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运动会》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2:5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运动会》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运动会》教学设计》。

第一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运动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小小运动会”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并用已有的知识加以解决。

2、通过“设计奖杯”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巩固百以内加减法及图形知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剪刀、胶棒、彩笔、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动物王国的小小运动会开幕了。

1、开幕式上:蜜蜂、蜻蜓、大雁做了精彩的飞行表演。从它们的表演中,你能找出哪些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看图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蜻蜓、蜜蜂谁多?多多少?蜜蜂比大雁多多少?

大雁、蜻蜓共多少?……

学生提出问题,有他指名解答。

2、运动场里,激烈的比赛已经开始了,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看哪组提的问题最多)

汇报:(1)参加各项比赛动物分别有几只?

(2)参加两项或三项比赛的动物共几只?

(3)猴子比袋鼠多几只?猴子比兔子和小狗的和少几只?兔子比狗少几只?

小狗比猴子和袋鼠的和多几只?

(4)这次比赛设几个项目?

二、比赛结束了,冠军将得到一个漂亮的奖杯,你们能设计一下吗?把附页3中的图形剪下来,拼一拼,再涂上颜色。比一比谁设计的奖杯最漂亮。

三、你们设计的奖杯都很漂亮,小动物们可高兴了,现在它们要回家休息了。(出示图)有两辆车,每车最多坐50人,这些运动员够坐吗?说一说你的道理。

第二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小小运动会学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小小运动会学案

题:小小运动会 课型: 新授

主备人:杨海燕

使用时间:

姓名:

别: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利用基本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几何图形的欣赏能力。

2能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建立起积极的情感体验。

4渗透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的思想教育。[学习重点]: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创造性的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

[课前尝试] 口算:

19+2=

23+18=

24+6=

32+19= 43+8=

18+3=

56+7=

21-7= [课堂探究] 比大小。(在括号里填上“>”、“<”或“=”)

12+9()12

21-8()18

23+8()31

42-5()35

13+18()32-18

二、把每组两个数先加后减。

(32

26)

(63

28)

(32

25)

和()

和()

和()

差()

差()

差()[课后检测]

用竖式计算下面的题

90-45=

76-48=

48-12=

65-57=

24+36=

19+57=

52-38=

72-63=

[作业设计] 解决问题

1、篮球32元,羽毛球拍46元,玩具车54元,皮球2元。(1)买一个篮球和一副羽毛球拍一共花了多少钱?

□○□=□(元)

(2)一辆玩具车比一个篮球贵多少钱?

□○□=□(元)

(3)一副球拍比一辆玩具车便宜多少钱?

□○□=□(元)

(4)如果每种都买一件100元够吗?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小小运动会

小小运动会 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的信息窗1。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9加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经历探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9加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通过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

教师向学生明确运动员的选拔要求,让学生课前分组选拔。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运动会就要来临了。开展运动会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准备工作,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进行运动会的报名。(出示课题:运动会报名)

师:下面请每组选出的运动员上台。(每组的运动员上台。)

小组的同学能够选你们当我们班参赛的运动员,说明大家是非常信任你们的,老师也相信你们。

2.提出问题

师:凡是参赛的运动员每人都要佩带一个号码,大家想一想,我们班需要多少个号码?

生:只要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就知道了。

师: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运动员的人数呢?

生甲:可以计算赛跑的和投沙包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9+6=

生乙:刚才这个问题也可以列式:6+9= 生丙:其实,要算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算一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3.解决问题

(1)探索9+6的算法。

A.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演示来进行。B.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C.组间交流:

生甲:我用数一数的方法......生乙:我先把6分成1和5,9+1得10,10+5得15。生丙:我把9看成10,10+6=16,16-1=15。......师:刚才这些同学说的都不错,说明同学们都动脑筋了,这值得表扬.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便,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师: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吗?(2)探索6+9的算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下6+9得多少。A.让学生独立思考。

B.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C.组间交流,教师对于由9+6=15想出6+9=15的同学要大加表扬和鼓励,向学生进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数学思想,并提高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积极性。

