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省级工程中心文化建设探索论文

时间:2019-05-15 12:5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高校省级工程中心文化建设探索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高校省级工程中心文化建设探索论文》。

第一篇:地方高校省级工程中心文化建设探索论文

摘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建设对加强地方高校科研平台建设与学科内涵建设,以及提升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笔者以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为例,认为地方高校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注重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建设、人文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思路与方法.关键词:地方高校;文化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引言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培养地方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依托领域科技实力较强的重点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等院校组建的科研开发实体[1]。地方高校中诸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在全面提升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区域社会服务的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大多注重了人才队伍建设和试验硬件设施建设,而对科研平台文化建设方面考虑较少。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文化建设是提升省级科研平台内涵、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建设是各类人员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精神与物质财富的积累。“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在榆林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榆林市陕北白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经陕西省科技厅批准在榆林学院组建成立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笔者以该研究中心为例,探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建设的目的与意义、建设内容与实践途径,以期为省级科研平台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1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1.1有利于促进学校应用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

当前,国务院颁布《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高校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2]。高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地方本科高校实现应用转型发展,以及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推动作用[3]。

1.2有利于加强学校科研平台建设,提高学校科技创新与竞争能力

地方高校通常科研起步晚、高层次人才短缺、科研条件落后等各方面因素,出现科研核心竞争能力差、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现象[4]。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可以增强学校对外展示宣传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这有利于稳定已有研究队伍,还能吸引和汇集优秀人才,并通过省级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实施将会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竞争力。

1.3有利于推动学校学科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应用型

人才培养水平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常依托特定的专业学科,研究中心成员承担科研与教学双重任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间存在内在的相互关联,也是联合培养研究生和大学生科研实践的重要平台[5]。研究中心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浓郁的学术气氛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具有价值导向、行为约束、激励与鼓舞的作用[6],这对不断提高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2文化建设的内容与途径

笔者认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环境文化建设、人文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等3个方面。

2.1环境文化建设

2.1.1文化走廊建设

在研究中心建设文化走廊,即在步入研究中心的醒目位置挂上研究中心的中英文名称及Logo,在往里走廊的墙壁上挂上带有灯光效果的展板,在合理的位置设立展示橱窗。在制作研究中心的中英文名称时,要确保英文名称准确无误,因为要么是打印疏忽要么是中国式英语翻译导致的公共场合错误的英文标识或名称屡见不鲜。Logo的设计也很重要,能够体现中心的文化特色,构思新颖创意,图案简洁,色彩鲜明大方,必要时要请专业人士进行设计。展板以图文的形式展示,主要介绍研究中心的整体情况,板块内容可包括:中心简介、中心定位、中心研发方向、中心主推技术、对外服务项目、主要科研项目、主要工作和成绩、主要科研成果、荣誉与奖励、领导关怀与重视、媒体关注、科研团队介绍、团队成员笑脸墙、最新重大成果介绍、关键核心技术图示、大型仪器设备展示等。通过橱窗将科研成果或开发的产品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来,比如做绒山羊相关研究的实验中心,橱窗里可以摆放活灵活现的绒山羊标本和穿戴羊绒服装的模特等,再配备壁挂式电视,在有参观人员时打开电视,播放实验中心简介及媒体采访等方面的视频,通过视听同时展示,提高宣传力度。

2.1.2实验室文化建设

在研究中心实验室门外挂门牌编号及实验室中、英文名称,在实验室内的墙壁上挂一些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实验注意事项等展牌。实验室内应优化实验室布局,注意仪器的摆放,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并将做有毒害污染试验的域区标识出来,此区域所使用实验器材不能随意搬动或拿出区域,进行相关实验必须在此区域进行。此外,在某些实验室的窗台上可以摆放一些盆栽花卉,以净化和美化实验室环境,亦在试验闲暇之时陶冶情操。

2.2人文文化建设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学术交流,提升师生的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及科研能力,可尝试如下几种方式:2.2.1组织师生进行学习培训、参加学术会议和实地考察对新进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实验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师生参加国内举办的一些与自己科研领域相关的专业研讨会或学术会议;组织教师去其他高校或科研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新的实验设备,学习新的实验技术及实验管理经验。

