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Sketchup》课程的教学思考
对《Sketchup》课程的教学思考
摘 要:《Sketchup》课程与设计类课程在教学中应紧密配合,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师能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sketchup表现教学,实际上是辅助设计教学,目的是让大家通过sketchup的学习,以小见大,今后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
关键词:《Sketchup》课程;辅助设计教学;设计关于《Sketchup》课程
《Sketchup》 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是一套直接面向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设计工具,其创作过程不仅能够充分表达设计师的思想而且完全满足与客户即时交流的需要,它使得设计师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十分直观的构思,是三维建筑设计方案创作的优秀工具。SketchUp软件的优势
独特简洁的界面,可以让设计师短期内掌握;适用范围广阔,可以应用在建筑,规划,园林,景观,室内以及工业设计等领域;方便的推拉功能,设计师通过一个图形就可以方便的生成3D几何体,无需进行复杂的三维建模;快速生成任何位置的剖面,使设计者清楚的了解建筑的内部结构,可以随意生成二维剖面图并快速导入AutoCAD进行处理;与AutoCAD,Revit,3DMAX等软件结合使用,快速导入和导出DWG,DXF,JPG,3DS格式文件,实现方案构思,效果图与施工图绘制的完美结合;自带大量门,窗,柱,家具等组件库和建筑肌理边线需要的材质库;轻松制作方案演示视频动画,全方位表达设计师的创作思路;具有草稿,线稿,透视,渲染等不同显示模式,准确定位阴影和日照,设计师可以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和时间实时进行阴影和日照分析;简便的进行空间尺寸和文字的标注,并且标注部分始终面向设计者。《Sketchup》课程的教学
3.1《Sketchup》课程与设计类课程在教学中应紧密配合,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初步了解SketchUp软件基本结构及应用,界面介绍,常用基本工具如移动复制、阵列、旋转、缩放,快捷键的使用,风格的加载;学习建筑造型中常用的建模方法、掌握高级建模技巧,SketchUp组与组件、辅助线、材质贴图、灯光阴影、模型的交错、剖切、导出到3dmax、空地面雾效、图层、创建地形,CAD图纸文件导入到SketchUp中进行室外建筑、景观园林建模等动画和漫游插件学习;学会利用Photoshop和透视原理进行效果图的后期环境处理,掌握有关处理技巧及构图原理。用PHOTOSHOP图层蒙板及调整工具实现环境和谐、建筑主体突出的主次效果; sketchup插件是针对sketchup的功能缺陷而开发的,合理的使用插件可提高工作效率,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依赖插件。
3.2 《Sketchup》课程学习学生应重视的问题:
建模开始前一定要记得设置单位,最好是常用的毫米(mm);软件操作要快,鼠标和键盘的结合才能真正快。SU的自定义快捷键可以为单字母或CTRL、SHIFT、ALT加单字母。最好定义成跟常用的如CAD一样的快捷键,最常用的是下面的命令,建议你将它定义为如下:画线L、画弧A、画圆C、平行拷贝O、移动M、删除E、旋转R、缩放S、放大Z、填充材质H、画矩形和拉伸可依你认为易记的来定义;在切换命令时初学者往往会不知如何结束正在执行的命令,所以特别建议你将选择定义为空格键。按ESC键可取消正在执行的操作或习惯按一下空格键结束正在执行的命令,将会十分方便,又可避免误操作。在su中用画线、画矩形等几个简单的命令即可建模,期间不会有任何的面板切换,连数据输入面板也不用点击。相信用过MAX建模的人对面板的频繁切换之麻烦有深切体会。另外,对面的任意切割、直观的任意拉伸也是SU的方便性重要的一面。加上放样命令的存在可以建出很多复杂的模型; SU的捕捉是自动的,有端点、中点、等分点、圆心、面等。对建模过程中的大部分命令都适用,加上可输入实际数据,所以不必担心精确对齐和准确性等问题;su建模大部分可通过面拉伸成物体来完成。而面是可很方便的通过画线等面命令来分割的。面也可通过拉伸来随时修改。SU的方便性的真正体现,关于视图缩放控制:在执行画线或移动拷贝等命令时,常常要缩放视图以便精确捕捉:可随时透明执行缩放命令,结束缩放命令后会自动回到前面的命令执行状态而不会中断当前操作,放大命令例外:可透明执行但要右键方可退出回到前面命令执行状态。另外,按中键可随时旋转视图;中键加按SHIFT键即为平移;关于建筑建模:a、如果是CAD导入的平立面,在用画线工具将墙线封闭成面然后拉伸成墙体(物体)时往往会在平面窗等位置多一些线出来,建议删除多余的线。b、在没有CAD图而又想开窗口定位准确的话,可利用线对线的分割来定位:在一条已有的线上再画一条比它短的线,会自动在后者的结束点处将前面那条线分割开。利用这一特性可随时准确定位。另外画线也可当标尺来使用:执行画线命令可动态在右下角数值框显示出线的长度,由此可判断出其它物体的长度和测量距离;有时常常在建模时用到矩形但发觉长宽不对时可即时修改:长宽同时修改则输入(长度数值,宽度数值);只修改长度可直接只输入长度数值;修改宽度则输入(,宽度数值)。这里的长宽是相对而言。
学生每次建模都会遇到开始觉得建不出来的东西,但教师能引导想办法解决掉。论坛每更新一个插件,教师下载下来仔细的研究,看看这个插件在设计建模中能不能够产生一些灵活的应用方法。能不能够通过创新去解决一些原来做不了或者做的很慢的东西。软件与设计
从什么角度去认识和学习sketchup是教学时第一时间要给学生传达的理念。很多建筑设计的学生甚至已经工作了的人,总是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夸大某种工具或者技能在设计中的作用。其实这些软件都是辅助设计的技能而已。
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需要三样东西“责任感、经验、创造力”,这三点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这也是做任何与设计相关的工作的基础。当有了责任感,就不会随便的做一个什么东西应付了事然后交给别人,那样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认真的去思考它,都会使人有很大的收获。当积累了经验,无论是画图还是设计,都能够整体把握,游刃有余。当有了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无论是手绘还是用软件,都能超越前人,让自己独树一帜,成为真正的高手。
