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为理论看博物馆的管理改革论文[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11:5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行为理论看博物馆的管理改革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行为理论看博物馆的管理改革论文》。

第一篇:从行为理论看博物馆的管理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博物馆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该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原则,通过机构调整、制度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等方法,实践机构改革和科学管理的多重探索,增强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的提升。

论文关键词:博物馆;行为科学;人性;激励

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和展示的公共服务机构。博物馆的管理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方式使藏品、人员、信息等资源相互协调配合,整合成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能的整体。通过建立一种良好的秩序,有效地协调博物馆内部的各种关系,使各种资源处在最佳和畅通状态,实现最大的效益。

一、重视机构和制度建设是加强管理的有力保障

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认为,凡是必须经过而发生的操作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强化物”来加以控制和改造。强化的方式有:正强化,以奖金、赞赏、提升等手段,吸引员工在类似的条件下重复产生某一种行为;负强化,通过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来避免该行为的产生;惩罚,以批评、降薪、开除等手段,来消除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

1.围绕核心职能重新调整架构,使部门设置更趋科学合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机构设置是博物馆提高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着建立顺畅的运营机制,增强运作活力,也是博物馆把各项工作合理区分,并使之井然有效地组织起来,也关系着建立灵活有效的指挥管理系统,使博物馆达到统一、交通和精简的目的。以往博物馆中传统的职能式结构存在明显的弊端——缺少横向协调、容易导致本位主义。数据显示,单位中近48的人需要间接协调,29的人需要私人关系协调,仅27需要直接协调,“2分精力在工作,8分精力在人际关系”是协调不畅的真实反映。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一方面是长期以来单位组织文化形成的本位主义,另一方面,是机构设置上部门、专业划分过细。

以佛山市博物馆为例。2007年佛山市博物馆实施机构改革后,与祖庙分设,从以往兼顾文物保护单位的职能中分离出来,而专门从事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针对这项主要职能的变化,内部机构作了重新作的调整,减掉了与主要职能关系不大的古建部、市场部和游客部,而增设了文物保护科技部和信息中心,使各部门能更紧密围绕博物馆职能开展各项工作。部门设置为“六部一室一中心”,分别为:办公室、馆藏研究部、历史研究部、陈列部、宣传教育部、文保科技部、信息中心和保卫部。

2.全面推行聘任制,实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

仍以佛山博物馆为例。佛山博物馆结合单位任务,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原则设置岗位,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考核方法择优聘用并给予相应的报酬。聘用过程中,严格的聘用程序,保证聘用工作公平、公正。同时,对聘用人员实行严格的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成为续聘、解聘或者岗位调整的依据。

在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下,广泛听取全馆员工意见,积极做好员工解释工作,消除消极、抵触情绪,使聘用制顺利实施。聘用制的实施,实现了工资待遇与岗位职责和工作绩效相结合,打破了馆内传统的“大锅饭”的局面,进一步激发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人性化管理是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行为科学理论体系人性理论中,梅奥以及罗特利伯格以“霍桑实验”为基础提出了“社会人”假说。认为:员工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需要友谊、尊重;除正式组织外,存在非正式组织,如价值观、行为规范、办事原则、信念等;领导的能力体现在通过提高员工满足程度、员工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运用“社会人”理论,在博物馆内部通过运用人性化管理手段,提高员工士气,促进工作效率,使整体队伍素质得到提高,主人翁意识、团队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得到加强。此外,建立员工有效参与管理的机制,通过设立馆内组织、召开员工座谈会、组织文体活动、广泛听取员工意见等,营造了尊重、和谐、创新、进取的工作氛围,提高了员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1.发挥馆内组织的横向联系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设立组成专门委员会如:学术委员会、文物征集委员会、文物普查小组,完成相对独立的项目或事务,在员工福利、学术研究、文物征集和普查等方面发挥其相对独立的职能。这些组织成员来自各部门,其负责人通过选举、推荐产生,他们既要承担本部门的工作,同时兼顾内部组织的分工。

内部组织的设立要打破传统纵向管理模式,做到较强的横向联系,充分分配各项人力和物力,创造了新的气氛。这种纵向和横向同时存在的组织结构,要求员工具有更强的协调和解决矛盾能力,同时,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满足了员工的社会需求,增加其对单位的关注,增加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优越感,激发员工更大的热情,有利于博物馆以及员工的正常开展。

另外作为一种新的尝试,佛山市博物馆在新馆建设项目中采用负责人制,以基本陈列、各项专题展览为项目,馆领导确定项目负责人,再由项目负责人组建项目组。项目组围绕展览项目开展相对独立的调查、搜集、整理和编写文字等工作。馆领导负责各项目组之间的协调,做好统筹计划,整合统一和矛盾解决。这种形式借鉴于国外的“策展人”制,可以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注重激励制度的建立。为规范管理,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休假考勤管理办法》、《考核管理办法》、《临时工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以及文物库房、计算机及网络、档案资料室的管理、安全等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资产、工资、人事、福利、工作规范等内容,提高各项管理的公开性、透明性和公正性,使员工做到有章可循、共同遵守。

