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为载体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以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为载体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把学生公寓看作学生“生活的课堂,人格的考场”,本着这一理念,坚持“常规管理制度化、特色工作精品化、环境氛围人文化”的原则,形成了“育人联动机制聚力量、特色宿舍评选展个性、党员责任区树先锋、阳光心理工作站暖人心、6S管理重养成、公寓文化节造氛围”的“六位一体”的公寓育人模式,营造了和谐、浓郁的公寓文化氛围。
1、育人联动机制聚力量
学校定期召开公寓管理工作研讨会,形成学生工作处、二级学院以及物业管理公司各部门育人联动机制。通过会议互参、问题共研等形式,深化学工队伍与物业管理服务队伍之间的力量整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教育格局。形成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考核反馈制度;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考核反馈制度;党员推优、发展、转正过程中征求公寓意见制度;学生评奖评优公寓表现一票否决制度。以“卫生、电脑使用、晚归不归、违章电器”为代表的四项行为养成检查与后续引导教育制度。资源共享以及工作力量的整合,有效提升了学生工作的成效。建立学生管理与服务自治组织,成立了公寓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查寝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党员宿舍公示制度。每周三下午“宿舍卫生检查”,每月进行“文明宿舍的评选”。每月召开寝室长会议、自管会会议,形成工作常态化。
2、特色宿舍评选展个性
学校以“争创特色宿舍,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开展“特色宿舍评比活动”。评选出学习型宿舍、技能比赛型宿舍、创新创业型、考级考证型宿舍、爱心奉献型宿舍、社会实践型宿舍、绿色环保型宿舍、个文体特长型宿舍、团结协助型宿舍、民族和谐型宿舍等10个类型。对于评选出的各种类别的特色宿舍都张贴门贴,并且制作了《特色示范宿舍事迹介绍》宣传册子。通过特色宿舍评选活动,促进各宿舍凝练特色,促进宿舍成员相互协作、共同成长。
3、党员责任区树先锋
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进公寓,成立了“公寓党员工作站”,在“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宿舍”上张贴门贴,充分发挥党员在公寓的示范作用。开展了“党员责任区”活动,“公寓党员责任区”活动,按照“寝室就近、关系就熟”的原则,即一名学生党员联系两个学生宿舍,对所联系的两个宿舍开展“三帮、三带”活动,“帮思想”,带动责任区同学积极要求进步;“帮学习”,带动责任区同 学提高学习成绩;“帮生活”,带动责任区的同学共同创建和谐的生活环境。党员责任区活动引导学生党员树立“一种身份,多种舞台”,充分发挥模范先锋作用。
4、阳光心理工作站暖人心
在学生公寓成立“阳光工作站”,为学生搭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塑造优良心理素质的平台,营造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我院依托“阳光工作站”,在公寓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工作,构建以“阳光工作站”为核心,以辅导员和公寓管理员为重要力量,以公寓楼长、层长、宿舍长为基础的公寓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5、“6S”管理重养成
学校将企业文化引进学生公寓,创建具有工业类职业院校特色的公寓管理“6S”模式,所谓“6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安全(SECURITY)、素养(SHITSUKE)六个项目,通过规范宿舍物品摆放,营造舒适、和谐的宿舍生活、文化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6S”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让广大同学营造整洁、和谐、文明、奋发向上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习、奋进的动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敬业乐群校训精神,增强自信,提高综合素质。
6、公寓文化艺术节造氛围
学校重视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公寓文化艺术节”已经连续举行十届,发挥出“人人参与,愉悦身心,督促学风,凝聚人心”的良好作用。公寓文化艺术节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创建和谐公寓”为主题,包括舍歌比拼、趣味运动会、美化宿舍评比、宿舍心理手抄报比赛、宿舍Logo设计大赛、“手工DIY发饰制作”等与学生宿舍生活细节相关的活动,营造了和谐温馨的宿舍氛围。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将对公寓管理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探索,进一步完善公寓管理的模式,力争把把宿舍建设成文明之家、和谐之家、健康之家、向上之家、温馨之家。
第二篇: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品德
珠海市南屏中学雷文军
摘要:中职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学习动力、自信心不足,自我要求低,文化底子薄,但是他们身上朝气蓬勃,活动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强。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是学生成长的沃土,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中职的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词:班级文化培养中职生品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载体,不仅凝聚着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与追求,同时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起到了厚德载物的作用,而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最集中的体现。
班级文化构成了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稳定的生活方式,包括三种状态:最为显性的班级环境布置,最为隐性的班级人文环境和班风及处于中间状态的班级制度与规范,包括班级成员整体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等。这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在学生的个体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影响学生的行为,对班级能起到凝聚、约束、鼓舞和同化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的主要基地。因此,创设和优化班级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审美意识、创新思维等人文思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创建班级文化,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
