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电视摄像基础实验与电视节目制作方向课程教学改论文
【论文关键词】
电视摄像 实验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
《电视摄像基础》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实验部分又是此课程的重要组成。因此,设计一套针对本专业学生的实验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本文也阐述了教育技术专业下电视节目制作方向的课程教学改革。
一、电视摄像课程现状
电视摄像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在专业培养方面起到了主要作用。电视摄像中技术部分占据了其创作过程中的主要部分,主要体现在对摄像机的恰当使用、灯光的处理、画面的拍摄技巧以及摄像机的调度等方面。
所有高校的电视摄像课程都是配备实验的,实验对于本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门以技术为主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并行尤为重要。“从实践中学习”无疑是我们的指导方针。如何把实验设计得更合理,更符合当前市场的需要与学生的特点,如何更有效的进行教学,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电视节目制作方向课程教学改革,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二、电视摄像课程研究方向
电视摄像实验在每所学校教学重点上的不同,相应设置的实验会有所不同。但电视摄像实验的实验用机基本趋于小型化,以专业级为主。但是所有开设此专业课程的高校实验具体内容就不一样,无论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还是在实验具体要求的设置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当然这很大程度的原因在于每所学校培养目标的不同。但如何更好地设计一套有用的、可以推广的实验体系正是本文阐述的重点之一。
三、实验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分析及课程改革
(1)实验教学的场景应呈非课堂化和多样化
“做中学”的教学理论意味着大学教学活动开始走出校园,从单一的课堂形式向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发展。在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合作教育”、“做中学”使大学的教学活动从课堂走向生产车间,并与企业结合在一起,由企业安排和负责学生的工作与实践环节。美国的大学除合作教育外,流行的教学形式有“现场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电视编导教学也应当借鉴这些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讲授“电视文艺晚会制作”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将学生带入一个晚会录制现场,针对现场场景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这种一一对应的讲解方式比课堂理论教学更为生动直接。
(2)在实验课程中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所谓阅读量,是指观看影片与节目的数量。教师在进行编导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对经典影片进行拉片训练,同时也要其对课外浏览的作品写观片体会。“经典段落”的拉片练习对学生非常重要,一些他们无法想象与构造的段落,在经过拉片训练之后许多的经典场景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作品在观看的基础上刺激了他们的创造灵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培养好的编导就要培养他们多看、多背、多记的好习惯,让他们体会其中的奥秘,最终融为自己风格的一部分。
(3)通过实验,组织活动。鼓励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创新是社会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相关院系对学生创作的热情给予一定的支持。一方面院系可以将学生的实验创作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作为对学生考核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院系应经常组织开展各类与专业相关的大赛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进而养成一种创新的思维,并同时形成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同时,院系还应该设立创新基金,对学生的科研创新项目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对在学术上有突出创新贡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使课堂变成师生双向互动的创新园地。
(4)逐步形成网络环境下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教学模式
在这种新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行业不同角色的尝试者和协作者,通过虚拟情境和真实社会环境实现了知识的建构,通过网络环境的利用深化了自己对专业的认识,通过角色任务的完成过程学会了把握任务细节、环节的能力,通过同质不同类的难题的处理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有效迁移并在迁移中实现新的创意和创新。而在新教学模式中,网络环境是前提,角色学习是核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导,“工作过程”理论是评价的依据。
(5)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应加大实践分量
基于对实践重要作用的认识,各高校传媒院系(教研室)在对课程的设置上要突出实践的分量,并改变考核标准,使实践占考试的一定比重。加大对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比重,实际上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这就要求各高校传媒院系根据自身条件尽量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最好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1:1的考核办法。
总之,电视编导教学改革的模式已经从实验阶段走向谨慎推开阶段,虽然实施时间很短,但已初见成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了,学生的创作增多了,动手能力改善了,更可贵的是学生的从业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从这些效果看,此方面的教改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王瀚东《电视摄像的理论与实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蔡尚伟等《广播电视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付俊 黄碧云 睢凌《广播电视摄、录、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谢毅 张印平《电视节目制作》(暨南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电视摄像与制作讲义2011
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 1.《电视摄影与编辑》,任金洲 高晓虹,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实用电视摄像》,苏启崇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3.《实用电视编辑》,黄著诚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4.《电视摄像的理论与实务》,王瀚东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5.《电视摄像与编辑》,刘毓敏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
电视制作概述
一、电视制作的基本流程
策划──采访、画面拍摄──撰写文字稿、配音、编辑画面──音响效果、字幕、特技合成
二、电视语言符号
三、电视画面及其特性
(一)什么是电视画面
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形象素材,又称电视镜头。
将画面定格,固定在某一点上,就叫做画幅。电视画面就是由一定数量的画幅以每秒25帧的连续运动来体现的(PAI制。NTSC30帧/秒)。
(二)电视画面的特性
电视画面不仅能再现客观现实的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而且还能再现物体运动的速度感和节奏感,即具有空间和时间特性。
1、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 ①屏幕显示
②平面造型。利用人眼的视觉经验;利用画面中物体的运动。
③框架结构。4:3
/ 16:9
2、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 ①单向性 ②连续性 ③同时性
(三)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1、表现具象
2、表现运动
3、运动表现
(四)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
1、信息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2、色彩还原真实、正确;
3、画面稳定;
4、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四、电视摄像机
(一)摄像机的工作原理、组成和分类
1、工作原理
光电转换
编码处理
---电视机 镜头摄取光信号——电信号 — 彩色视频信号 —
录像机
---监视器
2、摄像机的结构
光学系统:变焦距镜头(景物成像);红绿蓝分光系统(把彩色景物光像分解为基色光像);色温滤色片(矫正色温,正确重现景物彩色)。
光电转换系统:将成像于靶面的光像转换成电信号。图像信号处理系统:对电信号放大、校正、处理,同时完成信号解码工作,最终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输出。
自动控制系统:摄像机开拍前及拍摄过程中,需要做很多调整工作,一般摄像机上都有自动(电动)控制装置,帮助人们来自动完成一些操作。如,自动白平衡、自动黑平衡、自动光圈、电动变焦、自动聚焦、自动增益控制等。
此外,摄像机还有一些附属部件,即寻像器、彩条信号发生器、交直流电源等
3、分类
按性质用途:广播级,业务级,家用级 按摄像器件: 摄像管摄像机,CCD摄像机
(二)摄像机的技术特点
1、立等可见。
2、要进行色温校正及黑、白平衡调节。
色温:指热辐射光源(如太阳、电灯等)的光谱成分。光源的色温,说明光线中包含的不同波长的光量的多少。
光线中含长波光多,短波光少,色温低,光色偏红橙; 光线中含短波光多,长波光少,色温高,光色偏蓝青。
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色温,摄像机是根据3200K色温光线来规范基本光谱的特性和标准工作状态。因此,摄像机在镜头和分色棱镜之间安装了一组滤色片,来对环境色温进行校正,以保证正确重现景物色彩
调节白平衡(WHT):调节白平衡,就是在色温3200的基准上,让摄像机输出的红绿蓝三路电信号电平相等,以保证拍出的色彩正确还原。
调节黑平衡:(BLK)使红绿蓝三基色视频信号的黑电平一致,否则就拍不出纯黑的画面。
3、宽容度为1:32。即摄相机能正确反映景物的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之间的范围比例。
第二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
一、景别
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大致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别可通过两种方式改变:一是改变实际拍摄距离;二是改变镜头焦距。
