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处理学生间的矛盾-班级管理
如何处理学生间的矛盾
有些弱小的学生受到同学欺负,又不知怎样协调好与那些“坏”同学间的关系,他们大多选择告老师或家长。不管他们告到哪,最终还得咱们老师来面对和处理。
同学间有了矛盾或纠纷,“官司”告了过来,教师又怎能够坐视不理?多数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将争吵、打闹的双方叫到一起,先了解事发的缘由及经过,然后依据校纪、班规作出评判,对过错方一通批评教育,最后设法让争执双方来个握手言欢……
同学间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官司”,对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采取上述方式,再加上教师的威严,一般能很快平息事端。以前我也常用这一套,可能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威严”的缘故,我感觉这一套也不一定总能奏效。
上学期的一天中午,曾同学跑来向我告状说:他后面的刘××把课桌搬得太前了,挤得他要命!他把刘××的课桌向后挪了一点,刘××很不高兴,又将课桌移前来,还威胁要打他。当时,我也没多想,立即带着曾同学回到教室,一看,果真如曾同学所讲,就对刘××说:“刘××,你自已看看,这里能坐人吗?还威胁要打人,没王法了是不是?同学之间要……不要……”一通批评教育后,刘××极不情愿地将课桌挪了回去。
我还以为此事就这样化解了,不曾想,放学时曾同学又跑到我办室来,说:“刘××又将课桌移前来了”。还告诉我,刘××说:“有本事你去告老师呀!我谁也不怕!”
因为刘××已经放学走了,我决定第二天再来处理此事。当天晚上我认真地反思了自己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方法,认为刘××放出这样的话来,表明我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未能使其心悦诚服,说明他已经做好了对抗老师的心理准备。我感觉靠“威严”,继续用老一套恐怕不能奏效,迫使我不得不思考别的解决办法。
通过对比分析,我意识到:刘××已对曾同学“打小报告”的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我的批评教育已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如果我继续插手此事,曾、刘两位同学间的矛盾可能要进一步加深。于是有了:自己不出面,让他们自行调解的想法。
第二天上午,我刚一到办公室,曾同学就火急火燎地来找我,说:“刘××来了,老师快去管管他吧!”我决定试试他们能否自行化解此事,对曾同学说:“你别急!这不过是小事一件,现在老师还有点事要到别班去一下,你可以想一想,有没有可能跟他商量着解决这件事情,这点小事,要是我,我有办法让他自动搬回去!”曾同学不服气,说:“你是老师你才这样说!我拿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这家伙动不动就要打人!”我说:“刘××的确是脾气有些急噪,各方面表现也不是很好,你要是平时多尊重他一些,不要看不起他,你们两个人平时要是关系很好,昨天如果你先用商量的语气跟他讲,也许他就自己搬回去了。”曾同学以为我不愿管他的事,满脸不高兴。(班主任)我接着说:“你提出要刘××将课桌向后挪一挪的要求,老师认为完全合理,老师一定会设法做到,但是老师认为你现在是初中生了,应该逐步学会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了,很多问题只要肯动脑筋,总有办法解决!你脑瓜这么聪明,老师相信你能想出办法自行调解好这件事情!”曾同学依旧呆着不肯回班上。我确切地告诉他:“你们到学校来要学会三件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给你两天时间,看看你能不能自行妥善地处理好这件事,算是对你学没学会做人的一个考验,今天我不插手你们的事情,两天以后你向我汇报事情的发展状况!”
