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业教育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论文

时间:2019-05-15 11:3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创业教育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创业教育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论文》。

第一篇:以创业教育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分析,主张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转变教育观念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系统工程,并通过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剖析,针对性提出我国高校大力推进创业教育的对策以及以此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关系

1.1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创业教育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具体表述,但综合共性认识可概述基本内涵,即创业教育是指结合专业教育,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的教育。首先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应贯穿于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实质将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其次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并不是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创业或一毕业马上进行创业,而是在校期间培养他们具备创新的能力和开拓的意识,以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创新。

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掌握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造就自我发展的能力,变被动的就业观念为主动的创业思维,大胆地走向社会,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市场的挑战。因此,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提升职业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

1.2 创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为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实质上确立了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未来(21世纪)的教育思想,昭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即面向21世纪,把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新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目的的新的价值取向。我国教育部积极做出了回应,在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文件中提出我国的创业教育问题,指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02年初,教育部高教司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自此,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高校中逐渐获得重视并开展起来。

创业教育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生事物与新的教育手段,它的存在是以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为前提,但创业教育要想真正发挥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同样也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支持,并以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为基础的。所以创业教育的开展必须与高等教育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两者相互支持与促进。我们应该通过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尝试,不断丰富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敦促高校的教育改革,促进高等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即确立把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新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目的的新的价值取向。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教育实践都表现不足,具体而言:

2.1 高校的创业环境比较虚拟,无法为创业教育提供环境平台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环境落后,一是受高等教育闭门办学体制制约,高校与社会环境脱节,产学研的断层明显,与创业教育高度社会化要求冲突。二是高校基本未设置专门负责创业教育的部门。多数是学生以就业指导机构形式兼管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三是缺少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多数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队伍由就业指导管理队伍为主体。

2.2 高校的创业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形式化比较严重

高校创业教育观念落后,一是就业率作为高校教学质量好坏评价的关键指标,学生创业视为提高就业率的附属地位。二是创业教育地位比较低。多数高校创业教育未正式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之中,更缺乏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三是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淡薄,“读大学找好工作”仍是主导价值观,自主创业往往是大学生最后的被动选择。四是以大学生创业计划设计“挑战杯”竞赛为载体,以团组织为平台的创业教育形式,“秀”的比重大,实践比重小。根据统计:获得省级以上奖的创业计划作品付诸创业实践不足10%,充分反映出高校创业教育的形式大于内容。

2.3 高校专业设置的管理体制,制约了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我国高校专业建设纲领文件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本文件显然与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即把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新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目的的新的价值取向有不协调处,这从根本上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是制约的。另外传统高校教育体制下专业建设重理论、轻实践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弊病,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理论脱离实际。因此,目前专业建设思想与创业教育理念根本上是冲突的。这正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即使开展了创业教育,也是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系统性与层次性课程设置,结果自然是现阶段创业教育实际效果,差强人意。

2.4 创业教育组织形式单调,创业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创业实践环节薄弱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搞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阶段,表现为对创业团队、创业过程的扶植上,如鼓励学生自办公司、开展创业计划竞赛等等,缺乏创业教育系统组织,如创业课程设置等。多数高校缺乏以“创业孵化基地”为载体创业资源支持,使得实施创业教育基本停留在教材和课堂上,创业实践环节薄弱,创业教育实效较低。

2.5 创业教育开展方面存在政府与高校互动不足

高等教育关门办学体制特征,决定政府与高校之间在推进大学生创业方面互动不足,政府部门在引导高校推进创业教育和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样许多高校工作重心尚在扩招和评建,对正在兴起的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并未有足够的关注,即便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环境下,许多高校也只是作为政治价值进行关注,而不是从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变革与大方向来对待创业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推进创业教育的开展。因此,创业教育在在大部分高校中还是处于政治化热闹(应景式),边缘化教育的状态。大力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对策

为了改变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不足的现状,提出如下对策。

3.1 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确立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高素质、创造能力强的劳动者,而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应该确立为当前高校的教育目标和重要任务。因此,在开展创业教育的理念引导下,是通过实施创业教育,不仅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刻理解创业知识和创造的内涵,更使大学生具备学会做人、学会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学会与他人共事和合作的素养,成为的时代发展的合格人才,确保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培养大学生成为推动时代进步中坚力量,肩负起历史使命。