2.2.2在自己实验室内举办

Seminar实验室每周举办一次Seminar(学术研讨会),一周进行Workreport(工作汇报),另一周进行Journalclub(文献报告),Workreport和Journalclub交替进行。进行Workreport时,每个人简要地汇报自己这两周的工作内容或试验进展,重点提出自己在工作或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其他人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主讲人(每次一位研究生)将自己的试验进展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其他人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发言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进行Journalclub时,每个人简要地汇报自己这两周看了哪些方面的文献,讲一些从文献中的收获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主讲人(每次一位研究生)选取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章或导师指定的paper,以PPT形式给大家进行讲解,供大家共同学习,要求所选取的文章为SCI期刊收录文章,并提前一天将所选文章通过邮件形式发送给大家。

2.2.3网站建设及微信公众平台搭建

建设具特色文化的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网站与微信平台进行信息与技术交流,达到普及科学知识、报道研究资讯、提供产品展示平台、搭建研究与产业化桥梁的目的。

2.3制度文化建设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本制度应由地方高校的国资与实验室管理处统一提供,体现中心实验室特点的制度由本实验室制定。如笔者所在地方高校关于实验室方面的规章制度有:榆林学院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榆林学院学生实验守则、榆林学院实验室工作守则、榆林学院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管理办法、榆林学院危险化学品采购和使用管理办法等。中心各实验室根据实验室功能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试剂药品领用制度、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常用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名录、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大型仪器使用操作规程等。将这些规章制度制成展牌挂在实验室内的墙壁上,便于师生学习与执行。此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必须对新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及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培训,或建立实验室安全知识站,在线进行安全知识答题,培训合格或答题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试验;中心还应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更新规章制度、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3结语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化建设对加强地方高校应用转型发展、科研平台建设与学科内涵建设,以及提高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笔者以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为例,认为地方高校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注重文化建设,包括环境文化建设、人文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国荣,施金良,许弟建,等.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学科建设引领作用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87-188.[2]教育部.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http://,2015-10-23.[3]黄守星,李利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化建设重要性分析[J].职业时空,2014,10(9):58-61.[4]陈长喜.加速地方高校人文社科科研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6(23):12-13.[5]张绍岩.利用工程中心平台资源提升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探索[J].学周刊b版,2014(10):221.[6]武晓鹂,龙飞,莫淑一,等.建设良好实验室文化,激发研究生科研热情[J].经营管理者,2014(27):268.

第二篇: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探索论文

【摘要】工程训练中心模式是地方性高校进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时的必然选择。要根据学校发展目标、自身资源状况和发展战略等确定的发展取向和建设类型,依据学校的实际,进行定位和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选择。应使教学研究成为中心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特色。

【关键词】工程训练中心;管理;运行

河西学院地处甘肃西部,是河西走廊唯一的一所专升本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根据甘肃省河西走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开设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近年来,学校斥资几百万元,建成了能够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实验室,但学生需要进行的大量实践活动仍无法在校内进行,迫切需要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在全国大部分理工科院校把传统的校内实习基地向工程训练中心转化的时候,我校在进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时采用工程训练中心模式是必然的选择。工程训练中心的基本功能

①面向全校本科生开展综合工程实践教育,使学生在工程素养、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得到启蒙、训练和提高。②承担部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教学任务。③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开展创新活动、科技竞赛的开放式基地,为优秀创新成果的孵化提供物质保障。④服务于学科建设,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为科研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硬件支持。⑤成为地区性培训中心,对兄弟院校的学生和地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成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的定位选择

工程训练中心主要是面向本科生的工程实践教学需要建设的,它主要是作为理工类本科生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和各科类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地存在的。这里的“定位”是指工程训练中心根据学校发展目标、自身资源状况和发展战略等确定的发展取向和建设类型。依据各学校的实际,工程训练中心的定位有多维、多层次的选择空间(见表1)。

2.1 类型选择。我校以本科教学为主,从教学和提高设备使用率以及为地方建设服务角度出发应选择教学、生产型:即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工程训练中心承接企业委托的工程制造项目,从事生产性设施的社会服务活动,进行“真实工作”。这样使学生在培训时能够接受更高的挑战,工作得更为认真,且有趣味性,并能了解企业的实际要求;

2.2 层次定位选择。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科研和生产性社会服务功能都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工程训练中心的每一种功能都存在层次定位选择。我校应选择教学层次,从事本科教学或以本科教学为主,兼顾企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任务。除承担本科生的工程训练外,工程训练中心还可以部分承担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