1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锻炼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激发爱班爱校的热情。正如亚斯贝斯所认为的:教育的本质是陶冶。
因此,实施班级管理,要充分利用班级现有的物质条件,不断深入开发新的资源,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使班级里的各种物化的设施都能体现班级的个性,把教室建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
1、学习环境的建设
教室,是一个班级学生每天学习的地方,是一个集体的家,是班级重要的育人场所。在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教室文化创建比赛。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这个契机,我们发动全体学生,精心布置教室,美化教室,充分发挥教室环境育人的作用,使教室成为充满潜力的教育资源。教室文化创建的策略与方法:一要全班学生齐动手,显示想象力和创造力。二要设置要有教育意义、美观。我要求每位学生设计一种布置方案,然后大家评比,从中选择优秀的方案进行布置。教室的布置我们侧重于四周的墙体。常规板块有:学生作品展、宣传栏、图书角、卫生角、评优栏等,亮点展板:一是在进教室最醒目的地方,张贴了班级的管理目标。比如:追求人格的不断完善,追求学习的不断进步等等。另一块是做了一个与企业对接模式的展板。因为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三年职校生活结束,学生将走上工作岗位,而我们培养的是工厂的一线工人,我们的毕业生将走向工厂,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体现的就是培养优秀的产业工人,让学生做好去企业的准备。于是,我们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做在墙面上。展板内容是:有学生穿着工装在工厂实训的照片,有企业生产车间流程图示和企业的警示标语(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到工厂拍照),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室里能找到工厂里的感觉。
2、寝室文化建设
寝室是组成班级的最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寝室建设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学风建设的成功与否。因为寝室文化是基源,一个寝室的风气,会影响一群人。寝室的文化创建策略,主要是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时间住校,寝室就是他们在校的家。这里面要有家的感觉。布置时要温馨一些,可以用一些提示性标语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由于所有的布置都让学生用双手和智慧来设计,一方面,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验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同时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三、建立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实现的保证。要大张旗鼓地学习规章制度,学习遵守纪律的模范,表扬守纪进步的同学,校本制度是《学生管理手册》。每位学生从进校开始,班主任都要组织学生学习上面的内容。考虑到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很多学生都是没有考上高中,成绩比较差,有的甚至是初中没有上完的学生,要制定一个对全班同学都有约束力的制度更为重要。主要是从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个方面建立班级制度,并辅之以量化考核标准,使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在操作上具体的措施是实行扣分和奖励条例。违纪实行扣分制,做得好的实行奖励。每周统计并公布一次,期末总评比,作为评优评先进的重要凭据。由于是学生自己制定的规矩,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操作起相对比较容易,通过班级制度文化,主要是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四、以活动为载体,拓展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主要是通过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
1、利用班会时间,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知识竞赛,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怎么样,有时因为违纪,别人看不起他,但他的知识面广,语言表达能力强,在这方面让同学们发现他的另一面,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自信,有利于增强自我约束。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高。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定期评比周记等方式,鼓励和表扬,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2、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既可以班级组织,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活动。比如做手抄报,黑板报,我鼓励学生自己做美编,设计板面,做作者,自己动笔撰写内容;比如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参加大合唱,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向上的曲目,学生自己做舞台设计,从服装到排练内容,都是集体智慧的体现等。比如球赛,队员和拉拉队各负其责,紧张而有序。通过活动,既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又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
五、培育优良的班风,树立正确的班集体舆论。
