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扫去心灵的尘土的散文
戒修是个受戒没有多久的小和尚,他在佛祖像前发愿,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师父那样满腹经纶、德高望重的方丈。然而,他却不知道自己如何才能实现。这个问题一直缠绕着他,他只得来到师父的禅房,请教师父。
方丈听完戒修的话,只说了两个字“修行”。戒修心中依旧疑惑,该如何修行才是。他盯着师父,期望得到答案。方丈并未回答,只是叫人将一把大扫帚交给他,让他每天早课之后打扫寺院。戒修谨遵师命,早课之后开始扫地。
戒修每天积极的将地面清扫得干干净净,希望师父告诉他修行的方法。可是,扫走了春泥、扫去了夏花、扫过了秋叶、迎来了冬雪。方丈依旧没有教他。他心中不免怅然,以为方丈只是想让他做个打杂的小和尚罢了,越想越气,一怒之下他将扫帚扔下,不愿再扫。
这一幕正好被路过的方丈看见,将他叫进禅房。问他为何如此,戒修借机说出心中委屈。方丈耐心听完,哈哈大笑说道:你不是一直在修行?戒修直摇头:“我只是扫地,何来修行?”方丈叹口气,曰:“为师真正让你扫去的是你心中的尘土”,方丈顿了顿接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妄念、有贪嗔,这些就像是地上的尘土蒙蔽住我们的内心。必须时时修正自己行为,从点点滴滴做起。行动坐卧,时时反思自省,去除妄念、戒掉贪嗔。”方丈的一席话让戒修羞愧,从此,除了诵经礼佛,扫去心灵的尘土也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
第二篇:心灵书散文
【和一朵雪花一起转身】
和一朵雪花一起转身,我看到雪地上那些深深浅浅的脚窝静静躺着,我还看到了已经离开人世的亲人朋友们安详的面孔。
那些面孔已然溢出我的生活,尘世间的是非冷暖与那些面孔的主人早已没有任何牵扯。至多,在节令忌日,他们会不情愿地被忆及。
那些一晃而过的面孔如擦肩飘落的雪花,打个照面,便隐去了踪影。在落雪的夜晚,我的行走只是寻觅心灵慰藉的过程。
夜,岑寂;雪,白亮。我知道我留在雪地上的那些脚印不久就会消失,消失得了无痕迹,和那些已经舍我而去的亲人朋友一样。
但我不会因此而去收藏,去刻意地记取。世间没有永恒,曾经拥有也就够了,就像一朵雪花在天地间飘扬,何其短暂,何其杳渺,但这飘落的过程却足够雪花完美的呈现。
和一朵雪花一起转身,我邂逅了一个温暖的眼神。那眼神中的悲悯和淡然会伴我走完一条不留印痕的路。这是雪花告诉我的,是一朵雪花给我的承诺。
【如果可以挪开石头】
如果可以挪开石头,我就允许雨一直下。
开花的日子不远了,但我却忘了把钥匙带在身上。
前尘往事,只是一些残损的雪花。转念间,氺已从右手边流走,我的铁锹还在左手边,在畦埂上插着……
我一直在想,如何让石头自己走开。从惊蛰到谷雨,雨会一场接着一场落下,我不想看到自己遭雨水淋漓的窘况。
腾跃。突破。跳出特定的框,向上或者向下,向左或者向右,直到远处的夜色压弯眉睫。
事实上,我仍在原地,而石头也在原地。我明白,关闭的将无法开启,而破碎的还可以捡拾,修缮,加固,存放……泥土和露水将伴我坐等明天。
【当我打开灯盏】
当我打开灯盏,夜色退潮。窗外的玻璃上,一雄一雌两只蛾子紧紧摞在一起,扑闪着粉翅攀升,滑落,再次攀升……我知道这对苦命鸳鸯的意图,但我不想熄灭灯光。
风经过树叶,像极了生命的歌吟。那激情如火的岁月闪现眼前,再次踩痛我的记忆。
神秘的永恒之门或许早已关闭,不像房间里的灯盏,为我自己所掌控。然而,既然涉水,就意味着生死由命,命里的九瓣花和七叶草此刻正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为我开放。彼处,月明星稀;此处,风雨如晦。
左手海水,右手火焰,生活就是这样一种悖谬,没有人能够在生命的进程中逃脱在场的困境。
侧身在文字的窄缝中穿行,生命常常需要小心翼翼。如果没有了如果,生活的意义降至生存本身,就像仍在玻璃上攀援的那两只蛾子,思想无须负重。这样,在纷攘的尘世间,面对弱水三千,一个人也只不过是一支羽毛而已。
【乘着火车去远方】
乘着火车去远方,我习惯于一直望向窗外。
窗外有陌生的鸟兽、草木、建筑……而拭亮目光的往往是那些迎面而过的站牌,把一个个在地图上看不到的地名摆在醒目的位置,小到一个村庄、一条河或者一座桥,它们用无语的言说告诉我存在的具体与真实,就像一个集体中有李四有张三,而非一个笼统的或者确切的数字。
火车咬住轨,不论前路光明还是黑暗,一味地前进,而我的意识与感觉也紧紧地追随。直到停下来的时候,意识中依然有树木或者灯火从车窗边疾速滑过。感觉仍旧在路上,犹如行进中的生命,而归宿只属于肉体和精神。
火车翻山越岭,走村过镇,一路疾驰而去,让离开的那个地方越来越远,越来越大,直到占据一个人的内心。出发时的期冀却让目的地越来越近,越来越小,由内心的虚设化作眼前的真实,最终具体为某个城镇的某个街道的某个房间。整个过程在纠结中完成:牵系与期待,空落与踏实,回忆与畅想,最后在一盏灯的关照下反思行旅的目的和意义。
【想象一滴露水】
以一滴水的生命状态独对一条河。冰消雪融之后,浩荡的春水在某个傍晚流经黄土地,流经我。
来者正来,去者正去。我的眼前,无际的浩瀚截断夕辉。在想象中,我只是一滴露水,悬在苇叶的叶尖,想把自己融入无边的大水,又有些难以放下。此刻,我需要风,一缕晚风,轻轻地推我一把。那样,或许我就能融入集体这一概念,和所有的流水一起奔向千里万里。
但我的渺小与流水的浩大不成比例,我的孤孑与流水的欢闹格格不入。即使离开叶尖,我走向集体的步子也会迟缓犹疑。我纠结的是:自己闯入一个陌生的群体,是否会遭遇冷眼、嘲讽、甚至排挤;是否会被其他的水滴一起推上岸,在黎明到来之前渗入泥土。
无边的浩荡、澎湃的豪情是属于他们的,属于我的只是静默和臆想。我宁愿静看他们自由奔走,而独守我的苇叶,坐等黎明,坐等十万道阳光。
【如果开门是山】
如果开门是山,我绝对做一个樵夫,持一把斧头去删减繁芜,让生活简单到柴米油盐。
在砍柴的间隙,还可以偶尔去采采草药,或者捉几只山鸡;要么找一处山泉洗手濯足,要么寻几个果子解渴。
实在没事可做,就找一处坡地躺下晒晒太阳,或者开点儿荒,撒上几把谷子、高粱、大豆还有苞米。
如果开门是山,我绝对不去读书识字,让自己的一生在山林中耗尽,去记住每一条山路每一座山头每一脉山溪每一个山洞;不去管自己年岁几何,属于哪个代系,只关心季节轮回、昼夜更替。
春夏秋冬,靠山吃山,实在老得走不动了,就随便找个山坳躺倒,把属于自然的还给自然,用肉身喂养野兽和野草。
第三篇:心灵随记散文
《心灵随记》不是一本书,是整个社会、整个心灵……
——题记
1、初到拉卜楞
