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素养提高手段之诵读积累论文
摘要:诵读经典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在成长中懂得如何把握人生方向和掌握目标,从细节上内省。我们应致力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诵读;经典;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为我们的教学任务观奠定了依据。只完成“教”的教学,不能算是完成教学任务。只教教材,只教知识,只教理解、分析,这是语文教学的现状,它会导致我们的学生在烦琐的分析中淹没了情感体验,在孤独的传道中失去了自我。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最终要看学生学得怎样,自身素养提高得怎么样,能否将课堂上自己的所得应用到新文本的阅读中去,运用到语言交际的实践中去,能否独立地提出一些问题,自主地解决一些问题,达到乐读文,会交流,善交流,乐交流。因此教师应致力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的方法,厚积薄发,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积累与语文学习
积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义项是:逐渐聚集。“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个逐渐聚集的过程。事实上,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形成技能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积累就是不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和读写技能的过程。积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清·孙洙)”,说的就是不断积累,形成熟练技能的道理。当代作家叶文玲在谈到第一次写作成功的体验时说:“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这些话说出了阅读积累在写作中的至关重要性。
二、积累与生活实际
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阐述来看,积累的来源有有两个方面:书本(课内外阅读)与生活实际。但大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形成积累时偏重甚至囿于书本,而忽略了生活这个渠道。事实上,读懂“生活”,从生活实际中积累语言,更加不可偏废。从文艺理论上说,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作家们更注重的是阅读“社会人生”。事实上,生活中每天发生的、媒体报道的新人新事、新风新貌永远是学生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中极其口语化、大众化的鲜活灵动的语言,又是学生写作克服“学生腔”,做到语言生动贴切的最好实例。
三、积累的具体途径
1.在阅读中积累。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是学生提高积累、丰富语言的有效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学生阅读方面作了量的规范: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总目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7-9年级阶段目标);并在附录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了推荐书目。在具体的指导时,教师还应从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计划的制订(学期计划、学年计划、假期计划等)、阅读效果的物化管理(摘抄、概括、心得)等方面规范学生课外阅读行为。
2.在诵读中积累。诵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义教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并在附录中推荐古诗文120篇(段)。教师应根据教科书进度对优秀诗文的诵读作系统指导,让学生形成习惯,并定期举行诵读辅导讲座,对学生难以把握的语调和句读、难以理解的作品、难以领悟的艺术境界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不断提高诵读水平和艺术品味能力,最终形成积累。
3.在搜集中积累。搜集功能在信息社会体现得无处不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义教阶段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搜集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
4.在交流中积累。以交流为主要手段的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交流之于积累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阅读和生活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交流能沟通个体偏狭的理解,使语言的积累达到融会贯通。另外,交流活动带来的彼此认同和成功感受,又是语言积累以外的另一层妙处了。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采用课堂讨论、辩论会、积累成果展示(如摘抄笔记、心得体会)等形式展开。
5.在运用中积累。语言积累是为了运用,即最终形成读写技能。不会运用,积累得再多,也只能算个“两脚书柜”;在运用中形成的积累更具深沉厚重。
总之,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只有“积跬步”——不断地积累,才能“致千里”——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二篇:重视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重视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晋江市西滨镇海滨小学李秋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标》充分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新观念的折射,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如何真正有效地创设教学环境,抓住每一个训练载体,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还需要做许多工作。下面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以课堂为载体,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主渠道。在传统的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往往注重的是课文的内容、情节。在教学中,往往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往往采用“一问一答”式的方法,过于追求有关问题的解答,而忽视了语言的品读感悟、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积累及其运用。其实,课文无非是创设一种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这个情境来进行各种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因此,我在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的基础上,着重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通过加大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和运用语言。
1、加大“听”的训练。“听”是语言由外向内的运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听,是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手段。比如:欣赏课文或课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让学生在静静地听的过程中,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与丰富多彩。在朗读指导中,利用朗读磁带或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在听中领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在“听”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听”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对于一些优美的语言,描写生动的段落,还要求学生听后复述;在听同学的交流表达中,能听懂要点,对于精彩的表达,能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和生动的语句进行学习,由此受到启发,想开去,进一步深入地展开表述,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听”的水平。