2.3 服务面向定位选择。我校属河西走廊区域性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工程训练中心应以校内为主,兼顾社会需要。在高质量满足本校教学、科研需要的前提下,主动拓展服务对象,积极对外开展外校学生工程训练、在职人员工程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和相关工程技术咨询、顾问服务。这既是高校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工程训练中心赢得社会各界经费支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改善训练条件的必然选择。工程训练中心的管理体制与模式

3.1 管理体制的选择。工程训练中心的管理体制应该符合工程实践教学的规律,为实践教学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同时有利于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国内外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实行如表2所示的几种管理体制。由于我校拟建的工程训练中心具有鲜明的电气特色,所设置的训练项目侧重于

电力和自动化方向,专业性较强,在建设初期面临师资严重不足的局面,没有相关学科的支持很难提升教学质量和顺利开展日常工作,所以中心应选择第一种管理模式。该模式可以使中心充分利用机电工程系在理论、科研、师资方面的优势,并与自身实践性强的特点相结合,搭建多学科工程训练平台。

3.2 管理模式的选择。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的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现有实验室划归工程训练中心管理。中心下设实验室、实习教研室和综合办公室。实习教研室由教学管理人员、实践教师、实践指导人员组成,主要在系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和实施实习教学和科研工作;综合办公室主要协助主任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确保中心各部门保持良好的协作从而使中心高效地运转。工程训练中心的运行机制

4.1 管理制度。工程训练中心在贯彻学校的管理制度的同时,针对工程实践教学的特殊情况,制订并不断完善关于岗位职责、教学管理、安全、设备、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汇编成册,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4.2 考评办法。采用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由系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进行,聘期考核由学校人事处组织进行,做到责、权、利统一。考核包括定性考核、定量考核以及其它工作考核等三部分。定性考核包括思想政治、考勤情况和安全卫生等三项内容。定量考核包括实验教学、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常规仪器设备日常管理、实验实训室建设、实验实训室管理等五项内容。建立健全教师从事实验、实习教学工作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采取加分、表彰、奖励、晋升等有效措施鼓励教师从事实验、实习教学工作,开展实验、实习教学研究。若在聘期内出现教学事故,按学校的教学事故处理条例,在考核、晋升等方面采取“一票否决”制,甚至暂停上讲台资格,通过采取进修、培训等方式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

4.3质量保证体系。认真贯彻学校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行学生评教、同行互评和领导督教制度。中心还应根据学校教学督导制度,创立分别以教授牵头的课程建设组、教学督导组和教学保证组,形成从课程规划建设、课程实施、信息反馈与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对实习指导人员还可实行学生提名制度,即在实习结束前,让学生提出实习过程中2名自己认为表现最好的指导师傅。对于综合评价突出的,中心进行表彰和奖励。

4.4仪器设备的运行。工程训练中心设专门的仪器设备管理员,协助中心主任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建立起各自的仪器设备总帐,每年按学校实验设备处的要求进行检查,做到帐物相符。各实验实训分室负责人具体管理各分室仪器设备。新进实验设备按照规定及时组织验收并建帐。仪器设备及相关附件做到定位存放,有关技术说明书等资料由各分室负责人保管。仪器设备外借、报废等均需通过仪器设备管理员和主管教学主任。仪器设备的借用、赔偿、报废等制定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4.5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可采取下列措施:

①正确使用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尽可能减少设备的维修率。

②培养实验实训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设备维修能力,以减少维修费用。

③对于关键设备的某些关键技术,请有关单位派工程技术人员维修。维护维修经费主要来自两方面:学校下拨教学运行经费和自筹经费。

4.6 安全与环保。要有配套的安全设施,如专用消防水龙头、灭火器、安全通道、应急灯系统、应急药箱等,有的重点实验、实训室还要安装避雷系统,安装电子监控系统。重点部门安排专人值班。实验室的废液与废物按照学校要求统一处理,既达到环保要求,又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按照学校要求,定期检查安全工作。

4.7安全与保护。要重视学生安全工作,不仅要设立安全员岗位,有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而且要对参与实习、实验的学生实施中心、教学小组和实习指导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实践教学中要有劳动保护措施: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在铸造、焊接和机加工等工种,为学生配备所需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护眼镜、围裙、手套、皮鞋等。

4.8网络化建设。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精品课程和电子工艺、机械工艺等资源站,建成校内外开放的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比较丰富的网上资源,也便于对外交流。工程训练中心的的主要特色

教学研究应成为工程训练中心的主要特色之一。

①教学研究能够促进观念的更新。通过教学研究提出一系列创见。不仅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而且推动课程改革与中心的建设。