(3)小结与回顾:过刚才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了“需要多少个号码,并研究9+6、6+9的算法。这也是课本第93页、第94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一边看书,一边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将书上的方框、括号填完整。

(4)自主学习,巩固新知

1、教科书第94页下面的问题:一共需要多少名志愿者?(先让学生用完整的一、两句话说明图意,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把正确的列式填在书上,同位说一说算法。)

2、算一算,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得数。师计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订正时,引导学生看板书寻找规律。

四、练习与应用 1自主练习第9题。

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动物?为什么把小猫和袋鼠连在一起?你还能找

出这样的好朋友吗?

2.自主练习第11题

一共有多少萝卜?学生自己看图,列算式。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 3.自主练习第12题。

让学生看图编个小故事,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让学生尽情地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交流时,先组内交流,再组间交流。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下课铃声就要响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随笔: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8页的信息窗口二。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运动会分饮料”这种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解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3.通过合作交流,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运动会开始了。开展运动会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准备工作,上节节课我们已经进行了运动会的报名,这节课我们说说运动会中大家的饮水问题。(出示课题:领饮料)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运动会领饮料的地方,大家都领了多少饮料。

2.提出问题

师:现在有两个小组在那里领饮料,哇,原来有果汁还有矿泉水两种,我们看看他们的情况:

一组领果汁8瓶、矿泉水6瓶;二组领果汁7瓶、矿泉水8瓶,现在大家算算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

生:只要算一算把一组领的果汁的瓶数和矿泉水的瓶数加起来就行了。

师: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他们的总数呢?

生甲:列式:8+7= 生乙:刚才这个问题也可以列式:7+8= 3.解决问题

(1)探索8+7的算法。

A.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演示来进行。B.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C.组间交流:

生甲:我用数一数的方法......生乙:我先把7分成2和5,8+2得10,10+5得15。生丙:我把8看成10,10+7=17,17-2=15。......师:刚才这些同学说的都不错,说明同学们都动脑筋了,这值得表扬.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便,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师: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吗?(2)小结与回顾:过刚才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了“一共领了多少瓶,并研究8+7的算法。这也是课本第98页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一边看书,一边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将书上的方框、括号填完整。

(二)自主应用,巩固新知

教科书第99页的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

(先让学生用完整的一、两句话说明图意,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把正确的列式填在书上,同位说一说算法。)

(三)自主练习

1.说出下面几道题的得数。

8+5 5+8 8+4 4+8 8+9 9+8 8+6 6+8 8+7 7+8 3+8 8+3 2.自主练习第5题和第9题是引导学生写算式的练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次序写算式,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四、教学随笔: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信息窗3。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已学会的凑十法学习7加几的进位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板演:

8+5= 8+7= 9+5= 9+7=

8+6=

3.口算:

7+()=10 7+3+4= 7+3+1= 7+3+2=

7+3+3=

提问:7加几等于10?

(二)学习新课.

师(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生:用凑十法)

师:对!用凑十法来计算,谁能告诉大家9加几怎样凑十?(生:9和1凑成十)师:8加几怎样凑十?(生:8和2凑成十)

师:那7加几呢?(生:7和3凑成十)

师:你们真聪明,7加几还没学,你们就知道了用7和3凑成十来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加几的题.(板书课题)

(三)解决问题

师:现在大家看教科书第101页的图,再看你说我讲里面的问题: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谁能看图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并且用上这个问题呢?请大家与同桌合作一块想想怎么编呢(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生:一号运动员投进篮子里7个,篮子外面没有投中的有4个,一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师:很好,那根据同学们编的题,应该怎么列式呢,怎么算?(板书:7+4=)7+4= 这个式子该怎么算呢,现在大家思考一下,老师一会要叫同学到前面来边口述边演示算的过程(请同学回答)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我们看到7,想到了3,于是就先把4个分成3个和1个,7个和3个凑成10个,10个再加剩下的1个,就等于11个。