过了一天,曾同学前来向我汇报,他眉飞色舞地告诉我:“问题解决了!”我问他是怎样解决的。他说:“刘××看不清老师在黑板上留的作业,我就主动念给他听,拿给他抄,在他高兴的时候,我主动承认了不该动不动就打小报的错误,然后再请他将课桌向后移一点,他就自己移了。”
此事的处理给果我感觉十分满意,我在班上表扬了曾、刘两位同学能够主动自行化解纠纷、矛盾的做法,鼓励学生说:“矛盾、纠纷不可避免,同学间有了矛盾得先冷静下来,考虑一下有没有可能自行化解?该怎样化解?相信大家能处理好同学间的矛盾,我不提倡动不动就告老师的做法!这让有些同学很反感,同时还有可能加深彼此间的矛盾,我希望其他同学遇到类似情况,不要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要积极、主动出面调和矛盾……”此后,直到放暑假的近两个月时间里,我未接到一起同学告状,同学间的关系也明显好于以往。
面对学生间的矛盾也好纠纷也罢,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教会学生自行化解矛盾的一些方法,能让学生自行化解的问题,可鼓励学生自行化解,这样学生可以从中学会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与经验,教师也能省去许多“麻烦事”。上述案例表明:有些问题,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也能处理得很好,甚至比教师亲往调解、评判效果还更好。所以我认为:有些事情教师不必插手。
第二篇:学生矛盾处理案例
班内学生矛盾处理案例
王换玲
话说女生多的地方矛盾就多,刚开始带班的时候对此话不是很认同,慢慢发现,事实就是如此,我所带的班级是幼师专业的纯女生班级,女生本来心眼小,大小矛盾经常出现,一点事情就能激化到大打出手,下边是发生在我班的真实事件。
一、矛盾发生的经过:
这天刘某值日,下晚自习后刘某回到宿舍看到地上垃圾乱扔,其中付某的床边就有小吃袋几个,刘某开始破口大骂,并且指明垃圾就是付某所为(两人以前有过小吵),付某二话不说就是出手,两人就厮打起来,刘某的个子比付某高,用手把付某的脖子抱住,弄痛了付某。之后,两人都特别生气,付某觉得打不过刘某,就打电话找来了隔壁班的五个同学,这五个学生非但没有调节二人的关系,反而火上浇油,刘某也就打电话约人帮忙。宿舍长反复给两人开导,但事情没有缓解。
第二天早上,班内同学帮助和解,事情有了转机。中午学生放假,两个学生算是表面上和解了。但是付某约的人反而不依不饶,要教训一下刘某,说是刘某太狂了。最后,在几个班干部的反应下我及时出面阻止了此事,事情就算没有进一步恶化。
二、处理过程
对这件的处理过程有以下几步:
第一步:调查了解。通过宿舍里宿舍长和其他同学,广泛了解。
包括每一个参与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和某一个细微的拉扯动作等。通过了解,事情的经过大致如上所述。
第二步:事件本人(事件本人停课反省一天)。
1.付某与刘某分别写出事情的经过,并通过单独询问,证实事情的真实经过。
2.写出对这件事的初步认识与反思。
3.写出自己从入校到现在(中专二年级)这一段时间的思想变化经过以及自身的反省。
第三步:联系家长。
1.给家长看孩子写出的所有材料。
2.介绍孩子本件事情中的具体行为,同时说明在学校的整体表现,包括比较好的习惯和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3.向家长询问孩子在家中的表现。
第四步:教育其他学生。
1.利用主题班会时间,向全班学生说明整件事情的经过。
2.每人写出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与反思。
第五步:强化教育事件本人
1.写出自己在校期间的思想变化经过以及自身的反省。
2.在全班学生面前做出深刻检查。
三、处理结果
1.学生本人有了深刻的认识,表现也比较好了。
2.学生家长对孩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以后家长、学校的进一
步配合铺下了很好的基础。
3.全班学生引以为戒,也受到了较好的教育。
四、事件思考
本件事情从发生到处理结束,整个过程令人深思。
1.寄宿制学生,宿舍关系影响着班级的健康发展。
我校学生有90%的住校,同住一个宿舍的学生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成功与否。因此宿舍成员的关系处理是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这次事件为班级工作敲了个警钟。
2.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这一次事情处理过程中,利用主题班会时间召开专题班会,同时让每一个学生写出对这件事的认识与反省,许多同学一致认为,求学是自己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同学们能坐在一个教室里,住在一个宿舍,是有缘分的,要在平时的交往中宽容对方,多想想自己的不足,别人的长处。
