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来都是不缺爱的孩子校园故事
教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现在是发试卷的时候。当班长安笛把试卷递给罗樱时,罗樱依旧一脸云淡风轻。她从书包里抓出口红,在试卷顶端那个数字——“10”后面,郑重地加了一个零,然后又把口红伸向了嘴唇。
顷刻间,安笛感到一阵急促的心惊肉跳,不是因为她这个举动,而是因为,自己这样一个公认的好学生,竟然会对罗樱的叛逆产生羡慕。
安笛从未怀疑过自己是个好学生。
父亲在世时,如果自己的成绩没有考到90分,就会被关进地下室。父亲去世后,母亲更是变本加厉,上次因为数学考试失利,安笛结结实实地挨了一巴掌。
安笛家很穷,学历不高的母亲只能去给人当保姆。而自己,必须很用功地读书,以换取奖学金。这不仅是奖学金,更是生活费,如果没有,生活就很难支撑下去。
于是,安笛成了什么都不会只会拼命读书的好学生。
而罗樱,是彻彻底底的叛逆孩子。她生在有钱人家,她化妆,逃课,和别人吵架,却经常在自习课上哭。她说:“有时候哭不是脆弱,是坚强太久了。”
安笛总觉得,自己和罗樱那么相同,却又那么不同。
“我要离家出走了。”正在埋头苦做练习的安笛被罗樱这句话吓了一大跳。
“什么?离家出走?”
“对。我爸整天不回家,只知道工作。我得给他点颜色瞧瞧。”
“你爸那么努力工作不都是为了你吗?”
“他要是真为了我,就该多抽点时间陪陪我,这算什么?哎,你要不要和我一起走?”
“我?不用了。我在家里过得很好。”
“我知道,你过得一点也不好。”
这句话直接触及到安笛思绪的最深处。自己明明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甚至在妈妈说“安笛,要努力啊,不然以后没前途”的时候,在心里顶一句:“钱才是你想要的吧?”
安笛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紧紧攥着一个信封,这是关系到全家生活的奖学金。
安笛来到了一家店门口,这是罗樱最喜欢的一家化妆品店,以前她常常拉自己来。
对罗樱的羡慕又开始沸腾。自己什么时候可以这么勇敢地对抗自己所不喜欢的东西呢?每天都是堆积成山的练习,还有黑漆漆的地下室,母亲粗糙的掌心,无穷无尽的压力已经让自己心里的不满,慢慢转化成了恨。
安笛再次望向化妆品店。橱窗里摆着最新款的口红,就是罗樱那一支。不知为什么,她的内心开始澎湃起来,她颤栗着走进去,从橱窗中拿下了这支口红。
“出来,妈妈要拖地了。”安笛酝酿了一整夜的计划终于得以实施。只要妈妈在收拾屋子时,在抽屉里发现那支口红后,这场“报复”就成功了。
安笛紧张不安地走出了房间,还不时回头看看。
10分钟了,期待已久的声音——抽屉拉开摩擦而出的漫长音调,还是开始在空气里荡漾开来。须臾间,空气静止了,全世界就这样归于安静。数秒后,拖鞋拍打地面的声音快速逼近。安笛感到头有点晕。
妈妈站到了安笛面前,安笛等待着火山的爆发,然后自己就可以摔门而出,像罗樱一样。
妈妈紧紧地把安笛拥入怀中,开始低声啜泣。手里抓着的,是那支口红。
安笛诧异地睁开眼,目光直接触及到桌边的日历上。上面有三个红色的大字——母亲节。
“我的安笛懂事了……妈妈一直以为你会恨我……你知道吗?你爸爸在你7岁时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他走之前最担心的就是你的将来,所以他才那样逼你学习……爸爸走后,为了达成他的遗愿,我只能狠下心对你……安笛,你不会恨爸爸妈妈吧?不会的吧……”
安笛霎时一句话也说不出了,半晌,才挤出一句:“不会……”
安笛一夜未眠。天快亮时,她给罗樱发了一条短信:“回来吧,我们从来都是不缺爱的孩子。”
安笛做了半个月的兼职,赚回了那笔买口红的钱。她明白,她那像彩虹一样转瞬即逝的叛逆期结束了。
第二篇:洒满校园都是爱
洒 满 校 园 都 是 爱
——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中心学校工会主席许红明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太阳刚刚醒过来,做完晨炼的许老师提着水瓶走到开水房,一路过来,和早起的老师问好,打招呼,除了自己的开水瓶灌满外,许老师习惯的将放在开水台上的水瓶都灌满,将开水瓶的提手放在适合提的位置。做好这一切后,许老师才提着自家的水瓶晃晃悠悠回到宿舍。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平常,也是在这小小的举动中,开启了许老师新的一天的序幕。
一 扎根山区 矢志从教
许老师90年参加工作,在大堰中心学校工作27年,送走了一帮帮学生,出落了一批批骨干,服务了一届届校长。
论教学,许老师在长阳无论任教什么都是首屈一指;论能力,许老师是万金油,教过物理、教过体育、教过生物、教过数学,任过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工会主席;论人品,他是老师们心中德高望重者;论才气,他文可以拿笔写文章,武可以上场当头领。
别人问他:但凡有点能力的老师都进城了,你为什么不活动活动呢。
他总是笑笑说:我觉得这里很好呀,空气清新。若都进城了,那我们这里的孩子怎么办呢?我也奔五了,这辈子就在这里扎根吧。
朴实中透出真诚,这就是许老师的人品。二 爱洒学生,滋润心灵
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许老师关心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点点滴滴。
上午第一节课数学居多,他走进教师的第一眼就是扫视全场,察言观色,看有没有不太正常的学生。走进伏案的学生抹抹额头。看到不太高兴的学生,问问情况。学生都喜欢把自己的不舒服和许老师讲。
