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的构建论文

时间:2019-05-15 11:5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的构建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的构建论文》。

第一篇: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的构建论文

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教育综合平台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

论文摘要:基础教育信息化立足点由学校向区域的提升,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提出了构建一种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的设想,并对其设计理念、立体化的功能模型、关键技术实现进行了探讨,最后探讨性地提出了平台的运作模式。

一、引言

基础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包括“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在内的各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不断实施.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得到了稳步推进.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观念陈旧、师资短缺、发展不均衡、整合困难、应用效益低下、资源匮乏等.这些问题往往导致教育信息化的投资效益受到影响.制约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此形势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改革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都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建设和推进的.但从教育信息化工作者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来看,以学校为单位封闭、孤立地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越来越严重的桎梏基础教育信息化立足点由学校向区域的提升.成为一种新的建设思路.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提出.将有效地改善教育信息化中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共享.缩小数字鸿沟.从而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效益。

在现阶段.基础教育立足点由学校向区域提升.重点内容应是软件建设而非硬件建设.因为长期以来.以学校为单位的建设往往都走了“先硬后软”或“重硬轻软”的建设模式.硬件建设基本能够满足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国面向基础教育的信息化项目投入巨大.而这些投入主要是在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相对于此.区域教育信息化所需的软件、平台和资源建设却处于滞后状态因此.本文从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的角度.提出构建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建设这一设想.并就其设计原则、功能模型与关键技术的实现与运作模式进行探讨

二、平台的设计理念

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着跟于区域范围内教育应用的整合.既不同于常规的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也不同于互联网教育产业运作平台.因此在设计上考虑到这种新型的教育应用平台的特殊性.特别是其区域性特色.我们提出了四项设计理念

1.区域内教育力量的全面互动

区域性教育系统的参与人员相对于校园内的角色更为广泛.除了学生、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以外,还包括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教研人员、学生家长、社会性教育服务机构等等.充分调动了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全面互动.体现了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优势.通过整合创造更高的效益。

2业务功能的组织以用户为核心

本平台可以整合区域内各种形式的教育应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用户都有必要使用全部的功能.用户只需要使用自己权限范围内所需要的功能即可.这样既减少了投资.又提高了平台的使用绩效我们针对该平台的主要用户设立了五个专属频道:学生频道、教师频道、家长频道、教研频道和厂商频道.通过用户类型的智能判断.平台为用户展现的是以个人为核心的教育应用.用户进入其它类型用户的专属频道时.可以看到该频道对外发布的内容。

3.内部OA和外网网站的有机整合由于资金和规划方面的问题.早期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教育信息化时往往采取分业务、分步骤的办法.软件独立实施的情况比较普遍.特别是教育内部0A和外网网站系统相互独立.造成了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本平台内部OA和外网网站是有机整合的.可共享数据或同步数据

4.依据相关教育信息化标准进行建设

平台的标准化.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个平台的教育科学性和与其它平台的交互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成熟的标准化业务模型和数据规范来提高开发效率。本平台主要参考的标准有我国颁布的教育管理互操作框架EMIF和教育资源库建设规范CELTS一4l以及相关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

三、平台的功能模型

综合性教育应用平台涉及的系统比较多.按基础教育信息化业务的分类.将平台分为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信息、教育产业服务和通用业务四个体系.每个体系都按照基础教育的特色组织了相应的应用系统由于每个业务体系中的各系统都可能有多种角色参与.也可能都涉及内部0A和外部网站.也可能间接使用通用模块中的功能(比如考试系统利用通用系统中的短信系统来发送考试通知).这样在功能的组织上应该反映这种多元化和多维度.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立体化功能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是一个功能立体.X轴是以用户为核心的功能组织.将平台划分为五个频道和一个管理员功能区:Y轴是基于教育信息化业务的功能组织.包含信息化教学、教育信息管理、教育产业服务三个体系:Z轴是平台的通用业务体系的各功能系统.本平台之所以将它独立为一个坐标维度来表示.是因为每个体系、每个频道都可能调用通用业务体系的功能这三个坐标维度的功能相互交叉.就可以挖掘出每个用户在各系统中的功能点以下从教育业务体系划分的角度详细阐述。

1.信息化教学体系

该体系为中小学实施信息化教学提供有效支撑.按照信息化教学模式组织相应的功能系统.包括网络课程、考试评价、教学资源库、学科专题网站、教研专题、名师讲堂等几个系统。各种类型的用户都可能参与到这些系统中.信息化教学体系详细的功能模型如图2所示

