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的思考教育论文[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15:1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的思考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的思考教育论文》。

第一篇:对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的思考教育论文

摘要: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是确保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的课程教学考核体系一定要有利于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分制;课程教学;教学考核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学年制的根本变革。在学分制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本人条件自主选修课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程、自己决定学习方法。学分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征,有利于培养多规格、多模式和复合型的人才,也符合中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但是在学分制模式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是学分,只要学生取得必要的最低总学分,学生就能毕业并获得学位。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学分制模式下课程教学考核及相应的成绩生成便是学分制的“灵魂”。随着学分制的全面实施和不断完善,探索并建立与完全学分制模式相适应的课程考核形式,可以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功能和作用。

一、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应有利于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确保学分的质量

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选修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和学习方法。这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刺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觉意识,另一方面也对课程的教学考核带来了挑战。在学分制下,原有的班级、年级、院系的界限淡化,学生可以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院甚至不同的学校。学生中部分自觉性、自控力差的学生就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结果无故旷课、迟到、学习纪律松弛的现象可能会比较严重。再加上由于班级淡化,同学之间交流少了,老师又不容易关心得到。由于学分制条件下,注重的是目标管理,弱化了过程管理。所以只要学生通过了该课程的考核,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目前大多数课程的考核是以期末总结性考试为主,往往是一考定乾坤,这种考核结果往往不能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作为学习过程检测的形成性考试则运用不多。期末总结性考试又多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仍偏向于重理论轻实践;对开放式考试形式的运用及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较为欠缺。绝大多数课程考核都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评价标准,而对模糊评分制、激励评分制的评价方法却很少采用。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也与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相矛盾。因而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应有利于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确保学分的质量。不仅要从单一的封闭考试模式向多元开放式转变,真正发挥学分制的优势;而且要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的每个层面去考核学生。考试内容要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更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要结合学生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完成作业及期终考试过程等方面,在各门课程综合评价中给予恰当的权重,建立多元的、综合性的终结考评制度,特别是在成绩评定时要对学生具有创新的、探讨性的观点给以较大的权重。运用等级制评分制、模糊评分制、激励评分制等多种评价方法。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以更好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努力程度、课堂表现,真正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

二、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较于学年制,学分制更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应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目前课程教学考核多采用期末总结性考试,一考定乾坤,期末一张试卷就决定了学生能否拿到学分进而获得学位,这种方式已经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考核内容仍然侧重于对知识记忆的考核,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教师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内容,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试卷的命题、评分标准注重条条框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考核中,出现的考教不分离,考评不分离的情况,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学分制条件下课程考核就应该从考核的方式、考核的内容、考核的过程、考核的标准等各个方面来进行改革。首先,考核的方式应多样化,各种考核方式如期末总结性考试、平时形成性考试、开卷考试、闭卷考试、随堂考试、课程论文等相互结合,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以促进学生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其次,在考核内容和标准上,除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核,还应考核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努力程度、课堂表现以及其创新能力的发挥。可以设置创新学分和隐性学分。凡学生在各级科研、文体等比赛中取得各种奖励者,凡在省级以上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参加系列学术讲座等等都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隐性学分考核内容应该在考核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一步深化到学生的性格塑造和品德操守方面去。最后,在考核的过程上,严格贯彻落实教考分离、考评分离的制度。建立和及时更新试卷库,严格管理试卷的生成,严格考试管理制度,严格成绩的生成。

