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丰田工作法》之"问题解决力"的感悟(精选)
读《丰田工作法》之“问题解决力”的感悟
“问题解决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丰田将“问题”定义为“应有状态”与“现状”之间的差异。换言之,没有达到现时点最优的方法和条件,工作者应以此来展开工作,即没有达到既定标准,这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的工作中,要求一天完成的检修工作却没有完成,而耽误了其它计划工作,这个问题就必须解决,否则便将影响整体工作的正常运转。
通过反复的阅读学习《丰田工作法》,我们了解了丰田对于“问题”这一概念的深刻阐释。虽然当今时代自动化代替了很多东西,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无法完全被取代的。同时,这也是每一个职场人都应具备的重要能力。
丰田之所以在世界汽车企业中名列前茅,这与他预见性的视角有很大关系。丰田不仅超前制定了未来几年的计划,更在于能洞察世界形势的动向,这一点值得每个企业、每个人学习。如我们电力行业,从之前以煤为生产原料发电,发展到水力、风力、余能尾气及太阳能发电等。这都是这个行业预见性所推动的结果,丰田称之为“解决未来指向型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8个步骤”,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明确问题”和“把握现状”.解决问题的目的是由问题的内容来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根据“数字”等数据来选择问题、采取对策和解决问题。以本车间工作为例,其他班组再生后制水量可达到700-800吨,而我们的用水量只有500吨,这之间的差异就是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丰田“发现问题的8个视角”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相应的对策一一化解。这个方法对于任何工作来说都是相通的。
找出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但问题不会只是单个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要把所有的问题罗列起来,一个一个地分析、排序、解决。可学习丰田“用3个视角来分析问题”的办法,根据问题的属性和重要度进行归类和排序,然后将具体的问题进行分解,确定攻击对象,逐一解决就会容易很多。当然,解决问题要脚踏实地,切记不能急功近利,否则会适得其反。如我们的工作岗位,除盐水质量不合格,对于不善解决问题的人来说,会考虑很多或是毫无头绪,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从工艺源头一步一步查起,就能很快锁定问题、确定原因和制定解决方案,最终实现“解决小问题就是解决大问题”的目标。
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样重要,有很多时候面对问题时,我们凭经验来想解决办法,但有的问题错综复杂,我们必须想其它办法,而丰田“问题对策10个视角”最为合适。解决问题关键是能够直面问题,虽然会有失败,但这会让我们学会好的方法、积累新的经验,去应对和解决工作中面临的诸多复杂的问题。
“问题解决力”是每个人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能力,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阶段,而不思进取,努力实践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磨练,我们才能提高能力,解决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洁能发电分公司 张军)
第二篇:读《丰田工作法》有感800字
读《丰田工作法》有感800字
读丰田工作法中的“5S”管理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时间就是成本,如何将有限的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浪费在找资料、找工具这些本该触手可及的琐碎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成本。
具体怎么做才能将时间有效利用起来呢?我认为丰田工作法中的“55”管理总结的很到位:“整理—整顿—清扫一清洁一素质”.首先谈整理与整顿,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必然是整洁、整齐给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物品各归其位摆放得整整齐齐,要什么东西顺手就可以找到。这样在你工作需要材料或工具时就可以顺手拿来,不仅节省了翻材料与找工具的时间,还不至于打断原有的工作思路,使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还有一点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当你着急需要某一东西而它就是找不到的时候,你会不会爆发你的“小宇宙”?这会不会影响到你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呢?所以通过整理与整顿,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是很有必要的。
作为一名电气检修人员,整理与整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电气检修是一个要求很高、逻辑性很强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你不将你所管辖区域的电源电缆理顺、不贴标号、不做标识、不整理图纸,在设备出现问题时,怎么排查线路、如何对接电缆、怎样判断线路走向等,都将成为你最大的困扰和难题,也会大大拖延工作进度,影响安全生产正常运行,会为公司带来重大损失。除此之外,因为要赶进度或被领导催促,你所拿的图纸与现场不对应,接线端子又没有参照的编号,贸然拆接线路,会造成电流回路开路或电压回路短路,最终酿成人身事故、设备损坏等重大事故。由此可见,日常的整理与整顿是多么的重要。
整理、整顿后该如何保持我们的劳动成果,“55”又要求我们要做到“清扫一清洁一素质”.“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维护管理中要积极做到:①工作上严于律己、律人,力求养成一种好的工作习惯;②坚持;③改进,让它更适合我们的工作环境;④继续坚持并改进。
总体而言,阅读完“5S管理”收获很大,但要想持之以恒地坚持,就必须拥有持久的热情和动力,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准确的价值定位,我认为应该从下面的“五为”做起:为自己工作时有个好环境、好心情;为自己工作效率更高、更好;为自己成为企业值得培养的人;为一个更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洁能发电分公司梁军)
第三篇:读丰田改善力读后感
读《丰田改善力》读后感
这个星期我读了《丰田改善力》,读丰田改善力读后感。书中讲述一处改善必然会带动下一处改善。因此,丰田生产方式提出:“改善、改善、再改善”。这种坚韧不拔的态度正是大多数企业所缺少的。有人对改善的作用半信半疑,认为改善不过是小范围的成本节约,或是简单的工作方法的调整。实际上,真正的改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是一种永不满足的创业状态,更是一种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自我挑战。它需要坚韧的态度,持续的努力,远大的理想,更需要踏实的步伐。这本书通过对生产管理进行深入的剖析,使我明白到生产经营是需要大家一起加油!我认为管理最基本的支点是团结,都离不开大家的群策群力也就是——目标!