图2所示的功能模型反映了本文提出的立体化功能模型的特点.模型中.信息化教学体系中的功能系统维度.和以用户为核心的功能组织维度进行交叉.我们就挖掘出了教师、学生、家长、教研人员、厂商和管理员在信息化教学体系中的网络课程、考试评价、教学资源库等系统中的功能点:同时每个功能点又可以使用到通用业务体系中的功能模块:注意不同的用户在同一系统中的功能点有可能相同.但是其使用目的、权限范围可能是不同的。

2.教育管理信息体系

该体系主要提供中小学的各类教育信息的管理.包括师生档案管理、考试与成绩管理、考勤管理、学校资产管理等几个系统.这些系统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相对于其它体系中的系统已经较为成熟.但在本平台中.需要考虑两点.一是需要依据EMIF数据规范和相关教育管理信息标准设计相应的功能:二是各种教育信息的处理需要从早期的面向学校扩展为面向区域.功能上有所增强.比如考试与成绩管理系统中,需要提供区域统考安排、学校间的成绩对比分析等功能。

3.教育产业服务体系

该体系最能体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特色.因为它充分调动了区域内外的教育服务产业在平台上运作.主要包括的系统有:教育行业资讯、教育培训市场、教育电子商城、教辅书店等.这些系统侧重于展示区域本地的教育资讯和行业信息.并提供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通过与电子商务的整合.改进传统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的运作模式.促进区域教育产业链的良性发展.为教育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绩效。

4.通用业务体系

该体系提供从各项教育业务中抽取出来的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其它业务模块配合使用.包括新闻公告(外网网站和内部通知)、个人信息管理、功能定制与设置等通用系统,即时通讯、博客系统、虚拟社区、短信系统、邮件系统等互动类系统.以及休闲驿站等与教育业务无直接关系的辅助类系统

四、关键技术实现

1.平台软件体系结构

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涉及的用户群大.地区范围广.大多数业务都需要基于网络来完成.因此整个平台采用B/S(浏览器/HE务器)架构.使网络数据的传输更为方便.并减轻客户端部署上的负担由于业务上相对复杂.需要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将数据存储、业务逻辑处理和用户表现完全分开.以适应大型网络分布式计算应用环境.可以采用基于WEB的三层结构模型.即表现层(GUI.GraphicUserInterface)、业务逻辑层(BLL,BusinessLogicLayer)、数据访问层(DAL,DataAccessLayer)。平台的三层软件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图3中.表现层负责以图形化的方式处理信息显示和用户交互: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并与表现层和数据层进行通信:数据访问层专注于向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取.同时向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每一层采用什么技术.需要由具体技术平台来决定。

2.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模块加载机制

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以用户为中心来组织功能模块.需要模块加载机制满足两种需求:一是不同权限的用户加载的功能不同:二是用户可以对权限范围内的功能模块作一定的定制和重组因此我们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模块加载机制.如图4所示。

图4中.动态模块加载机制涉及三个组件:用户权限控制中心,模块加载引擎和模块管理中心用户权限控制中心是系统的基础核心业务之一.负责管理用户信息、权限信息(角色分组信息),并处理登录注销等一切有关用户状态管理的事务:模块加载引擎是在模块加载中起主控作用的组件;而模块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功能模块信息.包括用户权限和模块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模块加载的流程中.模块加载引擎驱动整个流程.包括向其它组件请求所需的信息.组织模块列表.加载并缓存模块等:用户权限控制中心将向模块加载引擎返回用户权限信息和用户对系统的定制与配置信息:模块管理中心则根据用户权限和模块定制参数返回相应的模块列表可以看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模块加载机制使得功能的人性化组织得以实现.并使平台的模块管理更高效也更具扩展性。

3.内部OA与外网网站的智能化集成方式

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由内部OA和外网网站两个部分构成.前者是用户登录某系统后进人的个人事务处理功能区.后者是用户在未登录状态下看到的平台对外发布的信息.显示为一个公众网站.这两个部分应该是共享数据、有机集成的。本平台采用的是一种基于登录状态和用户权限的智能化判断方式.当用户在未登录状态访问内部OA系统时.系统根据登录状态和用户权限.判断是否应该显示内部OA功能.如果符合显示条件.则返回内部OA功能页面.否则.将自动调用外网新闻系统显示所请求系统有关的外网数据当然用户也可以直接从外网网站访问该系统的外部页面以用户请求网络课程系统为例.请求流程如图5所示