三、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应能够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考核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考促学,通过考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利于培养多层次、复合型的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二是以考促教,通过考核评价教师教学的效果,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因此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应能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真正起到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在学分制自由选课模式下,“课程班”替代了学年制的“行政班”,教学对象不仅社会背景、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迥异,而且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思维方式和志趣爱好等,区分度较学年制明显加大。教师成为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保障。如果课程教学不能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一方面会极大地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考核形式主要有学生评教、学生考试成绩、教师互评、专家听课评教及教师自评,但评教流于形式,评教结果欠客观。学生评教主要是在所有课程结束后,由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给予评价,学生根据预先给定的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来给分,在许多学校学生评教的结果还与教师的利益直接挂钩。这种评价方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其固有的缺陷性。首先,这是一种笼统的评价,不能具体反映教师教学好与不好的地方,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提高;其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给老师打分,难免有失偏颇;最后,学生评教的结果与教师利益直接挂钩,会导致教师在管理学生时“瞻前顾后”。以学生成绩作为教师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有自主权的教师简化考核方式,降低考试标准,甚至出现为考而教。教师互评也流于形式,听课教师首先在思想上存在不重视,其次顾及同事情谊,评价往往褒多贬少,甚至没有。要充分发挥学分制模式的优点,在学分制下,应积极探索课程考核时评价教学效果的方式。在鼓励学生参与评教时,一是要细化评价指标,这样可以从不同层面加以考核教师课程教学的效果,也有利于教师自身改进;二是弱化甚至取消评教结果与教师利益挂钩的政策,以便于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探索。把教师互评与教师自评落到实处。

总之,在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是确保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构建学分制条件下的课程教学考核体系一定要有利于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燕琼.学分制条件下双语教学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8):76-77.[2]欧阳晓凤.构建学分制下教务管理新秩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69-191.

[3]戴世英.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考试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7):41-43.

[4]周强,等.学分制下教学管理的改革与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9,(7):46-49.

第二篇: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学分课程考核论文

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学分”

课程考核论文

名___冯江华___

号_2110136_

得分_____________

请以“我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为题完成课程论文。请学生认真撰写自己在东大本科就学期间参加人文讲座、人文课程以及包括“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名人进校园”、“高层次学生文化活动”等在内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感想与体会,也可以对东南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思考。要求主题鲜明,叙述清楚、行文流畅,能充分体现自己参加东南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真情实感与深度思考。

请注意:1)课程考核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2)严禁抄袭;3)请学生认真撰写课程考核论文,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将组织专家进行严格评审。对于优秀论文将给予表彰奖励,并集结成册出版。

我感受的东南大学的校园文化

2010年高考结束坚定的填报东南大学,那时仅仅是被东大的“外衣”所吸引。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东南大学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现在不禁感慨时间都去哪了?四年转瞬即逝,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离开东大,此刻在我脑中漂浮的是东大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2010年初秋九月,我拖着行李走进东南大学校园。质朴的建筑掩映在绿萌里,紫荆花悄然开放,三三两两学生安静地走过。校园里四处都散发着人文气息,各处张贴着各式各样的报告、讲座和演出的海报,放眼望去皆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能感受到在东大的日子会很精彩。我慢慢地了解到,东南大学除了有优异的科研成果之外,在人文教育方面也丝毫不落下风。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东南大学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在坚持 “重基础、重实践、重素质” 本科教育教学传统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新境界。能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感到幸运。

说到人文教育不得不提一下从2005年起,东大着手打造“昆曲进校园”项目,开设精品人文选修课。最初了解昆曲的学生并不多,随着昆曲名家频繁地走进校园,精品人文选修课大力度推广,从熟悉昆曲、认识昆曲到爱上昆曲的学生越来越多。精品人文选修课成为东大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一般一门选修课只提供180个名额,精品人文选修课放了300多个空额,很快被同学一抢而空。每年听昆曲讲座,看昆曲表演,上人文选修课的学生超过千人。从大二选修课上,我有幸选中认识昆曲,这门课程是由东南大学艺术学副教授赵天为授课,课堂上,她用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地向我们介绍昆曲,一般不会讲纯理论的内容,而是会播放昆曲的精彩片段,或者练上几个动作,让我们对传统戏曲文化产生兴趣。开始听不懂,却被演员的表演深深感染着,上过两次课后,彻底爱上了昆曲,这个新爱好让我的课余生活变的丰富起来,为了听懂剧本,我会看更多古典名著,无形中增加了知识的储备。周末会跟朋友们一起赶场追剧,发烧友们常聚在一起唱一唱,交了不少朋友。昆曲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形式,可是我们的生活中接触到的昆曲越来越少了,年轻的我们太过浮躁,难以静下心来去好好欣赏昆曲的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聆听感悟,希望能将这一文化传承下去。