②教学研究能够促进课程建设。成立课程规划与建设组,发动教师,创建必修、选修和培训等系列选修课程,使中心的潜力得到发挥,宝贵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③教学研究能够促进教材建设。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必然使实习、实验内涵发生巨大变化。这时就需要更新原有教材和编写适合自己的新教材,有力地配合教学内容改革。

④教学研究能够促进教学管理。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使中心建立的课程建设组、教学督导组和教学保证组发挥指导监督作用,使实践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有可靠保证。

⑤教学研究能够促进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为了使学生有更开阔的视野,中心可在校内外建立多个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领略最好的生产技术与现代企业管理水平。

⑥教学研究能够促进示范与辐射作用。通过教学研究加强与河西走廊高校的联系,起到立足张掖,示范河西,辐射甘肃及新疆的作用。结束语

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教学管理改革是一个长期课题,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需不断探索,如场地问题、设备投入问题、师资队伍问题、开放训练问题、创新训练问题、教学模式问题等,这些问题需在建设和发展中逐步研究解决,以保证工程训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瑜,吴玉斌.创建工程训练中心模式的思考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7年,第28卷,第6期:18~20

[2]张辉.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3 月:72~74

第三篇: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索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索

一、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相关概念

1、高校公寓文化概念

高校公寓文化是校园活动的一种新兴文化,是以公寓园区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宗旨的文化,其内容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管理文化。积极、健康、和谐的公寓文化对学生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富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公寓文化活动凝聚了大学浓厚的人文气息,体现了青年的朝气和活力,折射出大学生的良好状态,启迪学生认知观念,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2、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概念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是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及其周边场所为载体,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宿舍成员共同参与和选择的群体文化活动,以及通过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为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涉及公寓的设计布局、周边绿化、文体设施;公寓内部的装修配置、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它具有高时效性,持续性,可量化性等特点,一般短期内就会有成效。

第二层面为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公寓管理机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及执行落实。公寓制度文化建设是公寓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是整个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关系和完善的规范体系,自然会形成群体对个人不轨行为的威慑,促使公寓内的成员自觉地维护这一关系和规范体系。

第三层面为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指公寓文化建设的活动中,形成团结友爱的文明风尚,增强公寓成员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它是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关键,它应该成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乃至校园文化建设最终要达到的效果。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教育的多元性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包含从教科书中难以找到的许多因素。清洁的公寓,优美的社区环境,文雅的公寓布置,文明的言谈,丰富的文化活动等等,都能作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因素。

(2)教育的潜在性

与课堂教学活动相比,公寓文化建设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潜移默化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使学生受到教育。

(3)教育的直观性

公寓文化建设是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方式相比更具有生动、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更容易吸收和消化。

(4)参与的自主性

学生公寓活动主要是在学校的指导下,靠学生自我设计、组织、参与来完成,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公寓主人翁的作用。

二、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促进高校校园学风建设

随着学生公寓的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学生公寓不再单纯是休息的场所,而逐渐演变成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学习气息浓厚的寝室,往往能激发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学生在寝室中共同探讨专业知识,交流学习体会,能逐渐形成寝室成员趋同的学习习惯。

2、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每天有一大半时间在公寓里度过。借助这个空间,通过公寓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创造温馨的生活环境,使学生公寓集学习、娱乐、休息于一体。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和品行,又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又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有力的补充。

3、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加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学校的积极引导与帮助下,使公寓文化活动向高校各项教育的延伸。一方面,以公寓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这是公寓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增加了寝室成员与外界相互接触的机会,拓宽了交际范围,有利于沟通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为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4、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形式和主渠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模式逐渐显现出弊端。相比之下,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颖有效的模式,充分利用了公寓文化教育面广、教育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优点,而且为思想教育工作为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去陶冶和言传身教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在校园里,学生公寓是学生个性表现最真实的舞台,是思想内在品质暴露最明显的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顺利成材,应有意识地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移向学生公寓。

三、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构建途径

公寓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使校园环境更为美观,而且为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公寓文化,要解放思想,充分挖掘、积极拓展,总结新经验,采取新措施,与时俱进,不断促进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1、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前提是和谐稳定

学生公寓和相关部门,在公寓文化建设方面,应做好周密的安排、严密的组织,科学的计划、合理的布局。在管理、监督和实施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它的有效性,也要考虑它的时效性。在制度建设、秩序建设、环境建设以及安全文明建设方面。要以和谐稳定为首要前提,一方面对学生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强检查、监督和落实。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提高公寓的整体效果和水平。

