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的研究及启示论文

时间:2019-05-15 10:3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的研究及启示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的研究及启示论文》。

第一篇: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的研究及启示论文

论文摘要: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在向专业化、学术化迈进的进程中,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其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文章分析了美国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发展背景及实践模式,建议我国应重视和提升学生事务人员的教育作用,并加强学生事务人员和学术事务人员之间的合作。

论文关键词: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教学活动;合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学习理论的深入发展,“促进学生学习”逐渐成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主旋律。至此美国学生事务历经“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工作”、“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进入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紧密联系共同致力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时代。与此同时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化和学术化得到进一步强化与发展,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成为其发展的趋势之一。通过分析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的发展背景及实践模式,可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改革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发展背景

传统上课堂教学主要是任课教师的工作任务,学生事务人员往往被认为是管理人员,属于非教学人员,因此通常不承担教学任务。但随着学生学习理论的深入发展和新生头年经历(FYE)等项目的广泛开展,学生事务人员的教育作用日益凸现,学生事务人员成为与学术事务人员增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主角。

1.“促进学生学习”的理论发展为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促进学生学习成为高校学生事务的主要任务之一,教育者就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及发展进行着广泛讨论和研究。1994年,美国大学人事协会(ACPA)发表了题为“学生的学习是当务之急”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紧密相连,课堂内外的活动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报告同时指出学生事务人员是教育者,他们需承担起创造有教育意义活动的责任。RobertBarr和JohnTagg学者于1995年发表了题为《从教到学——本科教育新的范式》的文章。该项研究鼓励教育者应从“教学生”转变到“为学生创造学习”。两位学者提出“应将学生学习作为综合体,鼓励教育者创造有质量的学习,并谈到大学学习计划”。2002年美国大学委员会在“巨大期望——学习新观点”的报告中,以Barr和Tagg学习范式概念为基础,号召教育者“促进学生的各种学习需要”。不久之后,美国国家学生人事管理协会(NASPA)和美国大学人事协会发表了“学习的重新思考”报告,将学生学习定义为是综合学术学习和学生发展过程的全面、整体活动。正是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事务人员的教育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不再仅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的配角,而是与学术事务人员共同承担着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责任。这为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2.通过创设教育活动,学生事务人员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大量针对学生保有率和毕业率的研究均表明,学生事务人员不仅对提高本科生保有率和毕业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扮演着更为直接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角色。他们通过组织各种课内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创造和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这些活动涉及到学生生活、社会、娱乐、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尤其在大学一年级的重要转变期,学生事务人员开展了许多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内外活动。如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咨询、新生指导、住宿,健康咨询以及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社团活动等项目。学生事务人员通过指导、计划和设计活动方案,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目的。因此目前学生事务人员越来越注重学生接受课外教育的数量和效果。

3.新生头年经历项目拓展了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窗口

美国高校学生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不少大学生没有完成学业就中途退学。据调查表明在退学的学生中,75%是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其中相当数量学生是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而退学。因此如何提高高校学生的巩固率和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减少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所产生的不适,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大学一年级经历的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计划和研讨课以及定向课等课程,许多高校都有专门为新生制定的辅导计划,这些辅导计划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而且有益于减少学生的流失。学生事务人员通常承担这些课程,所以这些课程的开展为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提供了机会。

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实践

在美国高校中,学生事务人员有较多直接或间接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部分学生事务人员承担了向学生讲授课程的教学任务。概括而言,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新生研讨课

大学一年级新生研讨课是学生事务人员参与课堂教学的最普遍的形式。在美国许多四年制大学和一些社区大学开设了各种形式的新生讨论课,学生事务工作人员通常承担部分新生研讨课。通过教授这些课程,学生事务人员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科学合理地管理、安排时间;积极主动参加社团以及指导新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等等。

2.创设课程

学生事务人员运用学生发展理论知识和与学生广泛接触的工作经历中所积累的经验,创设对学生具有教育目标且丰富的学习教育课程方案。如参与设计和实施新生课程和多元的新生定向辅导方案,以及结合课程的服务学习或领导方案等。基于学生的多元需求,学生事务人员从课程、方案、活动和服务等多种方式提供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术与非学术的学习方案,构建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机会。3.同行培训课程

与新生研讨课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是同行培训课程。伴随着新生研讨课的广泛开展,其发展趋势需要选拔优秀学生或研究生与教师进行合作教学。在合作教学中,要求所招募的优秀学生参与到辅助课程中。因此需要学生事务人员对优秀学生进行培训,使这些优秀学生理解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学和学习的关系,学会指导其他同学。同时学生事务人员帮助同行教育者应用好课程辅助教学。

4.学习社区

学习社区不同于课堂教学,它是以兴趣引导原则来构建的学生学习场所,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学生居住地即公寓住宿地设立,另一种是围绕课程学习设立。每一个社区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差异,各有特色。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已经形成四个特色各异的新生学习社区项目。学习社区对于引导学生兴趣的发展和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起初学生事务人员主要通过加强教师和员工间的联系而参与到这种活动中,如今学生事务人员已成为学习社区的主要创设者。因此可以说学习社区是一个使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增长入口。

5.学术指导

学术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挖掘潜能,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大学目标和人生目标,进一步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传统上学术指导主要由任课老师负责。随着学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生生源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向学生提供学习方向、学习计划、学习指导方面的服务得到重视。目前参与学术指导的人员由专业教师扩大到学生事务管理中的相关人员,已成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

6.合作教学

学生事务人员与教师通过课堂外教学活动组成团队合作教学。它使教室内与教室外、学术性与非学术性、课程与活动、校园内与校园外的经验等连为一体。合作教学改善过去缺乏衔接的学习环境,支持并帮助每个学生。它有利于学生学习,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合作教学对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人员具有相互学习作用,学生事务人员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发展问题,教师帮助学生事务员工学习教学技术和方法。在相互协作过程中,二者从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进而共同为学生营造了紧密的学习环境。

三、启示

通过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发展背景及实践模式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如下方面值得借鉴:

首先,重视辅导员的教育作用,提升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纵观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学生事务人员的教育作用渗透到课堂内外。学生事务人员通过组织和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方案,教授一些相关发展性科目。虽然学生事务人员的教学与任课老师的教学工作不尽相同,但他们通过上述活动及教学不仅教育学生,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成功。相对而言,我国辅导员工作缺乏富有教育性活动的开展。因此我国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发展的需求,创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计划和课程项目,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其次,急需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具有教学能力的辅导员队伍。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教育作用,需要一支队伍作保障。针对我国辅导员队伍管理强而教育弱的特点,培养一支专业化、专家化队伍迫在眉睫。因此高校应不断为辅导员提供发展平台和长期发展计划,帮助辅导员发展教学技能,鼓励辅导员参与教学活动。从辅导员自身角度而言,其应居于教育者的定位,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以胜任新时期学生工作的要求。

最后,重视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的之间的协作。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之间建立教育伙伴关系,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与全面发展,更有助于高等教育目标的达成与效能的提升。纵观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发展历程,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分分合合,最终围绕“促进学生学习”走到一起。目前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呈现出广泛联系和密切配合,二者共同承担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责任。我国高校应在教师和学生事务人员广泛建立教育伙伴关系,不断加强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的合作,为学生营造和构建紧密的学习环境,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第二篇: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其启示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其启示

马健生, 滕 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北京 100875)

【摘要】 本研究选取了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三大专业期刊为研究对象, 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 对近10 年来三大期刊中近千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词分别进行编码、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始终是“学生事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关注“学生发展”是“学生事务”专业的核心理念;学生事务专业人员自身的发展为“学生事务”提供了人员保障;而“参与”、“合作”的管理模式则是提高“学生事务”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这一研究结果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观念和制度的发展均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管理;学生事务;美国

【作者简介】 马健生(1966-), 男, 安徽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滕 珺(1983-), 女, 浙江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2008 年第 2 期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 在校大学生规模日益膨胀,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如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薄弱、集体精神和社会意识淡漠、心理承受能力过低等, 这些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关注我国高等教育如何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同时, 我们必须注意社会转型对于年轻大学生的影响, 必须注意调整和改革我国大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种种不适应的观念、制度和习惯方式。相比之下,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则是一个发展较为成熟的体系, 客观、系统、全面地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最新的发展图景, 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并促进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的发展。

一、学生事务的基本要素

受项贤明教授《泛教育论》教育主客体关系和顾明远教授、薛理银博士《比较教育导论》学生、专业人员、学生事务和学生事务专业、教育系统构成要素①的启发, 笔者认为高校“学生事务”这一教育活动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学生、专业人员、学生事务和学生事务专业。“学生”和“专业人员”是“学生事务”的两大主体, 也是“学生事务”基本的“人员要素”。“具体事务”是学生和专业人员交往活动存在的载体,“学生”和“专业人员”通过“具体事务”进行交往。“具体事务”包含“教育客体”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教育客体”, 包含“财物要素”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财物要素”;然而“,具体事务”所发挥的中介作用与“教育客体”和“财物要素”是一致的。因此更为确切地说,“具体事务”是学生事务这一教育活动发生的领域和载体。“学生事务专业”是专业人员和学生在具体事务的活动过程中, 不断提升及形成的一个组织体系和知识系统。它包括“学生事务”这个行业在自身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所建立的哲学基础、专业标准以及专业组织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事务专业”属于教育活动中的“信息要素”, 是一些指导“学生事务”正常运转的原则和方法。

正如教育活动的各个要素有其自身的运行逻辑一样“,学生事务”中的四大要素也是一个紧密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之间相互关联, 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运行逻辑的系统。首先“,学生”和“专业人员”共同作用于“具体事务”, 在“具体事务”中产生交往关系。在这一交往过程中“,学生”和“专业人员”为更好地达成“具体事务”的目的, 在“具体事务”中不断反思和汲取有用的信息,逐步形成了一套专门的知识体系和组织系统, 即“学生事务专业”, 而专业的形成和完善又会反过来作用于“具体事务”功效的发挥, 从而进一

