩 迷路了吧?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B.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C.我爹的故事才多呢——我该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
D.吃吧,树上的枣儿多着呢!
5.《枣儿》一文发出了对亲情的深切呼唤,歌曲《常回家看看》也表达了父母对子女亲情回归的渴望,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中那位做好了饭菜等儿女回家的老妈妈孤独的身影,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对亲情的企盼。请你围绕“亲情”这一主题拟一句公益广告词。
6.综合性学习活动。
近日,全市各地都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老师献爱心)
(1)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上联已拟好,请你拟出下联。
上联: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
下联:
(同学在参与)
(2)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你的同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也在行动)
(3)暑假中你想邀请留守学生小华到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样和妈妈说?
(4)为了帮助边远贫困地区的留守学生,九年级(1)班拟开展一次有意义的爱心捐赠活动。下面是班委会向本班家长发出的邀请函,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为响应省政府教育扶贫的号召,【甲】让更多的人踊跃地加入献爱心,帮助边远贫困地区留守学生放飞梦想,用实际行动创建和谐社会。我们南海中学九年级(1)班拟于2019年3月5日下午5:00在本班教室举办一场爱心捐赠活动。【乙】要求您准时参加!
南海中学九年级(1)班班委会
2019年3月2日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成分残缺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中有用语不得体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二、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奥?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7.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8.“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9.“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10.在你身边有类似剧中的孤独的老人和小孩吗?如果有,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三、中考演练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题目。
喜旺的年
谷
凡
①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地落到喜旺的身上。雪花越飘越多,不一会儿,树上和房子上落了白白的一层。喜旺注视着飘落的雪花非常沮丧,是的,他害怕,特别特别害怕这场雪下大,如果这是一场大雪,许多地方又会不通车。
②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传来,听响声,这鞭炮是世界家放的。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是世界的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了。这几天,只要谁的爸爸妈妈从外面打工回来,到家后总是要先放一挂鞭炮。
③喜旺的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也是要回来的,自从他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过年的那天起,他就天天数日子,兴奋得睡不着觉。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喜旺就起了床,等喜旺把早饭做好,天上居然飘起了雪花。
④喜旺今年九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本来不是农忙时,早上他是不用做早饭的,可今天他高兴,也想让奶奶高兴。奶奶60多岁了,还有高血压,平日里,这个家里只有喜旺和奶奶两个人。
⑤一边做早饭,喜旺一边想着爸爸妈妈会给自己带什么礼物。老实说,他什么都不想要,只要爸爸妈妈能回来过年,他就高兴。有一次同学诬陷他偷书,喜旺和这个同学打了起来,结果被罚站。放学的时候喜旺觉得自己非常委屈,他特别想念爸爸妈妈。
⑥雪越下越大,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他真想上去用身体挡住天上那个下雪的口子,让雪不要再下了。“喜旺,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快去接哟!”是隔壁二爷的声音。喜旺顾不上丢下手里的书本,转身冲出大门……
⑦喜旺一口气跑到村东头的那条路上,路上安安静静的,连爸爸妈妈的影子也没有。就在喜旺忐忑不安的时候,远远地,有两个人影从路的另一头走来……喜旺兴高采烈地迎着那两个人影跑过去。
⑧近了,又近了,喜旺喘着气,爸爸妈妈就在前面,喜旺笑出了声。跑了一会儿,喜旺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他放慢了脚步,准备就这样迎着爸爸妈妈走过去。喜旺在心里数着,二十一步,二十二步……是他们,就是他们,他日日夜夜想念的爸爸妈妈真的出现了。喜旺走到了爸爸妈妈身边,他想张嘴喊爸爸妈妈,可不知怎么,他居然没有喊出来。
⑨爸爸妈妈走到喜旺身边,脚步匆匆,他们是那样的急切,恨不能一步就跨到家,他们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然后又急匆匆往前走。
⑩喜旺和爸爸妈妈擦身而过,他们居然没有认出自己。喜旺的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爸爸妈妈已经有3年没有回来过年了,他们走时,自己才6岁,而现在的自己,已经长高长大了。
⑪喜旺还记得,上次爸爸妈妈悄悄离开时,他整整哭闹了一个星期,可不管他怎么闹,就是不见爸爸妈妈的影子。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他就这样跟着奶奶渐渐长大了,大到爸爸妈妈都认不出了。
⑫爸爸妈妈走的第一年,本来要回来过年的,可是没有买到车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三年老板要给留下不回家过年的人发红包。想到这些,喜旺的泪水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⑬这个时候,雪住了,看着爸爸妈妈进村的身影,喜旺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躲到村头的一面矮墙下,呆呆地望着天,想起自己向奶奶要20块钱买的鞭炮还没有放呢!