一条街巷顺着一条河的岸边,一直延伸到拉卜楞寺。这是一九八三年初次到拉卜楞时一个少年的记忆。那时候从合作到夏河的班车票一元八角。坐在高高的班车上,还没到县城就远远望见拉卜楞寺。汽车继续往前行进在土路上,路的两边是毛刺的篱笆,篱笆与一条河之间、篱笆与一座山之间,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
到了县城,在一个丫杈路口买锅盔、吃酿皮,再继续往前走便到了寺院。快到寺院的左侧一片农田连着河流。在绕着寺院转经的路上,看着别人的样子用手转着经轮。走到寺院背后与山之间的转经路上,有的经轮用双手使劲才能转得动,底座的旋转处有一圈高高堆起的尘土油物。那时来自遥远农村的少年自然不知油物之情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清油或酥油之类润滑所用。后来由于在合作就读甘南民族学校之便利,几乎每年都去拉卜楞,但去归去几乎不明什么事理,多少次面对那宠大的寺院,至今回想起来真是说不出什么感觉……那时每次去,都住同学家。这是县城里靠山的村庄。同学家的房子小二层,一层到二层有个木梯。木梯不在屋檐,而是在一楼的房子里面。木梯高头看不见天窗,人上到二层时揭开四方的板块,二楼顿时敞开在眼帘。这里温暖、洁净,一个少年依窗望着周边的挨家挨户……
再后来,少年工作了,在迭山深处叫作尖尼沟的地方,当了一名教师。那是一九八八年奶奶去逝,按照父亲的嘱托,成长的少年把“头盖骨”送到拉卜楞,在一位落户曼可尔村的亲戚帮助下,恭请尼姑做成了“擦擦”,放在了拉卜楞寺的周边。父亲说这是家乡人最高的生命礼遇。****年父亲又英年早逝,这时只能成长成人的少年,对父亲自然做了与奶奶一样的生命礼遇。
再后来,曾经的少年由于职业常常去之,便知从班车上能见寺院的地方叫门乃合村,方位正是村的最东端;那河叫大夏河,从叫桑科的草原清清而来;那山是神山,叫阿米夏乐,山间旮旯里清溢着一口称为圣水的矿泉;那丫杈路口叫“铁匠浪”,是个小街市;那村庄叫下塔哇,还对应的一个村叫上塔哇;邻近寺院的那片农田叫雅格塘……这时候,每每到了拉卜楞,时常记起奶奶、记起父亲,时常记起小时候奶奶讲过的话语。她领着七岁的儿子从村里出发,逆着拱坝河,从当地藏语方言叫“达益脑”的地方返过阳布梁,经过迭部步行来到拉卜楞寺朝拜。在寺院七岁的儿子走失了,一天之后在一个老僧人处找见了儿子。那老者挽留说孩子有僧者的面相,奶奶硬是说祖上一直单传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而领回。奶奶七岁的儿子长大了,自然就是我的父亲了。所以,我常常戏言“奶奶英明,不然我这个孙子从何而来”,更何况父母一生养育了儿女六个。如今,父亲去逝二十八年了,那时只有当农民的三儿子娶妻生子,他还翻着字典,当翻到“旭日东升”时欣然取名为“旭东”。再过几日,就是腊月十一了,父亲的“旭东”就在他祖辈传承的那个“老家”举行大婚了……母亲见证他孙儿的婚礼,想象她会默念着父亲。而母亲的身边已经有了十三个孙儿孙女了,还有姐姐的那两个孙儿孙女,自然就有两个重孙子重孙女了!奶奶领回的儿子其后这般灿然。
再后来,这是长达十八年之后的事了,又在这里工作,开始与拉卜楞朝夕相处,用“无数次”来描述穿过那条西高东低的县城街道和那座恢宏而又灿烂着文化的殿堂,用“无数次”来描述在村里在户里、在寺里在僧舍、在草地在阳坡与一言一语、一草一木的亲昵,仿佛再也找不到一种词汇描述一种亲近,或许只有心灵记录着一切……
拉卜楞,家乡故土的方言称之“罗热”,“罗热盖本”就是拉卜楞寺了。“罗热”一直是家乡那一文化群体心灵的向往……二零一一年岳母罗氏在羚城仙逝,她一身虔诚,自然火化于“罗热”,又将遗灰抬在了“罗热盖本”后山一侧的神圣之地了。那个曾经的少年,已是不惑之年,在这里工作、学习、生活,忘我地尽职,感觉除了睡眠一切都属于这片曾经初见时的一条街巷、现在连着草原连着无尽山脉的这片热土,属于这片乾坤娇美的江山容颜,属于那阳光和灯塔指引的方向……阳光普照,一种欣欣向荣,一种静然之美普洒漫去……
生命犹如宇宙乾坤,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小小的微粒乾坤,生者可视、逝者可念,逝者所想又往往生者遂愿……想象奶奶领着七岁的儿子徒步至今,将近一个世纪的时空岁月,山峰依旧,青草依依,情怀渐浓,或许今日之祖国便是他们的梦想,而子孙又浩然迈开了新的步伐……
回首心灵,从少年初到拉卜楞的无知无觉,又到多年之后的情怀,现在的拉卜楞是一种牵挂,牵挂它的今天、明天,还有未来……又看见了滴水的眼晴,又触到了草根的脉搏……
2018.1.18河岸、从阿木去乎起飞
从阿木去乎起飞,这是融雪后阳光灿烂的上午。雪地斑驳,天空蔚蓝,机舱门口的丝丝气流,全是新鲜的空气,只是少了充沛的氧气。不一会儿,就可以高空鸟瞰了。阿木去乎的一片片草原、一片片农垦、一座座低矮的峰峦,还有寺庙、村落、乡镇,历历在目,清晰可见。不一会儿,一种清晰开始模糊,草原、丘陵、河谷、寺庙、城镇,还有平日里的大夏河水,仿佛是一根根线穿起的一个个点,随着机身的不断升起,这些点和线也吞没在云层中,又仿佛是另一个境地,只有云海没有万物,云之厚重像是可以行走的雪皑,又像是可以行走的大朵大朵的棉花之路…… 或许,这便是天街,这种天街只能观赏,而地上的路很多,这架飞机也是其中的一条。或许,天街有无数精灵在行走,肉眠只看到了景观。
3.从达宗湖说起
在青藏高原,一个磐石、一棵老树、一条浅沟,他们都会是传说。这是一种民间文化,犹如山脉河流,也犹如拂面而过的山风。传说一匹马沉到达宗湖中,又从冶力关的阿妈哲措湖走出……这种神话希翼,或许以传神之意讲述了生态的关联、生态的依存,这又是何等的胸襟和寓意啊!它在泥土中朴素,又在传神中舒展,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一种神话,却我们往往遗失了神话中递给我们的心灵。
阿妈哲措湖,在冶力关一带又叫冶海、常爷池。叫冶海、常爷池倒不是神话,而源自历史人物明朝开国将军常遇春,却以常爷庙的文化形态寄予了神话般的希翼。常爷庙位于冶力关镇通向天池冶海的半道上。庙里所供奉的“十八路龙王”,不是神仙而是常遇春、沐英等明代十八位将军。或许,这是一种罕见。
如果说人物神化是对英雄的崇尚,那么神话希翼又仿佛期待英雄的出现,湖底穿越的“神马”何尝不是英雄驰骋的“坐骑”。时空会隔着山水,想象却带着希翼穿越时空。或许,那湖中的马匹真是这个希翼……
如今你站在达宗湖的岸边,松林苍苍,经幡猎猎,桑烟缭绕,湖中的马或可以神会,但岸边的两只三只旱獭热情地向你走来,这是一种真实,它站立着,学着你的样子,你俯下身子,它就用“小手”与你“握手”……或许,你无数次地想象过和谐,但一种和谐往往在眼前,又往往不经意间随风而去!
