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房子抒情散文(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12:2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母亲的房子抒情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母亲的房子抒情散文》。

第一篇:母亲的房子抒情散文

母亲老了,一个人坚守着那个院落。我理解母亲,尽管孤独,那些美好的回忆,足可以抵消母亲孤独的心境。

每次回到乡下,看着母亲孤独的身影,总是要劝上几句,让她和我们回城享几年清福,直到今年,母亲才算想开了。

我现在居住的小城,这里有外婆的家。外婆家居住的是连脊的公房,红墙灰瓦,有一个小小的院落,门前是狭长的街道。

母亲是外婆的第二个孩子,在这座小小的院落里生活了十七年。母亲说起这所房子,总免不了唏嘘感叹。

依稀记得,外婆家的院落铺的是青砖,有一种古朴的感觉。全家八口人生活在一起,孩子们时吵时闹,院子里总是热闹连天。母亲说起小时候的事,总是和外公联系在一起。母亲和大姨吵架,外公就罚两个人赤脚站在院子里,不许吃饭,不许睡觉,直到两个人认错,并且保证下次不再犯。母亲倔强,只能多站一会儿。

小舅舅比我大十二岁,骨子里就瞧不起我们乡下人,我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哭起来,小舅舅就在一旁说:“哭吧,乡巴佬小丫头!”外婆就拿着笤帚满院子追打小舅舅,外婆并不是真打,只是做做样子。

外公喜欢杯中之物,家里孩子又多,日子很艰难。外公除了上班,下班回来还去城外的河边抓蟾蜍,蟾蜍可以换钱贴补家用,也换点酒钱。大姨体弱,几个舅舅年纪又小,母亲十几岁就和外公一起去抓蟾蜍。

那个年代,家家的粮食都不够吃,常常会饿肚子,饿得实在难受了,就在家里寻找能吃的东西果腹。外婆平日是不会留下任何粮食在外面,也不可能有干粮之类的东西。正好外婆买回一捆大葱又匆匆出去了,母亲招手叫过大舅,两人一商量,就把大葱抱进屋,在火上烤一下,大葱才不会太辛辣,吃到肚子里不会太难受。

一九六五年,十七岁的母亲作为知青来到父亲生活的村庄。因为家里有下乡知青,小城可以给母亲的兄弟姐妹安排一个工作,体弱多病的大姨受了母亲的恩惠,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二十岁,母亲嫁给了父亲,没有房子,只好借住在知青的房子里。那是临街的一栋房子,出门就是村里的主街道,没有院落,也没有围墙。村边的一条小河,雨季里经常泛滥,河水漫过街道,漫过门槛,流进屋子里,小的时候经常看到父亲母亲弯腰弓背向外掏水。

这栋房子是村里的共有财产,村里多次催促搬家。父亲兄弟四个,家里穷,父亲结婚时没有房子,只好自己盖。那时,国家有一个扶助政策,没有返城的知青可以拨给三百元的建房款,区区三百元只是杯水车薪,其余的只能在村里借贷,好在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庄稼汉,在村里有信誉。垫房宅的黄土从村外拉回来,石料从几十里外的山上选。

乡下民风淳朴,尤其是盖房子这等大事,前来帮忙的人很多,在乡下,这种行为叫帮工,是义务劳动,东家管饭就可以。帮工的有男有女,男的建房子,女人帮厨,母亲里外忙活,还得照顾我们三姐妹,付出的辛苦就可想而知了。

房子终于盖起来了,三间大瓦房,宽敞明亮,只是院墙矮一些,院门是用槐树条子编织的,我们称它为排子。院子的东西两侧是高粱秸扎起的篱笆,篱笆围成一个小院落,还有一个小菜园,时令蔬菜供全家人享用。靠近西侧篱笆墙还有一个猪圈,两头肥猪是母亲的小银行,自然也少不了鸡屁股银行了。

新盖的房子与邻居一般无二,母亲也同村里其他女人一样守着房子,守着一屋子烟火,年复一年,辛勤劳作,养儿育女。母亲曾说她会在这所房子里直到老去,二十几年后,母亲不得不搬离这所房子。

村庄临近一家煤矿,地下开采严重,村庄成了塌陷区,必须整个村庄拆迁。国家发放了补偿款,建房的资金不必太发愁。父母又一次为建房奔波劳累了。关于建筑格局,父亲征求我们的意见。村里许多人家盖起水泥浇筑的房子,墙面镶满瓷砖,看上去坚固美观,却少了木梁泥瓦的朴实与暖意。父亲说道:“哪个女儿想回来,我盖最气派的房子给她!”母亲坚决反对,“我是回不去了,让我的几个女儿都留在城里!”我知道,小城是母亲的一个梦。父亲拗不过母亲,就简单盖了五间瓦房,在村子里,这所房子显得很土气。父亲一直纠结自己没有儿子,不然也盖和邻居一样气派的房子。

新房子,新院落,父母依旧会种上些时令蔬菜。几年前父亲丢下母亲走了,诺大一个宅院只剩下母亲一个人,院子里依然种植着各种蔬菜,我知道那是种给我吃的。在蔬菜最鲜嫩的季节,我很少有时间回到母亲的身边。想起这些,心里就充满了愧疚。母亲明显老了,丢三落四的,却常常和我叨念过往的点点滴滴,我知道,那是母亲无法割舍的骨肉情怀。

在小城,我为母亲选了一处住宅,让母亲在这里落叶归根!