3.在学生的教育中,密切联系家庭教育,复杂的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
在这次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我密切联系家长,同时让事件本人反思自己的行为,写出检查材料,结果发现事后他们的种种表现,也证明了他们从实际行动上开始改变自己:中午、晚上吃过饭后早早来到教室,作业也开始认真去做,课堂上不在打闹或者睡觉了,学习成绩有了起色。这些变化的根源,并不是给他们讲大道理,而是让他们想
一想自己的父母,因为再调皮的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还是心存感激的,只要抓住这一点,把工作做透做实,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总之,对于学生的矛盾冲突,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要根据事情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内心深处的彻底转变,使得班级的心理环境得到更好的营造,从而创建和谐班级。
第三篇:《我会处理和父母间的矛盾》教案
《我会处理和父母间的矛盾》教案
偃师市诸葛一中 刘亚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并掌握与父母和谐沟通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2)培养克服“逆反”心理,进一步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与父母进行沟通;(2)使学生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亲情和期待;(3)使学生能尊重理解父母,积极调适和克服逆反心理;(4)使学生树立同父母平等沟通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 掌握与父母和谐沟通的方法。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收集正确处理和父母之间矛盾的事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学生读背)
2教师补充资料:据报载,2010年2月郑州一名初三学生因不能忍受父母让其参加补习班,欲从6楼跳下。后被消防官兵救下,避免了一场惨剧的发生。
对这两则不同的材料你有何感受呢?
父母之爱无私而又伟大!因为爱,我们得以阳光雨露,因为爱,我们得以健康成长;然而,也是因为爱,我们倍感压力,甚至烦恼不堪。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该怎么办呢? 由此引入课题——正确处理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二、再现情境,分析解惑 教师展示资料:《我长大了》 小组讨论后分析: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与父母亲之间发生过类似的矛盾和冲突吗?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提醒要从双方身上找原因)
师生共同进行总结:
1.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长大了,独立性增强; 2.父母仍然把我们当“小孩儿”,处处关注;
3.年龄和阅历差异,造成双方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差异;
4.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
三、延伸情境,感悟方法 1. 小组合作 交流智慧
你有哪些处理和父母间矛盾的好方法?
小组内交流讨论分享并选出处理矛盾的较好的方法
2. 学生表演 分享智慧
请各组同学针对刚才所讲所忆的处理和父母间矛盾的好方法,讨论并选出其中最好的一个,推举同学扮演孩子和家长,将它演绎出来,在演绎的过程中,特别要表现出你是如何缓解、解决与父母冲突的?看哪个组表演得最好,冲突解决得最圆满。
3. 回归生活 指导实践
学生小组讨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教师归纳,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态度,寻找几种方法”。
一个态度:
主动、愉快地与父母沟通。几种方法:
(1)通过聊天、写信等方式,打开心扉,主动与父母沟通;(2)用放大镜看父母的优点,体会父母的辛苦与关爱;(3)学会换位思考,从父母的角度思考他们对我们的态度和寄予的希望
(4)产生矛盾后,抑制急躁情绪,克服逆反心理妥善处理(5)经常反思、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实践运用 化解矛盾