其实,每到达宗湖,我都会想起一个人。他叫鲁聪,他是甘南报社的摄影记者,后来工作调动到金昌去了。他最早在《甘南报》摄影报道了达宗湖。那是上世十九年代初,回想起来他的报道不曾有旱獭的身影。想象现在会站立的这些旱獭那时是否也在岸边,或许更多,可能是一群,只是见人就溜了……
4、落地差异
从零下二十七度的雪地起飞,横空万里到了京城,已经是气象万千了。京城不用穿着厚厚的毛绒皮夹克,却好多人戴着各色各样的口罩,因为雾霾。对于这个雾霾,口罩便是它顽强的劲敌,甚至是最强大的工具。不曾有口罩的那些年代,不知可曾有过雾霾,或者不叫雾霾的什么东西。或许,一种敏感在心态,一种敏感自然存在。从京城再到三亚,那真是冬夏的差异。一种腥味弥漫在空气,以为是鱼腥味,出租车司机却说是海的咸味,顿时勾起草原上进村入户时牛粪羊粪的芳香。这里不仅不用皮夹克,不用绒裤,而且绿色葱郁,鲜花盛开,换装T恤便是北京的盛夏,更是阿木去乎那七八月间烈日炎炎的正午时刻……阿不去乎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甘南州夏河县的一个小镇,夏河机场就在这里,草原上的第一只“铁鸟”从这里起飞……从这里一次次起飞,又一次次返航,体会最深的便是“江山多娇,气象万千”,那一首《沁园春雪》总是荡漾在胸怀……
5、水融辣椒
水融辣椒,这是第一次落地长沙的感觉。说是感觉其实是一种灵感,这一灵感又来自于感触。这一感触就是地脉的灵气感,仿佛一种地气清腾,身首有种触及之感。这种清腾之感,到了韶山便有了答案。怀着一种最崇敬的礼仪,去主席故里膜拜,去滴水洞触摸心灵,在那张精致的门票上有这般描述“韶山,山水腾清气,钟灵毓伟人。”就这样,一种眷恋沐浴着心灵,乘着薄薄如纱的夜幕,走近遥遥时空中的岳麓书院、静静夜空中的橘子洲头,在空灵清爽中坐在岳麓山的茶室中沏茶品槚,仿佛听见了那橘子洲头发出的宏亮的诗音……一代伟人,从这里回眸着走出故乡,从此拯救了劳苦大众。
山水腾清气,心灵通地脉。清晨走进街角的饭馆早餐,又走进巷道一边的二楼饭馆午餐、夜餐,用辣椒浸润的餐食,用大碗盛起的菜类,用缸子饮着茶,不由一种感觉涌上心头,清腾的地脉如清水冲刷着心灵,用水融着的辣椒,犹如水之纯洁、辣之坚定,“水融辣椒的长沙”脱口而出……或许,纯洁与坚定便是长沙的人文。
6、那是故乡
故乡不是记忆,而是存在。山没有变,而时空中的一些微粒却已经游动成为记忆。母亲分娩的炕头、石板铺就的村街、那村东头横排又竖排的学校、学校高低两层的地貌、高低衔接处的几棵梨树、叫我们呀呀学语的那些先生、先生写在黑板上工工整整的那几行文字,这些曾经时空中的微粒景观,已成为永远的记忆,或许这种记忆随着生命的一代代繁衍,最终记忆都会荡然无存,仿佛时空的长河中不曾有的故事……或许,这便是文字的至高无上、文字的无尽价值,用文字去记载时空微粒的节点,或许还会有传承的记忆……这种记忆,或许有个称谓就叫“永恒”。没有一个生命的永恒,有种永恒就叫精神。
故乡不是记忆,而是存在,存在是精神,精神就是故乡。
7、家的概念
母亲在哪里,那里就是家。妻子在哪里,那是就是家。母亲是老家,妻子是小家。乡里人的家,不仅是亲情,还有泥土。那山那水、那村那街都是一份情怀。院落中的一棵树、地里拣回的一棵麦穗,或者通往邻居的那扇篱笆小门,往往惊醒着时空岁月,往往是梦中的景象……这是老家、母亲的家、乡里人的家,“叶落归根”便是他们的情怀。
城里人的家,是城市的牧场,水泥钢筋犹如原野上的围栏,围的不是家乡,围的是居室。这个居室从这个牧场搬到那个牧场。搬运者不是牦牛而是汽车,搬运的不是帐篷而是产权。抑或,用不着搬运,只有一张白纸黑字的居室之租赁合同。于是城里人的家只有亲情,没有泥土,游动的亲情就是游动的家。
妻子是小家,母亲是老家,母亲、妻子、儿女都在一起,那是幸福的家。气象万千、江山多娇,那是大家。大家小家都是一样的家,那是和谐之国,是乾坤之家。幸福是心灵的感受,我的祖国就是我的心灵!
第四篇:触动心灵的散文
总有一个地方,是你魂牵梦绕的地方。总有一个地方,是你走到世界尽头仍想回去的。总有一个地方,是你心灵的栖息地。小编收集了触动心灵的散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触动心灵的散文
十年后,即使我们再也不见,也要像现在这样,把彼此放在心里。
每天头脑里总有太多的文字想去写,有太多思想去表述,有太多的回忆在心里泛滥,在心底有无数声音告诉自己,每天坚持写文,写给青春,写给未来,写给梦想,写给生活,写给在身边匆匆而过的朋友,可是当自己认真整理句子写的时候,却是多么的沉重,眼里像含着沙子似的,眼泪就不经意间流下来了。
我时刻在想,十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你在那?我又会在那?
十年后,我们是不是会由身上的休闲装改成正装,每天穿梭于写字楼,现在问候的话题会变成工作内容,还是继续每天都在找工作,颠沛流离在世界的角落,还是每天都因工作而受到各种委屈,你看,说来说去,都是工作,生活为话题。
现在的我们,每天却谈着所谓的梦想,聊着未来的人生,叹着迷茫的青春,时常在空间里诉说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受不了成长,受不了分离,受不了孤独,受不了失望,受不了世俗,受不了欺骗,时常伤感悲秋,十年后,我们还会有心思还想这些吗?