第二篇:房子的抒情散文

2010年夏天,我到思怀乡初中支教已快一年,时间快到、别离临近,却发生了一件令我至今都极难忘记的事,关于一个房子的事。

那天早上,我在办公室备课、改作业,校长走过来,道:“梁老师,今天有一批助学社的爱心人士到学校了解困难学生的情况,你帮忙拍些照片。”校长讲完,就交给我一台相机;他知道,我平日喜好捣弄拍照。

快到中午,助学社的人终于来了,和预定的时间差不多;因为下大雨,到了渡口又得等渡船过渡。大概了解一下,爱心人士竟来自不同的各地,有本地的,有来自广东、重庆、武汉的,还有宝岛台湾的,都聚到荷城来做生意。

学生已吃完午饭,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把二十多位特困学生集中起来,讲了一阵子,介绍过助学社的爱心人士,然后一起拍几张合影,分发些文具与作业本,还有好些捐赠的衣服。完了,助学社的人就到校门外边集市的米粉店吃米粉,接着兵分几路,去特困学生的家里“核实”情况,以确定资助的“方案”。

我拿着校长给的相机,跟随其中的一组出发了。我们这组要去核实三位特困女生的情况,一共两辆车,五位爱心人士,加上学生和我;先到小菲林家,接着去小韦家,最后去小黄家。

车辆在雨水冲刷里前行,不时有点小打滑,而且不大看得清楚远一点的路况,司机大佬只好开启车灯。行了不到半个钟头,到了一个泥泞的岔路口,车上不去了,就停下来,转为步行;一人或者两人撑起一把伞,拿着东西,由学生带路,往村子里面走。大家踩着“水泥路”,飘湿了衣衫,走了十几分钟,终于到了小菲林家。半路上,我老在心里嘀咕:老天啊,雨下小一点吧,人家来一趟也不容易。可远来的客人并不在意,皮鞋、运动鞋、休闲鞋大方地在“水泥路”里漂行,没觉得有什么为难;好吧,如此更显得心愈真诚、情愈真切。

小菲林家没有人在家,事先也联系不上她阿婆,家里没有电话。我让小菲林撑伞去找人回来,我和另外两位同学招呼客人。摆好了几张小凳,热水壶和杯子却找不着;况且也不用了,雨越下越大,谁还有心思喝水呢?大家也不想坐凳,屋里太拥挤,就有人走出门去、在屋檐下撑起伞,静静看雨,默默等待,等待一位下着瓢泼大雨仍在地里劳作的老人……

后来,雨愈下愈大,屋檐下不能躲雨了,大家就躲进了厨房或卧室。闲暇之余,我拍了几张小菲林“卧室”(兼做存放粮物的仓库)的照片,屋里有她们吃的小土豆和即将见底的油桶;杂物柜上还有她以前的作业本、课本,整洁干净,我教她们班语文快一年了,小菲林从来没缺过一回作业,字迹都很工整。

终于等到小菲林和她阿婆回来了,爱心人士送上礼品,向老人了解家里的情况;拍几张照片,匆匆别过,又在大雨中踩起脚步,奔向小韦家了。

到了小韦家,一行人大多湿完身子,有了点冷意,但看到小韦家的情况,大家心里更觉得寒冷了。那是三间(一间当厨房、两间住人)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瓦房,历经风雨吹打后,仿佛一个瘦得皮包骨的伶仃的老人。我们走进屋里,屋子很小,什物杂乱,屋顶又在滴答漏水,屋里只剩一半干燥的地方了,连坐的地方也难找。小韦站在门口边,不知怎么好,很是为难。我问家人呢,她说爸爸在田里干活,妈妈在里屋休息,妈妈的眼睛看不见东西……讲着话她就想哭了。在我的印象里,小韦平日在教室听课,常脸带微笑,似乎听得津津有味;我怎么能想到,周末放学回家、她住的竟是这样的房子?看到、听闻这些情况,一位老总不由自主地摇头,喃喃自语:这个房子、这个房子,哪里还能住人?

后来,我们让小韦扶她妈妈出来,问过好,道明来意,送了些东西,拍照;大家都安慰、鼓励小韦和她妈妈,并表态,回去会想办法帮忙解决一些问题。讲到动情处,一位大哥依稀隐起两行热泪,扭头望向了别处。相逢一席话,别离又在即。当我们怀着低沉的心情走出小韦家,在泥路上回望,小韦的妈妈站在瓦屋的门口、手扶着门,眯做一条缝的眼睛,想目送远方到来的好心人吗?

我们走到第三位同学小黄家时,老天终于稍稍放晴了,小黄家的情况相对稍好一些,让人舒怀了一点点;我们不是非求资助不可,能自强岂不也很幸运?

行程完成,我们返回学校,其他核实情况的组也归来了,打过招呼后,助学社的成员就集合、返回城区。

此后,我把我同去的那一组的情况和拍下的一些照片发给了助学社的管理层。第二天,助学社那边就打来电话,“表扬”了我一番,道我做事细心耐心,并希望我能到其他的特困学生家里拍点照片、补全一些材料。于是,我就和一两位同事在课余开展了一轮漫长的“家访”,逐一完善特困学生的材料。在这过程中,我常觉得感动,好多学生家里的困难确实有点出乎意料;然而,当她们回到学校,却忘记了背后的辛酸,她们喜欢读书,上课用功,下课有说有笑,踢毽子跳绳,打羽毛球、气排球,偶尔分吃一包瓜子都很快乐,那么有礼、懂事、节俭,团结上进,看似孩子,已长大成人……

