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论文
对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营造热爱阅读的氛围。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论文一
【摘 要】
学习永无止境,在竞争激烈的二十一世纪,面对着就业压力的大学生更应该通过书籍来强大自己,因此课外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调查得到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文章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AHP层次分析法对西南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的调查,发现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因为各种诱惑而导致大学生阅读量不足以及无心阅读,笔者最终通过学生角度以及学校角度给出相应对策,希望可以由此提高我国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质量。
【关键词】
大学生;课外阅读;AHP;对策
与高考生紧张的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似乎有许多课余时间可自由支配,所以阅读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大学生的性别、年龄、专业、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等的不同,所以在阅读上表现出不同的模式。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书籍似乎被部分中国大学生冷落了。而且,大学生们在阅读学习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极为担心的现象,比如重网络轻纸本、重英语轻母语、重消遣轻求知、重时尚轻经典、重泛读轻精读。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浅阅读现象越来越严重。
国内一些学者也对此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其中吴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对文学作品产生极大的兴趣,争鸣作品和热点作品颇为抢手;经贸理论、金融知识及公关知识类的图书依然是大学生阅读兴趣所在。侯雪林等对南京农业大学的13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借阅的书社会科学高于自然科学,最热门的书籍是文史哲、经济、外语类,其中经济类里市场营销、金融、经济管理分别为44.6%,42.1%,24%。工具书利用率低。姚本先对5所本专科学生进行了兴趣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阅读的首选仍是文学作品。
本文通过向西南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包括荣昌校区)发放问卷调查,结合查阅的资料,通过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研究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针对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
一、大学生网购存在的现状
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西南大学的大一至大四的各系部在校大学生。采用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50份,回收率为91.7%,回收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在回收的550份问卷中,有450人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100人无此习惯。数据经整理之后,其中男性225人,占总人数的50%,女性225人,占总人数的50%。其中理工类学生210人,占总人数的46.7%,文史类学生240人,占总人数的53.3%。(见表1)。大学一年级学生75人,占总体人数16.7%,大学二年级学生105人,占总体人数23.3%,大学三年级学生210人,占总体人数46.7%,大学四年级学生60人,占总体人数13.3%(见表2)。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文学类的书籍最感兴趣,并且自然科学类,国内外小说等图书也有部分学生经常阅读。男同学更喜欢自然科学类书籍,而女同学偏爱小说类,详情见图1。
表1 调查对象性别、专业门类分布情况
指标 性别 专业门类
男 女 理工类 文史类
人数 225 225 210 240
百分比 50% 50% 46.7% 53.3%
表2 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情况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人数 75 105 210 60
百分比 16.7% 23.3% 46.7% 13.3%
图1 大学生阅读书籍分类
而每月的阅读量,有225人每月阅读1-2本,只有15人每月的阅读量达到7本及其以上。说明我国大学生书籍的阅读量不足。每周进图书馆的次数为2-3次的最多,有210人,详情见图2:
图2 大学生每月阅读量及每周去图书馆次数
二、关于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我们建立了关于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的模型如下图: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数学模型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简介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即每次取两个因子xi和xj,以aij表示xi和xj对Z的影响大小之比,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n×n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简称判断矩阵)。关于如何确定aij的值,引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下表列出了1~9标度的含义:
表 3 1―9标度法示意表
标度 含义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相同重要性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2,4,6,8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倒数 若因素i与因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那么因素j与因素i重要性之比为
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
①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
(公式一)
②计算一致性指标CI
(公式二)
③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对n=1,…,9,Saaty给出了RI的值,如下表所示:
表4 RI取值表
n 1 2 3 4 5 6 7 8 9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
5④计算一致性比例CR
(公式三)
当CR<0.10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设上一层次(A层)包含A1,…,Am共m个因素,它们的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a1,…,am。又设其后的下一层次(B层)包含n个因素B1,…,Bn,它们关于Aj的层次单排序权重分别为b1j,…,bnj(当Bi与Aj无关联时,bij=0)。现求B层中各因素关于总目标的权重,即求B层各因素的层次总排序权重b1,…,bn,i=1,…,n。设B层中与Aj相关的因素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在单排序中经一致性检验,求得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CI(j),(j=1,…,m),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RI(j)、CI(j)、R(j)已在层次单排序时求得),则B层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例为
(公式四)
当CR<0.10时,认为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并接受该分析结果。
(二)判断矩阵以及权重分析
本文运用yahp软件,进行矩阵运算,最终算的各个指标权重并进行检验,如以下表格所示:
表5 最终结果
备选方案 权重 排名
阅读范围窄 0.1461