2、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关键是领导重视

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并建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将这项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使公寓文化建设能够顺利开展。

3、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保证是转变观念

从以前的学生德育工作只是在课堂,依托高校“两课”教育开展,割裂公寓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转变为将学生公寓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形成以后勤和学生工作部为主,其他部门和辅导员共同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把学生在公寓的德育表现,纳入学生德育考核的体系中来,把高校公寓文化建设落在实处。

4、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基础是齐抓共管

首先,必须改变服务、管理、教育脱节的状况,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相统一。一方面,大力推进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人员进社区,有了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人员与公寓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治疗学生心理疾病,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纠正学生不良倾向,增强学生与辅导员、咨询员、管理员的信任,对学生的心理、德育、安全、规范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都起到很大作用,从而推进公寓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不定期面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辅导员、咨询人员、管理员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将满意度作为工作考核依据,真正做到齐抓共管。

其次,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涉及到学生教育、安全保障、精神文明、物业管理、后勤服务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学校各部门之间要通力协作,认真、细致的开展工作,在齐抓共管的前提下,要责任明确、分工合理。

再次,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也是公寓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建设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因此,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要善于引导,充分调动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建立健全学生公寓自治组织,从而使学生成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成为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5、高校公寓文化应坚持硬件与软件建设相结合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良好的软件设施为根本标志。因此,公寓文化建设的必须从公寓的软、硬件建设上着手。公寓硬件建设包括公寓环境建设、规章制度建设、标准化建设等;公寓软件建设包括文化环境建设,扩大对外交流等。

(1)公寓环境建设

即公寓的室内装饰、美化以及公寓周围的环境建设等等。把学校文化与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景观,另一方面,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宣传力度,提高环境育人功能作用,增强学生爱护自然、美化校园环境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2)规章制度建设

一方面,要改善公寓管理低层次,无序性的状况,依靠制度来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使管理和服务工作有一套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明确权利义务,使公寓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操作性强,合法合情合理的运行机制,开展行之有效的规范教育。形成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标准化建设

高校公寓文化的标准化建设是改善服务态度、规范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塑造以人为本的公寓服务理念,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的重要载体。现今,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后勤服务公司以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认证体系为契机,严格操作程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生活的环境。

(4)文化环境建设

首先,要用先进文化占领高校公寓文化阵地。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创造和传播精神文明的使命,学生公寓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桥头堡,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地方。当前社会多元文化容易令大学生的政治信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产生偏移。因此,高校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用先进的文化占领这块阵地。同时,在手段、方式上都要不断改进,把文化环境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向公寓延伸。高校的党团组织要进公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思想性、教育性强的活动;指导学生办好楼内的宣传栏,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表扬楼内的好人好事;开展时势论坛,相互交流经验体会,开展热门话题的讨论。

第三,加强学生群众性、自发性文化活动的引导和指导。学校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各级组织,特别是团委和学生工作部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的开展,使其积极健康的发展。

第四,创新公寓活动载体。公寓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 但公寓文化建设离不开有形的载体。我们要结合时代特征,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的特点,在公寓内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等先进技术,沟通渠道,构筑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同时还要扩大对外交流,借鉴其他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成果,共同探讨,相互促进。

总之,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在学生工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形成良好学风,校风和安定团结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篇:地方高校VI设计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因市场发展需要,当前国内高校针对VI设计课程逐步建立起了相应的教学体系,但部分地方性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与社会发展脱节等问题,从而造成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文章着眼于现实状况,从教学模式为切入点,探究VI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关键词:地方高校;VI设计;教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与进步,新型企业不断涌现,竞争加剧,企业的经营理念与模式也正进行着诸多改革与进化。全新的企业品牌形象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这也促使企业对VI设计领域的技术和艺术水平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而当前多数内地的地方高校VI设计课程教学却并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存在着与社会实际发展脱节的一系列问题。

一、VI的发展与现状

VI是基于标识、标准字符和标准颜色的视觉表达系统,是CIS(企业图像识别系统)中最具表现力的功能载体。企业通过VI设计这一载体,将自身企业文化及经营理念等信息以二维或三维不等的视觉识别符号传递给市场,让消费群体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方高校借助经济改革的浪潮,多数VI设计课程已建立起自己的教学体系,但由于很多中小型地方院校的师资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亦或者课程设置本身就脱离市场发展趋势,导致毕业生走向社会以后不能很好的胜任该岗位需求,入行之前进行回炉深造的情况比比皆是。