制度的执行是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这不是一项制度或机械的规范,而是散布的一连串“人”的行动,是针对人的工作行为的控制。制度从建立之初广泛征求员工意见,让员工通过讨论、提意见,达到学习和了解的目的。同时,制度的执行也做到公开、透明,让员工获得充分的知情权,从而体现制度的“人性化”。

三、规范员工考核机制是完善管理的有力措施

激励理论还强调,员工将自己工作中所付的代价和所取得的报酬与别人的相比较能产生公平感。工作中所付出的代价包含时间、教育、经验、努力程度、负责精神等,工作成果所带来的报酬包含工资、职位提升、承认和新生的程度,以及心理报酬如更快乐、更安全等。激励过程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将自己工作中的代价和报酬与别人进行比较,产生公平合理、过低、过高三种情况,从而提出调整付出、报酬或工作岗位要求。这就要求管理者进行激励时,要注重保持员工付出与报酬的公平合理。考核工作是博物馆实施激励的有效方法,旨在通过对员工工作中的成绩、态度及出勤的考核,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的长处和不足,进而扬长避短,做到知人善任和因人施用;通过奖优罚劣,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对员工实行分时段、分层次考核,由主管人员与考核人面谈,并反馈考核结果。考核与薪酬、聘任相结合。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

四、建立分层次的培训系统是提高全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激励理论认为,一类人属于高成就需要者,另一类人不属于高成就需要者。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喜欢担任难度大、有风险的工作,对自己能力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尽力而为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这类人组织机构迅速发展的宝贵资源,应该派他们去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通过培训可以造就高成就需要者。

根据成就需要理论,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教育培训,加强人事管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造就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单位与个人目标管理的共同提升。

1.完善培训职能。从战略高度认识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建立职工教育培训领导责任制,把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学术委员会和办公室共同管理员工培训问题,逐步建立系统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为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政策保障,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2.丰富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上,既不能是单纯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修养学习,也有别于以业务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训练为唯一内容的专业培训。培训一般包括:一是通识性培训,主要包括国家的大政方针、基本政治理论、计算机等日常员工必备的基本技能。二是专题性培训。主要包括专项业务知识研究、重要政策法规释疑、先进经验介绍等。这部分内容因岗位、职位、任务而异,属培训中的专业课程。包括对博物馆的感情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在岗人员的继续培训,对管理人员的专题学习培训;及领导层次开展以提高行政管理能力、统筹协调能力为主的专题学习培训。三是选题性培训。这类培训内容主要由受训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的培训课题,属培训中的选修课程,是个性化的菜单式培训,容易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

3.健全培训机制。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是发展的大方向。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培训激励约束机制,针对个别部门和人员对参加培训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馆里可以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建立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使用、先培训后提拔的原则,将培训与上岗、转岗、职务聘用、职称评聘、工资奖励紧密挂钩。另外,也可以建立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员工培训效果通过评估来衡量。在培训结束时,采取测验的方法评估培训成效,如在结束培训返回岗位后,对受训者采取实地观察、访问、调查问卷等方法评估培训效果,并将反馈结果作为改进教学手段的主要参考条件,以不断改进培训工作。通过这些机制将有效地调动员工自觉学习和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使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单位发展的内在需要、员工成长的自身需要。

五、领导层素质和创造性是助推管理工作的活力因素

群体理论中,卢因提出的群体动力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体的内在需要和环境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用函数式表示就是:B—f(P,E),B是行为,P是内在需要,E是环境外力。群体的领导方式不同,其成员的行为表现也不同,群体的领导方式为****型、民主型和自由放任型,其成员也表现出相应的行为方式。

根据群体动力理论的要求,现代博物馆的领导者不仅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专业知识、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还要有现代化的管理知识、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有敏锐的头脑,较强的战略观、整体观、超前观、创新观和时效观,在整个博物馆队伍中能做到表率和统领的作用。

总而言之,博物馆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将心理学以及社会学引入管理学,着重于人际关系与工作效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把人的需要的研究、基于人的需要的激励方式的研究、群体形式对于个人行为影响的研究,作为关注的重点。对于“以人为本”为宗旨的现代博物馆来说,是一项创新而有效的管理理论。

佛山市博物馆紧抓“以人为本”的宗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博物馆业务工作水平,取得一定的成效。改革后的佛山市博物馆定位为地市级综合性公共博物馆,承担着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的保护收藏、宣传教育、陈列展览、科学研究,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明确了事业发展的方向;部门之间分工清晰、合作加强,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人才队伍壮大,士气增强;新机制下专业技术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从事学术研究,获得丰硕的学术成果。

佛山市博物馆改革的进程体现了行为科学理论体系的观点;随着改革的深人发展,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成果也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植根于广泛实践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第二篇:【马克思论文】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

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

去年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富士康员工已发生“16跳”,10人死亡、3人重伤。全国上下为之震惊,而这也引起了社会对于这个知名企业的高度关注和议论。富士康虽贵为全球500强的制造企业,但从供应链上创造的利润是零或零下,因为所有的物料都是对方指定的,用工量包括生产线上用多少工人,检修工有多少,都会在合同里做明确的指示,客户只是按照较高的人力成本的价格支付给代工企业,所以富士康的利润来源就是人力成本的差值。类似抽人头税,员工流动越快,人头越多,利润越高,如同券商,客户的股票换手率、成交量越大,利润越高。这是富士康与中国目前普遍的代工企业最本质的区别。更狠的是这个人头税或交易费还不是固定的,因此压榨员工便是富士康的第一要义。在这样的现象背后,影藏了更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深思。由于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透彻地阐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其在经济学上的地位很高。所以在这里我想简单的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来阐述一下富士康现象。