3诱惑多 0.4426
1个人兴趣 0.1195
4浅阅读 0.2918
21.阅读存在的问题 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88;对总目标的权重:1.0000;\lambda_{max}:3.0092
阅读存在的问题 急功近利 阅读量少 重消遣 Wi
急功近利 1.0000 0.5000 2.0000 0.2970
阅读量少 2.0000 1.0000 3.0000 0.5396
重消遣 0.5000 0.3333 1.0000 0.1634
2.阅读量少 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805;对总目标的权重:0.5396;\lambda_{max}:4.2148
阅读量少 阅读范围窄 诱惑多 个人兴趣 浅阅读 Wi
阅读范围窄 1.0000 0.3333 2.0000 0.3333 0.1540
诱惑多 3.0000 1.0000 2.0000 2.0000 0.417
5个人兴趣 0.5000 0.5000 1.0000 0.5000 0.1334
浅阅读 3.0000 0.5000 2.0000 1.0000 0.2952
综上所述,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存在多种诱惑而导致阅读减少,虽然多数学生认为阅读的重要性很大,但由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的书籍偏休闲娱乐类,如小说等,阅读无目的性,重消遣轻知识,阅读量偏少。浅阅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吸取到知识,花费了时间做了很多无用功。急功近利而导致阅读的范围窄,不能很好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功利性太强导致阅读内容单一,考级、考证、考研最为接近的书籍借阅频率较高,这类书籍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但对学生全面成长并没有多大影响,最后培养出的学生也只能是应付考试的高手而不是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素质的学生。
四、促进大学生理课外阅读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
大学生应该明确阅读目的,确立高尚的课外阅读目的对于改进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获取资讯,更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消遣,还在于“为求得理解而阅读”,以及为学生个体个性化发展而阅读。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可以从自己喜欢的书籍入手,由泛读到精读,抛开急功近利的心态,树立正确的阅读态度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性,多接触纸质书籍,提升自己的阅读档次,摒弃低俗书籍。
(二)学校方面
根据大学教育特点,针对学校实际,充分利用校报、广播、有线电视、橱窗、校园网和校内各社团的刊物等大众传播媒体,通过有关采访报道、交流对话等形式,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对大学生阅读提供直接的帮助。新颖生动的读书心得和书评文章,通过有声广播、报纸文字和电视画而展现,可以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示,从而达到辅导读者,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品位,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的目的。加强学校图书馆藏书建设,增加藏书量和新书刊的流通,实行藏、借、阅合一的大开架,实行自动化管理,增加光盘检索和终端查询,及时扩大阅览空间。并且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或者辅助阅读,但不可过分依赖网络电子书籍。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论文二
摘要:
针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笔者在南北两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在阅读内容、目的、媒介等方面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并存在着阅读计划不合理、阅读时间少等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阅读现状;统计分析
一
阅读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品质。毋庸置疑,阅读,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书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他们不必再拘泥于教科书之间,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其他的书籍。
然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水平的发展,互联网等媒介涌入大学,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书籍,成为大学生业余时间消遣娱乐的主要工具。电影、游戏更是由于其立体生动的形式被多数大学生接受,甚至有部分学生沉迷网络。电子书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由于其方便、更新速度快、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在学生阅读群中独树一帜。然而,网络信息庞杂,很容易产生内涵较肤浅的快餐文化,混淆视听,对大学生思想、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
那么,变化了的社会环境究竟对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有什么影响?传统的阅读习惯有没有消亡的趋势?本次调查运用社会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知识,在南北两所高校调查了21 个专业的200名学生,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spss 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当代大学生在阅读内容、目的、媒介等方面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大多持积极态度,几乎都热爱读书,但存在着阅读计划不合理阅读时间少等问题。具体来说:
现状一:阅读内容多样化,依旧推崇经典调查结果表明,如今大学生读书内容逐渐趋于多样化,不再拘泥于专业或专业相关内容,知识范围的拓展适应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新时代多样化的知识储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面扩大的同时,不变的是东西方经典小说、散文集仍旧是大学生的最爱。其中西方作品《飘》、《小王子》、《傲慢与偏见》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最为学生所喜爱。
现状二:专业特征明显
专业差异较明显,理科生更偏爱逻辑性较强的小说,而文科生偏爱哲学性的散文等。
有少数学生将专业型书籍视为自己最爱的图书,其中男生居多。例如生命与环境科学院的学生会将《有机化学》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目列入最爱图书中,而法学院学生则会选择《现代西方法理学》等。
现状三:很多同学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在行动上却相差甚远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热爱读书,但这种积极的态度在读书时间和读书量上却没有体现,也有超过2/3 的同学没有制定学习计划。
现状四:在读书时间、阅读量方面呈两极分化趋势调查显示,在每周花在读书时间方面,大学生明显呈两极分化,读书时间不足3 小时与超过10 小时的各占1/3 左右;打算一年读书少于6 本的与多于24 本的也各占30%左右。读书方面的两级分化也从侧面体现出对知识追求程度的两极分化。
现状五:公共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低通过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几乎没有去过院系资料室,而近1/5 的人没有从图书馆借阅过书籍。这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资料室不完善、图书馆的书籍质量不高、学校及社会对读书的宣传力度不够等客观因素。
三
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及有关方面应增加对读书活动和社团的投入,支持各种读书讲座、读书报告会的举办。同时,大学应该加强硬件设施,比如校图书馆的建设、院系资料室的完善,为学生提高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