师:现在请大家再看一个问题:2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先让学生用完整的一、两句话编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把正确的列式填在书上,同位说一说算法。)

四、走进生活

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吗?老师领同学们到商店去看看好吗?出示准备好的标有价钱的物品,引导学生说出每样物品的价钱。你需要哪两样东西选好后,算一算需要多少钱?需要帮助的同学请举手或找同学帮助。教师参与到活动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课堂小结

这节数学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教学随笔: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页回顾整理中蓝、黄、红营区内容。

二、教学目的

1、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0—9 的数字卡片,教师准备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数学大本营去看看,高兴吗?在大本营的各个营区,都为同学们准备了数学题,只有你完成这些任务,才可以到大本营去参观,有没有信心?

(二)回顾整理 1.蓝旗区

师:在蓝旗区,为同学们准备了1—10的卡片,请两个同学一组,同时出一张卡片,把两张卡片上的数加起来,谁先说出得数,谁算胜利。

学生练习。2.黄旗区

学生拿出写有20以内进位加法的36个算式卡片,4人为一组,教师先让每组中一个学生提问,其他学生回答,你们小组有一人说得数,其他学生抽取相应的算式卡片。3.红旗区 投影红旗区图。

师说:看看图里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师问: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先竖着看,第一列都是9加几,我还看出横着看第一行得数都是11。进位加法以第一小组为例放给小组以讨论合作的形式进行,分工协作,按规律找卡片并且填完整。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回顾整理,你又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随笔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106页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现在,我们先来比赛,好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看谁算得快。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2题

两队少先队员进行交流活动的情境图。练习时,组织学生看图讲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解答。然后进行交流补充,互相学习。

2.自主练习第8题。

投影学生课间活动的游戏图。给学生几秒钟的时间,看一看画面。然后,拿走投影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大约有几个小朋友?再数一数,看看谁估计的最准确。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可完全放手,训练学生从情境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四、教学随笔:

第四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000

字)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2、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4、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5、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体会奇数、序数和位值制等。

6、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等。

7、逐步发展学生数感。

单元学习重难点

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及数感的形成和发展。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通过具体情境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第一课时 数铅笔

教学内容:课本2-3页(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理解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各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的数的过程,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能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点:

1、数数、读数。

2、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教学难点:有规律的数数。

教学用具:师生各准备学具盒,小棒、皮筋套、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家刚刚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各家都放了一些鞭炮。小明的爸爸 放了100响的小鞭,现在老师用这些小棒来代替。猜一猜这些小棒有100根吗?你们愿意一起数一数吗?

二、导学新知,探究互动。

1、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数小棒。

2、交流汇报: 你是怎样数的?

一根一根地数、两根两支根数、五根五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 把十根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

3、比较:刚才每个小组的同学都采用了不同的数法,有的用十根十根数的方法,你知道10个一是多少吗?2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体会: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

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10。

把10根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10个十是100。

4、练一练:师出示几捆小棒,提问:1捆是多少?3捆是多少?5捆、6捆、10捆是多少?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圈一圈,数一数。(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图一:可以2个、5个、10个。

图二:可以2、3、4、5……

2、从1数到100。你会用什么方法数?

3、出示5捆小棒,是多少?是几个十?再添上2根小棒是多少?

5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5、用计数器拨一拨:43,65,72(个位拨几,表示几个一;十位拨几,表示几个十?)

6、练习册。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数豆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写百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豆子”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数豆子”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数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的活动理解位值意义。

教学难点:位值意义。

教学关键:在活动中合作学习与交流。

教学用具:学生准备一把豆子数量不限、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在实物投影下出示一堆豆子(28粒),问:估计一下有多少粒?

2、师生共同先数10粒放一堆,再估计一下。

师:谁估计得比较正确呢?

