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法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操作、表述,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教学交流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观察现实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情境图,磁扣。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理解合并
1、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做加法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好了,同学们说的都不够准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什么叫做加法。
2、出示情境图
教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小丑演员,一手拿着3个红气球,一手拿着1个蓝气球,合起来就是4个气球。)
教师:让多名学生反复说,说意思完整的同学,全班给予掌声鼓励。
教师:你能边说这幅图的意思,边用手势来表示吗?
3、在操作中理解合并
① 摆一摆
教师:你能把刚才看到的过程借助磁扣到前面来演一演吗?(黑板上磁扣演示如下图磁扣面贴彩图)
○○○●
② 画一画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同学的表演气球图,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是合并)。
教师:你能不能画一幅图把它表示清楚,让别人看明白?
展示交流学生的作品
○○○●
教师:这幅图能很好地表示出合并的意思。
(二)揭示加法,在算式中理解合并
教师:把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求一共有几个气球,用加法。(语气加重,重复几遍)。算式是:3+1=
4板书:3+1=4
教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读一读:3+1=4)。
教师:3表示什么意思?(3个红气球,3个磁扣)。
教师:1表示什么意思?(1个蓝气球,1个磁扣)。
教师:“+”你认识吗?表示什么意思?(加号,表示合并)。
教师:你能结合这幅图说一说3+1=4表示什么意思吗?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课本24页做一做)
教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多名学生反复说,说意思完整的同学,全班给予掌声鼓励。
教师:2+2=4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说清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合并的意思。
(四)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了?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加 法
○○○● ○○○●+ 1 = 4 读作:3加1等于4
教学反思:
第二篇:《加法交换律》教案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8页例1(加法交换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加法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可交换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课时知识的认知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课时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课时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
5个红圆片、4个绿圆片【背面贴好双面胶带备用】 P27页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得出猜想
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这一天,老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多了,要省着点吃。以后每天早上吃3个饼,晚上吃4个饼,怎么样?”猴子一听,怎么早上吃的比晚上还要少,不干,抗议!老人眼珠一转计上心头,马上改口说:“那么早上4个饼,晚上3个饼,好不好?”猴子一听早上多了一个饼,自己占便宜了,这才开心的答应了。
师:猴子占到便宜了吗?为什么? 生:让学生自由的举手发言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边听边小结)也就是什么没变?只是什么变了?
【也就是猴子一天吃的饼的总数并没有变,只不过是早晚吃的个数换了换。】 师:(边总结边板书)早上吃3个饼,板书“3”,晚上吃4个饼,板书“4”,一共吃了“3+4个饼,也就是7个饼。
早上吃4个饼,板书“4”,晚上吃3个饼,板书“3”,一共吃“4+3”个饼,也是7个饼,所以3+4=4+3。猴子占到便宜了吗? 【猴子并没有占到便宜,饼的总数是一样的。】 师: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等号两边的算式中:加数一样,运算符号都是加号,和一样,只是加数位置交换了。】 师:是不是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需要验证。)
怎样来验证呢?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课本第27页的主题图。
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一)教学主题图。
1、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师:(评价)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不但想到一位数加一位数的例子,还想到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三位数等等许多情况下的例子,这样各种类型的例子越多,验证的猜想也就越可靠。
师:除了可以举例子验证,其实还可以用我们生活中事例来证明。
【在黑板上贴纸片演示】
左边我摆5个红圆片,右边摆4个绿圆片,那么一共有多少个圆片?
我们从左往右看,5个红圆片加上4个绿圆片,也可以从右往左看,4个绿圆片加上5个红圆片,虽然位置交换了,但都是求圆片总个数,所以和不变。
(三)根据验证,得出结论
师:现在,我们通过验证就可以来下结论了,谁能说一说? 生:讨论并举手说出自己总结出的结论 师:总结并让学生一起读一读结论:
【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三、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
师:用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样表示既简单又清楚呢?试试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你能用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a+b=b+a □+△=△+□ 师:大家比较一下所有的表达方式,哪个表达方式最简单呢?(使学生明确,用字母表达的这种方式最简单。)师:字母式子告诉我们什么?