什么是剩余价值理论呢?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或转化等理论。

马克思科学地揭示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关键在于把“劳动力”与“劳动”区分开来,并且依据价值规律阐明了劳动力这个商品的特殊性质。资本家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后,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这样资本家才有利可图。于是,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性质也就昭然若揭了,剩余价值无非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马克思深入地考察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形式。他指出,工作日就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到的劳动力的一日劳动时间,它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或者说由工人生产他的劳动力的补偿价值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所构成。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来说是一个一定量,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则是一个可变量。工作日虽然不是固定的量,但它的变动并非漫无边际,它只能在一定的界限内变动。

这就是说,工作日的长短是有界限的,它的最低限度不能和必要劳动时间相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必要劳动始终是工人的工作日的一部分,而绝不能是它的全部,否则资本主义也就不会存在了。因此,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地延长工作日,以便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时,工作日的长度也有其最高限度,那就是还有生理和道德的界限,超过这个界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就无以为继了。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资本获取更多的剩余劳动的欲望不能由工人的过度劳动,即不能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而得到时,或者说不能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得到满足时,资本家就会在既定的工作日,想方设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以满足其贪婪的欲望。

在一份名为《富士康调研报告》中,专门讲述了富士康工作时间的“超现实主义”。调查报告中对富士康工人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5%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为4天,8%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少于4天。此外,73.3%的工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工人月平均累计加班时间为83.2小时。“每条生产线都有生产指标,如果完不成任务,大家都要加班,在下班的晚课上,我们还要自我检讨。”仔细算算,每天工作10小时,每月只休息4天,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富士康工人,一个月的上班时间要达到260个小时,甚至更多!260个小时里,一个工人可以创造多少的价值!但是,再看看每个工人实际得到的工资,作为普通工人,即使算上全部加班费,每月也只能拿到一千五百元至一千六百元的工资,而这还是富士康针对连环跳事件推出“加薪30%”举措后的数字。甚至有工人透露,在上调工资后,原先的奖金被取消或减少,实际上收入“明升暗降”。由此可见,资本家从这些工人身上榨取了多少剩余价值!

富士康的员工跳楼,是因为受到繁重的工作的压迫,这是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表现。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后者也是以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的。所以资本家根据工人的劳动特点以提高劳动强度和长度来达到榨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富士康员工跳楼的原因,无非是员工们付出的劳动与得到的待遇不能相适应,也就是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现有的工资水平。富士康近期也进行了两次工资上调,方才勉强压制下连环跳的现象,也可见之前富士康员工待遇的不合理程度。

以上是从资本的生产与剩余价值观点对富士康“连环跳”事件的分析。总而言之,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过程中,应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尽可能避免富士康“连环跳”及类似事件的发生。

第三篇:从中国博物馆的现状看博物馆

从中国博物馆的现状看博物馆 展陈设计应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创新—中国博物馆教育的时代要求

一、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建得起养不起 热热闹闹的博物馆建设 冷冷清清的博物馆展览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于2007年5月15日在中国南部城市广州举行的“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馆长论坛”上透露,中国博物馆总数已达2300多个,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陈列展览近万个,观众达1.5亿人次以上。

国运昌盛引发中国新一轮博物馆建设热,来自国家文物局的消息说,“十一五”期间全国将力争新建重点博物馆300座以上,改建扩建博物馆上千座,使地级以上中心城市都拥有一座功能齐全的博物馆,每个少数民族拥有一座以上的民族、民俗博物馆。

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部12个省区就拥有博物馆近500个,博物馆建设计划也是雄心勃勃。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的消息说,在今后的5年内,内蒙古将力争使各类博物馆的总数从现有的27座增加到50座,达到平均5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其中的19座博物馆现已开工建设,并可于2007年前投入使用。

但是,中国在迎来新一轮博物馆建设热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克服盲目超前建设、如何吸引观众,满足大众的需求,确保新建博物馆能够生存下去等方面的挑战。事业发展经费及人才的缺乏是许多博物馆普遍面临的问题。博物馆作为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国家的极大投入,但由于目前财政投资比较有限,而且这种状况还将持续较长的时间,所以就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博物馆而言,除少数博物馆外,普遍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且对于占很大比重的人文历史类博物馆尤为明显。

问一问身边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可否喜欢参观博物馆?点头的不在少数,茫然的或许更多,大摇脑袋的也不乏其人。中国的博物馆,到底是大众的“宠儿”,还是大众的“弃儿”?每年近万个展览,1.6亿的观众,这对于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是让人自豪,还是让人汗颜?老套、说教、价高仍是博物馆三大痼疾。

