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教学方式的思考
对教学方式的思考
结合《政治生活》教学,谈我对教学方式的反思。以往的教学中,我惯用的教学方式是授导型教学方式; 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
1、借助多种教学工具和多媒体,能够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学习效果较好;
2、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课前充分准备,课堂积极参与讨论,课后认真复习,从而达到师生和谐发展的目的;
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不足在于:
1、由于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形式新颖,但如果教师对课堂全局的掌控力度不够,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化”,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值得鼓励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教师的引导不及时、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和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等,因此,教师在采用授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准确、及时、充分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思考、讨论和学习。
第二篇:我对导学案教学方式的思考(本站推荐)
我对导学案教学方式的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各种各样的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改革方式不断涌现而出。其中,在我们这提的比较响的是导学案。
导学案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到底怎样呢?
我们先简单的看一下它的大体环节。导学案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复习学案。其中预习案设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材助读、预习自测、我的疑惑、信息链接等模块。要求在新课前一到两天下发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导学思考。上课前半天,任课老师将预习案收回,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为预设课堂做准备。
探究案设有学始于疑、质疑探究、拓展提升、我的知识网络图、当堂检测、我的收获以及导入新课、教学建议、学习建议等,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合作,探究总结,并针对教师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给予建议和方法指导。探究案是上课时发给学生,根据探究得基本环节设置顺序,依次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生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当堂检测要当堂完成并进行审查。教师在学习中起引导,总结点拨答作用。
训练案在课堂学习结束时下发给学生,学生完成后并上交,有教师进行批阅。教师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当然我只是简单的罗列了一些内容,正把导学案看完之后,觉得设计的非常合理,若真正的按相关的方法步骤来操作,我觉得一定会提升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但我有一些疑问。
一、将预习及训练案交给学生,高中学生每天除去音乐、美术、体育课之外,有五六门的课要学习,那么除去课堂及校内的自习辅导,学生要挤出多少时间来完成相关的预习案,训练案,有时 还有复习案,单元检测等。
二、作为老师,暂不说编学案的时间,就批预习案,训练案就可能成问题,因为一般一个老师要带三个班,每个班要50多个学生,这无疑是个问题。
三、在课堂上要完成探究案中的内容似乎是不易完成的。暂不说讨论,就是当堂检测要当堂完成并审查似乎不现实,有些老师说可以给学生互评,但可能打折扣。
四、导学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分组探究讨论,这种想法非常好,对于学习基础较好,自觉性强的学生是非常有效的,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这形式的教学可能会流于形式。
第三篇:对现行教师评价方式的几点思考
对现行教师评价方式的几点思考
铜梁县虎峰中学 罗定伟(联系电话***)【内容提要】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大大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现实背景下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是质量。
【关 键 词】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弊端;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构想
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水平。现实情况下的新课程实施也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水平决定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和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除了给教师提高待遇和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与平台以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师评价制度。这是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的一个关键环节。而现今的一些教师的评价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制约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现在素质教育推行乏力,应试教育大行其道,教师成为了应试教育的机器,学生成了会做题的机器。教师失去了真正发展的机会,失去了真正成为完整的鲜活的生命。学生的素质却越来越差,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低下。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行教师评价制度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一)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对评价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
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衡量一个教师的标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的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目前许多教师和学校领导都认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鉴定和考核。有的领导把取得教师评价的结果看成教师评价工作的结束。并没有认识到教师评价其实就是为了反馈教师工作的效果,进而作为促进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仅仅把它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还有部分学校把日常工作与评价工作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认为评价是游离于日常工作之外的事情。甚至有的学校把对 教师的评价仅看作奖金分配及晋升职称的主要依据,因此因为受利益驱动,部分教师为了取得好的评价而走歪门邪道,而不去反思自己的教学。
(二)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结构上存在严重的不合理。
目前主要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鉴定性的评价。经常依靠学校领导或值班领导以及一些教师对教师的个别现象下结论。缺乏正确、准确、客观全面而又有效的标准,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差。这种结构简单、信息传递方向单一的评价系统,不可能充分调动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缺乏教师的参与和忽视教师个体的差异。评价时当事人也就是被评价教师一般没有在场,反馈信息时也过于笼统,往往是即便年年搞评价,教师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弱点与强项在哪里。
缺乏建设性意见。有的学校主管教学领导,只是提出批评意见,而不能提出可供参考的有价值的建议,评价过后也不召开教师会议讨论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把教师评价看成一种可以敷衍了事的任务。
(三)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评价体系与指标不全面
