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AT24C512中数据的文件系统化管理论文
摘要:为方便单片机对AT24C512中的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在介绍AT24C512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按照PC机文件管理的思想实现AT24C512的文件系统,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AT24C512 单片机 文件系统 数据管理
在由单片机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及智能仪器仪表当中,往往有大量数据要保存。随着测控系统数字化的发展,人们对数据存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容量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增大数据存储量的同时,人们也希望能更便捷高效地操作其中的数据(包括浏览、添加和删除等),即像PC机上管理数据一样简单易行。然而,单片机以及用于保存数据的芯片本身并没有提供这种功能,为此,需要开发一种用于管理单片机数据的有效方法。本文在吸取PC机文件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以AT24C512为例,构造了一种类似于文件系统的用于管理单片机数据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数据操作的效率。AT24C512介绍
AT24C512是Atmel公司生产的64KB串行电可擦的可编程存储器,内部有512页,每一页为128字节,任一单元的地址为16位,地址范围为0000~0FFFFH。它采用8引脚封装,具有结构紧凑、存储容量大等特点,可以在2线总线上并接4片芯片,特别适用于具有大容量数据存储要求的数据采集系统,因此在测控系统中被大量采用。
AT24C512的封装如图1所示,各引脚的功能如下:
①A0、A1——地址选择输入端。在串行总线结构中,如需连接4个AT24C512芯片,则可用A0、A1来区分各芯片。A0、A1悬空时为0。
②SDA——双向串行数据输入输出口。用于存储器与单片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③SCL——串行时钟输入。通常在其上升沿将SDA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而在下降沿从存储器读出数据并送往SDA。
④WP——写保护输入。此引脚与地相连时,允许写操作;与VCC相连时,所有的写存储器操作被禁止。如果不连,该脚将在芯片内部下拉到地。
⑤VCC——电源。
GND接地。NC悬空。
(1)与单片机接口
由于AT24C512沿袭了AT24C系列的接口特性,因此与单片机的连接也可沿袭传统方法。一般A0、A1、WP接VCC或GND,SCL、SDA接地单片机的P1口,即可实现单片机对AT24C512的操作。
(2)设备选址
在对AT24C512开始操作前,需要先发一个8位的地址字来选择芯片以进行读写。设备地址字格式如图2所示。其中“10100”为固定的5位二进制;A0、A1用于对多个AT24C512加以区分;R/W为读写操作位,为1时表示读操作,为0时表示写操作。
(3)写操作
AT24C512的写操作有写字节和写页两种方式。写字节时通常在向AT24C512发送设备地址字并接到应答信号后,还需要发送2个8位地址来选择要写数据的地址。AT24C512接收到这个地址后会应答一个零信号,然后接收8位数据进来,并再返回一个零应答信号。
在写页方式时,AT24C512可以一次性写入一页128字节。其初始化过程与写字节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当写入一个数据字节后,单片机不发停止状态,而是在应答信号后接着输入127个字节;每一个字节接收完毕后,AT24C512则照样输出一个零应答信号。
(4)读操作
读操作有当前地址读、随机读、读串三种方式。其初始化过程基本与写操作相同,只是在设备选择字中的最低位要改成读而已。在当前地址读操作方式时,内部数据的地址将保持在最后的读写操作地址加1上,直到读到最后字节后又回到最开始的位置。而随机读操作之前先要向AT24C512写入一个字节地址,然后才能读。读串操作既可以是当前地址读,也可以是随机地址读。当单片机接收到一个数据字后,会回应一个应答信号。AT24C512在接收到应答信号后会将地址加1,接着输出下一个字节。当单片机接收到数据但不送应答信号时,读过程结束。文件系统构成为了有效地管理AT24C512中的数据,笔者仿效PC机中的文件管理机制,为AT24C512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考虑到测控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和硬件资源的有限性,采用了二级树形目录组织。
为了管理数据方便,把AT24C512的物理空间划分为1024个逻辑页,每页64字节。按照文件系统的需要,把AT24C512的全部空间划分为三部分:数据区,占用最后的960页;页面分配区,占用中间的30页;目录区,占用前面的24页。
(1)数据区
AT24C512最后面的960页作为数据区,其序号从0开始编号。该区作为文件数据的存储区域,在存放文件数据时,从该区内分配若干页,每次存储一页。