十年后,也许我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很沉重的负担,每天都是焦急的为了生活而到处忙碌,闲时喝杯茶,看看电影,感慨青春的我们多单纯,相信永远,相信承诺,相信一生。
现在的我们,在青春的尾巴上,经历着离合悲欢,有太多的想念压在心底,有太多的话想对你说,却选择了沉默,曾经的我们无法不说,现在变成无话可说,曾经的我们朝夕相处,现在的我们把彼此放在心里最深的角落,从不提及,却不曾离去。
十年后,也许我们会想起现在那么肆无忌惮的去爱一个人,不求任何回报,只想着他/她幸福,快乐。曾经自己每天很努力,把她/他计划在未来的一部分,认为自己可以在未来里帮助他/她,让他/她生活得很简单,不要太辛苦,太劳累,不要每天受到世俗的熏染,在工作中受到各种委屈,为了生活经历太多痛苦。
现在的我们,各自为了自己的生活独自走在路上,一路风景只有一人去欣赏,重新认识了新的人和事,重新建立新的朋友圈,可是在现在生活的朋友圈里却充满着现实的世俗,没有了曾经的单纯,真挚。
十年后,也许我们都已经改变了太多,都经历成长的代价,拥有了自己的生活,拥有了新的的生活环境,新的的工作,新的人生意义,当我们在回首时,依稀看见当初的我们,是怎么走到了今天,好像又开始了伤感话题。
现在的我们,偶尔回忆着曾经,回忆岁月的点滴,回忆着天真傻气的模样,回忆着一起走过的老街,回忆着在拥挤的小吃街吃着麻辣烫,回忆着在课堂上的打闹,回忆着我们说过的所有的话,包括快乐和难过,吵架和生气,所有回忆里都是我们彼此的青春。
十年后,也许早于物是人非,每次看到这个词总有太多的心酸,毕竟在一起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温暖。
站在十九岁,站在青春转弯的地方,站在一段生命与另一段生命的罅隙里,我们终将独自长大。
我抱怨过生活的痛苦,抱怨过命运的沉重,分享过取得一点成就的喜悦,我也品尝过失落的苦涩,但是,就算有太多重量和尘埃的累积在自己的双肩,它们到最后,都装点了自己的命运,因为生活就这样。
十年后,不管我们在那里,相聚就说一句“好久不见”。
十年后,不管变成什么模样,不管经历什么生活,不管身边有什么人,记得,青春,我们一起走过。
第二篇:触动心灵的散文
二姐从小就喜欢画画,依然记得姐姐房间一幅幅图画,其中有一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是一幅圣诞老人的画作,红白分明、色彩搭配强烈,细腻的笔法显示出圣诞老人笑容可掬的卡通形象。后来二姐在学校学习一年后,独自辗转各地寻求发展,最后才在上海安定,而且这一定,至今已有十多年。
二姐热爱画画,同时也有高超的技艺,自身也很有天赋,比如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海贼王》及《火影忍者》,二姐都曾参与其中的绘图创作。
二维动画要求线条流畅,不能有线渣,而且一笔勾兑完成,可以称为高难度职业。动画设计师通常颠倒时间工作,晚上伏案工作,白天休息,这不仅是心智、心力的对抗,同时也考验心志。通常要考虑肌肉、光影、幅度、力度、布局、效果等多重因素,要求前后人物、事件动作要求协调一致,前一个动作与后一个动作衔接得当,有时候反复一幅图来回折腾,画上几个小时,他们通宵达旦的进行创作,早晨回去才能补觉,那时眼睛里布满血丝,困倦乏力。
由于大学一年级有过退学的念头,也出于对动画的热爱,寒假里过年后我随二姐一起来到上海动画公司,来到之后才感受到社会的压力以及工作的紧张,对于新鲜的一切不知所措,期间二姐一直关心我的生活、事业,一来上海就和二姐夫大包小包搬东西,买被子、床单、毛毯,联系同事让我跟着他学习,照顾到方方面面,那段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却给我留下很深的体验。待到班主任通知上学时,我处于两种选择之间,二姐始终很平和,用柔和的语气与我分析,尊重我的想法,始终为我考虑,为我好,让我三思而后行,之后我又回无锡学校继续学业。
温柔细腻、善解人意的二姐,对于我从没有发火过,当时年少,考虑事情不周全,缺少阅历,没有充分认识,也没有清晰的规划,而且容易相信他人,让二姐费心也伤心了,二姐也知晓我的性格,也很担心我,但二姐始终微笑着,这几年我也渐渐了解到二姐的良苦用心,对于家人的苦心也多了一份理解,每每和二姐聊起来,感觉有亲人在身边无论做什么都很好的。至少我可以给二姐买夜宵,陪她走夜路回家,到超市购物拎东西,在公园里散步,现在觉得如果能够早一些,有一天去上海给二姐买奶茶,走夜路陪她聊天,心里也是无限幸福的。
有些人陪你走一程,有些人陪你走一生,有些人教会你之后离开,有些人让你懂得后陪伴,现在想来,一切都有因缘,不可强求。随遇而安,心安即是一种幸福,我也很知足,那段时光虽然短暂却很美好,姐夫在身边,有人陪伴二姐也是极好的,用现在的一句话来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而姐夫言谈不多却幽默风趣,笑容可掬而沉稳有力,有时候家乡话也会捎带着不经意间表露让人忍俊不禁,平时也会照顾二姐,同时也会制造一些小惊喜、小浪漫,逗二姐开心。虽然经常加班工作,姐夫也有自己的娱乐爱好,在电脑面前网游也是一种不错的解压方式。如果有人问到姐夫到底如何好,我想二姐最有发言权。而二姐的小儿子团长团团的圆脸、逗人的小眼睛,聪明而可爱,每次回家二姐都会带着团长一起回来,家里也热闹起来。
二姐心怀童真,墙上桌子上都是卡通人物,可是谁又知道,二姐吃过很多苦,记得二姐刚来上海时,出租房一洗而空,晚上二姐回来看到席卷一空的场景,我不知道二姐当时怎样的心情,甚至不敢想象二姐那时候多么的脆弱、失落、哀伤、悲恸、痛苦、绝望的心情,后来二姐振作起来,狠下心搬到离公司近一点的小区。
二姐身上有一种韧劲,我特别的佩服,刚从学校出来,刚学会皮毛,二姐为了给家里省学费,也想尽力多为家里承担一些,拼命找工作、练手笔、做设计,熬夜加班,我甚至可以想象二姐连续几个小时伏案创作的场景。
二姐非常想念小儿子,可是为了给家人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好的未来,一直坚持着、守护着,没有人知道她曾为了回家哭过多少遍,不知多少次设想儿子团长的笑容、身影。只为了一句妈妈,她已感动不已。这就是母爱的力量,母性的光辉!