班风是指班级体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技术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班集体的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班级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级舆论。作为班主任,我的做法是经常“小题大做”或是“大题小做”。具体的说,就是遇到有利于班级发展的小事情,我们在班会上大力宣传,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比如看到某位同学随手捡起校园的垃圾,放到垃圾桶,我会在班会上和学生探讨,这是一种什么行为?仅仅是捡垃圾?那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爱护校园的优秀品质;反之,乱扔垃圾又是什么行为,扔下去的是你“乱扔垃圾”的品德。遇到不利于班级发展的事情,即使是大事,也不能揪着问题不放,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通过及时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班级体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
六、建立文明礼仪文化,学会做人。
优秀班级文化的创建,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学生的良好素质,又将促进班级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中等职业学生即将走上社会,要利用在职校的几年时间,让他们增强个人情商,从文明礼仪,学会做人开始。班级文化就是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训练学生的文明礼仪,让学生懂得“责任”的含义。如在校园,学生见到老师要做到主动问声好;在车上,主动给需要的人让个座;要学会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等。还可以让学生参加“成人宣誓仪式”,等其他活动,教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处理问题。从而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人格不断完善。
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
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因此,班主任只有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文化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只有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优化班级文化,营造优良的班级文化,创建和谐上进的班级,才能培养优秀的中职生。
参考文献:
[1]《学校管理学导论》,张济正等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2]《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石伟平著,2005/31
[3]《职业技术教育导论》,刘春生著,吉林科技出版社,1989年
[4]《职业技术教育学》,叶立群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5]《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叶高炎著,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2005年5月
[6]《班级经营》,林进材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第三篇:以微电影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初探
以微电影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初探
【摘 要】本文对微电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高校应考虑从微电影的内容、传播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强微电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校 微电影 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033-03
微电影,我们可以看作新媒体时代和微时代结合下出现的一个电影新概念,它以其短小完整的情节、短时的创作周期以及微小的创作成本,加上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迅速地发展和影响着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群体。微电影是这个时代流行的产物,是时尚和新潮的代表,受到广大喜爱新事物、追求时髦的大学生的追捧与喜爱。微电影各种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和特别的审美体验,以及关于爱情、关于青春、关于友情等流行主题,作用于大学生的内心,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为大学生打开了了解世界、感受生活的一扇大门,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与修养提升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一、微电影在大学校园流行和兴起
2010年11月,由中国电影集团与优酷网共同出品的“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老男孩》上线,在优酷网上创造了令人震惊的8000万次播放量。这部汇集了最鲜活的青春奋斗力量的微电影,掀起了全民对青春的怀旧,也成为最早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微电影。
微电影发展至今,学术界还没有对其做出明确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和“微(超小)规模投资”的视频“类”电影短片。
可以说,青春与热血,一直是微电影乐于创作的主题,从微电影开始席卷网络之初,大学生就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度,为广大学生熟知和喜爱,部分有条件的大学生团体也开始进行自己的微电影创作。通过随机抽取6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发现,熟悉并愿意进行微电影创作占多数(忽略拍摄条件限制)(见图1)。
二、将微电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可行性分析
(一)微电影为大学生所接受并喜爱。进入大学,大学生被自由的空气所包围,摆脱了原来中学时代繁重的课业压力,有了更多自由的空间去吸取新鲜的信息与知识,释放出了更加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这个时候,微电影进入他们的视线,获得了他们的喜爱和追捧。