只有8000多万人口的德国,有着3000多家博物馆。父母们时常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参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教益。国内一组织1999年在一座东部沿海城市作过问卷调查,竟有10%的人不知道博物馆是干什么的,有30%的人经博物馆门前走过而没进门,参观博物馆的人数不到20%。一个经济发展不错的城市尚且如此,何况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近两年来,各地博物馆响应国家号召,陆续推行了对公众免费开放的举措。参观博物馆的公众是增加了许多。不少人表示,反正不花钱,不看白不看。几年前,杭州市属的全部15家博物馆就已免费向公众开放,但老百姓却是“白看也不看”,一些博物馆依然门庭冷落。对博物馆喜爱与否,人们在用脚“投票”。不肯迈入博物馆门槛的人,同样有自己不爱的理由。很多博物馆布的展甚至一二十年没动过,内容早就过时了,怎么会有人爱看?就连这几年新建和改建的博物馆,展览内容和形式依然陈旧、展品乏善可陈、布展生硬死板、图解说教味浓重……凡此种种,正是中国大多博物馆的通病。

“建得起养不起”是博物馆面临的最大困扰。

据调查,在全国2000多座博物馆中,大约有2/3仍处在生存困难状态,而这其中又以中西部地区为主,以中小博物馆居多。

建馆难,兴馆更难。博物馆开馆之日,成背包袱之时。其实,这在世界上都是一道难题,只不过发达国家的公益性博物馆,其接受的社会捐助占到了较大比

重,尚能保障正常运营。相比而言,在国内因政策机制观念的束缚,博物馆能 接到的社会捐助微乎其微。财政拨款有限,创收难唱主角,国内博物馆运营态

势普遍不乐观。为了生存,许多博物馆不得不把部分场馆出租给商业企业,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展览宣传等主业上。大多数博物馆每天参观者还不足百人,甚至有的场馆参观者门可罗雀。而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的缺失以及名声的损害,又为赢得社会资助设置了屏障。国内很多博物馆是盲目建设和设计,并不理性。欧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才形成现在这样的博物馆体系,我们的博物馆建设也不过就是几十年的时间而已。当初日本经济大腾飞的时候,全日本大概有3000余座博物馆,可是当经济发展进入泡沫期后,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博物馆能够正常运转。俄罗斯同样是这样的情况,苏联解体后,10座博物馆中也就有1座能够正常运转了。

随着博物馆数量的日益增多,以及各种公共文化设施的增加与发展,旅游业与文博事业之间的竞争,势必将博物馆事业推入到日益沉重的文化市场竞争当中。面对这种局面,博物馆必须要作出相应的变革,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才能生存和发展。目前,随着对博物馆的重新定位,我国一些省市和地市正在按照标准兴建或 改、扩建博物馆,但现实表明,硬件达标仍不能保证这些博物馆就可以摆脱尴 尬的局面。

二、潜力巨大的教育和旅游市场有待开拓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神文化的需求也愈来愈丰富,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等,旅游娱乐休闲的消费群体日渐扩大。面对多层次的消费群体,如何为游客提供内容丰富的参观游览内容、拉近旅游单位与游客的距离,吸引更多的游客,延长游客在旅游接待单位的游览时间,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博物馆等旅游接待单位以及旅游设计单位的重视。根据国际旅游休闲业以及现代博物馆发展的趋势和经验,强调互动、参与、体验、感受、知识、趣味、差异是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和发展趋势。

我国的文化、教育、旅游等各项事业都已进入迅猛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在“终身教育”成为时尚的今天,博物馆无疑将成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场所。特别是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对象当中,青少年学生占据了最重要的分量。我们国家把对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摆在了首要的位置。不少博物馆也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尤其在当前中小学减负过程中,迫切需要有更多的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场所为青少年提供形式多样的课外和校外活动,以满足广大青少年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科学探索的需求。因此,如何寻找出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成为了我们面对的新课题,同时也是博物馆大有作为的一片新天地。

与全国大多数博物馆参观者寥寥,经营难以维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博物馆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博物馆虽然是公益性事业,但是也没有完全放弃产业思维,也要有创收意识。在这方面,上海博物馆、辽宁博物馆等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上海博物馆在硬件、研究和展览上已经和国际接轨。上海博物馆策划的国宝展,成功地营造了媒体轰动效应,出现了观众排队买票入场的场面,纪念品、画册等也销售一空。天津自然博物馆和一家企业合作,将博物馆一层改造成海洋馆,去年“五一”期间形成了访问量高峰。最近首都博物馆吸引了众多人去参观,研究后发现,关键原因是其临时展览的内容安排得更合理、更有吸引力。这些临时展览都是对普通市民极具吸引力的展览,难怪首博每到周末就会出现大量人流。而由于参与互动见长的中国科技馆参观场面更是火爆。从2000年5月初至1 2月底,仅在8个月时间就接待公众参观1 60万人次,远远超过二期工程原设计1 20万人/年的接待能力。原本每天可接待6千人参观的场馆,每天的参观者最高竟达到2万人。这一方面说明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科学探索的需求异常强烈,另一方面也说明能够满足民众和社会大众这种渴望和需求的高质量场馆数量不多。

博物馆已经拥有日益广泛社会需求,且有可能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已经具有巨大的教育和旅游市场开拓潜力。关键是需要创出有吸引力的产品来迎合这种强大的市场需求。传统的博物馆必须加快改革和创新,尽快与市场接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学习科技的需求。