3.2 切实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观念,培育宽松的创业教育环境,打造一支比较专业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在我国开展创业教育没有宽松环境是难以推进的,为此,第一要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观念,树立通过创业教育培育学生的创业人格是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即确立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必然选择,而不是暂时附属解决就业的手段。作为教师应将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设定为教育自然目标;对于大学生而言要确立实现自主创业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观。当然创业教育实施关键在于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因此我们主张一方面各高校重视通过培训或鼓励教师创业实践来培养具有实际经验的专职教师;另一方面高校通过选送骨干参加教育等职能部门举办的创业培训,使大学老师通过培训提升创业教育能力:另外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担任创业教育或指导的兼职教师,从而形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3.3 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创业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有效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开展,必须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计划),设定创业人格培养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创业实践教学支持,实现教育目标。当然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关键,建议一是削减、合并甚至取消若干与创业人格培养关系不甚密切的课程;二是有针对性地新增一部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创造学;三是专门开设如创业学等课程。这样形成一个多层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确保创业教育目标实效性。另外拓宽创业实践教学途径,如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开办创业学术讨论或企业家论坛等等。

3.4 丰富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创业理论是创业之根本,是创业实践的基础。创业教育特点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我们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尽量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学生在创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实践教学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拓展创业实践途径:如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开办创业学术讨论或企业家论坛等等,特别是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自主创业的尝试,如学校建立创业基地,帮助、扶持学生进行真正的创业活动等。为是如此,我们就可以构建起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兼顾、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据此不断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现创业人格培养的教育目标。

总之,我们应该顺应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并力求通过创业教育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引导,促使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不被重视的具有创业潜能的学生去进行大胆的尝试与突破。如果能在我国高校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创业教育氛围,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则有利于培育我国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创业群体,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家,这将是在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崛起的真正保证。为是如此,高等学校大力推进,科学开展创业教育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张丽,胡明花.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2] 朱先奇.构建中国特色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光明日报,2008年04月09日.[3] 姬道兴.浅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和模式.教育与职业,2007,第23期.[4] 刘鑫玲.创业教育探析.教育探索,2003 年第2期.[5] 蒋义丹.创业教育--高校面临的新任务.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2期.[6] 顾明远.高等学校要向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第10期.

第二篇:以现代学徒制理念为引领,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以现代学徒制理念为引领,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

来源:《职业·下旬》2009年第09期

广州市技师学院近年来紧扣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目标,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创新校企合作的形式与途径,探索开展以真实合同的生产实习,进行了中高端产品生产或服务及产品研发的项目教学。在现代学徒制理念引领下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技工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形式与途径之一

学校通过创办小企业、购买大型设备的整套零部件或开展院校大型工程项目建设,获得企业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

案例一产教型工作过程教学——校企合作生产数控铣、数控车床;校企合作装调五轴加工中心。

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形式与途径之二

企业依托院校的人力和设备支持,提高了生产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形成了院校和企业互助互利。

第三篇:以科技为先导 探索农村扶贫新模式

以科技为先导

探索农村扶贫新模式

--记武当生物公司 打造金银花循环经济产业链

十堰地处秦巴山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鄂、豫、川、陕的交通要塞,是一典型山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光照条件好,适合药材生长,十堰地区海拔普遍在500米以上,较难适应普通粮食作物种植生长,农民投入大,产量低、收入低,而种植中药材特别是金银花,生命周期50-60年,盛花期30年,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非常适宜农业产业化发展。

按照秦巴山区扶贫战略的要求,作为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湖北武当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十堰地区,以科技为先导探索农村扶贫新模式,打造金银花循环经济产业链,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市农村扶贫的新模式。

一、带动2万多农户实现增收

湖北武当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道教圣地、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下车城十堰。是一家集药用植物研究、种苗培育、种植推广、武当保健养生、生物技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型科技型医药企业。该公司致力于打造新型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武当金银花产业为主线,推进现代中药原料,开发研究与应用,以武当道教养生保健品、武当特色农业产品、生物工程产品的研发与加工惠泽民众。公司的‚金银花示范基地‛被省科技厅确定为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企业拥有一批高端研发人才,技术力量雄厚。该公司采取自主研发、及与高校专家合作相结合的创新道路,研制了一系列金银花深加工产品及养生保健产品。