⑭远处传来奶奶的叫喊声:“喜旺,你在哪里?你爸爸妈妈回来了……”
11.喜旺在见到父母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能否删掉?为什么?
13.第①段和第⑥段对雪的描写,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14.第⑨段中画线句子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15.有人说:“留守儿童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扎在每个人柔软的心尖,融不进去拔不出来。”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水上漂
狗娃,爷爷也是一个苦命人啦。爷爷的爷爷没有留下田地房廊,只留下小船一只,闽江湖不宿客店,跑码头俭省号钱,我一辈子都在水上漂采漂去。年轻那时候,娶了一个婆娘,生了一个儿子……
狗娃
你婆娘、儿子到哪里去了?
水上漂
儿子出天花死了,独苗苗早就断了。婆娘哩,嫌我穷,跟野汉子跑了。哼,幸好,我没把变脸绝活儿付给她,从此赌咒再也不跟女人打堆了。呸,女人家,扫把星,滚他妈的三十三!
狗娃
(一震,停止挠痒)……
水上漂
哎,咋个不抠了?
狗娃
(掩饰)我抠累了。
水上漂
莫累坏了,来,过来歇息。(将孩子揽到怀里)
狗娃
(依偎)爷爷,你真好。
水上漂
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
狗娃
(喜悦)爷爷,我要学变脸,快教我嘛。
水上漂
好,我先教你几句口诀,记住:家传绝技,独孤一枝。
狗娃
家传绝技,独孤一枝。
水上漂
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
狗娃
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
水上漂
记清楚……侍女背叛祖先……要遭天打雷劈哟……
水上漂连声哈欠,渐转呓语,打起盹来。
狗娃轻轻松出老人怀抱,童心独语,对月抒情。
狗娃(唱)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
给你说句悄悄话——
我是黄毛小丫头!
又是喜,又是忧,小丫头遇上好老头。
心事不敢说出口,害怕爷爷把我丢!
月亮走,我不走,我和月亮分分手。
月亮躲进乌云后,我愿留在小船舟。
音乐行弦,水上漂睡眼惺忪嘀咕。
16.对画线句子中的词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掏”字用得好,把爷爷的真诚以及寻找到继承人后的兴奋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B.“教”字用得好,把爷爷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态度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C.“望”字用得好,把爷爷焦灼不安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D.“传”字“接”字用得好,写出了爷爷家族的世代传承。
17.对狗娃的性格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直率实在B.胆小懦弱
C.机敏灵活
D.勤备好学
18.对水上漂“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做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与水上漂的“女人家,扫把星”的说法是一致的。
B.水上漂的婆娘嫌他穷而离开了他,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对女人有了偏见。
C.水上漂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传女背叛祖先”“要遭天打雷劈”。
D.水上漂这样做是为了确保祖传的绝活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
19.对狗娃“(一震,停止挠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听到爷爷的悲惨身世,担心自己生活也不会幸福。
B.听到爷爷诅咒女人,担心自己被抛弃。
C.知道爷爷没把变脸的绝活传给婆娘,感到十分高兴。
20.对狗娃唱词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情真意切,文辞典雅。
B.感情真挚,富有情味。
C.清新质朴,通俗易懂。
D.不加雕琢,自然贴切。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2.D
3.(1)委婉地批评了只看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世俗风气。
(2)隐含着对既往岁月、传统生活、精神家园的感情。
(3)“迷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
4.A
5.示例:儿女是父母永远的牵挂——常回家看看
6.(1)
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或: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
(2)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希望孤独寂寞的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和社会的关爱中快乐成长,绽放自己的美丽,表达了对留守学生的关爱。
(3)示例:妈妈,我想邀请小华来家里一起学习。俗话说得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再说小华是个留守学生,我们一起学习可以让他感受到关爱和温暖。您看呢?