(2)页面分配区
页面分配区记录了数据区每一页的分配情况。该区中每2字节组成一个记录项,共有960个记录项(30×64/2)。记录项从0开始编号,每一个记录项对应着数据区相应页的使用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一个文件的数据往往大于64字节,这样一个文件的数据区中需占用多个页。但随着文件的增删,数据区的空闲空间出现不连续的状况,因而数据区的分配并不能保证连续,而是根据当前数据区的使用情况来决定某一部分文件内容应该放在哪一页上。为了把这些分散的数据有机连接起来,把记录项按照链表的形式组织起来,每个文件对应着一个链表,链表中每个结点为一个记录项,记录项的内容为下一个记录项的编号,最后一个记录项的内容为0FFFFH,表示链表结束。把这些记录项对应的页面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文件的完整数据。
另外,如果记录项的内容为0EEEEH,表示其对应的数据页未分配。
(3)目录区
目录区用来存储文件的主要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知道文件名、文件生成的日期以及文件的数据在数据区中的存储首地址。文件目录项的结构如下:
①文件名。文件名由4字节双BCD码构成,在生成该文件时由键盘输入数字(硬件上键盘只提供了数字键)作为文件名,并由程序自动把它们转换成双BCD码。在需要显示时,再把它们分解成8字节单BCD码供显示。
②文件生成日期。占用4字节,按照双BCD码的格式存储,如20H、04H,03H、20H则表示2004年3月20日。日期可由键盘输入或通过时钟芯片获取。
③文件首地址。指示在给该文件分配空间进,分配给它的第一个数据页的序号,即它对应的链表的第一个记录项的编号。
目录区共占用24页。由于每个文件信息只占用10字节,则在此文件系统中,最多可存储153(24×64/10)个文件。目录区、页面分配区和数据区的逻辑关系如图3所示。
以图3为例,说明该文件系统如何获取文件数据:
①在目录区中根据文件名找到包含该文件名的目录项,从而获取该文件的属性及其首地址。如文件“00000103”的日期为2003年11月24日,其首地址为0005H。
②根据文件的首地址,在页面分配区中找到该记录项0005H。在该记录项中存储的值为0007H,可知该文件的下一记录项为0007H。
③同理,可得到文件的后续记录项为0008H、0009H、000BH,直到从000BH记录项中读到0FFFFH。此时表示这是最后一项,不需再继续找后继项了。
④至此,可知文件“00000103”的数据分为5部分存储在数据区中,分别存储在0005H、0007H、0008H、0009H、000BH页中。只要按序
到数据中读取这些中的数据,并连接起来,就形成了该文件的全部数据。
⑤同理,文件“00000001”在数据区中使用了0002H和0003H两页,文件“00015671”只使用了数据区第000AH页。系统程序设计
按照上述的文件系统结构,系统可通过目录区和页面分配区对AT24C512的全部数据实时文件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操作是添加文件和删除文件。
(1)添加文件
添加文件的主要工作是为新文件寻找存储空间,其寻找步骤如下:
①在目录区中寻找空位置。若目录区已经存满(最多存153个文件),则向用户报告并中止程序;否则,记录该位置(记为MyFile)。
②计算文件数据需占用的页面数,记为My Page。
③在页面分配区中寻找并统计标志为空的记录项,其内容为0EEEEH。若其数目小于MyPage,则向用户报告,并中止程序。
④在MyFileA位置填写文件名和日期,并把找到的第一个空记录项的序号填入,作为该文件的首地址。
⑤依次在找到的空记录项内填入下一空记录项的序号,最后一个空记录项填入0FFFFH。
⑥从文件首地址开始,按照文件链表依次把数据写入数据区相应的页。
(2)删除文件
删除文件的主要工作是回收该文件所占用的空间,以便将来分配给其它文件。
①在目录区中寻找到该文件,提取出其首地址,记录First。随后,把该文件所占用的目录区的首字节清为0FFH,表示该目录项空闲。
②在页面分配区中找到First记录项,撮出其内容,记为Next。随后,把First记录项的内容改写为0EEEEH。
③First=Next,重复②,直至Next=0FFFFH。
由添加文件可以看出,在搜索空间时,只对目录区和页面分配区操作,因此,删除文件时,只需要释放目录和页面分配区即可,而不需要修改数据区。这大大提高了删除的效率。
(3)系统格式化
系统格式化的目的是把AT24C512按照前面所述的格式进行初始化,以正确反映目前的使用状况。格式化的主要工作包括:
①把目录区全部写为0FFH,以清空目录区中所有数据;
②把页面分配区的所有记录项写为0EEEEH,标志它们全部未使用。
注:文件系统程序源代码见网站:www.xiexiebang.com。性能比较
在大多数系统中,AT24C512中的数据存储都是要用顺序存储法:每次存储数据时都是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写入数据空间。本文所述方法与顺序存储法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①存储时操作简单。在顺序存储中,寻找空闲空间需要逐次读出已经存储的数据,直到找到空闲空间为止,数据操作量大。本文所述方法只需要读取目录区和页面分配区即可,搜索空闲空间的效率高。
②删除数据简单。在顺序存储中,为了定位到需要删除的数据,必须逐次读出存储的数据,直到找到需要删除物数据,再把该空闲改写为未用状态。本文所述方法只需要修改目录区和页面分配区即可,不仅定位数据快,而且修改的工作量很小。