1、远景
远景视野宽广,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提供整体视觉信息。可用于渲染气氛,抒发情感。
远景通常会在观众的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渡感和退出感,所以常常被用于片子的开头、结束或者作为场景间的转换镜头,用于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形成舒缓节奏。
拍摄远景画面时间长度要足够充分,摄像机运动不宜太快。
2、全景
全景反映事物或拍摄对象的全貌。与远景相比,全景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
全景画面不仅表现被摄主体的形状,而且表现主体的空间位置及与环境的关系(如交代人物在什么环境里做什么),观众对整体形象的把握和感知是直接的,无间隔的,表现效果比剪辑合成的画面更真实,更客观。
3、中景
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与全景相比,中景将环境空间和人物整体降到次要位置,更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
中景是一个叙述性很强的景别,一些重要的动作情节,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等,大都在中景中交待得完整、清楚。
拍摄中景画面时,要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现象、表情和动作。
4、近景
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近景画面中主体周围的环境特征已不明显,背景的作用大大降低,画面内容简洁单一。
近景以表情、质地为表现对象,常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和物体的主要特征。
近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能拉近人物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容易形成交流感,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播音员、主持人、采访对象多用近景。
5、特写
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
特写常用来从细微之处揭示拍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和本质特征,往往用来交代问题的关键和核心之所在,起着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探索的期待。特写是具有极强强迫性的一种景别,不可无目的地随意使用特写。
拍摄特写时,构图力求饱满,让画面主体尽量占满画框。摄像师在对被摄主体形象的处理上宁可大一点不要太小,严格控制环境空间的范围。
由于特写不表现环境,常用做转场镜头
6、景别的作用
①从不同的视点来表现被摄主体,满足受众心理需求。远景、全景等大景别画面通常以表现场景环境和被摄主体的外部轮廓、动作轨迹为主,视觉冲击力较弱。近景、特写等小景别画面以被摄主体的形象、细节或表情为视觉表现重点,具有较强或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②形成画面节奏变化。景别跳度小,节奏舒缓;景别跳跃大,节奏急切。
③引导受众视听注意力。通过变换景别,引导受众注意和观看被摄主体的不同方面,使画面叙述有层次、重点和顺序。
二、拍摄角度
对于同一拍摄对象,摄像机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进行拍摄。拍摄角度的不同,不仅使画面上的拍摄对象主体轮廓线不同,画面结构不同,光影结构、位置关系不同,而且表达出的感情倾向也不同。
1、摄像高度
①平摄:镜头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
平摄时拍出的画面透视效果就像人眼看到的一样。因此,平摄的镜头平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平易近人,画面中人物和景物不变形,具有真实感。是典型的新闻摄像高度。
平摄镜头平凡,但也平常,虽然用途广泛,但用多了,缺乏新意。而且不利于空间透视和层次的表现,不利于表现前后景物体的相互关系,容易显得呆板、单调。②仰摄:摄像机从低于被摄主体的水平线向上进行拍摄。
仰角拍摄,可以夸张强调拍摄对象的高度和气势,显得高大雄伟。仰角拍摄跳跃、腾空等动作,能够夸张跳跃高度,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如跳高、跨栏、投篮等。③俯摄:摄像机高于被摄主体,自上而下拍摄。
俯摄有利于表现地面景物的层次、数量、地理位置及盛大的场面,纵深感强,有利于观察事物的全貌。
俯摄不适于表现人物表情及感情交流。俯拍的景物容易产生变形,顶部大下部小,给人以压抑、低沉的气氛。用俯摄近距离拍人时,会使人物显得低矮、猥琐,往往带有贬低、蔑视的意味。
2、摄像方向
①正面拍摄:镜头在被摄主体正前方。
正面拍摄有利于表现被摄物正面特征,画面往往对称稳定,用来表现物体,显得庄严、规范;表现人物,显得稳重、端庄。
正面拍摄的缺点是画面变化少,平板而无生气,透视感差,缺乏深度和立体感。②侧面拍摄
正侧面拍摄 :有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运动姿态及富有变化的轮廓线条,最能反映其运动特点,但不利于展示立体空间。正侧面拍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时,能多方兼顾,平等对待。但谈话对象看不到眼神,无法与观众交流,只能作为正面拍摄的补充。
斜侧面拍摄(除正面、正侧面、背面以外的其他方向): 画面活泼生动,有较强的纵深感和立体感。被摄物体形象立体丰满,光线有明暗层次,是电视摄像常选择的方向。斜侧方向在画面中可以起到突出两者之一,分出主次关系,把主体放在突出位置上的作用。如电视采访。③背面拍摄
背面拍摄与被摄对象的视线一致,给人强烈的主观参与感。用来表现追踪式采访,具有很强的现场纪实效果。背面拍摄人物,其姿态、动作可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成为主要形象语言。
3、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角度
客观性角度就是从旁观者的视角拍摄。这是电视中最普遍的拍摄角度,它符合观众的观察习惯。主观性角度是模拟画面主体的视角进行拍摄。
三、构图
构图,是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进行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1、构图的形式元素
①线条:是指画面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明暗分界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
生活中线条随处可见:电线、绳索、铁轨、道路、树干、事物的纹理、动植物建筑物的轮廓线、阳光放射线、视线(虚拟线)等等。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线条赋予一定的涵义。画面中的线条并不等于生活中的线条,而是取决于景物与画框的相互关系
②形状 ③光线和色彩
光线是构图的基础和灵魂。光线的变化,可以改变构图效果。
光线可以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
正常照明时刻为上午8-11 点,下午2-5 点左右。正午垂直光,物体投影短,主体过亮或过暗,易失真变形。
色彩为电视 画面注入情感。画面的色彩基调,可以渲染烘托主题和内容所寄托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
④影调: 画面中图象所表现出来的明暗层次和色彩配置。
根据明暗分布:高调(亮调),低调(暗调),中间调; 根据明暗对比:硬调,软调,中间调。
2、构图的内容(画面结构成分)
①主体: 是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画面内容和结构的中心。
构图时,首先要明确画面主体,并用一切造型表现手段使主体突出。
直接表现法:给主体最大的面积,最佳的照明,最醒目的位置,以最引人注目的形式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
间接突出法:着重环境气氛的烘托和渲染。要依靠拍摄者运用造型技巧,将观众视线引导到主体上。主要侧重主体神韵、内涵的表达。
②陪体: 画面上与主体有着紧密联系,与主体构成特定关系,或是辅助主体表达主题思想的对象。陪体的作用就是陪衬、烘托、突出、解释、说明主体。
陪体的安排,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不能喧宾夺主。
③前景:位于主体之前,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景物,统称前景。前景可以是陪体,也可以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作用:陪衬、烘托主体,帮助主体交代情节;表现时间、季节特征和地方色彩;加强画面空间透视感;均衡美化画面;通过前后景物的对比呼应,增加画面概括力。
注意:前景在画面中不能妨碍主体表现;不能过于抢眼;应富于装饰色彩,构图要美。
④背景: 位于主体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主要用来强调主体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造成一定的画面气氛、情调。
背景的选择:一要抓特征;二要力求简洁;三要力求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对比,是主体具有立体感、空间感。
⑤空白:指画面中单一色调所组成的部分,如天空、水面、大地、墙壁、草地、树木等,形成实体形象之间的空隙,以沟通画面各个实体。
空白能突出主体,使主体轮廓鲜明、突出;空白能创造意境,产生更多的联想;画面留有适当空白,使画面生动活泼;用花草树木适当填补空白,起美化,均衡画面和提高画面平均亮度作用。
3、构图的要求
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要求拍摄者正确选择和安排主体的位置,处理好主体与陪体、前景、背景、环境等的关系,并以恰当的拍摄角度和景别,配置线条、形状、光线、色彩、影调等造型元素,以获取尽可能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画面。
构图的基本要求:画面简洁,主体突出,立意明确,画面具有表现力和造型美感。
第三章 固定画面与运动摄像
一、固定画面。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即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
对于电视新闻摄像的初学者来说,有一条原则,即:多拍固定镜头,少用推拉摇移。
1、固定画面的功用
①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停留时间长,排除了运动摄像对背景的弱化作用和对观众注意力的指向,使背景和环境能得到充分的注意和关注。
②有利于表现静态人物。让观众“盯”着看,看清楚人物的形象、表情、神态。③能够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④更富有静态造型之美。
⑤静态造型引发趋于“静”的心里反应。固定画面往往给人深沉、庄重、宁静、肃穆、压抑、郁闷等画面感受。⑥镜头较客观,较少运动摄像带来的指向性。
⑦在时间上,表现过去、历史或往事感的内容,往往用固定画面来表现。
2、固定画面的局限
①视点单一,受画面框架局限,难以表现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②难以表现较大范围或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③不能完整、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一段生活过程。
3、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 ①注意捕捉画面中的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
②注意纵向空间的表现。通过选择拍摄方向、角度,利用前景和后景、主体和陪体的位置,光形成的影子,物体前进的方向来表现画面的纵深感。
③注意拍摄方向、角度,轴线关系和景别设计。
考虑到后期编辑需要,要拍摄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配套镜头
选择拍摄方向时,要防止“越轴”。摄像机在轴线同一侧面拍摄时,画面主体的位置关系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而当摄像机越轴拍摄时,则会使画面主体的位置关系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如果接在一起,就会发生视觉上的混乱,导致理解的混乱,不符合观众正常的视觉习惯和思维逻辑。