(二)微电影符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条件。所谓载体,在《辞海》给出的定义是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利用某种载体作为中介来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传播载体和网络载体等。这些载体虽然有各自的特征,但都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能承载思想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并且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通过微电影的主题和故事情节表达出来,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通过举办比赛征集相关主题的微电影作品,操作微电影的创作。比如团中央主办的“2014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就以“向上?向善”为主题征集微电影,鼓励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通过参与编剧、拍摄、制作优秀的微电影,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赛得到了许多在校学生的欢迎,青年微电影爱好者纷纷拿起摄影机,记录积极向上的青春故事,短短的2个月征集时间里就收到参赛微电影2000多部,剧本120多部,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二是能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主客体可以通过该载体发生互动。微电影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通过网络的传播更能迅速渗入大学生内心,大学生的观后感也可以通过点评的形式表现出来,实现主客体的互动。由此可见,微电影具备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条件。
微电影能满足同时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载体中文化载体和网络载体的特点,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下,微电影更具有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载体的潜力。
(三)微电影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势。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微电影可以说是影视片的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
1.微电影的娱乐性。在教育界,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娱乐与教育的关系,他们意识到有效高质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心理和本性,现在的教育,已?开始逐渐摆脱“传道、授业、解惑”的呆板面孔和政治教化的单一内容,娱乐与教育相互寻找越来越多的融合和合作方式。比如现在大学课堂的多媒体教学,到现代远程教育方式的实施,再到大众媒体各类科教节目的出现,无不渗透着寓教于乐的“快乐教育”的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应该是具体的实践,通过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微电影主要依靠网络发布与传播,可以说点击率为王,点击量就是微电影的票房,是衡量一部微电影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大学生微电影具有丰富的娱乐性,微电影能获得大学生喜爱并点击观看的正是它的“娱乐性”,它是大学生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因为年轻人活泼好动,崇尚自由轻松,所以好的微电影主题即使是比较严肃和沉重的话题,也会想方设法用诙谐幽默、比较轻松的手法去表达,可以让大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发人深省,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化育人效果。
2.微电影的可参与性。具体如下:
(1)微电影的特点让其有了可参与性。微电影有微时长、微成本和微制作周期“三微一体”特点。2011年福建农林大学学生许少凯导演的惊悚微电影《LOST/落跑惊魂》,讲述的是一名名为小宝的年轻人驾车逃逸后遭遇灵异事件,上线没多久,点击率就已超过26万。这部微电影是由14名在校大学生共同创造完成,全长8分41秒,拍摄这部微电影的设备仅仅是一台单反相机,他们用一台单反相机拍出了让许多观众惊叹的效果,并且成本仅200元,包括的烟雾效果、假发、工作人员盒饭等费用。正是有了微电影“三微一体”的特点,大学生才敢于尝试拍摄和制作微电影,圆了许多大学生日思夜想的导演梦。
(2)许多大学生微电影比赛的成功举办。继微博、微信之后,微电影横空出世吸引了大众眼球,也成为“微时代”下最重要的表现元素。近几年,为了鼓励微电影的健康有序发展,各有关单位纷纷组织微电影大赛,其中许多是针对大学生群体举办的。不仅有“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原创影片大赛”“青春影像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这样国家级权威的官方比赛,也有不少省市主办的赛事,如广西2014年举办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电影原创大赛等省级比赛,同时不乏“中山大学原创DV大赛”等校?比赛。还有许多企业单位看中微电影的广告传播效果而跃跃欲试,如广西柳州柳工颐华城投资创作的本土微电影《女神试用期》。
三、积极利用微电影新载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不断创新微电影创作,丰富微电影的内容。充分运用微电影“微言大义”的特质,善于选择好的故事,丰富微电影内容。微电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擅长和最有效的就是其“微言大义”“潜移默化”的特质,一部好的微电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如春风细雨一般,洗涤观看者的心灵,传递真善美,最后有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优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电影,不仅仅只是简短的故事情节的表达,还应该是一个有深意、有目的的故事,使大学生在观看完之后有所体会和领悟。在进行微电影的创作过程中,要注意这个题材是否有矛盾的冲击点,是否符合大学生的观看心理和兴趣。大学生因为生活阅历还比较少,对于故事和题材的选择往往会比较平庸和局限,往往喜欢以“爱情”为题材创作微电影,但其实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只要大学生注意身边发生的小事,往往一件平凡小事就能够引起广大大学生的共鸣。2015年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剧情入围奖作《钢琴课》就是通过一张简单的钢琴课招生简章,引出父女之间对于学钢琴一事的矛盾。《钢琴课》中的取景都非常简单和普通,通过对钢琴教室和家等场景的描绘,以及父亲内心独白的描写,凸显了父亲对女儿的爱,最后父女间的矛盾得以化解,大家相互理解。2015年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获得剧情单元最佳摄影奖的《绿皮火车》,创作者把关注点聚焦在现在大家十分关注的“留守儿童”现象,通过展示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内容,呼唤大家关爱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搭建家庭团圆的桥梁,可谓是意义深长的佳作。