给父母制作一张卡片、写一封信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也可以为自己的某一次任性胡闹向父母道歉,还可以向父母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让我们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与父母携手同行。
第四篇:班主任处理班级矛盾常见的几个不应该-班级管理
班主任处理班级矛盾常见的几个不应该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条规定无疑给予了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力,但同时要求须采取适当方式。近几年,由于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方式过于简单、情绪化,造成的教育事故也屡见不鲜。笔者认为,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矛盾时仍然存在以下几个不应该。
一:不应该一有矛盾就找家长。这是班主任最为普遍的工作方法,这是将自己应该解决的难题抛给家长的简单做法。这种作法,看似问题解决了,但是后患无穷。因为学生、家长对老师的这种作法最恨。学生之间的矛盾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但家长急急火火的到学校,再挨班主任一顿教育,可想而知,家长的怨恨、火气便会转嫁到学生身上,学生又会转嫁给班主任身上,甚至有的家长背后也会骂老师,这么点小事情让他请假耽误工作。长此以往,班主任、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和谐,而且会越来越紧张,发生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一有矛盾就找家长,甚至让家长领回家再教育是班主任无能的表现。
二、不应该培养班级“小霸王”来解决学生矛盾。有很多年轻班主任为了加强班级的管理,专门设了纪律班长。其实也无可厚非,但关键是你选择什么样的学生来做纪律班长。而大多数班主任选择的是靠拳头、靠恃强凌弱来解决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如果被你培养成为你的暴力助手,而不是得力助手,那么矛盾不但没有解决,而且会越来越深,初中学生本来就易冲动,这样做无疑是助纣为虐,后患无穷。
三、不应该通过所谓“民主”投票来解决班级中的矛盾。这也是现在班主任常用的一个错误方法。这种方法其实也是用所谓的“民主”形式来掩盖不合理的解决方式,为自己的过失找理由,让学生承担自己的过失的不科学的方法。因为中学生还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明辨是非能力还比较低,还没有形成自己完全独立的思考意识,他们的投票大多数是会朝着班主任的指导方向做的,因此,所谓的“民主投票”也就是伪民主了。用伪民主来解决矛盾,也只能形成更严重的矛盾。因为打架,被“全班学生投票”停课一周,孟津一初二女生选择了跳渠自杀。无独有偶,一女生被“全班学生投票”晚休说话,被取消学校住宿权利,因感觉无脸见人便不再到学校学习,整天呆在家里,最终出现了精神障碍住进了精神病院。不正确的解决方法可能毁了学生一生,甚至放弃了生命,这就是用伪民主解决矛盾的后果啊。
四、不应该通过体罚与变相体罚来解决班级中的矛盾。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不得体罚学生。然而通过体罚或变相体罚来解决矛盾而造成不良影响的案例也屡见不鲜,近几年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体罚学生方式也花样百出,殴打、罚跪、罚跑、互扇耳光,甚至逼学生吃粪巴、脸上写字等等,在社会上形成恶劣的影响。可见,用这个办法解决矛盾,班主任是通过发泄,排解了自己的愤怒情绪,但你对学生造成的身体和身心伤害,对教师形象的损害呢?这样做,你本身就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更不用说是合格班主任了。
每个学生都会犯错,出现矛盾是很正常的。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应该避免以上四个不应该的简单做法,用爱心渗透管理,这是解决一切矛盾最有效的办法。
第五篇:班干部与学生发生矛盾怎么办?-班级管理
班干部与学生发生矛盾怎么办?
网友:一学生写了一封至班干部信。导火线是班干部在管理纪律时带有脏话,他纪律也差,他就反抗班干部的不是。然后吵死来了,在教室嚷嚷,班干部都制止不住。我协调一下之后就散了。而后他就送来一封信,内容将班干部批评得体无完肤。
我想请教的就是如何还班干部一个公道,如何引导班干部的管理方式,如何纠正这个学生的这种畸形思想。至少我觉得是畸形的。他自己纪律极差,无视班干部对他的约束。我知道他的行为不合理,但是他也可以说得别人头头是道。如何下手呢,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不知道怎么办?