③实现了数据空间的回收。顺序存储法中,在删除的某次数据后,该数据所占用的空间可能无法回收使用。因为回收的空间会形成碎片:该空间前后都存储有数据,但该空间的长度无法满足一个更大长度的数据。本文所述方法利用链表分配存储空间,允许一个文件的数据非连续在座,回收的空间可以自由使用。
④通过读取目录区,用户可以大致知道该文件中存储的是什么数据,而顺序存储法却无法提供这些信息。结论
为了实现实时测控系统数据的高效管理,按照PC机文件系统的思想,对测控系统中的AT24C512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格式化、添加文件、删除文件等功能,在大数据量的测控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该文件系统稍加修改就可应用于不同容量的存储芯片,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第二篇:儿童系统化管理工作制度
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制度
一、全面开展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坚持4:2:1健康体检。
二、纵向观察个体儿童和群体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建立全面协调连续的儿童健康档案,早期发现一些尚无明显症状或未引起家长重视的疾病和问题,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三、根据群体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开展影响当地儿童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调查,制定干预措施,积极努力降低儿童发病率、死亡率。
四、推广和应用儿童保健各种适宜技术,及时提供儿童保健有关资料,定期对乡村儿童保健工作质量进行每年两次抽查考评。
第三篇:oracle 管理表空间和数据文件
oracle 管理表空间和数据文件
介绍ν
表空间是数据库的逻辑组成部分。从物理上讲,数据库数据存放在数据文件中;
从逻辑上讲,数据库则是存放在表空间中,表空间由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组成。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介绍ν
oracle 中逻辑结构包括表空间、段、区和块。
说明一下数据库由表空间构成,而表空间又是由段构成,而段又是由区构成,而
区又是由 oracle块构成的这样的一种结构,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效率。
为了让大家明白,我们画图说明逻辑关系:看图:
表空间
介绍ν
表空间用于从逻辑上组织数据库的数据。数据库逻辑上是由一个或是多个表空间
组成的。通过表空间可以达到以下作用:
1.控制数据库占用的磁盘空间
2.dba 可以将不同数据类型部署到不同的位置,这样 利于提高 i/o性能,同
时利于备份和恢复等管理操作。(可以把索引,触发器单独放一个表空间中)。
建立表空间ν
建立表空间是使用 crate tablespace 命令完成的,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建立表空间是特权用户或是 dba 来执行的,如果用其它用户来创建表空间,则用
户必须要具 create tablespace 的系统权限。
建立数据表空间ν
在建立数据库后,为便于管理表,最好建立 自己的表空间 create tablespace data01 datafile 'd:testdada01.dbf' size 20m uniform size 128k;
说明:执行完上述命令后,会建立名称为 data01 的表空间,并为该表空间建立
名称为 data01.dbf 的数据文件,区的大小为 128k
ν 使用数据表空间(把表关联到表空间,如果没指定表空间,则默认在sys表空间里)create table mypart(deptno number(4), dname varchar2(14), loc varchar2(13))tablespace data01;
改变表空间的状态ν
当建立表空间时,表空间处于联机的(online)状态,此时该表空间是可以访问的,并且该表空间是可以读写的,即可以查询该表空间的数据,而且还可以在表
空间执行各种语句。但是在进行系统维护或是数据维护时,可能需要改变表空间的状态。一般情况下,由特权用户或是 dba 来操作。安全性考虑
1.使表空间脱机
alter tablespace 表空间名 offline;2.使表空间联机
alter tablespace 表空间名 online;3.只读表空间
当建立表空间时,表空间可以读写,如果不希望在该表空间上执行update,delete,insert 操作,那么可以将表空间修改为只读
alter tablespace 表空间名 read only;
(修改为可写是 alter tablespace 表空间名 read write;)
改变表空间的状态ν
我们给大家举一个实例,说明只读特性:
1.知道表空间名,显示该表空间包括的所有表
select * from all_tables where tablespace_name=’表空间名’;