2.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自身素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不能忽视阅读对于个人品质提高及知识储备的重要作用,应该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并付之行动。大学生应该明确读书目的,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在博览群书的同时,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用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书籍,在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总而言之,读书可开阔眼界,可增长见识,可陶冶情操,可升华思想。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预备力量,肩负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多读书,从而掌握知识,增强知识储备。
第二篇:济南论文:济南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济南论文:济南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中文摘要】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群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精英和中坚力量。关注和重视当代大学生以健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是高校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途径。济南市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如何,特别是十一届全运会后,济南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观念是否有所变化,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否有所改善等,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研究价值和教育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济南市10所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参加状况进行调查,从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意识、动机、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建议,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十一届全运会影响下,济南市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有较大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课外体育活动中,但在参与时间、频率及强度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运动动机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呈现明显的多样化趋势,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增强体质、运动娱乐及社会交往。3.济南市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自身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个人兴趣及锻炼习惯,外部因素主要是运动设施及学校体育氛围。4.在课外体育活动项选择上,大学生多喜欢传统活动项目,如球类、散步。男女生差异明显。另一方面,受全
运会影响,部分体育运动项目开始进入学生的视野,如射击、手球。5.济南市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以早操和班级、院级比赛为主,大部分学校建立了体育俱乐部和协会。6.济南市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场所的选择上有较大的集中性,高校体育场馆是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选择。7.济南市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及管理普遍达不到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英文摘要】As the most dynamic of social group,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elite and workforce to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Atten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health as the core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s the universities sports bounden duty.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which is the main way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healthy.What is status of the Jinan university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especially after successful hosting 11th national games in 2009,jinan ordinary university student’s sports does the concept of variation,universities develop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whether improved etc,these problems have a certain value for study and education.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es,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interview
survey of research methods,to jinan in shandong province.10 colleges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s involved in state undertakes investigating.From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take part 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consciousness, moti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form and so on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The study results are as follows:1.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11th national games,Jinan university student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sports have greater progress,more and more students can activly take part 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But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exist certain disparity with national requirements.2.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activities in the sport motivation varieties, rich in content.The obvious diversity trend among the top three respectively, is to enhance their physique, sport and entertainment and social intercourse.3.Jinan university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s multifaceted.Its own factors mainly reflects in students’ individual interest and exercise habits, external factors is sports facilities and school sports atmosphere.4.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project,students choose to traditional activities, such as ball,mainly walk.Gender