答:我给你提一个建议吧,你目前的这种状态,在我们教育当中叫“整体思维意识”,就是总是把事物当成一大团来囫囵应对,不去切割,不去分类,土话叫眉毛胡子一把抓。
比如这事儿,你分开处理就好了。班干部有班干部的错误,这个学生有这个学生的错误,把双方的错误都指出来,不能因为这个学生以前有“恶行”就忽视班干部的问题,也不能因为这个学生对班干部有严重的意见就对班干部加重批评。
所以,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对这个学生说:“你提的意见非常好,我也知道,我们班的班干部的确存在这么些问题,但不知道已经这么严重,如果不是你来告诉老师,只怕以后班级的班干部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糟。”
先捧一下,然后让这学生把心中所有的不满都倒出来。
等他说完了,说过瘾了,也可以过几天再聊,慢慢地指出双方的错误,双方认识到错误了,可以再叫在一起,当面调解。
最后开一个班会,也是可以的,开班会的时候,可以征求这两个同学的意见,可以把他们从“矛盾”-“和解”的过程讲给同学们听,捧得高一点,表扬他们为了班级的和谐,求同存异,互相理解,放弃私怨。
网友:可如果我的夸奖让他更加得瑟呢?
答:表扬只是为了给后面做铺垫,是为了让我们讲的道理他能更容易接受,表扬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表扬使这件事儿走向了反面,那也只能说明后面的“讲道理”不得法,不能深入人心,与表扬没有直接关系,你如果不表扬他,能把道理讲透,也是可以的。
让他自己讲,我给你一个思路,你去“设计”他
1、表扬他(一定要真诚);
2、鼓励他开始倒“苦水”(这时候要用温暖的目光看着他);
3、边倒苦水,他肯定就要说班干部的“坏话”(鼓励他说,说越多越好,让他自己挖井往里面跳);
4、再笑着说:“哇,你能发现班干部那么多的工作失误和为人处事方面的缺点,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5、话锋一转,”老师能不能再请教你一下,作为一个普通的同学,应该怎么做才能使班级的气氛更加和谐呢?“
这时候就”逼“着他应该意识到要说”自己“的事了,或者说着说着最后也明白了你的意思了
最后他如果说了应该怎么做,你就直接说一声,希望咱们班的每位同学都能像你一样有思想,并付诸行动
不要反问他:”你既然都明白,为什么做不到?只会说别人…“
网友:还有一个,他那人好的时候很好,可遇到冲突时他就变样了。有点人格分裂。
他在这时候总是打着为班级着想,为班级荣誉考虑,将他人加以质问。换了谁心里都会过不去啊
答:学生的这种错误,一定要因势利导,不可直接告诉学生,你这种行为就是一种错误,因为这种行为的表象是:他是受了委屈才变样的;他是为了班级才去做那些让人不快的事儿的。你直接批评他就抹杀了他”积极“的一面。
你只有首先认同他,才有可能说服他。
打个简单的比方,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过不去的,一条是可以顺利过去的,可是我带着一个特别倔的学生,他偏偏不相信我的经验,硬是要走那条”走不通“的路
这时候怎么办?我们如果硬拉着学生走那条可以顺利通过的道路,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学生可能因此心中不快,甚至愤愤不平,认为我们是在多此一举?让他自己一个人走那条”走不通“的路?又怕他有危险,我不放心。
怎么办?当然是陪他一起走,走到前面没路的地方,他自然耷拉着头,乖乖地跟着我们回来了
按这个思路,他每次犯这种错误的时候,你就顺着他,然后帮他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后果,他有可能会悔悟
比如发生冲突的时候,你跟他说,你很勇敢,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也对你刚才的做法表示理解,然后每次都跟他一起坐下来,好好谈,分析一下,他的所作所为给他带来了什么好处,给班级同学又带来了什么
学生会慢慢认识到的,然后还会经历一个阶段,就是他开始慢慢学会控制,但是他的内心一直在挣扎,很痛苦
这个时候,你要安慰他,说青春期的这些情绪波动是非常正常的,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一场”革命“,只是有的人来得早,有的人来得晚,老师要恭喜你,你比较早来体验这个过程,说明你马上就要”长大“了,等”长大“了,你就可以成为班主任最放心的”第一批“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