步促进“学生”和“专业人员”自身的发展。事实上“,学生事务”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 笔者并不期待这一分析框架能完整地覆盖“学生事务”的方方面面,只是希望借助于这一分析框架, 对笔者所研究的问题有更为系统的认识和更为深刻的洞察。

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所关注的领域

受班宁(James H.Banning)、阿乎纳(Linda M.Ahuna)、休斯(Blanche M.Hughes)、盖尔林(AlanGellin)等人②的启发“,考察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可以使我们洞察一门学科或诸如学生事务这样实践领域是如何反映某些特定的事件或主题的”。[1] 换而言之,“我们可以将学术期刊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 这种文化制品中包含着与特定学科或领域相关的历史和价值观”。[2] 为了更清晰、更全面地了解当前时代背景下美国学生事务的发展状况, 笔者选取了 1997 年至 2006 年间美国“学生事务”三大专业期刊③ 中近976 篇学术论文(article)、研究简讯(research in brief)、校园动态(on the campus)和编者按(editorial)为研究对象, 依据一定的分析标准 ④对文献进行编码、统计, 然后根据统计结果, 描述和展现事物的发展状况。之所以采用这种定量的研究方法, 是因为笔者希望研究的结果能够尽量客观地展现事物本身发展的原貌, 而不是建立在笔者对部分文献资料片面的臆想之上。

(一)“学生”和“具体事务”备受关注

统计结果显示: 1997 年至 2006 年间三大专业期刊中有关“学生事务专业”“、具体事务”“、专业人员”和“学生”的研究中, 有关“学生”的研究数量最多, 共 455 篇, 占 46%。其次是有关“具体事务”的研究, 共 226 篇, 占 23%。有关“学生事务专业”和“专业人员”的研究数量分别仅占 13%。⑤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近10 年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最为关注的领域是“学生”和“具体事务”。

之所以最关注“学生”, 一方面是由“学生事务”本身的发展逻辑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也受“学生事务”历史传统的影响。“学生”作为“学生事务”主要的服务对象, 同时也承担着“学生事务”活动主体的角色。“学生”既是“学生事务”的出发点, 也是归宿点。可以说, 整个学生事务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而开展的“,学生”必然会成为“学生事务”关注的中心“,学生事务”的历史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如今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发展成熟, 已是“一个职能多样化、工作标准化、人员职业化、研究学术化、理论综合化、运行高级性的专业领域”, [3]要进一步促进这一成熟专业的发展, 就必须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学生”。而对“具体事务”的关注占一定的比重, 是因为“具体事务”本身就是“学生事务”的载体, 是“学生事务”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专业发展到什么程度, 都始终必须通过“具体事务”来实现“学生事务”的目标价值, 因此无论如何人们都会给予“具体事务”相当程度的关注。

(二)“学生事务专业”和“专业人员”的受关注程度日益凸现

统计结果显示, 尽管有关“学生事务专业”和“专业人员”的研究在绝对数量上并不占优势, 但从相对比重上看却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01 年“学生事务专业”研究的比重明显增加, 由2000 年的 7.5%增长至 18%, 尽管此后“学生事务专业”研究的比重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但整体水平均高于 2001 年前的比重。“专业人员”研究所占的比重一直呈不规律的波动状态, 但波动幅度不大,2005 年最高达到 12.6%, 2002 年最低为 6.1%, 其余基本在 8%左右波动, 但 2002 年后的整体水平略高于 2002 年前。由此可见,近10 年来, 尤其是 2001 年后“,学生”研究、“专业人员”研究和“学生事务专业”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对这一发展趋势造成了一定影响的可能是一些重要文献的出台。1996 年 ACPA 出台的《学生学习是当务之急》(The 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Implications for Student Affairs)“旨在引发这样一场讨论, 即学生事务专业人员如何有目的地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和发展环境”;[4]1997 年 ACPA 和NASPA 共同起草了 《良好实践的原则》(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for Student Affairs),“为学生事务工作者提供了另一个工具, 帮助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5] 1998 年 AAHE、ACPA 和 NASPA共同出版了 《强有力的合作: 共同承担学习的责任》(Powerful Partnership: AShared ResponsibilityforLearning);1999 年 ACPA 出版了 《未来工程》(TheTrends Project), 这些都大大加强了人们对“学生事务专业”和“专业人员”的关注。

(三)各要素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纷繁复杂

1“.学生事务专业”主要关注“理论基础”和“组织及管理”

统计结果显示, 1997 ̄2006 年间三大专业期刊有关“学生事务专业”的研究中“,理论基础”的研究数量最多共 56 篇, 所占比重最大, 为 41%。其次是“组织及管理”方面的研究, 共 36 篇, 占“学生事务专业”类研究总数的 27%。由此可见“,理论基础”和“组织及管理”是近10 年来“学生事务专业”这一要素中最受关注的两个领域。

2“.具体事务”可能打破传统的划分方法

统计结果显示: 1997 ̄2006 年间三大专业期刊有关各项“具体事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食宿、咨询、学术指导、纪律、学生社团及活动和其他。但值得关注的是“,其他”的数量最多,共 52 篇, 占 24%。之所以产生这一现象, 说明传统的事务领域本身已不能够涵盖当前学生事务的活动范围, 这可能是因为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对学生事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创造了新的学生事务领域(如多元文化教育等)。当然, 也可能是因为各项学生事务领域之间“合作”的需要日益凸现,单项的事务领域已不足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需要共同合作的“项目”来承担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因此“,其他”领域备受关注的程度可能恰恰说明“具体事务”本身, 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质的改变。

3“.学生”的“特点”和“多样人群”最受关注

统计结果显示, 1997 ̄2006 年间三大专业期刊有关“学生特点”的文章在有关“学生”的研究中数量最多, 共 204 篇, 所占比重最大(35%);其次是有关“多样人群”的研究, 共 186 篇, 占“学生”文章总数的 33%。由此可见,近10 年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学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点”和“多样人群”这两个领域。与专业人员“特点”受关注的原因一样,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关注学生“特点”同样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化深入发展的结果。“多样人群”的关注一方面有其历史渊源, 另一方面也存在相应的现实需要。从学生事务的发展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不论是性别、年龄还是种族, 美国高校大学生都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而在这个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人口流动增大, 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所占的比重也明显加大, 学生群体多元化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特征。

4“.专业人员”的“特点”备受关注

统计结果显示, 1997 ̄2006 年间三大专业期刊有关学生事务专业人员“特点”的文章在有关学生事务专业人员的研究中数量最多(49 篇), 所占比重最大(35%);其次是有关“项目”的研究, 共 25篇, 占 18%。由此可见,“专业人员”的特点是最受关注的领域。正如前文所言, 一个成熟的专业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为该专业提供发展的养分。从“学生事务”的发展历史来看, 以往更多关注的是作为群体的“专业人员”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和应该达到什么标准, 而对于“专业人员”群体实际表现的特征以及“专业人员”个体的特征则关注较少。近年来专业人员“特点”的受关注程度日益凸现。

三、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全面把握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热点问题,笔者在各个要素中选择了“学生发展”、“多元”、“社群”“、专业”“、平衡”、“参与”和“合作”这 7 个主题词。其中“学生发展”是“学生事务专业”的基本理念“;多元”和“社群”是反映“学生”特点的一对概念“;专业”和“平衡”是反映“专业人员”特点的一对概念;“参与”和“合作”是反映“具体事

务”的一对概念。统计结果表明: 1997 年到 2006 年间,讨论“学生发展”问题的文章数量最多, 共 517 篇,所占比重也最大, 为 43%;其次是有关“多元”问题的讨论, 共 275 篇, 所占比重为 22%;第三是有关“专业”问题的讨论, 共 211 篇, 所占比重为 17%。其他有关“社群”“、平衡”、“参与”和“合作”问题的研究所占比重均低于 10%。由此可见“,学生发展”、“多元”和“专业”问题是近10 年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探讨的热点问题, 依然占据着绝对主流的地位。

1“.学生发展”是学生事务的核心理念“学生发展”始终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 从 1937 年的《学生人事宣言》到 1996年的《学生学习是当务之急》无不再三重申“学生发展”的重要性。1937 年的《学生人事宣言》明确指出学生事务应“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而不仅仅只是智力训练”;[6] 1949 年的《学生人事宣言》也强调学生事务应促进学生身体、社会、情感、精神和智力的全面发展;[7] 1996 年的《学生学习是当务之急》再次申明学习、个人发展和学生发展是相互交织且不可分离的概念, 这是当今学生事务发展的前提假设。事实上, 学生事务发展的实践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学生发展”曾经是、现在是、未来仍将是学生事务发展永恒的主题。

2.关注“多元”, 兼顾“社群”上个世纪 60 年代以来, 美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 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纷纷涌入大学校园,“弱势群体”、“多元文化”成为美国高等教育领域日渐关注的问题。20 世纪 70 年代, 国会对双语教育的拨款从 1970年的 610 万美元增长到 1980 年的 1.69 亿美元,1990 年国会对多元文化和双语教育的拨款高达2.03 亿美元, 1999 年为 2.25 亿, 这表明国会对双语教育的拨款逐年增长,[8] 同时也表明“多元”是当今这个时代的主题之一。但在“多元”文化融合碰撞的过程中, 学生“归属感”和“自我认同”的需要日渐凸现, 而“社群”恰恰是给予学生“归属感”和“自我认同”的一个实体。尤其是《学生学习是当务之急》出台后,“学习社群”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组织。因此, 在这个充斥着“多元”的今天“,社群”的重要性开始逐渐凸现。

