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5 11:0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第一篇: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摘要:小学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了解、掌握和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开发智力,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还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未来发展乃至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转化思想

数学是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活跃、抽象逻辑思维较为薄弱的极端,转化思想在数学中有助于优化解题方法,揭露数学问题的本质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转化思想,促进学生数学学习上的长足发展。

一、在教学观念中树立转化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教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课程学习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教材等,教授学生化新为旧、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转化思想,一方面帮助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难题,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化,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时,要时时注意转化思想的体现,做好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继续渗透的第一课。

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转化思想

(一)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为转化思想的训练奠定基础

简单而言,转化思想就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未知知识转化为已知知识,因此教师在学生转化思想的训练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基础知识掌握了,学生才知道应该将复杂的问题转为何种知识,从而训练转化思想。例如,在小学数学中乘法口诀、几何面积周长、分数小数计算、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都是最基本的知识,这在小学生日后的异分母运算、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等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二)巧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

情境教学法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其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渗透中,教师应该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适当的点拨,建立起已学知识与未知知识的联系,从而促进未知向已知、复杂向具体的转化。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向已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计算“5/27+8/27”,在学生对同分母加减法知识进行复习后,教师又可以请学生思考“5/27+1/3”的运算,引导学生进入该问题的学习,然后通过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向已经学过的知识靠拢,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主探索,进而将该知识与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指导学生转化思想意识的树立。

(三)重复运用,加深学生对转化思想的理解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更是如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了复杂、未知问题后,应该让学生尝试运用该思想解决一定的问题,通过重复不断的加强运用,使学生真正理解到转化思想的精髓,从而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会运用转化思想将复杂的、不规范的、不熟悉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规范的、熟悉的知识,提高对转化思想运用的灵活程度,树立正确的数学方法。举个例子来说,在“小数乘以整数”这一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根据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来对类似问题进行解答,此时教师可以联系以前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指导学生加强重复运用,加深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对面积的计算来让学生尝试运用,将边长为小数的未学知识与边长为整数的已学知识进行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尝试运用转化思想进行解答,从而加深理解。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边长为3.5cm的正方形的面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该正方形的面积为“3.5×3.5”,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复运用整数的乘法以及小数点的移动这一知识,从而深化学生转化思想。

三、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

除了在教学观念和课程学习过程中重视对转化思想的渗透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归纳总结工作,积极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因此,在平常的数学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建议家长和学生准备一本专门用来训练学生转化习惯的练习本,将平常看到的相似的题型进行整理记录,并让学生进行题目的编写,如换一些数字、换一下图形,从而在平常的练习中培养学生转化思维。如在某经营公司有两个仓库储存彩电,甲乙两仓库储存之比为7:3,如果从甲仓库调出30台到乙仓库,那么甲、乙两仓库之比为3:2,问这两个仓库原来储存电视机共多少台?这一题目中,通过转化,就可以将该问题进行简化,将原来“甲乙两仓库储存之比为7:3”转化为“甲仓库储存电视机是总数的7/7+3=7/10”;现在“甲乙两仓库的储存量之比变为3:2”转化为“甲仓库储存电视机是总数的3/3+2=3/5甲仓库储存电视机占总数的分率发生了变化,是因为调出30台到乙仓库的缘故,这两个分率差与30台相对应,因此可求总数。总之,“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数学教学内容始终反映着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这两个方面,没有脱离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也没有不包含数学思想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转化思想,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凌德元.浅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学苑教育.2015(2).[2]戴承东.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3(11).