三、创新是博物馆发展的时代要求

当前,我国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反映出在建馆过程中,十分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措施。

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大体在于:

缺乏深层次对博物馆创新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从而不具备掌握现代博物馆展 示和教育特征基础上的创新要素;

缺乏在学习、借鉴国外博物馆的创新内容和表现手法上进行消化、吸收,进 而实施再创作和系统集成,因此,新的思维跨越也不可能产生;

建馆决策程序非科学化,领导简单拍板定案是较普遍的问题;

沿用无自身创造性思路的设计和展示设计,盲目抄用,其结果必然造成主题 雷同、创意低下;

无建馆持续发展意识,使展示设置与运营管理严重脱节,建成之后迅速面临 困境,致使开馆之后运营管理下滑,甚至无法支撑。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当前在创建一个新的博物馆的过程中,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博物馆,怎样建馆是当前应回答的问题。为了博物馆事业的明天,博物馆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会使博物馆具有生命力,只有创新才会使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只有创新才会使博物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和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升华。

创新已成为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灵魂。但如何推进博物馆创新呢? 博物馆创新不应局限在展品的展示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服务创新等,起决定作用的则是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博物馆创新的灵魂。只有从根本上做到理念创新,才会诞生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全新博物馆!

“不比规模比特色,抓住本质搞创新”

这是新一轮博物馆建设热潮中我们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博物馆的特色就在于文物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技术手段、资金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博物馆展品陈列的设计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吸引观众的需要。”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国家博物馆学会会长张文彬说。

张文彬认为,要改变目前许多博物馆门庭冷落的局面,就要加强展陈内容设计和展品陈列手段的研究,增强展览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形成自己的特色,互动参与功能的凸显也十分重要。例如有的博物馆举办古代印刷技术展时,邀请观众自己动手进行木版雕刻印刷,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还有不少博物馆开辟了专门面向青少年的小天地,请他们就展览内容回答问题,帮助他们认识展品的种类名称等,也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浙江自然博物馆馆长康熙民先生曾对中国博物馆盲目建设现状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很多情况下存在着过于盲目攀比和沽名钓誉的现象……一些地方打着'文化促经济'旗号,把博物馆的建筑外观当做当地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甚至把博物馆当成地方政绩工程来建,不惜投入巨额资金,至于建成后的重要标志性建筑能在当地科学文化教育中发挥出多少作用和什么样的作用,一般考虑不多,反正是先建起来再说。”

内容是一个博物馆的价值所在,也是一个博物馆的灵魂所在。然而,走遍中国大江南北的博物馆,我们悲哀地发现很多博物馆门可罗雀,其中不乏一些大城市的博物馆。分析原因是没有特色,展览内容陈旧、千篇一律、长年失修、更换周期长等。

众所周知,全国没有几家博物馆能够做到高频率的更换展览内容、高规格的展览转换。因此,这就需要现在野心勃勃建设博物馆的决策者们在建设博物馆之前就好好考虑将来博物馆的命运。正如首都博物馆的设计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教授所说:“博物馆的魅力绝不仅在它的建筑形态,更重要的是对文化和艺术活动的策划和经营,一个空间,它可以是客厅,也可能是仓库,关键看怎么用!”

四、由传统博物馆的展示模式向新型博物馆的互动教育模式转化

我们通过对国内外博物馆的广泛调研分析,现已确立以下博物馆项目创新理念: 创新理念出发点——博物馆最本质的功能是宣传教育,教育的最佳手段是互动参与 由传统博物馆的展示模式向新型博物馆的互动教育模式转化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分类发展的概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要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文化行业已经不是以往那种单一事业性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特别是刚刚闭幕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树立“文化软实力是重要国力”的观念,把文化产业列入国家战略,大力推动和扶植文化产业。要详细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和文化发展政策,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其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做到“国家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和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新型博物馆的建设一定要提高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层面上考虑。文化产业在经营中要充分利用、发掘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文化信息及其精神内涵,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其经济收益又可以用来促进博物馆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以特色来推动博物馆的持续,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即使一个博物馆有很少的文物,但只要能够充分的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与大众的兴趣点结合,并让观众通过观看或互动参与获得知识,避免观众走马观花的现象,那么这个陈列展览就是有特色的,成功的。展示陈列的目的就是要让游客对展示的每个文物都能引起兴趣和好奇。挖掘这些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背后的故事,让游客产生极大的兴趣而停留下来。无论采取什么手段,只要达到了宣传教育的效果和目的就是成功的。要让文物来说话,文物是一个引子,让他诉说一段传奇故事。如果一个博物馆中很多文物都采取这样的陈列方式,这样积累下来,没有几个小时甚至一天时间,游客是无法走出陈列展厅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游客留下来,接受更多的知识和教育。努力实现让游客看不完还有遗憾希望下次还要来的目的。

要实现上述的教育目的,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展览内容和形式陈旧、展品乏善可陈、布展生硬死板、图解说教味浓重……凡此种种,都已经失去了大众的认可和喜欢。强调互动、参与、体验、感受、知识、趣味、差异是取得特色和成功的宝贵经验和发展趋势。参与和互动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永久主题。大多数科技馆吸引大众的经验已经告诉了我们博物馆发展的答案。