(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四、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然后汇报交流。
第三篇: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教案设计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并能准确、熟练地运用两个基本原理。
2.加强对学生思维条理性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两个基本原理的应用,难点是对两个基本原理的准确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是有关排列、组合问题所遵循的两条基本原理,深入理解和准确运用这两个原理是学好排列、组合这一单元的重要一环。
请同学们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
1从甲地到乙地,旱路有3条,水路有2条,间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从图中很容易找到答案:从甲地到乙地共有5种不同的走法。
问题
2由A村到B村的路有3条,由B村到C村的路有2条,问从A村经过B村到达C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从图中不难看出此题的答案是:共有6种不同的走法。
我们从上面两个问题中可以抽象出一般性的规律,得出以下的结论:
(一)完成一件工作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问题1和问题2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在研究做一件事(或工作)完成它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点是完成工作的方式不同。问题1中的每条旱路或水路都可以从甲地直接到达乙地,其中旱路和水路只不过是完成从甲地到乙地这件工作的两类不同的办法。
问题2中的从A村到B村的3条路和从B村到C村的2条路的任意一条路都不能把从A村经过B村到达C村这件工作做完,只能完成这件工作的一部分。问题2中的工作是分两个步骤完成的:第一步从A村到达B村,第二步从B村到达C村。
我们不难总结出:完成一件工作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用不同类的办法去完成一件工作,每类办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都可以从头至尾把这件工作做完。
第二种方式:分成几个步骤去完成一件工作,每个步骤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只能完成这件工作的一部分,这几个步骤都完成了,这件工作才能做完。
(二)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下面我们来研究:完成一件工作的不同方法的总数怎样计算:
问题1的答案是共有5种不同的走法,已知旱路3条,水路2条,显然5=3+2。问题2的答案是共有6种不同的走法,已知从A村到B村3条路,从B村到C村2条路,显然6=3×2。
总结一般规律如下:
加法原理
做一件事,完成它有n类办法,其中第一类办法中有m种方法,第二类中有m2种方法„„,第n类办法中有mn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1如问题1从甲地到乙地的走法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办法是走旱路有3种不同的走法。第二类办法是走水路有2种不同的走法。由加法原理共有3+2=5种不同的走法。
乘法原理
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有m种不同的方法,第二个步骤有m2种不同的方法„„,第n个步骤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1如问题2从A村经过B村到达C村可分为两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A村→B村,有3种不同的走法。第二步B村→C村,有2种不同的走法。由乘法原理,共有3×2=6种不同的走法。例1 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或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2班,轮船有3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解:完成由甲地到乙地这件事有三类办法: 第一类办法坐火车,一天中有4种不同走法。第二类办法坐汽车,一天中有2种不同走法。第三类办法坐轮船,一天中有3种不同走法。由加法原理得:4+2+3=9 答:有9种不同的走法。
例2由数字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允许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解:(1)组成允许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这件事可分三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确定百位上的数字:有5种不同方法。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有5种不同方法。第三步确定个位数字:有5种不同方法。由乘法原理:5×5×5=125。
答:可组成允许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125个。
此题第(2)问由同学们自己完成,提醒大家注意:允许有重复数字和无重复数字这两个条件的区别。第(2)问答案是60个。
(三)运用两个基本原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两个基本原理的区别不要用混,不同类的方法(其中每一个方法都能把事情从头至尾做完)数之间做加法,不同步的方法(其中每一个方法都只能完成这件事的一部分)数之间做乘法。
2.在研究完成一件工作的不同方法数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如:从若干件产品中抽出几件产品来检验,把抽出的产品中至多有2件次品的抽法分为两类:第一类抽出的产品中有2件次品,第二类抽出的产品中有一件次品,这样的分类显然漏掉了抽出的产品中无次品的情况。又如:把能被
2、被3或被6整除的数分为三类:第一类能被2整除的数,第二类能被3整除的数,第三类能被6整除的数,其中第一类、第二类都和第三类有重复,这样分类是不行的。
3.在运用乘法原理时,要注意每个步骤都做完这件事也必须完成,而且前面一个步骤中的每一种方法,在下个步骤中都得有m种不同的方法。
二、巩固练习
1.书架上层放有6本不同的数学书,下层放有5本不同的语文书:(1)从中任取一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中任取数学、语文书各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答案:(1)11种,(2)30种。)
2.有三个袋子,其中一个袋子装有红色小球20个,每个球上标有1至20中的一个号码,一个袋子装有白色小球15个,每个小球上标有1至15中的一个号码。第三个袋子装有8个黄色小球,每个球上标有1至8中的一个号码。(1)从袋子里任取一个小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从袋子里任取红、白、黄色小球各一个,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答案:(1)43种,(2)2400种)
三、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读书和看笔记。
2.做教科书2.1基本原理后的练习1至7题。(答案:1.有9种选法;2.有7种选法;3.列出200个式子;4.共有60项;5.有14种走法;6.(1)9种,(2)20种;7.(1)有6种,(2)有8种)
第四篇:加法教案设计
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能熟练的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能熟练的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小丑奇奇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瞧:(课件出示小丑图)今天他要带大家去马戏团游玩,你们想去吗?