differences are significant, the boy choose more integral, confrontational, competitive projects,while girls prefer body building projects, such as aerobics, jogging.5.Jinan university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morning exercises and class, management of hospital most schools mainly level game, established sports clubs and associations.6.Jinan university students 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on the choice of places have greater centralization, college sports venues are students take part 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the primary choice.7.Jinan university sports facilities and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ly cannot reach management expectations and requirements.【关键词】济南 大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十一届全运会 【英文关键词】Jinan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11th national game 【目录】济南市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要5-68-99ABSTRACT6-7前言
8-16
摘
1.1 选题依据1.2 研究目的、意义91.2.2 研究意义9
1.2.1 研究目的1.4 文献1.4.2 我国
1.3 研究任务9综述9-161.4.1 课外体育活动概述10-11有关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11-1414-15
1.4.3 国外研究现状研究对象与方法1.4.4 国内研究现状15-16
16-2016-1718-2018-1919-202.1 研究对象16-182.1.1 调查对象的抽样
2.2 研究方法2.1.2 样本的基本情况17-182.2.1 文献资料法182.2.3 数理统计法193.研究结果与讨论20-43
2.2.2 问卷调查法2.2.4 访谈调查法
3.1 济南市大学生健康状况及课外体育活动意识20-25状况20-2121-2525-3225-2727-2929-3232-343333-34
3.1.1 济南市大学生健康
3.1.2 济南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意识3.2 济南市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3.2.1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分析3.2.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分析3.2.3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分析3.3 济南市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程度3.3.1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频度分析3.3.2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时间分析3.3.3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强度分析34
3.4 影响济南市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34-40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内外因素分析
34-35
3.4.1 影3.4.2 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场所因素分析35-36馆状况对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分析36-40济南市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全运会简介40-4141-43
3.4.3 高校体育场3.5 十一届全运会对
40-433.5.1 十一届
3.5.2 济南大学生对全运会的了解情况
4.1 结论4.结论与建议43-45
43-4448-494.2 建议44-45附件 149-58
参考文献45-48附件 258
致谢
第三篇: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康跃明 王建辉 杨林
(黑石小学体育组 湖南 长沙410111)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长沙市各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情况、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课外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和项目选择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与国家要求差距较大,是各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工作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运动场地和器材的严重不足、学生在校学习负担太重仍然是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建议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大督导力度,督促各学校认真贯彻中共7号(中发[2007]7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把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落实到位。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 体育活动 调查研究 1 研究目的。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做出了《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途径。“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此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各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落实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的教育专著、资料汇编、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文件等,为分析比较提供理论依据。
2.2 访问法和观察法 在研究中笔者走访14所城乡小学,实地观察并记录了每所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面访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教师等137人,丰富比较分析的依据。
2.3 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活动,首先根据“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相关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并将初稿呈2名湖南一师范体育系的学校体育理论专家,得到认可后,再根据专家审核评价的反馈意见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3.1 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 教育部要求大力推广的大课间活动是近10年来被实践证明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也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时间保证的较好方法,有效保证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根本前提。