④固定画面要精致讲究,注重艺术性、可视性。⑤固定画面,“稳”字当头。
二、运动摄像
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变动镜头光轴,或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
运动摄像按运动方式,可分为推、拉、摇、移、跟、升降等。
每种运动镜头有不同的造型效果,但镜头内部都可分为三部分:起幅、运动过程、落幅。
起幅、落幅是运动镜头开始时和终结时的固定画面,要求构图讲究,有一定的长度,要使观众能看清画面内容;起幅-运动,要自然流畅,不可太生硬、突然;运动-落幅,要自然、平稳、准确,不能犹豫不决。
运动摄像总的要求是:平、准、稳、匀。平:画面保持水平,不能倾斜;
准:构图、起幅、落幅,要根据创作意图和表现内容的要求做到准确;在伴随运动时要跟得准;聚焦要准。稳:摄像机在运动中尽量保持不晃、不抖。匀:摄像机运动速度要匀,不能忽快忽慢。
(一)推摄:摄像机向被摄主体的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向被摄主体不断接近。拍出的镜头,称为推镜头。
1、造型特点:
随着镜头前移,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甚至出画消失; 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
2、功用及表现力
①突出主体人物和重点形象。推的过程,“引导”、“强迫”观众注意被摄主体,落幅将主体放在视觉中心。②突出细节或重要情节。一些细节在大景别画面中,观众不易注意,推镜头将其放大、突出。③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环境与人物的关系。
④具有前进式蒙太奇的作用,但其过渡的连续性,使整个镜头更真实。
⑤推镜头推进速度的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推进速度缓慢而平稳,表现安宁、幽静、平和、神秘等氛围;推进速度急促,显示出紧张、不安、激动、气愤等情绪。⑥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主体的动感。
3、拍摄要求
①推镜头应有明确的表现意义。要有目的地推,有明确的目标和落幅形象。②重点是落幅,落幅构图应规范完整,要落在适当的景别位置。③推进过程中,画面主体始终保持在画面结构中心。④推进速度与画面内容(情绪、节奏)保持一致。⑤以落幅画面为基准调焦,始终保持画面清晰。
(二)拉摄: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逐渐与被摄主体拉开距离。拍出的画面,称拉镜头。
1、造型特点。与推镜头相反。
2、功用及表现力
①有利于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由主体引出环境,表现主体所在环境,主体与环境的关系。②拉镜头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从小到大,有利于调动观众的想象和猜测。③可以通过纵向空间上有联系的两个画面形象形成对比、反衬或比喻等效果。
从远处的人或物拉开,出现近处的人或物,前景与后景之间形成前后呼应。
④拉镜头有连续后退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画面表现时空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使画面具有真实性。
⑤拉镜头与“推”相比,更能发挥感情的余韵,使人回味。常用做结束性镜头,代表视点的远离,有一种退出感。⑥作为转场镜头。起幅画面的背景不确定,在转换场景时不会发生跳跃感,显得流畅。
3、拍摄要求:同推镜头。
(三)摇摄:在拍摄一个镜头时,摄像机机位不动,只是变动镜头的轴线方向,即机身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
1、造型特点: 摇镜头就像人们的眼睛上下、左右环顾,视线从一点移向另一点。
2、功用及表现力
①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②小景别的摇摄可以将细节逐一展示,包容更多视觉信息。③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两个物体的内在联系。
④将性质、意义相近或相反的两个(或多个)物体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比喻、对比或因果关系。⑤表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主体及他们之间联系时,用间歇摇。⑥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速度、方向、轨迹用追摇(跟摇)。⑦对一组相同或相似物体进行摇摄,产生积累效果。⑧用摇镜头制造悬念。
⑨用摇镜头表现主观性镜头。
⑩倾斜摇、旋转摇,表现特定情绪和气氛。
⑾甩镜头(摇速很快,画面形象全部虚化)。经常作为转场技巧;表示一种快速移动视线,画面动感更强,力度更大;表现同一时间内在不同地点发生的并列情景;也可以暗示兴奋、警觉、焦急、惊恐等心情。
3、拍摄要求
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②摇摄速度与画面内容情绪相对应。
画面紧张:摇得快;画面抒情:摇得慢。画面层次丰富:慢;画面不重要:快。③摇动过程的完整和谐。
(四)移摄:摄像机沿水平面作各方向移动,包括:前移、后移、横移、曲线移等四大类。
1、造型特点:移镜头相当于人眼边走边看,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移镜头具有多景别、多构图的造型效果。(移动摄像由于视点的不断变换,画面主体、环境、光线、方向、透视等因素都在变化,往往是一种多构图镜头,大大丰富了画面表现力;由于移镜头内部结构复杂,镜头一般都较长,具有丰富内涵。)
2、功用及表现力
①摄像机的移动,大大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
②在表现一些复杂场景时,可以深入场面中的各个角落,取得好的效果。③移动摄像常代表主观视线,镜头具有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④移动摄像借助移动工具,可以表现出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
3、拍摄要求
尽量保持画面的平稳,最好使用变焦距镜头的广角段进行拍摄。移动中注意安全。
(五)跟摄: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
1、造型特点: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主体,摄像机运动速度与主体一致。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相对稳定,景别也相对稳定。
跟镜头与推镜头、移镜头有区别。推:景别由大-小;移:被摄主体不固定。
2、功用及表现力
①连续完整地表现被摄主体,交待其运动状态、运动过程,或引出其所处的环境和空间。②从被摄主体背面跟拍,观众与画面中人物视点一致,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③通过被摄主体地活动表现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具有很强的纪实性。
3、拍摄要求
要跟上,而且保持画面主体的基本稳定。
(六)升降拍摄
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
(七)综合运动摄像
摄像机在一个镜头中把两种以上的运动摄像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电视画面称综合运动镜头。
第四章
光学镜头
一、焦距与视场角
平行光经过镜头透镜(凸透镜),会汇聚在镜头另一面光轴的某一点,这一点为焦点。焦点至镜头中心的距离为焦距,单位为毫米。
根据焦距不同,镜头分为
标准镜头(25mm);长焦距镜头(﹥25mm); 广角镜头(﹤25mm)
视场角:有效成像平面边缘与镜头后节点形成的夹角。简单的说,就是反映能拍到的景物范围。焦距越大,视场角越小;焦距越小,视场角越大
∴
标准镜头
45°,相当于人眼
长焦距镜头
﹤40°,视野窄
广角镜头 ﹥60°,视野宽
二、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
镜头相对孔径,指镜头入射光孔直径(d)与焦距(f)之比,其大小表明镜头接纳光线的多少。
光圈系数,即相对孔径的倒数,标刻在镜头光圈环上,有1.4,2,2.8,4,5.6,8,11,12,16,22等若干档。
光圈系数越小(光圈越大),透光量越大。
三、焦距、光圈与景深
拍摄时,镜头中除位于焦点处的被摄物获得最清晰的影像外,焦点前后仍有一个范围内物体是清晰的,超过这个范围,影像逐渐变得模糊。能形成清晰影像的范围即景深。
焦距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系数越大(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四、长焦距镜头:焦距﹥25mm,视场角﹤40°的镜头。
1、特点
景深小;视场角窄;表现空间范围小;具有“放大”作用(相当于望远镜效果);
压缩纵向空间(强化横向运动,弱化纵向运动)。
2、功用
①调拍:远距离拍摄被摄对象。
②压缩纵向空间,“挤压”被摄物,制造画面“拥挤”效果。
③虚化被摄主体的背景。
④形成同画面不同景物的虚实对比及转换。
⑤创造虚焦点画面。
3、拍摄注意事项
视角窄,画面易抖动,尽量使用三角架或依托物,保持画面稳定。
五、广角镜头:焦距﹤25mm,视场角﹥60°的镜头。
1、特点
景深大;表现空间范围大;具有形变现象;扩展纵向空间(纵向物体运动感加强,横向物体运动动感减弱);画面清晰稳定。
2、功用
①适于近距离表现大范围景物;
②能够多层次表现被摄物(景深大,可充分利用前景、后景、背景造型); ③便于偷拍抢拍;
④适于展现画面主体及其环境。
第五章
电视画面的编辑
一、电视画面编辑工作
①根据节目内容需要来挑选镜头
② 以最能传达出创作意图的方式决定镜头顺序 ③确定镜头的长短和节奏以创作出预期效果 ④字幕、图形、音响、特技合成
二、蒙太奇
1、概念: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用于电影,指镜头的剪切、组合,是电影创造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狭义蒙太奇—指影视作品的组接技巧和章法。即将前期采集拍摄的画面和声音素材按照主题要求所设计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广义蒙太奇—
影视独特的思维方式; 影视作品特有的结构方法; 影视作品的组接技巧和章法; 镜头内部的蒙太奇(长镜头)。
2、画面蒙太奇
画面语言中,最小的单位是镜头,几个镜头组成一个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①不同镜头的组接形成表意功能; ②镜头组接顺序不同,意义不同; ③镜头组接创造新的意义;
④镜头组接创造时空。
a、对现实时间延长,来夸张、强调生活中的某些事件; b、对现实时间的缩短; c、对空间的跨越。
3、声音蒙太奇
声音也具有丰富的表意功能。
声音的不同组接顺序也可表达不同内涵。
不同画面与同一种声音结合,会产生不同意思; 同样画面与不同声音结合,也有不同意义。
三、蒙太奇的表现形式
蒙太奇的叙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国际上惯用的构成方法,根据内容的叙述方式和表现形式,蒙太奇可分为两大类:
1、叙事蒙太奇
也称连续蒙太奇,是蒙太奇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它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目的,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和因果关系来分切和组合镜头。叙事蒙太奇注重镜头的记录、揭示功能,注重时间的连续性,动作、形态造型的连贯性。
①按时间顺序来组接。叙述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事件,体现时间的连续性
②按空间顺序来组接。逐一展示各个不同空间事物的存在状态或事件的发展状态
③按因果关系、前后呼应等逻辑因素来组接
2、表现蒙太奇 不单是为了叙事,更重要的是通过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内容的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来暗示或创造一种寓意,抒发某种情绪,激发观众联想。
①平行式组接:并列叙述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且存在逻辑上因果关系或呼应关系的事件。
②积累式组接:把一些主体形象和内容较相近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叠加的、积累的效果,突出强调一种思想,明确说明一个主题。