3.关注“专业”, 兼顾“平衡”强调“专业”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的根本原因。大至专业理念的提出、专业组织的建立, 小至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技能的培养,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近70 年的发展历史一直在不断实践“专业”的理念。即便是到了“专业”发展相当成熟的今天, 为提高学生事务本身的质量和水平, 人们依然十分关注“专业”问题。同时也因为“专业”发展相当成熟, 作为个体而不是群体的“专业人员”开始凸现。正如梅勒尼?麦克莱伦(MelanieMcClellan)和托尼·考森(Tony W.Cawthon)所言:“当大部分学生事务专业人员努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的同时, 我们必须反问我们自己, 我们自己是否也全面发展? ”[9] 如何在个人发展和专业发展中寻求“平衡”恰恰成为深入探讨“专业人员”个体发展的切入点。换而言之, “平衡”问题的凸现恰恰是“专业”发展的另一个表现。因此随着“专业”发展的不断深入, “平衡”问题的重要性也将日益凸现。

4“.合作”和“参与”并重“合作”问题多次出现在学生事务的有关宣言中。1937 年的《学生人事宣言》强调“各院校之间的合作、教学工作与学生人事工作之间的协作、财政或事务管理工作与学生人事工作之间的协作、中等教育机构与高等教育机构人事工作的协作、各人事协会之间的合作”;[10]1949 年的《学生人事宣言》指出“要达成以上目标, 要求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相互合作”;[11]1998 年的《强有力的合作》也明确指出“:只有校园内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学术人员和学生事务人员——共同承担学生学习的责任, 我们才能进步。”[12]尽管如此,近10 年来“合作”问题似乎仍停留在呼吁的层面, 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 如合作的策略、技巧等。如果说部门之间的“合作”有诸多条件的限制, 那么个体的“参与”则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本身。无论是学生参与学生事务管理过程, 还是专业人员参与学校政策决策过程“,参与”不仅充分挖掘了个人的潜质, 而且优化了学生事务本身的发展, 也许“参与”恰恰是实现“合作”可行的策略之一。

四、对中国高校学生事务发展的启示

纵观美国高校学生事务近10 年来的发展图景, 我们不难发现: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自身的发展,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的发展遵循了“学生事务”本身的运行逻辑,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同时又能灵活、适度、并理性地根据时代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笔者认为, 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学生事务的发展有很大启发:

1“.学生”是“学生事务”中的重中之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生事务”的核心理念。这是“学生事务”发展的逻辑起点, 也是“学生事务”发展的根本目的, 并不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也不因为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有所改变。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制度上, 都仍然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阶段。如果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 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工作则很难突破以往的发展框架, 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2.尽管美国近年来才开始关注“专业人员”自身平衡发展的问题, 但这表明过于强调“专业”技能、标准或角色可能对“专业人员”本身带来不利的影响, 进而影响整个“学生事务”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强调“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作为个体的“专业人员”其职业与生活、技能与兴趣的平衡发展, 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单向度”的“专业人员”, 使我国“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少走弯路。

3.尽管我国高校并不像美国高校那样有多种族的学生, 但事实上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强, 我国高校的学生也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阶层, 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增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 如何促进不同文化群体下学生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在关注“多元”学生的同时, 兼顾学生的“社群”意识。

4.关于各项具体事务的管理方式, 美国“参与”与“合作”的模式为我国学生事务的发展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启发。让学生和教师“参与”学生事务的管理, 加强各事务领域之间的“合作”, 可以使学生事务的管理过程更加民主、更加高效。

【注释】

①顾明远教授、薛理银博士认为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分成四类: 人员要素、财物要素、信息要素和结构要素。具体参见顾明远、薛理银.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 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112 ̄113。

②2000 年班宁(James H.Banning)、阿乎纳(Linda M.Ahuna)和休斯(Blanche M.Hughes)通过分析 1967 ̄1996 年 NASPA 期刊中关于种族或少数族裔的文章, 发现学生事务管理实践中对少数族裔的态度更为接受、宽容, 已将其视为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 而非需要“调整”的人群, 同时也要求学校为少数族裔文化进一步提供支持环境。2003 年盖尔林(Alan Gellin)对1991 ̄2000 年间的 8 项研究进行元分析, 结果表明, 社团生活、俱乐部、与教师互动、同伴互动、住校和工作能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③三大专业期刊包括: 美国大学人事协会(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 简称 ACPA)的专业期刊《大学生发展》(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1997 年第 38 卷第 2 期——2006 年第 47 卷第 1 期)、大学生事务南部协会(Southern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简称 SACSA)的专业期刊 《大学生事务》(College Student Affairs Journal)(1998 第 17 卷第 2 期: 2006 第 25 卷第 2 期)和全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Stud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ors 简称 NASPA)的《NASPA 期刊》(NASPAJournal)(1997 年第 34 卷第 2 期——2006 年第 43 卷第 4 期)。

④本研究采用的编码标准是在皮尔森(Pearson)和鲍曼(Bowman)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改编而成, 具体参见 Pearson,FrancesC.,Bowman, Robert.“Issues and Trends in the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Journal: A 20 Year Retrospective”, College Student AffairsJournal, 2002, 21(2): 79。

⑤ 注: 因部分文章不能划分入这四类, 所以还单设了一类“其他”, 故上述各类文章的百分比相加不为 100%。

【参考文献】

[ 1] Ponterotto, J.“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1986, 14(3): 98 ̄107,转 引 自 Banning, James H., Ahuna, Linda M.& Hughes,Blanche M.'A Study oftheNASPAJournal(1967 ̄1996):A30-Year Reflection ofScholarship in Student Affairs Focus-ingonRaceandEthnicity“,NASPAJournal,2000,38(1):59.[ 2] Geertz, C.(1973).”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NewYork: Basic Books.转 引 自 Banning, James H., Ahuna,Linda M.& Hughes, Blanche M.”A Study of the NASPAJournal(1967 ̄1996): A 30-Year Reflection of Scholarshipin Student Affairs Focusing on Race and Ethnicity“, NASPAJournal, 2000, 38(1): 59.[ 3] 吴志功.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历史和现状[ J].比较教育研究, 2004,(9): 63 ̄66.[ 4] 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1996).The 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 Implications for Student Affairs[ EB/OL].http://www.xiexiebang.com/resources/partnerships.cfm.2006-3-3.Current Trends of Student Affairs Development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MA Jian-sheng, TENG Jun

Abstract This research selected three professional journals on student affairs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from 1997 to 2006)to investigate current trends of student affairs development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In orderto take an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picture, the author took quantitative approach including content analysisand topic analysis.The main research findings are:(a)”Students“ are always the focus of ”student affairs“;(b)”Student Development“ is regarded as a core ideal of ”student affairs“;(c)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er-sonnel“ provides qualified human resources for ”student affairs“;(d)”Involvement“ and ”Cooperation" modelpromotes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All of these findings are meaningful for the developmentofstudent affair in China.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 administration;student affairs;America

第三篇:美国大学校长领导力开发及启示研究

美国大学校长领导力开发及启示研究

长期以来, 领导能力开发方面为社会各领域培养人才的大学忽视了自身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级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开发。大学校长不仅对大学而且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源。开发他们的领导能力对现代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借鉴美国大学发展的经验, 我国大学应高度重视校长管理与领导能力的开发。

大学校长和各层行政管理人员是一所大学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提高学术生产力的最重要的源泉在于开发和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水平, 但从学术组织的有效运作角度讲,领导和管理的水平却制约着教师学术生产力发挥的程度。因此, 如何开发大学的领导与管理资源, 越来越成为现代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结合当代美国大学在这一方面的实践,本文尝试从大学校长的遴选与培训角度探讨当代大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问题、改革措施、影响及其意义。

一、培养自身的高级管理者是当代大学发展战略的要求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 在推动知识进步的同时也为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提供着引领本行业发展的领导者。然而长期以来, 大学却没有注意到下列现象: 大学在为社会培养领袖的同时忘却了自身领导者的培育。例如, 美国学者格林在其主编的《新 时 代 的 领 导 者 : 为 了 高 等 教 育 的 战 略 》中指出: “大学宣称自己是为社会培养领导者的事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院校很少系统地关注培养自己的领导者。„„学院和大学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组织;一所典型的院校可能将其 60%的运转资金投资于人事。然而, 我们很少投资于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当危机时代来临时, 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开发资金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曾经专门研究过美国大学校长过渡问题的两位学者詹母斯马丁和詹母斯塞母尔斯也指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尽管相当数量的时间被用来使新学生适应我们的院校, 但很少有思想被用于为我们的高级领导设计一个定向或者入门过程。”

可见,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大学本身都忽视了原本早已在工商业组织中存在且应用的人力资源开发。在美国,受公司法人团体文化的影响, 企业领导者的遴选和培训工作早已成为美国公司生活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高等教育系统中, 大学因其特殊的组织性质而对公司性质的遴选和培训迟迟不感兴趣。直到近一二十年来, 随着经济资源短缺的束缚日益严重, 大学才开始在领导者开发上由被动向主动过渡。