表1 大课课间活动开展情况
学 校 纳入课表并实施 未纳入课表并实施 纳入课表百分比 60.14% 小学 100 0
对所走访学校的观察记录和面访情况统计表明,将大课间活动纳入课表并实施,且保证每次活动时间达到30分钟的学校占调查总数的57.14%,此类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较深,能领悟阳光体育的精神,知道阳光体育的锻炼作用。但有42.86%的学校对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按照要求开展大课间活动。见表1。
表2 学生每周参加课间活动次数统计
0-1次 2次 3次 4次 5次
学生人数 332 494 699 277 107 百 分 比 17.39 25.87 36.66 14.51 5.6 调查表明90.76%的小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达到3次以上,基本上达到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但还有很多学生与这一要求相差很远。见表2。
3.2 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与组织形式
表3 你最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统计情况
排 位 男生项目 人数 百分比(%)女生项目 人数 百分比(%)
第一位 篮 球 405 41.6 羽毛球 218 26.2 第二位 足 球 300 26.3 乒乓球 154 18.5 第三位 排 球 144 13.4 跳 绳 119 14.3 第四位 乒乓球 78 7.2 排 球 118 14.2 第五位 羽毛球 67 6.2 健美操 103 12.4 第六位 武 术 42 3.9 篮 球 89 10.7 第七位 其 它 15 1.4 其 它 31 3.7 表3表明调查问卷中所列举的多个(类)体育活动项目中,男生最喜欢参加的项目是篮球和足球;女生最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是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选择上,男女之间存在着差异性,男生喜欢富有挑战性、活动量大、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多以轻松、愉快、活动量较小、竞争不是很激烈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己的最佳选择,这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表4 你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形 式 人 数 百分比(%)
自由组织竞赛 998 60 个人单独活动 389 21 参加体育活动小组 271 14.7 参与社会活动等 90 4.3 从表4可以看出,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与同学们一起自发组织自由组合的竞赛,说明了小学生有较强自我参与活动的能力和较强竞争意识,喜欢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水平相近的同学一起活动。参加校内各种锻炼活动小组和俱乐部的人数较少只占14.7%,说明有组织有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需要加强,另外,在面访中有部分学生希望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得到体育教师的指导。
3.3 对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体验调查
表5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体验
赞 成 反 对 说不清楚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有课外体育活动 1476 77.32 160 8.36 273 14.31 课时心情很好
2、课外体育活动比在教室 1588 83.17 148 7.74 173 9.09 学习更容易感到身心自由
3、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1286 67.36 255 13.34 178 9.30 后感到身心愉快
4、对挤占体育活动课 1556 81.49 185 9.67 168 8.84 的行为非常反感
5、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833 43.62 551 28.84 545 28.54 的开展形式很满意
从表5中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都感受到了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益处,81.49%的学生非常反感挤占课外体育活动课的行为,同时对各学校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单一的课外体育活动,满意率仅为43.62%。
3.4 班主任老师对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调查情况
表6 班主任老师非常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赞 成 反 对 说不清楚
学生数 百分比 老师数 百分比 学生数 百分比 老师数 百分比 学生数 百分比 老师数 百分比
426 22.4% 87 63.2% 1237 64.8% 16 11.7% 246 12.9% 34 25.1% 对“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体育活动”这一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从师生的调查情况来看,结果存在很大的反差。有63.2%的班主任老师的观点是非常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老师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只得到22.3%的学生认同;仅有11.7%的班主任老师因各种原因反对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给学生的印象却有64.8%的学生认为班主任老师持反对意见。其实,这种师生之间平时缺少沟通造成的反差,已经影响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态度的错位,更影响到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种负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见表7。
3.5 影响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从前面调查可知,小学生是非常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但是还是有部分学校和学生选择不上课外体育活动课,究其原因,学生问卷表明影响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中,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见表7。
表7 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可选多项)
排 位 影 响 因 素 人 数 百分比% 第一位 场地器材不足 1283 67.2 第二位 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长 930 48.7 第三位 班主任和家长是否支持 714 37.4 第四位 组织形式内容单一 712 37.3 第五位 担心安全问题 180 9.4 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过长以及家长和班主任的是否支持的态度也是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以及安全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性不可忽识的因素。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活动场地不足,除“先天”不足外,挤占体育活动场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按照《湖南省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能达到I类标准,但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多,场地、器材就相对减少,根本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调查还发现,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多以篮球、排球、羽毛球为主,开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小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正确,动机明确,两者的共同指向都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且大部分小学生都喜爱并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大部分中学的“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使课外体育活动落到实处。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是以与同学一起自发组织自由组合的竞赛活动为主。由于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表现在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普通缺乏有效的管理。