把设计做好,不在于掌握了多少软件的命令,而在于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不是这个模型该怎么建能建出来,那个模型该怎么建能建出来,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某方面的人才,不是因为他学了多少现成的这个东西的知识,而是因为他每次都能解决在这方面别人谁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只想着了解一些按钮插件怎么用,花盆花钵的曲面怎么建。而不关注到底把东西做成什么样子才是好的,不去了解做这类东西的思路。那只能保持现状了。
学习sketchup软件几个例子,记在脑子里可以解决一部分事。但是不通过大量的练习,还是没办法完全掌握,而责任感、创造力,看似是天生的不能传授的,其实也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带动学生产生这个意识。所以sketchup表现教学,实际上是辅助设计教学,只是载体以sketchup为主。目的是让大家通过sketchup的学习,以小见大,今后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
参考文献
[1] 张恒国主编.Sketchup7建筑草图设计.第一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2] 马亮主编.Sketchup建筑设计实例教程.第一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第二篇: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进的若干思考
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进的若干思考
徐
婧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摘要:《成本会计》课程作为高校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会计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人才质量。而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加以重视。文章分析了《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旨在提高《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高校专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从来都是来源于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需要。20世纪末,我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的职能显得越来越重要。但企业的成本花费金额不等,种类繁多,尤其是工业制造业企业,更是会牵涉到许多零星琐碎的花费,还要考虑生产的工艺和周期等问题,管理上的难度使得成本管理一直是企业十分重视的问题。成本会计从隶属于其他行业会计的部分核算内容转变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在高校中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其所研究的内容本意也是为满足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可以为企业输送成本核算、管理人才,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总是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有局限
由于成本会计只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分支,相对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主干课程教材的不断更新,《成本会计》的教材明显更新缓慢,不能与《财务会计》教材相互配套。现代成本会计较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会计已有所变化,虽然成本核算仍然是基本职能,但其内涵已扩展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多方面,现在更注重在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而目前学生使用的成本会计教材都是让学生大致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并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分析,编制成本报表,着重强调学生对成本核算的掌握,而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只有寥寥数语,草草带过,并没有顺应社会变革和企业会计核算需求的变化而革新。
除此之外,教材在编写实例时考虑到篇幅问题,数据一般只涉及一个月或一个季度,数据之间缺乏连续性,教师讲授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只好简化可能发生的情况,将程序中的一些步骤省略,只讲重点。这样对成本计算方法的教授会带有片面性,容易与前面所学知识脱节,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前后不能连贯且不成体系,使得学生能理解例题,但一旦遇到和例题不一样的情况,往往就不知所措。
2、高校教育对成本会计重要性强调不够
《成本会计》课程一般安排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学完以后,而大多高校都一味强调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尤其与考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等证件相联系之后,学生会把整个学习重心都放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两门课程上,对成本会计的重视也仅限于和助理会计师考试有关的内容。而由于各高校在课程安排等一系列措施上所导致的潜意识的误导,使得学生都认为学好《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两门课程是最主要的,不仅和考证相关,以后即使到了工作岗位,也主要运用这两门课的理论知识。但往往实际当中,成本管理与核算是企业特别重视的问题,采取哪些成本计算方法以及计算出的成本数据都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但高校的成本会计教育中并未做出这样的意识引导。