为什么美国必须开发大学的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级管理者? 其中原因之一是,近年来, 美国大学校长领导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原来以学者为主的校长身份随着外部资源的短缺和信息技术的挑战而发生了变化, 董事会通过猎头公司遴选的人选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大学以外的部门。随着公司企业组织中的人进入大学校长职位, 大学在运作方式上发生了类似商业组织的行为。表现之一就是, 大学校长在做出决策时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员、学生甚至校友参加讨论并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后才能做出决策的做法, 校长必须及时做出相关决策、以便为学校的发展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如在战略规划方面,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大学校长领导不得不考虑到高科技对学校产生的冲击。近一二十年来, 美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大学校园的信息化进程。在这种背景下, 高校需要投资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在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 进行昂贵的信息技术建设便成为大学校长面临的一个新挑战。面对这种富有高风险特征的战略规划, 大学校长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做出及时的战略性决策, 将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大卫沃德等研究指出: “当高等教育领导者没有从事信息技术决策或没有将信息技术视为功能性领域执行者的一个关键责任时, 他们的学院和大学将错失战略性地利用技术的无数机会, 校园将做出不明智的投资,院校财政将受损于信息技术上的花费。”③因此,企业家型的校长 “必须拥有知识基础、技术技能和信心、勇气与能力, 以传达出在信息技术决策上的战略性后果。”④另一个原因是, 来自商业组织或政府机构的人当选为大学校长, 也要求大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工作。这部分人认可原来公司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生产力提高和领导能力提高的作用, 因而在董事会的支持下他们愿意参加各种校长培训活动。与此同时, 由于他们在进入大学前缺少必要的关于学术组织的了解和相应的领导经验, 所以, 董事会、美国的教育中介机构或组织也认识到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职业化培训和领导能力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对大学发展的紧迫性也是十分明显的。现代大学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多重目标和功能的复杂组织, 各利益相关者往往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向大学领导者提出各种要求, 使大学更加像一个有组织的无政府机构。利益冲突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使得大学校长处于冲突的漩涡。领导这一复杂的组织, 对其领导者和行政管理人员来说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而, 高等教育系统自身的复杂化要求大学必须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从外部环境的压力来看, 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世纪之交, 人类社会的发展正经历着 “在生物医药、通信交流、信息技术、替代性能源资源、新材料、自动化、全球化方面的革命性进步”。这也是大学本身正在做的事情或正在经历的冲击。如果说丹尼尔贝尔等人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 “后工业社会”的思想在当时还仅仅是一种新颖而又令人感觉陌生的观念, 那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美国则更加清晰地体现出 “后工业社会”的特征。一种科学思想从诞生到转化为实际的应用技术所需要的时间极大地缩短。知识和技术的更新以指数般的速度进行。知识作为一个生产要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 生产知识的大学在 “后工业社会”已从边缘走向中心。这是一个以 “变革”为重要旋律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就是, 速度超越了时间的重要性,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各个领域面临的挑战。或许可以说, “变革”已成为时代唯一不变的事物。用密歇根大学前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的话来说就是: “现代社会最能被预见的特质就是它的不可预见性。”“变革的速度第一次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决定性主题。”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大学领导者面临的挑战。技术变革的速度、大学适应环境变化的速度、大学之间在竞争中取胜的速度等, 都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冲击。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美国社会正代表并经历着这种变化趋势。

与高科技变革之挑战同时并存的是, 美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经济资源短缺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针对大学在世纪之交面临的挑战, 欧洲十所大学和美国十所大学的相关领导者于 1998 年 5月在瑞士的格拉恩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 并在会后发表了 《格拉恩宣言》。宣 言 中 明 确 指 出 :“大学在与其他急需的公共需求竞争稀缺的公共资金的同时, 正经历着财政束缚。”美国的大学及其领导者不得不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中开拓进取。可见, 外部环境的压力对大学管理速度和应变能力提出了迫切需要。管理的速度和效率、大学应对变化的能力成为了当代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

不重视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的后果是严重的。尤其是在美国这样高度市场化的环境中, 大学领导者如果不会经营大学, 那么, 一旦出现财政危机, 大学关门之事在当代也不是不可能的。竞争环境使美国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忧患意识。许多高等教育界的人士和教育组织都主动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谁来开发大学的人力资源? 是大学自身还是外部机构, 如美国教育理事会、哈佛大学的校长培训机构等?

二、美国开发大学校长领导能力的行动

本文不是从教师学术生产力的角度探讨大学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也不是从院校的中层和底层管理者管理能力开发的角度进行研究, 而是从大学校长的遴选、培训和领导能力开发的视角探讨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实际上, 这个问题已经受到美国教育理事会的关注。在最近一次举行的大学校长圆桌会议上, 与会者建议 “现任院校的领导者必须做出共同的努力, 为拥有更好的未来的学校领导者做好准备”。⑨可见, 开发大学自身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培育未来的高级管理者, 已经进入在任校长们的视野。

美国大学开发人力资源的行为在大学校长这一层次上的表现是, 重视大学校长的遴选并将领导过渡过程作为一个模式进行管理, 对新任校长(不管是未曾有过校长经历的还是曾经有过校长经验)进行相关知识和领导技术的培训, 使他们迅速适应新的院校环境。对未有过校长经历的是从战略意图和战略操作上进行, 对有过校长经验的则从具体的技术训练上进行。

对董事会和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来说, “从一开始就更加有意识地处理整个过程中广泛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已经成为了一个 ‘过渡管理’的新模式”。这种遴选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了解 “任期即将结束的校长的想法”;“董事会根据校长的意图作出安排”;选拔新的校长;直到 “新任大学校长与董事会的蜜月期结束”。这是一个时间较长的过程。大学校长的过渡作为一个过程管理,就是要系统地研究、处理其中的关键问题, 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最终实现遴选出优秀的、能够对大学发展负起责任的校长。这说明, 遴选过程既是一个遴选委员会成员代表各自利益相关者而相互博奕的过程, 也是一个在董事会领导下选出能平衡各方利益的校长的过程。过渡管理是董事会思考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校长、如何遴选出这样的校长、如何实现校长过渡、怎样使新校长和董事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迅速磨合并相互适应的过程, 也是一个董事会评估过去一段时间大学的理念和发展状态、以便重新调整发展战略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美国大学中的应用有多种表现形式。由于现代大学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复杂性的组织, 领导大学对校长来说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今天, 美国大学校长的胜任条件比二战前的要求高得很多, 因而务必保证遴选到高效的高级管理者对董事会和整个大学来说也成了艰巨且具有风险的任务。“而这种变化的结果可能使得组织内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每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因而便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外包, 即与一个卖主签订合同使其执行原先由公司履行的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发端于工商业组织中,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外包同样也是最先在它们当中应用。

现在, 美国大学在遴选校长时, 董事会越来越多地通过猎头公司来寻找候选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 “外包行为”。大学校长领导性质的变化和大学校长管理水平重要性的增强, 都使得大学校长的遴选工作成为一项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巨大事件。董事会已经没有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了信心保证遴选到合适的人选。为此, 他们委托猎头公司帮助开发潜在的合适人选。从倾向性上看, 以赢利为目的猎头公司重资金筹措能力以及经营现有资源并使之增值的能力的人选。这样以来, 企业家型大学校长开始活跃在美国高等教育的舞台上。

然而, 来自高等教育系统之外的人士担任大学校长随之产生了一个新问题, 那就是: 他们对学术组织的运作环境和习惯缺少了解、理解。这样, 如何使他们迅速了解学术组织的特点、理智地与学术人员相互磨合并领导大学保持自身的使命, 就成为董事会和大学中各利益相关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也是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领域。实际上, 对院校和社会来说, 现代美国大学校长更替频率急剧增高的代价都是高昂的。“校长遴选需要昂贵的费用, 同时需要大量的时间。新校长、甚至那些曾经在其他地方当过校长的人也需要时间了解学校和校长职位。”○13这些新变化迫切需要董事会、教育组织或大学研究机构高度重视大学自身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解决上面问题的措施之一, 就是开展大学校长的培训、管理与领导能力开发工作。

在美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校长的管理与领导能力开发中, 美国教育理事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 其他组织和教育机构也在积极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如由朱蒂斯迈克劳琳(Judith B.McLaughlin)领导的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大学校长研究班就是其中之一。在近90 年的发展史上, 成立于 1918 年的美国教育理事会通过各种途径和行动在全美做出有利于高等教育进步的舆论导向, 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大学高级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项目。其中, 面向大学校长的项目有: ①校长研讨班和圆桌会议。主要是在美国教育理事会的倡导下, 定期或持续性地就大学校长领导问题举办研讨班或圆桌会议。例如,每年举办一次的面向国际教育的 “领导网络工作论 坛 ”, 约有 200 名校长和教务长参加, 讨论国际化教育中的领导角色。2003—2004 年, 理事会还就技术战略问题举办了一系列研讨会。2004 年, 理事会举办了校长圆桌会议, 阐述了高等教育与政府的社会契约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讨论并一直延续到 2006 年。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竞争和公共目的上, 致力于恢复公众对高等教育的信心。2005年, 理事会邀请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的大学校长举 办 了 两 年 一 次 的 “跨 大 西 洋 对 话 ” , 就政府和高等教育之间变化的社会契约进行讨论。②女校长高峰论坛。由理事会高等教育妇女办公室定期召集女校长参加。它把世界妇女大会的有关精神和决议带回了校园。峰会看到了院校校长角色和责任的扩大、考虑了女校长的价值观在塑造院校的未来以及组织氛围中的综合与协同作用。③有色人种校长高峰论坛。由种族和民族平等中心主办。峰会探讨有色人种校长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为现任校长提供直接支持和服务;建立多样性的民族校长网络工作平台, 以促进有色人种校长与协会领导者、政府官员、大学学者和咨询人员的合作。④大学校长咨询网络工作。这是美国教育理事会新开发的项目, 以便为校长、尤其是上任第一年或第二年内的新校长提供即时的咨询, 帮助他们应对眼下的挑战和棘手的问题。咨询网络工作将吸纳一批前任校长参与讨论, 以检测理念并为校长提供咨询等。