最后,又经过助学社成员的两三回核实,学校总共有十八位特困学生获得了助学社的资助,每人每个学期资助500元,直至初中毕业。

对于小韦同学家的情况,我在核实材料里这样总结:

小韦,女,15岁,思怀初中七年级

(三)班一特困学生,家住思怀新平村平村屯279号。父亲年近70岁,手有残疾,并患有胃炎;母亲双目失明,耳朵听力也很差;下有一12岁小弟,读小学五年级。家里种田0。8亩,地少许,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上学的伙食费是靠借邻里与外家亲戚略为资助,且常得拖欠。家中3间瓦房建于上世纪70年代,现在都已成危危欲倒的“危房”,家境极困,常日以粗粮青菜为食,家里仅养了几只鸡,逢年过节才偶尔见肉……

后来,助学社的头头骆总得知这一情况,积极联系助学社的各位爱心人士,最终谋划商定,依靠多方面的力量变一“大魔法”:为小韦家变出一个新房子来。

第一次核实情况过后七八天,助学社的人又来了,这回由助学社的头头骆总带队(上次因为公事抽不出空),一行爱心人士到了小韦家,与前来看热闹的隔离邻舍,把小韦家前边的那一块小地坪围成了一个小集市,爱心人士把带来的礼品集近来,堆成一座小丘;小韦一家四口高兴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

最后,骆总站出来,向大家简介小韦同学的情况,并做资助的初步构想:最紧要的就是弄个房子,一是助学社发动爱心人士大力资助,二是向乡政府反映、申请危房改造,三是小韦家发动亲戚朋友想想办法……听着听着,大家自发地鼓掌起来了。安慰了,鼓励了,说好了,承诺了,就不打搅了。撤吧!时候已近正午,头头骆总慷慨地道:今天天气好,有喜事,我请大家吃东西,每人吃了一碗烤鸭粉。

短短的小半天“相聚”,骆总给人的感觉:他就一匹老道干练的鱼鹰,一旦出击、不叼到鱼不罢休。感谢他的“出击”!同时,为他今天现场资助1000元的义举,为他那一颗火热滚烫的慧心,为他历经的许多背后的故事,为他从前与往后的更多传奇,深深折服!

两三个星期后,我再到小韦家了解情况,新房子的地基已打好,谈问了一阵、掌握了详情,要回去了;小韦的父亲交给我一袋发糕和粽子,直道感谢大家,感谢那么多的好心人,感谢学校和老师,感谢政府……

之后,暑假来了,我也离开了那里,但陆续得到一些消息:助学社的爱心人士给小韦家送去了第一批捐赠了善款10000元,还有4吨水泥;不久,向乡政府打报告申请的危房改造款也拨了下来;房子在建着,造了柱子,开始砌墙……

2010年的秋天,我再次跟随助学社的头头骆总和另外几位爱心人士回了一趟思怀;用“回”字,感觉有点像回娘家。他们是给小韦家送去建房子的第二批善款15000元,还有5吨水泥;小韦家的房子要封顶了。不久,她和家人就能搬进一个温暖的新家,这也将完成许许多多好心人的一个共同的心愿。

我跟去,是想去见证见证;顺便看看我曾经的那些学生。从夏初的一个雨天,我“陪同”助学社爱心人士,第一次看到这新房子建造之前的旧房子(或者说那不该叫房子的房子),然后见证旧屋的拆除,见到新房打地基、砌墙,到这会快要封顶了,我都在见证。也许,对好多人来讲,起个房子并不算什么;但对小韦家而言,这是一个梦,从夏天到秋天、这梦却成真了。这房子汇聚好多好心人的善意,这房子从夏日筑到入秋,成为了一个秋天的童话,真实地存在于这一个收获的季节!

返回的路上,助学社的头头骆总依然年轻健谈,与同行几位轮流畅谈,从助学多年见闻到家庭琐事、到今后打算,偶尔还幽默一玩笑。我默默听着,想起自己的混迹,自觉心境逐老、茶垢满壶胆,甚为茫然。他们或许从青年过来、成熟了,又回到了“年轻”,心态和言行都年轻了;祝福他们,始终心存善念,一往直前。

第三篇:拥抱母亲抒情散文

母亲出院后的一个星期日,我和妻带着女儿去乡下看望她,母亲的气色好多了。

女儿像个小鸟样唧唧喳喳闹个不停,黏在我的怀里让我抱,“抱一抱呀,抱一抱,抱着你的娃娃睡觉觉!”并且要我也现场直播抱一抱母亲,一下子弄得我和母亲都愣住了,可女儿不依不饶,不达目的不罢休。

30多年后我轻轻抱起了母亲,禁不住泪流满面。我没想到瘦弱的母亲是那么轻,这么多年来母亲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了。在我的记忆中,六旬的母亲体重从没有超过100斤过,她一直贫血,瘦得让人担心。近几年心脏又不好,却一刻也没停止过田间的劳作,和父亲起早贪黑精心侍弄着几亩地,还养了三只羊,十几只鸡鸭,一年到头忙碌个不停,省吃俭用,收获上来的劳动成果却源源不断地送到我们兄妹几个家中。为了母亲的贫血,我曾找过不少医治贫血的方子给母亲,可她总是舍不得花钱,吃了几剂药就半途而废。我只好买些红桃K之类带给她,她心疼得一个劲埋怨我浪费钱,但我知道母亲心里却是高兴的。再有邻居来串门,她总是拿出那些保健贫品的空盒给人家看,满脸的自豪,说是儿子孝敬她的,乱花钱哩,我好好的根本不要吃这些,又不是城里人身子娇贵。