2.知道表名,查看该表属于那个表空间 select tablespace_name, table_name from user_tables where table_name=’emp’;
通过 2.我们可以知道 scott.emp 是在 system 这个表空间上,现在我们可以将
system 改为只读的但是我们不会成功,因为 system 是系统表空间,如果是普通
表空间,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其设为只读的,给大家做一个演示,可以加
理解。
3.4.使表空间可读写
alter tablespace 表空间名 read write;
ν 删除表空间
一般情况下,由特权用户或是 dba 来操作,如果是其它用户操作,那么要求用户
具 drop tablespace 系统权限。
drop tablespace ‘表空间’ including contents and datafiles;
说明:including contents 表示删除表空间时,删除该空间的所有数据库对象,而 datafiles 表示将数据库文件也删除。
扩展表空间ν
表空间是由数据文件组成的,表空间的大小实际上就是数据文件相加后的大小。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假定表employee 存放到data01 表空间上,初始大小就是
2M,当数据满 2M 空间后,如果在向 employee 表插入数据,这样就会显示空间不
足的错误。
案例说明:
1.建立一个表空间 sp01
2.在该表空间上建立一个普通表 mydment 其结构和 dept 一样
3.向该表中加入数据 insert into mydment select * from dept;4.当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无法扩展的问题,怎么办?
5.就扩展该表空间,为其增加更多的存储空间。三种方法:
1.增加数据文件
SQL> alter tablespace sp01 add datafile ‘d:testsp01.dbf’ size 20m;
-----------------------Page 51-----------------------2.增加数据文件的大小
SQL> alter tablespace 表空间名 ‘d:testsp01.dbf’ resize 20m;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文件的大小不要超过 500m。
3.设置文件的自动增长。
SQL> alter tablespace 表空间名 ‘d:testsp01.dbf’ autoextend on next
10m maxsize 500m;
移动数据文件ν
有时,如果你的数据文件所在的磁盘损坏时,该数据文件将不能再使用,为了能
够重新使用,需要将这些文件的副本移动到其它的磁盘,然后恢复。
下面以移动数据文件 sp01.dbf为例来说明:
1.确定数据文件所在的表空间
select tablespace_name from dba_data_files where file_name=’d:testsp01.dbf’;
2.使表空间脱机
确保数据文件的一致性,将表空间转变为 offline 的状态。
alter tablespace sp01(表空间名)offline;3.使用命令移动数据文件到指定的目标位置
host move d:testsp01.dbf c:testsp01.dbf 4.执行 alter tablespace 命令
在物理上移动了数据后,还必须执行alter tablespace 命令对数据库文件进行
逻辑修改: alter tablespace sp01 rename datafile ‘d:testsp01.dbf’ to
‘c:testsp01.dbf’;
5.使得表空间联机
在移动了数据文件后,为了使用户可以访问该表空间,必须将其转变为 online 状态。
alter tablespace sp01(表空间名)online;
显示表空间信息ν
查询数据字典视图 dba_tablespaces,显示表空间的信息:
select tablespace_name from dba_tablespaces;
显示表空间所包含的数据文件ν
查询数据字典视图 dba_data_files,可显示表空间所包含的数据文件,如下:
select file_name, bytes from dba_data_files where tablespce_name=’表
空间’;
表空间小结ν
1.了解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的作用
2.掌握常用表空间,undo 表空间和临时表空间的建立方法
3.了解表空间的各个状态(online, offline, read write, read only)的作用,及如何改变表空间的状态的方法。
4.了解移动数据文件的原因,及使用alter tablespace 和 alter datatable 命令移动数据文件的方法。
-----------------------Page 52-----------------------
其它表空间ν
除了最常用的数据表空间外,还有其它类型表空间:
1.索引表空间 2.undo 表空间
3.临时表空间
4.非标准块的表空间
这几种表空间,大家伙可以自己参考书籍研究,这里我就不讲。
其它说明ν
关于表空间的组成部分 段/区/块,我们在后面给大家讲解。
第四篇:oracle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的管理实验