图5中.用户请求网络课程系统的流程由用户权限控制中心、网络课程系统和外网新闻系统和数据库配合执行.决定最终返回的功能界面.其中.网络课程系统每次判断是否显示内部页面时.都要使用从用户权限控制中心返回的用户状态数据和权限数据通过这种智能化的判断机制.内部OA和外网网站得到了高效整合.从而打破了以前的信息孤岛。

4.文档库和数据库采用分布式物理架构

由于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数据量比较大.数据库和文档库采用“中心级+学校级”的两级模式进行分布式处理.这样一方面与分布式应用设计结合.解决了校园网与城域网(或广域网)资源不能很好互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数据过于集中造成平台中心数据服务器负荷过大的问题这种分布式的文档库和数据库结构如图6所示。而构建分布式数据库和文档库的关键在于数据同步的实现根据数据同步的不同实现层次.我们采用了数据层同步和代码层同步两种方式.对于精确度、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我们采用代码层同步.即在平台中用代码去控制文档库和数据库同步:而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数据层同步方式.利用分布式数据库的内置同步功能进行数据库同步.而文档库则采用P方式同步关键文件。

五、平台的运作模式探讨

为了发挥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的最大功效.广泛调动区域内教育力量的参与.平台可以走“教育部门行政推广使用+互联网运作”的运作模式教育部门行政推广可以保证平台的基本功能使用得以规范有效地进行.而互联网运作模式可以更广泛地调动教育行业服务力量、学生、家长等潜在的教育用户参与平台的使用另外.互联网运作可以实现灵活的盈利模式来支撑平台运营.如在外网平台上放置广告.为教育行业提供服务平台,提供付费教学资源.提供收费增值服务等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可以使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保持长期的活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运作效益。而在具体的部署方式上.我们提供两种方案:学校可以选择零安装方式.直接使用平台中心服务器提供的应用.这样简单高效并且投资最低:也可以选择在校内独立部署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文档服务器,并与平台中心进行数据同步.这样可以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安全性.但也增大了投资和管理负担学校可以依据资金预算和应用需求等情况自行决定选择哪种部署方案。

六、结束语

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概念的提出.是顺应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由学校为基点提升到以区域为基点的一种必然.这对于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目前.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已经在部分发达地区进行了实验性应用.但其中的设计理念、系统规划以及运作模式尚不完善本文对这种平台理论和技术上的阐述,应该说是抛砖引玉.关于平台的更多设计理念和技术细节需要广大教育信息化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第二篇:建立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运用研究

建立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运用研究摘要

区与校、校与校、教师与教师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具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性。更具有动态的必然 性。让资源成为优化资源,让资源从个别(个人)-——局部(区域性)——全部(开放)的加以利用,最大限度、最大范围的被使用和创造。构建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交互中心,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的管理和运用,探索科学使用。通过进行区域性资源运用模式,并落实在建立新型的教师网络培训平台上的运用。通过进行区域性资源运用模式的研究,培养教师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分析、筛选和重组、运用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教育信息化水平。我们依托全区中小学校进行合作研究,吸取我区中小学校资源建设、应用的经验和教训,探索适合区域性教育教学资源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关键词

区域性、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均衡发展

前言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鲜明特性为教师运用、学习和培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我区学校的人机比已经超过了6、9比1,教师计算机基本达到人手一台。班班多媒体。因此建立网络

第三篇: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登录、下载、上传(范文)

在综合搜索后输入: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

点:好搜一下

点下边的: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

点右上角:登录

在右上角“空间登录”下填写“用户名”、“密码”。(填写之前,鼠标先在白框中点一下。)

如果下次不想填用户名和密码,可以在自动登录前方框内点一下使方框内显示“对号”

点蓝框中的“登录”。画面跳转,登录成功。如果显示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请重新填写。

右边的滚动条可以上下移动

下边的滚动条可以左右移动网页。滚动条两边的三角箭头也能翻页。

拖动滚动条的方法:鼠标光标移到滚动条上,按住左键移动鼠标。

下载资源

点左上角“资源中心”(选择资源)

点“小学”