春天来了,母亲在地里点瓜种豆时,突然晕倒了,好在抢救及时并无大碍,待我急火火赶回去,看着母亲虚弱得风一吹就要倒,我的心隐隐的痛。让她无论如何在医院多呆几天,可她刚住两天就吵着要回家,我知道她是心疼钱。兄妹几个只好耐着性子劝她,并联合起来撒谎说有个朋友在医院里当领导,好多检查项目不要钱。她听了更是不安,哪能让人家犯错误,硬是掏出亲戚们探望她时给她买营养品的钱让我去交了。我只好假戏真做,她哪知钱早交了,给她做了全面的检查,并无大毛病。我还是不放心,又给她做了CT,一切皆好,大家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处处想着别人,从来不原给别人添麻烦,而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付出,却不想着回报。

第四篇:母亲抒情散文欣赏

好久以来就想写一篇文章送给母亲了!

母亲出生于黔北重镇遵义的一个小山村,很小的时候我的外公就仙逝了,是外婆含辛茹苦把她拉扯大的。而外婆也在母亲刚刚工作后就撒手人寰,留下母亲一个人在异乡举目无亲。好在这时候认识了我的父亲,于是开启了一段风雨同舟的爱情。

曾经看到过母亲年轻时的照片,清澈如水的双眼,姣好的面容,两根又粗又长的大辫子编织着青春的风采。据说那时追她的人可不少,其中不乏家庭条件好的城里小伙。而母亲偏偏嫁给了同样来自农村的父亲,足见年轻时代的父亲魅力不差。

从我记事起,我就生活在一个婆婆家里,父母每天下班后都要从两个地方把我和姐姐接回家,每个月的托管费要花掉他们近一半的工资,但没有办法,双职工的家庭就是这样。

有了弟弟之后,生活更显拮据。为了节省开支,弟弟送去托管之后我便跟母亲天天去上班。

母亲在运输公司工作,她工作的地方到处是油污。而小时候的我总是活蹦乱跳的,因此,每天回家我的衣服比她穿的工作服还脏。我的童年时光,母亲每天必不可少的洗衣服就成了家里的一道风景。

穷日子得精打细算。我们那时候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的,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装破布的竹篓,我家也不例外。年轻的母亲,有一双巧手,总是把衣服上的补疤修饰得整整齐齐,尽量好看一些。于是,无数个夜晚,母亲坐在灯下缝补衣裳的身影,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然而生活的苦难磨灭不了母亲骨子里的那份乐观。我们小时候文化生活极其简陋,母亲唯一的娱乐就是上到二楼同事家打扑克。每次她打牌,我们在家里都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父亲总是揶揄她说,你不去唱歌真是可惜了。

母亲好整洁,家里经常一尘不染。没想到的是,这个习惯却在她的晚年害了她,这是后话。

母亲没文化,但却希望我们姐弟三个好好学习。好在那时的我挺争气,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的前三名。于是为我开家长会成了母亲最幸福的时候。一路上更是逢人便讲,我儿子又得了第几名。

童年的我,最盼望的就是节假日,因为只要这个时候,母亲都会带我们去公园玩。而去公园的路上,那各种各样的美味小吃总能吃到一两种。但我的记忆里,母亲几乎不吃什么小吃,每次问她,她总说自己不喜欢吃。傻傻的我,以为母亲真的不喜欢吃,哪里知道,母亲是在节省每一分钱来满足我们几个。

上了中学后,我那小小的虚荣心开始膨胀起来,再不愿穿姐姐的旧衣服了。有一天晚上,睡梦中的我起来上厕所,突然听到父母正在商量着什么。我侧耳倾听,原来他们商量的是买衣服的事情。母亲说:“我还有衣服穿,先给老二买吧,他现在大了,再穿他姐姐剩下的不太好。”于是第二天,我就有了一套崭新的衣服。

从小母亲对我们的管束很严,说脏话肯定是不允许的,在外打架更会被责罚。但有一次却例外。那天,我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听到外面弟弟的哭声,赶紧冲出去一看,原来是邻居的一个大孩子在抢弟弟的玩具。我怒不可遏地冲上去,和那个高我一头的孩子打了起来。闻讯赶来的双方父母,把我们各自带回了家。我惴惴不安地跟在母亲身后,准备迎接一顿责罚。没想到的是,回到家后,母亲破天荒地表扬了我:“你做得对,保护弟弟是你的职责。”第一次打架没有挨打,我真的有点不敢相信了。

倏忽间,童年时光逝如闪电。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我参加工作了。临走的前一晚,母亲一件件地帮我收拾衣服,又帮我炒好一大罐油辣椒。第二天一大早,亲自把我送上了车。她的话只有寥寥几句:“自己照顾好自己,妈就管不到你了。要尊重领导,团结同事。钱要节约着用。我们不需要你买什么,你过得好妈就满意了。”话是这样说,可是当我第一次发工资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提回去时,妈还是很高兴。她津津有味地吃着儿子孝敬她的东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她以前所说的那些不爱吃的东西,全部都是她的最爱。母爱,简单得只是一口好吃的零食;母爱,伟大得却是为了孩子的忍让!