然后就是走近熊思薇同学,和她进行每日一谈。熊思薇自幼父母离异后跟随父亲生活,不幸的是父亲于两年前因中风不幸亡故,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家庭状况可见一斑。在熊思薇将要退学的关头,许老师伸出了援手,一直用教师博大的胸怀关爱着这个瘦弱的孩子。许老师个人的力量毕竟薄弱,他采用多种方式博取社会的关注。他通过微信平台和原来的学生、熊思薇爸爸的同学和热心公益的社会人士建立了联系,建立的熊思薇同学帮扶基金。他每天要将熊同学的情况通过微信平台和好心人们交流。通过他的努力为熊思薇筹集到了帮助熊思薇读完大学的经费。
每次学校有帮助贫困学生的名额,他总是挂着这个最需要帮助的小姑娘。由于思薇的爷爷奶奶年纪大,文化水平低,一系列的材料上交他总是帮晓晓整理,他常说的一句话是:“看着孩子可怜,咱能帮一点就帮一点,让孩子快乐度过小学时光。”他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面对思薇同学的家庭状况,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晓晓同学买文具,给她买衣服。只为孩子能够在他的帮助下更快乐一些,在他的无私关爱下,思薇同学从自卑的阴影下走了出来,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在他的感染下,班里的同学自发对思薇同学更多些关爱,她的笔坏了,总是有同学善意地借她用……
“一枝独秀不是春”,若许老师的光泽只照耀了思薇一人不算什么,许老师的光泽普度了众生。
申正波,一名白血病几乎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男孩,在许老师等人的帮助下,现在走上了工作岗位。
李舔智,一名父亲早逝的孩子,家中因父亲治病,一贫如洗,在许老师的关爱下,成了长阳一中的优秀学生。
……
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他把爱洒给他的学生们,在他乐于助人的情感的感召下,他教过的孩子也变得微笑待人、热心助人了。
三 热心服务,微笑待人
许老师热心助人,乐于助人获得同事和朋友们的喜爱,也得到广大家长们的认可。他平时对同事、对朋友都能以诚相待,友好相处,不论是谁,遇到什么困难,只有他碰到或是只要找到他,他都会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助和安慰。他也常说:“同事相聚一起工作,一种缘分,多做一些好事情,大家的关系就肯定会和谐,工作起来也更有劲。” 在学校里,不管谁的家里有什么困难,总会看到他的身影。在学校里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哪个班里的门窗坏了,他总是积极去修理,谁有困难找到他,他总是笑着说:“交给我吧。”学校值班,不管谁有事情脱不开身,只要找到他,他总会笑着说:“放心吧,我值班,你忙去吧。”在学校里,谁心里不痛快,都会找到他。那个家里有矛盾,他都会当好和事佬。
不求回报,热心服务,这就是大堰中心学校的贴心大哥许红明。
四 参与公益,关注社会
他常说:“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最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对社会尽一份自己的责任”.于是,他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一头扎进社会公益活动中。他曾参与网上公益,在网络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别人。
前段时间,电视广播中倡议广大市民积极行动到义务献血的行列中,血库用血紧张。听到这个消息,他提前两天做好准备,不吃油腻、注重饮食,既然要献血,也要献健康的血。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足以见得他是多么细心,热心了。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主动参与到义工的行列中,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许老师爱好体育运动,他一直是健身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他利用自己的人缘,为学校争取体育设施。积极参加少年宫志愿者活动,将自己运动技巧无私的传递给学生。他也是学校老师和社区居民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的义务陪练。
多年来,许红明同志始终认为助人是快乐之本,是一种美德,人生要有善心,多点爱心,能为他人多办点好事,多帮一份忙,就多一份快乐,社会就多一份和谐。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不辞辛苦,这就是我们大家心中的好榜样——许红明。
第三篇:《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 读后感
张春伟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完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彻底折服了。闭目,所有的故事情节历历在目,就像在自己的身边,就像在自己的班级。突然,想到这样一个比喻句:学生是鲜艳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句话,如果改换成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则是:如果没有辛勤的园丁培育,鲜艳的花朵就不会尽情开放。可见,花朵和园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李镇西老师,你要告诉我这个吗?