师:那好,先接受奇奇的考验 复习:数的组成
二、新授
1.加法的含义
(1)师:恭喜大家顺利通过考验,走去马戏团喽,我们先来到了马戏团的魔术表演场,你瞧,谁在变魔术呢?(奇奇)
师:看,奇奇变出了什么?(3个红气球)师:你真了不起,你找到了一个和数学有关的信息,这就是数学信息。跟我读(奇奇先变出了3个红气球).接着看,你又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1个绿气球)那一共(板书:一共)变出几个气球呢?(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自由说,只要说到合起来时,教师表扬)并板书:合起来
师:原来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合起来(手势)有多少个气球的意思。所以我们只要把两只手上的气球合起来就行了,小朋友们瞧(课件演示:两只手上的气球合起来,)一共有4个气球。(激励)
(2)师:如果要用小圆片来代表合起来,该怎么摆?
师:先摆几个圆片?(3个)为什么?再摆几个圆片?(1个)右边这1个圆又表示什么?那一共有多少个圆片怎么表示?(合起来)老师用个大圈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教师画圈),你能像老师这样表示吗?一起伸出右手,咱们边画边说:我把两部分圆片合起来了。(表扬激励)
(3)师:你还能用算式来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吗?
(3)(学生说算式,师:板书3+1=4)师:真了不起,你都会用加法算式来表示了。(板书:加法)(指着算式)小朋友真棒,现在把我们写出的加法算式自豪的读一读吧。(齐读:3加1等于4)
师板书读作:3加1等于4。
师:那你知道3、1在这里表示什么吗?(师再指加号)师:这是什么符号?(加号,师板书:加号)加号在这里表示什么呢?(学生说,师再小结(指加号)加号写在两个数的中间就是把这两个数合起来的意思)
(4)师:谁能完整地说说3+1=4表示什么呢?(指名2人)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读一遍吧(全班一起说):3+1=4表示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一共有4个气球。2.探究计算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从奇奇的魔术中发现了要把两个数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现在我们再去动物竞技场看动物表演吧!
(1)出示大象踩滚球
师:大象可真厉害,小朋友,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指名说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一共有几头大象在表演呢?
师: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吗?(学生列出算式,板书:3+2=()为什么用加法?(学生说)
师:3+2=几,谁知道?3+2=5你是怎么算的呢,请小朋友们把你的算法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1)讨论(2)反馈
师:得数是5,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指名)
展示算法A、点数
(板书:数)你可以数给大家听吗?(师:这个方法好是好,但小朋友们要注意在数的过程中有顺序的数)(有没有更快更好的方法了呢?)
B接着数
(每说出一种方法给予一定的鼓励)
C数的组成(板书组成)(跟老师读一遍)
(3)对比优化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自由说)(更好)说到组成时,再问:为什么好?(学生说)师小结:因为组成就是把两个数合起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加法,既快又好。
三、巩固提高
师:刚才我们看了精彩的表演,学到了加法的知识,下面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挑战,大家有没有信心?
第一关:观察图说一说,并列式。师:第一关顺利通过,恭喜大家。第二关: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得数。第三关:数一数,填一填。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并知道了要把两个数合起来,就要用加法来计算,也知道了加法的计算方法。
第五篇:《认识动物》教案设计
《认识动物》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认识身边常见动物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课中设计了“观察动物”这个探究活动,通过对小猫、小狗、螃蟹这三种动物的观察,引导学生归纳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二、学情分析
动物无处不在,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常见和熟悉的。他们能够说出身边常见动物的名称,但对动物的特点并没有认真地去观察、了解。在前面植物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一定的观察方法,能用感官、借助简单工具观察植物的特征,并进行简单描述。学生通过本课学习,继续利用感官对动物的特征进行观察,通过对几种动物的观察,分析归纳出动物的共同特征。
三、教学目标
科学目标
能说出动物都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感官观察动物的特征。
2、能简单归纳出动物的某些特征。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能对观察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的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重点
能说出动物都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五、难点
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所吃的食物不同。
教学过程:
(一)情景与问题、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寻找到了一些常见的动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你们认识他们吗?教师展示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是什么动物,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2、让学生比较这些动物有什么不同。
3、提问:它们有这么多的不同,它们又有哪些相同之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探究与发现
课上播放动物吃东西,运动、呼吸的视频。
、观察视频。
2、汇报你看视频的结果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猫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螃蟹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小狗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由此可以得出共同的结论: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
4、交流评价:评价学生活动中的表现
(三)应用与拓展、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需要食物,它们吃的食物一样吗?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
3、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兔子以植物为食,鸭子植物和动物都吃,鲨鱼以动物为食物,每一种类你还能举出哪些动物?学生进行交流。
(四)本课总结
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