平淡无奇的生活,压抑着我的神经。最终,我辞职去了广东。这一去,就是十几年。其间,每年春节我都要回一趟家。越临近春节,母亲打来的电话越多,都是在问哪天回家。告诉了她具体时间后,一路上又会不停地接到她的电话,一会儿就要问一下到了哪里,路上吃得好不好,回家想吃什么……那时觉得母亲的唠叨好烦,甚至有时和她聊了几句就有挂电话的冲动。

每次回家,我都像个皇帝一样,从来不做家务――母亲不让我做。每天早上起床后,母亲的菜已经买回来了,当然还少不了我喜欢吃的肉饼。明显地感到,这一段时间的母亲,就像一架拧紧了发条的钟表,快乐地穿梭于菜场和家之间,为她的儿子任劳任怨地打点每天的生活。那时的我多么的不懂事呀,还悠哉游哉地享受着这一切。

不知不觉中,母亲竟然退休了。直到这一刻,我才注意到了母亲的几丝白发。退休后的母亲依然闲不住,天天约上一帮邻居去山上背矿泉水。有一次我心血来潮要和他们一起去,母亲愉快地答应了我。提着两个空桶,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我马上就后悔了。走到水井边时,我已经累得快散架了。休息了好一会,我们装好水出发了。母亲背着一个大背篼,里面装得满满的。我提着两个桶,总重量也就十来斤吧――居然远远地落在母亲后面。在一片开阔地上,我终于追上了母亲。确切地说,是她在那里等我。见我来了,母亲一把抢过我的桶:“我来吧,你没有干过体力活,跟着走就行了。”看着母亲健步如飞地走在山路上,我感到脸上丝丝发烫。

回到家之后,母亲没有停下来。她从背篼里拿出几瓶水,给几个邻居送去。原来每次她都要帮别人背几瓶。

终于有一天,我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她在电话里吞吞吐吐地叫我最好回去。我一愣,从来叫我好好工作的母亲,居然叫我回去,一定是发生什么事了。我匆匆忙忙地办好了辞职手续,就赶回来了。一进门,我惊呆了:天呀,这还是我母亲吗?一头花白的头发衬着满脸的皱纹,眼眸里满是疲惫。见到我,母亲的脸上掠过一丝欣喜,继而又转入忧虑。她告诉我,爸爸和她的身体都大不如前了,而且爸爸的糖尿病更严重了。我说:“妈,没关系,我来照顾你们。”我就近找了一间私立学校,每天下班后急急忙忙去到菜场,买好菜之后又匆匆赶回家。收拾好家务后,下午的上班时间又到了。

每次上班前,我都要千叮万嘱,叫母亲不要做家务,哪怕扫地都要等我回来。母亲口头上答应得挺好,但我每次回来都会看到她拖地扫地。因此,我上课时最怕听到的就是手机的声音。而这一天还是来了。那天我刚要上最后一节课时,电话响了,是邻居打来的,说母亲出事了。我赶紧请假跑了回来,母亲正坐在沙发上,一脸痛苦的表情。一问,原来她在做家务时不小心摔倒了。我一听,二话不说,背起母亲就送进了医院。也怪,平时拿一点重东西都费力的我,不知哪里来这么大的力气,居然背起母亲走了那么远。

经过检查,母亲股骨头摔破了,要换成人造的。住院,观察,检查,手术。好在最后的手术非常成功,医生说最多两个月就可以出院了。我们很高兴,以为这一下母亲终于可以脱离苦海了。万万没想到,母亲在医院又出事了。那天,她趁护理她的人不在,强撑着要练习走路,结果不小心又把腿摔断了。第二次手术后,母亲明显虚弱了很多。而我的担子更重了。每天照顾好多病的父亲后,还要赶去医院给母亲送饭。兄弟姐妹们个个要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住院加护理又是一笔庞大的开支。于是,家里人商量后,决定把二老送去敬老院。

祸不单行,没多久,父亲也一病不起。仅仅一个多月后,父亲离开了我们。伤痛的泪水掺杂着无奈,掺杂着对这个世界的恨怨。但我深深知道,这是自然规律,没有谁逃得掉。

一眨眼,母亲在敬老院已经一年多了。看着孤独的母亲,我真的是束手无策。我对她说:“妈,你坚强一点,争取早日走得动,到时我接你回家。”母亲点点头,答应加强锻炼。

可是,母亲最近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医生说,她的身体器官很多都开始衰竭了。

看着面容憔悴的母亲,如秋风中的黄叶一样,我深感无能为力。只能在她老人家最后的这一段多陪陪她,多和她说几句话了。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我的母亲,儿子只能把满满的愧疚和对你的爱,写在这篇东倒西歪的文字里。

――写于母亲的床前

第五篇:写母亲的抒情散文

(一)

云淡风轻,阳光灿烂,洒在天窗上的光芒点缀了那盏琉璃灯,摇曳着,一缕缕金灿的耀眼,我独自静坐一隅,轻轻地叩开了那尘封已久的记忆。

母亲在时,曾很多次和我讲我出生时的情景。

那年冬天,雪下的很大,路很滑,天很冷,父亲搀扶着身怀六甲的母亲走进了医院,母亲忍受了三天三夜疼痛的折磨,终于,我依依不舍地从依附在母亲身体里的胎儿蜕变成一个独立的婴儿。

医生对母亲说:“是个千金,快看看吧!”母亲看了一眼,好失望,心里默默念叨:这孩子真丑,头发长长,皮肤黄黄,胖胖的脸蛋,小小的眼睛。

总之,母亲的第一眼就是看到了一个丑丫头。

一番检查,医生说:“这孩子呼吸有问题,需要住院治疗,估计存活的机率不大,你们做好心理准备!”

母亲说,当时听了医生的话心里还嘀咕:这么丑,没就没了吧,没了再生一个!