③对比式组接:把内容相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寓意,表现作者的主观态度。
④联想式组接:通过镜头的对列,用某种形象或动作比喻一个抽象的概念,或借助另一现象所固有的特征来解释某一特征(利用两个现象的共同点)。
3、长镜头
长镜头理论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列¡¤巴赞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与蒙太奇相对立的电影理论,并以此为核心创立记录学派。
长镜头是在一个较长的不间断的镜头里,通过推拉摇移跟等综合运动摄像进行时空连续的场面调度,完整地纪录一个事件段落的全过程,具有形式独特的纪实风格。
由于长镜头相当于运用蒙太奇组接技巧形成一个完整地蒙太奇段落。从后期编辑的角度,称之为镜头内部蒙太奇。
长镜头与蒙太奇在叙事观念上的不同特征
①蒙太奇叙事具有创作者的主观性,而长镜头具有客观性。②蒙太奇叙事内容紧凑凝练,而长镜头叙事内容丰富全面。
③蒙太奇叙事重于编辑的叙事而长镜头重于摄影的叙事。④在造型处理上蒙太奇有较多人工手段而长镜头是自然的。
⑤蒙太奇的叙事是强制性的封闭,而长镜头是一种开放型的。
四、电视画面组接的规则和技巧
1、镜头的组接 ⑪固定镜头的组接
①静接静:尽量寻求两个镜头之间的联系。
②动接动:注意选择动作的剪切点,要能完整表现一个动作的全过程或相对完整的阶段。③动接静:选前一镜头主体运动当中的瞬间停歇处或动作完成之后作为剪切点。④静接动:后一镜头选择即将开始运动的瞬间为剪切点。
⑫运动镜头的组接
①通常去掉中间镜头的起幅和落幅,只留第一个镜头的起幅和最后一个镜头的落幅。②运动形式相同、方向相反的镜头,留起、落幅。⑬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的连接。
一般保留起、落幅。
2、镜头的长度
确定镜头长度依据三个因素:内容长度、情绪长度、节奏长度。
⑪内容长度:在一个镜头里,保证观众有足够的时间了解、看清画面要表达的内容和信息,又不会觉得拖沓。* 依据景别
* 依据布局
⑫情绪长度:起着制造气氛,表现某种主观情绪的描写性镜头,可以突破景别、布局长度的限制,起到“煽情的作用”。
⑬节奏长度:节奏的需要,也影响镜头的长度。节奏缓慢,镜头稍长;节奏快,镜头较短。
3、过渡与转场
⑪无技巧转场:不用特技,通过两个画面的直接切换完成场面转换。
相似体转场:前后两个镜头属于同一类物体或相似的物体,利用相似因素转场。
特写转场:后一个镜头从特写开始。特写被称为“万能镜头”
出画与入画:主体走出或走入画面。
挡黑镜头转场:镜头被画面内某形象暂时挡住。有两类:一是主体迎面走来挡黑镜头;二是由前景暂时挡住画面内其他形象,成为覆盖画面的唯一形象。
运动镜头转场:通过运动镜头使画面内容更换,完成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的转换。
主观镜头转场:主观镜头代表主体的眼睛。如前一个镜头是某人看或想,下一个镜头就是他看到或想到的内容。
空镜头转场: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叫空镜头。空镜头往往使段落之间有明显的间隔效果。
逻辑因素转场:利用两个镜头之间的因果、呼应等逻辑因素实现场面转换。如,审讯-凶器----病房受害者
声音转场:利用解说词、同期声、音乐进行转场
⑫技巧转场 * 淡入淡出叠化翻页划像定格多屏分割
第六章
电视节目的编辑
一、解说词的编辑
1、解说词的作用
①可以使电视具有完整叙事的能力;②有助于电视叙事方式的精练和集中;③可以克服电视画面的局限,揭示抽象的深层主题;④可以引导受众理解画面信息的意义;⑤可以连接画面进行转场。
2、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
① 声画统一: 解说词紧密配合画面,去阐述画面形象中蕴涵的更多信息,发掘画面形象更深层次的思想意义,但解说词决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看图说话式的图解画面。
② 声画并行: 声音和画面在某种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各自相对独立地并行发展,两者之间貌离而神合,通过声画并行调动观众的联想,去理解声画结合之后的新意义,使信息的传达与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③声画对立:声音与画面处于相反、对立的关系中,通过对立双方的反衬作用,表现出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收到更加感人的艺术效果。
解说词配画面注意的问题:
解说词不必重复画面已经展示得很清楚的东西,不要试图描写形象; 注意解说词与画面的联系;
解说词不必整个充斥画面,中间有些停顿和间歇,给观众一个思考和回味的余地。
二、采访同期声的编辑
1、采访同期声:一般包括:记者、主持人的现场声;被采访者或被拍摄者的语言;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流、讨论。
共同要求:简短、精练、通俗、口语化,适合讲话人的职业、年龄、身份。
2、编辑技巧
①在保持语气连贯的基础上,剪去所有停顿、重复和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跳”的部分可插入话筒标志、反应镜头或采访镜头。
②用解说词压缩、提炼被采访者的谈话段落。③用画外音整理、压缩被采访者的谈话。
④为使解说词与同期声自然过渡,可以将同期声声音前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或让同期声声音从低过渡到正常位置。
三、音响的编辑
音响指环境背景声,其作用主要是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渲染现场气氛
编辑技巧①音量差别较大的场景转换时,不一定让音响音量完全与画面同步切换。②音响剪接不一定与每一个画面同步,可以拼接。③音响可以夸张使用。④让一些“哑片”形成声画一体的整体效果。
四、音乐的编辑
音乐可以概括揭示主题,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形象。编辑时注意:
①克服音乐选配的随意性,尽力追求音乐与全片主题、风格的统一
②在音乐与解说、同期、音响的处理上,要主次分明,彼此协调。在音乐长度上,不应将音乐从头到尾灌得太满,特别是纪实风格的节目,不可滥用音乐。在音量上,不可让音乐喧宾夺主。
五、字幕的运用
1、认真选择颜色;
2、字幕背景设计;
3、恰当的字体;
4、字幕出屏方式;
5、位置和排列方式。
【实验作业】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每组2-4人),每组学生自己策划、拍摄、编辑、制作一个15分钟内的电视短片(体裁、内容不限)。通过制作短片,考查学生对电视拍摄、编辑技术的掌握程度,电视画面的造型能力以及运用电视画面进行叙事和表意的能力。
提交:
1、视频作品:完整片子+拍摄花絮。(花絮主要体现小组成员的拍摄工作)。
2、文本:文字稿;拍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及分工;拍摄设备型号与编辑软件。
第三篇:《电视编导与制作》实验操作指导
《电视编导与制作》实验操作指导
(一)课程简介
教育技术专业的《电视编导与制作》课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介绍电视节目制作技艺的基础知识,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流程、视听语言规律和运用画面和声音叙事和表意的思维方法。实验部分主要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培养学生电视画面意识,训练摄影造型构图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固定镜头、运动镜头及场面调度的拍摄技巧和基本的编辑规则,基本具备能够用一定的编辑思想来表达一定含义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
通过单元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视频节目鉴赏力,提高学生关于设计与开发视频流媒体学习资源工作的包括实际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视觉表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使用器材
数字视频工作站 1台(多媒体计算机+会声会影 9操作软件)
松下(Panasonic)AG-HMC73MC 3CCD数字摄录一体机 1台 三脚架 1台
(四)实验形式
分组实验,每组5~6名同学,轮换操作。
实验一 Audition 3.0软件平台的操作了解
教学目的:了解Audition 3.0的操作视图分区形式,及其各菜单、按钮的功能作用等基本性能。教学要求:掌握应用Audition 3.0 进行文件导入、文件复制、粘贴的基本操作。实验内容:
1、应用Audition 3.0 进行文件导入
2、应用Audition 3.0 进行文件编辑
实验二 利用Audition 3.0平台进行声音听觉特性的了解与感受
教学目的:了解人的主观听觉感受要素“响度、音高、音色”和“空间混响”的特性表现。教学要求:应用Audition 3.0 进行导人文件的“响度、音高、音色”和“空间混响”基本特性的调整操作,通过听觉感受调整产生的变化效果。实验内容:
1、声音信号听觉要素“响度、音高、音色”特性感受
2、对比不同频率纯音的听觉感受
3、对比不同频率复合音的听觉感受
4、进行频率复合音倍频程变化的听觉感受
5、声音信号听觉要素“空间混响”特性感受
实验三 利用Audition 3.0平台进行音频格式转换处理
教学目的:了解利用Audition 3.0平台进行成音频格式转换处理的基本功能。
教学要求:掌握应用Audition 3.0平台进行不同音频格式转换处理的操作步骤,通过听觉感受调整产生的变化效果。实验内容:
1、“APE”格式声音信号转换到“MP3”格式
2、“MP3”格式声音信号转换到“WAV”格式
实验 四 应用Audition 3.0 工作站进行录音操作
教学目的:了解应用Audition 3.0的进行录音的基本原理、调整操作的功能。教学要求:掌握应用Audition 3.0 进行录音的设置方法、调整的基本操作。实验内容:
1、录声的基本原理
2、安装USB声卡
3应用Audition 3.0 进行默认设置
实验 五 应用Audition 3.0 进行配音合成的操作
教学目的:了解Audition 3.0的多轨文件操作各菜单、按钮的功能作用等基本性能。教学要求:掌握应用Audition 3.0 进行多轨文件导入、合成的基本操作。实验内容:
1、应用Audition 3.0 进行文件导入
2、应用Audition 3.0 进行单声道文件编辑
3、应用Audition 3.0 进行立体声文件编辑
实验 六 应用Audition 3.0 进行声音效果调整的操作
教学目的:了解Audition 3.0的进行声音信号动态调整、激励调整操作的功能、听觉作用效果改变的基本性能。教学要求:掌握应用Audition 3.0 进行声音信号动态调整、激励调整的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
1、应用Audition 3.0 进行文件导入
2、应用Audition 3.0 进行语言声动态压缩处理
3、应用Audition 3.0 进行音乐声(1)动态压缩处理
4、应用Audition 3.0 进行音乐声(2)动态压缩处理
5、安装BBE谐波发生器
实验 七 场景拍摄调度
教学目的:了解画面构图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运用。
教学要求:掌握根据所表现得内容需要选择拍摄对象,构思画面结构,确定机位进行拍摄的基本操作。实验内容:
1、画面结构的内容
一幅完整的画面,应由四个部分组成。即主体、陪体、前景和背景。它们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主体:主体是表现主题思想、构成画面的主要部分,是画面中起主导作用的、控制全局的焦点,是画面存在的基本条件和吸引摄像操作进行拍摄制作的主要因素。一幅画面内可以只有主体,但是不能没有主体。
摄像构图时首先要确立主体。它在画面中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表达内容的中心,二是形成画面结构的中心。”
一幅画面如果没有主体,主题思想就会含糊不清,称为空镜头,只能够承担过渡镜头的作用。
实验提示:
A.以学校体育馆作为拍摄现场。
镜头:一位女教师正在做体操造型的示范动作。B.以实验室作为拍摄现场。
镜头:实验教师边讲边调试实验仪器,全组的同学在一边聚精会神地听着。
陪体:在画面上与主体密切关联,并和主体一起构成一定情节的形象叫陪体。陆体在画面中出现,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画面上主体的神情动作和内在含义。陪体可以是完整的形象,也可以是部分的形体。
陪体在画面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帮助主体说明内容,烘托、陪衬主体,让观众正确理解画面的主题思想,防止产生误解;二是能够使画面更有生活气息;三是可以形成与主体的对比,并起到装饰、美化画面的作用。