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束缚”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与分析,这类毕业生所面临的的困境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如存在诸多实践经验与企业运营知识的盲点,教师只是利用书本案例辅助教学但不能有效地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学生在VI设计中只会生搬硬套缺乏实效性等。而当今互联网系统的发达更是直接导致许多学生热衷于“复制”与“PS”,而非真正意义上独立创作一套完整的VI手册,这便是多数中小型地方高等学校VI设计课程教学中当前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三、找出路——“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探讨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则是尽可能实现教学与企业的市场接轨,经考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VI设计工作室”的模式来了解企业,深入社会实践,是一个极具可行性的方案之一。作为赣西地区的地方高校,又是于2015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宜春学院大可尝试打破固有的传统授课模式,成立由高职称、有实践经验的教授为基础的“VI设计工作室”。以工作室的形式结合于课堂中,探索具有我校以地方性文化为特点的VI设计教学模式。运用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解决学生在参与设计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与解决方案。根据我们研究发现,该工作室建设运行后有以下三大好处:1.通过合作共建模式,建成地方企业形象识别系统VI设计学术研究基地,吸纳优秀社会资源,外聘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VI”设计人才前来讲学、交流,以此形成在当地本领域内全面地、具有领先性的工作室;把地方企业文化为基础的“地方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研究建设成我校独有的特色科目;与地方企业建成联系基点,建立“地方性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研究工作室联系网络,促成课程教学模式与市场发展同步化。2.教学工作室可与企业形成无缝对接,随时知晓企业用人需求,大幅度解决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难的问题,结合市场需求,培养实干、实用、全面、宽口径、有素质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地方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研究打破传统大CI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格局,提出项目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创造性的改革相关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执行方式,强化实践训练,大跨步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了特色学科服务于地方经济、地方企业的能力。3.通过“地方企业形象识别系统”VI设计项目合作,促使学生学会并基本掌握市场调查和分析、解构和诊断企业视觉形象建立的方式与手段,同时学习行业内成功的企业形象所树立的模式和管理办法,能明晰所服务的企业目前在VI形象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而了解到最新的“VI”市场行情,避免所学知识与实际需求脱钩的情况。由此可见,通过对地方企业形象识别系统“VI设计工作室”模式建设的研究,可使VI设计学科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与地方企业的形象VI设计实践案例相统一,并融入案例的实际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经验。让VI设计课程教学遵循“交叉渗透、适应社会、突出重点”的基本原则。培养具有科学头脑,人文、艺术和技术的实用人才。

四、两条腿走路——教学思路紧跟时代脚步不放松

在一个新的平台、新的模式确立起来后,往往还需要配套一个全新的使用方式才能保证正常运转。比如在建设该平台的同时,还应摸索研究一套学生在实际案例设计中与课堂理论相结合教学模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VI形象的设计理论知识,在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理论授课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品牌概念视觉化问题。即品牌理念以视觉方式传达给消费群体,作为一种让消费者接触品牌最直接的方式,应着重强调学生多站在消费者的视角思考如何通过品牌视觉设计对企业形象本身进行识别和认知。尝试通过不同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作品所传达出的概念可行性,教师可安排分组作业模式,既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又能让每组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提高学习质量。

2.视觉形象传播精准、构成元素明确定位、符号个性鲜明等问题。即强调在实践创作环节中,必须对企业形象有一个精确的视觉把控,并且在取材和符号设定中特点鲜明,以免与其他品牌的视觉符号发生混淆。介于当下许多设计专业本科生在作业中热衷于“复制”与“套用模板”,这种“模板化”后所形成的设计作业不仅毫无创新,还容易造成不良风气的泛滥,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教师要严把质量关,这一点尤其重要。

3.培养学生对企业内部理念的研究及对品牌形成调查方式等问题。即以调查等方式参与研究企业的品牌形象,以最大程度了解企业的需求:(1)培养为企业明确定位的能力,提出远景目标,公司层、职能层、业务层等;(2)基于长期相关性原则,培养参与提出企业未来品牌发展战略的选择方案及每个方案的实施方式的能力;(3)根据上述研究成果,依据每个项目的优势、劣势和可行性分析,培养策划“地方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VI设计项目给出相应的基本方案的能力;