选所教“学科、年级、版本”。如果看不全就拖动滚动条,点滚动条两边的箭头也行。六年级看不到,点其他年级。

学段点“小学” “学科”选所教学科

“版本”选所教版本(在版本上点一下即可。)左侧《教材目录》选所教单元 资源以图的形式出现在中间位置,点一下需要的资源(左键点一下)

点右下角绿框中的“下载”

中间出现一个小方框,点“浏览”(这一步是给下载的资源找个地方。)

又出现“另存为”

如果点“桌面”,下载的内容就存在电脑屏幕上。(一般选这一个地方。)如果点“文档”,下载的内容就存在“我的文档”中。

如果点“计算机”下边的(C)、(D)、(E)文件就存在c盘、d盘或e盘中。(一般不选c盘)

我们选择的是“桌面”

点右下角的“保存”

在中间的方框中点“下载”,等一段时间,文件就下载成功了。

把网页最小化(就是点网页右上角的“—”号。)就能看到屏幕上多了一个图标。例如:一去二三里资源包。这就是下载的文件。

上传文件

点左上角“个人空间”

从左边找到“成果展示”。方法有两种:

1、滚动鼠标中间的滚轮,使网页上下变动。

2、拖动右侧的滚动条。

在“成果展示”中以上传“教学设计”为例。点击“教学设计”

点右上角“上传教学设计”

在“上传资源”画面中点击课程,例如:语文。

选择版本例如:人教版。

再选年级,例如:一年级上。

点击《语文人教一年级上册》,再选择“单元”。

点击“添加文件”。下一步要找存在电脑中的文件。

在出现的新画面中点击“桌面”

滚动鼠标滚轮或者右边的滚动条找到以前下载到桌面的资源。

在这个资源上点一下,再点“打开”,资源自动上传。

等一会儿,上传进度条完成,再点“上传”。上传结束。

第四篇: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

一、引言

高职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特点,在高职中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数都是为了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服务。随着近年来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物流人才处于紧缺的状态,虽然高职院校培养出了一定数量的物流人才但也只是杯水车薪,而且物流人才的缺失会对该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流动起到极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各个高职院校必须认清问题的重要性,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构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的发展态势。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物流情况概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各地由于经济形态的不同因此形成各自的区域经济特点,各个经济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带动了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重点产业。但是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当前的物流运行模式能否适应我国持续增长的区域经济发展,而且目前物流人才的短缺对我国的物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认识到我国物流业依靠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物流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加快相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保证物流业能够在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中正常运行和发展才是王道。

三、区域经济发展中高职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不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育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教育,这一点和普通高等教育是有所区别的,它的教学重点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与其专业相关的技术能力,毕业生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时能够凭借自身的技术与能力获得理想的职业发展,但是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课程是以学科体系作为基础的,理论知识成为了课程的主要内容,这就导致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真正学习到对自己职业生涯有实际价值的专业技术技能,理论课程的比重远远大于实践课程,这违背了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的初衷,学生在学习后无法胜任自身岗位的工作,因此物流专业自身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相关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区域经济中高职物流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

2.缺乏专业教材。在目前情况下,高职物流专业的学生使用的教材与普通高校学生的教材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在教材中,很多是学科体系的教材架构,很多教材都是从外国引进并直接翻译的,教材中讲述的是国外的情况,与中国之间的联系并不大,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很多情况与中国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不适应,因此学生无法从教材中学习到适用和够用的理论知识,而且国内物流产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基础设施与国外相比较为落后,教材上很多内容与实际上并不相符,这些都对区域经济发展中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3.专业教师匮乏。我国的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在高职院校中任教的教师很多不是从物流专业毕业,自身水平也较为有限,所拥有的知识难以满足目前高职物流教育的要求,他们能够教授给学生的只能是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他们自己缺乏双师素质和实践支撑,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理论联系实践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培养,不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能够给予给学生的东西十分有限,学生也无法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实用知识和技能,这也是很多区域的高职物流专业面临着的问题。

4.专业定位不明确。在前文中曾经强调过,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是为这一区域内的经济服务的,因此在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应该根据区域的实际需要进行培养,对于高职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的专业定位和服务面向应该明确,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忽略了这一点,对自身区域的经济特点、职业需要、社会需求都没有进行过详细的调研,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往往没有明确的对应岗位群和就业方向,只是与其他区域或同类专业一概而论,导致专业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不准确、学生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等问题的出现,阻碍了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以及当地区域经济的向前发展。