(二)利用和创建丰富的微电影传播平台,扩大微电影教育的覆盖面。近年来,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尝试运用微电影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只有让优秀的微电影被广大大学生看到,才能更好地发挥微电影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因此,要注意微电影的传播,扩大微电影的传播面和教育面。
首先,利用网络来进行微电影的传播,搭建官网平台,加强校园网站、思政网站、党建网站的建设,在网站上开设专门的微电影栏目,设置评论和交流的区域,并鼓励和联系一些校园知名人士,如知名教授、知名校友等在交流区与大学生及时互动与交流。
其次,充分利用深受学生欢迎的各类交流媒体,如微博、微信进行微电影的传播。现在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微博和微信账号,也拥有了一定的受众,一定要注重多媒体的整合和传播,在微博和微信上,向大学生推送主流微电影的内容,利用学生间的互动,实现“病毒式”传播。
再次,利用校园内一切的播放平台,如校内的电子大屏幕、学生食堂里的电视媒介等播放微电影。微电影“三微一体”的特点,非常适合让大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观赏微电影。
最后,开设一些以微电影为主题的选修课程。网络上的微电影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微电影的制作者为了提高点击率,创作一些暴力、色情的微电影作品,开设选修课程,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微电影的鉴赏和识别能力,引导大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帮助大学生摒除此类微电影的不良影响,加强自律,正确认识微电影中的利与弊。
(三)构建微电影人才培养模式。要想创作出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微电影,必须有坚实年轻的大学生创作团队,大学生是校园微电影创作的主要力量,需要建立能够培育微电影创作人才的模式。
微电影人才的培育需要重视实践性,其人才培养模式也要根据行业规律和学科特点,注意理论和实践的融合。高校微电影人才的培育要区别于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也要注意避免过于业余松散,它是一个教学互长的动态培育过程。传统的影视课程集文学、艺术与技术为一体,课堂内喜欢提供大量的影视作品给学生观赏,通过对影视作品的鉴赏,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鼓励学生多模仿、多创作。但是微电影的传播特点和制作规律和传统视频制作有所不同,且微电影是学生可以在校园生活中独立制作出来的,在传统影视课程中需要加大微电影作品的观摩和品鉴的比例,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微电影的传播和创作规律,或者在课程的设置中,单独开设微电影欣赏和创作课程,并开展实践教学。
微电影的创作需要团队来完成。在这个团队中,剧本、摄影、演员、服装道具等创作型人才都要有,要建立稳定热情、有创造力校园微电影创作团队,可以在高校原有的电视台内建立“微电影工作室”,也可以建立微电影社团等团队,不需要局限在影视专业的学生,而是在全体学生内寻找热爱创作微电影的学生组建创作团队。
(四)将微电影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相结合。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对传统载体的有利补充,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依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要将微电影载体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有效整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互相配合,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化和一体化。
微电影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该如何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还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其可取之处,并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作,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毛艳,王可佳.微电影与电视观察报告[J].媒体时代,2013(8)
【作者简介】周 华(1978―),男,广东南海人,教育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高职人文素养教育研究;刘 丽(1979―),女,广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宣传、信息传播学研究。
(责编 黎 原)
第四篇: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本站推荐)
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大八浪中心校----王伟东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校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多年的教育实践促使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定位,不断地积淀和培育校园文化,不断地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我们也逐渐地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几句口号和几块牌子上。尤其在小学阶段,怎样蕴育和生成厚重的校园文化,一直是我们探讨的问题。以下是我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尝试,仅此与兄弟学校进行交流。
一、以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为引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指导下进行。我们确定核心理念时重点思考和总结了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办学目标、师生价值观、学校风气、传统习惯以及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等。我校的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如下:
(一)大八浪小学的四种精神:
人文精神(关键词:人文素养,自我关怀;提高人气,增强人脉。)
团队精神(关键词:大局意识,协同合作;木桶原理,互助双赢。)