除了面向校长的开发项目外, 美国教育理事会还开发了一系列面向首席学术官和其他副校长的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有: ①新任学术副校长讲座。这是理事会为任职三年以内的学术副校长专门设计的。它通过长达一年的一系列会议方式, 向他们提供实用的执行领导开发训练。这个讲座能使参加者探讨广泛的领导问题, 包括战略与预算决策、管理学术人员、领导变革且保持稳定、与内部和外部主要的利益相关者打交道。②面向学术副校长的国际化论坛。这是一个大约 50 个首席学术官参加讨论并阐明国际化中的关键性领导挑战而设计的邀请项目。论坛的共识通过网站或基于网络的刊物向更多的听众传播;而经选拔来参加论坛的首席学术官将获得最低限度的资助, 使他能在所在学校的综合性国际化教育革新行动中调节资源的分配。③提升妇女领导者的全国领导论坛。高等教育妇女办公室已经举办了 65 次全国领导论坛, 邀请大学校长同那些即将进入高层行政领导职位或校长职位的妇女一起研讨。这个为期三天的论坛主要讨论院校领导职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并将她们介绍给遴选咨询人员, 由此而进入校长遴选过程。④晋升为校长: 面向副校长的专题讨论会。这是一个新的讨论会, 面向那些在未来一两年内将晋升为校长的副校长, 以便使他们能够在即将成为校园首席执行官的过程中获得宝贵的洞察力。为期两天的专题、首席执行官的遴选过程、合同的谈判、校长职位的成功过渡等问题。它是高度互动的, 包括与猎头公司执行官的真诚谈话、来自多种院校的现任校长的辅导、来自模仿面试的反馈以及推荐信和个人简历的评判等。

通过上述高级管理者管理能力培训项目, 美国教育理事会为提升现任大学校长、高层行政管理人员、妇女领导者、少数民族出身的校长的管理与领导能力以及开发潜在的未来领导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近年来美国教育组织或机构为推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开发所开展的典型行动。这些行动(包括本文没有涉及的面向中层、底层行政领导者和高级教员的领导能力开发的项目)具备了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全部内容, 即 “获取人力资源、回报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维持和保护人力资源”。可以肯定的是, 通过自觉运用人力资源的理论和实践, 美国大学在人力资源开发行动中受益匪浅, 为高等教育在 21 世纪的进步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其他高等教育组织或大学校长培训机构虽然在培养项目的广度和影响力上比不上美国教育理事会的项目, 但它们所涉及的领导开发内容也是比较有针对性的, 因而领导力开发中的领导能力开发对整个美国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开发做出了值得肯定的成绩。其中, 关于大学校长的培训项目一般包括: “组织领导的环境背景——新校长在进行管理和改革时, 如何识别和处理该校的组织文化和重要传统;统筹能力——与校董事会关系的处理;发展战略——学校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中校长的角色;筹资——如何有效地发挥校长的筹资作用;财务管理——如何依据财政状况作出恰当的决策;人事管理——如何考核下属、最有效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学术领导——如何对学校教学、科研的组织工作产生影响及如何保持个人的学术特长;校长生活——如何处理休闲、夫妻生活、校长官邸的处理等问题;演讲思路训练——提高校长演讲说服力和号召力。”这些训练内容, 对于大学校长企业家精神和品质的形成、筹资技术与协调能力的提升、经营战略思维的应用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美国开发大学校长领导能力过程的意义与启示

人力资源开发对现代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通过美国教育理事会的行动, 美国高等教育在即使是经济资源短缺、信息技术挑战和国际化冲击的时期也拥有了一批与之相对应的新时代的校长。他们就是正活跃在美国高等教育舞台上的企业家型大学校长或者被称为具有创业意识的大学校长。这些校长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经营能力、领导风格与技术、道德领导与个人魅力、表述高等教育发展远景的水平等, 周正业老师,领导力管理专家。团队建设专家南京师大文学学士、法学硕士。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历任美资跨国公司高级经理。欧洲最大培训公司合作讲师。现任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营销学院执行院长。都与美国教育理事会等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行动密不可分。他们不仅对整个美国高等教育而且对整个美国社会的发展来说, 都是极其宝贵的人力资源。克拉克克尔曾高度赞扬当代美国大学校长们那种企业家般的优良品质, 认为: “正是这些风险承担者使美国高等教育具有了相比之下充满活力的领导动力。”詹姆斯?杜德斯达也同样承认这一点。他说: “高等教育是幸运的, 因为它经常遇到富有冒险精神的校长出现在自己的舞台上。”○19其次, 人力资源开发能够提升大学的学术生产力水平。在美国, 人力资源开发同时增强了大学与外界的联系, 公众因大学活力的再现而恢复了对高等教育的信心。对大学来说, 有目的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会更加清楚自身的历史使命。因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理想的结果就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所以,大学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也正是向孕育她的社会提供知识、人才和有价值的服务。

大学开发人力资源的行动带给我们许多全新的启示。首先, 学术界有必要重新评估大学进行的一些具有商业性质的活动。像在美国大学校长的遴选活动中, 许多遴选委员会委托以赢利为目的的猎头公司帮助大学寻找大学校长候选人, 两者之间的交易行为具有商业性质。但对现代美国大学来说, 这无疑是必要的, 因为大学董事会已经难以保障遴选到适应大学需求的优秀校长。遴选校长如此重要、花费如此昂贵, 使得大学不得不采用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性质的行动来确保优质人力资源的获得。同样, 在遴选到合适的校长人选后, 大学也会在随后的校长培训方面采用工商业组织经常运用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对新校长进行必要的领导技术训练。这些行动对大学自身的人力资源开发十分必要, 它不会危害大学的学术组织的本质和使命。因此,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整个社会应当对大学的这些行动持宽容的态度并给予必要的支持。虽然我国公立大学校长的选择要符合我国的特殊国情, 但在我国民办高校的校长遴选过程中可以学习借鉴国外一些科学合理的做法。其次, 通过研究美国大学中的人力资源开发行动, 我们可以明确开发大学人力资源的主体这个问题。对开发大学的高级管理人才资源来说, 其主体可以是多种行为主体, 即高等教育系统以外的教育中介机构或组织、大学里的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大学的董事会与校长。没有董事会和大学校长自身的主动行动, 开发大学校长的管理与领导能力是相当困难的。当然, 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 教育主管部门的党委要发挥好党管人才的作用, 更加有意识地培养大学校长的管理与领导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我国大学校长也应当自觉地发挥自我提高管理能力的主动性。再次, 就当代中国大学中的人力资源开发而言, 我国大学校长同样迫切需要提升领导能力。由于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与美国差异太大, 所以, 在我国开展由教育中介机构举办的针对大学校长的人力资源开发行动难以取得成效。这是由我国大学校长具有一定的行政官员级别这种性质所决定的,因为教育中介机构在校长们的行政官员身份面前缺乏合法性和权威性。因此, 针对我国大学校长的人力资源开发行动应由各级政府的教育主管机构来承担。实际上, 我国政府也已经开展了具有人力资源开发性质的活动, 这就是于 2002年、2004 年和 2006 年举办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这些行动是必要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 其中最缺乏的就是中国大学自身的人力资源开发意识和行动。

结语

今天, 国内外的有关人士经常批评大学所开展的一些具有工商业性质的活动;尤其是大学校长的企业家精神及其相应行动, 更是受到传统人士的严厉批评。他们忧心忡忡地认为, 现代大学的学术精神已经失落了。但事实上, 有良好适应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大学校长领导大学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挑战、积极应对并引领时代的变革,正是大学主动学习其他社会组织行为的结果。在一个资源短缺的时代, 大学能像企业那样懂得珍惜各种资源、增值经济资源、开发管理者的才能, 这对大学和养育她的社会来说都是有益的行动。

美国教育理事会等教育组织所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增强美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开发能力的行动, 不仅直接提升了企业家型大学校长的领导能力开发水平和领导水平, 而且还间接地提高了大学的学术生产力。他们自觉应用工商业组织的人力资源理论的实践,给新世纪的美国大学保持卓越地位提供了优秀的领导人才。这再次表明, 美国高等教育在发展中具有良好的机制及适应能力, 它们不会仅局限于逻辑的推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经验比逻辑更有力量, 这不仅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且对包括中国高等教育在内的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 都是值得借鉴的历史智慧。

第四篇:美国加州法院管理制度研究及启示

美国加州法院管理制度研究及启示

朱和庆上传时间:2004-7-28 浏览次数:1890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院管理实行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体制,法院管理工作既有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又高度独立自主和专业化。整个管理制度分为决策、执行、服务三个系统,是法院内部与、决策与执行、管理与服务、行业协会与行政管理等相结合,实行垂直领导和监督的管理体制。不论是在组织形式上,还是在运作上,都与我国法院的管理体制有很大的差别。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美国加州法院管理制度的研究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对我国法院管理制度进行思考,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美国加州法院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一)社会化的法院管理决策机构——州司法会议

行政管理法制化、社会化是美国加州法院管理的最大特点。1926年11月,加州选民投票通过了州宪法修正案,建立州司法会议,作为州法院系统的行政管理、监督主体。这标志着加州法院社会理决策制度的出现,在加强和保证法院的独立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州司法会议是加州法院的最高管理决策机构。在首席大法官的领导下,依照州宪法的规定,履行行政管理的协调职能,以保证法院行政管理的独立性、公平性和透明性。州司法会议的主要职能有:研究和决定法院系统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二是制定法院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实体的和程序的;三是协调与立法机关的关系,主持或者承担有关法院系统的立法研究;四是审查和批准州法院的预案;五是审查和批准州法院向立法机关的报告;六是负责立法机关质询的回复。

州司法会议由21名有表决权的成员和6名顾问组成。其中,州首席大法官兼任主席,最高法院1人,上诉法院3人,高等法院9人,参议院、众议院各1人,律师协会4人,州法院行政管理办主任是当然成员并兼任秘书长。州司法会议成员及其所属委员会成员通过专门的提名程序,在州法院系统内、外选举产生。成员的组成要考虑实际经验、性别、地区和部门的比例。6名顾问成员包括法院行政管理主管。每年更换三分之一成员,既保证新鲜血液的补充,又维持稳定。州司法会议实行每月例会制度。日常工作由秘书长主持。下设4个专门委员会、15个顾问委员会和专门的工作组要有计划、合作与联络、法规与项目、诉讼管理等委员会和各审判专业、行政、技术管理的顾问委员会。大部分工作通过这些委员会来完成。