2、加大“读”的训练。语文教学重在读中领悟,以读促思。读也是语言由外而内的转化过程。让学生多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因此,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教学时,从初读到细读,乃至朗读,都讲究读准确、读到位。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读为主线来贯穿全文的学习,指导学生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弄清课文表情达意的形式,体会作者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时,还进行句子的比较,用学生生活中的语言同课文中的语句作对比,读一读,想一想,怎样表达更贴切。记得在上指导写景作文时,我把同学写的“湖里的水很清很清。”和事先查找准备好的《桂林山水》一文中的片断“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以及课外作文书中的好片断作比较,如有“那清凌凌的池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在晨风的吹拂下,微微泛起褶皱,像少女的百褶裙,走进一看,池水边还有几条小小鱼儿在那里玩耍、嬉戏呢!瞧它们那热闹劲,好象在欢迎我们似的。”“湖水是那么平静,像一个恬静的少女。淡蓝的天空和碧绿的人工湖搭配出一抹艳丽的色彩。湖水缓缓荡起波纹犹如美丽的女孩翩翩起舞。”通过比较品读,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水平。在朗读指导中,我还常常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或几段话,反复地朗读等等。
3、加大“说”的训练。“一问一答”式的教学,乍看起来,学生回答问题在说。事实上,学生说得远远不够,更何况还有许多学生是照搬课本里的原话来作答,既未概括,更无创意。我在教学中,尽量提供给学生多说的机会和时间,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说,哪怕是教学中最常发生的回答问题,我也总是先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先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答后还让学生评一评,看谁说得好,谁的表达更完整,更贴切,为什么?又比如,经常让学生复述内容、读后议论,进行专门的口语交际等,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也总是先让学生说说打算怎么写,准备写些什么,甚至口述简要的腹稿内容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说”,来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水平。
4、加大“写”的训练。“写”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环节,是将丰富多彩的语言内化并表达出来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从不忽视“写”的训练,及时抓住课文中的知识内容,训练学生“写”。像仿写,续写,片断练习,日记,读书笔记等。比如:教学第九册《我喜欢》一文,在理解课文,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仿写片断;在学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之后,让学生写一写读后感;学习、理解《迟到》一文时,让学生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补上“我”和爸爸的心灵对话;学完《生死攸关的烛光》后续写故事等等。
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关键在于学习和运用相结合,要能边学边用,活学活用。因此,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重视语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模拟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从而使学生把外部丰富多彩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逐步拓展内部语言体系。
二、以校园为载体,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充分利用校园的语言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将对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促进学生语言的系统化有着极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我除了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发展学生的语言外,还十分注重利用校园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比如,利用学校图书阅览室,让学生多看课外书,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举行手抄报展,摘录好句子、好段落,写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受等等,并在班级的学习园地栏中进行展评;利用班会活动或少先队活动等,开展讲故事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组建兴趣小组,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像读书读报兴趣小组,写作兴趣小组等;经常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时甚至进行问题答辩等;利用班级黑板报、学校宣传栏,组织学生出板报,收集板报内容,设计板报格式,书写板报文字等。
三、以社会、家庭为载体,拓展学生的语言体系。
学生的语言积累目的在于实践应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在校园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的语言,要在社会和家庭的实践中去运用,去发展。同时,社会和家庭当中丰富的语言也有利于学生语言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所以,要想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就必须把学生引入社会、引入家庭,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只是课本当中的,或与课本关系十分密切的内容,而没有注意把语言训练延伸到课外去。在教学中,我常把学生的语言训练引到社会、家庭之中,让学生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与家庭中的长辈、兄弟姐妹相互交往,进行语言交流,情感沟通,以此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比如:结合少先队活动经常开展社
会调查活动,让学生深入到农民当中,深入到工人当中,深入到机关干部当中,调查一些社会发展情况,一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情况。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有机会与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进行语言交流;布置学生把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并聆听家长对自己的评价与要求;开展“小记者在行动”活动;教爸爸、妈妈学习普通话等等。
语言的积累实际上是一种学习与运用交互作用的过程,是一种由外而内的交互的双向运动过程。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语言的积累,从课堂中来,又回到课堂中去;从社会、家庭中来,又回到社会、家庭中去;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在这样循环反复的不断交替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
下一篇: 浅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文对有些情节有时会有省略和跳跃,我们可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处,展开合理的丰富的想象,对课文内容作必要的补充。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完而意未完,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如《自己去吧》一文有这么两句话:“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小鸭和小鹰是怎么学会的?学会后心情会怎样?妈妈会怎么夸?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问题,既要结合课文内容,又要联系生活中所见过的、经历过的情境进行再造想象和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仿写课文中的好句,注重语言积累
学生的写话应先从句的训练入手,特别是从优美句子的仿写入手,既降低学生的写话难度,也激起了学生写的兴趣。如,学了《画家和牧童》以后,引导学生按照“一会儿„„一会儿„„”这样的句式练
习写一段话,我引导总结写法特点,让孩子们仿着说,有的孩子从妈妈干家务的场面写,有写自己玩玩具的场景;孩子们都写的很好。学了《葡萄沟》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仿写“真是个好地方,那儿有、有、有。”这样随堂适时的佳句仿写,不仅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更为写好段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重视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重视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河南省济源市济水西关学校 薛利花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可见,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多么重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一点点积累形成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抓好语文教学,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大了对语言积累训练的力度,只有让学生不断的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教育心理学》也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职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积累语言,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重视课堂的朗读、背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重视朗读和背诵。在语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读正确课文的基础上,把每篇课文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另外,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章、段落、古诗词等,我要求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另外,我们的课本中没有要求背诵的课文,也有许多适合学生背诵积累的片断、句子,并且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为此,我鼓励学生从其他优秀课文中挑选妙词佳句积累下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学以致用。