4.2 建议:
4.2.1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引起各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用行政手段督促各学校增加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营造学校校园运动氛围,形成崇尚运动的校园体育文化,加大学校对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并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4.2.2 通过有计划地宣传、教育,提高小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使小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其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4.2.3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希望班主任老师和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增加师生互动渠道,帮助学生释放过重的心理压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外体育活动质量。
4.2.4 完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制度和比赛制度。可以根据学生要求组建各种体育活动兴趣小组和俱乐部,并针对男女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开展小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内容,除了开展以“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等为主题的冬季长跑活动等大型主题活动外,还要充分挖掘体育资源、推广一些在场地、器材等方面花费小而组织简易的体育项目,同时还多开展一些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和能发挥学生团队精神的比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真正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体育教师全员培训教材编委会·《体育》(中学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56-730 [2]蒋海龙·苏州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中国学校体育,2009;(01):12-15 [3]刘海元·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中央7号文件的全面贯彻落实·体育教学; 2009;(01):5-6
第四篇: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调查研究[论文]
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调查研究
摘 要 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12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人际关系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p<0.05),但在独生与否、学科性质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人际关系是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上升阶段,他们的人际关系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一方面他们表现出高涨的自我意识,产生了比较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我中心意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与社会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人对社会、对人的依赖性也在增强。显然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对海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主要探讨如下问题:不同性别、生源地、专业性质、独生否的大学生其人际关系是否存在差异。
1研究方法
1.1 被试
本研究抽取海南师范大学126名学生为被试,获得有效被试121人。其中大一的57人,大二的36人,大三的26人,未填写年级的2人。女生72人,男生44人,未填写性别的有5人。文科生33
人,理科生87人,未填写文理的1人。独生的44人,非独生的76人,有1人未填写是否独生。农村75人,城市43人,有3人未填写生源地。
1.2 实验材料
本研究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该量表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量表从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与异性交往困扰四个方面考查了与人相处时存在的困扰程度。研究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共28道题,每道题作“是”、“否”回答。回答“是”得1分,“否”得0分,分数越高,说明其受到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越严重。本研究主要是从总量表来考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差异。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由表 1、2、3、4 统计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人际关系没有性别的差异;但在学科性质、是否独生和生源地上出现显著差异,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人际困扰比来自城市的要大,文科性质的大学生人际困扰比理科性质的大学生要大,非独生子女的学生人际困扰比独生子女的要严重。讨论
3.1 人际关系的性别差异
人际关系不存在性别差异,笔者认为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改变,男性和女性社会地位平等,两者接受教育的机会和环境基本上是平等的,所以在对待人际行为困扰的问题上两者不会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3.2 人际关系的学科性质差异
文科性质的大学生人际行为困扰比理科性质的大学生的人际行为困扰要大。这与魏颖的研究结果相背,其研究结果是文理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整体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笔者认为文科性质的大学生人际困扰比理科性质的大学生要大的原因可能是理科生的学习不再像以往的那样,很多知识都只能来自书本,多是自己专业的东西。当今的大学理科生知识来源全球化、网络化、多元化,以至于他们除了具有理科性质的知识外还具有了丰富多元的文科性质的知识,这样就形成了理科生在人际交往中比文科生要优越。
3.3 是否独生对其人际关系的影响差异
非独生子女的人际行为困扰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的。出现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接触他人的机会从小就较多。在中国一直存在这样的现象:家里只有一个孩子,那孩子就会被当成宝,是全家人的中心;但在非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的宠爱则会被分成几份。这就可能导致非独生子女对于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经验相对较少,影响了其成长过程中的人际交往的健康发展。