4.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视觉系统等问题,即企业的VI系统需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外在的差异性,所有视觉设计都要严格地遵循统一的标准,又要与其他品牌保持鲜明的差异,以便促进客户产生强烈的共鸣。作为企业与客户之间最直接接触的视觉载体,一套优秀的VI系统设计会将品牌信息最直接有效的传递给每个消费群体。除此基本的技能知识学习之外,学生还应当借此平台适当的涉及到对企业领域知识的学习,如教师或管理者可在工作室建立运行期间,同时建立详尽的本地企业“企业形象”现状资料盘,即“VI”数据库的建设设想,建立其他类似区域成功企业“企业形象”数据库,建立国际知名企业“企业形象”资料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参照市场行情,依据现实需求,编写好全新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配合数据库中的实践案例,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企业形象识别系统VI设计的应用有望在未来本地企业品牌建设中得到极大改善。学校利用教学基地这一重要平台,主动联系当地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VI设计”工作室,将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做出贡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VI设计经验,提高学生的平面设计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大学生毕业后顺利上班铺平了道路。

作者:谢玲玲 苏虹玮 单位:宜春学院

第五篇:探索高校体育文化发展论文

1.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1.1受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因为我们国家的文化出现了很久,所以受到它的制约,人民更加重视自身的价值思想,却忽视了性格的表现,另外已经得到了其他人对自身的肯定,所以潜意识中就非常的不喜欢体育。所以,高等院校里面各自不同的环境差距,就使很多的体育思想开始萌发出来。因为学校之间的基础,办学水平,办学的文化,设定的目的都是不尽相同的,还有所在的地区,环境和当地的经济水平的不同,都让高等院校里面的文化形式有着很大的区别。

1.2受教学能力的影响

教育的思想和使用的办法都非常的落后。现在,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核心是运动,然后根据“三基”要求,盲目的增加课程和活动量来使学生们的身体得到强制,没有重视新世纪提出的“欢快体育,健康体育”的内涵,还在愚昧的教授“竞技”模式的思想。在上课的时候,如果仅仅是把老师当成关键点,运用“强行灌溉”等落后的教学方式的话,就会极大的削减学生们对体育的兴趣,让他们觉得体育课不过是进行一系列的活动的观念。因此这种不科学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都阻碍着高等院校体育的进步。

1.3受课外体育活动传统指导思想的影响

高等院校除了进行正常的教课活动之外,把其他的精力都放在了校级体育运动队上了。因为想要在重大的体育比赛中获得奖项,所以学校只重视对优秀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浪费了很多的人力和财力,没有把以人为本当成核心,也不可能促进整体学生们的健康发展,因此和国家倡导的观念是不相符合的。

1.4受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影响

高等院校里面的老师数量要非常的充足,主要就是确保有足够的年轻体育老师。现在,我们国家普通高等学校里面的老师正在处于空缺状态,年轻老师的数量很少,年龄大的老师又要退休。1970年左右毕业的老师们现在大多数都到了要退休的年龄,然而1990年毕业的老师们的人数非常的多,已经成为了学校的核心组成。根据有关信息表明,现在这些中青年老师们的状况并不是很好,因为他们受到了从前破旧思想的侵袭,学校里面缺乏优秀的老师,年龄在35岁以上的全方位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很多年轻老师考虑到工作生活等一些因素,还有经济的影响等等,使他们的观念发生偏差,所以他们玩忽职守,不热爱工作,因此也就变成了规模小,基础差的高等院校的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1.5受场馆设施建设落后的影响

受到一些历史因素的影响和社会对体育的整体认识不够深人,所以学校对体育活动的投人资金就很少。学校里面的体育操场建立的时间很长,场地也比较破。特别是西部一些院校,很多都没有足够的体育场所,所以高等院校的体育发展就一直得不到提高。

1.6受社会价值观冲击的影响

社会价值思想的变化导致了以前的教育形式开始转变成专业技术形式,不再是对每个人进行培养,而是对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加以重点培育。我们国家正处于转变的时候,因此这种转变也给高等院校里面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在学生身上就可以看到,他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利益,从而没有重视高等院校体育活动的真正价值。