2、背诵教材以外的佳诗名篇。
课程标准的附录中为学生推荐了70篇优秀诗文(1-6年级),而新课程标准也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因此,我定期给学生推荐一篇佳作、一首古诗,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其中的佳句,妙段,从而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放入“仓库”以备写作时运用。
二、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博览群书。博览群书,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能在此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所以,我便向学生推荐好书,并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摄取更多的养料,在适当的时候为自己所用。
1、为学生推荐读物。
作为小学生讲,除了语文课本以外,学生没有了的阅读教材,要想更多的积累语言,只能靠课外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有责任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读的书籍,陶冶他们的情操,开阔他们的视野。
近年来,学校也在开展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于是,我便鼓励学生把零花钱攒下来,用来订阅报刊杂志,购买书籍等。另外,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我会 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如:低年级的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高年级的学生则推荐:《爱的教育》、《红岩》、《在烈火中永生》、《鲁滨逊漂流记》、《草船借箭》、《三国演义》等。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放到图书角,大家一起看好书,拓宽了视野,积累了语言。
2、培养学生摘抄的好习惯。
学生在教师的推荐下,阅读了不少的书籍,如果光看不记,时间久了,就会慢慢遗忘,这样的话就起不到积累语言的效果了。因此,我提倡学生在阅读了好的书籍之后,摘抄下对自己有用的好词好句,名篇佳作,有深刻感受的文章,便在本子上或者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见解,这样一来,学生阅读过的书籍就会长久保存在自己的记忆中。
3、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
经过大量的朗读、背诵、课外阅读,学生一定积累了不少的语言资料,这就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课前三分钟演讲,班会上的竞选演说,课堂上的朗读大比拚,辩论会,参加作文比赛,办班级手抄报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自主的把自己的语言储备打开,和同学交流,既扩大了知识面,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阅读的热情就会更高,语言的积累也会更丰富。
三、在习作中积累语言。
习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习作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生经过大量阅读之后,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信息,这就需要把这些信息梳理、筛选,形成自己的语言,这就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练笔。
1、上好每周作文课。
在作文课上,指导学生结合单元教学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此,每次习作之前,我都会让学生先回顾一下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再提炼自己的语言储备,内化为自己的文章。每次习作结束后,我都会对优秀习作进行讲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随时记下心中所想。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记下自己的感慨、见闻,如:学习一篇课文后的感受,一天里发生的特殊事情,心里的想法等,这样,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也起到了练笔的效果。
经过这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更重要的是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这就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篇:提高语文素养
充分利用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驾驭母语,已经成为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普遍关注和深入探究的话题。走进文本解读、体验与感悟,走出文本积累、运用与创造,超越文本形成、发展与内化,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让学生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提升语文素养,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并借此深化教学改革。
当前,急于求成浮躁冒进的社会流行病,可能已经折射到语文教学上。在升学与未来职业、经济地位直接挂钩的时代,分数与升学率成为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评价依据。语文教学便成为应付考试的一种工具,语文课成了“快餐”。这种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学还制造了实际意义上的教学泡沫。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精神毫无意义。难怪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大学生是一群只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学生。”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于其语文素养不高。语文素养的提高已经成为语文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是不能太讲究功利的。它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播文化。培养文化人,才是我们母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新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味着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的时代即将到来。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就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了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追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学科理念的定位是语文改革进入到深层次发展的标志。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之中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对语文素养进行了宏观阐述;又从“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意志品质、道德修养、健康个性……”等内容进行微观解说。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的“养成”思想完全吻合。它的形成不是单纯“教”的结果,更不是一种终结状态,而是必须由学生自己借助语文课程将优秀的母语文化内化成生命个体的一部分,并伴随语文教学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
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是广大语文教师的职业理想。在课程改革氛围下,如何结合语文教学现状,让学生真正畅游美丽的母语世界呢?“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 是其必经的三部曲。我们要引领学生用心去读文本,读每一句段,每一个字,每一幅图,让他们读懂文本,从读中走进文本,又从读中走出文本、超越文本,把文本读懂读薄读会,最终形成语文素养。
一、走进文本,注重阅读体验,把书读懂