3、理论不能与实践结合
目前各大高校的教学理念还是比较传统,都以传授知识为主,主要以课本为中心,依靠教师讲解来进行知识传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比较轻视。有很多高校会安排会计核算的综合实训,甚至有条件的高校能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但愿意专门安排《成本会计》课程实训的高校不多,即使安排,教学计划中用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也会比较小,且由于条件限制以及缺乏好的实训教材,实训最后变成了大型的课堂练习。而很多教师自己也没有实践经验,或有实践经验但经验不多,教师自己就对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不能给学生正确的实操经验的引导,导致学生还是对教材和老师的教导依赖很大,对于实际的成本计算工作还是无法形成感性认识。
二、对《成本会计》教学改进的思考
1、加快教材内容的更新
高校教育本来就应该和社会需求挂钩,如果和实际脱节过多,必然影响学生的就业。要想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体现时代需求的成本会计课程结构,首先就要从编制能适应企业会计核算环境变化的教材开始做起。现有教材的成本计算及核算内容可以保留,但还应当秉持“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的原则,再大幅度加入成本管理方面的内容,不管是成本预测方法,还是具体的成本管理控制制度,都可以与每个成本计算内容结合在一起介绍,让学生既掌握每个费用要素的归集分配方法,每个成本项目的计算核算程序,也可以同时了解该如何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比例和总体额度;除此之外,原有内容也应更新,传统教材传承下来的方法往往重点介绍的未必是企业广泛使用的,企业广泛使用的教材上又未必有,如现代企业大多喜欢使用计划成本来进行成本核算管理,但现在教材都把实际成本法作为重点,把计划成本法作为次重点。所以应在企业普遍使用的方法上多介绍,而对那些企业已渐渐不使用的方法只作为知识点了解一下即可。
2、加入仿真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内容
成本计算核算过程一般都比较繁琐,如果想让学生弄清楚完整的流程,必须一步一步介绍,不能用跳跃式思维来讲解。但现有成本会计教材在成本核算源头即每笔具体费用发生时的核算就介绍得比较模糊,又不将计算步骤与核算步骤相联系,直接跳跃至最后的成本汇总计算。而且不管是体现要素费用发生的如增值税发票等这样的外来凭证,还是如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表等这样的自制凭证,都没有予以介绍,即使教材上有列示一些自制凭证,但由于印刷空间有限,都尽量精简表格内容和格式。由于没有原始凭证实物,学生没有形象化概念,只能凭空想象,可学生都没有实际接触过企业产品生产过程,都想象不出费用因何发生,怎么发生,怎么分配,分配后怎么会计处理等这些问题的答案。结果最后,学生都学会了模仿例题,但一旦脱离例题进行实训,学生便无从下手,如果在理论教学时,就可以向学生发放仿真原始凭证并介绍凭证填制方法和用处,学生学习起来肯定会形象化的多,也好理解的多。
3、改变教学模式
直至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模式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模式,并不是教学重点。然而,仅就会计专业而言,过于依赖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尤其是成本会计,如果学生从未见过企业车间,也从未进到车间看过产品生产过程的话,就很难去理解理论上所讲的众多成本计算方法的,因为不了解,学生就很难对理论知识有认同感。所以,《成本会计》这门课程,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重实践、轻理论”模式,大幅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
有条件的高校可联系企业,由教师带领组织学生到企业去观看企业产品加工的过程,了解什么叫生产线、工序、生产班组等基本常识,还有车间如何给工人排班,如何统计生产工时,原材料、完工产品等存货如何收发存等问题。其他高校如联系不到企业,也可以在教室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录像,一边看录像一边讲解。只有将理论和实际对照,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并灵活运用。
4、建立试题库,丰富考试形式。
学校可以建立成本会计试题库,在库中设置多种题型的试题,如单选、多选、判断、填表、计算、案例等。由于试题形式多样,试题题量充足,考试时就可以随机抽取试题形成试卷。这样任课教师考查学生时就可以控制题型、章节内容等,满足不同级别考试的需要,而且出题客观,能够较好的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考试形式也应该多样化,不能单一的只采用书面的闭卷考试,可以适时的结合实践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学生《成本会计》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应该实践考试与书面考试成绩各占50%,使学生重视对成本会计的整体把握。
参考文献:
[1] 于富生,王俊生等.成本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8.[2]庞碧霞.《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8):141—143.[3]黄世英,徐保华.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05):66.[4]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06,(06):40—41.[5]宋红霞,于广敏.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7.8.