(4)
①在句末加上“的活动”。②
“要求”改为“诚邀”。
二、课内精读
7.【答案】男孩的语言体现了他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性格。
8.【答案】这些对人物动作、表情简要做的说明的文字,在剧本中叫做舞台提示(或舞台说明)。剧中做舞台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几处舞台提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9.【答案】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
10.【答案】答案不唯一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以从“物质上、精神上”等方面予以帮助,言之有理即可。比如和这些老人和孩子多交流,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缓解他们的思亲之情,在过节时可以把他们接到身边等。
三、中考演练
11.①得知父母要回家的消息后,每天都兴奋得睡不着觉,急切盼望父母回家。②父母要回家那一天,害怕雪下大,当见雪越下越大时十分揪心;高兴地做好早饭后焦急地等待,听闻父母回来了,在忐忑中兴高采烈地去迎接父母。③见到父母时,因太激动张嘴喊不出爸妈,父母也没有认出长大后的他,酸楚委屈油然而生,忍不住哭出声来。
12.不能。画线句内容照应前面喜旺“天天数日子”的内容,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喜旺在漫长的等待中急切盼望的心情,表现了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删去后无法表达出这样的效果。
13.第①段描写雪,表现了喜旺沮丧、害怕的心情;第⑥段以雪越下越大,烘托出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以雪景衬托人物心情,表现喜旺盼望见到父母的急切心情和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
14.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出父母盼望回家见到亲人的急切心情;父母望着喜旺的陌生感觉,深刻地表现出因为三年未回家,父母和儿子心灵上的陌生。
15.示例:留守儿童是中国当下存在的普遍现象,农村的父母为了生存、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无奈背井离乡,户口、入学等诸多现实问题又只能让
孩子无奈地留守家乡。这种空间距离逐渐演变成亲人间的情感距离、心理距离。例如文中的喜旺,留守家中盼望父母回家,可回家的父母却认不出自己,和自己形如陌生人。这是中国当下留守儿童问题的两难境地,谁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
16.A
17.C
18.B
19.B
20.A
第四篇: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同步练习
冀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14、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同步
练习
第一部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最意味深长的动人情景是,他常常同普朗克在一起演奏贝多芬作品。
意味深长:
⑵在音乐艺术中,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乐曲
扣人心弦:
⑶如果爱因斯坦对艺术的美无动于衷,人们有充分理由可以怀疑他心中是否能树立起科学(真理)的美学标准。
无动于衷:
2、通读全文,回答:爱因斯坦的艺术世界包括哪些方面?
3、请谈谈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⑴真正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会极力推崇艺术的美。
⑵“爱因斯坦左脚踏在科学世界,右脚踏在艺术世界。”
4、你对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萧伯纳有哪些了解?
5、从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你体现到什么道理?
6、(2006年安徽试题)语文综合运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⑴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⑵“小演说家”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节选自茅盾《论“入迷”》)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节选自李国文《我的阅读主张》)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摘自3月8日《今日早报》)
⑶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
⑷为配合这次活动,班里还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这份小报拟写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这个栏目的内容。(栏目名称为4个字)
示例:栏目名称:书海泛舟。栏目内容简介:介绍、浏览名著佳作。
栏目名称:
栏目内容简介:
读选文,回答问题:
⑴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而对艺术家和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少提到,尤其是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几乎根本没有触及、发掘,这不论对美学界、科学界和教育界认识爱因斯坦,都是一大憾事。……
⑵在所有的艺术中,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对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他尤其酷爱。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巴赫有何见解,爱因斯坦则回答说,关于巴赫的作品和生平,我们只有聆听它、演奏它,敬他、爱他,而不要发什么议论!……
⑶最意味深长的动人的情景是,他常常同普朗克在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弹钢琴者是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的,则是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学科的两大支柱,在科学上面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中,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乐曲。……
⑷除音乐外,爱因斯坦还推崇文学,他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斯妥耶夫斯基和萧伯纳的作品。在青年时代,他常常同友人在一起朗诵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大家知道,高斯是十八、十九世纪的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可是在爱因斯坦的心目中,陀斯妥耶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陀斯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
⑸在他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们是两个闪闪发光、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的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从事艺术、科学的最大乐趣不是占有,而是不断地追求。
⑹这些见解无疑充分表述了爱因斯坦同艺术之所以有密切关系的深厚根源,的确,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前者能满足我们的理性追求,后者能满足我们的感情渴望。⑺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值得追求,还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绝对的和谐的美。“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这一几何命题就具有高超的逻辑美,它在人们心中所激起的美感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在人们的心中所激起的美感是相通的,等价的。真正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会极力推崇艺术的美,正因为这样,爱因斯坦才经常把科学的伟大成就比作是“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把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家迈克逊称之为“艺术家”。
⑻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和艺术之所以是相通的,还在于两者都要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倘若没有诗人般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怎能以惊人的洞察力阐明相对论的原理?他自己就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⑼音乐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感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原文有删节)
7、第三段叙述了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共同演奏的意味深长的动人情景,“意味深长”实际上的意思是什么?(不超过25字)
8、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作为艺术家的巴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原因是什么?