语文文本中所选择的每个教学素材,都是一个个典型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都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每个教学案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注重阅读体验,把书读懂。
(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读文本中,直接体验文本中的人文内涵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课程素材,熔铸自己的教学情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为学生走进案例,直接参与情感体验打开方便之门。比如某教师在上《土地的誓言》一文时,就充分地利用了教材自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和创造,利用多媒体来有机整合与文本相关的文史材料,图文并茂,音像共存,在背景音乐的基调之中,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在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感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知识,增进能力,促进爱国情感的形成。教师在整个引导中积极创设情境,层层铺垫,以情导情,以情激情。不仅让学生能够融进具体的情境之中,在情境感悟中生成新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其情激荡着读者的心扉,打动读者的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受到一次动人心魄的爱国情感教育,给人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触。
(二)引领学生品味文本语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教学,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钻到课文里,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在语言品味和语言训练上多下功夫,从而悉心品味作者用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如高尔基的《海燕》,全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场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场景中进行刻画。作品的氛围经过层层渲染后推向了高潮,海燕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形象随着这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获得思维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要用欣赏与多元解读的眼光看待文本
教师对文本的研究要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既然我们要运用这些案例来实现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目标,必须以欣赏与研究的眼光去对待选用的教学案例,如果教师自身对案例研究不透,对案例的内容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很难说能够运用案例启发诱导学生去感知、体验。因此,教师要以发现者的心态和精神去关注每一个教学案例,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案例所构建的丰富而优美的母语世界,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作品的文质美。这样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愫。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诵读,展现作品描写的形象,抓住案例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和“传神之笔”,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多维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走出文本,拓展阅读空间,把书读薄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只依靠课堂中几个案例学习就能学会语言表达与运用是不可能的。常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不但要与学生走进文本,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初步的情感体验;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文本,扩大他们学习空间,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把书读薄。
(一)课内走出文本
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科学地选择一些延伸练习,以加强课内知识的反馈与运用,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必然会促进学生见多识广,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可加强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思考,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学习完《竹影》这一课后,可以开展一个“竹类艺术品推介会”活动,帮助学生领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着的艺术和美,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景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渗透。
(二)课外走出文本 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既是必要也是有广阔的余地的。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有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运用环境。我们常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譬如,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学习中获得。反过来,这无一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可用的资源给学生创造“语文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读书、看报、听广播;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利用现代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就这样,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
三、超越文本,感悟母语魅力,把书读会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就是要求博览群书。唐代大诗人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说的同样是要多读书,读懂书。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原著。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熏陶感染,增强语言、阅读的解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还要带领学生超越文本,走向大语文,走向大社会,感悟母语魅力,把书读会。
(一)要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走进文本,调动情感与文本充分对话,又走出文本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后,还要迁移运用到大语文大社会中去。如在学生学完《云南的歌会》后,就在周末引导学生搜集、阅读云南的其他民俗方面的资料。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大量独具特色的资料、图片阅读后,仿照《云南的歌会》的写法进行归类整理,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城市的一种民俗习惯。了解完云南民俗之后,还联系自己家乡实际,出谋划策,立下宏愿,为家乡民俗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共同文化而努力。这样,学生解读文本的作用发挥到了极限。
(二)要拓展学生视觉空间,召唤学生感悟母语人文内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并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实践中那些散发着魅力的人文素材,用心感悟那些高尚、高雅的情感,从平常事中体验到不平常的人文精神。从而使他们的性格得到陶冶,形成健全的人格。
综上所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走进文本,把书读懂;还要走出文本把书读薄;更要超越文本,把书读会,才能全面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学习母语,靠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熏陶、感悟、内化来获得。因此,语文学习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教学机会和丰富语文课程的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语文运用与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感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引领学生在美丽的母语世界里尽情畅游,感悟母语带来的无穷魅力!