该公司自2005年推广种植金银花以来,以茅箭为核心区,幅射带动

7个县市区的27个乡镇,69个村,20374户农民种植金银花达41260亩,建设了标准示范扶贫基地3个,茅箭区卡子村、唐家村、营子村、郧县马鞍槽村 4个村实现产业效益,村集体收入增加,农民增收。

全市金银花种植花有300家农户被省农业厅授于全国农业科技示范户,卡子村村民吴绪芳被国家科协授于全国科普先进个人。

2012年销售金银花200吨,销售种苗500万株,实现销售2900万元,不仅拉动了农业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而且建立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十万亩金银花种植与加工项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扶贫办、药监局、经信委、科技局、发改委、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科协等部门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被列入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和秦巴山区扶贫开发战略。该公司迅速成长为带动农民奔小康,促进农村经济集体发展壮大的重点龙头企业,是十堰市农业产业化的一支劲旅。

该公司近几年的努力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市医药产业发展先进单位‛、‚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茅箭区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先进单位‛。生产的武当金银花2011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公司董事长叶芳健被授予全国科技服务三农‚金桥奖‛、‚十堰市优秀技术专业人才‛、‚十堰十大经济人物‛、‚十堰市政府津贴专家‛、市委、市政府授于‚全市科普先进个人‚、‚茅箭科技创新英才‛等荣誉称号。

该公司制定了中长期目标:一是建成十万亩高效、生态、环保、现代金银花创新农业(扶贫)基地,二是中药植化原料生产基地。三是建成华中地区最大的金银花交易市场(武当中药材市场),年产值超过10亿元,利税过亿,出口创汇达1亿美元,并力争成为上市企业。

该公司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与他们对产业扶贫的信念和对从种植、生产、研发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的细致规划、大手笔的投入是分不开的。

二、坚持科学引领企业发展

该公司自2005年3月推广金银花产业扶贫种植以来,依托武当仙山之灵气,着力打造武当生物品牌,创建金银花循环经济产业链,把道教文化融入到产品研发和生产之中。将‚武当生物,引领健康‛的企业文化精髓,‚精心做事,诚信做人‛的企业精神,‚质量是企业生命,信誉是企业灵魂‛的管理理念贯穿到种植、生产、研发、经管管理的全过程,成功塑造了良好的武当生物品牌,逐渐形成了金银花循环经济产业链。

1、成立专门机构,选育推广发展。

2005年初公司为了发展金银花产业,成立了双百万办公室(双百万:在十堰地区种植优质地道中药材百万亩,带动百万农民奔小康办公室),配套种植专家2人,培训招聘技术员27人,进行种苗的引种培育和种植技术研究推广。3月起该公司先后派员考察了山东、河南、广西、四川、重庆、陕西等地的金银花品种,引种5000株,与武当山区本地金银花进行培育,经过3年的潜心研究培育,培植出适应武当山区、秦巴山区的优良品种‚武当一号‛、‚武当二号‛、‚武当三号‛,并在十堰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经检测,绿原酸含量达4.64%,木犀草素含量达0.11%,各项指标均高于引种地的3.76%和0.7%,产量高出野生金银花5倍以上,得到了武汉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王有为教授的首肯,省中药联盟主席、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平教授的高度赞扬。

2、建立示范基地,全面推广。

为了使金银花产业快速全面推进,该公司06年首先在郧县柳陂培育建立了良种母本园和苗圃基地;08年应南水北调办公室的要求,又在茅箭区赛武当山风景区建立多品种研究示范基地,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建成了华中地区最大的红色金银花示范基地,为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带动作用和各市县(区)乡(镇),参观学习提供了良好交流平台。示范基

地先后接待参观考察的种植地区的干部群众70余次,国家、省、市领导视察17次,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武当金银花在全市的推广。竹溪县长余世明带领蒋家堰等5个乡镇党委书记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专程到武当生物公司基地考察学习,并请该公司领导专家到竹溪对县、乡(镇)领导进行金银花产业发展专题培训;郧西县副县长金善朝带领相关乡镇及农口领导,专程到该公司考察学习。