第三篇:对普通话课程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
对普通话课程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
摘 要: 普通话课程教学不仅具有工具性特点,而且是一种人文教育。中国人运用汉字书写创造了浩若烟海的汉语典籍。在数千年汉语发展的历程中,口语与书面语、共同语与方言、凝练典雅的文学语言与鲜活生动的俗话俚语,相互渗透而彼此相得益彰,汉语本身即代表着一种独一无二的璀璨文化。普通话课程教学应走出纯工具化误区,在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增进其母语文化素养;应加强普通话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精选古今中外各种题材、体裁的文学经典作为发声训练和朗读教学的文本语料,丰富课程教学的文化内涵,充分实现语言教学的文化传播与人文教育功能。
关键词: 普通话课程 技能教学 人文教育 文学经典 文化素质
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在我国的普及教育、发展科学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促进信息化和对外开放中彰显出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各级各类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在“推普”工作中发挥着领头示范的作用。加强普通话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有效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运用能力和母语文化素养,是语言学科长期以来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从普通话课程教学推动母语文化传播、渗透人文教育的视角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就教于方家。
一、在“技能”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语言教学具有工具性特点,普通话课程必然有一整套知识技能教学体系,如语音教学之声、母、调、音变及声韵配合规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操练,如词语教学之词语组合规律等相关理论教学及读词语的发音训练,如朗读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教学及对诵读训练的设计,如即兴谈话、命题谈话、主题演讲、专题辩论等各种类型的说话教学与实践练习,如普通话水平测试题型的教学与应试能力培训等,以上内容构成了普通话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课程教学的基本框架。普通话课程教学在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的实践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在“技能”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在知识传授中传播母语文化,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回归语言教育的本质。
“人文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任何一种语言的符号系统都是使用它的社会群体“认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1]P56。汉语有三、四千年的书面语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运用汉字书写和创造了浩若烟海的文化典籍;在汉语史上,口语与书面语、共同语与方言、凝练典雅的文学语言与鲜活生动的俗话俚语,相互渗透而彼此相得益彰。中国人不仅创造了《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等辞章灿烂的经典韵文,而且创造了先秦诸子著作、唐宋八大家散文、《周易》、《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聊斋志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非韵文的文化经典和文学经典。所以,汉语本身即代表着一种独一无二的璀璨文化。普通话课程首先是一种母语教学,在解析语言的结构规律的同时,应该带领学生走入语言结构深处的历史文化语境;母语教学应该走出纯工具化教学的误区,教者和学者共同怀着虔诚与敬畏的心情进入母语与母语文化学习的神圣殿堂。
语言学家说:“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1]P1“汉语„„是我最后的栖身之处。语言世界是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的世界„„我们在语言的存在中比在现实的存在中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可靠性和具体性„„生活在语言中就是生活在更深刻的意义中,就是生活在所能展示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中。”[3]P136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够给语言学习一个比较恰当的定位,才能够心怀诚意地确认普通话作为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语,学习它的过程可以让我们走入母语的心灵深处,感知祖先赐予的那份温暖和亲情,从母语学习的“切磋琢磨”和“吐字归音”、“咬文嚼字”中,发自内心地升腾出一种对传自世世代代祖先的这种语言的穆然敬意,才能够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地刻苦学习。
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曾经把母语教学仅当做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应试培训课,以解析普通话水平测试专用书覆盖母语教学的课堂,几乎将所有精力投入到语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忽略语言内部结构中的词汇、语法及其外部结构所蕴藉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满足于对母语的结构分析,而忽略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这种民族语言所携带的厚重历史与精神层面的丰富元素,满足于钻研语言表述的种种技巧,而忽略语言教学的本质即是人文教育,等等。
二、语言素材选择的母语文化取向
语言教学必须通过语言素材分析、典范作品阅读来完成。所以各种普通话教材都提供了声、韵、调、音变及声韵配合规律教学用的字词语料,设计了朗读教学的散文、诗歌、顺口溜、绕口令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说话训练范例等。上文已强调,普通话课程教学在注重工具性的同时应该努力营造文化氛围,渗透人文教育,所以,在语料选择,特别是朗诵语料选择方面,必须兼顾人文教育取向。
普通话课程教学应该打破语料选择“厚今薄古”、排除古代文化经典的狭隘倾向,摒弃忽略域外文学经典和现当代多样化文体语料的偏颇。普通话课程固然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为己任,但语料选择可以突破时代、地域局限,精选多种文体语料,从那些具有文化经典与文学经典意义的古今、中外作品中,选择适合普通话教学的文本语料。
首先,应该选择优美的古典诗文作为发声训练和朗读教学的语料。某些长期从事语言教学的教师已经意识到,针对大学生语言规范意识淡薄、表达能力不强的现状,通过经典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强调“经典诵读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素质,乃至对大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4]P142。所以,普通话课程的朗读材料可以选取《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意蕴丰富、风格典雅的古典韵文,选取《老子》、《庄子》、《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左传》、《国语》、《战国策》、《吕氏春秋》、《礼记》、《史记》、《汉书》,以及唐宋八大家散文等凝练优美的古代文章的段落,指导学生在理解这些古典作品文化意蕴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让他们不仅感知其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而且感受其中蕴藉的厚重历史气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培养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和文化自觉意识。