二姐很有爱心,小时候,善良悲悯的二姐看着桌子上的一盘鱼说小鱼儿好可怜哦,这也成为以后我不吃肉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我心中,二姐就像天使一样。
二姐特别重感情,2012年外公生病之后,二姐立马赶回来,一直照顾着外公外婆,眼泪都流出来了,而一旦看到外公醒过来,能够颤巍巍说话、喝粥时,二姐特别的开心,而外公急需要氧气呼吸时,病弱时,二姐非常的着急,马上联系医生输液等等。
二姐善良、简单、善解人意,心思细腻,有韧劲,成熟,漂亮有魅力,喜欢小孩子,而且对于家人很好,能为家里人做些事情,二姐就十分开心,过年了放假了还会在家里洗衣服做饭,也会把家人接到上海小住几天,享受一丝生活。
在二姐身上,我学会到了很多,对于二姐,我是多么希望二姐能多为自己想,让自己好好的。那么好的二姐,一定会有精彩美好的人生。
希望二姐、姐夫多注意身体。
在我心中,二姐就像天使一样。
有姐姐真好。
二姐真好
第五篇:心灵地图游记散文
【序】
再一次叙述西北之旅,笔端负荷沉重了许多。沉寂,长长地沉寂之后,还是想把大西北的故事讲完。
我们的生命是什么?不过是长着翅膀的事实或事件无穷的飞翔。在长满伤口的大地行走,从历史一个结点走向另一个结点,令自己同时生活在历史、现实与想象中,去接近最真的美,最美的真,在真与美交汇的结点,历史与过去催生的真实又让人心痛。在长长地沉寂后,在对所到之处历史追溯中,我思考着为自己行程绘一份心灵地图。
是的,这确是一个长满伤口的大地,所到之处,文化遗迹表象下,自然美景掩映中,战争疮疤比比皆是,令人触目惊心。战争是什么?是一群人消灭另一群人以获取自己的利益,是一群人消灭另一群人以维护自己的利益,是以为革命,是以为掠取,是以为抗争。是这一切之后大地的一片荒凉、寂寞、哀伤。是“敦煌梵伤”埙声呜咽出得千古悲凉。
【幕】
这是一个没有暖气没有水的冬月。日头透过轩窗,依然掩盖不了冬月弥漫的冷瘦忧伤。一曲“敦煌梵伤”以绝世悲凉姿态出现,更增添了岁末凄惶。
闭目聆听,战鼓阵阵,滚滚而来,金戈铁马,血溅黄沙。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角号自天际长而悠远嘶鸣,钹发出一声掷地叹息,小提琴在心骨剧烈拉扯,灵魂幽幽,和风、和雪、和大漠落日一起,匍匐在冷寂月光。
埙声呜咽,弦管相煎,不由得啼痕满袖,阳关雪、关山泪、玉门烟,一一在心际盘旋,盘亘成敦煌情结,大漠情结,纠结成心底里长长呼唤:我要找到你,我一定能找到你,那个荒漠中吹埙的人,你穿过骨头抚摸我哀伤,我就一定能在千年风沙里找到你,在苦寒中的苦寒,荒凉中的荒凉,寂寞中的寂寞里把你找寻。
于是,牵着风远行,在岁末之季,沿着古老丝绸之路,聆听大漠深处驼铃清音,在转角处,望自己脚步踏出缤纷落英。
【第一章 山西 大槐树的故乡】
清晨六点出发,寒意凄凄,冷不可挡。未醒的城市,路灯映射在柏油路面泛着幽暗的光。偶见晨练之人,一边小跑一边捂着耳朵抵御刺骨寒意。这个时候,车里温度表显示户外是零下十四度。式微的尘影就在这样寒冷里出发,盼望黎明霞光,难辨东南西北的我不知道是否迎着太阳方向。
经屯留至安泽县城,一晃眼,一座壮观庙宇擦肩而过。须臾间,前方路牌显示“荀子文化园”。,此地是荀子故乡?荀子乃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李斯均是其弟子,一代先哲诞生于此,心底里,对这座太岳山间小城顿生敬意。要赶时间,无暇回头探访究竟,寻思回来路上再去拜谒这位国人先师。
从安泽至古县,三个小时后到洪洞。幽古的大槐树向我们招手,却无暇去瞻望。就由它依然存乎在我绵薄记忆,让一丝念想穿越古今。冬日山野荒茫萧瑟,路在延伸,这条路也许就是大宋时期移民之路,也许我的先人就从这里出发。已知的,未知的湮没在黄尘古道上。
清晨的霞光,玫瑰金般绚烂,一座座青山,一层层梯田,薄薄烟霭缭绕其间。
很快,我们就进入了临汾,封闭的车上隐隐能闻到硫磺气息。在城外望去,整个城市深陷在烟尘,天空苍白着脸,太阳有气无力。进入市区,纸屑、垃圾、浮灰如凌乱文字,描述着这个城市讯息。四千多年前,尧帝选此地为都,定是源于其山清水秀。如今,所谓现代文明,掩埋着三晋大地古老的文明。这里诞生过卫青,霍去病,面对华夏民族,此地,可否有人汗颜?
时间是刽子手,手起刀落之间,换了容颜。
出临汾,山路盘旋而上,灰白身躯犹如巨蟒在群山蜿蜒。路面背阴处有积雪和薄冰痕迹,我们小心翼翼放缓了前进步伐。一山弯处,路牌显示进入了吕梁山脉。吕梁山脉是黄河和汾水的分水岭,穿越过这里,离黄河就近了。选择这条路去大西北,就是因为黄河,因为闻名于世的壶口瀑布。
此地山不是层峦叠嶂那般奇峻,一个山峦接一个山峦,像大大小小馒头叠加在一起,韵律有致。沙石结构山体,农作物极少,放眼望去,村庄寥落星辰。一路而来,我们几乎都在山间穿行,一座座山、一道道梁、一条条坎,沟壑纵横。大自然对人类极为吝啬,可耕种土地会是伴着人类一直的话题。
进入乡宁县又是另外一种情形,能垦荒的山体化作了梯田,化作了吕梁山脉的诗篇,化作了山里人的铁骨钢梁。山脚下,窑洞前,晾晒的衣物在冬风舞蹈,抖擞精神彰显山里人的不屈。山坳里,草色寒微,零星白雪洇润焦渴土地,使山色平添了一抹女人的妩媚,甚至是水般流动的韵律。麦苗点点绿,静静地,悄悄的,翠我心的婉约。
过乡宁,下一站就是吉县,壶口瀑布距吉县25公里。在路边店草草吃了饭,时间已是下午二点半。匆匆出吉县,一路上少有人烟,连绵不绝的山如女子般娴静舒缓。山涧越来越多,泉水却是凝固,时间、空间、当下仿佛都被冻结。水用这样方式告诉人们它另外一种存在,山静默着,阳光直直照着大地山川。一丝清风在山际细语,道旁轻灵苇草迎风聆听,山谷凝噎旷古琴音。
式微的尘影,牵着风远行,倦了的心唯觉自然可美化一切,净化一切,请让我,让我一直这般走下去。
【第二章 黄河 壶口瀑布】
落日余晖静静照在山梁,路蜿蜒在群山怀抱,车在山脚和高山对应如蚂蚁一般渺茫。人本微尘,山涧散落的碎石,就这些碎石,它们的生命,也比人的生命来的久长。一鞭斜阳,落日和山峰距离只有一匝时光,仿佛我的余烬,我生命最后一点光华。枯涩冬日,天地悠悠,怅然涕下。
剪一段旧日时光,撷片刻长江余影叠映在黄河上。金山脚下那个掬一捧江水的姑娘,已经只在故国家园梦里,肠断心碎的人间,滚滚而去的只有河殇,只有过往,只有路行到此的天地苍茫。从江南跨入黄河,这一步就是十四年时光。伫立山崖,任风涤荡,望脚下黄河,眼空蓄泪,左是黄河,右是长江。