现行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十分模糊,一般按照教师的“德、能、勤、绩 ”对教师进行评价。而在评价实践中缺乏科学全面能真正反映教师实际的评价方法。强调政治性与对领导的绝对服从性,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课堂教学水平,强调教师在论文获奖或发表以及在各种竞赛中获奖等次等等。忽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教师的工作对学生和教育的影响的全面性与深远性的关注。
(四)现行教师评价制度没有充分发挥评价制度的功能。
由于目前教师评价制度结构不合理以及对教师评价的目的认识不清,教师评价制度的整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只是部分地发挥了评价的鉴定、选拔功能,而学校教师评价制度的主导功能即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二、对构建教师评价制度的几点构想
(一)科学界定教师评价目的和意义
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一个衡量教师的标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教师评价作为对其教育教学活动的理性分析和总结,全程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架起二者沟通的桥梁,营造积极、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教师调整和确定专业发展方向;使教育行政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以人为本”的、和谐共进的管理范式,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评价标准的确立
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要体现正确的教育观念,特别是要体现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同时要求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
对于教师评价的标准应是: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根本任务及国家教委颁布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在此依据上上,应该逐步明确以师德为首的内容体系。其中包括:
1、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关注人与社会,关注人与环境关注国家与民族等,同时应富有正义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学生,真正关爱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工作要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
2、教师具备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的完善程度。教师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健康,也才能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教师人格完善程度,直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的指导水平。
3、教师的法制意识。教师要坚持依法施教,要贯彻、履行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任务、要求、义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要自觉维护受教育者和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4、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以及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等。教师既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学科水平,丰富的教育科学和教育理论知识。然而仅仅掌握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教师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的终点,教师还应有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与之相适应的自我发展的行为。和理论指导下 知识、技能、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完善才是最终目标。
5、教师的工作能力及水平,教师要有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科学知识的传授能力,以及教师在实际教学场景中的针对具体的教学行为的直觉和感性信息的处理能力,驾驭对教与学行为的调整的敏感性和能力,班级等学生群体的管理能力,家访及做学生思想工作、心理疏导的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
5、教师的工作业绩。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的工作业绩理应体现在学生身上。一方面要关注教师做班主任或其它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教师学科教学成绩,教师著述、论文、报告、科研成果等成绩。另一方面更应关注教师在完成各项任务的效率高低与方式的科学性,学生所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是否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否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是否挤占其他学科的上课时间,课堂教学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等。
(三)评价方式与方法的设想(1)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自评是主要倡导的评价形式,这种方式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
强化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可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及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和不足,然后把拟定出的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积累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
建立自我分析表格,将在教育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工作和生活的困惑、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人的看法记录在案。把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以及关注学生思想行为方法和社会价值观念等记载下来。并写出体会、教学日记、周期性总结等形式的自我监控总结材料。以便教师经常与自我保持专业发展监控和对话,及时制定或修正自身专业发展的计划。
(2)采取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十分关心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和教师对孩子施加何种方式的教育。家长评价教师是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合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召开学生家长会,征求家长对学校,特别是对教师的评价,同时也让家长了解老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学校和教师通过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让家长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教师认真做好学生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并认真做好记录。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学校或年级组要定期召开由学生参加的评价教师的座谈会,采取学生问卷以及在校内设立学生评价教师专用信箱的形式,充分考虑受教育对象的反应,以此作为对教师评价和对学生的引导;教师自己可以不定期地召开各种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自己教育教学等的评价。
(3)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与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主导力量。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评价总结的最重要的参考内容。学校组织教师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学常规的落实、教改实验的进展、课堂教学的设计、改进与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学校领导在对教师的评价过程中,要与教师个人单独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肯定教师的优势,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提高发展的建议。
另外,学校领导在对教师的评价工作中,重点是对教师评价的组织、协调、平衡和总结各个评价活动。
最后,学校领导要把对教师的各种评价进行积累整合,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实在的总结性评价的成果。