自强精神(关键词:乐观自信,百折不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创新精神(关键词: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二)大八浪小学的“四化”管理理念
人文化、精细化、科学化、高效化。
(三)大八浪小学的培养目标
继承创新、以德立人、学会学习、终身发展。
(四)大八浪小学的办学理念:为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五)大八浪小学学校特色建设主题:扬国学(本主题:
扬国学之“知民俗 做龙人”)
二、依托班级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使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让理念深入人心,催人思索,引人前行,从而生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关键所在。
我们经过多年的思索认为,构建和培育校园文化,如果能在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下,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让班级具有一种文化氛围,让班级成员具有一种精神,把学校文化的大理念转变为“小、实、浅、近”的为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主题元素,以此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师生自觉、自发地向着学校文化的更高层次迈进,这必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因此,我们大胆的提出了在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下推行班级文化建设的想法。我们要求各班,在正副班主任的带领下,师生共同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主题的确定要以“扬国学”为主,兼具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并围绕主题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布置要融入“国学”元素和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力求通俗易懂,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形式上不拘一格,生动活泼,色彩艳丽。尽量不使用原来的学习园地、光荣榜、作业展览等陈旧的方式,鼓励师生要有创新精神。
如六年二班以“知民俗、做龙人”为主题进行班级文化的创建。班级黑板报的图案采用了最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国结”和“福”字相结合的图案,文字部分是春节等重大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黑板报的两侧用扇子作为装饰,扇子是师生亲手制作的,上面写有“二十四节气歌”以及是“天干地支”的排序和简介。北侧的墙壁是中国的传统剪纸粘贴的两个大的镂空的中国结。南侧墙壁是学生制作的精美的“知民俗,做龙人”为主题的手抄报。
又如三年二班以“轻松快乐学成语”为主题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成语是“国学”文化精髓,简短精辟的成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班级里后面的墙壁上是孩子们精选的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多则成语故事并配有精彩的卡通图案“成语乐园”,孩子们在活泼、有趣的卡通故事中领悟到成语的深刻含义。墙壁两边是条幅“中华国粹垂青史,文苑人才学白头”。南侧的墙壁上是“成语竹林”,竹叶上是学生们搜集的一些常用成语,并注明了成语的意思。北侧的墙壁上挂着三年二班的“全家福”,照片的下方是班主任的寄语;“一颗星星不闪亮,群星闪烁才耀眼”。班级最引人注目的要数“胜不骄,败不妥”了,那一张张奖状里凝聚了班级师生的汗水,见证了孩子们的努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孩子们在这条字幅的提示下,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在图书角里找到自己心爱的读物读上一段。每天早自习时间,全班学生都要共同完成一个成语接龙的游戏。
再如一年一班以“诵国学”为主题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本学期“诵国学”的内容是《弟子规》部分内容。《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孩子们熟读成诵,言行得到了很好的规范。班级里墙壁上有《弟子规》内容,并配上了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的卡通画。该班还自编了《班规》三字经。
班级文化建设班班有主题,文化氛围创建班班有新意。五颜六色的卡纸在师生的剪裁中鲜活起来,一只小鸟、一棵树、一束草,都赋予了灵气。每一个班级的那种浓浓的、鲜明的、生动的文化氛围,真正让师生走上了传统与时代、继承与创新、学问与生活的时空之桥。
在为期两周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的富含“国学”元素与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的原创节目纷纷登上舞台,厚重的校园文化氛围强烈的感染着每一名师生。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尝试进行了构建“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的教改活动。五月份学校派出业务校长和教师两人去河南沁阳蔡林森任校长的永威学校学习将近一周,强力推进了此项教改活动,更为班级文化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学校网站、《浪之语》校报等校园文化宣传阵地开设班级文化建设专栏,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引导教师建立博客,目前,共有二十几名教师建立了博客,半年来撰写文章三百五十多篇。上半年,我们评选了“感动校园”的十个瞬间,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典型加以宣传,以激励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三、班级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正在形成第一,良好的班级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的良好品德。在学校开展的“我是学校小管家”的活动中,所有师生都积极行动起来,每个班级都建立了“红领巾回收站”,半学期来,班级、走廊、操场、学校的角落都有感人的场景。第二,培养了学生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每个班级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都注意集体协作、互相交融,树立了个人服从集体、顾全大局的思想,这点在班级文化布置和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表演中都得以充分的体现。