学校一直倡导“四化”理念,以社会化为理念,开展世界红十字日义诊大型公益活动、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等活动,让学生认识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以学术化为理念,举办学术科技节、校庆学术报告会、创新成果展示会等活动,定期选拔学术之星,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以国际化为理念,举办留学生汉语大赛、足球友谊赛等活动,促进中外学生的交流;以集约化为理念,对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实行预报预审,对于相似活动采取整合资源、合作举办的方式,体现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四年里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活动,在东南大学的文化熏陶下,我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很庆幸自己进入了这样一所大学,让我在大学旅途中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还提升了自我的人文素养。在我看来,东南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多方面的。它是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环境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听人文讲座和看乐队演出是大众化的校园文化,弹钢琴和踢足球是独乐乐的校园文化,而我们在课间的嬉戏玩耍其实也是一种校园文化。文化是无形的,但它于无形中对我们的影响是有形而丰富的。

在这毕业之际,我要感谢我的母校,“止于至善”的校训,从入学那天起就深深镌刻在我的心里,我必将秉承母校传统,坚持师范仁道、追求高尚,坚持精研覃思、追求真理,恪守做人准则,坚持勤奋踏实,坚持爱人以德、追求和谐,确立高远志向、追求卓越。铭记师长的教诲和嘱托,满含眷念之情,心怀无限憧憬,祝愿母校桃李满天下。

第三篇:教学论文: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每个高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角色定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能力。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如何根据学生主体的心理特征和内在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如何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思维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和发展,是值得地理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在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材处理的方式上应注意如下几点:

1、创设课堂探究情境,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统一过程。“教”引导“学”,又服务于“学”,“学”源于“教”,又受制于“教”。假如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的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一般为:受到刺激→积极学习→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因此,为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教”的过程应该是:创设情境→激励学习→引导反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刺激条件,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即成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领学生进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褒奖学生的成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有实用价值。在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可采用如下方法:(1)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指导学生阅读图表、欣赏图片,激发学生求知欲;(3)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地理Ⅰ”第二章热力环流时,可对教材进行如下处

理,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基本上都有风,你想知道风是从何处来,又到哪里去吗?通过切身体会,合作探讨,了解其中的奥妙;

(2)提出问题,指导自学:①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如何运动?②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气压是怎样形成的?③热力环流是由于什么而形成的空气环流?④什么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⑤什么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⑥高空大气中的风、近地面的风是怎样流动的?(3)指导学生绘热力环流图;

(4)分组讨论:海陆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5)进行社会调查或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城市热岛环流有何意义?指导学生写作小论文等。

二、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地理Ⅰ”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强调基础的重要性的同时,也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正确处理好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非意味着削弱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以存量知识为依托、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高度关注教给学生怎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即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要引导学生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生成”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地理Ⅰ”选取了一些对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理论价值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等。

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基本观念包括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显著特征;在人地关系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人类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对人类活动产生危害或损失就成为自然灾害等。上述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观念,以及它们之间那种具有内在联系并起普遍作用的知识体系,迁移程度高,适应范围广,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其次,课堂教学要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应当追求“知识的创新应用”,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地理Ⅰ”高度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能力,分为用(绘)图说明和读图分析(归纳)两大类。第二,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的能力。第三,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这些学习能力是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高度关注、重点培养。

三、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目前,地理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多,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少,轻视甚至抑制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和热情;二是提出“知识训练”型的问题多,而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课堂提问的权利控制在老师手里,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层层“诱惑”下沿老师设计的思路解答问题,而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创新的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得不到应有的塑造和升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地理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树立科学态度具有重大意义。