当然,当前基础教育面临诸多问题,我们教师面临升学竞争的巨大压力时,真正的对教师全面科学的评价面临诸多现实的矛盾,甚至受到无情的挑战。但教育的发展与教师的自身的发展理应受到关注和重视,教师的素质不只是掌握了成 功的教学知识和具备教育教学技能,教师更应具备是一种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当通过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使教师能地主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真正提高教师的素质,实施在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编.<<基础教育新观点>>.2、苏虹.《现行教师评价制度之反思》
3、李庆华.《论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4、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第四篇: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方式的思考
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方式的思考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在整个老干部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举足轻重,其开展活动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建工作和老干工作的成效。目前我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总体状况是好的,活动的参与率保持在70%左右,但随着离退休干部逐步进入“高龄、高发病和高重症”的“三高期”,各种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党支部活动方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三高期”的到来,直接抑制了老干部参与活动的热情。目前,我局退休干部平均年龄已超过73多岁。由于处于高年龄段,高发病和高重症也接踵而至。受伤病的影响,长期患病的离退休干部约我局老干部总数的25%,他们有的足不出户,有的长期住院,缺少应有的学习环境,缺少新知识的输入,很难紧跟时代的节拍,因而思想观念与时代发展存在着反差。
(二)老干部单独外出存在安全隐患。从主观上来说,老干部参加集体活动的愿望非常强烈,从客观上看,现在城市建设发展的格局日新月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热火朝天,道路越修越宽,车流量较大,让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独自穿行于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之中来参加党支部活动,确实存在着
1安全隐患,老干部家属也甚为担心。
(三)老干部居住地不断改变,越来越分散,有的已经逐渐远郊化。老干部过去大都住在中心城区,大都以过去的单位宿舍为生活圈子。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有些居住地与活动中心距离较远,他们参加党支部活动次数逐年减少,但仍希望参加一些党支部活动,从中学习政治、了解国情、关注世界,以弥补由于活动减少所带来的思维真空。然而,由于居住较远加之交通不便,活动的半径不断缩小,外出参加活动受到限制,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逐渐减退。
(四)支部活动的方式比较单一。目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能够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开展一些活动,但是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随着岁月流逝,情况的不断变化,老干部对此失去新鲜感,甚至感觉有此乏味,改进现有的活动方式将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主要课题。
因为参加活动少,老同志的思想更新也相对较慢,看问题容易停留在旧的条条框框之上,而过去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
(五)受伤病的影响,缺少应有的学习环境。身体健康状况差,使老干部的学习会受到一定影响。因而,与这些老同志沟通思想,给他们精神慰藉,消除他们的主观顾虑就迫在眉睫。
二、对策与措施
新形势下发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作用,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得到加强,保证“三高期”和行动不便的老干部都能接受党的教育,就必须逐步改变现有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活动办法,创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活动方式。
(一)充分认识创新活动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为老干部管理服务部门,应充分认清只有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才能更好地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才能更好地保证老干部继续发挥参加党支部活动的热情,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余热。在日常工作中:一要进一步明确老干部党支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认真组织老干部学习理论,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老干部身体的承受能力,在时间的安排上则宜短不宜长。在学习的内容上,则应抓住重点,紧跟形势,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中离休干部怎样发挥余热为主题。二要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工作,加大力度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带头人的作用,树立好带头人威信。党支部书记的条件要党性强,作风正,且有一定的党支部工作经验,但前提条件是身体好。三要进一步提高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的吸引力,把党支部的各项活动与教育、健康、快乐结合起来。
(二)从老干部各方面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立多种
类型的社区党支部或其他临时党支部。以老干部党员居住分布来确定建立党支部的新格局。我单位老干部党员居住分散,有的老同志还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如何在离退休党支部正常活动的基础上,就近安排行动不便老干部党员活动,是个重要而难办的课题。创新支部的活动形式,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方针。针对现在离退休干部的特点,合理区分他们现有的状况,强化党支部的责任意识、超前意识和务实意识,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采取就近式组织党支部,为可能出现更多的因客观原因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的老干部提供学习和服务的新平台。
(三)以“教育、快乐、健康”的原则,以“文化养老”为基本内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党支部活动。要改变以往读读文件、看看报纸等枯燥无味的一般性学习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各种类型兴趣小组活动,采取一些聊聊天、谈体会、提建议的方法,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达到参加活动感受乐趣的效果。对一些老干部党员居住分散,有的行动不便等实际情况,在支部活动的形式上今后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一是定期集中学习。大部分身体好的老党员可以按规定每两月集中学习一次。
二是分组学习。有的支部可以采取二三个党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
三是建立党员结对联系制度。对高龄多病、活动不便的老党员,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使他们与党组织保持经常性的联系,让他们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尤其是对于身体健康差、行动不便,参加活动少的离退休老干部,要制定定期走访、定期联系制度,经常倾听老干部的心声。
四是送学上门。对长期因病在家、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采取“结对帮学、送学上门”的方法,将学习资料及时由专人送到老党员的手中,并进行讲解、辅导。使学习教育活动搞得扎扎实实、富有成效。
(四)利用全社会资源,在共享中寻求老干部党支部活动新途径。我县目前又正处于大发展大建设阶段,日新月异的变化都是老干部党支部活动和受教育的场所、老干部享受生活的绝妙之处。只要我们多动脑子,拓宽视野,通过资源共享激活老干部党支部的工作,使老干部们做到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
创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方式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加强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更好地促进老干部能够融入社会、参与活动,发挥余热,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XX县国家税务局人事教育科