第二篇: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内容中阐述“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在基本理念的第二条中阐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在小学,进行数学建模教学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初始性特征,即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学模型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模型思想渗透到教学中。

关键词:模型;数学建模;建模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理解运用。”

一、在创设情境时,感知数学建模思想。情景的创设要与社会生活实际,时代热点问题,自然,社会文化等与数学有关系的各种因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用积累的生活经验来感受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感知数感

知数学模型的存在。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眼光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为儿童提供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走进情境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二、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模型思想。

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主动归纳。力求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

例如:在推导圆柱体积公式一节课中,教师要有目的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几种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是怎样的?学生会想起通过割、补、平移、旋转等方 法拼成学过的图形,那么今天我们要探究的是圆柱的体积,你们怎样来推导它的公式?这样 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一个新知识都是用旧知识来分解,从中找到新知识的内在模型。

三、新知识的结论,就是建立数学模型。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各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各类图形的周长 与面积、体积的公式都是各种数学模型,学生有了这种模型思想才能应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 实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拓展应用数学模型。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和益处,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实际应用带来的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1.让学生充分参与与操作活动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但来源于生活实际,加强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活动:让他们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然后利用已有知识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方法,这就为学生创设一个“做数学”的机会,学生在操作前必须动脑思考,想好了才能动手剪拼,通过实际操作,多数学生都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了长方形,这样学生在积极参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2.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

四、解释与应用中体验模型思想的实用性。

如在学生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关系后,先进行单项练习,然后出示这样的变式题:

1.汽车3小时行驶了270千米,5小时可行驶多少千米?

2.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900千米,飞机早上11:00起飞,14:00到站,两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学生在掌握了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这一模型后,进行变式练习,学生基本能正确解答,说明学生对基本数学模型已经掌握,并能够从3小时行驶了270千米中找到需要的速度,从11:00至14:00中找到所需时间。虽然两题叙述不同,但都可以运用同一个数学模型进行解答。掌握了数学模型,学生解答起数学问题来得心应手。综上所述,数学建模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数学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协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妙处,进而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这也给我们一些启发:在对学生进行模型思想渗透时,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实物出发,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接受,更快地理解;在渗透这些思想时,教师首先需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去考虑;在教学过程中,通 过引导学生处理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快、更有兴趣地跟踪教师的思路。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模型无处不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一系列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的 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渗透模型化思想,帮助小学生建立并把握有关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握住数学的本质。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

第三篇: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转化”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前言】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未知领域发展,通过数学元素之间因有联系向已知领域转化,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三角函数,几何变换,因式分解,解析几何,微积分,乃至古代数学的尺规作等数学理论无不渗透着转化的思想。常见的转化方式有:一般特殊转化,等价转化,复杂简单转化,数形转化,构造转化,联想转化,类比转化等。在小学数学中,主要表现为数学的某一形式向另一形式转变,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小学生掌握转化思想,可以有效地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自己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文】

转化的思想是把一种数学问题转化成另一种数学问题进行思考的方法。把一种数学问题合理地转化成另一种数学问题并得到有效的解决,就是转化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转化”并非是数学学习中教师讲授新知的专利。经过有效的引导培养,完全可以成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浅显地谈一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转化能力的培养。

一、转化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时时具有这样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只是教会某一道题。其实转化的思想在小学数学中非常广泛,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任何一个新知识,总是原有知识发展和转化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逐步教给学生一些转化的思考方法,使他们能用转化的观点去学习新知识、分析新问题。转化的方法很多,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应遵循下列四个原则:

1、陌生向熟悉的转化: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那么,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感到生疏的问题转化成比较熟悉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加以解决。促使其快速高效地学习新知。熟悉化原则在公式推导中最为应用广泛,比如我们通过用1平方厘米的纸片摆一摆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的积,在学习正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时,教师通常引导学习学生把未知图形转化为熟悉的图形来进行公式推导。还有些数学题给出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要求这几个未知数,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未知数量作为标准,通过等量代换,使题目的数量关系单一化。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解决问题中的难点,但我们也可以应用熟悉化原则把它转化为和(差)倍问题来解决。如甲乙两数的和是3600,甲是乙的五分之四,甲乙分别是多少?或者甲比乙多10,甲和乙的比是3:2,甲乙分别是多少?第一题,把条件甲是乙的五分之四转化为甲是乙的五分之四倍;第二题把甲和乙的比是3:2转化为甲是乙的二分之三倍。这就是典型的和倍差倍应用题了

2、复杂向简单的转化:

就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简单的问题,以分散难点,逐个解决。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没有现成公式,必须把原图合理分割,实现转化。最常用的化难为简应用在计算中,如计算32π就把它转化为30π+2π,用94.2+6.28,我常常在计算中激励学生进行复杂到简单的转化,不仅可以加快计算速度还能提高计算准确率。

3、抽象向具体的转化:

就是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比较具体的问题,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的方案。如在教学同分子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给学生讲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每碰到这样的题,同学都可以转化为具体情境加以分析。

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的线段图方式,如判断两个数之间是否成正反比例3X=Y。因数3=Y/X,因为Y和X比值一定,所以成正比例。如男女生的比为5:4,则男生比女生多()%,女生比男生少()%,可以把抽象的比例关系转化为具体的人数来解答。

如我在教学应用题时,要求学生先读懂题目,根据题中的问题来想数量关系。如求每天生产多少个?就是要求工作效率,再根据具体的工作效率的数量关系去找相应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这就把一个抽象的问题转化成了两个具体的问题,学生可到已知条件中去找到解决这两个具体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解决这个抽象问题的目地。

又如:一张长方形纸,小红用它的1/4做了一朵花,小明又用了它的2/4做了一个花瓶,这时还剩下多少纸?这时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一个西瓜”“一张纸”“一包糖”等,就是一个整体“1”,我们要把“1”进行转化为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具体的分数,再利用“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我们通常是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我们也常常在不同的数学问题之间互相转化,可以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转化思想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转化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如果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那么转化思想就是数学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数学思想的灵魂。”

二、转化思想的培养方法

1、抓住契机,适时渗透

“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等重,然后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这样就解决了一个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难题,还真让人感到惊异。曹冲既不懂得阿基米德浮力原理,也不懂得什么“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曹冲的聪明之处在于将“大”转化为“小”,将“大象”转化为“石头”,“转化”的思想方法起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转化”的思想就蕴含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你是否有心去发现它、运用它。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转化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获取数学知识、技能一样,有一个感知、领悟、掌握、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的、逐步累积的。教学中应结合典型教材,逐步渗透、适时点明,使学生认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因为转化思想是未知领域向已知领域转化,因此,渗透时必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解决相似问题的经验。一般说来,基础知识越多,经验越丰富,学生学习知识时,越容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完成未知向已知的转化。例如:“除数是小数除法”是渗透转化思想的极好教材,教学中只要将除数是小数转化为整数,问题就迎刃而解。但将除数是小数转化为整数必须以商不变性质为基础,因此教学时先复习商不变性质。

教学设计如下:

(1)计算并思考各式之间有什么规律,运用了什么性质

32÷4=();320÷40=();3200÷400=();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除数必须是整数,商不变

3.2÷0.4=()÷();3.6÷0.006=()÷();

4.2÷0.7=()÷();8÷1.5=()÷()。

通过这组习题,重温了“商不变性质”,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奠定了基础。再出示例题:把一块6米长的布,剪成1.2米长的一段,可以剪多少段?学生探索时发现算式中除数是小数,这种除法没有学过,怎么办?学生思路受阻。教师适时点拨: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在的问题呢?学生从前面的复习中很快地感悟到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可以进行计算了。待学生完成计算时,教师让学生想一想,在解这道题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使学生领悟到,新知识看起来很难,但只要将所学的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沟通起来,并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就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转化就是未知向已知转化。这种思想方法在以后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短短数语,既概括了新知学习的着眼点——新知与旧知沟通,又言明了什么是转化思想,为学生的学习打好了策略与方法的基础。

2、尝试运用,加深理解

随着渗透的不断重复与加强,学生初步领悟转化思想是学习新知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他们在尝试运用中,常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师的讲解,而直接从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转化方法,主动寻找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同时在尝试运用中进一步加深对转化思想的认识,提高灵活运用的水平。

例如: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三角形面积后,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请同学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自己探求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由于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转化”意识,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剪、割、移、补等方法,很快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方法如下:

方法一:从一条边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高,分成一个三角形与一个梯形,并拼成一个长方形;