其次,突破当前普通话教材朗读训练材料的体裁局限,不仅经典古诗文,而且现当代作家优美的白话诗歌、戏剧与影视剧台词、小说等,都可以成为普通话朗读教学的文本语料。如郭沫若的诗歌、戏剧,鲁迅的杂文和小说名篇,以及梁启超、冰心、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朱自清、艾青、贺敬之、郭小川、海子、顾城、舒婷等作家的作品,都可以作为普通话课程教学的语言材料。
再次,改变当前普通话教材朗读训练忽略选择域外经典作品的偏颇,但丁、雨果、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泰戈尔、普希金、惠特曼、济慈等国外著名作家的诗歌、小说、戏剧等作品,也应该成为普通话课程教学可供选取的文学经典。
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一些童话、谚语、绕口令等作为朗读练习的文本作品。
我们强调普通话课程教学应该引进古今中外的文化经典和文学经典,希望通过普通话课程教学的平台,打开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古今、中外文化经典的光辉照亮普通话教学的课堂,让这些具有“人类文明核心成果”意义的文化经典进入学生视线,既成为语言学习的文本语料,又成为哺育和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努力实现母语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我们应该相信,当普通话课程能够承载丰富的民族文化意蕴,融入浓郁的人文教育情怀,便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和学习这种语言的极大兴趣。
语言学是一门领先性的学科,现代社会的急剧发展“正是语言学发挥作用的时刻,也是语言学家观察语言变化,从应用中发现语言理论努力方向的大好时机”[5]P1。在新的历史时期,语言学科不仅要推进语言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而且要推进语言教学实践的研究与创新。普通话课程教学应该强化语言教学传播和弘扬母语文化的价值功能,普通话教师应该研究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语言规范意识、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钱冠连.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人类基本生存状态的哲学与语用学研究?卷首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晓东.燕园诗踪[J].读书,1999(9).[4]谢华琳.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大学生的语言素质[J].中国成人教育,2010(9).[5]许嘉璐.面对新世纪的我国语言学[J].中国语文,1999(5).项目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汉语课程创新型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202007。
第四篇:对当前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
对当前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
作者姓名:张继军
通讯地址:天水市秦安县兴丰学区联系电话:***
对当前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的思考
张继军
(天水市秦安县兴丰学区,天水,741617)
摘要:
新一轮的小学课程改革中,把加强科学教育摆在了突出位臵,在看到科学课程的重要性的同时.只有小学科学教师正确认识科学课程在学生终身发展和在社会中的作用、真正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才能从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出发,理性地关注科学课的改革,立足于教学本位工作搞好科学课程教学。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是一个难点,但同时也亟待加强。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
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这不仅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而且因为科学作为探索真理的活动,同时也在塑造人的品格,影响人类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形态、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等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的比例相当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是提高未来公民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对于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不可推卸的任务。
一、科学课程在农村开设现状
在农村由于缺乏科学文化知识,有些地方封建迷信还比较严重,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损失,甚至有时还会导致一些意外事件发生。长期以来,大多数的基础教育普遍存在重升学轻素质的问题,导致科学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调查中发现广大的农村儿童对科学以及科学课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它的价值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其他基础学科无法
替代的,如果不重视农村地区的科学教育,就等于在扼杀农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科学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农村学校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把科学课列在副科之列,因为不是主课,其地位自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科,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对科学课的挤课、占课现象。
(二)、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状况很不容乐观。多数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是兼职,几乎没有专业背景,这样的非学科专业背景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质量;学历层次普遍不高,多为中师,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较少,本科更少,这样更无法保证教师素质符合课程要求。