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的管理实验
试验目的:全面掌握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的创建、管理过程 试验内容:
1、创建表空间、增加数据文件
2、管理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的的各种操作 试验步骤:
1、掌握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相关的概念
1)oracle默认的表空间
系统默认的表空间:SYSTEM、SYSAUX、UNDOTBS1、EMP、EXAMPLE、USERS 2)系统表空间
SYSTEM、SYSAUX是系统表空间,SYSTEM用于存放oracle数据字典的结构和内部元数据。
SYSAUX是SYSTEM的辅助表空间用于存放个模式(用户)的对象元数据。
3)非系统表空间
由DBA根据需要创建,存放用户自己的数据,也可以包含临时数据以及UNDO数据。
2、创建表空间
1)创建表空间的语法
CREATE [smallfile|bigfile] TABLESPACE tablespace_name DATAFILE ‘/path/filename’ SIZE [k|m] REUSE
[‘/path/filename’ SIZE [k|m] REUSE]
[AUTOEXTEND [ON|OFF] NEXT [k|m] MAXSIZE [UNLIMITED|[K|M]]] [ONLINE|OFFLINE] [LOGGING|NOLOGGING] [PERMANENT|TEMPORARY] [DICTIONARY|LOCAL]
2)定义表空间名字及属性
创建两个表空间ts_test1、ts_test2,本地化管理(Local,默认)、永久表空间(permantent,默认)
3)定义数据文件名字、路径、初始大小、自动扩展等属性
数据文件data_test1、data_test2 路径:c:disk1data_test1.dbf c:disk2data_test2
4)创建脚本:
a、创建本地永久表空间
//创建本地永久表空间ts_test1和ts_test2,默认为永久和本地
SQL>create tablespace ts_test1 datafile ‘c:disk1data_file1.dbf’ size=50m reuse autoextend on next 10m;
SQL>create tablespace ts_test2 datafile ‘c:disk2data_file2.dbf’ size=50m reuse autoextend on next 10m maxsize unlimited;查看一下创建完成的结果
//查看dba_tablespaces结构
SQL>desc dba_tablespaces;
//查看字典中的所有表空间情况,extent_management值为local时为本地表空间 SQL>select tablespace_name,status,extent_management,content from dba_tablespaces;//查看创建表空间时创建的数据文件,首先查看dba_data_files字典结构 SQL>desc dba_data_files;//查看数据文件情况 SQL>set linesize 120 SQL>col file_name for a20 SQL>col file_id for a20 SQL>col tablespace_name a30 SQL>col online_status for a20 SQL>select file_name,file_id,tablespace_name,online_status from dba_data_files;
b、创建还原表空间和临时表空间
//创建还原表空间
SQL>create undo tablespace test_undo datafile ‘c:disk3test_undo’ size 20m;
//查看创建结果,contents为表空间内容类型,如undo
SQL>select tablespace_name,contents from dba_tablespaces;
c、创建临时表空间
//创建临时表空间
SQL>create temporary tablespace test_temp
tempfile ‘c:disk4test_temp.dbf’ size 20m extent management local;
//查询创建结果
SQL>select tablespace_name,extent_management,contents from dba_tablespaces;d、增加数据文件
//增加数据文件
SQL>alter tablespace ts_test1 add datafile ‘c:disk1ts_test11.dbf’ size 10m;
//查看增加数据文件的结果
SQL>col file_name for a30
SQL>col tablespace_name for a30 SQL>select file_name,tablespace_name from dba_data_files;
3、管理表空间的各种操作
1)改变表空间的读写状态
//将表空间设为只读
//这时表空间应为online状态,表空间不能包含回滚段,不能是归档模式
//查看数据库日志模式
SQL>archive log list;//查看表空间contents
SQL>select tablespace_name,contents from dba_tablespaces where tablespace_name like‘TS_%’;