方法二:画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

方法三:选择一组对边,从顶点分别向对边作高,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方法四:在一条边上作高,沿着高把它分成两个梯形,并拼成一个长方形;

接着,再引导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所转化成图形的相关联系。学生很快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或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或三角形的高),于是根据长方形面积(或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至此,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割补完成了图形之间的转化,这是第一次转化;寻找条件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是第二次转化,从而解决问题。在这里,学生不仅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更体验了推导过程及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思想,即将未知图形剪、割、移、补,再重新结合成可以求出其面积的其他图形的思想方法。由于学生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因此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仅加深了转化思想的认识,而且增强了他们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新问题的信心。

3、持之以恒,促使成熟

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和方法,不能靠一节课的渗透就能解决,而要靠在后续教学中,持之以恒地不断渗透和训练。这种渗透和训练不仅表现在新知学习中,而且表现在日常练习中,尤其是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用得较普通,因此更要注意渗透和训练。要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当要学习新知识时,先想一想能不能转化成已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怎样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当遇到复杂问题时,先想一想,能不能转化成简单问题,能不能把抽象的内容转化成具体的,能感知的现实情景(或图形)。如果这样,学生理解、处理新知识和复杂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就大大提高,对某个数学思想的认识也就趋向成熟。

例如,在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出示一个不规则的铁块,让学生求出它的体积。学生们顿时议论纷纷,认为不能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直接计算。但不久就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转化思想来计算出它的体积。通过小组讨论后,学生们的答案可谓精彩纷呈。

方法一:用一块橡皮泥,根据铁块的形状,捏成一个和它体积一样的模型,然后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方法二:把这个铁块放到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的水槽内,浸没在水中,看看水面上升了多少,拿水槽内底面的长、宽与水面上升的高度相乘得到铁块的体积;

方法三:还有更简单的,就是把铁块放到一个装满水的量杯内,使之淹没,然后拿出来,看看水少了多少毫升,这个铁块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方法四:可以请铁匠师傅帮个忙,让他敲打成一个规则的长方体后在计算。学生在转化思想影响下,茅塞顿开,将一道生活中数学问题会形象而又创意地解决了,不禁让我们为他们喝彩。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就犹如有了一位“隐形”的教师,从根本上说就是获得了自己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和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开发了智力,发展了数学能力,提高了数学应用意识。

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它对学生学习各门学科都会受益匪浅,任何一个新知识,总是原有知识发展和转化的结果。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逐步教给学生一些转化的思考方法,使他们能用转化的观点去学习新知识、分析新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生经历并体验每一种策略的形成过程,获得对策略内涵的认识与理解,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形成“爱策略,用策略”的意识和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

一、数学模型的概念

数学模型是对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概括或近似表述的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公式和理论都是由现实世界的原型抽象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狭义地理解,数学模型指那些反映了特定问题或特定具体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结构,是相应系统中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

二、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可行性 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生如何形成自己的数学建模

一、创设情境,感知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描述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

二、参与探究,主动建构数学模型

数学家华罗庚通过多年的学习、研究经历总结出:对书

本中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怎样一步一步提炼出来的。只有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数学的思想、法才能沉积、凝聚,1、动手验证

教师给学生提供多个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和圆锥空盒(其中圆柱和圆锥有等底等高关系的、有不等底不等高关系的,圆锥与其他形体没有等底或等高关系)、沙子等学具,学生分小组动手实验。

2、反馈交流

3、归纳总结。

教师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学生需要从中挑选出解决问题必须的材料进行研究。学生的问题不是一步到位的,通过不断地猜测、验证、修订实验方案,再猜测、再验证这样的过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三、解决问题,拓展应用数学模型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数学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协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非只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且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结合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妙处,进而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

(2012年-2013年第二学期)

苏元俊

第五篇:浅析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数学思想对于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应该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深入落实,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问题日渐被广大一线教师关注和探索。

