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语言学用”贯穿教学全过程
以“语言学用”贯穿教学全过程
大面积上的课堂阅读教学――不论中小学,都被一种虚假的分析教学所笼罩。这种虚假的分析教学方式就叫做“碎问碎答”。即教师在教学中就课文内容不间断地提问,时时问,处处问,而学生则不假思索,时时作答,处处作答。
如2013年全国某语文教学大赛《云南的歌会》的教学,选手在一个时长仅4分钟的片断里提了17次问:对歌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多是”?唱歌的方式有哪些呢?什么叫触景生情?对歌的形式怎么样?说明了对歌的人什么样的特点?你觉得对歌时最要注意的是什么?这样的年轻歌手是特例吗?“多的是”表现了什么?写出了年轻女子什么样的特点?……像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虚假的分析教学”,典型的“碎问”,典型的走过场,典型的浪费时间。不仅仅只是阅读课,连作文课的教学也大都如此。观察大量的阅读教学课,甚至包括名师的课堂教学,每节课大约都少不了、不低于几十次的“问”。
“零碎提问”这种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其实是一种低劣的教学手段,它形成一种貌似“课文分析”的活动,其实并没有用有力的设问去激励学生思考。与教师的碎问形成对应的是学生的“即时碎答”,所答内容也只是随机取自课文内容,大多数是一种简单摘取式的回答,既非分析,又非欣赏。
日常阅读教学基本上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虚假的几乎没有训练力度的“分析教学”中进行着。其危害之处在于教学内容肤浅,在于教师没有用提炼的方法整合课文的教学资源,更在于教师的教学习惯依然只是“教课文”而不是“用课文教”,于是着眼于课文的基本内容反复提问,形成教师与学生无数次的单个对话。其本质的特点是所提之问没有思考的价值,没有训练的力度,形成不了学生体味课文、赏析文本的实践过程。
最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是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即课堂上的“碎问碎答”如此盛行,而“语言学用”的教学却难登大雅之堂。
我们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几乎见不到着眼于提高学生语言学习与运用水平的教学方式、活动方式与课型系列;公开标示自己的课是“语言学用”课的教学设计也基本上见不到。
这就是一个极大的误区。中小学的语文课,不重视、不研究、不实践“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的教学,却习惯于、热衷于浪费大量时间的浅显的虚假的“分析”!
幸好教育部2011年版新课标在此方面有了重要突破,对“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进行了非常切实的定位。
课标首先在“前言”中明确地指出: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首要的一句是“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句话开宗明义,指向明确,肯定有力,前所未有。有力地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最为本质的任务。不仅如此,还接着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说到这是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有力地强调了其重要意义。
课标接着又用“课程性质”这样专门的一节进行了如下表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段专门的文字,准确而简洁地表述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最有意义的表述,就是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即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种极其正确的理念与要求将有力地指导我们认真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
大面积上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开始扭转错误倾向,应该开始“转型”,应该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学生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
所谓“好课”的教学设计,一定要表现出其基本特征:非常重视“语言学用”教学,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利用课文设计学生的“语言学用”活动,作为教师而言,需要细心地做好三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一是需要对课文“语言学用”的教学资源进行逐课的提炼、分类、整理,从而开阔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
如冰心《观舞记》中的“语言学用”资源的提炼:
1.字词认读资源。
颦蹙(cù)粲(càn)然
嗔(chēn)视 叱咤(chì)(zhà)
解(xiè)数 雏(chú)凤
蠕(rú)动 星宿(xiù)
2.词语学用资源。
(1)二字雅词。
点染 清扬 绚丽 阐述 静穆 端凝 共鸣 颦蹙 粲然 嗔视 妥帖 柔韧 惆怅惊鸿 面庞 星宿 雏凤
(2)四字词语。
变幻多姿 苗条灵动 本色当行 静穆庄严 离合悲欢
双眉颦蹙 笑颊粲然 低回婉转 张目嗔视 叱咤风云
细腻妥帖 挺身屹立 浑身解数 灵活熟练 疾走惊跃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丰满芬芳 不可限量
(3)五字短语。
柔韧的蠕动 秀丽的面庞清扬的眉宇 髻上的花朵 绚丽的服装
轻捷的舞步 繁响的铃声耀眼的红莲 旋舞的孔雀 铮铮的弦响
3.句式学用资源。
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但是,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
4.段式学用资源。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们的南印度故乡那样的丰满芬芳的花朵,我们只能学她们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充满诗意的说法:让我们将我们一颗颗的赞叹感谢的心,像一朵朵的红花似的穿成花串,献给她们挂在胸前,带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感谢他们的友谊和热情,感谢他们把拉克希曼姐妹送来的盛意!