寒冰封冻了整个河面,冰面淡淡积雪,犹如黄河一把扯下天边白云绾于身上,银装素裹向空濛山色进发。不羁的心又不甘于冰的桎梏,淡雪下,依然能看到水的挣扎,纠结的水纹,如画一般镶嵌冰面上。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黄河在这里顺应山势,一个华丽转弯,在山谷间划了一道漂亮弧线。过弯道不远处,一块巨石兀自匍匐在河中央,一方角亭孤单凄清独立其上,在水一方,近在眼前却又令人遐思绵远。“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李叔同的《送别》最宜于这里:阳春、白雪、高山、流水、曲殇,如果再是月圆之夜,举杯邀月,共明月、共流水、共群山,痛饮千古愁,放歌高山巅。让离情别绪随黄河流往白云间。
再往前行,就是闻名遐迩的壶口瀑布,黄河大桥离瀑布有三公里距离。站在黄河大桥眺望,黄河冰面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此,三百米宽水幅面,在两岸群山胁迫下,河口收紧,一下只有了五十米宽幅。于是乎,黄河水开始愤怒,开始咆哮,开始喧腾而下,浊浪排空,携万钧之势冲击河床。天长日久,洞穿岩石达水下几十米,这就形成了如今的壶口瀑布。
今天,在瀑布下游,看不到黄河之水滔天奔腾之势。千年极寒的今冬,厚厚寒冰覆盖其上,周遭没有一点流水声音、水的消息。然而,我们依然能看到黄河水在沉默中酝酿的痛苦。冰盖下的水如困兽一般撞击强加于它的藩篱,冰壳龟裂,撕扯出的裂纹,拱翘的冰层犹如大地的伤疤,触目投影在我们心上。看山间延伸的河谷,倏忽间能想到什么?历史也许就是这样,人类文明进程一定也是这样,冰封千仞犹有竟时,待到春暖花开,没有什么可以阻挡黄河奔流……
过黄河大桥,就是陕西宜川县境,壶口瀑布近在眼前。腊月二十九的黄昏,整个瀑布景区悄无一人,偌大河谷,只有风语、水声。一片冰雪下,黄河水是澄清的、纯净的,泥沙俱被封冻。在瀑布上游,蓝莹莹河水不徐不疾在冰凌间穿行,随之再也看不见身影,只有水跌落瀑底的争鸣。站在黄河岸边,根本感觉不到瀑布存在,只有淡褐色冰凌拥挤着、堆叠着、你推我攮,此起彼伏。冰层厚处达一人多高,冰面泛着幽幽冷光,嶙峋冰碴如刀如叉如戟如剑。空旷宇宙,时间在走,当下的水用冰的形式丈量严寒。对岸的山,山峰无语伫立斜阳,山脚下,窑洞里,黄河人家门楣上,红红对联垫着脚尖翘盼春天。
盼望春天,在新旧交替当口,我们把自己放逐在西风古道,任时光交错,任前世今生在混沌里旋转,在天地苍茫间,走向春天。
【第三章 险途 子午岭】
“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迅先生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如今依然耳熟能详。当年读它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少年,凡事都在似懂非懂似悟非悟间。而今,历经坎坷,每当觉得无路可走、困顿不堪时候,这句话便隐隐由我灵魂溢出,助我不少勇气。
由壶口瀑布出来,天光已经一片一片黑了下来,山色悄然黯淡。路该怎么走?打开导航,导航偏偏这个时候死机,左右鼓捣,箭头依然指着“壶口”一动不动。我们面面相觑,心里顿感不安。返回黄河大桥,桥右侧,一条崭新路,仿佛丹青一笔浓墨,在山脚下蚰蜒。不管他,只要有路,就一定会有方向,我坚信这一点,就延着这条路向前走吧。
这条路把我们带到了高速公路入口,这是没有预想到的。出发前,并没有打算走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方便快捷,然而,冷森栅栏,无情横亘在人和自然之间,把人和自然之美隔得很远。省了时间,却也省略了一路伫足临风的浪漫。更有,高速公路高昂费用也令人堪忧。
临行前,曾经在网络上仔细查询过线路。可是,网络地图并没有这一条高速公路。如今,没有导航指引,在路上,我们等同于瞎子。夜幕降临,周边山色沦陷于黑暗。这个时候,除了走这条路,别无选择。入口处挂着崭新横幅:“庆祝青兰高速公路陕西段全线贯通”。一时间恍然大悟,才开通的新路,网络地图如何能觅得其踪?
是一条令人畅快淋漓的新路。除夕夜前一天,整条公路仿佛为我们而开,没有来车,也没有车辆和我们随行。透过车窗,偶尔能看到红红灯笼浮游在夜暮中,飘忽红晕,温暖着冰冷夜空。视线触摸不到村庄影子,然那一点点红晕,已经可以让人抚摸到山里人家的安逸。仿佛能嗅到灶火里飘出蒸馍的香,肚子饿了,看路标寻思着在那一个城市歇脚打尖,按现有车速计算里程,到宁夏固原正合适。
远离尘嚣,越走越深,越走越远,一个一个隧道被甩在身后。没有人的道路又令人感到空茫,凄迷夜色,陷入黑暗的是时光。坐在车里,朦朦胧胧能闻到前路的清香,不是冷艳的梅香,不是清幽的兰香,更不是野外草的香味,如果可能,定是爱赠予我一步一瓣莲朵的心香。
这样想着,前方一溜路障打断了我神思。青兰高速公路在一个叫张家驿的地方戛然而止。这是一条断头路?顺着引道,迟迟疑疑下到公路出口,问询收费站收费员。收费员告诉我们,确实是一条断头路,这里是陕西、甘肃交界处,“青兰高速”甘肃段还在筹措兴建中。
路有时就是这样,走着走着,不经意间,就没有了路。没有提示,没有任何告诫,最后,只留有行路人,在迷茫路口踟蹰彷徨。
收费员告诉我们,出引道左转就是309国道。可是,500米后我们只是到了一个村子中央,地面是厚厚积土,根本没有国道痕迹可寻。困顿良久,只有折返回去继续询问收费员。面对我们询问,收费员笑道:“那就是309国道,是修高速公路时被碾压成了这样。”他笑容里嵌着些许尴尬。
一条路的修为依托在另一条路上,是对是错无从回答。回到村子左右打量,没有导航指引,前面是那个城市……城市距我们有多远……路面是怎样状况……一连串问号结在眉心,令人迟疑彷徨。
此时此刻309国道,犹如年久失修的乡村公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国道感觉。车在前,轮后黄尘滚滚。道旁树,交错的枝桠鬼魅一般在车灯光下张狂。不是轻曼的柳树,不是挺拔的杨树,不是枝条纵横的榆树。霜结的浮尘,已经让人无从认清树本来面目。车如汪洋中的小船,在坑坑洼洼中颠簸,越往前行,越不自信。夜色无边,迷茫路途,恐惧油然而生。
这时,车灯前影影绰绰有人影晃动,几个小伙子迎面而来,我像捞到救命稻草般欣喜,赶紧打开车窗向他们询问路径:“小师傅,请问这是309国道吗?我们要去往兰州,应该怎样走呀?”年轻人应声停了下来。这是几个只有十七八岁的男孩,脸上还挂着稚气,其中有个男孩往车前靠了靠回答道:
“是309国道,一直往前走,就进入甘肃了。”
“一直都是这样的路吗?”我又问道。
“不是的,进入甘肃就好了,这里是修路压成了这样。”
“这样的路还有多少公里”