9、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其理由是什么?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爱因斯坦最推崇西方古典音乐,是因为音乐对他的科学创见和思想闪光,往往起了催化的作用。
B.追求科学美的人,往往也极力推崇艺术美,必然像爱因斯坦和普朗克那样酷爱音乐,酷爱文学。
C.艺术创造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起源上尽管不同,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要表述生活的美。
D.爱因斯坦不仅强调了科学研究中需要“想象力”,尤其强调了艺术创造中的“想象力”对科学创造的激发作用。
E.要成为有创见的科学家,不仅需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第二部分:
安徒生与爱因斯坦:
童心爱心之楷模
今年4月2日是安徒生诞生200周年,丹麦王国政府为此举行盛大纪念活动,世界各地纷纷响应。无巧不成书,今年4月18日是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今年也是他发表光电效应、布郎运动和狭义相对论三篇划时代论文100周年,联合国宣布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以资纪念。
两位大师交汇于2005年,是巧合又非巧合,童心和爱心将安徒生和爱因斯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后人缅怀和景仰。
童心之表露在率真。这在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充分体现出来,安徒生以尖锐的对比揭示出世俗之虚伪与童心之率真。《皇帝的新装》虽名为童话,受益者实不限于儿童,百余年来广为流传,成为讽刺虚伪崇尚率真之经典。
童心之表露在好奇。爱囚斯坦的好奇心,促使他对自然奥秘作不懈之追求。童年的爱因斯坦第一次看到指南针感到十分好奇,他想:为什么指南针会指向空间特定的方向?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现象背后,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植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稍长,少年爱因斯坦醉心于探讨“追光”:如果超越光速会怎么样?经过多年反复思考,他终于悟出了光速不变原理,成为狭义相对论的两大基石之一。爱囚斯坦十分看重好奇心,他在《自述》中说:“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如今读来仍振聋发聩。
爱心使人的精神升华,社会变得更和谐。安徒生和爱囚斯坦均为具有博大爱心之表率。
安徒生童话之所以为儿童所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充满了赤子般的爱心。《丑小鸭》、《美人鱼》不仅使孩子们对动物感到亲切,而且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激发出博爱众生之高尚情操。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安徒生之爱心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安徒生童话历久而弥新,良有以也。爱国斯坦的爱心表现在他对儿童的关怀。晚年他定居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曾长期和邻居的一位小女孩交往。爱因斯坦教小女孩算术,报酬是分享她的糖果。2002年美国出版了两本新书:《爱因斯坦与孩子们的通信》和《爱因斯坦的剪贴本》,其中收入了爱因斯坦写给孩子们的信件,宇里行间,童心毕露,妙语如珠,关爱之心溢于言表,读后令人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