1.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建构知识、掌握知识。因此,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要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地理Ⅰ”第一章的读图思考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可从以下二个方面提问来点拨学生的思维:①《两小儿辩日》中第一个小孩子的问题是: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太阳大;第二个小孩子的问题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因为早晨时冷,而中午的时候热。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子的问题,我们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能回答上面的问题,请思考讨论。②引申问题:为什么在远日点北半球却是夏至日,而在近日点北半球是冬至日,从这样来设计地理问题来展开思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比较好地体现了启发性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既对立又统一。教师提出的地理问题应蕴涵地理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提问中抓住了这一关系,就能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这个规律,就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地理知识。

2.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第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教师要树立新型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和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喜欢质疑、提出不同意见或超过老师认识水平的学生持鼓励、赏识态度;也要看到学生思想单纯、认识能力不足,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或这样那样的错误;更要能宽容、理性对待学生“突发奇想”“异想天开”的问题,往往就在这些“奇谈怪论”中孕育着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第二,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教师应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学习只有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问题情境中,才能促使新旧知识发生冲突,产生困惑、疑问,有了疑问就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勤思好问。

第三,注重思维过程与方法,教学生会问。教师要重视思维的推导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一些问题情境,清晰地向学生展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以便学生模仿、领悟和习得。

第四,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引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教师要确立“大教育”思想,树立“开放性”课堂教学观念,建立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基地,为学生营造更加广阔、真实的探究、学习空间。允许并激励学生将课堂中解决不了的疑问带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四、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新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尤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其次,地理教育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时常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地理教育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缺乏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地理教育理论与基础地理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联系与合作。另外由于地理I的教学课时(每周2课时)限制,课堂教学存在留给学生的思考活动时间、空间较少,课后学生有八科的学习任务,存在着教学时间紧迫的矛盾。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第四篇:初中教学论文 我对教育的思考

我对教育的思考

入职近半年来,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写什么?怎么写?以前想过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想过自己想当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想过希望我工作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也想过希望工作的学校的教师队伍和教学理念如何等等。但是真正地要把我的教育理想比较系统地写出来,还是第一次,想了又想,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一时还真有点不知道如何来表达,但是仔细一想,其实我的教育理想不就是我曾经想过的那么多问题的答案吗?

一、我理想的学校。

首先,我认为这所学校必须是有品味的学校,有品位是一所学校形象的展示,有品位是一所学校内在气质以及魅力的复出,有品位也能充分体现一所学校的巨大的存在价值。

其次,这所学校要有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因为现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各国教育也处于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激荡之中,有个国际化,开放的教学理念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对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结合的理念我是比较推崇的。

再次,这个学校要有创新意识,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一个学校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具有竞争力,就必须要善于创新,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用创新的意念来塑造学校的灵魂。

最后,我希望这所学校要有危机意识。记得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科学家做过这样一项实验:把一只青蛙放到盛满开水的大锅里。这只青蛙一入水,便立刻感觉到环境的变化。于是迅速挣扎,蹦跃出水,虽受轻伤,却避免了被煮死的命运;第二次科学家把一只青蛙放到盛满凉水的大锅里,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没有感到温度的慢慢升高,一直在水中欢快地游动。随着水温逐渐增高,青蛙的游动渐趋缓慢。等到温度升得很高时,青蛙已变得非常虚弱,无力挣扎,最后慢慢而又安乐地被煮死。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舒适的环境容易使人丧失斗志,忘乎所以,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我希望学校能鼓励教师的各项发展,包括考研、出版专业文章、参加多项其他方面的学习等等。

二、我理想的教师队伍。曾听人说过:“老师的真正本领,不只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更在于他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就希望我们的教师也要具有国际化的理念,要有开拓的教育新思想,能善于吸收他人所长,为己所用,比如《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的许多熠熠闪光的教学方法。