(三)、教学把握不当。首先,是教学内容方面,显得凌乱,深浅难易把握不够恰当。存在体系落后、不重视整体框架和结构的问题,再加上不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既不能适应经济、科学和社会发展,也难以转向其它科学领域。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不注意将书本知识与科学实践联系起来,忽视科学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不通过科学研究进行学习。这样的科学教育,难以发展创造、直观、想象与怀疑的态度,难以在学生思想和态度的训练方面作出指导。再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采取的主要还是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机械地背科学、学科学。有时甚至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企图把更多的新的科学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很难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加强科学教育,并不是堆积知识,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二、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提升科学课的学科地位科学课在我国是2001年由自然课改过来的一门新课程,与原有的自然课相比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老师的授课方式上都完全发生了转变。这对我们教授科学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严峻挑战,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深刻理解科学学习的内涵,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完善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具有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形成积极学习态度的能力。要知道这门课程的学习与传统的学科学习是完全不一样的,过去的老师总是站在讲台上,老师讲的话就是权威就是答案。而科学课程的讲授就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学生要积极与教师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老师要正确处理一滴水和一桶水的关系,这已经不是过去一滴水与一桶水的年代了,要知道现在老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应该是一条河,这条河里的水随时都是流动着的,是新鲜的。所以老师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有危机意识,真正意识自己的知识结构单一,能力有限,正视自己的不足,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没有经验可以摸索;知识不够可以学习。在不断探索、不懈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熟悉科学教育的流程与要求。通过自身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科研能力来更好的指导学生的科学学习。
一门课程的学科地位,取决于它的学科性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性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以促进未来国民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加强我国在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加强科学课程改革,首先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上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到各小学校长及科任
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科学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不再把科学课当成副科。而要确保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科学课程教师专业水平
实施科学教育的关键在教师。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给语文、数学等所谓的主科教师在培训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给科学教师带来的却是“不平等”待遇。以致科学课没人愿上,没人会上。针对面前农村现任科学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历不高和专业局限的状况,必须加强农村科学教师的师资培训。要把转变教师观念贯穿与培训的全过程,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要适应和满足科学教育的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培训机构必须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各种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
(三)、因地因校制宜,提倡科学学习的多样化
科学课程是国家与学校合作管理的课程,国家主要对课程的地位、课时安排进行规定,而课程的开发必须由学校来完成。学校课程要符合科学课程的性质,也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应该具有可行性与实效性。在农村,各学校的办学规模二办学模式、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水平与市级学校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各个学校在开设科学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是:一切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师生自己的特色实施该课程。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在科学学习上有各自的差异,所以在目标定位上可以各有侧重,在内容选择上也可有各自特点。农村学校尤其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时制宜,充分挖
掘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资源。校内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现实生活中都包含着科学问题和科学道理,这些都是丰富的教学素材。科学教师如果加以很好地利用,这对课程资源相对缺乏的郊区和农村地区是非常有用的。
(四)、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人,切实改进农村教学设备。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不足主要由于教育经费缺乏造成,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多向农村教育投人资金,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购臵一些教学仪器和设备,帮助农村建立一些网络资源,那么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一些困难就会得到有效缓解。
总之,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改革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需要我们这些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制订:《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叶禹卿主编:《新课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评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3]方红 常利梅主编:《科学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缪心聪.小学科学教育初探[J].课程改革探微,2009,03
第五篇: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思考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思考
学习型社会是指人人都能终身学习的一种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目标、一种结果。而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是迈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中,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特别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号召下,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正在我国广泛兴起。