又是三天三夜,打针输液,各种治疗,护士把我抱进了母亲的怀里,说:“孩子没事了,现在开始坚持母乳喂养!”

母亲第一次把我抱进怀里,那么柔软,那么娇小,母亲说,我第一次吮吸她的乳头,喝着甘甜清香的乳汁时,小小的脸蛋上一直带着笑。

一次次的哺乳,一次次的拥入怀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谁只要说我丑,母亲就和谁急,母亲用最朴实最纯真的爱捍卫她的宝贝,从此,我变成了母亲眼中最美丽的小公主。

母亲说,她最喜欢静静地凝视我,说我的每一种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声哭泣,每一次欢笑,每一点成长,都在她的凝视里,成了最简单温馨的幸福。

(二)我四岁时,母亲说给我从公路边“捡”回来一个弟弟,要我以后让着弟弟,因为我从此以后就是个小姐姐了。

自从有了弟弟,家里更增添了许多欢乐,很多时候想起小时候,我的的确确也有过一段美好的童年。

常常在梦里,又回到那个夏天月圆星稀的夜晚。我们几个胆大的孩子,拿着手电筒,竹竿,还有啤酒瓶子,开始在村子的各个胡同里穿梭,持着手电筒往每一堵墙上寻找壁虎的踪迹,看见了,个子最高的一个伙伴就用竹竿瞄准,用力往下一滑拉,啪嚓一声,壁虎就掉下来了。然后,随行的我们几个小点的伙伴就猫着腰,用最快的速度抓住壁虎,塞进瓶子里。

冬天的夜里,我们也不畏严寒,全副武装好了,就出发去逮小麻雀,在墙上的电表箱里,在旧房子的椽子缝里,总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得那个时候的农村,到了夏天特别爱停电,晚饭后,天还不是很黑,街上就会有不少人聚到一块边乘凉边聊天,我们这些孩子更像是脱了缰绳的小野马,撒了欢似的疯跑,嬉戏,打闹。没多久来电了,我们又是最好的消息传播员,方圆二里地都能听到我们兴奋的呼喊:来电了,来电了。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夏天的夜晚在屋顶乘凉,铺上一张凉席,拿上几个枕头,我们一家四口躺在上面,望着星空,聊着琐事,不时还会有几只蝙蝠飞过。

父亲母亲的故事很多,他们总是很生动的给我和弟弟讲天上的星星,哪颗是牛郎织女啊,哪颗是北斗七星啊,贯穿着美丽的神话,我们便不知不觉的进入了梦乡。

可是快乐的时光往往都很短暂,就在我十一岁那年,爷爷奶奶仅相差十天的离开了我们,我和弟弟年龄尚小,有些习惯早已根深蒂固,放学回到家,第一声就是:“奶。”父亲把我们拉到一边,语重心长的说:“静,雷,爷爷奶奶已经不在了,以后回来了就喊爸爸或者妈妈。”

恍惚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有了无限的伤感,父亲在说那句话的时候,眼睛里分明有层雾气,那是年幼的我所不能企及得痛楚。

第二年,又是一个夏天,我的童年就从这里永远的画上了句号!

多年来,一直后悔,那天我为什么要出去玩,母亲得到父亲出车祸的噩耗,扯破喉咙的呼喊我回去的时候,我竟没有听到。

两天后,一辆白色的救护车停在了家门口,伴着呼天喊地的哭声,我看到的却只有父亲冰冷僵硬的身躯。

父亲走了,永远的闭上了眼睛,父亲,他今生只吃过我做的一顿饭,记得就是父亲出事的前几天,我像模像样地熬了一锅大米粥,炒了一盘土豆条,父亲吃的很香,直说:“瞧,沾上我闺女的光了。”

可是现在,我却颤抖着身子,看着那些人忙忙碌碌地准备父亲的后事,我也机械化地被一个爷爷指挥着,做这个或那个身为女儿该亲为的事情。

忘不了,出殡那天,父亲的魂魄竟然离奇的附在了老姑身上,老姑拉着母亲的手让她坚强,让她把我和弟弟扶养成人,叮嘱我和弟弟好好学习,要听母亲话,还嘱托同村的二姨和姨夫照顾我们一家,甚至连老姑根本不认识的亲戚,都说了好多好多话,父亲是走的心不安,太多太多的牵挂和不忍,他不得不在最后的时刻,用这种方式一一哭诉出来。

那个时候,面对生命的不堪一击,我们总是那么无力,把所有的痛苦无助都转换成了眼泪,直到眼睛哭肿,泪水流干,嗓子变哑。

我不知道那些灰暗的日子,仅剩的我们母子三人是怎么过来的,这所有的一切对于十二岁的我来说,显得太过沉重,更多的是惊慌失措。

一层厚厚的悲伤完全笼罩了母亲的眼睛,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光芒,我那个时候就告诉自己,我长大了,必须要学会替母亲分担痛苦,不可以再任性再惹母亲生气了。

(三)许多年后,我真的长大了,并且参加了工作,直到现在每每想起回家的一幕幕,心都会被思念深深地纠缠。

吱的一声,车子停在了村口的路边。

“丫头,可回来了!”耳畔响起母亲的声音。

我兴奋的喊了声:“妈!”,便与母亲紧紧地相拥在一起。

千里之外工作一年,今天终于回到了家乡,望着日渐苍老的母亲,不仅想起母亲这些年的含辛茹苦,自从父亲早逝,母亲一人承担了养儿育女的重担,风里雨里多少个不眠之夜,如今我与弟都长大了,母亲的身体却越来越不如从前。

在家的几日,母亲总是显得特别的忙碌。

“丫头,咱今天吃饺子吧,你最爱吃的羊肉大葱怎么样?”