目标是实现它的方,读后感《读丰田改善力读后感》。在茫茫大海中行驶,如果没有很好的舵手,没有岸边灯塔的指引,我想是很难到达彼岸的。只有团结一致,心往一处使,才能出成果,收获胜利的果实。
一个人要培养好的品德,必须从小事做起。小事不注意,将来就成不了大事。由于我们岗位的特殊性,所以对外展示的是我们整个单位的形象,每时每该都要注意礼貌礼节。
记得有一次,在上班的路上,碰见旅客对我微笑,我连理也没理,低头就往前走,装做没有看见,也不知人家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又要问一些奇怪的问题哩?会不会耽误我上班,还有三分钟我就要迟到了,不然我会受处罚,现在回想一下,这样做是不对的,我非常的后悔,后悔我当时犹豫什么。我发现我只知道上班,且没有真真正正的做到爱岗敬业。我对自己说,以后可千万不能再这样了。我应该同样微笑的回礼。总之,我这样是非常不礼貌的。
今后,我要认真学习知识,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如果看见有旅客有困难的,就积极帮助旅客解决;当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时,要敢于担当。只有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篇:丰田工作法读后感
通过对《丰田工作法》第三章“改善力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的学习,让我深有感触。本章中提到绝大多数的公司都认为日常的工作和改善是两回事,但丰田却认为“工作=作业+改善”。因此,丰田员工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还会持续不断地坚持改善,这是丰田一以贯之的工作哲学。丰田要求生产现场每天都要发生变化,也就意味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改善,最终促使生产效率逐步得到提高。这样的理念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同样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值得我们提倡和学习。
所谓“改善”,指的就是在人、机械、材料、方法中找出浪费,然后迅速将这些浪费清除掉的行动。那么如何进行消除浪费呢?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在附属工作中找出那些显而易见的浪费,然后迅速地进行改善。但更多的浪费却没有被注意到,它存在于正式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瞄准目标,深度挖掘,找出工作中的过度生产浪费、等待浪费、搬运浪费、加工浪费、库存浪费、动作浪费、残次品浪费。这些浪费都是制约和影响企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如何避免和消除这些浪费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在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的是现场工作的改善,工作效率、生产效益、人员工作态度、设备状态的改善。改善的线索就在现场中,我们要坚信一点,那就是每个人的工作都存在着许多需要改善的问题。只要从许多个角度对同一个工作进行仔细地观察,就能找到需要改善的地方。
作为一名生产现场工作人员,懂得如何观察现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对生产现场的各个环节做到细致观察和熟练掌握,我们才能真正找出需要改善的目标和思路,并采取措施,有效解决。
第五篇:《问题解决力》读后感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
用了两周的功夫阅读完此书,说实话,这是第一次阅读带有麦肯锡风格的书籍。因为是翻译版,初读起来有些晦涩和生硬,总是感觉上文不接下文,不知道作者到底要讲什么。这几天通过和同事们交流心得,又重新阅读了此书。通过再次阅读,结合自身,不禁有些自惭形秽。工龄近乎8年的我,居然不知道解决问题要还要如此系统,有如此多的工具和方法可循。这真的是一个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优秀读本。回顾自己这八年,似乎没有这么专注的完整的阅读一本书。浑浑噩噩度过了漫长而又短暂的八年,而今回首,空洞泛白的履历都无法慰藉自己。
唯一庆幸而幸运的是----在求职的路上、在工作中,遇到的上司能够毫无保留的传授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能够在我迷茫困惑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凭借这些我一直坚持到了今天。如果我能够勤奋些,如果我的危机意识再强些,如果我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再提高些,我想我的power和energy会更强大,我的今天会不一样。
既然人生没有过去式,那么改变自我就从现在开始;改变处理问题的思路,从问题解决力开始吧。
本书重点阐述了如何理解并运用PSA原则并重点教授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研一先生引用大量的图表和案例,使用大段的文字来解释图表,浅入深出的表现形式和言简意赅的观点,就是想使阅读者易于理解和学习。要想成为一个问题解决者,需要学习以下内容并熟练应用。
1、具备逻辑思维能力。
这个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的各种训练培养出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评价一个人逻辑思维强,这类人通常善于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从根本上进行逻辑思考,找到答案,解决问题,能够触类旁通,直达捷径。可以说这类人是职场中的强人,他无需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效率解决问题。
2、PSA的三个原则:
2.1 要有解决问题的强烈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开始,通过自我心理暗示达到设定高度,超越自我。
2.2 形成“what ,if.....的思考习惯."