3、加大科普培训,助推扶贫产业项目发展。

为了使武当金银花扶贫产业发展达到健康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该公司加大了科技宣传力度。先后与市、县(区)科协、湖北医药学院教授一起,组织大型培训57场,培训乡(镇)长、书记3次,种植现场实践培训700逾次,培训农民近7万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0万份,印发培训教材5万册,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种植管理素质,为金银花产业发展实现‚四化‛(种植管理采收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规模化)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同时,基地在每个村培养10名种植能手,并挑选3名素质较高的人员做为村级技术骨干,以点带面互帮互学,培训1名烘干技术人员负责该村的烘干技术,基地部专家技术人员每年确保70%的时间在各种植村进行巡回技术指导、督促。

4、狠抓技术研究,促进产业发展。

种植金银花农民最关心的是两大问题,一是销路;一是采收加工。在销售方面,该公司创新扶贫新模式‚公司+基地+协会(合作社)+农户+科研‛的模式,解决了销售问题。在采收加工方面,因为收花旺季,恰是阴雨季节,为此,该公司为了解决金银花干燥问题,成立了烘干技术攻关小组,董事长亲自参与,从08年至今,研制出高温速干、低温干燥等多种干燥工艺,解决了农民的另一大难题,同时也提升了产品品质。

三、创建产业链,丰富武当生物品牌内涵

1、以科研为先导,不断完善产业链。

该公司根据发展战略,从产业链的创建上着力于以下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技术力量,在实践中深度研发金银花精深加工产品;二是充分利用公司是湖北省中药技术创新发起单位的优势,与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大学药学院、湖北医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解决研发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先后成功研发了‚武当金银花茶‛、‚武当金银花饮料‛、‚武当金银花泡腾片‛、‚武当金银花含片‛、‚武当金银花中药植化原料‛等产品。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教授合作研制‚金银花抗病毒畜禽饲料添加剂‛,利用提取植化原料的废渣研究‚生物有机肥‛。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从地里来,再回地里去的金银花循环经济产业链。

2、丰富‚武当生物‛品牌内涵,给力知识产权。

该公司在发展金银花基地建设,开发系列产品,完善产业链的同时,注重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不断丰富和充实‚武当生物‛品牌的内涵。近年来,该公司制定了‚种植标准‛、‚管理标准‛、‚采摘标准‛‚烘干标准‛和‚病虫害防治标准‛,申报备案了5个企业产品标准,并参与市农业局、市技监局市制定了《湖北省金银花种植》、《湖北省金银花茶》地方标准。同时,申报发明专利5个,外观专利10个,得到了省、市药监局、科技局、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的充分肯定。2011年,公司‚武当金银花‛被湖北名牌战略评审委员会授于‚湖北名牌‛产品称号,这是全国唯一一个‚金银花‛名牌产品。今年又获‚金将农产品‛荣誉称号‚武当金银花‛已被评为‚十堰市知名商标‛,并被推荐参加‚湖北省著名商标‛的评选。

3、多方媒体持续报道,助推武当生物走向全国。

该公司在品牌建设中,得到了各部门和社会媒体的关注和支持,《科技日报》、《湖北日报》、《长江商报》、《中国中药》、《养生保健》、《湖北

省医药行业协会通讯》、《十堰通讯》、《十堰经济》、《十堰日报》、《十堰晚报》、十堰电视台、中国日报网、荆楚网、秦楚网、中国养生保健博览会、中国传统中药博览会、武汉农博会、华中区旅游博览会、中博会等众多权威媒体持续的关注和报道,至今‚武当金银花‛优良种苗已销往湖南、陕西、甘肃等省和省内许多县市;‚武当金银花‛系列产品在广东、深圳、广西、四川、安徽、重庆等地受到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良好评价和信任。

4、政府扶持,推动金银花产业链的建设。

该公司经过7年的辛勤耕耘,在十堰已基本形成了华中地区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基地。2011年7月市经信委、市生物医药产业办,经过认真调研撰写了《流‚金‛ 淌‚银‛致富花》,在全市主要报刊发引起了哄动。市委副书记董卫民亲自签批:‚将武当金银花产业,纳入十堰市农业产业‘四个百万工程’‛;副市长张歌莺批示:‚我们发展中药材,以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三农发展,不是搞百草园,而是要找聚焦点,武当生物打造的金银花产业链这就是聚焦点,我们要在全市大力推广‛。