“丫头,想吃红烧肉了不?”

“丫头,看妈给你买的最爱吃的酸葡萄。”

“丫头,走,咱娘俩去田里转转去。”

“丫头……”

母亲就在我休假的几日里,尽情地为我灌溉着她的母爱,也不停地吸取着从我身上得到的身为人母的幸福与欣慰。

如今,当我再次从村口下车,总是会下意识地望望母亲等我时站立的那颗小树旁,只是再没有那个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那一声“丫头”!那种渗透我灵魂的亲切和温暖,竟然全部随着母亲的离去而荡然无存,我不免黯然神伤——原来,您已不在!您已从我的生命中彻底地消失,只是您可知道,您的离去给我的生命留下了多少的遗憾和无法释怀,我的心从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您永无休止的无限牵挂无限自责。

我独自揣着比行李还重的心情,一步一步地往家走,没有喜悦,没有热情,没有归属,就这样平淡地,凄凉地,伤感地,回去那个已没有母亲日夜翘首期盼我归来的家。

(四)女儿腊月初一出生,月子里,母亲时常头疼,我实在想她的时候,她才在弟弟的陪同下来看看我和女儿,不过三四里的路,母亲总不愿多来,她总说:“你看我总是头疼,去了也给你帮不上忙,还添麻烦。”我说:“妈,你来什么都不用干,和我说说话就行。”在我的央求下,妈妈直到女儿满月一共就来了三次。

腊月二十九除夕之夜,弟弟哭着打来电话说:“姐,你来吧,咱妈头疼的厉害。”

刚刚满月,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我,在爱人的陪同下,连夜去了母亲家。母亲躺在炕上,弟弟一直哭着给母亲捏着头,母亲:“哎呀,哎呀……”地低声呻吟着,我一阵阵心痛,背着母亲掉眼泪。近午夜,母亲疼痛减轻,对我说:“回去吧,家里还有孩子,明天大年初一别来了,初二带着孩子一起回来吧!"

初二,天空阴沉飘着小雪,我和爱人抱着刚刚满月的女儿去了母亲家,家里只有叔叔一人,叔叔说昨天母亲就去石家庄住院了,怕我着急孩子吃了火奶,就没敢告诉我。

几天后,我把女儿交给婆婆,和家里的亲戚去医院看母亲,正好那天检查结果出来,连续的检查、化验、确诊、治疗,最后还是被医生宣判了死刑。

犹如晴天霹雳,这是我接受不了的事实,我怔怔地呆立在医院的走廊里,眼泪狂奔,痛不欲生,似乎我的心被冻结了,窒息了,停止了跳动。我想歇斯底里地痛苦,发疯,想问苍天为何如此不公,我想用自己的生命做交换来延长母亲的余生。可是一切的悲伤愤怒又都显得那么的无济于事。半年,半年对于一个生命处于弥留之际的病人是多么短暂的时间,我无力地一遍遍问自己,这半年的时间,我究竟能为母亲做些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每天两边奔波,女儿尚在襁褓之中,白天去照顾母亲,晚上回来带女儿。

多少个日子我带着母亲四处寻医问药,想要找到一丝希望一个奇迹。可是,我们总是无力改变命运的作弄。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直到后来不能进食,不能言语,仅靠液体来维持生命。母亲用笔写下了无数对我和弟的嘱咐,还有她自己的身心痛苦,最最让人揪心和酸楚的就是一个“饿”字,饥饿感浸透了母亲的全身,一点点地侵蚀着母亲那最后的意志,我无法想象一个人多日滴水未进的痛苦。

每次看到母亲一次次的用手指指嘴巴摸摸自己的肚子,天啊,我的泪就会如江如海的泛滥,我心痛我悲伤我想替母亲承受所有所有的不幸与痛苦,可是,我究竟能做些什么,在死神面前我竟然这般的渺小这般的不堪一击。

那些日子我心力焦悴,总觉得天气灰蒙蒙的。虽然母亲的身体已不容乐观,可是为了母亲能够多一线生的希望,我依然来回奔波着。这个世上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有着自己一生珍爱的人,在最珍爱的人即将离去的时候,谁都会像我一样去极力挽留,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望着病榻上这个日益消瘦沉默寡言的中年妇女,我怎么也不能想象这就是我那个性格好强开朗乐观爱说爱笑的母亲。母亲用自己的双手为我和弟维持着这个挡风遮雨的港湾,苦日子过去了,该是享受儿孙满堂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的时候了,病魔却残忍地将要剥夺她拥有这一切的权利。

想起小时候和母亲赌气不吃饭,母亲就会笑嘻嘻地连哄带骗的塞过一碗热汤面来;脚上生疮发高烧的时候,母亲彻夜不眠无微不至地照顾;亲友来家串门,母亲总是热情招待,很容易把她的快乐传染给别人。

在最后的那段日子我陪着母亲把我们唯一的一张全家福整整齐齐地镶在了相框里,挂在了卧室的墙上,把家里所有的衣服被褥都整理了一遍,母亲永远是一个认真的人,走也要走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五)母亲走了七年了,七年来,多少次,我在深夜,我在梦里,呼唤母亲,我挣扎着醒来,心痛的几乎窒息,泪水湿了大片大片枕巾,可是母亲,您在哪里,我伸手触摸到的只有冰冷的夜,只有黑暗里自己颤抖的身躯。