“大概20公里左右”
年轻孩子热心回答我询问。
连声道谢后,告别了这些孩子,悬挂的心终于可以放下。
知根知底,同样艰难的路也就不再觉得辛苦,原本黯然失色的夜幕也鲜活起来。
迎面来了一辆车,风尘仆仆,在高低不平道路上匆匆行驰,天边疏星犹能读到车里人的急迫。再有两个小时就是除夕了,这定是他们回家的路。温暖的家,最能理解漂泊者苦楚,也正因为这样,才会有如此匆匆回家的脚步。冰冷冬夜,孤单旅途,我们却离家远游,一路向西,漂泊。寻寻觅觅,又能寻得什么?或者,就只想微笑着,对空旷宇宙说:我来过。然后,一无所有。
一定是这样的结果。一生能记住什么?又能有什么?花开花落,晨曦和晚霞交错,雨的泪在绿叶婆娑,雪的笑压弯枝头。青春交付给岁月,岁月交付给白发,白发交付给来者。还有什么?坎坷之路上,那个哭着、笑着的我。
一天奔波,倦意来袭。下一个城市在那里,是否就能顺顺当当安然抵达,我只敢下意识问自己……
出陕西省境,路况好转了许多,周边少有村庄痕迹。路边没有路牌,浓郁夜色下,只有路边偶尔出现的一尺见方界石、界石上标注的309字样,才能让我们知道,我们还飘忽在这条国道。
路!又有了不好兆头。一路爬坡,好像是进入了森林,茂密的树遮蔽了头顶天空,路面树荫下是拒绝融化的冰。垂眉黯然,路边会是什么?深涧、幽渊、沟壑,渺茫夜色中,无从得知。
战战兢兢走着,前方有一个山洞,洞顶上依稀能看到“子午岭隧道”字样,没有薄冰的隧道可以让我们喘一口气。过了隧道,歇一歇吧,一路的紧张似乎已经将车内氧气消耗殆尽。
下得车来,刺骨寒意瞬时带走了身上热气,不由得拢紧衣裳。“看,快看,看天上的星星。”先生在车头兴奋呼唤。我应声抬头仰望天宇,周边是浓密树影,上方天空只露出狭长一隅,星星如缀着彩钻的鸟儿栖息在山林,挂在树梢,眨着眼睛,望着我们两个孤独行者的身影。我新奇的和它们相望,看到了北斗七星,不需要在天际睃寻,不需要抬头仰视,就在眼前,和我们平行,我一抬手,即可在北斗取一瓢饮。
从来未曾可以和星星如此贴近,能和北斗七星平行着站到一起。伫望天空,夜色深沉如丝绒,无数星星像冰魄镶嵌其中,更像是天空的语言,说着我们的爱情故事。我们的爱情故事,只有天空听得见。
告别璀璨群星,继续夜的旅行,在薄冰的路途,小心翼翼。下坡,终于看到了村庄的影迹,我们以为可以长长的舒一口气。
车里油耗表显示,剩余油量只够我们再行进百公里,下一站到底有多远心里根本没有底。赶紧找加油站。第一个油站亮着灯,可是任凭我们呼唤就是没有人出来;第二个油站在我们声嘶力竭呼唤里扔出这样一句:“加油的电脑系统打不开。”面对这样情景,我们的心刻满了焦虑。第三个油站在一个叫板桥的镇上。
这是一个镇政府所在地,尽管是子夜时分,路边还是有小超市在经营。超市老板告诉我们不远处就有加油站,离此地最近的城市是庆阳市。好心人用当地口语细细告诉我们路径,尽管很多听不懂,依然还是装着懂了的样子表示万分感激。不多远就是三岔路口,我们失去了方向。
再一次失去方向,水阔山远,路在那里?现时现刻,加油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所有的困顿交织在一起,令人心力憔悴。三岔路口,一边的路有着路灯是平坦大道,一边的路黑漆漆是荒芜郊野,凭着感觉,我们把车驰进了平坦大道。路有时就是这样,以为可以行得通的方向,偏偏不能带你到需要去的地方。一对中年夫妇在路边正要回家,赶紧迎上去询问,他们告诉我们:路,走错了,那一条荒芜的路径,才可以引领我们去到庆阳,加油站就在路口上。
转身,回到岔路口,走进荒芜郊野,加油站就栖息在路边旮旯。此时此刻,再也顾不得对别人的惊扰,拽也要把油站工作人员从温柔梦乡拽起。敲门,拍门,砸门,夜,死一般沉寂,凄惶的呼喊声没有任何回应。岁残的除夕,这个油站没有人看守,没有人的踪迹,徒留我们伫立寒夜里。路面坑洼不平的冻土、积冰,从冷风里对我们讪笑个不停。
是走?是留?我想留下来,可是,车里带着的东西却不允许我们驻留在穷乡僻壤,无可奈何,继续夜行。没有荆棘的路途,心却挂满了刺藜。
不远处又是一个三岔口。这一次,看到了希冀。车灯辉映下,新崭崭的路牌令失落的心萌生欣喜。不管前路是怎样状况,最起码有了前进方向。
路依然不好走。山路,爬坡,弯道,还有一段路犹如搓板,车像在一波又一波的海浪颠行,路边树摇头晃脑向我们致意。漫长夜里,我们就这样潜行。
终于到达了庆阳境内,一马平川的原野,平复了内心里的焦灼。我以为,以为一定可以稳稳当当的到达庆阳市区了。这一路已经耗尽了心血。
一生哦,事与愿违的事情总是相伴相随,再后来,心底里从来不对任何事情抱有幻想和希冀,这是我的宿命。
这条路平坦宽阔,路标比肩接踵,众多路标却使我们迷茫。有二个庆阳,一个是庆阳市,一个是庆阳县城,没有任何一个路标显示是去往庆阳市区。有去往机场的路,有去往一个叫西峰的路,有去往一个油田的路,独独没有去往庆阳市区的路标。困顿、疲惫、迟疑、彷徨,这一路行程折磨得令人疯狂。
就这样走吧,路终有尽头。可笑的是,西峰就是庆阳市区,百般无奈中,我们路还走对了。
地级市的加油站不再荒凉,灯火阑珊处,我们不再凄惶。这个时候是夜里两点,百骸俱散,找了个酒店躺倒就进入了梦乡。
那一夜,梦境里,依然是子午岭的夜空,无数星星和我相望……
【第四章 甘肃 庆阳】
撩开窗帘,惊鸿一瞥,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
放眼远眺,深远的长空,色彩由浅浅紫灰渐进至深邃的湛蓝。朝霞向四处弥漫柔和的红晕,如少女绯红粉腮一般。太阳从一片狭长云彩里静悄悄的浮现,放射出艳丽光彩,又悄然沉入到云霭,弥散在云边细细的光芒,给云朵镶上了金边。这就是西北悠远的天空,唯恐浅了的蓝色流注眼眸心间,一扫永夜的困顿疲倦。
庆阳又名陇东,不由得想到那一句成语“得陇望蜀”。千秋庭院,引今人在西风漫道浮想联翩。我翩翩而来,又匆匆而去,这个城市细节令我感慨。
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导航。除夕,大多数店家都已打烊迎接新年,在市中心觅得一手机店,费了好长时间修好了导航。有一点出乎意料,因为不需要更换配件,店家没有收取修理费用。
这就是陇东,千秋庭院一方干净的天空。穿行在庆阳市区,我的心,乘着风。
这是个中等规模地城市,位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处,有着天下第一黄土原“董志塬”。出庆阳市区,过长庆桥,沟壑,梁峁,犹如起伏的黄海波涛,深谷峻坡却又没有绝顶山峰,山顶几乎是被刀平削而去。一簇簇小村人家,点点滴滴散落其间。写到这里的时候,很难用文字描述黄土塬。说它是山,顶面却是平川;说它是平川,方圆几里之外却又是深峻的直撇撇的沟壑,几丈开外,又是同样地一座土塬。这边的人唱山歌,那边的人听,然两边的人要相聚却要下土塬涉沟壑,往往是十几二十里的脚力。好奇心促使我想具体考证黄土塬的来龙去脉,不经意间,在一堆史料中,一脚踏入了历史的间隙。