第五篇:小学语文素养积累精选
小学生语文素养积累精选
一、名句归类
(一)劝学类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字聿》
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如。
(二)惜时类
1、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萧绎
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三)送别类
1、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故草原送别》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四)四季类 春天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雨》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夏天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望湖楼醉书》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天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冬天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柳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五)爱国类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7、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8、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
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六)友情类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七)思乡类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3、不经一翻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4、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5、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十一)古诗名句
1、海阔从鱼跃,天高任鸟飞。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八)节日类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心情类 悲伤
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高兴
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格外明。忧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孤独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十)品德修养类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5、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
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14、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1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龚自珍《乙亥杂诗》
1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7、既来之,则安之。
二、俗语
(一)三字俗语
马后炮 门外汉 迷魂汤 开倒车 耍花招
(二)五字俗语
八字没一撇 病急乱投医 不打不相识 防患于未然 赶鸭子上架 贵人多忘事 换汤不换药 久旱逢甘露老牛拉破车 鲤鱼跳龙门 鸟枪换大炮 千里送鹅毛
(三)六字俗语
百闻不如一见 不费吹灰之力 不分青红皂白 不管三七二一 拆东墙补西壁 放长线钓大鱼 挂羊头卖狗肉 过五关斩六将 家丑不可外扬
(四)七字俗语
羊毛出在羊身上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识庐山真面目 初生牛犊不怕虎 此地无银三百两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破沙锅问到底 各人自扫门前雪 横挑鼻子竖挑眼
(五)八字俗语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天网恢恢殊而不漏 一波未平又起一波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刻舟求剑
(十一)描写事物的气势、气氛
无懈可击 锐不可当 雷厉风行
震耳欲聋
惊心动魄 铺天盖地 势如破竹 气贯长虹
(十二)形容四季特点
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满园春色
三、成语归类
(一)描写人的品质
平易近人 宽宏大度 冰清玉洁 锲而不舍 废寝忘食 大义凛然
(二)描写人的智慧
料事如神 足智多谋 融会贯通 博古通今 才华横溢 出类拔萃
(三)描写人物仪态、风貌
憨态可掬 文质彬彬 风度翩翩 落落大方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四)描写人物神情、情绪
悠然自得 眉飞色舞 喜笑颜开 欣喜若狂 呆若木鸡 喜出望外
(五)描写人的口才
能说会道 巧舌如簧 能言善辩 伶牙俐齿 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六)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铁杵成针 望梅止渴 四面楚歌 负荆请罪 精忠报国
(七)描写人物动作
走马观花 欢呼雀跃 扶老携幼 促膝谈心 前俯后仰 奔走相告
(八)描写人间情谊
恩重如山 深情厚谊 手足情深 血浓于水 志同道合风雨同舟
(九)说明知事晓理方面
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 温故知新 笨鸟先飞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