其次想说的是,都说“为人师表”不只是指外型上衣着整齐,简单明快,更是指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要懂得谦让、懂得尊重,要有宽容的胸怀,要热爱学生,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诚实守信,严于律己等等,这就需要教师们不断地自我完善,具有德行。

再者,毕竟身为人师,就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化知识的底蕴,尽量做到将专业课知识熟练掌握,还要做到多元化,即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可以更好地做到专业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迁移,在陶冶自己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博大和拥有渊博知识时的如沐春风。最后,教师要有责任心。爱默生曾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科尔顿说:“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就是对责任的追求。” 一名教师有了对学生、对自身、对学校、对家长的种种责任,自然会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我理想的教学理念。

教育是人的教育,因此我希望教育要人性化。曾看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人性化就是让教育这个严肃的工作,在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智慧,在尊重人的思想过程中,充满了人情味,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独立的人格与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动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再也不是威严地站在讲台前,透过厚厚的镜片,两道利剑似的目光直射而去的令人敬而远之的形象,而是可亲可敬的长者,是平等相处的朋友。尊重个性,开发潜能,启迪智慧,完善人格。”其中人性化这点,在社会的很多其他领域也广为推崇。

我们往往都高喊这样两个口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四有人才”。可是,面对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我不禁要问:“我们做到了吗?”原有课表上的音体美由原来的三节减为两节,最后甚至完全删去,学生没有了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堂生活,没有了社会实践,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各项补课和为了应试而不得不赶的进度。所以,我的理想是:还给学生原有的“娱乐”空间,多一些选修的课程供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的学生们自由选择。更多地注重学习与生活实践地结合,培养知识“学有所用”的教学理念。

我希望能有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即在同一个班级上课的学生不一定是同一年级的学生(只需开设几个班级即可,不需太多)。这个理念是看了李希贵老师的书而后才有所悟的。这样可以为那些在某一学科水平特别突出而远远超过本学科所学课程水平标准的同学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只要通过相关的水平考试,就可以到更适合自己实际学习水平的更高层次去发展。

针对于新课改教师的角色发生的改变,于是我希望学生的角色也可以发生一定的转变,即我们每学期可以给学生一个体验教师的角色的机会。比如:在时间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出一套卷子,如我是学生物的,在本学期结束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为本学期的生物学习出一套卷子,其目的有三个,其一,可以让学生在出卷子的同时多方查找资料,以便更好的拓宽知识面;其二,要想出卷子,首先必须会对学习的内容做一个比较系统的归类和总结,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为自己整理的相比于外力(教师)施加的,他们更易接受和理解;其三,通过出卷子,学生可以设身处地地明白教师出卷子也非草率而定,从而正视了他们对待卷子的态度。当然,教师也应该处于学生的位置,让身为学生的他们为教师讲讲他们的一些心里的想法,以便更好的教学。

四、我理想的班级和课堂。

其实,我理想的教学理念主要是针对于目前的新课改和最近又新添的一些新的想法而形成的。我理想的班级是比较民主的班级。师生在课下的生活中可以是朋友,课堂上严厉和随和相融合,但是该有的严厉和教师的威严是要有的,我不喜欢乱哄哄的班级,也不喜欢死气沉沉的班级。班级可以有建议栏,有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班级的管理者,班级干部可以轮流做。

我理想中的课堂是有点杜郎口中学式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基本主宰课堂,教师起到的只是帮助和掌舵的角色。但是对于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育,我也不是完全赞同,因为学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科科都做如此充分的准备,因为他们学习的科目实在太多,时间不允许,那样对于我前面所说的学生的课外兴趣的选修班 实施就困难了。因此,我希望可以常规教学与探究教学相结合,这样既可以跟上进度又有利于“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的实施,又可以给学生探究的机会。