爱因斯坦对人类之大爱集中表现在他对原子弹的态度上。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方炽,爱因斯坦在从希特勒魔掌下流亡到美国的科学家公推下,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建议被采纳后,由奥本海纳和费米等主持曼哈顿计划,于1945年制成原子弹,促使日本投降,结束了大战。否则,如果希特勒抢先造出原子弹,人类将遭受万劫不复之大灾难。原子弹及其后发展出的氢弹具有足以摧毁世界的巨大威力,引起超级大国间疯狂的核军备竞赛,再次将世界推向战争的边缘。始作俑者爱囚斯坦对此忧心忡忡,投身于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军备竞赛。大战中爱因斯坦建议造原子弹,大战后他反对核军备竞赛,均出于对全人类之仁心大爱。作为具有爱心的科学家之楷模,爱因斯坦当之无愧。
安徒生和爱因斯坦两位大师已走进历史,值此两师交汇之年,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最有意义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两位大师之童心和爱心。美国科学散文作者奥佛拜在2005年3月1日《纽约时报·科学时代》发表文章,题为“下一个爱国斯坦?欢迎提出申请”。望予成龙的家长们!动心了吧?鼓励予女成为下一个爱因斯坦是好事,为此就要保持他们的童心,尤其是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让他们从“数学奥林匹克”的题海中跳出来,让他们在为应考而死背硬记的书山重压下透一口气,让他们有提问质疑和思索的时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让他们有按个人兴趣探索的自由……一句话:永葆童心!这样即使学不成爱因斯坦,使他们的金色童年充满欢笑和惊喜,也是功德无量。
提倡爱心更是当务之急。当前世界上弥漫着一股戾气,稍有争端就反目成仇,动辄兵戎相见残杀无辜。爱心能化解仇恨,建设和谐社会,就要培植爱心。爱心须从小培养起,安徒生童话是好教材。
在对安徒生的一片赞扬声中,也夹杂着些许杂音。有人说:在今天物欲膨胀的功利主义社会里,安徒生童话会让孩子“变傻变笨”。还有人在网上贴文章说:“要向安徒生吐口水。”如果读安徒生童话会使孩子变傻变笨,我宁可要这样的傻孩子和笨孩子。杂音的出现,更使我们认识到提倡读安徒生童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仰望夜空,慈祥睿智的两位大师像启明星般发出童心爱心之光芒,普照下界滚滚红尘。
11.第三段,作者为什么说“《皇帝的新衣》虽名为童话,受益者实不限于儿童”呢?
12.第六段“安徒生童话历久而弥新”中“历久而弥新”的意思是什么?安徒生童话为什么会“历久而弥听”?
13.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说:“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作者说“如今读者仍振聋发聩”,你从中能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震动呢?
14.第十二段“有人说:在今天物欲膨胀的功利主义社会里,安徒生童话会让孩子‘变傻变笨”。面对这样的“杂音”’,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宁可要这样的傻孩子和笨孩子”。
15.安徒生是伟大的文学家,爱因斯坦是卓越的科学家,作者通过“童心和爱心”把这两位不同领域的大师紧密地联系在—起。除这两位大师外,你还知道哪位大师具有类似的童心和爱心呢?简要叙述他们童心或爱心的表现。
16.作者认为安徒生童话是好教材,其实名著都是指导我们人生的好教材。从下面所列举的名著或其他你曾经阅读过的名著中选出一部,简要写出这部“教材”好在哪里。
①《三国演义》②《水浒》③《西游记》④《鲁滨孙漂流记》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⑥《格列佛游记》
第三部分:
17、(2006年仙桃试题)综合性学习:
在社区举办的“2006屈原暨端午文化节”活动中,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如观看龙舟竞赛、观摩民俗表演、旁听楚文化与经济发展演讲等。现请你参加如下活动:
⑴“端午美食”活动。先来美餐一顿吧!在这一活动中,你吃到了自己家乡最具特色的端午美食,你能说出其中的二、三样品种来吗?
⑵“名篇吟诵”活动。再模拟表演一下吧!以郭沫若的《雷电颂》为表演材料,其最后几句如下,你认为应以什么样的感情基调来演读?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⑶“时事评说”活动。让大家再看看新闻报道吧!