//修改为只读
SQL>alter tablespace ts_test1 read only;2)表空间脱机离线、在线连接
SQL>alter tablespace ts_test1 offline;
SQL>alter tablespace ts_test1 online;
//查看表空间状态
SQL>select tablespace_name,status from dba_tablespaces;3)修改表空间名称 //查询当前表空间名称和所包含的数据文件
SQL>select file_name,tablespace_name from dba_data_files;//确认表空间处在online状态
SQL>select tablespace_name,status from dba_tablespaces;//表空间改名
SQL>alter tablespace ts_test2 rename to ts_test22;//查询修改结果
SQL>Col file_name for a30;SQL>col tablespace_name for a30;SQL>select file_name,tablespace_name from dba_data_files;4)设置默认表空间
SQL>alter database default tablespace users //设置默认临时表空间
SQL>alter database default temporary tablespace temp;5)删除表空间
SQL>drop tablespace ts_test2;//仅删除表空间信息不删除表空间数据文件 SQL>drop tablespace ts_test2 includng contents;//包括数据文件全部删除 查看删除后的结果情况
SQL>select file_name,tablespace_name from dba_data_files;6)切换undo表空间
SQL>alter system set undo_tablespace =undotbs02;7)删除undo表空间
要删除正在使用的undo表空间,首先切换undo表空间后在进行删除 例如删除undost01 SQL>alter system set undo_tablespace=undost02;SQL>drop tablespace undost01;8)查询undo表空间信息
SQL>show parameter undo_tablespace;
4、管理数据文件的各种操作 1)在表空间中新增一个数据文件
SQL>alter tablespace ts_test1 add datafile ‘c:dsk1ta_test111.dbf’ size 50m;2)删除表空间中无数据的数据文件 第一种语法
SQL>alter database datafile ‘c:disk1ts_test1.dbf’ offline;//数据文件脱机 SQL>alter tablespace ts_test1 drop datafile ‘c:disk1ts_test111.dbf’;第二种语法:
SQL>alter database datafile ‘mytb.dbf’ offline drop;3)数据文件自动扩展设置
SQL>alter tablespace ts_test1 datafile ‘c:disk1ts_test1.dbf’ autoextend on next 10m maxsize 500m;4)重置数据文件大小,收回或扩数据文件空间
SQL>alter tablespace ts_test1 datafile ‘c:disk1ts_test1.dbf’ resize 45m;
查询重置数据文件大小后的结果
SQL>col file_name for a30;
SQL>col tablespace_name for a30;
SQL>select file_name,tablespace_name,bytes/(1024*1024)from dba_data_files;5)移动数据文件
有两条语句可以实现对数据文件的移动:
a、alter tablespace tablespace_name rename datafile ‘/path/file_name1’
to ‘/path/file_name_new’;
a这条语句主要适合用户表空间,在执行这条语句时表空间必须脱机才能执行。SQL>alter tablesapace ts_test2 offline;//使表空间ts_test2脱机
SQL>host copy c:disk2ts_test2.dbf c:disk1 //将数据文件拷贝到新的位置
SQL>alter tablespace rename datafile ‘c:disk2ts_test2.dbf’ to ‘c:disk1ts_test1.dbf’;b、alter database db_name rename file ‘/path/file_name1’ to ‘/path/file_name_new’;
这条语句使用于系统表空间及不能置为脱机的表空间中的数据文件。在使用该语句时,数据库必须在加载(mount)的状态且目标数据文件必须存在,因为该语句只是修改文件中指向数据文件的指针(地址)。SQL>shutdown immediate;SQL>host copy c:oracleproduct10.2.0oradatasystem01.dbf c:disk1 SQL>startup mount;SQL>alter database rename file ‘c:oracleproduct10.2.0oradataorclsystem01.dbf’ to ‘c:disk1system01.dbf’;SQL>alter database open;查询移动后的结果