四、区域经济发展中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

1.强化实践教学。物流产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产业,对于从业者有着较高的操作性与技术性要求,因此,高职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时,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该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对高职院校提出了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对自己所在区域的经济特点进行调查,了解物流产业最为需要的能力,之后在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与之相关的实践课程,改变原有的以理论知识作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建立与之相关的实践体系,让每一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能够拥有一定实践经验,提高自身对于物流事务的应对能力与处理能力,符合企业的需求与岗位要求,在毕业后能够直接胜任岗位工作要求。

2.开展校企合作。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很多物流企业也随着发展起来,但是由于自身的基础不足他们需要有着专业化能力的人才来进入企业进行工作,改变企业的现状,每一家物流企业都拥有自身的工作流程以及稳定业务来源,而物流企业的正常运转以及相关业务完成都需要有人来进行实际操作,高职院校与高职学生需要的正是一个平台来进行实践,检验自身的知识技能,因此,二者的需求得到了互补,高职院校与物流企业建立良好合作机制可以让学生进入到物流企业之中进行实习,了解物流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对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锻炼,并且根据物流企业的标准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强化与训练,物流企业也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对人才进行挑选,从实习学生中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人,进行直接录用。教师也应该深入到物流企业之中,了解物流企业真实的需求,不仅以此来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教授企业最为需要的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培养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双师素质。

3.建设教师队伍。高职教师承担的职责与普通高校教师不同,他们需要侧重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除了进行日常的教学,还需要教授学生专业相关的技能,这也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备熟练的理论知识与业务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拥有一定操作技能,但是很多高职教师自身缺乏操作技能,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自身教师团队的建设,从物流企业中聘请专业人士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或者直接聘请他们作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由他们讲授物流专业的实际操作课程,由高职教师讲授与物流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二者结合形成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双方合力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导,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这两方面的能力同时得到提高,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工作后能够具有更加具有竞争力。

4.改革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是要为区域所服务的,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应该首先对区域经济进行调研,了解物流企业目前对于人才能力的真实需求,继而确定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向,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对相关课程的设置,改变原有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让高职院校自身为区域经济以及区域企业服务,根据区域经济与区域企业的实际需要来教授学生,对课程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序化、选取和设计,让学生符合企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能够在工作中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结语

近几年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快速,但是自身体制的不健全以及相关人才的缺乏逐渐暴露出来,高职院校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够改变我国物流产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推动我国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向前发展,构建和改革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目前工作的重点内容,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都应该对此引起重视,注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晓华,严雪晴.基于广东省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以《报关实务》精品课程开发建设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84-85.[2]薄爱敬.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23):145-146.[3]叶伟媛.经济转型背景下新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2,(23):107-108.

第五篇: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对象教学模式之构建论文

摘要:分析了以为社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用“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具体内涵,即在教学中整合具体产品或技术岗位的知识和功能(或能力),设计包含有相应知识内容、功能或能力的对象,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面向对象”教学模式;建构主义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大多沿用传统的本科教育体系,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适用范围广、可操作性强的高职教学模式仍在探索之中。教学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载体等(见图1)。笔者拟就“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定位于“应用能力”的高职教育教学目标与培养思路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首要的教育目的是育人。这里的育人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做人、完善人格,同时也包括将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社会分工不同,用工岗位不同,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突破传统的本科或专科以理论教学体系为核心的模式,为社会培养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理论基础深厚、课程系统性强,但不能完全满足岗位技术需要,因此,有必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探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以实现给予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谋求个性发展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二)应用能力的表现方式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能力突出体现在岗位或技术领域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生涯的变动适应性上。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岗位或职业都具有能力、技术、知识需求的多样性、时效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整合能力、学习能力、迁移学习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能够适应职业及职业生涯的变动,有利于自身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宜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习等教学环节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

(三)“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能力培养思路

构建“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路是:根据具体产品或技术岗位的知识和功能(或能力)需要,设计包含有相应的知识内容、功能或能力的对象,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分析研究这些对象,将具体的知识点、相互关系以及对象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力)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面向对象”教学模式需要整合专业,构建专业交叉对象,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职业是不具有专业确定性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个性化地选择学习项目,毕业时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特长获得相应的专业证书。

“面向对象”教学模式可以整合能力,通过建立学习研究小组,采用开放式教学和实验,综合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等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