五、新型博物馆设计的新理念

众所周知,博物馆中的文物只是反映古代历史的一个及其重要但又非常片面的物质,而文物的背后却蕴含着积极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任何一件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当时的很多事务有着密切的关联。一件博物馆中展示的文物,游客只能在说明牌上看到它是什么东西,叫什么名字,处在哪个年代,在哪里出土?有什么特征等一些及其简单的信息。说明牌上并没有告诉这个文物的历史价值,它和别的文物、人物、历史事件的关系,更没有告知人们这件文物如何使用?其制造工艺所代表的当代水平和对后世的影响等等。因此,对来博物馆参观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看这些展出的文物,他们是想通过历史长河中遗存下来的这些有限文物来了解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作为陈列设计人员必须发掘文物内在的深层次的内涵才能更全面的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介绍给广大游客。不能将一个历史陈列设计成一个文物的物质史陈列,一定要让陈列的文物“说话”,诉说和它有关的反应当时历史的一切现象和文物背后的故事。

根据国际最新陈列展示趋势和发展方向,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文物的陈列设计应该是建立在策划的基础之上,当一个完美的策划完成之后才交由设计公司按照策划思想进行美术以及技术方面的设计。也就是说策划和设计是两回事,国内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工作基本上都是由设计人员来完成,从而造成了一个展览项目完全是一个陈列设计单位(人员)的艺术作品,而游客对展览的内容和表现手段并不感兴趣,造成了很多文物展览极少有游客停下脚步来驻足观看。往往是上百米的展线大部分游客都在几分钟之内匆匆而过。

一个成功的展览设计应该先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策划人员来进行前期的策划工作。甚至需要商务策划师的介入才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些工作包括展览的目的,展览的服务对象,对象的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对象的兴趣获取,对象的结构水平获取,引起对象兴趣点的方法,对象累积停留时间延长的办法以及测算方法,展出文物兴趣点的发掘,展览手段吸引对象的办法和评估,展览的效益评估等等。当然也要包括展览对博物馆的经营以及社会效益评估等等。只有让策划人员完成了上述工作步骤以后,拿出一套符合游客需求的展览策划书,才可以交由展览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否则这个展览就成为这些设计人员的一个展示自我的设计平台或者说是设计人员的一个设计作品,而不是满足游客需求并受到大众喜欢的展览。因此可以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可靠和完善的观众调查和市场分析,是不会拿出好的陈列设计方案的。成功的设计目的不是让游客对每件文物都看一两眼,而是要让游客对每个文物都能引起兴趣和好奇。调查显示,每件放到展柜中的文物都是从成百上千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都是有目的陈列的,如果游客只是看一眼就离开了,也就没有达到博物馆设计和建设的初衷和目的,实际上也是一个失败。无论一件文物的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有多大,只要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甚至不能让他们停留下来看一眼,那么对这件文物的陈列设计就是一个失败。酒好也怕巷子深,再好的文物只要没有好的策划和展示设计,也不会有人关注的,更不能给后人以启示和获得相应的知识。如果对每件文物都能像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那样通过视频或者多媒体的手段通俗的去介绍,那么一个游客进入这个博物馆估计几十年也是走不出去的,这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反复参观。

因此,新型博物馆的设计新理念就是坚持策划第一、观众需求第一、博物馆发展第一的原则,以政府主导、专家领衔、大众参与、科学设计为根本。只有这样,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才可以健康蓬勃的发展。

因此针对中国博物馆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展览设计不要刻意强调和突出展示的视觉效果、装修豪华程度以及表现手段。要以游客的兴趣和关注度来设计,以实现游客停留时间长和重复参观为目的。不是仅仅给游客一个极短暂的视觉冲击,要让观众停留下来接受知识和教育,避免游客在几分钟之内就离开展厅这样失败的局面,应该考虑一个投入产出的效益问题。

2、如果延长了游客在馆区的滞留时间,不但可以带来知识上的普及,还可以带动消费。因此在展线上设计一些参与性的互动项目,让游客在互动参与中学习文物历史知识,互动项目的内容可以升级和定期更换。同时通过互动项目的评测,让游客增加兴趣并得到奖励,奖励的形式多样,比如半价门票、低折扣购买馆区内的纪念品或饮食的优惠等等。

3、博物馆不是商品陈列馆和展览馆,也不是陈列技术展示会。如果设计时不考虑这一点,展柜制作的再精美,陈列手段再先进,没有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就是一个失败,就成了一个展示陈列技术的展览会了。因此在设计方案中一定要避免这样事情的发生。方法是对展出的文物要精心的挑选,挑选的标准不是文物的大小,精美程度、等级高低,而应该是以哪件文物所反应的历史文化内涵更丰富,更重要,观众的对这件文物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感兴趣,互动展示技术更好的表现等等为标准。