第三,培养了学生健康个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每个孩子都渴望生活丰富多彩、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多彩的班级文化布置避免了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第四,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孩子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坚信,环境美可升华为情感美。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文明礼貌的语言,和谐的人际关系,都可以使学生从中鉴赏美、追求美。第五,“国学”元素的融入,加深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做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继承者。第六,半年来,全体教师给学校留下了太多的感动:上学期初,刘书记带领学校工人及维修工,奋战三天三夜,在开学前保证了暖气的供暖;今年十月份即将退休的教师李喜波,经常为住宿生刷洗便溺的衣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人刘多彬连续几天铆焊舞台和宣传板等,脸部被焊花灼伤暴皮;曹红军老师的妻子患病无人护理,学校多次给曹老师假护理,但曹老师仍然坚持上班;今夏适逢大旱,为确保所栽花草全部成活,秦海涛老师为花草浇水几乎整夜未合眼„„
实践证明,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师生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集思广益,团结协作,每名教师都努力做教育的思想者。学校积极弘扬主流,全体师生都努力成为学校文化理念的践行者。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彻底解决了理念与践行脱节的问题,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师生员工和学校的灵魂,这对于生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丰富学校的内涵,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五篇:浅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
浅谈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校园为主阵地,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这些创造的形成过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要创建特色学校,建设校园文化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出了“雅致生态”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既重视软件建设,也重视硬件建设;既体现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使我校以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为背景,日益形成积极向上、清新活泼、与时俱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新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的同时,更多地接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和谐成长,真正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突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物质文化雅致生态建设
我校按照“和谐、创新、实用”的目标要求,对我校校园建设的场馆设施、绿化布置以及人文景观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科学而合理地规划设计,大到主体建筑,小到墙角橱窗,都精心斟酌,使学生在生态雅致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一)自然景观方面:我校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园空间进行净化、绿化、美化、香化,并使之体现一定的文化寓意,充分挖掘其育人作用。在校园中的古银杏下,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活动,在和古银杏的对话中,树立“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傲”的成才教育。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我们组织学生制作并安置鸟窝,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梅兰竹菊之前,我们组织学生素描,使学生领略传统的美丽和劲节的精神。我们积极倡导学生爱护校园环境、人人做好保洁,个个爱惜花木,使人无论什么时候走进校园,走进校园的哪个角落,都有一种幽雅、洁美、舒适、温馨的感觉。
(二)人文景观方面:学校增加了阅报栏、宣传橱窗、板报等设施;教学楼、办公楼悬挂或张贴校风教风班风,充分反映我校的办学特色及教育理念。我校还推出了“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 的系列活动,先后多次向全校学生征集学生名言、文明口号和环保口号,并将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或悬挂在中央大道,与名人名言并列,或制成标牌,固定在校园醒目的地方,使学生深受激励并随时随地受到感化和教育,体现了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二、精神文化雅致生态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我校按照“深层次、多角度、生动性、先进性”的要求,深入挖掘学校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发挥名师名学生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德才兼备的师生,着力打造昂扬向上、雅致和谐的校园精神。具体工作有如下几方面:
(一)开展校史研究,汲取传统精髓。
我校组织师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搜集整理校史材料,编撰校史年表、探究历史变革、提炼人文传统、荟萃风云人物。于是,一大批精英形象展示在莘莘学子面前,成为他们立身处世的楷模、理想人格的标杆;于是,“爱心育人、以德服人、以情动人”的理念从众多传统理念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广大教师的育人之本;于是爱校如爱家、待人如待己、“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傲”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注重精神食粮,培育学生素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习惯是成功的保障。一个人只有用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谦逊、务实、细致的作风才能学有所成、事有所功。因此,我们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习惯培养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