州司法会议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高度的权威性。根据宪法修正案的规定,它是与州政府平级的最高司法管理决策部门。二是高度的独立性。它只对最高法院负责,其他部门不能干预其工作。广泛的社会性。它的成员以及委员会成员包括三级法院的法官、立法会两院议员、律师协会成员和有关专家。

(二)专业化的法院管理执行机构——法院行政管理办公室

美国加州最高法院行政管理办公室是司法会议的执行机构,又是州法院管理的最高领导部门。它和各高等法院的行政管理办公室一起,管理全州21,633名法院雇员和财务、资产等。办公室主任席大法官的领导下,领导和监督整个州法院的管理工作。加州最高法院司法行政管理办公室的职能部门有首席顾问办公室、审判法院项目管理部门、家庭儿童服务中心、政府事务办公室、教育部门务部门、信息服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上诉法院服务部门、司法会议服务部门和行政管理保障部门等。

加州高等法院司法行政管理办公室基本与最高法院一致,根据法院的规模有所调整。办公室主任受所在法院首席法官的领导,对最高法院负责。

(三)行业协会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法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美国加州法院的人事管理实行行业协会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制度。行政管理的职能部门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各级法院雇员的管理,但不包括法官。它的主要职责包括人才招聘、雇员的分资福利管理、雇员培训、人才发展政策、雇主雇员关系和保险的管理等。法院雇员行业协会全称是管理工程人员国际联合会,隶属于美国劳工总会与产业劳工组织第39区。所有法院雇员都必须加入并交纳会费。协会代表雇员与法院谈判,通过签定备忘录的形式,确定雇员的工资、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保护雇员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每两年签定一次备忘录。协会在处理雇主和雇员系时比雇员的个人行为更有利。

这种管理制度的意义在于:一是职责明确。法院负责雇员的使用,协会负责雇员权利的保护。二是有利于建立比较融洽的劳资关系。备忘录一方面保护了雇员的权利,另一方面明确了雇员的义务,关系的处理有法可依。

(四)垂直领导、统一核算的法院财务管理制度

美国加州法院的财务管理制度经历了分散到统一的过程。在财务制度改革之前,法院经费来源主要是法院的收费和罚款。一些法院,特别是市、镇一级法院,为了多收费而乱办案,违法罚款,引起的不满。1997年由议会通过,1998年1月1日生效的“加州审判法院资金法案”,第一次规定了法院经费由州财政全额负担,在全州范围内为审判机关提供了稳定、有保障和较高数额的经费。改革加州法院实行垂直领导的财务管理制度,由最高法院按统一编制财政预算,经州司法会议批准后实施。如2001—2002加州法院财政预算达25亿美元,在政府各部门预算中排行第9 位,财政预算的百分之二。

加州法院财务管理制度有以下特点:一是财政保障制度健全。通过立法保证法院经费,确保了法院经费来源。二是经费较充足。按两万人的编制,人均年经费达125,000美元,远远高于其他机关是有专项经费预算。在法院技术装备、专项工作、培训、调研等方面都有专项费用。四是有预算外资金。法院的收费和罚款通过一定程序返还一部分,县财政也给以一定的支持。但同时也存在拨款复杂、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等问题。

(五)完善的法庭服务与保障制度

美国加州法院管理的另一特点是法庭服务和保障系统完善。它是行政与诉讼结合、管理与服务结合的体现,有效保证了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法庭服务系统包括首席顾问办公室、法庭办事员、书记译、法庭调解员、家庭法律指导员、法警等。

首席顾问办公室主要是为法官和行政管理者提供法律研究、专门项目的论证以及负责对外交流事务。办公室成员由律师和专门项目分析师组成,主要是研究民事法律和当事人的请求、上诉;安排刑判日程;研究行政管理法律,为行政管理提供依据;在法官审判日程有冲突时充当临时法官等。办公室还通过专门项目分析师,处理法律应用、法院对外交流和继续教育等问题。

我国法庭的工作人员只有法官和书记员、法警,而美国加州法院除此之外还在每一法庭设有法庭办事员,负责落实排定的日程,处理案件文书、案卷,管理证据,收取案件的有关费用等。这项工作是年轻律师的必经之路,通过它积累经验,为将来当执业律师或法官打基础。加州法院的书记员有职业和社会双重性,他们负责法庭记录,也可以为检察官、律师有偿服务,收入非常高。法院有时电子设备记录,以解决书记员不足和费用过高问题。

加州是移民最多的地区,所使用的语言达到224种,因此法庭翻译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加州法庭提供13种语言的翻译,其中百分之八十是西班牙语。

随着家庭纠纷案件的大量增加,加州法院设立了类似我国调解制度的法庭调解员和家庭法律指导员。法庭调解员必须持有执照,对家庭法庭当事人的矛盾进行调解。调解是一种必经程序,许多案件调解得到解决,在减少了社会矛盾的同时也减少了法院的工作量。家庭法律指导员则是法院提供的持有执照的律师,他们为那些寻求帮助的当事人提供家庭方面的法律服务,使其能顺利进入家庭法多热心公益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其中。

法警部门是加州法院管理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部门,主要负责法院和法官的安全保卫工作,但不属法院的机构和编制,其中的法警由警察部门派往法院。最高法院和上诉法院的法警由州高速公路巡逻相当于州警察局)派出,高等法院的法警由县警察局派出。一个法院法警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九一一”事件之后,所有进入法院的人员都要经过安全检查,法警的任务加重。为缓解法警的工作压些法院还雇请保安公司负责安全工作。

二、美国加州法院管理制度的特点

美国加州法院在长期发展、积累的基础上,又经历了改革和自我调整,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法院管理制度。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1、以法官为中心的法院管理制度。在加州法院的结构中,没有审判业务部门。一个法官(有时是合议庭),就是一个审判单位,处在法院的最上层或者说中心地位,法官只负责判案。虽然法官的范围有分工,但所有的法官都独立开展审判工作,不受外界干预,包括不受首席法官的干预。首席法官主持法院工作,协调法官关系,但无权过问法官的具体案件。这种制度的好处在于保证了法官行使审判权,工作效率高,职责明确,协调功能好,简化了业务部门的行政管理。

2、以审判为中心的法院管理制度。加州法院管理虽然划分为不同的条块,但部门的运转完全围绕着审判工作进行。审判辅助人员如法官助理、法庭办事员、书记员、法警等不是服从其部门领导,围绕指定的法官开展工作,其他行政管理人员也根据法官的指令,为其提供行政服务。

3、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法院管理制度。作为加州法院行政管理决策机构的州司法会议自产生之日起即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在法院管理人员序列上,加州法院实行单独序列,法院行政管理办公任由州长任命,其他专业管理人才从社会公开招聘,如首席顾问、首席会计师等。当职位出现空缺时,由州人事部门提供符合条件的人选,由法院确定入选者。这一社会化的制度一方面保证管理人质普遍较高,另一方面又省去了法院自己培养专业管理人才的繁琐过程。

4、完善的保障与服务管理体制。加州法院有相当健全和法制化的财政保障制度,它以立法的形式保证法院经费的来源,确保法院不因经费方面的原因受控于任何机关、个人,从而使得司法独立有显的保障。在法庭服务和保障方面,加州法院也形成了一个具有广泛社会参与性的完善系统,其中的大量工作由社会工作者完成,如警察部门承担保卫工作,律师协会义务提供法律服务等,这使法了多元化的服务保障。

三、美国加州法院管理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对美国加州法院管理制度的研究分析,目的在于借鉴其成功经验,推动我国法院科学现代的管理制度的建立。笔者认为,加州法院管理制度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进一步改革我国法院制度,实现审判与管理相分离

我国法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管理行政化。院长领导副院长、副院长领导分管的庭、处、科长,这些长又再领导其他法官,无论是审判工作还是行政事务,都习惯于请示汇报,审行不分判成为行政管理制度的附属。二是权力高度集中。院长一身两任,既是审判主管又是行政主管,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民主监督。三是体制不健全。法院管理受制于地方,行政管理目标定位在人、财的“管治”,缺乏服务审判工作的精神。四是行政管理占用法官资源。有成就的法官被“提拔”到行政管理岗位,法官流失严重。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法院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法院管理行政化问题。法院管理绝不能照搬行政机关的方法。要实现审判与管理分离,建设一个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作高效、保障有力的行理体制,首先要优化司法资源,审行分离。要明确业务庭只负责审判工作,不再与行政事务相联系。庭长负责协调法官工作关系,法庭行政事务工作如案件分配、管理交由服务部门如立案庭负责,庭除审查立案外,兼有管理案件的服务性功能。其次,法院内部的行政管理序列要单列。院长负责协调法院内部关系,设立主管行政事务的事务长,在院长领导下独立开展行政管理。再次,要解决机关行政化问题,取消法院、法官及内设机构的行政级别。法官在审判活动中一律平等,内设机构为审判工作服务而不是“管理”法官。最后,要建立法院后勤保障新体系,取消法院与行政机关、下级与上级法院原有的行政管理依附关系。法院的人、财、物不能受制于地方,同样不能受制于上级法院,各级法院都是各自独立的一级审判机构。

2、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法院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效率