4、要坚持“不怕你不看,就怕你不来”。怎么吸引广大群众走进博物馆有多种途径,关键是要有广大群众喜欢的内容和形式,再者还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宣传和口碑吸引他们来。当观众走进了我们的博物馆,要让他们参与和互动。让博物馆成为一个电影院、科技馆、体验中心,甚至是游戏中心,固定不变的文物和经常变化的互动内容让市民经常的光顾博物馆,在博物馆接受教育,在博物馆消费和休闲。避免现在的博物馆游客参观一次一辈子都不再来的局面。、要根据展线上的文物和互动参与的项目设计一些旅游纪念品和奖品,不但可以激励游客积极的参与,还可以起到宣传博物馆的目的,提高博物馆的非门票收入。这项工作和要陈列设计同步进行最为合适。我们就是一种全方位策划和设计的单位,不但可以全程的为博物馆进行互动展示的策划和设计,还提供相对应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和开发,使博物馆真正实现非门票收入的增加和社会影响的扩大。

6、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借助陕西汉阳陵博物苑的经验,建设一个具有独特效果的类似幻影成像那样的项目,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汉阳陵的幻影成像项目目前仍为中国最先进和效果最好的幻影项目,已经成为汉阳陵最大的亮点和吸引游客的要素。甚至被很多游客称之为汉阳陵的代名词。每年还给仅有不到20万游客的汉阳陵博物馆带来100多万元的非门票收入,对博物馆的宣传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还有很多类似的项目可以选择,而不仅仅是幻影成像。

7、国家需要经营、城市也需要经营。城市经营的概念已经被各国提到了很高的高度被各国所重视。同样作为国家的博物馆也需要经营,需要把国家的资源和投资收益最大化。把国家的资源最大的利用并产生最大的效益回报社会。如果把一个国家投资的项目仅仅做成了一个当地政府的政绩或者是一个城市的符号,而不考虑把国家的投资收益最大化,那就是对国家资源和财产的浪费甚至是犯罪。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犯罪。也就是说如果地方政府不考虑博物馆是不是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是不是能吸引群众来参观?是不是能利用国家的投资和国家文物资源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是考虑了博物馆的长远自身发展?如果仅仅是做一个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博物馆建成了就门庭冷落,那就是是对人民的犯罪。因此我们要呼吁全社会要珍惜国家有限的资金和社会大众迫切的文化需求。坚决杜绝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一定要对社会和人民负责。

总之,中国博物馆展陈改造应坚持的原则和方向就是“不比规模比特色,抓住本质搞创新”。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博物馆来说,馆藏文物数量有限,上等级文物不多,国宝级珍贵文物就更加的稀少。因此大多数的中小博物馆都不能和大博物馆甚至文物丰富地区的地市博物馆相比。更不能在博物馆建设投资上和南方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因此中国绝大多数的博物馆必须自己找出吸引人的亮点或者卖点,不和别人比硬件比投资。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和特色,合理的应用新技术和互动展示手段来点亮我们的博物馆。深度挖掘文物的内涵,开发出系列的文化产品,带动整个博物馆的文化产业链发展。

第四篇: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改革走向

理顺五大关系 攻坚六大重点——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改革走向 翻看政府工作报告,“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一章的篇幅长达两页半——“用这么长的篇幅专门讲改革问题,包括财税金融体制、价格机制、收入分配等多项体制改革,这在过去的4年来还是首次。”来自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赵凤琦对记者说。

改革进入“深水区”,将在哪些领域攻坚克难?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畅谈改革发展新走向。

改革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1978年初冬,小岗村18名村民冒着风险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大幕。从那时起,群众的首创精神为中国改革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温总理所做的工作报告,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改革,听了让人非常振奋。”全国人大代表赵凤琦说出了许多两会代表、委员的共同感受。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改革的方向决不会动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指出,“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任务所在。”

来自青海的全国人大代表娘毛先说,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种种问题的必由之路,过去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改革的原动力。我们的发展必须依靠改革,而改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转型期,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和工作面临艰巨考验,尤其是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中面临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都必须通过改革来破除和解决。如何破题,需要政府努力,更需要群众智慧。”来自四川的全国人大代表马元祝对记者说。

重点是理顺五大关系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重点理顺五大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

“这五大关系,涉及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几个层面,基本涵盖了当前我国发展中遇到的焦点、难点,也是改革的突破点。”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说。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被列为第一位,是有道理的。”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MBA培训中心主任易敏利说,我国转型期面临的所有经济问题都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重新定位,加快职能转变步伐。否则就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标不治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指出,调整中国已有的发展战略,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政府职能的重点应从以提供基础设施等有形公共产品为主,转向以提供制度、规则和政策等无形公共产品为主,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竞争和创新,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代表委员认为,理顺五大关系,必须认真研究,统筹推进,这样才能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攻坚六大改革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今年改革的六项重点任务: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价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

“今年改革‘攻坚’的特点十分鲜明。”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说,政府工作报告用比较长的篇幅谈改革,为今后改革指明了方向,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布局突出了导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现在社会矛盾复杂,改革的难度也较之以往更大、更难,要想有所突破必须要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四川团的夏绩恩代表,如此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改革“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的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常年关注财税金融体制领域改革,他对报告中提出的“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这句话很有感受。

“金融体系要和实体经济相适应。小微企业这类‘草根’经济体融资难的症结是中国金融体系结构失衡。部分商业银行贷款时眼睛向上,对小微企业设置了苛刻的条件,现在是该大力发展草根经济与草根金融的时候了。”他说。

“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金融等多个领域。改革章节中这段话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天乐的注意。