SQL>select file_name,tablespace_name from dba_data_files;
第五篇:浅谈系统化和模块化管理的实践应用论文
1.系统和模块的划分原则
1.1系统的划分
系统的划分是针对一套装置,按照其在工厂中的主要操作功能所进行的划分。划分后的每个系统应编上相应的系统号。装置的开工一般按照开工计划的要求执行,制定成功的开工计划方法是用“系统”管理预试车和试车工作。按照“系统”的思路,整个装置将被分成大小合理的主要工艺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及各个辅助系统等。按照“系统”的思路,最终的施工要按照一个最优化的顺序来进行,以确保装置尽早开工或进油。这里强调的是“按照最优化的顺序进行”。例如,反应系统虽然是装置最初操作的关键点,但是像火炬或氮气系统这样的公用工程系统不能及时地完工、准备和试车的话,也会直接延误装置的开工日程。一般来说,界区内的公用工程系统象氮气、仪表风、工业风、冷凝水、蒸和冷却水等会成为独立的系统,并应按照装置开工计划提前准备和试车。
1.2模块的划分
模块的划分应以装置的工艺特点为基础,在充分考虑装置开车投产顺序合理的情况下,将装置分成几个或者若干个模块,并给每个模块编号或命名。这样可实现将一个复杂的工艺装置划分成多个功能上相对独立、工作量较小的模块来管理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模块划分强调的是按照装置工艺特点划分,是为装置的试车、开车服务的,不可理解成将装置简单的按照平面布置分区。
1.3系统和模块划分的关系
系统和模块的划分是以更有效的进行项目管理、确保装置尽早开工为最终目的,所以系统和模块的划分必须要以项目实际情况和工艺特点为基础。有的项目系统和模块划分差别不大,甚至一致,有的项目模块是系统的下一级划分,而有的项目系统是模块的下一级划分,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1.4子系统的划分
系统化和模块化管理是以子系统为基本元素的。子系统的划分是在系统划分完成之后,针对每个系统,按照特定的操作功能进行划分的,且每个子系统与其它的子系统有很少或者没有任何的冲突。此外,每个子系统的控制逻辑和机械特点要求每个子系统都能基本独立地进行试车,达到备用状态。子系统的划分需要结合PID一起进行,并为每个子系统编上子系统号,且每个子系统的编号必须也要体现出所在系统的编号。例如子系统编号93010中的93便是该子系统所在的系统编号。
2.系统化和模块化进行项目管理的原理及要点
2.1原理
装置的开车流程,一般都可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分为若干个系统来进行,而且每个系统的开车工作又可以分解成若干个模块。对于现场管理,可以依据装置的开车计划,排出各个系统的开车计划,再根据各个系统中模块的划分,将计划细化到各个模块,从而编排出各模块的试车计划。通过模块计划就可以非常清楚的明确出各个单项的试车活动,然后针对这若干个单项的试车活动,将活动所涉及到的工作任务对应到子系统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有子系统被遗漏必将导致相应工作被遗漏,所以这个环节应当由专人负责审核确认。各模块任务的子系统对应工作完成后,便直接将这些子系统编号下发到各分包商手中,各分包商将接到的任务子系统号直接和自己之前已经有的用子系统定义的各专业数据库进行链接,很快得到各专业在该子系统下的施工及预试车工作完成状态,从而完全统计出不具备开车条件的各子系统的未完成工作量,结合相应的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和优先性的安排现场各专业的各项工作,以较高的效率促成各专业、各子系统具备试车条件。在相关子系统达到试车条件的情况下,落实各个单项试车条件从而完成单项试车。保证了各个模块、所有系统及装置的试车按计划完成。就这样通过子系统、模块及系统的合理结合,将装置的施工、预试车与试车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保证施工、预试车、试车、开车这几个环节工作有序、高效的进行,促使装置的机械完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整个装置具备开车投料的条件。
2.2要点
1)系统、模块的划分和子系统的定义应由懂装置工艺的技术人员或专家负责。因为这项工作包含很强的专业性,合理的划分是后续项目计划顺利高效实施的关键和基础,所以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2)子系统的定义宜早不宜晚,且要科学、全面,避免遗漏。子系统的定义是系统、模块化管理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每个系统、每个模块、每个活动都最终要落实到各个子系统上,子系统定义不及时或者不合理,甚至有遗漏将会影响项目管理的效率。所以建议子系统的定义必须在工程项目前期就开始,而且要求是对整个装置的完整定义,可以避免子系统定义的遗漏。3)子系统的定义必须完整的体现到PID上,且涵盖各个专业,以便直接将每项目标所涉及的子系统编号提出来。4)根据子系统的定义提前建立好与子系统直接关联的各个专业的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此数据库可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逐步的或分阶段的将系统、模块、施工、预试车、试车等信息添加和完善。5)子系统、系统、模块的划分和各专业的数据库需要进行动态管理。项目执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设计变更、计划调整等情况,因此必须及时更新信息,以避免因错误或滞后的信息,导致现场执行安排上的偏差和计划的延迟。