据电视新闻报道,今年端午节前夕,湖南省鹰潭市政府以每年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等为由,取消了赛事活动,砸毁了数百条龙舟……
读了这则消息,你对此举如何看待?请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我的观点:
我的理由:
18、(2006年百色试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开展了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演讲。
B.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C.通过开展“红色之旅”活动,使百色有了更高的知名度。
D.我在留学的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参考答案:
1、⑴这里的意思是很有趣味。⑵形容言论、表演、比赛等深深地打动人心。⑶形容对使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漠不关心,毫不在意。
2、音乐上,他推崇西方古典音乐,尤其酷爱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造诣于小提琴,倾心于钢琴;文学上,他热爱莎士比亚、歌德、海涅、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肖伯纳;共鸣卡夫卡。
3、⑴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互补的,是精神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方面。⑵爱因斯坦对音乐有造诣,推崇文学,对艺术执著追求;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意近即可)
4、莎士比亚,英国著名剧作家,作家;歌德、海涅,德国著名诗人;陀思妥也夫斯基,俄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英国著名作家。
5、从所受启发谈即可:如做全面发展的人、要有想像力以及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等。合理成文即可。
6、⑴如: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莎士比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⑵第三则不符合要求。因为第三则是对社会上读书浮华风气的批评,与演讲的主题无关。点拨:答出“第三则不符合要求”,说明理由,意思对即可。⑶)示例:王老师,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场指导。点拨:答出称呼、时间、地点、内容,符合口语表达特点。意思对即可。⑷如:文苑撷英:点评、赏析佳作片断。
7、他们在科学和艺术的关系问题上看法相似。(意思对即可)
8、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因而大艺术家在这方面的作用往往要超过科学家。(意思对即可)
9、①(从认识上说)二者都是没有终点的世界,都需要不断追求;②(从创造上说)二者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的。(意思对即可)
10、BC
11、围绕《皇帝的新装》已成为“讽刺虚伪崇尚率真的经典,不仅儿童,而且成人也可以从中受益”来答即可。12.历久而弥新:经过了很长时间而更加有新意。第二问:围绕“安徒生童话充满了赤子般的爱心,在一代代孩子的心灵中激发出一种博爱众生的高尚情操”来答即可。13.围绕“这段话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启示,爱因斯坦敏锐地指出现代的教学方法容易扼杀学生的好奇心,现代教育应给学生自由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来答即可。
14、围绕“因为这样的孩子有童心和爱心,而没有物欲膨胀的功利之心”来答即可。15.答出大师的名字、写出童心和爱心的表现即可。16.写出名著的名称、简要写出好处即可。
17、⑴粽子、煮鸡蛋、米酒(雄黄酒)、油条等。⑵应以慷慨、激昂、悲壮的感情基调来读。(答出两个要点即可。)⑶不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只要能言之成理均可。
18、D。点拨:A句搭配不当,B句前后照应不当,C句成份残缺。)
第五篇: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12 湖心亭看雪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雾凇(sōng)长堤(dī)毳衣(cuī)
B.沆砀(dàng)
拏(ná)
喃喃(nǎn)
C.金陵(lín)
芥(jiè)
崇祯(zhēn)
D.更定(gēng)
痴(chī)
铺毡(zhā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拏一小舟
(3)拥毳衣炉火
(4)独往湖心亭看雪
(5)雾凇沆砀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8)客此
3.下列句子中“一”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上下一白
B.余拏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湖心亭一点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与云与山与水
与朱元思书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问其姓氏
其真无马邪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
是金陵人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有痴似相公者
C.见余大喜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拏/一小舟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独往/湖心亭/看雪
7.阅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描写西湖的诗文很多,如“ , ”,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 , ”,这是杨万里笔下的夏日西湖。秋天的西湖萧瑟飘零,“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冬天的西湖在张岱的笔下,“ , ,上下一白”。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下列句子中,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而”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
B.溪深而鱼肥
C.面山而居
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0.课文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中的“云”“山”“水”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11.《湖心亭看雪》《小石潭记》两文的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请你说说其表达的感情的不同之处。
【类文精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题目。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轿夫叫船上人,怖①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②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③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④)
[注]
①怖:恐吓。②舣(yǐ):停船靠岸。③(huì):洗脸。④《西湖七月半》:本文是张岱的一篇散文,选自《陶庵梦忆》。“七月半”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大雪三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更有痴似相公者
是日更定矣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雪纷纷何所似
D.是金陵人,客此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14.甲文中引用了“金陵人”和“舟子”的话,请分析两人的话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特点。(2分)
15.不少学者认为,张岱的小品文清隽灵秀,往往使读者一扫心中的浑浊之气。请你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分析张岱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分别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4分)
(二)[2020·衢州改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彭天锡串戏①
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十金者,家业十万缘手而尽。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②、一肚皮磊砢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桓子野④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
①串戏:客串演戏。②机械:机巧。③磊砢(kē):众多的样子。④桓子野:桓伊,字子野。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未尝一字杜撰
(2)辄呼:“奈何!奈何!”