1、创建书香校园,提升文化品味
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在读书中汲取精神营养的习惯,我校连年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积极创建书香校园。对于每年一次的校园读书节,我校动足脑筋,通过演讲会、诵读赛、知识竞赛、课本剧等形式营造出浓郁的馨香气息。作为苏州市首批试点学校,我校开展了师生层面的“图书漂流”、“读书笔记展览”、“我读名著”等活动;开展了教师层面的“读书沙龙”、“读书经验交流会”;开展了学生层面的“中华经典诵读”、“名著片段表演”、“我为名著画插图”等活动;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家校共读”、“我为家长推荐一本书”等活动。校园中到处书香盈溢、款款典雅,为书而狂的氛围经久不衰。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广大师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净化和提升了学生的思想素养和人格品质。
2、推进孝敬教育,加强情感引导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孝为德之本”是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奉行的一条基本道德准则,这一基本道德准则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将其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容,通过主题班团等活动,介绍先进,树立典型,并进一步延伸“孝”的观念,引导学生养成关爱父母、体恤孤寡的习惯,进而引导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祖国。
3、在学校的创建中,培养高雅情趣。
学校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雅”,其具体内涵为:幽雅的育人环境、高雅的人生追求;文雅的言谈举止;典雅的文化氛围。除了注重自然环境的绿化美化外,我校还提出了三个“绿化”的要求:
一是绿化我们的思想,倡导全体学生形成思想第一、品德为先的习惯。学校牢抓德育不放松,要求学生以“八荣八耻”为准则,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要求,树立起爱国、爱家、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优良品格。在校园里设立“荣誉栏”、“我的名言”“优秀学生事迹展”等橱窗,大力宣传先进,使学生确立起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生的发展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是绿化我们的语言,教育学生树立文明用语的习惯。我们要求每一位同学始终牢记:自己是个读书人,文明用语挂嘴边。见到同学、老师和来宾要热情礼貌,说话要温和委婉。要学会冷静、忍耐,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宽容大度,不要斤斤计较,更不能满嘴污秽,出言不逊,出口伤人。为此我校还特地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校园文明用语,并把评选出的优秀口号署上姓名制作成校园环境宣传标语。
三是绿化我们的行为举止,养成处处无小事、时时讲礼节的习惯。时时都检点自己的行为,处处要像一个读书人,彬彬有礼、举止优雅、从容大方、有理有节。坐立行走,都要中规中矩,待人接物,均要讲究礼仪。
4、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汲取精神力量,提高动手能力。
课外特色活动是我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使教育得到全方位的延伸,扩大学生视野,丰富文化生活,发展多种才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并能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科学、主动创造的习惯。我校的特色活动门类众多,有品德、艺术、法制、安全、科技、体育等。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校运会不断创新,形式多样。电视台、广播站、文学社、合唱团、英语角等学生团体活力彰显,形成了一种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
(三)突出教师群体,培植人文气韵。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一级,而校园文化又是教师价值观、使命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体现。我们相信,一个好的老师,本身就是一本好书,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有益的影响。我们要求教师严格遵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市一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等有关师德师风的法律、文件,大力弘扬“爱心育人”的优秀传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此,我们组织教师走出去,为校园文化寻根,我们为教师的培养量身塑形。如此种种,既使教师感受职业的幸福,提高实现自我价值的素养,又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人文气韵。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要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特性。” 校园文化正是一种教育精神,这种精神拓宽着教育内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校园文化还是一种教育激情,让每一个学生都怀揣着美好的理想走人生的路。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我校学生在爱祖国、爱科学、讲文明、讲礼貌、坚强勇敢、乐于创造、乐观自信、勤奋刻苦等优良品质的培养和形成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巩固;我校的育人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这一切为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无庸置疑,在特色学校建设的征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也有很多困惑,诸如如何充分考虑教师的兴奋点,如何寻找与区域学校发展的结合点,如何促进校园文化在课堂内外的有效结合等。但是我们坚信“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校以“雅致生态”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