3.系统化和模块化进行项目管理的应用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灵活应用,既可以整体应用,也可以根据工程运行所处阶段局部应用:
1)在工程全程中应用。从工程开始就利用系统化和模块化进行管理,并全程应用直到装置开车投产,这对整个工程的宏观进展指导意义重大,可大大提高各个层面的管理效率。首先,在工程前期就应当结合合同及装置的投产目标,根据装置的工艺特点排出装置开车计划,以及相关的系统、模块和单项的试车计划等。同时,结合装置的工艺特点定义子系统,并建立带有子系统定义的各专业基础数据库。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从工程前期,以装置的开车计划为依据,对整个工程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将各个专业、工序的各个阶段工作都与相应系统、模块计划紧密结合,其工作形成深度、合理交叉,有利于施工材料及其它资源的合理调配,从而实现高效的统筹管理,使装置在最短的时间内投产运行。
2)在个别系统中应用。也可以视项目的实际情况,在项目执行的任意阶段,对个别系统采用此方法,例如各装置的各个公用系统,核心工艺系统,或其它典型系统等。可以根据整个装置投产对该系统的具体时间要求,排出系统试车计划,然后再通过模块和单项试车计划将此系统试车计划的任务细化到各个子系统。对于像公用系统这种单一的系统,也可以不通过模块或单项试车计划,直接将系统试车计划细化到子系统,具体的操作需要因地制宜。
3)在个别模块中应用。在模块中应用的关键点就是要根据目标模块在整个装置中的位置和试车时间要求排出模块试车计划,然后将模块试车计划细化到各个子系统,然后来有效安排各专业在施工、预试车阶段的具体工作,从而实现该模块具备试车条件并完成试车工作的目的。
4)在单体试车活动中应用。在单体试车活动中的应用比较灵活。比如在进行烘炉、透平试车、压缩机试车、系统干燥等试车活动灵活应用。此方法的前提还是要先将整个装置的系统和相关子系统定义好,然后再结合具体试车活动的试车计划将工作任务细化到各个专业的未完项,从而通过合理的现场组织安排和实施,按计划完成该单体试车活动。
5)在跨模块、跨系统试车活动中应用。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需要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结合装置特点灵活应用。例如:渣油加氢装置中A,B两个系列的2台进料加热炉H-1421和H-1441是划分在2个不同模块中,但因两台炉子自身互相联系这一特点,所以考虑跨模块同时对这两台加热炉进行烘炉干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既缩短烘炉总周期,也避免了很多重复工作。
4.系统化和模块化管理的优点和缺点
4.1优点
1)对装置进行系统、模块的划分过程实际上也是将一个复杂的工艺装置进行简化的过程,使项目进度控制的思路更加清晰和执行更加便捷。2)通过系统化、模块化的管理方法,使得装置总体进度计划更具操作性,并在各个横向线路上并行发展,各个线路上纵向的专业在各个阶段中工作合理交叉。例如:烘炉、透平试车、压缩机试车、水联运等分模块开车活动可以按合理高效的顺序、交叉、并行进行。如果将项目的开车计划通过系统、模块、子系统向施工阶段进行适当的延伸,必然也会对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如材料的管理和资源的调配等,起到优化和指导的作用。3)系统、模块化管理的灵活性强,可以从工程前期就全程使用,也可以在工程管理过程中针对各种工程活动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使用,既可以取得长期的管理效益,也可以很有效的促使短期目标实现。4)系统、模块化管理使得分包商的管理效率明显提高,使得分包商对任务的执行力也明显增强。尤其针对海外当地分包商,这种管理方法可以很大程度的弥补其技术技能及沟通上的不足。
4.2缺点
1)对系统、模块划分和子系统定义人员的技术要求高。系统、模块的划分,子系统的定义需要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来完成。2)数据、信息处理量大。系统、模块化管理要求的是非常细化的管理,整个管理过程中数据库的更新必须及时准确,以确保数据库能动态反应现场实际状态。5结语通过以上对系统化和模块化管理在国外项目实践情况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系统、模块化管理在国际炼化工程项目中有相当大的适用空间。只要将系统、模块化管理的形式与各项目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并灵活应用,必然将会最大程度的突出其优越性,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促进项目的成功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