2012年,该公司作为省中药技术创新联盟发起单位,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著名专家、市委书记周霁一起出席第二届‚中国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论坛‛。周霁书记在调研该公司研发的产品称赞道:‚我们打造武当药谷,就是要从产业链上下工夫,武当生物就是个典范‛; 市扶贫办主任袁新云、副主任王建军、专职纪检监察员王向阳一行专程到该公司金银花基地视察调研后对该公司产业造血,科技扶贫给予了充分肯定;省经信委总师陶红兵在金银花基地调研时,非常振奋,同时希望武当生物做实做强产业链,并给予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茅箭区委、区政府将武当金银花产业的发展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并成立以茅箭区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乔瑜为副组长,区科技、农业、扶贫办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武当金银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力实施‚产业造血科技

扶贫‛工程。有力的推进了金银花产业链的发展,该区现已种植金银花3000亩标准化基地,形成全市辐射带动金银花产业的示范区。‚武当生物‛公司的成功经验,不仅探索了一条产业造血科技扶贫的路子,而且为我市生态产业建设,旅游观光农业、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弘扬武当道教养生文化,打造‚武当药谷‛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并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支劲旅。

第四篇: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

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大学生学科竞赛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学科竞赛系列化、全程化和品牌化进行了探索,使高校的学科竞赛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科竞赛;创新教育;机制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特殊人才,创新型人才主要有学术型知识创新人才和应用型技术创新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生实践能力,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宁波工程学院以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大学生学科竞赛运行模式,建立了科学、规范、长效的工作机制,全校各学院结合学科特色均设立了相应的竞赛项目,逐步形成了以学科竞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特色,探索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学校组队参加全国和省里的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有显著提高,尤其是在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屡获佳绩,多次获得团体总成绩全省第一。

一、开展学科竞赛重在建立长效机制

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型人才培养难在长期坚持,难在广泛参与,难在经常开展,关键在于建立科学、规范和系统化的学科竞赛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政策支持、制度建设、经费投入、硬件配套等方面保障措施,保证学科竞赛深入持久开展,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组织机制。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制度机制,是深入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的重要保障。首先,要确立“一把手”工程,成立校院两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校长和院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规划,从组织上保证学生学科竞赛的持续开展。其次,大力培育学生科技社团,尤其鼓励学生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甚至与企事业单位联合组建社团,发挥社团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独特的组织优势和管理功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动力。激励机制。建立创新学分制度是激励学科竞赛活动持续开展的内在动力,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明确规定“综合创新实践”为必修环节,并特设了4个创新学分。学生获取创新学分除参加各种科研工作、学术活动、发表论文及著作,发明专利产品等途径外,最主要是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取得。同时,还设立了创新奖学金,用于表彰在学科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发明创造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及集体;教师指导学生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记入教学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建立基地。学科竞赛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稳定的实践基地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的重要支撑条件。校内实验室通过科研型、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项目型和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多种项目形式向学生开放,并覆盖到全校学生,为学生自选实验、自拟科技活动课题和参加科学研究等提供优良条件。依托相应学科建立学生创新基地,构筑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几年来,已建立了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结构设计等创新实验室,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服务和咨询等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联合办学、共建等方式,在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学生创新教育实习、实验基地。经费投入。加强经费投入是学科竞赛能够得以开展的重要物质保证。设立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使他们能尽早地有机会参与科研实验的训练,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各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吸纳社会各种资金,形成学生科技创新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渠道,共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实行立项制。校院两级分别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专项资助学生科研项目,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优化项目筛选,被确定为校级立项项目,每年给予几千至几万不等的专项经费支持。同时,按照“自主申请、导师推荐、择优资助、规范管理、严格验收”的要求进行项目管理。实行合作制,鼓励有潜力、有特长的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承担一定的任务,老师指导和帮助学生选好研究课题,扩大学生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在校期间能得到科研训练。联动机制。以校企联动、多学科联动、师生联动、校院联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科竞赛强调群众性和参与度,强化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形成系列化、届次化,扩大影响力,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选聘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选拔高质量的参赛队伍,培养和发现一批尖子人才,参加全国性和省级学科竞赛,力争出精品创品牌,多方位多层次的学科竞赛联动机制,为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展示个性和锻炼能力搭建了平台。