五、我理想的学生家长。

对于这点,我是最近才新考虑的。我理想中的学生家长是有理性思想的,有教育涵养的人。之前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这样一件事,让我对现在的学生家长产生了一些思考。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的家长对于学校或者教师很不放心,往往教师在学校只是出于很适当地批评学生一下,只要学生回家向父母复述,第二天学生家长就会立刻地跑到学校来,会比较疾言厉色地指着教师说教师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在学校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等等。其实,有时候适当地有分寸地批评我认为是对学生教育的负责,要是所有家长都不能理智地对待学校老师的行为,又何谈教师是不是负责呢?其实教师是经过培训和一定考核才能通过的,家长应该要对教师和学校放心。

因为是我的教育理想,故本文里的有些观点似乎离现实的教学实际还有一些差距,实施起来也许会有利有弊。再者,由于本人是一个入职不久的新教师,可能有些观点还比较幼稚,不成熟,甚至还有一些是不可深入推敲的,在此希望能谅解。说了很多很多的理想,但是理想一般都是自己脑海里比较完美的想象,就好比我对教师的理想一样。其实,自己现在还是个不成形的石头,要想成形还需要细心的雕琢,待时间的推移,不断的磨练,我希望我能平整,希望自己能达到自己理想的教师水平。

第五篇: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教育论文

[关键词]语文 朗读 语感

一、朗读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理解、表达能力。通过对文章反复地朗读,对文中情感的反复体会、领悟,再加上适当的语气和语调,才能产生好的语感效果。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语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会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并在此基础上悟出文中所阐述的内涵。

二、朗读训练可以发展学生语言

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要读得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就是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三、朗读训练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体会

朗读是感知教材内容的手段。人们的认识规律是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朗读课文,就是对语文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理学和教育学都特别强调“直观教学”,而语文教学中的“直观”,最主要的就是语言的直观。它包括对课文的范读、讲解和学生朗读。范读,是教给学生感知教材的方法;学生朗读,是对教材的直接感知;讲解,则是在学生充分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朗读这一环节,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加活动,使学生“目睹”、“口诵”、“耳听”、“心思”,从多方面立体化地感知教材,就一定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体会,看到作者的别具匠心和文章的要义,领悟文章的妙处,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朗读训练能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范读课文”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老师那铿锵的节奏、抑扬顿挫的声调、丰富的内容、健康的感情,都能给学生以感染和美的享受,激起学生的审美情趣。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认真朗读课文,久而久之,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朗读也是提高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朗读。诗歌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抓好朗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呢? 第一,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朗读要领。第二,教师要做好朗读示范与指导。第三,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合理选取朗读方式。第四,结合第二课堂的开展进行朗读训练。

下载对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的思考教育论文[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学分制条件下课程教学考核的思考教育论文[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环境下对高中语文教学法的思考教育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还要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与情感培养,这就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误区策略《语文课......

    对普通话课程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

    对普通话课程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 摘 要: 普通话课程教学不仅具有工具性特点,而且是一种人文教育。中国人运用汉字书写创造了浩若烟海的汉语典籍。在数千年汉语发展的历程......

    对《Sketchup》课程的教学思考

    对《Sketchup》课程的教学思考 摘 要:《Sketchup》课程与设计类课程在教学中应紧密配合,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师能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sketchup表现教学,实际上是辅助......

    论文---新课标下对多媒体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新课标下对多媒体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长治高新区火炬中学 杜雄丽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通过文本、图......

    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思考 弹子石小学刘才玲联系电话: [摘要] 课程领导力建设在实践层面即课程执行力。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的最终价值彰显在新课程的执行上。而教......

    浅谈对心理教育的思考论文

    [摘要]以心理咨询理论为研究范式,得出心理机能的构成要素由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构成。通过分析和比较多种不甚理想的教育形式后,发现心理教育要同时从这三方面着手,在注......

    对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的思考

    求活 求实 求真 ——对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的思考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邱克稳 新一轮的高中课改即将在天津市全面铺开,新课程中历史教材的改动无论从体例上、还是从内容......

    新课标下对作文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思考——解放学生 放飞思想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中学 秦松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重点,更是难点。语文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做出了诸多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