3.4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差异
笔者认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人际困扰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原因可能是,首先这两类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条件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差
距,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局限,条件相对较差,人们对于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而来自城市的学生,生活环境比较多元化,条件优越,学生获得资源的途径较多,对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好的与人交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些都有利于人们积累交际经验及对人际交往中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张灵,郑雪,严标兵等.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
第五篇:大学生人际关系论文: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宿舍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我们以宿迁学院为研究典型,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大一至大四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整体一般;男生宿舍的人际关系满意度略高于女生宿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紧张度跟年级的关系呈倒U型;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个体来自不同地域的差异和性格习惯差异有关。同时,本文对宿舍人际关系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宿迁学院 调查
1.问题的提出
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首次背井离乡的大学生来说,宿舍的意义不仅仅是个安身之所,更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宿舍关系需要用心经营,尤其是注重交流方式与内容的选择。山东大学吴少怡主任说:“大学宿舍是个微型的„小社会‟,舍友之间的关系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它是大学生最重要最敏感的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集中反映。能否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有个愉快的心境度过整个大学生活。”[1]
大家都是从全国各地来到学校,汇聚在一个个小小的宿舍里,舍友之间由于生活习惯、地域差异、性格不同等原因产生不愉快甚至冲突是在所难免的,这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日积月累,就会导致宿舍关系的僵化,甚至导致舍友间的“战争”,严重的还会诱发犯罪。2010年6月,江苏盐城一所高校发生了杀人事件:读大三的女生卜某在宿舍楼内惨遭同室好友疯狂刀捅,不幸身亡。正是由于舍友之间关系没有即时妥善处理才造成了惨痛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对本问题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与有关个人或群体的相处及交往而产生的心理关系。心理学家凯伦·霍尼根据个体交往过程中避免焦虑的方式将人际关系失调的人群分为三类:接近人群(依赖型)、反对人群(敌视型)和脱离人群(逃避型)。[2]李丹在《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探析》中提到,宿舍成员间相互交往与接触的密切程度是高校其他学生组织无法相比的,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然而,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不容乐观,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事情时有发生,诸如马加爵事件、某高校的铊中毒事件,使得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分析显得尤为必要。总体而言,主要有个体、家庭、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要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移情教育、开设交往课程、加强思想教育等措施,从加强人际指导使学生树立群体意识和摆正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努力。[3]毛小玲根据人际关系的理论构想与宿舍的特点,编制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探讨了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问卷题目包含四个因子:人际冲突性、人际和谐型、人际亲融性和人际扰他性。[4]庄国波和唐平秋提出:宿舍人际关系是宿舍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结成的以精神关系为主要内容,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为媒介的交往中相互结成的关系。同时,他们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了类型分析。从宏观上看,宿舍整体关系类型可分为和谐型、弱和谐型、松散型、小群体型、失控分裂型五类。从微观上看,宿舍单个成员间关系可以分为友好关系型、思想封闭型、孤单与孤独型、对立关系型四种。[5]许传新的研究表明,大一时宿舍人际交往频繁,大二时人际交往开始减少,大三时宿舍交往状况降到最低点,大四时宿舍人际交往又有所回升。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宿舍成员及其关系的评价也有差异。大一时对宿舍成员及其关系评价最高,大二时开始降低,大三时降到最低点,大四时又有所回升。
[6]卢宁采用系统式心理治疗技术进行大学生宿舍单元(21个宿舍,82人)团体心理咨询,干预前后进行人际态度及生活满意度心理测验,分别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生源的前后测
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显示,针对大学生宿舍单元进行系统式心理咨询,对于改善大学生人际态度、增强其生活满意度具有实际意义;对大学生人际态度关注越早,完善和发展自我意识的空间越大。[7]
2.研究方法
2.1被试来源
在宿迁学院1—4年级,各个专业中共发放问卷743份,并对16人进行访谈。
2.2工具
自制问卷(问卷涉及了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宿舍的基本情况等)和访谈提纲。
2.3研究程序
先在宿迁学院7个系不同年级分发自制问卷,然后根据问卷的情况再进行个别访谈。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数据
问卷的总回收率为90.30%,男生共275人,女生共396人,理科共357人;文科共314人。以下为实验数据分析表:
实验数据分析表
3.2实验分析和讨论
根据实验问卷与访谈的调查研究,总体情况为男生宿舍的人际关系的满意度略高于女生宿舍满意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3.2.1大一年级
大一宿舍人际关系基本融洽。男女生、文理科与是否为独生子女之间无明显的差异,而地域差异与性格习惯差异会给宿舍人际关系带来一些小问题,但此时矛盾并未体现。首先,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展开活动,原因主要是大一每位学生初来乍到互不熟悉,对任何事物都充满新鲜感,宿舍内部交往也比较频繁,但交往频繁的同时免不了存在一些矛盾。其次,由于活动范围相对较窄,因此大一新生在宿舍时间比较长,对各个地方同学的生活习惯还能够接受,在个体生活习惯上还很少产生矛盾,矛盾产生之后也能相互退让,所以一些小矛盾到最后都能够找到较为合理的处理的方式。总而言之,大一时宿舍人际关系没有出现僵化的局面,宿舍关系紧张度较低。
3.2.2大二年级
随着自身和社会方面所给的压力与日俱增,以及学校各项荣誉所带来的冲击,大学生在大二这个阶段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男生略高于女生,但总体矛盾激化现象普遍较为显著,其原因主要与个体性格习惯差异有关。