(十)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持之以恒
临危不俱
学贯中西
博大精深
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神采奕奕
垂头丧气
滔滔不绝
娓娓而谈
完璧归赵
手不释卷
手舞足蹈
跋山涉水
形影不离
赤诚相待
勤能补拙
滴水穿石
春华秋实 春风化雨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十三)形容繁荣兴盛景象
济济一堂
热火朝天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座无虚席 高朋满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十四)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十五)描写山水美景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十六)描写花草树木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百花齐放 花团锦簇 万紫千红
(十七)描写日月风云
大雨如注 滂沱大雨 银装素裹
皓月千里
晨光熹微 云雾迷蒙 风清月朗 春风化雨
(十八)带有近义词的成语
兴国安邦 翻山越岭 百依百顺
背井离乡
长吁短叹 道听途说 丢盔弃甲 调兵遣将
(十九)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东倒西歪 东奔西走 东拉西扯 东张西望 南辕北辙 南腔北调 南征北战 南来北往(二十)AABB式
鬼鬼祟祟 熙熙攘攘 战战兢兢 兢兢业业
沸沸扬扬 林林总总 支支吾吾 吞吞吐吐
(二一)AABC式
芸芸众生 咄咄逼人 头头是道
津津有味
津津乐道 奄奄一息
念念不忘
空空如也
(二二)ABCC式
书声琅琅 议论纷纷 人才济济
大名鼎鼎
千里迢迢 风尘仆仆 文质彬彬 衣冠楚楚(二三)动物成语
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杀鸡吓猴 如狼似虎
守株待兔 狗急跳墙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二四)数字成语
一丝不苟 五湖四海 九死一生 百家争鸣 千山万水 千辛万苦 独树一帜 五体投地 十万火急(二五)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博览群书 豁然开朗 学而不厌 博闻强记 孜孜不倦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二六)常用成语
雅俗共赏 言行一致 养尊处优 摇摇欲坠 一帆风顺 一见如故 一举两得 一蹶不振
四、歇后语
1、按方抓药——照办
2、兔子尾巴——长不了
3、竹篮打水——一场空
4、狗追鸭子——呱呱叫
5、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6、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7、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8、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明珠弹雀——其得不复
10、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五、对联
(一)名联
1、蚕为天下虫 鸿是江边鸟
2、有山皆图画 无水不文章
3、一畦春韭绿 十里稻花香
4、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5、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春来
6、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西悬空寺空悬西山
7、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8、佛脚清泉 飘飘飘飘 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 冒冒冒冒 冒出一串珍珠
10、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二)数字联
1、三个土头考老者 五家王子弄琵琶
2、冰冷酒 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 百头千头万头
3、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
六合插地 七层四面八方
(三)歇后联
1、马过木桥——蹄打鼓 鸡啄铜盆——嘴敲锣
2、开花芝麻——步步高 出土甘蔗——节节甜
3、君子之交淡如——水 醉翁之意不在——酒
六、名人名言
(一)惜时篇
1、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高士其
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二)志向篇
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有志者,事竟成。——范晔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三)知识学问篇
1、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左宗棠
2、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3、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波尔克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孔子
(四)品格篇
1、正义是美德的最高荣誉。——西塞罗
2、为善者流芳百世,为恶者遗臭万年。——程允升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着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冷静、沉着。形容知识丰富、学问深广:
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学贯中西、形容春天的成语:
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红柳绿、形容秋天的景色的成语: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天高云淡、红叶似火、形容人的外貌:
美如冠玉、眉清目秀、闭月羞花、国色天香、含有“拿”意思的成语:
强取豪夺、挑肥拣瘦、顺手牵羊、取之不尽
表示诚信的成语:
拾金不昧、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光明正大、含有“走”意思的成语:
安步当车、寸步难行、跋山涉水、奔走相告、含有“笑”意思的成语:
粲然一笑、哄堂大笑、眉开眼笑、捧腹大笑、形容焦急:
坐立不安、心急如焚、焦急万分、心急火燎
形容情况紧急:
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千钧一发、燃眉之急、形容冬天景色:
数九寒冬、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形容考试:
冥思苦想、东张西望、抓耳挠腮、聚精会神、形容长江:
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峰浪谷、浊浪排空、类似“穷途末路”:
排忧解难、甜言蜜语、诗情画意、搭窝筑巢、以“喜”字开头:
喜上眉梢、喜闻乐见、喜形于色、喜笑颜开、含有意思相近和相反的成语:
欢天喜地、开天辟地、惊天动地、瞻前顾后、含有早晚意思的成语:
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早出晚归、表示英勇行为的:
前赴后继、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视死如归、表示能说会道的成语:
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伶牙俐齿、侃侃而谈、描写雪景的成语:
鹅毛大雪、粉妆玉砌、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含有“想”意思的成语:
浮想联翩、异想天开、朝思暮想、思前想后、含有“快”意思的成语:
一泻千里、风驰电掣、健步如飞、快步流星、描写雨大的成语:
瓢泼大雨、狂风暴雨、滂沱大雨、暴雨如注、描写医术高明的成语:
妙手回春、华佗再世、扁鹊重生、悬壶济世、表示杰出、不一般的成语:
出类拔萃、卓尔不群、非同凡响、凤毛麟角、不是四字的成语:
伸手不见五指、谦受益、莫须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形容数量少的成语:
绝无仅有、独一无
二、沧海一粟、寥寥无几、形容人很多的成语:
人山人海、比肩继踵、万人空巷、座无虚席、形容工作认真的成语:
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描写山的成语:
重峦叠嶂、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连绵起伏、描写水的成语:
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描写山水的成语:
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描写夏天景色的成语:
骄阳似火、汗流浃背、烈日炎炎、暑气蒸人、描写建筑物的成语:
亭台楼阁、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描写心情高兴的成语:
喜上眉梢、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描写人很有精神:
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神采飞扬、描写房间干净、整洁得成语:
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焕然一新、洁白无瑕、三个字的成语:
莫须有、满招损、谦受益、冷不丁、破天荒、A风B雨式的成语:
春风化雨、栉风沐雨、斜风细雨、凄风苦雨、万里无云、碧空如洗、湛蓝如洗、天高云淡、古代巧妙的计策:
三十六计,走为上、瞒天过海、反客为主、描写人物慌张的成语:
心慌意乱、惊慌失措、惶恐不安、慌不择路、与读书有关的成语:
韦编三绝、一览成诵、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含有“一”但不在开头:
含有“马”字的成语:
马到成功、快马加鞭、千军万马、五马分尸、含有“兴”字的成语:
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兴风作浪、兴师动众、“不”在第三个字的成语:
卓尔不群、永垂不朽、一丝不苟、无微不至、一、三字是近义词的成语:
挑肥拣瘦、赴汤蹈火、抓耳挠腮、扶危济困、含有两个人体器官的成语:
狼心狗肺、张口结舌、鸡毛蒜皮、目瞪口呆、形容事物很大的成语:
庞然大物、硕大无朋、硕大无比、宏伟壮观
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鸡飞狗走、虎头蛇尾、生龙活虎、鸡鸣狗盗、描写花的成语:
花团锦簇、繁花似锦、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含有贬义的成语:
自私自利、口是心非、狼狈为奸、阴谋鬼计、、含有褒义的成语:
舍己为人、奋不顾身、拾金不昧、赴汤蹈火、形容刻苦学习的成语:
废寝忘食、十载寒窗、悬梁刺股、程门立雪、来源于寓言故事: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来源于神话故事: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来源于历史故事:
描写天空景色的成语:
千钧一发、千虑一得、不堪一击、万众一心、含有两个“看”:
高瞻远瞩、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察言观色、形容书的内容精彩:
引人入胜、精妙绝伦、扣人心弦、韵味无穷、运动场上的运动员们:
针锋相对、汗流浃背、争先恐后、大汗淋漓 “专心致志”的近义词:
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聚精会神、心无旁若、表示精神永久的:
永垂不朽、万古长存、万世流芳、千古流芳、做事情有把握的:
稳操胜券、成竹在胸、胜券在握、十拿九稳、形容没有退路的:
穷途末路、日暮途穷、走投无路、山穷水尽、形容关心他人的:
无微不至、体贴入微、抑强扶弱、嘘寒问暖、描写态度和蔼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合声细语、笑容可掬、含有两个数字的成语:
三心二意、五湖四海、五花八门、一心一意、表示悔过自新的:
幡然悔悟、迷途知返、弃旧图新、浪子回头、描写花的成语:
万紫千红、姹紫嫣红、五颜六色、含苞欲放、含如字的成语
日月如梭,目光如豆,心口如一,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