一朵花的开放,需要诸多的条件:种植的地方,水分的多少,时间的早晚,阳光的强弱,园丁的勤惰等。每朵花都想开得娇艳,开得灿烂。谁愿意自生自灭呢?但,生命有时候并不是和我们的愿望同一个轨道,和我们的期待会开上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以至于我们的辛苦跋涉,永远追不上岁月的变迁的脚步。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些遗憾:花儿凋谢了。
每朵花都是有故事的。世界上,我们找寻不到两株完全相同的花朵。这就是生命的奇迹。世界上,我们也找不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有细微的差异。绝对的相同没有,有的只是微细的区别。一朵花,从发芽、长叶、开花、凋谢,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一个学生也是,他的成长也需要一个历练的程序。没有人一出生就会说话,一上学就是人才,就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一个人离开了教育,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一个人是有情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需要一个漫长的调节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成长,教师也应该和学生一样成长。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均衡的,是和谐的,是有益的,是促进的,是影响的,是互补的。教师不可以以传统的师道尊严来板着面孔,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严肃厉害的“钟馗”,这样的教育门道,学生是恐惧的,是远离的。一个教师失去了平易近人就失去了学生的信任和亲近。不是学生不愿意接近你,而是你自己把爱的小舟推离了航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的成长离不开三个元素:社会、家庭、学校。这三个元素你说能丢弃哪个?少了一个,一个人的教育就会成为一个跛脚的残缺品。这三者是一个三足鼎立的铜鼎,保持着三者的安定性,这才是最高的教育境界。但事实证明,当今,我们的教育是不稳定的教育,是风险巨大的教育,甚至说是风雨飘摇的教育,是兵临城下的教育,是土崩瓦解的教育。
一个未成年的学生,学校是他成长的主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就是这个战场的指挥官。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兵,怎么带好自己的兵,是有学问的。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叫我们用“像„„一样”造句,班级中有许多同学是这样造的: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我不知道年轻的教师怎么看这句话,我总觉得这是学生对我们教师最高的颂扬。在所有的爱中,教师的爱是最伟大的。这种爱是最纯洁的,最无私的。不是吗?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亲情的呵护,而,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来源于职业的最原始的本质。教师希望自己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成才,都可以健康的成长。这种教育是没有杂念的,不希望学生任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还夹杂着老来养老的意念。就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当个教师的伟大了。
其实,一个教师如果只做个教书匠是容易的,倘若要做个真正让学生喜爱,让家长放心,让同事尊敬,让领导赏识的教学艺术家并不容易。李镇西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带领着他的团队——武侯实验中学的老师们一路走来,在自己的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不断收获着属于他们的教育果实。想象着他们与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思索,一起成长,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充满爱的,充满希望的,充满快乐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就是他们奉献给孩子们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同样也给了教师一个教育学生的范本。这本包含着他们最聪慧的爱的读本,让我爱不释手,使我受益匪浅。一路读来,我感觉我的内心满满的,我被里面的一个个教育的故事感染了,这一个个小故事,就像一朵朵无暇的白云,飘荡在我思维的空间里,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每一个故事的结局,每一个故事带给我的心灵震撼,都那么的酣畅淋漓。我教育中的所有的疑惑,在一个个故事中迎刃而解,他们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那么的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还爱给学生,让学生生活在爱的氛围里。他们的教育园地里没有一个坏学生。是我们的教育远离了学生,是我们的教师远离的学生,是我们的良知远离了学生,是我们的爱心远离的学生。李镇西老师是一位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座好学校,能够在武侯实验中学读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树总有高矮,花总有大小,学生的学习总有好坏。一个学生在读书的路上,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幸运的。尤其是那些原本被其他老师定性为无可救药的差生,有一位老师可以改变你,那位教师就是你的灵魂引路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学习中的后进生大多被老师的棍棒和呵斥包裹着,他们没有尊严地坐在教室的后排,他们举起的小手永远是个摆设,作业中的红色“x”,就像一把把钢叉,刺痛着他们明亮的眼睛。