二、学科竞赛要取得成效必须抓住几个重点环节

突出重点环节,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成长尽可能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实现学校学科竞赛活动系列化、全程化和品牌化。学生主体。学生既是参与竞赛的主体,又是竞赛的最大受益者。学校多渠道向学生宣传学科竞赛的意义,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鼓励组建专业科技社团吸纳更多学生参与,培养骨干分子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采取同学教同学、老队员带新队员的方式形成梯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普及性训练,极大地调动学生群体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科竞赛活动中去。教授主导。教师是学科竞赛引导者。从选手培训到赛前指导,从丰富理论知识到训练逻辑思维,教师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广大教师积极担任学科竞赛的导师,把课程教学活动与学科竞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课内与课外的互动。许多教授以其丰富的经验将参赛选手带入新技术的应用和科研开发的殿堂,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企业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展竞赛的必要经济基础之一。学科竞赛逐渐为社会认可,许多企业以不同形式赞助学校的学科竞赛,如宁波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校设立了“宁波建设奖学金”,不仅资助学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还优先录用竞赛中获奖的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并委以重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有力地支持了学科竞赛活动。营造氛围。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全面构建创新文化体系,形成适合学生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1)举办名家论坛、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学术沙龙、科技成果报告会。使学生有机会直接面对名师名家,了解学科前沿,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2)各学院结合学科特点培育富有特色的科技文化活动,构建“一院一品”的校园文化格局,营造激励创新、和谐共进的科技人文氛围。(3)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丰富校园文化的新内涵,培育创新文化。(4)营造一个民主、开放、进取的文化环境,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趋向,对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创造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品牌引领。学校树立“以科技竞赛为契机,推动创新能力及教学质量提高”的理念,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集中优势,重点办好结构设计、电子设计等学科竞赛,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品牌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激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发挥品牌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延展科技竞赛平台的宽度和深度,从而引导和催生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努力进取的良好氛围。

学科竞赛的示范性和导向效应,有效地推进了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倡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出一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 文和平

第五篇:试析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教育规律论文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形成崭新的高职教学模式,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职教育 教育规律

我院是一所年轻的职业技术院校,通过近几来的发展,我院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摆脱了中专放大型的影响,形成了一整套崭新的教学模式,先后形成了29个专业,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院坚持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努力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律,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了地方与行业发展的需要。

一、商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摸式的现实意义

1.就业导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社会需要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力盘源泉。目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缺乏大量适应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二十余年来,涌现出的一批优秀院校也表明.瞄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适合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的培养方案,毕业生就受欢迎,学校发展就快。实践证明,适合经济发展、就业率高的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

2.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其特色。

大众化时代的人才标准是多元的。只要培养的人才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能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就是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加上爱岗敬业的精神将使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3.就业导向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希望之路

科学定位是高等职业院校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与发展思路,可以使高职院校的成长周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尽快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希望之路。

4.扰业导向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其家庭收入多数处于中低收人水平,这些家庭更关心子女通过高等教育后能否明显提升就业竞争力,在社会中找到适合的位置,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就业导向代表了绝大多数家长的愿望。

5.就业状况应是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毕业生就业状况纳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使评估结果更能够反映学校办学的实际状况。

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以就业为导向,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高职教育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和效益明显增强。

1.在课堂教学上,突出“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根高职教学计划,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中,把理论课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加大实训课的比例,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把知识传授型的内容也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而对学生学习中所必需的知识加以巩固,对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多的内容进行删除及必要的“削枝强干”,去除或精简公式的指导过程,只要求学生会应用。对必需的理论教学,采用“加强、补充、提高”的方法,讲授中要求“少而精”,对学人学前已接触过的重点部分放在加强上,借以巩固和加深;对以前未讲过或讲得少的部分进行必要的补充;对以前讲过的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穿线”,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较全面的掌握,并再提高一步。

2.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教师区分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面、块、点”教学方式。

即总体抓面,保证学生学完所有教学计划安排的内容,使其水平趋于一致。在此基础上,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选修课,并制定有关政策,开放所有的实验室、机房等,使这些学生“吃饱”。每学期在全院选出拔尖学生,发放奖学金,以“点”的方式,实施专项培养,为他们专升本继续深造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进修专业研修。