再回首,摆在面前的是惨不忍睹的过去,我倾情的庆阳,曾经是一座绝望的死城,我匆匆而去的每一步,脚底下都有白骨的呻吟。
140年前,庆阳是一座怎样的城池?“郡城一带杳无人烟,城内荒草成林,骨骸堆积,奇禽猛兽相聚为薮,勇丁披荆斩棘,掇拾骨胔,城中方可驻扎。”这就是曾经的庆阳。“远近城邑寨堡惨遭杀掠,民靡孓遗,平、庆、泾、固之间,千里荒芜,弥望白骨黄茅,炊烟断绝。”这就是曾经的甘肃。
读这一段史料,毛骨悚然。这一场灾难源自18XX年的“陕甘回变”,陇之苦况,人民百不存一。18XX年庆阳人口总数为141万,兵劫之后人口为12.3万,战争损失人口达128.7万。1861年甘肃人口为1945.9万,战后的18Xx年统计人口数为495.5万。面对着这一组沉甸甸的数字,心情沉重,已无心再去描述庆阳塬地的壮观。在战争面前,一切的一切都为之黯然。十年干戈天地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第五章平凉 崆峒山 六盘山】
这一路又和行进于子午岭一般,走着走着就没有了路,走得心力憔悴。
出庆阳就进入了泾川县。高速路上,泾川的大云寺在路边最引人瞩目,阳光下,塔顶金球佛光温煦,柔和抚慰漂泊之人的前路。
再往前就进入了平凉,它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重镇。单“平凉”二字就令人联想到战争,而它确实和战争有关,为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平定前凉,取平定凉国之意而命名。“至今遣恨迷烟树,赢,都变作土,输,都变作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高速路上看平凉,所经贫瘠之地,农家依然过的很苦。峁顶之上,三三二二的房屋飘摇其间,喟叹他们生活艰辛,却也对顽强的生命由衷敬佩。
出平凉,高速又变成了断头路,望着两边高山我们是一脸茫然。不想走回头路,沿着县乡公路一直向前,不经意间,我们绕行到了崆峒山。再往前,又进入了宁夏境内,糊里糊涂到了六盘山,走到了红军长征的路途。风萧萧云慢慢,攀上山之颠唯有孤风寒,落日余晖,寂映雪山。
过静宁,过会宁,很深的夜里到达了兰州。夜景下的兰州很美,黄河大桥灯火通明。一路担惊受怕,这个时候的我只想歇息。
【第六章 祁连山下的古浪】
很冷,很冷,这样季节行走于西北古道,无疑是对自己身心的一次考验。五点多钟,兰州城依然沉浸在夜籁中。夜是沉静的,华灯的光彩流苏一般曳动,整个城市在沉静中流动,在流动中沉静,无声无息却又百般生动。迎着夜幕,我们悄然驶出兰州,踏上了继续西行的征程。
出兰州,高速公路在拓宽,地面坑坑洼洼,我们颠沛在黑暗中。路广人稀,偶尔有几辆加长卡车在身边驰过。大年初一,他们都是为生计奔忙的人。到八点多的时候,天才蒙蒙亮,些微的曙光初映,四边地形地貌露出了端倪。是怎样的山地?沟坎,坎沟,黄土沙砾,沙砾黄土,些些点点雪的踪迹。下得车来,眨眼功夫,身上热量就被刺骨寒风带走。我在风中战栗,咀嚼着荒凉中的荒凉,苦寒中的苦寒。
太阳在身后一点一点爬了上来,当它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时钟已经指向了九点半。干巴巴的太阳没有一点温暖,却给了我们很好的能见度,前方,我看到了雪山。远远望去,地平线上是薄薄的淡雾,雪山犹如悬在半空。
路左边一直是绵延起伏的山峦,绵延不绝,没有尽头。这里离兰州也不远,此地就有雪山,它会是什么样的山呢?带着疑问翻阅地图恍然大悟,我们一直在祁连山脚下,看到的是祁连雪山。雪山脚下,雪水滋润的树木和其他地方有着明显不同,树干不是常见的暗淡烟灰,而是霜白中泛着淡青,仿佛一夜之间的大雪将颜色冻结,西北的苦寒用奇妙方式记忆春天。
春天,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雪山脚下的人家,这些人家大门上,大红灯笼、对联热情洋溢的报着春信,一列火车在山脚下盘桓,从冬季走向春天。皑皑白雪,红红灯笼,青青树干,火车轰鸣,所有这些欢愉着我的心绪,春光在心头缭绕蔓延。
继续前行,一路向西,一座座山一条条坎一道道梁被甩在了身后。进入天祝县,地势平缓了许多,村庄也多了起来。一群羊,一个牧羊人闯入了眼帘。天苍苍野茫茫,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有风,风过处,却只是干涩枯黄的草场,牧羊人的孤单背影在广袤山地被无限放大。只见他踽踽独行,连羊的脚步也在冬风里迟疑。岁月在走,自然却并不因为时间的脚步而改变。空间转换,恍惚间仿佛回到二千多年以前,看苏武牧羊,读人世间最隐忍的沧桑,最执著的守候。孤独的牧羊人,你可否就是那个荒原吹埙的人,冥冥中带我来到这里……一管埙音,穿越古今,吹尽历史的深邃和荒凉。
过天祝就是乌鞘岭,越过乌鞘岭已经是中午时分。乌鞘岭是甘肃海拔最高的地方,是藏民聚居地。雪山,高原,旷野,大风,阳光……这个民族总是站在和天最接近的地方。在今生今世,他们用一生热情,用匍匐在地的虔诚修行,只为修得来生来世。于是,今生的烟火,只是过眼沧桑,铺天盖地的沧桑只为来世的佛光。
乌鞘岭下是古浪县。时隔八个月用笔墨描写这个地方,心情和当时完全不一样。
祁连山延伸到这里的时候连绵起伏,远远望去犹如大海的波浪,点缀崖顶的白雪像飞溅的浪花。然而,当脚步丈量到山底,这才会觉得舒缓如波浪的祁连山高不可攀,巍然屹立令人仰止。古浪郊外就是这样的山。高高的黄土山,风吹雨淋,岁月的手把它打磨得绵润柔滑,峭立却没有绝壁,由下往上,黄土像是一片一片硕大花瓣,又像是挂于山架上的丝绸绵柔起伏。就在这座山的立面,一座简陋寺庙悬挂其间,一条几乎看不见痕迹的羊肠小道曲折蜿蜒,朝拜的人们在小道络绎不绝,在山里面,芸芸众生小的像蚂蚁一般。如屏的山,悬挂的寺,寺里寺外的人,斑斑驳驳的雪痕,令人觉得震撼。一条马路之隔,隔出了红尘之里,红尘之外。可是按照佛理,这般的山,这般的寺,这般的人,又怎样不是最深的红尘。
羊肠小道在寺边继续蔓延,一直伸入了山颠,山顶,依稀可见渺茫的人影,一面红旗在顶上迎风招展。那些人们极目远眺,能看到什么?能读到什么?绵延千里的祁连,祁连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