实验提示:
A.以实验室作为拍摄现场。
镜头:一位实验人员正在精心修理监视器。主体:实验人员;陪体:万用表,改锥、钳子等修理工具和监视器。B.室内外均可作为拍摄现场。
镜头:一双有力的大手将一个孩子紧紧地搂在怀中。主体:孩子;陪体:大手。力求给人一种思绪飞扬、余味无穷的感觉。C.以植物园作为拍摄现场。
镜头:一位植物教师在研究结满累累果实的西红柿。主体:植物教师;陪体:鲜
亮红活、惹人喜爱的西红柿。
前景:前景是指主体前面的景物。
前景作为主体周围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直接作用于人的眼帘,给人以画面感觉的第一印象。前景在画面中的位置没有具体的规定,只要求它与表现内容和画面主体相互衬托,彼此呼应。呼应是安排画面前景时常用的一种构图技巧,即选择一些对象作前景,使之与被授主体相呼应,共同构成画面。这样可使构图富有多样性的变化,并能达到视觉上的和谐与均衡。
前景对画面的造型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帮助主体交待情节、深化主题的表现;二是在画面平面上展示空间感及透视感;三是渲染现场气氛,赋予时间特性、季节观念和地方色彩泅是前景与主体形成画面表现形式上的对比,可以加强画面的视觉语言;五是富有装饰性的前景,可以美化画面。
实验提示:
A.以教室或阅览室作为拍摄现场。
镜头①:前景是书桌上摊开的各种书籍,它们应占去画面上大部分的面积,主体是一个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做读书笔记,采用侧道光,重点勾画出主体的身姿动作,突出“书山有路勤为径”的主题。
镜头②:前景是阅览室的书架,主体是一位学生正在书架的深处查找书籍,设法再现具有三度空间的真实景物。B.以实验室作为拍摄现场。
镜头:透过实验仪器的间隙去表现一个物理线路实验操作,努力利用前景的仪器造成实验室的现场感和气氛感。C.以教室作为拍摄现场。
镜头:透过教室的窗户去表现校园的景物,努力利用前景“窗户”使画面具有宁静祥和的文化氛围和一种图案美。
背景:背景是指主体后面的景物或离主体较远的景物或人物,它起着衬托和突出主体的作用。可以点明主体事物所处的环境、位置和造就现场气氛,并且形成造型上的空间感和真实感。
在一些静物画面中,譬如工艺品、书籍、文物等,背景作为一种衬托物的视觉形象出现,被称为衬底。衬底的处理已由具体的形象发展到抽象的色块和光影,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
拍摄一幅画面,内容和形式上的最后完成在于安排好背景。当确定了主体、陪体和富有表现力的前景后,就要考虑将它们安排在什么样的背景上,使它们在内容上有更坚实的基础,在形式上更鲜明突出。
实验提示:
A.以教室作为拍摄现场。
镜头①:一位同学正在借助投影仪进行教育实习的试讲。背景为投影仪的屏幕。努力表现课程内容、讲授技巧和造型上的空间感和真实感。
镜头②:在课桌上放一块绿布或红布,拍摄书籍,掌握利用抽象的色块增加画面的艺术效果。
2、进行场景调度实现的构图要求
画面要有明确的主体物
构成电视节目的画面,主体必须是明确的、突出的、被强化的。无论画面有多少物体或人物,主体必须处理在画面结构的重心或意义的重心上。同时对主体物的选择和表现方式,必须使画面所提供的信息与观看者的行为习惯和所能接受的程度相吻合或者相近。也就是说,提供的画面必须具有吸引力,不使观看者出现寻找、疑问、猜测主体的现象。
实验提示:
A.以声音媒体实验室作为拍摄现场。
镜头①:指导教师正在为学生调试调音台,中一全景。镜头②:调音台近景。
镜头③:一学生在调试调音台中景。
镜头④:指导教师修正学生的调试,中一全景。
处理好不同类型的主体物
电视画面所表现主体物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静物型。文物资料、机器设备、仪器介绍,画面上的主体物是静物多而动体、人物少。这样,在选择安排主体物时,必须注意到静物是不利于体现电视特点的。所以在处理主体物时,一要注意对静物的组织关排要变‘静’,为“动”,发掘静物自身的动态属性;二要注意把握画面构图的节奏。
第二种是动体型。体现运动变化过程、表演的内容,画面多数为动体型的主体物。处理动体型主体物,对于光照的应用和主体的构图位置都必须以能够使主体物得到最好的强调为宗旨;要注意运动物体的方向,形成构图的方向性,加强动作的动态感觉。
第三种是景物型。环境景物介绍。在处理景物型主体物时,务必注意到电视屏幕小、清晰度差的特点,设计画面时要细心寻找最佳机位、最好照明角度和最有利的对比色调,以利于强化主体,要避免照明平淡,主次连成一片,缺乏层次感。
实验提示:
A.以实验室作为拍摄现场。
镜头:一台正在工作的示波器,镜头由全景一中景一近景一波形特写。B.以教室的演讲活动作为拍摄现场。镜头①:一位同学正在兴致勃勃地讲演。
镜头②:侧拍,注意人物的走动、眼神和手势,形成构图的方向性,加强动作的动态感觉。
C.选择校园的某一制高点确定机位。
镜头:摇摄校园全景,注意光照的角度和色调的对比,要在层次感上多下些功夫。
提炼、精选画面内容
电视画面构图元素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因此,画面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对画面内容的选择、组织和处理,必须突出和强化画面内容的本质属性,减弱甚至消除画面内容的非本质属性,有意识地增大刺激强度,达到强化画面内容本质属性的目的。只有消除非本质属性,才能取得洗炼的画面;只有洗炼的画面,才能诱导观看者去发现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
实验提示:
A.以某一文物上的铭文作为拍摄对象。镜头①:文物全景。
镜头②:文物铭文,全景一中景一特写。B.以某一片遭受虫害的树叶作为拍摄物。镜头①:树叶全景。
镜头②:遭虫害的地方,全景一近景一特写。
3、利用场景调度突出主体
从一定意义上说,主体就是镜头画面的核心表现。作为一个电视编导,必须掌握利用场景调度突出主体的规律和方法。
运用画面位置突出主体 具体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把主体安排在画面最近处,使之一目了然,鲜明突出。在安排这样的画面时,可以只有主体。
第二种是把主体安排在画面的中心,即观看者视线最集中的部位。在画面中的具体位置为:用垂线把画面分成三等份,把主体物置于其中一条垂线或接近垂线的位置上;用两条平行线和两条垂线把画面分成九等份,将主体物置于平行线和垂线任意一个相交点上;把主体物置于画面对角线的会聚处;把主体物置于画面S形线条的某一点上;把主体物置于“V”形线的最低点。
实验提示:
A.以校园中的图书馆作为拍摄对象。
镜头①:从侧面取景,突出图书馆的雄伟壮观。
镜头②:将图书馆置于画面左侧下面一点,将蓝天白云也摄人画面。镜头③:将图书馆置于正中位置,突出它的庄严、宏伟。B.以校园弯曲的小路作为拍摄现场。镜头:两位学生从小路尽头走来。
C.以校园笔直的林阴道作为拍摄现场。镜头:拍摄“V”形线最低点走动的学生。
运用影调突出主体
就是以影调的变化为画面的基调,即大面积的单一影调与小面积的对立影调相陪衬,从而突出主体,达到表达思想、深化主题的目的。在具体运用时,有两点必须注意:
第一是色块的布局。色块分布,是指色彩在画面中的组合和穿插,一个画面的色调,是由色块的颜色和面积因素构成的。色块颜色和面积大小,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运用得恰当便会使主体突出。
第二是色彩对比。景物间的色彩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对立是指色彩的反差而言,统一是指色彩的和谐而言。反差、对比运用得当能使画面更加鲜明、生动地突出主体。
实验提示:
A.以鲜红发亮的西红柿作为拍摄对象。镜头①:将西红柿摊放在桌子上拍摄。
镜头②:在桌子上铺上淡蓝色台布,台布上放几个青绿色的大盘,将挂有水珠的西红柿盛满盘子进行拍摄。然后比较拍摄效果。B.以校园内的老松树作为拍摄对象。
镜头:逆光拍摄远处的建筑物和老松树的剪影,力求突出松树的坚强风格。
运用线条突出主体
线条的自然形态,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脑海中已形成了一种习惯上的视觉效果。恰当地运用这些自然形态的线条,在主体所在部位形成视觉中心,就会突出主体。
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是运用水平线条。这种线条的特点是平稳,能够形成稳定、安静和平衡的视觉效果。利用这个特点,便可在水平角度摇摄全景。这样就能合乎规律地吸引学生的视线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形成视觉中心,突出主体部位。
第二是运用垂直线条。这种线条宜于表现雄伟、壮观、高大的情景,能使学生过由下到上或由上到下的观察,去感受画面的主体形象,得到一种宁静、庄严而且富有生气的感觉。
第三是运用方向性线条。利用画面中有方向性的线条,能把学生的视线引向主体形象。
实验提示:
A.以安静的课堂作为拍摄对象。
镜头:摇摄课堂全景。运用水平线条。B.以图书馆作为拍摄对象。
镜头:运用垂直线条,采用仰角拍摄图书馆的中景。努力表现其雄伟与壮观。C.以街道尽头的某一建筑物作为拍摄对象。
镜头:运用方向性线条,拍摄街道会合点上的一个建筑物。
运用特写突出主体
利用特写镜头,把物象的某一部分堆满屏幕,使主体置于画面的主导地位,舍弃或挡住其它景物。特写镜头运用得好,可以起到放大形象,深化内容,强化本质的作用。
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是运用特写逼视物件细貌。用特写画面表现事物,可以把事物的全部细节呈现在观看者面前,逼着他们不得不看仔细。
第二是运用特写镜头展示细小部分的可见运动。用特写画面表现运动,在屏幕上能够将生活中不显露的动作细节加以强化,让观看者获得有深度的理解,并发现
其意象情趣的动人之点。
实验提示:
A.以实验室作为拍摄现场。
镜头:学生用万用表测试监视器,镜头由全景一万用表近景 表上刻度特写。B.以电炉上烧杯中沸腾的水作为拍摄对象。镜头:用特写表现水泡的翻滚。
运用陪体突出主体
陪体是“主体”的配角,它帮助主体阐发主题,帮助学生理解主体的精神、动作和内在含义。在陪体的衬托下,主体会显得丰满、显要、突出。陪体在画面上的作用,不应理解为仅仅是陪衬物,它是加强、补充主体表现力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具体运用时,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运用陪体表现主体;二是以陪体烘托主体。
实验提示:
A.以一位学生在生物园用放大镜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为拍摄对象。
镜头:学生正在借助放大镜聚精会神地观察蔬菜的叶子;放下放大镜,拿起笔将观察结果记在了笔记本上。主体:学生;陪体:放大镜、蔬菜、笔、笔记本。通过陪体,表现主体对待科学知识的一丝不苟。
B.以早晨一群中老年妇女锻炼身体作为拍摄对象。
镜头:清晨,霞光四射,一片绿树掩映的空地上,一群中老年妇女在跳韵律健身操。主体:中老年妇女;陪体:霞光、绿树。用陪体烘托主体永远年轻,充满活力。
实验 八 选择视频编辑剪接点
5、安装BBE谐波发生器
第四篇:《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理论知识要点(2016)
《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课程理论知识要点
第一章 电视节目制作概述
1.教育电视发展的原因有: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投资少,效果好。2 2.电视节目按节目体裁分类有信息类节目、专题类节目、综合类等。4 3.电视节目按传播功能与传播内容分类有新闻类节目、言论类节目、娱乐类节目、教育知识类节目。4 4.在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中,谈话类节目、评论类节目、主持人方式节目代表着现阶段节目形式发展的趋向。4 5.早期的电视节目全部采用电影胶片拍摄和制作,经历过黑白影片和彩色影片两个阶段。5
6.电视的每帧画面由625行扫描构成的像素约有50万个。16mm影片制作的图像每幅的像素有100多万个。5 7.对一些重大的、突发性的新闻节事件,大型的文艺节目、体育比赛等,常常采用电视现场直播的方法。7 8.演播室制作方式也称ESP,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通常是指在演播室内用多机拍摄,录像制作节目或现场直播节目的方式。8 9.现场制作方式是指离开演播室,在外景活动或事件现场制作电视节目的方式,一些大型活动、重大事件和突发性新闻经常采用这种方式。它扩展了电视节目制作场所,丰富了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和内容。8 10.ENG方式(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即电子新闻采集方式,是指采用电子摄录设备采访拍摄电视新闻的方式。9 11.EFP方式(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即电子现场制作方式,是指采用多机拍摄和即时切换编辑在事件或活动的现场制作电视节目的方式。它是每一个成熟的电视台都必须具备的制作能力。10 12.SNG方式即卫星新闻采集方式,是指利用可移动运载转播车安装地面卫星发射站装置传送现场拍摄制作新闻节目,被认为是ENG方式的发展形态。10 13.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人员中编导的主要任务:11(1)“编导”是要担任编与导两方面的工作。“编”即编写教育电视节目的脚本,“导”即根据脚本按教育电视制作的规律,指导录制工作的全过程。(2)“编”与“导”这两项工作可以同时由一人去承担,承担这两方面工作的人,称为“编导”。