17.对文中画线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另一种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2分)
18.本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结合内容分析。(4分)
19.结合本文和《湖心亭看雪》,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岱?(4分)
答案
1.[解析]
D A项,“毳”应读“cuì”;B项,“喃”应读“nán”;C项,“陵”应读“líng”。
2.(1)消失。
(2)撑(船)。
(3)裘皮衣服。
(4)独自。
(5)白汽弥漫的样子。
(6)哪能。
(7)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8)客居。
3.[解析]
A A项中的“一”是“全”的意思,其他三项中的“一”都是数词。
4.[解析]
D A项,和;给。B项,哪里;语气词。C项,代词,他们的;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D项,连词,表顺承。
5.[解析]
B A项,这;判断词。B项,还。C项,非常,很;与“小”相对。D项,全;数词。
6.[解析]
B 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余/拏一小舟。
7.示例: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8.[解析]
D 例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A项,连词,表修饰;B项,连词,表并列;C项,连词,表修饰;D项,连词,表顺承。
9.(1)(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10.不能调换。这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写的,符合人们的观景习惯,且与下文“上下一白”相一致。
11.《湖心亭看雪》的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体现出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小石潭记》是作者被贬到永州时写的一篇山水游记,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12.[解析]
A A项,两个“雪”都是动词,下雪。B项,还;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C项,古代罚酒时用的酒杯;白色。D项,客居;宾客。
13.(我)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14.金陵人和舟子的话都是作者内心的外化,借他人之口侧面烘托出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形象。
15.甲文运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雪后水汽弥漫,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一体的景象,给人以冰雪世界的纯净美感。乙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比作“新磨的铜镜”,把“山”拟写成重新梳妆的人,把“湖”拟写成重新洗脸的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西湖断桥月下的美景,月色如水,清新宜人。
[参考译文]
[乙]
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排列着的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游人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刚凉下来,在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客人开怀畅饮。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低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在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去和他们打招呼,拉(他们)和(我们)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才散去。我们任凭船儿漂荡,畅快地安睡在十里荷花中,花香扑人,做着恬静的梦,真是舒适极了。
16.(1)曾经。
(2)就。
17.示例一:我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因为他的戏每一出都有传承,不是自己杜撰的,曾到张岱家串戏五六十场技艺都没有穷尽。他的表演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示例二:我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到家唱戏。原因是他唱戏妙天下,角色扮演惟妙惟肖。(言之有理即可)
18.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正面描写:他善演丑净角色,表演惟妙惟肖,有形有神;他厚积薄发,一生的积累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戏中。侧面描写:通过作者的感受“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把他的戏比作“一夜好月”“一杯好茶”,并借桓子野的典故写出了彭天锡串戏之妙,技艺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19.①有生活情趣,兴趣爱好广泛。痴迷山水,酷爱戏曲。②才华出众,文采好。如《湖心亭看雪》中,营造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彭天锡串戏》中,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彭天锡串戏之妙。③特立独行。在大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对伶人彭天锡以平视的态度大加赞赏。④有家国情怀。他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崇祯”“金陵”追忆故国山河,在《彭天锡串戏》中,借彭天锡演戏,发不平之气,暗藏亡国之痛。(结合内容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彭天锡(喜欢)客串演戏,其演技绝妙天下,但是(他的)每出戏都有传承,没有一个字是杜撰的。(他)曾经因为一出戏,请来到家里教戏要花费几十金的人,十万家业(就这样)随手花费殆尽。春天,(他)多半在西湖,曾经五次到绍兴,到我家客串演出了五六十场戏,然而他的技巧都没有穷尽。
天锡多扮演丑净行的角色,千古的奸雄佞臣,经过天锡的表演而更加狠毒,借天锡的表情而更加刁钻,经天锡的道白而更加阴险。设身处地地设想,恐怕商纣的凶恶也不如他表演得那么刻毒。(他)一皱眉,一瞪眼,就表现出腹中有剑,笑里藏刀,心怀鬼胎,暗藏杀机,阴森可怕。大概天锡一肚子诗书、一肚子山川、一肚子机巧、一肚子不平之气没有地方发泄,特意在他的表演中发泄出来罢了。我曾经看了(他的)一出好戏,恨不得使法术用锦缎把它包起来,让它流传不朽;(我)曾经把(他的)一出戏比作天上的一夜好月,比作火候正好的一杯好茶,只能供一时欣赏,其实是欣赏不够的。桓子野看到美丽的山水风光,便说:“奈何!奈何!”真是有无可奈何的感觉,嘴里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