我国法院行政管理队伍素质低下、非专业化问题由来已久,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不能办案的人员安排在管理后勤部门,法院干部只进不出,分流渠道不畅。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法院管理是一门科非一般人能够胜任。要把法院管理作为重点学科去建设。首先,要大力开展司法行政管理专业培训。对现职的法院行政管理人员力求通过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使他们适应现代化法院管理的要求。其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司法行政管理系统。法院司法行政管理要实行上下级垂直领导体制,以防地方行政权力对司法权的支解和侵犯。在司法机关的设置和管辖上应突破行政区域的划分与级别,建行政区域和级别的管理体制,以摆脱地方对司法机关的控制。再次,要建立独立、统一的司法财政体系。第四,要建立独立、统一的司法行政管理人事制度。第五,应当在法院内部实行以法官和审动为中心的司法行政管理制度。法官应当成为法院内惟一享有审判权和决定权的人,同时是司法行政的决策者,但不是执行者;司法行政管理应围绕法官、审判进行服务。对法院内部的行政管理也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方式,通过成立法官委员会(类似于国外的法官会议),使每个法官参与对司法行政管理或重大事件的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这不仅有助于民主管理,而且也能够进一步减法行政权对审判权的干预。

3、进一步完善法官管理制度,提高法官素质,建立职业化法官队伍

我国法官管理的水平正在日益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法官的现状还不是很令人满意:一是法官的教育水平不能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二是法官的选拔机制不健全。三是从事审判的法官少,法官辅助人员的比例不合理。要建设一个专业化、高素质、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法官管理体制,一要严把进口关。法官必须德才兼备、业务精通、公正廉洁,因此要进一步推行统一的法官录用考试制度高法官的任职条件、业务素质,要特别强调法官的司法实践经验。二要加强法官职业道德修养,积极开展法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法官形象。三法院要逐步实现从行政管理模式向以审判和法中心管理模式的转换,建立法官的职业化制度,严格法官考核、淘汰、进修制度,有条件的逐步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四要建立公开、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机制,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交岗等措施,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畅通不合格法官的分流渠道。五要科学核定法官员额。要在独任制和法官助理制基础上,精简不合格法官及不从事审判的人员。六要逐步废止助理审制度,推行和完善法官助理制度。法官助理由法官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向社会公开选任,经组织考察合格的即予任用。总之,笔者认为,法官素质、司法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法官的严格制化的管理,因此应在选拔、任命、奖惩、培训等法官管理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这样才可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法官队伍。

4、建立司法保障法制化、司法服务社会化的司法行政管理制度

我国现行的《人民法院组织法》、《法官法》等法律,都只对审判工作作出规定,对司法行政管理方面的规定仍然是空白。事实上,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是建立在相应的司法保障基础的,我们应当尽快完善有关司法行政管理方面的立法,实现司法保障法制化。当前我们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完善司法保障制度:一是职务保障制度。法官在任职期间非因法定原因不受降职、罢免等处保障法官身份、人格的独立;要保障法官的职业特权,保证法官依法履行司法裁判权的职务行为不受指控,不受权力机关审议、追究、罢免,不受新闻媒体的不当评论。二是经费保障制度。要在各大中增加司法经费预算委员会,专门履行审批司法经费预算的职责,实现司法经费预算独立化和法制化,不受行政机关的制约。三是安全保障制度。国家要提供法官人身安全(包括在法庭内外的安全人财产安全、家庭财产安全方面的保障。四是经济保障制度。要建立法官高薪养廉制度,以解除法官的后顾之忧。五是司法服务社会化。凡是能够使用社会资源的,都应当实行社会化服务,以把有法官资源用于审判工作。

文发表于《法律适用》2003年第12期

第五篇: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研究及启示

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研究及启示

摘要:公共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读书会是知识交流的重要场所,本文简要介绍了读书会的概念及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的现状,分析总结了美国公共图书馆对其读书会提供各方面支持,并在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的运营与发展。

关键词:读书会 公共图书馆 美国 中国 分类号:G250

随着阅读推广工作的逐步开展,读书会成为读者广泛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作用不仅体现在能够有效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且还能为读者提供并拓展阅读社交平台,因而受到了民间和政府的普遍关注。如果说公共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那么读书会便是知识交流的重要场所,两者本应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读书会为公共图书馆拓展阅读群体的同时,公共图书馆应努力承接读书会的推广宣传工作,并尽其所能维护其稳定运营,通过读书会的形式,挖掘自身潜力,体现自身价值。

1研究背景及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读书会发展仍存在着较大差异,国外读书会的发展状况及成效远高于国内。国外读书会起步较早,发展时间长,并擅长综合利用多种形式,私人机构及公共文化系统等多种组织主办交织成了相互联系的读书会网络,读书会的建立运营机制更加完善。相较而言,国内特别是大陆地区,对推广读书会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十分有限。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主题为“读书会”并含主题为“图书馆”检索,可得到164条结果,以篇名为“读书会”并含主题为“图书馆”检索,可得到40条结果(检索时间为2014年5月9日)。其中秦鸿在《欧美图书馆读书会经验及其借鉴》中重点探讨了欧美图书馆发展读书会的经验,并对国内图书馆开展读书会活动提出了建议[1]。黄晓燕在《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对少儿阅读的影响》中探讨了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并建议国内公共图书馆合理借鉴。[2]周立黎在《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经验建立和运营图书馆读书会》中介绍了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图书馆读书会的发展状况、宗旨形态及运作方式。[3]曹桂平在《台湾地区读书会面面观》中提及台湾读书会是台湾公共图书馆最常见的读者活动之一,希望大陆图书馆能够积极推进读书会建设。[4] 笔者运用谷歌搜索引擎,分别以“public library reading group”和“public library book club”检索,在检索结果中选择浏览了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等22家美国公共图书馆的主页,并简要访谈了西雅图图书馆、纽约图书馆、堪萨斯市图书馆等几家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部门关于该馆的推广读书会的政策,以期能够更加直接且全面地了解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的发展、运作及经营。

2读书会概念及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发展现状 2.1 读书会概念及历史

读书会,也可称为读书圈,英文名称主要有:reading group、book club、book circle、book discussion club等。现代意义上的读书会最早起源于瑞典,依据瑞典官方成人教育公告(Adult Education Proc-lamation)的解释,读书会是指一群朋友根据事先确定的题目或议题,共同进行的有方法、有组织的学习。[5]换言之,读书会可以理解为一组人参与的互动式的阅读形态,参与者不必具备过高的专业背景,可凭借共同的兴趣爱好丰富自身经验。

卡兰德(N.D.Kurland)曾以瑞典的读书会为例,指出读书会的特性在于:读书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小团体研读,参与者通过互相讨论彼此帮助,目的是理解和相互启发;虽然有阅读计划和研读素材,但并没有固定的知识或材料,也没有达成的特定目标,自愿参与,聚会时间和地点以参与者方便为原则。[6]

读书会是一种非正式的、相对松散的社会组织形式,有不同的类型和模式。[7] 其中,按读书会的组成方式可划分为社区读书会、族群读书会、主题读书会和书目读书会等。而按读书会的传播方式划分,又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1)面对面读书会(face to face book club,简称f2f),即传统形式的读书会;(2)网络读书会(virtual book club,也称虚拟读书会),可分为非经营性和经营性的。非经营性的即为面对面读书会的网络拓展延伸,其目的本质与传统读书会相似,而经营性的多是以订阅图书为基础的“书友会”,具有一定的盈利性质;(3)电视读书会(television book club,也称电视读书节目),借助电视、广播等多媒体平台定期播放讨论读书的节目,比较典型的有美国的奥普拉读书会(Oprah’s Book Club)等。

2.2 美国公共图书馆读书会发展现状

纵观世界各地发展情况,美国在的读书会推广及运营方面效果更为显著。自17世纪中叶安·哈金逊成立美国第一个读书会以来,200多年间,美国各种机构和个人团体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会,美国至今约有超过1723万人口参与其中。[8]其中,美国公共图书馆主办的读书会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其覆盖范围广泛,推广形式多样,功劳不容小觑。

如在21世纪初期,西雅图图书馆就称拥有四百个读书会;在过去的五十多年当中,全美国有超过一百三十多万的儿童加入了德克萨斯图书馆读书会,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儿童读书会群。甚至于2007年,美国几家大的图书馆还在妇女全国读书协会的赞助下,联合呼吁全国图书馆将每年10月设立为“全国读书会月”,足见美国公共图书馆对读书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3美国公共图书馆为其读书会运营提供的帮助

美国公共图书馆一直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服务更多读者、支持全民阅读、发挥馆藏价值为宗旨,成立并完善读书会机制。在读书会组织运营过程中,无论是资源的提供与整合,还是有效的管理、指导,公共图书馆发挥着重要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1提供充足资源

美国公共图书馆积极组织成立读书会,并提供充足的资源。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为其下设的读书会提供足够数量的读物及影印本,以方便其开展阅读、讨论活动。如普林斯顿图书馆要求读书会至少提前两个月上交的阅读书目表格,并据此来为读书会提供阅读材料[9]。诚然,大多数美国公共图书馆会建议读书会选择馆藏读物,以此来制定推荐书单并针对每一个题目编辑制作“阅读素材箱”(“Book group Kits”)。如朴茨茅斯图书馆提供的每个素材箱中就含有10-20本图书,一篇引导读书会讨论该书的指南,一些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10]亚利桑那州的梅萨图书馆的每个素材包上均标有所含书籍数量以方便不同人数的读书会选择,读书会可以在申请后自行影印,素材箱全部保存于主馆,但可从邻近的分馆归还,同时梅萨图书馆也明确了对该馆素材箱管理规定,延期归还或丢失都会有相应的赔偿罚款。亦有图书馆将素材箱延伸至网络环境中,伊利诺伊州的尚佩恩图书馆就将推荐书单和素材箱巧妙结合,将书籍概要、作者背景与讨论问题融合到一份指南文件(pdf格式)之中,读者可在浏览推荐书目时直接下载该指南,更加利于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推荐馆藏图书更加充分地利用馆内资源,并可通过读书会推广宣传现有图书,书不在藏,书尽其用。