(3)承担“编”的人,称为“编稿”,他的主要任务是:①确定教育电视节目选题;②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编写出教育电视节目的文字脚本;③协助导演指挥教育电视节目录制工作。
(4)承担“导”的人,称为“导演”。他的主要任务是:①协助编稿选定教育电视节目课题;②根据教育电视节目文字脚本写出适合录制要求的分镜头脚本;③指导录制工作全过程,直到最后编制完成教育电视节目。14.电视节目拍摄过程中,导演是整个节目的中心人物,负责指挥协调各部门按计划完成拍摄任务。11 15.录制前期导演应做好的工作:11(1)组成摄制组和讨论分镜头脚本。(2)拍摄材料的准备。(3)拟定拍摄录制计划。
16.前期制作设备主要包括摄像机、照明器材、固定设备、话筒、调音台、录音机等等。17 17.后期制作设备主要包括录像机、编辑机、编辑控制台、视频切换台、电视字幕机等。20 18.作为教育电视节目的编导需拟订一个较完整的制作工作计划,计划包括:21(1)计划考虑到教育电视节目编制的完整过程,包括脚本阶段、拍摄准备阶段、现场录制阶段、后期加工阶段、使用评估阶段等五个阶段。
(2)计划考虑到设备、人员、场地、资金等的安排与使用。(3)文字脚本与分镜头脚本的创作。(4)对现场录制的计划。
(5)对后期画面编辑、特技制作的计划。(6)对后期配音合成的计划。
(7)对节目评价、审查与修改的计划。19.教育电视的传播功能:24(1)传播现代思想,革新发展观念;(2)传播科技信息,提高公众素养;(3)传播知识技能,加快人才培养。20.教育电视应选择的类型课题:25(1)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考虑。(2)考虑实用面广的基础课。(3)思想政治教育的课题。(4)珍贵的教学参考资料。
(5)要考虑制作技术和制作成本,应首先选一些制作成本低,制作周期短,而又能在教学上取得良好效益的课题。
21.一级导播是指新闻节目在录像制作后,送到电视台中心播出,电视台的各类节目都是由这个播出中心负责播出。26 22.二级导播是在新闻部门设立播出机构,即新闻播出中心,一到新闻节目时间,电视台播出中心就将播出任务转到新闻中心,由新闻中心直接负责播出,由此形成电视台播出中心(大中心)和新闻中心二级导播。26
第二章 电视摄像技术基础
23.摄像机一般由镜头、主机(包括摄像单元和录像单元)、寻像器、话筒、附件几部分组成。30 24.摄像机的工作原理:30(1)把光学图像转化成电子信号。
(2)具体过程是景物通过透镜组聚焦在摄像器件的“靶面”上,透镜组可进行聚焦、变焦及光圈调整。(3)“靶面”是一种光电导材料,它能按照像的亮暗程度将光学像变成电信号,并经过电路处理后,送至录像单元,记录在磁带(或磁盘)上。
(4)话筒拾取声音信号并将其变成电信号,与图像信号同时记录在磁带(或磁盘)上。25.镜头可分为固定镜头和变焦镜头。30 26.固定聚焦镜头又可分为标准镜头、长焦镜头和短焦镜头。30 27.镜头的焦距:从技术上讲,焦距是指从镜头的光学中心到镜头中的影像聚焦的那一点的距离。从操作上讲焦距是镜头的一个基本特性,它可以决定影像的放大倍数和镜头所摄的水平视角的大小。焦距越短,水平视角越开阔,影像也就越小。31 28.光圈的作用是控制进入镜头光线的强弱。当外面光线强时,应缩小光圈,当光线弱时,2
应增大光圈,使得通过镜头的光线强度保持稳定,从而使得到的图像不致过亮或过暗。光圈的大小用光圈指数F表示。光圈指数F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32 29.摄像单元的作用是把经过镜头送入的光信号变为电信号,再经过各种电路处理,最后得到被称为视频信号的电信号。33 30.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是在摄像器件的感光面上进行的。33 31.分辨图像的能力称为解析力(分解力)。33 32.扫描行数越多,电视系统沿图像垂直方向分解的能力越强。33 33.增益即电路对信号的放大。现代摄像机还有负增益档位,表明在照度足够的情况下用负增益可以提高信噪比。33 34.图像的亮度是指整个图像的明暗程度;对比度是指图像中亮暗部分的对比程度(或黑白反差度);色度包括色调和色饱和度,色调表示图像的颜色,色饱和度表示颜色的浓淡深浅。33 35.增益越大,摄像机在暗处拍摄能力越强,其灵敏度便越高。34 36.可见光的波长在380nm~780nm范围内。34 37.光源的色调通常用色温表示。将一种“绝对黑体辐射体”(如一个绝对不反射入射光的封闭的碳块)燃烧,在不同的温度,它发射出的光的颜色不同,当某一类光源与绝对黑体在某—特定温度下辐射的光具有相同的特性时,这个特定温度就被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用热力学绝对温标开尔文来表示,单位为K。34 38.白平衡直接关系到图像色彩还原的准确程度。34 39.当开最大光圈仍无法正常拍摄时,需调整摄像机的增益功能键。34
40.摄像机调白平衡是以白色物体为基准,调整电路中对红、蓝两种颜色的放大量(绿色的放大量保持不变),以达到白色平衡,使其输出到电视机荧光屏上时,能够不偏色地显示出原白色图像。35 41.摄像机的寻像器实际上是一个微型监视器,其作用是用来取景。37 42.伺服电路能精确控制磁鼓旋转的速度及行走的速度,使两个速度保持同步,录制时能在磁带上录出标准的磁迹,重放时保证磁迹与磁头对准,使磁头在高速旋转时能准确地从视频磁迹上拾取信号,从而保证图像质量的稳定。37 43.摄像机按性能高低,分为广播级、业务级和家用级三个档次。39 44.按摄像机主要使用场合的不同,可分为:演播室摄像机,包括HDTV(高清晰度电视)摄像机;ENG/EFP摄像机和摄录机;家用的或者小型的摄录机。39 45.高清晰度电视的宽高比一般为16:9,普通电视的宽高比一般为4:3。40 46.摄像机按摄像器件分为摄像管摄像机、固体摄像机。41 47.固体摄像机的光电转换是CCD(电荷耦合器件)构成的。其主要方式有三种:行间转移方式(IT方式);帧间转移方式(FT方式);帧——行间转移方式(FIT方式)。41 48.摄像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灵敏度、清晰度、信噪比、最低照度、自动化程度等。42-43 49.信噪比是指在标准照度下(2000Lx)下,摄像机图像信号的峰值与视频噪波的有效值之比。42 50.调整白平衡的原因:45(1)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是保证彩色电视系统正确重视彩色的技术措施之一,其调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到色彩还原正常的图像。
(2)正确的调整白平衡可以得到形象逼真、色彩还原正常的图像,但通过有意识的改变摄像机的白平衡使色彩失真也可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51.调整摄像机白平衡时,第一步需要做的是根据环境的色温调整摄像机滤色片。45 52.用带颜色的纸代替白纸对摄像机进行白平衡调节,其结果会使画面色调偏补色。45 3
53.自动光圈是根据整个图像的平均亮度来确定曝光值。当光的照度发生变时,机器会自动调整进入镜头的光线,保证合适的进光量46 54.自动白平衡调整不能提供正确的白平衡的情况:46(1)被摄景物或摄像机处于阴影中。
(2)使用氖灯、水银灯等特别明亮的光源时。(3)照度不足时。
(4)景物有强烈的彩色照明时。
(5)拍大特写镜头及进行微距拍摄时。
55.焦距调整有手动变焦和电动变焦两种。47 56.电动变焦通常用来进行平稳、均匀的变焦。有些情况下,镜头需要急拉急推,实现画面景别的瞬间变化必须采用手动变焦杆或镜头变焦环来实现这种快动效果。47 57.根据景物到摄像机的距离来调整摄像机的焦点,得到轮廓清晰的景物图像的过程称为聚焦。47 58.为了保证在变焦拍摄过程中图像始终是清晰的,必须进行聚焦调整。47 59.手动聚焦的具体方法:特写聚焦、跟焦点、超焦距。48 60.特写聚焦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聚焦方法。48 61.超焦距法是借鉴于摄影的手动聚焦方法。超焦距H=1000×(镜头的焦距/光圈F值)。48-49
第三章 电视节目摄影
62.观察的方式:95~97(1)主观的观察——记者的价值观。(2)客观的观察——记者的基本功。(3)镜头的观察——记者的“第三只眼”。
63.摄像机与人眼观察方式的区别主要有:97-98(1)分割式观察方式。(2)运动观察方式。
(3)剪接构成的时空方式。
64.物距是指摄像机到被拍摄物体的距离。物距的变化,带来画面景别的变化。物距长,画面范围大;物距短,画面范围小。98 65.高度是指摄像机与被摄物体在垂直面上的相对位置。即摄像机与被摄物体的相对高度。99 66.高度的变化,带来垂直角度上三种视角的变化:平视角度、仰视角度、俯视角度。99 67.方向是指摄像机与被摄物体在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即对被摄物体的前后左右哪一个方向拍摄,通常分类为正面、斜侧面、正侧面、背面等方向。99 68.要使拍摄的画面既有被摄物的正面又有被摄物的侧面,立体感和纵深感较强,可使用斜侧拍摄方位。99 69.手持摄像机拍摄方式的主要特点:100(1)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2)反应机动灵敏。(3)技术进步的保障。
70.支架用于装设和固定摄影机,在演播室或外景拍摄场地使用支架能够帮助摄像机平稳顺利地移动和升降。101 71.云台是用于连接摄像机与三脚架的设备,可以用在支架、摄影车、升降车上。101 4
72.摄影车用于摄影棚、演播室和外景地的移动拍摄。101 73.升降车(或称摄影起重车)用于较大范围和复杂的空间移动拍摄。101 74.固定拍摄是拍摄三坐标和拍摄角度都不变化,摄像机在固定状态下拍摄的方式。102 75.运动拍摄是电视特有的表现方式。在拍摄过程中,拍摄三坐标或拍摄角度的改变,形成镜头外部的运动,这种在运动中拍摄的方式,叫做“运动拍摄”。103 76.常见的运动拍摄方式有摇动拍摄和移动拍摄两种类型。103 77.摇动拍摄的主要特点:103~104(1)空间关系真实。(2)神形兼顾。(3)引导注意力。(4)跟随运动过程。
78.摇镜头拍摄的要求:104(1)以主体的运动为依据。摇镜头必须按照主体运动的方向、速度和节奏的要求,保持镜头外部摇动和画面内部主体运动的一致性,并在镜头衔接中保持动作的连贯性。
(2)摇速要均匀。摇动的速度必须符合观众的视觉习惯,做到均匀流畅自然,不能忽快忽慢,断断续续。
(3)摇速要适中。过慢的速度显得节奏拖沓,容易让观众失去兴趣;过快的速度则会产生影响画面清晰度的影像位移。
(4)起幅落幅准确。摇镜头选择从什么位置开始到什么位置结束不是随意的,起幅和落幅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画面构图上必须保持完整,应以固定的画面作为起点和结束。79.移动拍摄是边拍边改变三坐标的其中一项,摄像机处于运动状态下拍摄的方式。104 80.移动拍摄的方式主要有:直移、横移、升降移、跟移。105 81.移动拍摄的特点:105(1)动态明显。移动拍摄是运动状态最明显,动感最强的拍摄方式。借助特殊的移动设备,可以大范围地、灵活地跟随并表现运动的物体和拍摄对象。
(2)变静为动。对静止的景物背景来说,摄像机外部移动的方式使画面内部静态的景物活动起来。
(3)视点扩展。借助特殊的移动工具拍摄,能突破单一视点的局限,扩展观众的视觉范围,随着空间的不断转换可以带来多景别、多视点的感受。
82.变焦拍摄是指使用可变焦距镜头,边拍边改变拍摄焦距的方式。分为推镜头和拉镜头。106 83.变焦镜头分为起幅、变焦、落幅三部分。106 84.推镜头是指镜头从短焦距变化到长焦距,视距由远变近,景别由大变小,景物由整体变为局部。106 85.拉镜头是指镜头由长焦距变化到短焦距,视距由近到远,景别由小变大,景物由局部变为整体。106 86.变焦拍摄的特点是:106(1)无需分切转换场景。(2)神形兼顾关系真实。(3)方便镜头剪接。87.变焦拍摄的要求:107(1)符合视觉习惯。由于变焦拍摄的效果与直接观察的真实感受毕竟不同,在运用变焦方式时,最好能与其他运动拍摄方式同时使用或与主体的运动状态配合使用,即将变焦方式尽量隐藏起来,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镜头的变化,可减少视觉的反感和不适。
(2)焦点要保持清晰。变焦过程中,由于镜头焦距、景深、物体形象大小都在发生变化,聚焦不易掌握,最好运用特写聚焦法。拍摄前要明确主体,先用最长焦距推近对主体聚焦,然后变焦拉出到所需要的景别,再开始正式拍摄。
(3)应以被摄物体的运动速度为依据,变焦速度以画面情绪和节奏的要求为依据,以观众对视点调度理解的快慢为依据。(4)以固定画面作为起幅和落幅。88.复合拍摄是指在同一个镜头中,把运动拍摄与变焦拍摄结合起来运用,即摇移推拉等结合使用的拍摄方式。107 89.电视摄影的技术要求有:108~109(1)平——画面保持水平,不倾斜。(2)稳——画面保持稳定,不抖动。(3)清——画面保持清晰,不模糊。(4)准——取景、调焦、曝光准确。(5)匀——拍摄运动速度均匀。
90.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即使轻微的抖动也容易看出。短焦距镜头图像抖动率小,适用于摄像机运动拍摄、手动控制两种。109 91.选择校距点的原则:110(1)主要对象最清晰,次要对象次之。(2)主次角色互换时,相应调整校距点。(3)符合空气透视规律。