——好的思考习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区分原因和现象。
——原因会表现出多种形态但集中在一点,而现象却辐射在各个方面,利用PSA原则拿出的解决对策针对正确的目标。
3、如何实践:
3.1 提问题。
3.2 看问题本质,建立假设。
3.3 收集证据并证实。
——此方法告诉人们解决问题时要从这三方面切入。
4、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4.1 理解问题的基本。
4.2 理解所处的环境,先整体后局部。
4.3有效地收集信息。
4.4 把数据图表化。
4.5 熟练使用框架图。
——我想对于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人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5、整理归纳要点是什么。虽然分析的结果是最终明白了很多事物,但若不进行综合归纳,则最终还是不明白其要点,仍然是杂乱无章的世界。
——总结真的很重要,通过总结找到要点,通过总结找到不足。
优秀的员工是最擅长解决问题的员工。任何一个企业和组织都迫切需要能够独当一面,善于解决问题的员工。但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这都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企业成长的同时需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和条件,员工的成长无疑铸就了企业的辉煌。作为员工,需要我们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勇敢的面对问题,激发我们自身的潜能,唤醒我们麻痹的问题解决智慧,对问题负责,勇敢地面对问题,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这是组织对我们的期待,也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对比以往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常常是比较关注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后,这个问题就算完结。至于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达到了什么效果并未做过多的总结和思考。每月、每年疲于完成一个又一个项目,对项目中执行的特点和共性总结较少。往往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思想去判断、分析,虽然分析的结果是最终明白了很多事情,但由于没有进行综合归纳,其实最终还是不明白其“要点,”仍然是杂乱无章,不是不系统没有分类,就是虽然进行了分类但不系统,无法整理出成型的文档。究其原因,不得“要点”还是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层分析,如何深层分析,正如书上所说,要在总结、归纳的方法上下功夫。
目前工作中的沟通常常是邮件和口头沟通。现在的状况是我罗嗦了一大堆不仅占用了领导的时间而且由于不得“要点”而使领导无法完全明白我的意思,我想这就是总结、归纳的不够,在沟通中没有注意沟通对象的地位、信息的传递形式、相关的背景说明、未理顺说话的顺序和结论的信息。在面向客户端做总结汇报时也存在上述情况:“常使用领域术语使用户不解,常忽略报告对象的关注点,常语速过快使听者的理解程度降低,常照搬照念,常忽略和听者的互动”等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用户的感受,对本人和公司形象大打折扣。
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工作中将问题总结为3点,根据对象的关注点不同,不断变换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在工作汇报时按照介绍背景,分析原因,说明结论三个顺序进行,不断进行改进提升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客户端的总结汇报确定汇报的对象,突出对象的关注点,语速减慢,提炼文字,力求做到让听众明白易懂,把成果展现力争做到完美呈现,增加份量。
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几点个人提升的计划:
1、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模式。
人一旦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就常常依赖于它,以至于无法全面的看清问题。这和知识底蕴有关,也和经验主义有关。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尤其是掌握方法论。
2、加强布局的设计和管控。
文档写作常创新格式却没创新内容;项目遇到问题,了解片面信息后就一锤定论;无法按照我的预先设计引导客户;重点项目不能有效的配合销售做到增量增长——这些一直是困扰我的几大因素,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与领导和同事的学习、交流能有所提升。
3、增强自信心
或许是不懂技术的原因,所以总是少了那么一点自信。为此我总是告诫自己,并时常问自己:除了技术,我能为客户做什么?我能为组织做什么?和去年相比我有进步吗?我想通过积累和学习,我能够更自信。
刘长虹
2011年1月25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