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会合理安排时间,为读书会定期开展的主题讨论活动提供充足场地。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图书馆就在网上公布了2014年该馆各读书会的时间安排、讨论书目及活动地点,条款清晰的同时也使不同读书会的特色更加直观,可吸引更多潜在读者的加入。尽管图书馆场地限制,多数读书会只能选择在馆内进行讨论与学习,但会强化讨论的会议化、正式化,促进读书会成员的交流与沟通。

3.2提供适时指导

通过咨询和阅读相关章程,可以发现美国公共图书馆为其读书会提供的服务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①图书馆内服务人员:强化图书馆馆员服务意识,并重点培养专门负责统筹该馆下设读书会的馆员及部门。大部分美国公共图书馆都讲读书会工作与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相结合,当读者存在疑惑时都可通过FQA或者Ask a librarian得到有效的解决,他们往往会有针对性地提出咨询读者更适合那个读书会,足见出馆员对此读书会相关工作的了解和熟悉。如西雅图图书馆关于读书会页面的最下方就设有提供更多信息的多种方式,其中包括参考咨询馆员、电话联系和邮件沟通等方式,笔者以调研者的身份亲身咨询了该馆的馆员,并得到了相关解答。部分图书馆也会要求志愿者来管理维护读书会活动,如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塔蒙尼卡图书馆,但他们在进行志愿服务之前都接受过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②读书会成员:读书会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组织,针对组织结构,美国公共图书馆对读书会的具体培训指导可为对一般会员和领导者两部分。这种培训形式往往是通过PDF文件或者具体网页的形式,分条目列出,可谓是事无巨细。如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的培训文件就是以“如何进行第一次读书会讨论”开始,细致到“如何选择一本书”、“该书结局不明确应该如何做”、“有哪些适宜讨论的问题”、“脱离书的限制还能想到哪些”“如果不喜欢这本书该如何参与讨论”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所使用的读书会会员培训文件培训规则有许多相同互通之处,这不仅体现了美国公共图书馆的规模化、标准化,也十分便于他乡读者打破地域限制快速融入当地读书会。其中,有些公共图书馆的培训文件中还会辅以具体的实例,以便于会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此外,公共图书馆会为读书会的组织者培训“领导”技巧,并有开设相关的讲座和课程以推进读书会的开展。

3.3落实监督管理

美国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一种认识,即读书会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部分,因而公共图书馆有责任管理监督读书会的运营。由于美国公共图书馆之间往往具有“以点带面”的关系,总馆和分馆的权责明确,并且相互配合。多数图书馆读书会成员会根据自身所处的社区位置就近加入相应分分馆,而总馆关于读书会的管理、宣传与展示也多以读书会的具体位置及所属分馆来归类划分。如纽约图书馆、达拉斯图书馆、堪萨斯市图书馆、阿灵顿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均对读书会进行明确的地域划分,读书会的详细信息科通过咨询分馆来获得,其活动也基本由邻近分馆承办。在每个读书会确定具体讨论日期和场地后,图书馆会定期检查读书会是否开展相关的讨论活动,并配有专人监督管理。如果未能按时开展,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长时间未举办有效讨论的组织可能会面临解散的危机。及时的监督管理可以督促读书会成员克服一时的惰性,并坚持阅读,有效保障公共图书馆的读书会运行及长久经营。

3.4优化信息整合

美国公共图书馆擅长优化整合读书会相关信息和阅读成果。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网页上都设有读书会的专区。为方便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会,大部分公共图书馆会将下属读书会的面向人群、组织简介、讨论时间以及领导者的邮箱地址等基本信息以列表的方式明文写出。图书馆亦会总结读书会的个性化需要,为不同读书会提供不同的可选书单。读书会的阅读讨论成果,经图书馆整合后会以展览、网站推荐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在激励读书会现有成员的同时吸引新成员的加入。伊利诺州的斯科基图书馆就在线上以列表的形式展示了各图书会讨论过的书单,并按照字母排序,包括书籍的题名、作者以及讨论的年份,充分显示了该馆读书会的历史与当地读者的阅读素养。普林斯顿图书馆会将讨论的书籍以图片滚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吸引更多读者选择阅读。

此外,美国公共图书馆运用多种形式,将各类读书会有机结合。传统的图书馆读书会多以面对面读书会为主,而今通常会将两者相结合,借助网络读书会加以延伸和推广。哥伦比亚图书馆的“Twenty Thirty Something Book Club”读书会就开设了属于自己的网络页面,读者可以通过该主页申请加入该读书会,并根据主页通知参与当天的讨论。公共图书馆也会开设专门的网络读书会,为没有固定时间参与讨论的读者提供虚拟服务。如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就为工作忙碌的人群建设了名为“The Reader’s Den”的网络读书会,尚佩恩图书馆会根据读者所填写的个人阅读偏好为加入“E-Mail Book Club”的成员提供个性化的阅读书单。

4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启示

当前我国民间存在多种形式的读书会,但他们多倾向于与咖啡馆或书店合作。其推广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发挥的作用十分单薄,为此,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经验,真正实现公共图书馆对读书会的有力支撑,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本质价值。

4.1加强宣传力度,寻求政府支持

组织专题讲座等宣传活动,促进具有共同兴趣的人群交流沟通,提升广大读者的终身学习意识。把握宣传契机,如可利用世界读书日、读书节等时机,结合时代主题,展示读书会成果,吸引潜在人群。充分利用资金、资源,合理优化整合,开辟读书会专版,借鉴他国读书会经验,推荐相关书籍。公共图书馆也可与社会其他机构如学校、企业等共同合作开展读书会项目,拓展合作伙伴,提升社会地位。在达到阅读推广的目的的同时,增强社会影响力,以求获得政府的重视与帮助,加大对图书馆的财政投入。中国图书馆学会及阅读推广委员可针对我国读书会现状明确标准,统筹指导各公共图书馆的读书会的运营及发展,也可借鉴美国“Let’s Talk About IT”系列活动,自上而下开展全国性的阅读和讨论计划。

4.2转变服务理念,合理分工合作

我国公共图书馆应以“努力促进全全民阅读”为目标,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强调以服务为核心,为读书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和高效服务。其中包括必要的活动场所,丰富的阅读材料,合理的监督管理,适时的培训指导。同时,在推广读书会初期,可由资源相对丰富的省总馆先行开展读书会活动,并总结经验,为各分馆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待随着读书会机制逐步完善后,可根据行政地区的划分,合理安排省总馆与地方分馆的工作,优化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当地的读书会,实现阅读和沟通的统一。

4.3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在线平台

读书会的形式丰富多样,侧重主题具有个性化、特色化。就传统面对面的读书会而言,可根据不同用户群体开展多样的读者服务,如面向儿童的故事会、面向成人的读者沙龙等等。通过有效手段,整合学习小组、英语角的组织,促进其发展成为完善的读书会。我国公共图书馆还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参考英国“读书会指南”(ReadingGroupGuide.com)建设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读书会;把握新型社交工具,如博客、微信、QQ、豆瓣等,建设新型虚拟读书会,加强读书会的沟通和交流。

4.4提升公共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

馆员的服务观念和业务技能是影响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两项重要标准。我国公共图书馆应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课程,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升图书馆员综合素质,培养其服务意识。使其能够快速熟悉了解读书会相关工作,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成为读书会中的协调者,组织引导读书会的运营,帮助读书会营造活跃、自由、热烈的讨论氛围,为读书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5结语

读书会作为公共图书馆推广阅读,提升社会阅读风气的有效手段,其意义不仅体现于读者个人,还体现在社会建设。它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阅读素养,更有利于社区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公共图书馆开展读书会活动,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场所及馆藏资源,图书馆的读者和图书借阅率都会增加,读者亦会借此拉近与图书馆的距离。希望我国公共图书馆能够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经验,深入探索公共图书馆读书会运营方式,利用自身优势为广大民众提供阅读交流平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秦鸿.欧美图书馆读书会经验及其借鉴.图书情报工作,2013(6)88-92,142 [2] 黄晓燕.美国图书馆读书会对少儿阅读的影响.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0(8):83-88 [3] 周立黎.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经验建立和运营图书馆读书会.图书馆论坛,2010(10):125-127 [4] 曹桂平.台湾地区读书会面面观.图书馆学研究,2009(10):67-70 [5] 余政峰.读书会的团体动力因素之研究〔EB/OL〕.〔2009-11-17〕.http: //

下载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的研究及启示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人员参与教学活动的研究及启示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过程写作教学的原理、实施及启示

    美国过程写作教学的原理、实施及启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少、慢、差、费”的重复低效的现状,而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又属于“重灾区”,学生“没东西可写”“不会......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分析及启示论文[精选多篇]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摘要通过调查美国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总结其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差异,及对我国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

    参与式教学中实验教学及课堂研究(最终定稿)

    参与式教学中实验教学及课堂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只是传授理论知识,最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提......

    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高校图书馆校友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李金芳/车慧/钟文娟 2012-10-17 17:29:13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04期 【英文标题】Research on the Alumni Se......

    美国新生劳动力就业及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政策的启示(共五则)

    美国新生劳动力就业及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政策的启示 一、美国新生劳动力就业及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就业促进政策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

    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一、改善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一)改变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学校必须改变以前的错误观念,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以前的体育课上只是让学......

    工程制图及CAD教学资源库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工程制图及CAD》课程项目化教学,提出用CAD软件构建教学资源库,通过资源库建设,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目的。分析了资源库构建意义,结合学生、教师、资源库构建等对库实施进......

    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接受活动研究论文[5篇]

    摘要: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在文学进程中的作用以及着重考察文学被读者接受和产生效果的观点为高职高专语文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中的读者中心地位、期待视野、召唤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