一次次追问,母亲,您那么那么爱我们,可您却那么那么狠心离去。无数次,我不愿接受,我多么渴望这只是一场噩梦,梦醒了,母亲依然在,依然在我们身边。

我想念母亲亲手包的饺子,想念母亲亲手蒸的馒头,想念母亲爽朗的笑声,想念母亲温柔的呵护。可是,我该怎么接受,这所有的一切一切,我今生无论如何都再也触及不到了。

父亲离去,对于年幼的我,记忆始终太浅,可是当母亲永远消失在我们的生命里,突然觉得,我们的人生就这样轻易得,早早得不完整,这个世上,我们该如何再真切地喊声:妈妈!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那么坚强,每一次的沉默,失落,难过,都会渴望母亲最最温暖的怀抱。可是,母亲的爱,从离去的那一刻起,就化作了一缕春风,我们只能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

有一种依恋,就是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嗅母亲的体香,隔着纯棉背心触摸母亲的皮肤,那一刻,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无尽得满足感,安全感。

有一种习惯,胡同口,守望母亲的身影,伴着暮色母亲缓缓而归,我等待的焦虑,在那一刻一扫而光,脸上满满的都是甜蜜的笑。

有一种怀念,在梦里,迷失方向,奔跑,寻找,那个温暖的港湾,消失的无影无踪,任我泪流满面,鞋子掉了,布娃娃丢了,头发乱了,而母亲却无论如何也回不来了。

有一种期盼,天上人间,缘分不会如此之浅,我相信母亲会在某个角落,静静地守护着我,来生,还要相遇。

此刻,若母亲会听到我的心声,母亲的眼里一定会盛满了无助的泪水,恰似母亲在时,不忍离去的痛苦,病榻上的母亲,用笔写下滴血的叮咛,那不是遗言,那是无休止的牵挂啊!

母亲走后的日子里,每想母亲一遍,心都会疼痛,不敢碰触的伤疤,在月光清浅的夜晚,仰望,星空,想象着,那颗最亮的星星是母亲在对我温柔地眨眼睛。

昨夜,我又一次梦到母亲,我生病了,母亲陪我去了好几个医院,医生都对我摇摇头,说:“没法治。”母亲一直紧紧地拥着我的肩膀,告诉我:“静儿,不怕,妈妈在。”

当我梦中醒来,心久久沉溺在梦境之中,我不坚强,在记忆的深渊里,我努力寻找母亲的影子,哪怕只是模糊的样子,我也要感受片刻母亲的气息,可是,当我望向窗外,那夜色中五彩的霓虹灯还在闪烁,这个世界,我终要自己一个人去面对,一个人去成长。

如今,每次回到那个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家,我总会有种莫名的伤感,我会静静地把每个房间都巡视一遍,回忆每个角落留下得母亲的身影,感受昔日的情景,其实,说与不说,心总会生出无限悲凉。

时光如流水人事已非,弟结婚,重新装修了房子,原来母亲用过的旧家具也换掉了,我仅有的那些亲切感,也只能永远地埋藏在心底。

可是,无论岁月如何流逝,世事如何变迁,父亲,母亲,终究,永远活在我最深的记忆里。

下载母亲的房子抒情散文(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母亲的房子抒情散文(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缅怀母亲的抒情散文

    刚才散步看到背影酷似母亲的老人,恍惚中,快步赶上站在她的面前,却一点也不像。失望的我思念如潮,热泪难忍。昨天晚上母亲又来过我的梦里,依然在田地里不知疲倦、辛勤劳作的身影,我......

    母亲的菜地抒情散文

    小时候我妈对我的教育非常严格,拿到现在的话也许人家要说她是虐待儿童了。妈妈对我的这种教育虽然因为太过严酷而让我很害怕她,很不喜欢她,但是现在我真的很感激她,不仅感激她给......

    母亲与布鞋抒情散文

    母亲出生大户人家。用后来的话说,就是地主家庭。母亲说,她至之所以嫁给父亲,是因为父亲出生好,是贫农。母亲不识字,但做得一手好针线。平素里打个补丁缝个裂口什么的,不露针脚不走......

    如若我是你,母亲抒情散文(共5篇)

    如若我是你,母亲,此刻,我一定会趴伏在朱红油漆的长凳子上祈祷,默念一段基督圣经,许下世上最美丽的心愿:孩子们都平安,有事业的鸿运祥程,一帆风顺;没有事业的家庭和睦,万事如意;子孙......

    因为你是母亲抒情散文

    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来描述你,因为在我近二十年的生命里,你一直这样存在。于我而言,既没有求而不得的渴望,也没有如失至宝的痛惜。所以,你注定要被感性操纵的我所忽视。可......

    回忆我的母亲抒情散文

    母亲的一生,是凄苦、穷困的一生。尽管母亲辛劳一世,生活却是清贫终生!母亲三岁那年,外公离世,留下外婆与年幼的儿女相依为命,苦度日月。母亲的婚事是媒妁之言作成的,父亲憨厚老实,只......

    守候母亲的幸福抒情散文

    偶尔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写的是年少的我们永远不懂母亲的心,不曾想过我们在挥霍自己的青春的时候也在浪费母亲的青春。母亲那个年代,没有华丽鲜艳的衣服,没有高档的化妆品,看着......

    我的两位母亲的抒情散文

    我曾经幸运的拥有两位平凡、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我的生母和婆母。虽然她们出生在不同的家庭,成长在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但是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