首先,在个人性格方面,对自身要求过高,对荣誉及其他奖励有较强的好胜心。也因为同一宿舍的同学们之间相处更为密切,在地域差异或生活习惯方面更容易产生小摩擦,甚至上升到争夺名次、奖励方面的矛盾,造成人际关系僵化。双方冷战时互不退让,不能交换立场,或是主动谈心,从而引起双方的不满,进而矛盾愈演愈烈,变得不可协调。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们往往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性格缺陷,同时包容他人理解他人的心智也尚未达到成熟,正处于一个“本我”膨胀的时期。
其次,在家庭社会方面,社会外界对大学生期望较高,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甚至超过大学生自身能力之外。就业压力也越来越重,比起大一时要考虑的方面更多,对于考研或是择业的选择也给大学生带来冲击。父母方面也在无形中造成了压力。各个方面的问题无法顺利解决,舍友之间也会有更多的比较,从而造成了矛盾的转移,引起众多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大二宿舍矛盾激化显著,女生比男生矛盾更突出,但其原因与学生是文、理科或是否为独生子女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3.2.3大三年级
通过调查发现,大三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较大二来说虽然矛盾依然存在,但是总的来说关系相对缓和,有上升的趋势。其原因依然与学生是文、理科或是否为独生子女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大三的情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三上学期,这个时候宿舍间的矛盾基本还是大二的延续,矛盾普遍存在,依旧是以争夺学校各项荣誉为主要矛盾,另外以生活习惯、性格不合等为次要矛盾。有些同学之间的矛盾会愈演愈烈,男生会大打出手,而女生则是争吵不断,互不理睬,男女生之间对待矛盾的方式会有所不同,有些同学就会要求换宿舍甚至搬出学校来逃避人际关系的问题。总体而言男生宿舍的情况要好于女生宿舍。
第二阶段是矛盾的缓和期,也是大家主动化解矛盾的重要阶段。由于大三下学期,很多同学会面临是否考研、考公等决策性问题,因此有些同学对于以前的矛盾就会显得更为平静。随着在学校相处的时间一天天变少,大家开始更为理性地看待问题,能够积极地面对它。这时候很多以前堆积下来的矛盾问题会自然而然地缓解,大家的融洽关系会成上升趋势。当然关系有所好转还有其他的因素在里面。因为到了大三以后,大家的交友范围已经从刚开始跟舍友一起活动,到后来的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此时的朋友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班、一个专业、一个年级,甚至是一个学校。这样的组合使大家与舍友相处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产生矛盾的机会也会相应减少。
总体来说,大三是同学们在大学人际关系阶段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3.2.4大四年级
大四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比大
一、大
二、大三的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更为融洽,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宿舍都能体现友好的宿舍氛围,男生宿舍以更为亲密的兄弟关系相称,而女生宿舍也显示出颇为和谐。
究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到了大四阶段,同学们的内心都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化。绝大多数同学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不管是曾经有过的区域习惯差异,还是性格差异,在大四这一阶段,大家都已经学会了包容和理解,并且不断地优化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品质。
除此之外,另一个原因也是大四宿舍人际关系普遍融洽的关键。到了大四,同学们骤然发觉,时光飞逝,大学里一起学习生活的日子过得如此得快,大家能够认识并且成为同学已经是很大的缘分了,还能成为舍友朝夕相处就显得尤为珍贵了。心智的成熟加上大家有着一份对四年之久友谊的珍惜之情,大四年级的宿舍人际关系总体呈现较为良好的状态。由此我们得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程度关系图是呈倒U型的:
4.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第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整体状况一般;第二,男生宿舍的人际关系的满意度略高于女生宿舍满意度;第三,大学生宿舍关系的紧张度跟年级的关系呈倒U型;第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第五,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来自不同地域的差异及个体性格习惯差异有关。由于宿舍矛盾普遍存在,而矛盾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每一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因此要使大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需要大家多方面的努力。
4.1个体的自我完善
拥有正确客观的自我认识是搞好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很多矛盾的起因都是因为人有自私的一面、性格上的缺陷。对于别人取得的成功或荣誉,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内心就充满了嫉妒之心。一个人要能正确地对待别人和自己的优缺点,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也不可以把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相比,要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大学生要学会悦纳自己,能接纳自己的人才能真心地对待别人。
大学生要学会角色互换,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遇到矛盾大家要互相谅解,互相帮助。只要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一定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
4.2家庭的教育
环境的影响是很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所以父母在平时就应该多注意培养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而不是上大学后遇到问题了再进行教育。
4.3学校的帮助
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宿舍文化活动,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宿舍与和谐校园是分不开的,良好的宿舍关系必然带来和谐的文化校园氛围。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会给整个校园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息。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类似于“星级宿舍”评比、宿舍文化交流大会等活动,强化学生树立互帮互助、互相理解的人际交往观念。
学校也可以多设置一些人际关系的课程,多教学生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适当开设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座谈。
5.研究反思
由于条件的限制,自编的问卷虽经多次修订,但在信度和效度方面还可能存在问题,调查过程中的一些偶然因素也可能对大学生产生一些暗示;本次调查仅针对宿迁学院的大学生,某些问题在其他院校可能不存在;另外问卷的数量比较大,较难进行分类和处理;同时个别参与调查的被试态度不够端正,较难获得有效的信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1]全政,孙奇,卢晓娜,刘积舜.大学生该如何处理宿舍人际关系.中国教育报,2007.[2]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李丹.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探析.世纪桥,2008.[4]毛小玲,李宏翰,张建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5]庄国波,唐平秋.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1999,6.[6]许传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05.[7]卢宁.宿舍心理咨询对大学生人及态度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