作为中学通用技术教师,引导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普及,应针对学习型社会的要求,面对每个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对他们进行终身科普,或谓终身学习生存所必须的科学技术思想。知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训导,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自身潜能的需要。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时代对现代教育的要求,通用技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的创新型人才,需大力推行技术创新。通用技术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学通用技术教师,应如何适应通用技术教育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1、更新教育观念
中学通用技术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策略,使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应变“师道尊严”的师生观为民主平等师生观;变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授人以渔”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重视教与学的过程,力求教学的多样化,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在中学生技术设计与实践的技术活动辅导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素养,还要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打破传统的格局,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讲授法”。已不能适应中学通用技术教育的要求。广大辅导员教师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重在过程,学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独创性。例如:有在中学研究性学习学科中,“验证某一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小动物生长发育的作用”、“验证某一有机物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等。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结果预测和分析,这样充分挖掘了教材,培养了学生的实验科学思想。创设情境将学科内部的知识进行重组、将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
重组、将学科课程包括的知识与课程未能包括的知识进行重组,并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其实一个创新过程就是经历从发散到辐合、从辐合到发散、再从发散到集中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实例:如我辅导的科技创新作品“农村窄口径深水井(密封)抽水保护三级自控装置”的发明设计中,我们要达到的创新点就是“保护电动机”,而在同学们的想象思维中,就有如下四种故障A、水井中水被抽干;B、水井中的管道漏水;C、水泵在抽水过程上轴承被卡住;D、水管被堵塞而无水流出管口。从这几种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创新,得出一个共同的创新点„„“保护电动机的设计成功”从而使三级自控装置在同类产品的基准上更优胜一筹。
3、自编乡土科技读本,创新处理教材
对教材的创新处理,以适应最新时代发展和把握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通常教材在编定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但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增减、调整与重组,并且有时还需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通用技术有两个必修模块,还有七个选修模块,知识内函相当广泛但也还可以插入具有乡土特色,地方文化的知识点。例如“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电脑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可以增加人与科技网络关系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树立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结果只是学习过程的产物。还把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性的知识作为实践创新的来源。特别是实验教学,还可增加促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实践能力。我校在以往的科技创新活动中,从本校的客观实际出发,采用自编教材,自行讲授的办法。例如高二劳技教材中的内容,我们根据实际自编了校本课程:《农村实用技术》、《农业机械——柴油机》、《航模制作与飞行》《嫁接技术》等读本都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好。
4、充分利用资源,更新教育手段
现代教育手段在当今教育和未来教育中应发挥特殊作用。现代教学媒体在中学通用技术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增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思维,它使中学通用技术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在教学中教师要乐于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共享资源,注重网络对教学的影响。
5、转变评价观念,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师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旧观念,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评价范围上,应从片面的只限于智能范围的单一性评价向全面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转变,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评价。例如,可评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是否活跃、能否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组织综合、能否实事求实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独立思考和是否
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等等。在评价方法上,要从以考试测验为主、片面强调定量分析向注重观察与调查、了解内在因素的定性分析转变,要注重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例如,对于学生所做的实践活动,不仅要看其结果,更要看其过程。在评价功能上,应从片面强调刺激学生的个体竞争意识功能向注重激发学生的群体竞争意识和自我竞争意识的功能转变。
6、要克服定势,不断充实,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面对通用技术教育的斩新课题,教师应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知识更新的加速与信息的爆炸性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标志。生命科学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教育科学如今也在教改中迅速前进,作为通用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克服定势,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时代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