在“面向对象”教学模式下,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有特定功能的对象,始终使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成功的满足感。工作和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得到乐趣,心理素质得到培养。采用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步入社会时即可成为完整的“社会人”。

“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深入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说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1)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不是被动地接受或吸收的;(2)学习质量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3)学习具有社会化属性,需要人与人之间互动。

图2为知识建构示意图。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具有逻辑性和规律性,外部世界的未知知识对学生来说是纷繁复杂的,不经过学生分析整理的外部知识不会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从建构主义基本原理和传统教学的利弊分析中,可以得出建构主义教学原理:(1)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教学活动和帮助学生。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不是对学生灌输知识;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对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2)教学过程是有意义的学习。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学习情境创设问题,并把学习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3)既要注重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更要强调学习具有社会化的属性。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者解释现实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同,因此对知识的理解必然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通过对话与协商,可使人们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丰富、全面。

(二)“面向对象”的内涵

对象,广义地说,即客观事物,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建构主义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性。从计算机技术借鉴来的“面向对象”方法可以有助于科学地设计学习环境,科学地将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融于具体的客观事物(即对象)之中。

图3所示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将个别的对象抽象为综合了属性和方法的类,编程时将某个类应用于现实世界,得到整合了数据结构和实现过程的具体客观对象,这个具体的客观对象外部表象是其所具有的功能,使用时不会考虑对象的属性和实现过程。本例中的这个具体对象可以实现绘制、删除和移动具有特定属性多边形的功能。我们研究这个多边形具体对象的编程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属性及实现过程;而当我们使用这个实例对象时,只会考虑其功能,不关心实现过程。传统的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的定义与实现过程的联系是松散的。编制绘制一个多边形的程序就是定义出数据结构,然后按照步骤依次实现。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知识按学科、专业、课程、单元等分类细化,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不知道所学知识点的应用场合和应用目的,不具有综合各门课程知识点用于完成某个过程从而实现特定功能的能力。在现实社会中,实现某个功能的产品,我们称之为对象,包含了相关的知识点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点的过程(见图4)。因此,突破传统的以理论体系为核心的条块化教学模式,根据具体产品或技术岗位的知识和功能(或能力)需要,设计包含有相应的知识内容、功能或能力的对象,可以使学生易于直观地进行知识、能力建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面向对象”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包括从目标分析、教学对象选择到具体教学方式及实施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其中,面向对象的思想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始终。

教学目标分析根据具体产品或技术岗位的知识和功能(或能力)需要,确定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这个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根本,因为既需要调查未来的行业素养需求,也需要探究岗位职业技能需要,同时要在学生掌握专门知识技能的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进行平衡。

对象选择与设计教学对象的设计要求突破传统的以理论体系为核心的条块化教学模式,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知识和能力的代表性、融合性及实用性。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举重若轻的整合能力,从而能将包含有相应知识内容、功能或能力的对象逐步分解,直至分解到最简单的可以在真实环境实现的对象。如此便可以使学生易于直观地进行知识建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设计根据学习对象和阶段的不同,设计学习方式;确定学习对象所需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设计出获取信息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问题讨论、报告撰写和实践等环节,实现和深化对对象的意义建构。

教学评价通过教学成果,包括设计报告、实践作品、竞赛成绩等,评价教学设计、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知识获取的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生产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立足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面向对象教学模式”可以整合知识,根据具体产品或技术岗位的知识和功能(或能力)需要,设计包含有相应知识内容、功能或能力的对象,通过建立学习研究小组,采用开放式教学和实验,综合采用研究法、自学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实现知识、能力的意义建构,进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教学目标。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单片机及其相关课程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在近两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赛区比赛中先后有二十余人获得二三等奖。特别是我校学生参加了第四届“西门子杯”大学生控制仿真挑战赛并获得三等奖,这是迄今为止五届比赛以来,在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众多名校的研究生、本科生同场竞技中,唯一一支进入决赛的专科学生队伍。因此,可以确信,设计包含知识和知识运用的学习对象,可使学生直观地进行知识、能力建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改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叔子.德治·育人·人格[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3):7-9,50.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3]C.Thoms wu.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导论[M].侯国峰,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13-61.

[4]James Rumbaugh,Michael Blaha,William Premerlani.Object-oriented modeling and design[M].Prentice-Hall,1991:1-13.

下载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的构建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面向基础教育的区域性教育综合应用平台的构建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