92.拍摄中,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光圈、物距和镜头焦距。它们与景深的关系是:光圈小,景深大;光圈大,景深小。光圈不变,物距长,景深大;物距短,景深小。光圈不变,焦距短,景深大;焦距长,景深小。110~111 93.当镜头聚焦于无限远时,从景深的近限点到镜头的距离称为超焦距,超焦距内的景物是模糊的。超焦距的运用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景深。111 94.据实验,35mm电影胶片拍摄的轮廓位移值为0.05mm。113
第四章 录像技术基础
95.电视信号的各种记录方式:167~168(1)模拟和数字系统。(2)线性和非线性。(3)合成和分量。
96.无论是模拟还是数字记录系统都可以用以下三种基本方式之一处理它们的信号:合成的、Y/C分量的、RGB分量的。168 97.合成系统只要一根电缆传送信号,Y/C分量系统需要两条电缆来传送分量信号,RGB系统需要三条电缆传送信号。168 98.RGB系统最大优点是即使通过多次翻录信号也能保持原来的质量。168
第五章 视频切换器
99.视频切换器是一种能按一定的操作程序对视频信号进行切换、混频和特技处理的节目制作和播出设备。243 100.键控又称抠像,是在某一画面的局部里嵌入另一画面的元素,取而代之原对应画面,从而形成新的组合画面。键控特技包括自键、外键和色键。245 101.自键又称内键,是利用信号电平高低的不同,将较均匀的亮度信号(比如白色字幕)在 6
另一路视频信号的画面上切出相应形状的电信号空洞,其效果犹如在画纸上剪出相应的字样,再将信号填入空洞里,这样就使字幕与画面组合成为一体。245 102.字幕与画面的键控组合与采用叠映的方法将字幕叠映在画面上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叠映是将两路信号各取强度50%叠加在一起,而键控是将字幕嵌入画面中的信号空洞里,两种信号的强度都是100%。245 103.外键是用视频信号充塞在键入信号的外围,使所键入的形状在画面上显现出来,如同使用模型板切出饼干的造型一样,然后用第三路视频信号充满所键入的形状的内部的方法。245~246 104.色键是利用键填充前景图像的色度(主要是色调)成分与其后一块彩色幕布的色调的差别来形成键波形,用它来抠背景,然后再填入彩色幕布的前景的方法。246 105.色度键控源画面的背景一般选择深蓝色作为基准色。247 106.在键控特技中,主体和背景一起变化的是色键跟踪。254 107.黄种人使用蓝色背景录制比较容易抠像。253 108.电视字幕机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部分通常包括一台微型计算机,一个由编码器和字幕叠加器组成的PAL合成器和同步锁相电路以及一些特殊功能板卡;软件部分包括字库软件、视频图像处理软件、系统控制软件以及字幕、图形、特技的编辑与插出软件等等。273
第六章 电视音响设备
109.传声器(Microphone)俗称话筒。它的功能,是将声源发出的声波转换成电信号。294 110.传声器的技术特性:传声器的灵敏度(sensitivity)、传声器的输出阻抗(Output impedance)、传声器的固有噪声(Inherent noise)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传声器的方向性(Directivity)、传声器的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294~296 111.在给定的频率范围内,频率响应的不均匀度是用dB来度量的,它是衡量传声器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电视、电影、广播等专业中使用的传声器,通常要求在30~16kHz频率范围内的不均匀度应小于±2dB。296 112.传声器的分类:296~299(1)根据不同的能量转换原理,可以把传声器分为动圈式传声器和电容式传声器。(2)根据指向性不同,可以分为无指向性(全方向性)、双指向性(8字指向性)、心形指向性(也称“单一指向性传声器”)、锐心形指向性(超指向性,能拾取话筒正前方较远距离的声音)等。
(3)根据不同的用途又可将传声器分为立式传声器、手握式传声器、佩戴式传声器(颈挂式传声器、项链式传声器)、枪式传声器、吊杆式传声器、立体声传声器等等。
113.调音台的基本原理:调音台是通过电子线路,根据节目的要求,以适当的电平把各个被输入的音频信号汇集在一起,进行控制调整、音质加工,并混合到所需要的通路(声道)输出的一种设施。300 114.调音台的多路输入端口中,可以分为两类:高电平(线路输入)和低电平(传声器输入)。高电平输入插口主要接收来自磁带录音机、唱机、录像机音频声道等设备的放音输出信号,也可接收来自延时器、混响器等效果装置返回的信号。低电平输入插口插接来自传声器输出的微弱的音频信号。301 115.调音台的结构:信号的放大和调整、频率均衡、信号的混合和分配、信号的传送、调音台附属电路的功能。301~302 116.调音台在传声器输入时最大增益至少应有60dB,较高的可以在80dB以上。通常调音台在正常工作时,应有约20dB左右的动态余量,相应地约有20dB的电平控制余量。7
因此,较好的调音台其额定增益必须在60dB以上。在线路输入时,调音台的增益通常为0dB。302 117.调音台的技术特性:增益、噪声、频率特性、非线性谐波失真、动态余量(电平储备量)、串音。302 118.调音台的频率特性的不均匀度,一般在全部工作频段范围内约为11dB左右。302 119.调音台的动态余量是指最大的不失真输出电平和额定输出电平之差,以dB表示。通常调音台的动态余量至少应有15~20dB。302 120.调音台的串音是指相邻通路间的隔离度。303
第七章 电视语言
121.电视语言是直接从电影语言发展演变而来的,由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共同组成。306 122.画面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是镜头,两个分切画面之间叫一个镜头。307 123.镜头的组合通过分切的方式完成,分切即画面的转换。307 124.分镜头就是把文字脚本中的画面内容视觉化,即将文字脚本中用文字描述的画面形象,分成若干个可供拍摄的镜头,并按照创作意图,将镜头的内容、艺术特点和摄制要求,在脚本上用文本或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由它们组成镜头组去表现文字脚本的内容含义。308 125.分镜头的依据:308(1)依据视觉心理(指观众观看的心理要求和认知的需要)。(2)依据蒙太奇的组接原则。(3)依据画面内容的表现需要。(4)依据摄制的可能性。
126.分切的意义在于突破一个视距的束缚,突破一个时空的限制,使电视能够自由地表现一切。分切可以说是一种组合的艺术、剪辑的艺术。308 127.分切的作用:308~309(1)用于动作的连贯与分解。(2)带来拍摄角度和视点的变化。(3)建立时空重组的关系。
128.画面的连贯性包括:时间的连贯性、地点的连贯性、动作的连贯性。309 129.动作连贯性是指一组连续镜头的组接和构建使观众相信画面中的动作是连续的。310 130.景别是指画面范围和构图对象在画面中所占据的比例大小,由物距或镜头焦距变化而形成。310 131.远景(Long Shot):从较远的距离上观察和拍摄时形成的景别,又称大全景。311 132.全景(Full Shot):表现人物主体对象的全部或事件场景的概貌的景别。311 133.中景(Medium Shot):中景包括画面主要被摄对象或主体的主要部分,人物成像在膝部以上。311
134.近景(Close Shot):近景中人物成像占画面的大部分,一般是人物腰部以上。311 135.特写(Close—up):主要对象或主体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人物成像在胸部以上的景别。311 136.情绪向上发展时用前进式句子构成情绪上升曲线,情绪回落时用后退式句子构成情绪下降曲线,而用环形句子表现情绪起伏,内容跌宕变化。315 137.内容调子曲线表明内容本身对情绪影响的程度,这是内在节奏发挥的作用。曲线随时间的推移上升,即随着镜头长度的增加,画面内容逐步被观众所理解,当曲线上升到一定程度,表示画面内容被完全理解,如果没有新的内容继续出现,观众情绪就会下降并逐 8
渐消退。316 138.剪接调子:通过剪接把几个镜头的内容调子累加起来。316 139.剪接调子曲线:反映剪接调子所形成的曲线,表明剪接效果对情绪影响的程度。316 140.运用剪接调子的积累效果称为积累蒙太奇,是画面语言特有的表现技巧。运用得好,就可以使情绪在将要下降时马上转换到另一个镜头,保持一个比一个情绪上升,紧紧吸引住观众,维持和延长情绪的发展。317 141.积累效果是运用剪接调子把几个镜头对观众的影响作用累加起来所形成的效果,使情绪发展扣人心弦。317 142.制约效果是指内容本身会限制剪接调子的发展,不能随意无限增加,当内容被理解、情绪到达顶点后就要下降,这是内容调子对剪接调子的制约。317 143.一般来讲,蒙太奇组接节奏快、镜头长度变短、摄像机镜头运动加快、几个小景别镜头相接会加快电视节目的节奏。319 144.运用中景、近景、特写景别,内容调子上升快,对观众的心理冲击强,情绪上升快。而运用全景、远景和长镜头的方式,内容调子上升慢,对观众的心理冲击较小,情绪影响慢。320 145.镜头的长度构成画面切换的频率,即剪辑率,同样是形成节奏的重要因素。320 146.对快节奏的处理,可以多运用短镜头,多分切,镜头推拉摇移速度快,多插入近景、特写镜头,采用前进式结构,使节目的内容紧凑,细节丰富,不断向观众传送新的信息,心理冲击力就强;相反,如果需要舒缓的效果,减慢节奏,就运用少分切、长镜头、景别渐变等方式,循序渐进。321 147.在拍摄和组接一些方向性明显的画面内容时,为什么要遵守画面运动方向的规律?321(1)电视画面具有运动性,而这些运动总是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或通过对列关系表现出来的,如物体或人物的行进方向、人物的视线方向等。
(2)方向性也是构成画面语言的要素之一,不同方向的组合,构成不同的表述关系,方向不同,表达的意思可能完全相反;方向性不明确,会造成语义模糊,概念不清。148.画面方向的规律:321-322(1)拍摄方向决定画面方向;
(2)轴线规律:拍摄轴线是拍摄中参考的一条无形线,可分为运动轴线、方向轴线、关系轴线,在拍摄同一场面中的相同主体时,组接的分切镜头除特殊情况外,应保持在拍摄轴线的同一侧,即180度内,否则会出现方向性混乱,被称为越轴。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越轴镜头相接的。
149.顺着主体运动的方向所作的延长线称为运动轴线。322 150.汇聚主体之间指引方向的延长线称为方向轴线。322 151.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元素包括语言、音响、音乐三种类型。324 152.语言是指电视中出现的有声语言,即人物说话的声音,它包括对话、自述、旁白和解说等形式。324 153.音响是指电视中收录到的各种现场声音,也称效果声,它包括人物发出的声音(如喧闹声、噪声等)、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鸟鸣蛙叫等)以及各种人为制造的环境声(如轰鸣的厂房、马路上的汽车声等)。324 154.音乐通常是指在后期制作时配录到电视画面上的音乐或歌曲,也称配乐。325 155.写实声是指在拍摄现场、拍摄过程中能直接收录到的真实的声音。运用写实声音能增强画面形象的真实感。325 156.写实声在电视节目中出现有四种情况:325(1)同期声:在画面中可见其声源的声音。
(2)前延声:在表现其声源的画面之前出现的声音。
(3)后延声:表现声源的画面已经转换但仍然持续着的声音。(4)画外声:只出现声音,不出现其声源的画面。157.写意声通常是指后期制作时配录到画面上的声音,如音乐或某些特殊的效果声。这些伴随画面出现的声音,是通过想象、虚构产生的,观众并不能看到发音主体的声源画面出现。它与画面所表现的场景、情节、对象又有某种内在的紧密联系,符合内容特征。能为节目增加一定的意境,启发人们产生联想,从而对节目制作者的意图心领神会。325 158.平行声是指声音的出现与其相对应的画面同步进行,即在画面上既出现发声主体,又同时听到其发出的声音,这种声画合一、声画共同表现同一观念的声音,称为平行声。325 159.对照声是指声音的出现并不单纯重复画面中已经清楚表达的内容,而是声画分离,各自独立发展,形成对列关系。325 160.主体声是用来表现主题思想内容,在节目中起主要作用的声音。326 161.现场声的运用声音效果的总体控制上必须符合以下要求:327~328(1)真实再现环境特征;(2)展示声音的层次感;(3)声音质量保持连续性。
162.对远景、全景的画面应配以较远距离的声音,才能反映出声画的真实关系。对特写、近景的画面应配以较近距离的声音,才能反映出声画的真实关系。328 163.声画同步:在画面上既出现发声主体,又同时听到其发出的声音。声画分立:声音的出现并不单纯重复画面中已经清楚表达的内容,而是声画分离,各自独立发展,形成对列关系。329 164.同期录音要特别注意:239(1)声音要清晰;
(2)具有临场感;
(3)声音要有透视感;
(4)注意拍摄现场听到的实际声音与录下音来再重放出来的声音效果的差异。
165.对远景、全景的画面应配以较远距离的声音,才能反映出声画的真实关系。对特写、近景的画面应配以较近距离的声音,才能反映出声画的真实关系。328 166.录音的规律:329~330(1)主次律(2)互易律(3)分立对位律
(4)听觉的相对完整性规律(5)淡入淡出律