2.高校体育文化体系模式的构建

2.1以先进文化引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形成各具特色、多层次、多格局发展的时代特点高等院校的体育文化是归属为学校里面的社会文化中的,但是每个学校的产生背景,整体架构,制定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就带有各自的特点。学校的体育文化在建设的时候不仅要追随主流方向还要有自己的特点,特点是高等院校体育文化的核心所在,也是让它蓬勃发展的动力,并且会有更大的号召力。找到学习体育文化独有的特点,培养“体育精神”的发展,一方面要发挥学校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还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对它未来进行规划。在学习历史文化所有的根基上,按照每个学校的真实状况,完善的进行规划。第一就是建设学校体育文化的时候,要考虑到办学的目标和所处的环境。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的教育也是不一样的,学校只有充分把握住这个需求,才可以使学生们的心理和身体都得到进步。第二在创建学校体育文化的时候,要和学校里面的设施设备,老师资源和课程的开设进行统一,不可以忽视实际性的作用,另外还要重视地方的需求要符合学生的个性。高水平的建立,高规格的创建,高水准的管制,顺应时代的发展来追求体育文化的最高品格,是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充分的发挥作用,这是创建校园体育文化永远追求的方向。用先进的文化来指导文化的创建活动,也就是说最大力度的使学校里面的凝结,创新,培养人才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在这种浓厚的文化动力中得到飞跃的进步。

2.2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

突出以学生为本的高校体育文化进人新世纪以后,我们国家高等院校体育文化的创建工作的核心应该放在软硬件的和谐问题上:一是学校里面科学文化和人文思想的和谐;二是体育运动的展开和优良的校园风气之间的关系要很好;三是体育思想要符合整体观念;四是学校优秀体育文化和普通体育文化要统一起来;五是每个人之间关系的发展;六是课余的体育活动和课堂上课内容的和谐;最后一个是积极向上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彼此间的和谐。

2.3教职员工积极参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高校体育文化集中体现了大学校园的群体关系属性,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教职员工积极参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使彼此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有更多的共同点与更大的相容性。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开展生动而具体的体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既能反映学校的物质文明,也能反映学校的精神文明,体现出校园精神和校园风貌。凡是校园的体育实践活动,教职员工的积极参加是此项活动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职员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高,师生们在体育活动的碰撞、交融中,容易使认同感和心理相容性增强,使师生关系保持一种和谐的稳定状态。这种体育实践活动就可能导致产生某种群体关系属性的高校体育文化现象。反之,教职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差,群体关系处于混乱和离散状态,则不可能形成固定的高校体育文化现象。

2.4适度接纳外来或地方文化

一是将外来或地方文化的部分设施引进高校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文化的设施融人一起,使之成为地方体育文化最重要、也是最好的体育设施。例如那些学术沟通场所和体育馆等等,最好都是和这个地区的开发商们一起建立,一块使用,让它成为一个地方的特别之处。第二个是重视高等院校体育文件涉及到的各种设施设备,把它当成核心,变成这个地方开展体育活动,发扬体育文化的基地,来让其他省份或者全中国的体育社团和文化社团到大学里面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地方经济水平,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最后是要成立一个高等院校体育文化资料导向体制。把具备高尚品德,行为优雅,鼓励人心,可以提高学生们能力和有着丰富知识的外来体育文化都给吸收进来,增加它的号召力。例如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一起举办的划艇比。

下载地方高校省级工程中心文化建设探索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高校省级工程中心文化建设探索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富余职工再就业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人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富余人员的再就业已成为影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只有解决了这一难题,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在稳定的前提下......

    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与研究(论文)

    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打造品牌特色学校 任柏石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了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表现了一个学校的校容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

    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管理探索论文

    园林景观工程包括给排水、园林构筑物、园林道路、水系、假山石、照明、雕塑、植物种植等多项内容。它具有内容多、涉及专业广、体积庞大、生产周期长、施工周期短等特点。在......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专题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作为高校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启蒙和引导的主要形......

    新闻论文: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本土化探索

    参考文献: [1]蒋玉林.接“地气”才能聚“人气”——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本土化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7):32-33. [2]徐文乐.地方电视台新闻本土化的探索与思考[J].视听纵横......

    研究三信工程文化建设论文

    一、农村信用社“三信工程”建设中若干关系1、在三信工程在创建中与政府的关系信用社在在三信工程在创建中与政府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面对难以预料、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

    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文章出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者:文秋林摘要:社团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从社团管理和组织运作的内部机理探索社团文......

    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

    摘要:该文基于民族文化设计理念的角度,探讨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方法。在民族文化设计教学理念研讨、民族特色内容挖掘、教学方式探索、项目引导、教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