“民营企业对这些政策非常在乎、非常振奋,因为关系到未来发展前景。民企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基础设施和金融。”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保障民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和制度保障机制;二是缩小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三是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投入。(记者齐中熙、吴雨、陈炜伟)

第五篇: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

目前,各企业虽然都有一套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也编制了针对各工种、各工段、各岗位较为详尽的《安全生产作业指导书》,对职工实行了较为严格的安全生产三级教育,但仍无法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些人认为,企业虽然实行严格、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但随着安全理念的逐层传递,到达一线员工时,势必会产生衰减的情况,这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大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但人不确定、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容易给安全生产埋下各种隐患。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和把握职工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因势利导,正面干预,同时注重改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让职工在身心舒适的环境中保持细心、耐心和专心,非常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具体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切实关心职工身心状况,改善工作条件和作业环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职工长时间疲劳作业、带病工作等。要真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不能漠视职工的心理需要。

职工需要身心舒适的工作环境,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各种劳动工具,需要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而不单单只是像机器人一样“照章办事”。如果职工过度工作、带病工作,则会产生疲惫、焦虑和痛苦等负面情绪,这种状态可能导致精神不集中,无法保持工作所要求的耐心、细心和专心,也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企业应该关心职工身心状态、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工具、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以达到调节职工的心理状态、预防危险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善于发现职工的各种心理压力、焦虑和痛苦,进行有效干预和疏导,鼓励职工追求工作、生活的平衡与和谐。

工作和生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要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建立起职工工作、生活之间的平衡与和谐。鼓励职工建立正确的工作观和生活观。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论断:“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精神在身体战场上作战留下的证据。”心理学家认为,大部分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内在心理冲突在身体上的表现,大部分意外也有着“故意”的成分。据美国心理学家门林格尔在《人对抗自己》一书中的论述,生活中有些人平时很少受伤,甚至连割破手指、磕伤膝盖这样的小伤都几乎没有;而另一些人则不然,他们似乎比普通人更容易遭受各种意外和伤害。深度探究后者的心理根源,发现这部分人似乎有着“自我伤害” 的本能,他们因为工作压力、生存困境、生活失败、心理焦虑等原因而容易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无意识“自我对抗、自我伤害”的本能反应。

笔者转述以上观点,并非暗示企业各类安全事故当事人都有某种心理缺陷或心理冲突,而主要是强调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应当关注职工的心理状态,洞悉职工因为长时间工作、不满工作环境、无法胜任工作、工作过于单调等原因而产生的焦虑、痛苦、自我怨恨等情绪,并及时给予科学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帮助职工建立起希望、乐观、感恩、坚韧的心理资本和生活态度,维护好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平衡。

三、运用“21天理论”来推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心理学上有个“21天理论”,即人们连续21天从事某项活动,就会养成一种习惯;而如果连续 90天从事某项活动,这种习惯就会固化下来成为自觉意识。企业可借鉴这条理论,在某个较长时间段对职工进行密集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培训教育,严格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相关要求,让安全生产信念在职工内心生根发芽,培育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习惯和良好素养,真正起到预防及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的。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日常性、基础性工作,企业要真正重视、关心职工的安全状况,认真梳理作业流程,合理规划作业区域,充分辨识与控制潜在危险源;学会使用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安全检查分析表、安全生产作业指导书等多种安全控制工具来指导安全生产,控制及防范安全风险,彻底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关心职工的身心状态,及时洞察职工的心理疲惫、焦虑、痛苦等心理状态,给予科学的心理干预及疏导,最终达到以人为本、安全生产。

下载从行为理论看博物馆的管理改革论文[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行为理论看博物馆的管理改革论文[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论文海选”看教师的理论窘境

    从“论文海选”看教师的理论窘境 [摘要]从教师写作教学论文的方式,可以看出教师对理论存在着恐惧心理和认识上的误解。大多数教师认为理论就是躺在书上的片段,是空洞而枯燥的,......

    从军队看管理

    重庆战友系列之“从军队看管理”07-10-15 15:21 发表于:《角落》 分类:未分类 重庆战友系列之“从军队看管理”系列之一 陆军中的“班”:大型组织中的最小管理单位今天是8月1......

    从基层看管理

    从基层看管理 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行为。管理是一门......

    从西方国家的改革看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作业封面系 别:_______管理系____________专 业:_______公共事业管理_______班 级:_______12级公共事业管理___学 号:_______1213031031__________......

    从工业设计角度看设计管理论文5篇

    工业设计通常被定义为: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其涉及的领域几乎涵盖了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如今,工业设计已成为一门将工业产品加以美化与功能化的综合......

    浅谈从美国三E理论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论文

    “三E”理论是美国堪萨斯州安全委员会主席哈维在1923年为解决交通安全问题而提出的,后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威廉斯对此作了补充和发展。所谓“三E”就是法规(Enforcement)、......

    从乡镇治理看政府改革

    从乡镇治理看政府改革 赵树凯 2005年,中国农业税全面取消,基层政府的活动内容和日常行为发生重要变化。但是,基层政府的制度环境没有改变,基层政府的行为逻辑也没有改变,政府运行......

    从居民收入看个人所得税制改革

    从居民收入看个人所得税制改革 内容提要: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过大和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未根本到位是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的重要因素。应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制,诸如提高免征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