我们的教师害怕他们惹事,害怕他们闯祸,用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来紧紧地捆绑着他们的手脚,他们成了班级的拖油瓶,成了班级里的老大难。好生歧视,老师讨厌,家长烦心,于是,这些被我们打入“差生”行列的孩子,一步步滑向社会的边缘,迷恋网吧、游戏机室,逃学、打架,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当我们被他们的过失自责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打开这本书,看着目录,其实,一些题目就是一句教育的经典。比如:“用心灵赢得心灵”“一句话,一辈子”“我真诚地向学生说sorry”“多一些宽容和期待”“让学生知道你在乎他”“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学生给我提意见”“做学生的知心姐姐”“信任的力量”“我做班主任惊心动魄”。这些包蕴着哲理的题目,是教师在学生的故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体会。可以说,这些经典的句子,就是我们处理教育事件的法宝,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团队是用心的,是走在教育的前沿的,他们给我们的教育找到了一些开启学生的心锁的方法,有些方法是独辟蹊径的,是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是我们一些教师无法想象的。哪个教师在一生的教育中会不犯错误?关键是,在我们迷惑的时候,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迷茫的思绪中镇定下来,不要做出令自己一生后悔的处罚决定,方法总是比困难多的。只要我们遵循一个原则,只有爱孩子,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案。
花儿开放的时候,是最漂亮的时候;学生获得成功的时候,是最快乐的时候。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的教师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啰嗦。好事需要多磨,好生需要打磨。磨中,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找到问题的根蒂。如果说学生是一把镰刀,那么,教师就是一位磨镰的农夫,要想收获丰收的喜悦,就要把镰磨得锋利无比。不管这把镰上面的铁锈有多厚,不管这把镰的刀口有多钝,只要你加入水的润滑剂,耐心地磨,相信铁杵磨成针的坚持不懈,镰刀一定会重新焕发出生命的亮色,神采奕奕地走向土地。因此,我们的教师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去亲近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火点燃他们的火,用自己的心灵唤起他们沉睡的心灵。只有我们亲自探下身体,和学生一起比肩,和学生一同呼吸,和学生一起编织故事,我们才有资格进入学生的故事,真正要“读懂”孩子的故事,并不意味着教师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教育是我们和孩子生命和生命的相遇,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孩子的故事,和孩子一起创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期待着一个完美的结局。只要我们和孩子的生命交融,和孩子的心灵相通,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在生活的河流中奔涌、漂流、探险„„
美国2009年全国教师托尼.马伦在他的获奖感言中说:“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一花一世界,一生一故事。我写下这个文体的时候,我已经承认,学生的个体是独立的,是单线的,是自尊的,是发展的。既然是故事,就有起因、经过、结果。我们的教师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到底扮演着上面角色?我想,从《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那就是:教师是孩子的故事的编辑。一个优秀的编辑,不是简单的修改故事中的一些错别字,一个用错的标点,更主要的是,可以在编辑文字的同时,可以和作者一起探讨故事里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情感抒发,甚至可以引领作者对故事进行自觉的修改,从而,让故事更加精彩,更加生动。
让我们记住这记录着56个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生动故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来编织他们美好的故事,记住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园丁,呵护每一个花朵,是可以做到的。
第四篇:公车治腐从来不缺技术只缺态度
陈庆贵
“公车腐败”是官方形象的污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公共管理的难点。湖南省岳阳市开始在公务车内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实行“贴身监控”公车,若违规可被远程断油。对此,社会反应正面。但在当地干部圈中引发质疑甚至抵触(10月14日《天府早报》)。
“公车腐败”要不要治不是问题,屡治不愈甚至愈治愈烈才是问题。可以说,岳阳做法乃是再次从正面佐证,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下,高科技治理“公车腐败”的手段有的是,公车治腐不缺技术只缺动真碰硬的态度。换言之,以缺乏技术手段为“公车腐败”落空开脱,假若不是故意借口,庶几便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我所谓的动真,是说治腐要真治,而不是口是心非、知行不一;我所谓的碰硬,是说治腐要坚定决心意志,而不是或畏难不前望而却步,或浅尝辄止遇阻回头。