二、合作互动,探索新知。

1、大家一起来数一数。(一个一个地数)

2、指几名学生来数,其他学生跟着数。(用不同的方法数)

3、读数。在计数器上拨数,读一读,说一说表示的意义(在小组内交流。)

如:42、89、25、33。

4、写数。在计数器上拨数,读一读,写出数。(先在小组交流,再在班级汇报。)例如:37、40、55、19、60、82、100。讨论:55这两个“5”的意义一样吗?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摆一摆。摆出26根小棒,说说是怎么摆的。

2、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说说意义。(第4页)

3、看计数器写数。(第3题)

4、写门牌号,理解序数的意义。(第4题)

5、游戏:抓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课时 动物餐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

过程与方法: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关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导语: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

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你是怎样比较的?

二、探索新知,建立模型。

1、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小结:先看十位,数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再看个位。

3、独立完成填一填,填完后在小组里交流: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

4、汇报交流、小结: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三、实际应用,巩固练习。

1、练一练:比大小。(第6页)学生独立完成后,统一校对。

2、连一连。(第7页第2题)先让学生说题意,后连线。

3、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

⑴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

⑵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再说说有什么特点。⑶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五、课堂总结:说一说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和多得多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能在具体情况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数来描述生活中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

体验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和多得多的含义,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理解概念。

教学关键: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看图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信息:鸡有85只、鸭有42只、鹅有34只。

二、建构模型。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还可以怎样描述谁多谁少?(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交流。)

问题:鸡比鸭多几只? 鸭比鸡少几只?

鸭比鹅多几只? 鹅比鸭少几只?

鸡比鹅多几只? 鹅比鸡少几只?

比多少的描述:鸡比鸭多得多;鸭比鹅多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鹅比鸭少一些……

2、完成想一想,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和多得多的含义。

三、实际应用。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3题。三道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2、数学游戏。猜数。

四、课堂总结: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和写法,加深理解两个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数数、数的组成和写法(组织学生口答)1、1层放10个桃子,2层放几个?70个可以放几层?100个可以放几层?(本题让学生弄清十进制计数法。)

2、接着数。25、30、35(40)、(45)、(50)、(55)、(60)。64、62、60、(58)、(56)、(54)。33、36、39、(42)、(45)、(48)、(51)。本题让学生有规律地数数。

3、学生独立完成书本第1题。

4、我拨你读、你说。教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数,说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数的大小

1、最多与最少。(第10页1题)

出示啄木鸟挂图,说说图意,再比较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并说说理由。

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第3题。要求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只要有道理,(1)题。答案:42。原因:多一些。

(2)题。答案:85或87都可以。多得多、比90少一些。

3、比大小。在计数器上拨数。52 56、25 54、89 98、6 5。

18〈()()〉17

三、思考题。书本第6题,先独立完成,再组织讨论办法。答案:最大的数是85,最小的数是25。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荐生活中的数学教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500字)

第五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3000字)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2、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4、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5、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体会奇数、序数和位值制等。

6、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等。

7、逐步发展学生数感。

单元学习重难点

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及数感的形成和发展。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通过具体情境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第一课时 数铅笔

教学内容:课本2-3页(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理解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各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的数的过程,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能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点:

1、数数、读数。

2、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教学难点:有规律的数数。

教学用具:师生各准备学具盒,小棒、皮筋套、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家刚刚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在过春节时各家都放了一些鞭炮。小明的爸爸 放了100响的小鞭,现在老师用这些小棒来代替。猜一猜这些小棒有100根吗?你们愿意一起数一数吗?

二、导学新知,探究互动。

1、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数小棒。

2、交流汇报: 你是怎样数的?

一根一根地数、两根两支根数、五根五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 把十根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

3、比较:刚才每个小组的同学都采用了不同的数法,有的用十根十根数的方法,你知道10个一是多少吗?2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体会: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

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10。

把10根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10个十是100。

4、练一练:师出示几捆小棒,提问:1捆是多少?3捆是多少?5捆、6捆、10捆是多少?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圈一圈,数一数。(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图一:可以2个、5个、10个。

图二:可以2、3、4、5„„

2、从1数到100。你会用什么方法数?

3、出示5捆小棒,是多少?是几个十?再添上2根小棒是多少?

5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5、用计数器拨一拨:43,65,72

(个位拨几,表示几个一;十位拨几,表示几个十?)