2010年8月10日
第五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些思考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些思考
杨芳
(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 甘肃 庆阳 745000)
内容摘要 开放性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求数学真谛的乐趣,有利于他们形成全面、正确的数学观。本文拟以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浅谈其中的一些思考,以就教与大方。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方式改革 实践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一个开放的创造过程,更是一个开展思维活动的互动过程。多少年来,教育理论一直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目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已成为课堂改革的重点。我所任教的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凤凰路 11号,学校占地面积34284平方米,建筑面积 10413平方米,专用教学楼3幢,正在新建的小学部教学楼、艺术楼、艺术楼预计建筑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 2636名,其中小学部1263人,初中部1373人,分设 52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22个,初中部30个。在职教职工219名,本科学历 87人,专科学历 115人,中专学历 16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 72人,全部具备合格学历。学校现有图书室、阅览室各1个,藏书达22116册,多媒体室 2个,微机室 2个,生物化学实验室 2个,物理实验室1 个,多功能教室2个,会议室2 个,配发、购置教学光盘50套,可以满足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需要。下面就课堂教学方面,浅谈我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一、以不同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1、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学习“百分数应用”的内容,我带领学生到银行、商店作调查,提出有关利息和折扣等方面的问题,分组研究解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概念,学习方法。再如,中年级学习解三步计算的整数小数应用题时,有的课就是复印一些真实的发票,让学生调查熟悉物品的价格,由学生通过自己填发票,理解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通过这样实践,既学会了解题,还接触了社会。
2、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如“成反比例的量”这一节,我把原来长篇讲解的内容改为只呈现几个成反比例关系的实例,让学生用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思想方法去分析数量关系,找规律,得出结论。再如,中、低年级的应用题尽量用画面呈现事物关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组织学生课堂讨论释疑
对于一些新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的内容,是否就一定由教师讲解才好?我觉得未必如此,应当启发学生思维,以讨论解疑为主,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引导学生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从而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是为了表示一般化。
其次问题要有利于加深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后,提问:不用圆规怎样画图?用一张纸能剪出一个圆吗?怎样在一张圆纸片上找出它的圆心?怎样在一块圆铁板上找出它的圆心?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圆的知识有了深化的认识。
三、积极倡导探索式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智慧。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发了一套特别的画圆工具——个图钉、一条短线绳、一个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难以完成。就是合作,在运用图钉、线绳和铅笔头的综合操作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地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验了画圆时各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讨论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学生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言,表现得异常的积极。这样的课不管对学生来讲,还是对老师来讲,都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四、重点实施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观察中学
1、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之一。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不足,缺乏经验,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接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使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进行思维变通。如教学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认识,先让学生准备萝卜一个,小刀一把,后和教师一切萝卜:①先直着向下切一刀,把萝卜分成两块,让学生摸一摸其中一块的面;②切面朝下,再直着向下切一刀,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个切面相交形成一条线,这就是棱;③最后横着效果向下切一刀,让学生再观察发现,三个切面相交形成三条棱,这三条棱相交成了一个点,这就是顶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感知,对面、棱、顶点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体验。再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也就水到渠成了。通过以上这样让学生手脑并用、益智益能,表述不同阶段的操作感受,让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协调发展,把客观上的“要我学”转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增长知识,增长智慧。
2、在观察中学。人们常说:“观察是思维的门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异同,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他们就主动地去探究,去发现,进而掌握知识的本质。如在教学“乘法分配率”时,先出示口算题:
(16+35)×2(23+42)×4 16×2+35×2 23×4+42×4 学生回答后设疑:①每组口算题中,它们的得数怎样?②每组题中两个算式有没有联系呢?这一问学生急于探索其中的奥妙,于是再让学生计算两组算式:
(11+25)×3=11×3+25×3(25+36)×4=25×4+36×4 30×(12+18)=30×12+30×18 50×(20+28)=50×20+50×28 再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上面的四组等式,启发学生思考:等号左右两边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竖着看左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点?(两个
数和一个数相乘),右边呢?(两个加数都与这个数相乘、相加),横着看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关系?在学生掌握了规律后,再让全班同学举例验证。刚才我们举例中提到的是“两个数”,如果是三个数、四个数也适用吗?乘法分配律指“两积的和”,如果是“两积的差”、“两积的商”适用吗?让学生逐一举例释疑。这种启发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方法,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学习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乘法分配律”,挖掘了数学知识的内在因素,学生学得更“活”,做到了举一反三,极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这样的开放性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求数学真谛的乐趣,有利于他们形成全面、正确的数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