一些地方公车治腐之所以愈治愈腐,一口咬定其“未治”可能会有点冤枉;但有一点可以断言:与其说其缺少技术,毋宁谓之未动真格。“公车腐败”为何难治,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就以专车配备规范而言,由于多年来专车配备规定落实不严或变通落实,导致违规配备专车司空见惯。不少地方不但处级、科级干部违规配备,连科员级的小股长也“屁股后头冒烟”。久而久之,一些官员养成了出行离不开公车的习惯,公车象征身份地位的优越心理。公车配备作用乱象客观上导致两个后果,一是禁止公车私用等于砍掉官员的‘隐性福利’;二是取消专车配备等于剥夺官员身份地位。
既然公车私用已然异化为官员的特权福利和优越心理,旨在公车治腐的公车改革便注定难上加难,不少地方差不多每一次都殊途同归无功而返,脱不出“愈腐愈治愈治愈腐”的宿命。岳阳相关官员坦言:“改革面临最大的阻力是一些官员有抵触情绪,不能公车私用,等于砍掉官员的‘隐性福利’。”
应当说,本次岳阳公车治腐是动真碰硬的。一是技术上动真。在岳阳市公车北斗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监控室,电脑屏幕显示的岳阳市电子地图上,公车使用状态清晰可见:停放在固定地点的公车显示为红色标志;正在使用的公车显示为绿色标识;KTV等娱乐场所属于公车禁停区域,被明确标注。安装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的公车一旦停放在禁停地点,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信号则会即时传输回监控平台,监控系统可对违规使用公车远程断油断电。岳阳市纪委将还在纪委办公楼内建立公车远程监控室,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只要在监控室打开电脑,输入公车车牌号,就能实时掌握公车的使用情况,还能查看所有公车的历史行踪,一旦发现公车私用等违规行为,将对违规公职人员予以严肃处理。
二是态度上碰硬。对违规公职人员,除了追缴油费,还要接受停岗、通报批评等处罚。《岳阳市公务车辆实施北斗定位监管实施方案》如是规定:对故意毁损车载终端、阻碍信号传输等逃避监管行为,以及公车私用、私驾等行为,将按照党纪政纪追究相关责任。对于有
官员抵触,当地纪检官员掷地有声地宣示,“天眼”监控公车举措,不会因一些人的质疑和抵触而却步,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和落实监管。
公车治腐从来不缺技术只缺动真,公车治腐如是,“公吃”“公出”治腐也概莫能外。
文章来源:榆林人事考试网(yulin.offcn.com)
第五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心得体会
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心得体会
北大村小学 杨劲松
花了一段时间来研读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完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彻底折服了。闭目,所有的故事情节历历在目,就像在自己的身边,就像在自己的班级。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突然,想到这样一个比喻句:学生是鲜艳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一朵花的开放,需要诸多的条件:种植的地方,水分的多少,时间的早晚,阳光的强弱,园丁的勤惰等。每朵花都想开得娇艳,开得灿烂。谁愿意自生自灭呢?但,生命有时候并不是和我们的愿望同一个轨道,和我们的期待会开上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以至于我们的辛苦跋涉,永远追不上岁月的变迁的脚步。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些遗憾:花儿凋谢了。
每朵花都是有故事的。世界上,我们找寻不到两株完全相同的花朵。这就是生命的奇迹。世界上,我们也找不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有细微的差异。绝对的相同没有,有的只是微细的区别。一朵花,从发芽、长叶、开花、凋谢,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一个学生也是,他的成长也需要一个历练的程序。没有人一出生就会说话,一上学就是人才,就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一个人离开了教育,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一个人是有情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需要一个漫长的调节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成长,教师也应该和学生一样成长。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均衡的,是和谐的,是有益的,是促进的,是影响的,是互补的。教师不可以以传统的师道尊严来板着面孔,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严肃厉害的“钟馗”,这样的教育门道,学生是恐惧的,是远离的。一个教师失去了平易近人就失去了学生的信任和亲近。不是学生不愿意接近你,而是你自己把爱的小舟推离了航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的成长离不开三个元素:社会、家庭、学校。这三个元素你说能丢弃哪个?少了一个,一个人的教育就会成为一个跛脚的残缺品。这三者是一个三足鼎立的铜鼎,保持着三者的安定性,这才是最高的教育境界。但事实证明,当今,我们的教育是不稳定的教育,是风险巨大的教育,甚至说是风雨飘摇的教育,是兵临城下的教育,是土崩瓦解的教育。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整理的教育手记,让我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让我们记住这记录着56个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生动故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来编织他们美好的故事,只要你拥有一颗善良的童心,记住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园丁,呵护每一个花朵,你也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