关键词: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渗透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抽象的,逻辑性比较强,学起来可能不是很容易。新课标的提出,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解决数学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其他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数学思想的简述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简单来说,就是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于一些特定的符号会引发一定的数学思维。比如,哪里有等式,哪里就有方程;问题中参量多,需要设未知数解决;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坐标问题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数学思想,可以有效地将问题简化,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特质,教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数学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数学思想来源于数学,同时也作用于数学,是人们在数学学习和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数学的认识,对数学知识的感觉,就像语文、英语阅读中的语感一样。数学思维不是只有数学家们才有的思维模式,而是每一个学习数学的学生都能具备的素质。数学思维,对数学的学习有启发和促进作用,在小学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数学思维,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此外,数学思维的培养还能使小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知识。而在传统教学中,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方法,不仅让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还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对数学思维进行合理的运用,不仅能增添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还能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而且,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的理论知识也比较容易,能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更有意义。

三、将数学思想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1.学会问题的转化

问题转化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转化的方法把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或者把一些难懂的知识点转化为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比如,在对有关分数的知识进行教学时,学生总是弄不懂分母和分子的位置,不理解分数的意义。老师在教学中就可以用实际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假如,我们班有一个同学过生日,他收到一个很大很大的生日蛋糕,要与我们进行分享,那么这个蛋糕应该平均分成多少份呢?”学生会根据班级人数说出相应份数,假设算上老师一共30人,“那我们把这个蛋糕分成三十份,分母就是这个总的份数30,现在每个同学分到一分,这个‘1’就是分数中的分子,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1/30的蛋糕。”这样的一个转化,就把分?档挠泄馗拍钚蜗蟮刈?化为蛋糕问题,以后学生在做题时就会想到分蛋糕的故事,然后对比着进行答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2.将问题进行分类

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进行整理分类,不但能增强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还能整体把握,以一个新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把问题简化。同时,将问题分类,进行对比记忆,可以使知识点更清晰,不容易弄混,在做题时思路就会更明确。例如,对小学阶段的应用题进行分类,就可分为盈亏问题、行船问题、列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牛吃草问题等几大类,分别掌握每一类题型的特点,对做题方法进行整理,可以有效地缩短做题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从问题的答案中总结知识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数学思维就是要学生从不断的解决问题中积累做题方法,根据题型的类比,去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比如,鸡兔同笼问题,在做题过程中发现,虽然都是一类题但也有所区别,在设未知数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提问方式设兔为x只,或者鸡为x只,如果设对了,所列出的方程也会比较简单,解决起来也会更容易。

4.巧用极限思维

虽然极限的知识是到高中才具体讲解的,但在小学阶段就可对有关知识进行渗透。启发学生用极限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不仅能看到问题的动态特点,还能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认识更深刻。同时让学生对数学思维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比如,在学习分数比较大小时,运用极限思维,假如分子不变,让分母无限地增大,在分母增大过程中,分数值就会越来越小。

数学知识是深奥的,同样也是有趣的。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巧用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通过不断学习、钻研教材、备好课;积极研讨与实践、上好课;精心设计作业、恰当点评;指导和组织学生课外活动等环节,不失时机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今后科学地、有效地、正确地从事各种工作,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刘艳平.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21).[2]熊华.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1(9):61-66.[3]韩增侠.刍议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6,27.[4]周志美.浅析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11.

下载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分类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分类思想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创造中学会学习,教育应更多的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数学家乔......

    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定稿)

    内容摘要: 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深入地了解和钻研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显性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5篇范文)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 一、数学教学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可操作性 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

    初探分类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初探分类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创造中学会学习,教育应更多的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数学家乔治·波利......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重点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河北省唐县高昌镇淑吕小学赵敬敏 日本数学史家米山国藏在他的著作《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说道:不管他们(指学生从事什么业务工......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2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

    谈转化思想在圆柱体积计算教学中的渗透[最终版]

    谈转化思想在圆柱体积计算教学中的渗透 如果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那么转化思想就是数学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数学思想的灵魂。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的教学中,学生不断使用......

    数学思想在因式分解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5篇

    数学思想在因式分解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肃州区红山中学 李德涛 一、类比思想的渗透与应用 在因式分解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因式分解与因数分解进行类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