3.增加实验、实习、设计的比例,突出动手力。

在高职学生的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应该注事两点:一是对课程设计、毕业役计、实验实习等实行单列课,即拿出一定的时间,集中精力做实验、实习。单列课时,以保证动手能力训练的时间和效果;二是在实验、实习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实验实习指导书“为高职学生的实验、实习任务书,以加强针对性,取消教师的具体指导,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习任务,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改革考试方式,注重实际能力的考核。

在对一般的课程实行理论、技能双重考核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不同专业技能的要求,重点对相应专业的教学和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比如对英语课的考核可以突出语言应用能力,增加口语的实测,重点考核其会话、语言掌握程度;计算机理论课与实际操作课的比例调整为各50%每个学生单独进行实训考试,实际操作不合格者取消理论考试资格,此科另行考试(重修)。上述做法可以突出能力培养,效果较好,学生也很感兴趣。同时学院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实验室或不同专业教室从早到晚向学生开放,可举办一些象外语角、讲座、学习班等学习形式,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对其它课程可以采取半开卷半闭卷、分组大作业、公开答辩等新的考试方法,以突出实训考核。

5.根据高职特点选用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书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是基本工具。但是,高职教育仍然是大量借用本、专科普教学术、学科型教材,这种状态无法解决产业型专业急需多种知识和实践训练的职教教材的矛盾;无法解决有限时间与借用教材间的矛盾;无法达到“宽口径、厚基础、高技能多向”的目标;无法选用适合职教的教学法。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合格的教材难于构建以教材为依托的课程组合模块,和课程组合模块找不到合适的教材。因此,要非常重视高职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工作,尝院可以专门成立高职教材选定领导小组,、组织各专业系部和专业教师进行选定并制定自编戳封却划。确定教材采用自编与选用相结合的原则,一选用教材以内容精炼,着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技术成熟、管理规范的教材为主;自编教材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要从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既考虑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又考虑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还有必要组织教师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进行消化、吸收,并引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音像、电子教材、网络等,以提高教材质量。学院可以自编高职基础教材在高职班试用。

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围绕专业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可以采取多项措施,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有关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决策管理。

一是协助学院确定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需要明确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应达到一定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则应来自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要求。通过专业委员会可使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砌起培养目标,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

二是参与专业设置论证。高职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在专业设置上就应以市场经济导向为原则。因此,不仅要分析当前经济状态下的专业人才结构和需要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还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带来的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动态因素,使专业设置既具市场性又有超前性。通过专业委员会及时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完善,帮助更新课程和教学内容,使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保持紧密的联系。

三是为师资培养和实习创造有利条件。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办出高职特色、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学院应该与地方企业实行校企联合,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培训基地。学院每年可以选派一批符合高职教学要求、各方面条件较好的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定期限的实践和调研,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对评上双师型教师的,在工资待遇、职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形成。

总之,只有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探索职业技术教育规律,通过“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从而推动培养目标的明确,师资与仪器设备、实践工厂、工场的配备,并通过引人现代教育技术及改革教学方法来达到“纲举目张”,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下载以创业教育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创业教育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探索为话题

    以探索为话题 奥运是什么?在我的眼里,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中,运动员们不仅仅是竞争、比赛各自的技能。还要竞争各自的精神。竞技体育的重要价值在于,以超越、突破......

    人才培养,以度为上

    人才培养,以度为上 人才培养,是综合因素长期积累产生的结果,想要让孩子能够像王子、公主一样成长,一定要在他们享受的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历练和引导。心无大爱的王子势必难当兴......

    以能力为主线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针对当前高等医学教育存在的关键问题,总结了地方医学院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论文

    摘要: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教学的方法手段及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效率都有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实验教学实际......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的论文

    摘要: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课程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教学的方法手段及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效率都有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实验教学实际......

    以导师制为平台构建高校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导师制为平台构建高校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和复旦大学复旦学院的启示 县 祥 王 雪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铜仁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 为了加......

    浅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教育论文

    关键词:就业导向 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结合 预就业制 订单培养摘要:构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是对高职高专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应确立以“应用”为主旨、以“就业”为导向......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为载体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以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为载体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把学生公寓看作学生“生活的课堂,人格的考场”,本着这一理念,坚持“常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