6、练习册。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数豆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写百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豆子”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数豆子”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数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的活动理解位值意义。

教学难点:位值意义。

教学关键:在活动中合作学习与交流。

教学用具:学生准备一把豆子数量不限、计数器。

教学过程:

3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在实物投影下出示一堆豆子(28粒),问:估计一下有多少粒?、师生共同先数10粒放一堆,再估计一下。师:谁估计得比较正确呢?

二、合作互动,探索新知。、大家一起来数一数。(一个一个地数)、指几名学生来数,其他学生跟着数。(用不同的方法数)、读数。在计数器上拨数,读一读,说一说表示的意义(在小组内交如:42、89、25、33。

4、写数。在计数器上拨数,读一读,写出数。(先在小组交流,再在班级汇报。)例如:37、40、55、19、60、82、100。讨论:55这两个“5”的意义一样吗?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5个一。

、摆一摆。摆出26根小棒,说说是怎么摆的。、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说说意义。(第4页)、看计数器写数。(第3题)、写门牌号,理解序数的意义。(第4题)、游戏:抓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课时 动物餐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

过程与方法: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关键: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导语: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

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你是怎样比较的?

二、探索新知,建立模型。

1、小组合作学习: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小结:先看十位,数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再看个位。

3、独立完成填一填,填完后在小组里交流: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

4、汇报交流、小结: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三、实际应用,巩固练习。

1、练一练:比大小。(第6页)学生独立完成后,统一校对。

2、连一连。(第7页第2题)先让学生说题意,后连线。

3、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

⑴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

⑵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再说说有什么特点。⑶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五、课堂总结:说一说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和多得多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能在具体情况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数来描述生活中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

体验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和多得多的含义,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理解概念。

教学关键: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看图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信息:鸡有85只、鸭有42只、鹅有34只。

二、建构模型。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还可以怎样描述谁多谁少?(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交流。)

问题:鸡比鸭多几只? 鸭比鸡少几只?

鸭比鹅多几只? 鹅比鸭少几只?

鸡比鹅多几只? 鹅比鸡少几只?

比多少的描述:鸡比鸭多得多;鸭比鹅多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鹅比鸭少一些„„

2、完成想一想,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和多得多的含义。

三、实际应用。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3题。三道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2、数学游戏。猜数。

四、课堂总结: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和写法,加深理解两个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数数、数的组成和写法(组织学生口答)

1、1层放10个桃子,2层放几个?70个可以放几层?100个可以放几层?(本题让学生弄清十进制计数法。)

2、接着数。25、30、35(40)、(45)、(50)、(55)、(60)。64、62、60、(58)、(56)、(54)。33、36、39、(42)、(45)、(48)、(51)。本题让学生有规律地数数。

3、学生独立完成书本第1题。

4、我拨你读、你说。教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数,说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数的大小

1、最多与最少。(第10页1题)

出示啄木鸟挂图,说说图意,再比较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并说说理由。

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第3题。要求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只要有道理,(1)题。答案:42。原因:多一些。

(2)题。答案:85或87都可以。多得多、比90少一些。

3、比大小。在计数器上拨数。

56、25 54、89 98、6 5。

18〈()()〉17

三、思考题。书本第6题,先独立完成,再组织讨论办法。案:最大的数是85,最小的数是25。

下载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运动会》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运动会》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捉迷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三道沟学校 张婷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过程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跳绳教学设计

    [伴你教数学]跳绳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初步发展估算意识。 2.锻炼学生的观察比较、口头表达、交流参与和应......

    一年级数学小小养殖场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小养殖场 扶风三小 李伟娟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 2.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第三节 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 的习惯。体会同一问题有多种......

    一年级下册数学学案-3.5《小小养殖场》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小小养殖场》教学设计课题小小养殖场单元第三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学习目标1.创设具体的情境,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小养殖场》教案5 北师大版

    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

    《小小运动会》教学设计

    《小小运动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的内容。该课通过小小运动会的情境,综合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包括100以内的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