第八章 电视节目编辑
167.电视节目编辑的任务:333~334(1)结构的把握:根据拍摄意图和创作构思确定节目的整体结构方式。
(2)剪接点的选择:剪接点的选择要有章法,镜头的连接要准确、通顺、自然、流畅。(3)节奏的安排:根据内容和结构要求,安排节奏的起伏,做到节目的外部节奏与内部节奏相一致。
168.电视意识是指对电视传播媒介的特性和优势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在电视节目中必须能够反映出这些特性和优势。335 169.电视节目编辑的要求:335~336 10
(1)专业素质的要求。(2)电视素质的要求。(3)技术素质的要求。
170.电视节目编辑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完整、流畅、连贯、精致。336 171.摄像特殊功能:343(1)多种淡化方式。
(2)频闪效果:连续地每秒拍摄6帧静止画面,使原来连续的动作发生中断,产生跳跃感。(3)间隔摄影。
(4)特殊效果镜头。
172.蒙太奇(Montage)原为建筑学上的术语。意为组合、构成、装配。引申借用到电影艺术中,即剪辑和组合。344 173.库里肖夫效应及结论:346 库里肖夫是苏联的电影艺术家,对创立蒙太奇理论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1920年做了一个试验,把下面五个场面连接在一起:
(1)一个青年男子从左向右走来。(2)一个青年女子从右向左走来。
(3)两人相遇,握手,青年男子用手指向远方。(4)一幢有宽阔台阶的白色建筑物。(5)两人走向台阶。
每一个片断都是在不同地方并在不同时间拍摄的,其中前三个是在不同的俄国市区拍摄的,第四个则是美国白宫的画面。但是在观众看来,这里叙述的完全是情节连贯的一场戏,是男青年带着女青年走向那座白色大厦。
库里肖夫的这个实验证明,两个以上对列的镜头连接在一起,能产生新的意义。导演按照自己的意图,通过镜头组接能创造出新的地理环境和事件组合,形成为观众理解并接受的电影语言。后来人们就将通过一定意图组接所产生的这种效果称为库里肖夫效应。174.普多夫金试验及结论:346 苏联电影导演、电影理论家普多夫金在库里肖夫实验的基础上,也做了一个成功的蒙太奇试验,他准备了三个镜头:(1)一个人在哈哈大笑(近景)。(2)还是这个人惊慌失措(近景)。(3)另一人用手枪指着(近景)。
普多夫金分别按1→3→2和2→3→1的顺序连接上述镜头,结果得出了完全相反的意思,前一种组接顺序给观众的印象是这个人胆小懦弱;后一种印象则是这个人勇敢无畏 由此可见,不同的镜头组接顺序可以传递不同的画面信息,给观众留下不同的印象。这一试验再次验证了库里肖夫效应。两个以上对列的镜头连接在一起,能产生新的意义。导演按照自己的意图,通过镜头组接能创造出事件组合,形成为观众理解并接受的影视语言。175.巴赞主张用长镜头来代替蒙太奇的分切。347-348 176.镜头组接依据的原则有:348(1)镜头组接要合乎逻辑;(2)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3)景别的过渡要自然、合理;
(4)动接动,静接静,动静相接要合适;(5)光线、色调的过渡要自然。
177.动作转场:动作切换点产生于动作过程中,以主体的动作为镜头组接的依据,当镜头表 11
现的是特定场景下处于运动状态或动作过程中的主体时,其每一动作的出现,都意味着存在一次镜头转换的机会,产生一个最佳的动作切换点。349 178.相同物体转场:利用两组镜头中相同或同类物体组接镜头。349 179.走出走进连接:即人物从前一个环境的镜头走出画面,再从后一个环境的镜头中走进画面,使观众直接看到主体活动的空间环境的变化。在时空跨度较大时可用于省略式表现,使节奏紧凑。351 180.交错连接:将走出走进的转换点选择在前一个镜头主体即将走出画面而又未完全走出的瞬间,接下一个镜头时则让主体刚刚进入画面的位置作为开始,这种利用走出走进交错连接的方法比较适合表现主体在变化不大的时空范围内的活动,它将场景转换完全融人动作的连贯过程之中,能获得特别流畅的视觉连续性。351 181.剪接时注意方向位置对应匹配:352(1)画面要保持正确的方向感。为了保持动作与场景变化的连贯和匹配,必须使被摄体的运动方向在画面转换中保持一致。
(2)注意被摄体的画面位置。当镜头改变时,如果被摄体看上去从画面的一个位置突然跑到另一个位置,观众的视线就会产生跳跃,感到不真实。
182.静接静:静接静是指视觉上没有明显动感的镜头的互相连接;动接动:是利用含有动态因素的镜头互相连接。352 183.相似形象连接法:在画面转换时,利用两组镜头中具有相似或相同特点的主体形象作为转换点,能加强前后镜头或场景之间的联系,加深观众对画面含义的领会,达到视觉连续、意义连贯的目的。353~354 184.视线连接法:当前面的镜头表现的是观看、拍照、瞄准等一类与视线有关的内容时,紧接的画面就会被理解为是视线的目标。354 185.声音连接法:声音语言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和语义连贯性,因此在镜头转换和节目整体中发挥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声音连接法通常体现在同期声、前延声和后延声的运用上。355 186.叫板蒙太奇是利用语言的相互呼应巧妙地连接画面,转换场景。355 187.平行交叉蒙太奇及其效果: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位置里事件发展的几条线索通过镜头、句子或段落的并列组接,平行发展,互相衬托,共同构成情节。还可以表现同一空间内几条线索的平行发展,交替出现,例如围绕同一事情,依次表现或交替出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情绪反应,由此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356 188.积累蒙太奇:在叙述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镜头的组接,不断积累观众的情绪并逐步达到高潮。356 189.错觉蒙太奇又称反叫板蒙太奇。它利用两段镜头之间某种呼应关系故意使观众产生错觉,以为下一步将出现什么已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剧情的发展却偏偏出乎意料之外,能产生悬念,加深印象。356 190.联想蒙太奇:根据人们思维认识的逻辑关系把不同内容的镜头组接在一起,通过镜头的对列产生一种新的含义,寓意深刻,观众必须调动想象力加以理解。357 191.心理蒙太奇:通过剪接,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如思考、回忆、判断、分析等形象化地表现出来,使本来看不见的心理活动过程视觉化。357 192.理性蒙太奇:镜头的组接是非叙事性的,而是注入哲理,以引导人们对某一问题或事件作理性思考为目的。357
第九章 虚拟演播室
193.虚拟演播室是视频技术与计算机结合的产物,把传统的色键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是一种新颖的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472 12
194.虚拟演播室系统的核心是图形工作站。473 195.虚拟演播技术给电视节目带来哪些变革?473(1)避免真实制景的繁琐及浪费。
(2)三维场景可以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制景费用。
(3)拓展了环境图像范围,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想像创作力。196.虚拟演播室按摄像机运动参数的采集方式,主要可分为基于传感器方式和网格识别方式两大类。475 197.虚拟演播室系统一般包括两套计算机系统,一套是用来处理摄像机跟踪的数据,常用高配置的微机、小型计算机工作站。一套是用于虚拟演播室的场景制作,一般为大型计算机工作站。481 198.虚拟背景与前景图像的混合是通过色键合成器完成的。481 199.实际虚拟演播室会产生视音频延时。481 200.虚拟演播室的原理:演员在一间蓝色背景的演播室里现场演出,带传感器的摄像机把演员(前景)拍摄下来,经过延迟以保证视、音频同步,同时将信号传给计算机。计算机生成对应角度、景深的虚拟场景,最后把所有信号通过深度键进行合成。505 201.虚拟广告系统是利用从镜头、机头及云台传感器收集的数据,通过工作站的运算处理,把图形叠加到视频图像的相应区域。505
第十章 电视新技术
202.交互电视的技术要点有网络形式、数据库技术、视频流传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网络技术等。350 203.目前世界上彩色电视制式主要有三种:PAL、NTSC、SECAM。535 204.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是指HDTV节目全部采用数字方式制作、传输和接收。535 205.高清晰度电视可提供相当于标准清晰度电视画面5倍的信息量。535 206.在音频方面,高清晰度电视采用AC-3解码技术。535 207.高清晰度电视最高清晰度超过1300线。535 208.电影技术中400线清晰度是指显示400对(800条)线,而电视技术中400线清晰度是指显示400条(200对)。538 209.逐行扫描的特点:538(1)没有隔行扫描所特有的帧间闪烁感。(2)有利于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3)长时间观看眼睛不易疲劳。
(4)与相同场频的隔行扫描方式相比数据量比较大。210.隔行扫描的特点:539(1)与相同帧频的逐行扫描方式相比数据量只有一半或几分之一;(2)帧间闪烁感明显;
(3)不有利于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4)长时间观看眼睛容易疲劳。
211.DVD采用的压缩标准是MPEG2。541 212.在数字电视系统中经常使用1080/60i之类的表示方法,1080表示每帧有效扫描行数,60表示帧频或场频,最后的字母只有小写的i或大写的P,i表示隔行(interlace)扫描,P表示逐行(Progressive)扫描。541 213.PAL制电视信号每秒钟由25帧画面组成。545 214.根据交互程度和交互方式,可以将交互电视分为广播方式和点播方式两类。广播方式的 13
传输方式是点到面的方式,交互方式是与终端交互。点播方式的传输方式是点到点的方式,收看交互方式是与内容前端交互。560
第十一章 电视编导与文案
215.编导构思的重点包括两大方面,其一明确“说什么”;其二明确怎样说。41 216.电视节目的立意就是确立主题的过程。44 217.电视节目主题的确立的主要方法:44(1)“意在笔先”,即在创作之初先设定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来选材和结构。(2)主题在创作中不断丰满、逐渐成型,有时到剪辑台上才最终形成。218.电视节目立意的要求有:深刻、新颖、集中。46-47
219.交叉式结构:将不同时空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有着内在联系的线索,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交叉来组合安排,并以此组织情节,推动事件发展。53
220.板块式结构:用几块相对独立的内容并列地组织在一起,每块有一条自己的线索,但都从一个基点出发,综合地表现一个总主题。53 221.用电视的思维方式撰写文案,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电视文案区别于其他文字创作的本质特征。55
222.对应式脚本一般采用画面和文字(或解说)左右分开的格式,即在左边写画面内容,右边写解说词,中间用竖线分开,画面与解说相互对应。这种方式能体现出声画对应的搭接点。58
223.穿插式脚本把画面内容和解说词穿插在一起写,即写一段画面,接着写一段解说。这种文字脚本,能体现镜头或场次的单元或连贯性,但是不易显示声画对应的搭接点。58
第五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
一、课程论文的一般要求和评价原则
1、字数要求:不少于3500字。(10分)
2、格式规范,条理清晰,有一定的逻辑性。(10分)
3、独立创作完成,不抄袭,有自己的思维理解和分析。(20分)
4、理论联系实际,立论科学,观点创新,论据翔实,论证严密。(20分)
5、观点正确,布局合理、结构严谨。(20分)
6、语言力求准确、简练、流畅。(10分)
7、注释清楚,标点符号使用正确。(10分)
二、课程论文题目
1、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2、论思想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3、当代公民法制教育现状研究
4、结合实例论人生价值
5、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谈爱国主义
6、论当代社会道德问题——现象与反思
7、当代青年人生追求及信仰的研究
8、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公民价值取向研究
9、对诚信问题的探索研究
10、论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和择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