5.片段读、背资源。
观舞记(节选)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
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如此丰富多彩,如此琳琅满目。试想,如果有了全套教材的“语言学用资源”的整合与提炼,一定是浩如烟海,一定是壮如群山。一定会让我们觉得满目风光、取之不尽而用之不绝。
二是需要对课文中“语言学用”的教学与训练形式进行梳理,以让我们知晓训练的角度与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流畅自如地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好语言学用的训练活动。
一般而言,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学用训练”可以从“字词认读”、“美词学用”“词句品析”“文章读背”“文意概括”“画面描述”“课文复述”“微型写作”等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其训练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异常丰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读多写的机会无处不在。
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新修订教材的课后练习为例,来让我们感知课堂“语言学用”形式的丰富与美妙:
1.课文读背,综合训练。
背诵《〈论语〉十二章》全文,用课文中的语句作答:孔子在学习方法与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仿照课文练习中的示例朗读课文《春》,注意把握情感基调,读准语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课文默读,段意概括。
默读课文,画出《我的老师》中所写的7件事,然后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4.欣赏描写,揣摩语句。
《我的老师》的情感不是荡漾在字面上,而是蕴含在平实的字里行间,像一股涓涓细流,绵长深远。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边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例略)
5.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仿照《济南的冬天》课后练习中的示例,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一点欣赏文字。
6.文句摘抄,赏析品味。
《看云识天气》的作者在描写各种云彩的时候,灵活地运用比喻,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将课文中类似的句子摘抄下来加以体会。
7.描述画面,赏析画面。
《秋天》全诗共三节,描绘了三幅秋日图景。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些图景,并选取其中一幅加以赏析。
发挥你的想象,描述《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情景。
8.诗句赏析,手法赏析。
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古代诗歌四首》或课外找一首律诗,看看诗中有哪些上下对仗工整的诗句,说说是怎样构成对仗的,并对诗句作简要赏析。(例略)
9.欣赏美句,品析语言。
《王几何》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不同方面刻画了一位老师的形象。先在课文中圈点出相关描写,然后任选一个方面写一段评价文字。
10.自由命题,文段仿写。
选择《济南的冬天》中的一个片段,以“ 的秋天”为题写一篇短文。
11.运用事例,课中作文。
从你上学以来,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用一两个事例,写写这位老师。不少于200字。
12.微型写作,手法学用。
《金色花》《荷叶 母亲》这两首散文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者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13.展开想象,写作短文。
选择下面一种场景,展开想象,写一篇小作文。
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上与儿子通话说:“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想象一下他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假设你成为中国第10代宇航员,经过漫长的宇宙飞行,看到了一颗陌生而美丽的星球……
14.课文改编,演课本剧。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把《皇帝的新装》改编成课本剧并表演。改编时,要充分发挥想象,使情节更为丰富,人物更为生动。
15.搜集诗句,彼此交流。
人们往往赋予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比如“荷花”象征清白,“菊花”喻意高洁,“松树”代表坚贞。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与同学交流。
……
非常可惜的是,由于课堂教学中繁琐分析、虚假分析主流习惯的影响,无数精美的“语言学用”的活动并没有成为课堂训练的常态。上述“语言学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中,有不少的“作法”甚至从来没有出现在课堂教学中。
三是需要精心地有创意地设计课文的阅读教学。我们所设计的课堂阅读教学方案,应该达到如下要求。第一,摒弃繁琐分析,全力改变“碎问碎答”的教学习惯。第二,充分利用课文,组织好班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的“语言学用”活动。第三,仍然关注到学生精读能力、品析能力的训练。
下面是笔者的《威尼斯的小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语言学用训练”课的教学方案:
活动一:课文朗读,用联想的方法认字识词
用联想的方法学习下面字词:艇
艇:轻便小船
舰:大型的战船
航:行船
舷:船两侧的边沿
舫:泛指小船
舱:船上居人置物的部位
艄:船尾
舵:船尾用以控制航向的装置
活动二:课文朗读,用组句的方法描述事物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用“威尼斯”、“小艇”写一句生动的话。
2.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用“小艇”、“威尼斯”写一句生动的话。
示例(1):说到威尼斯,就自然会想到穿梭于水巷中的小艇,这是一种月牙形的平底小船,乘着它,可以饱览这座“水城” 的全景。
示例(2):河道上一只只来往自如的小艇,是威尼斯一道独特、耀眼的风景,一种美丽的风情。
同学们写作、表达、交流。
教师出示美句,请同学们诵读:
在那明净的夜晚,坐上小艇,泛舟湖心,四周一片宁静,水天一色,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无法用语言来描绘,让人觉得仿佛进入绮丽的梦境……
活动三:课文片段朗读,用品析的方法细读课文
讨论话题:下面这段文字好在哪里?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学生自读、批注、交流。
教师小结:这段文字――
好在描写了威尼斯风情
好在有序地展开了描写
好在由人及景层次分明
好在有动有静静中有动
好在简笔勾勒意境优美
短短的一个课时,除了读背识记的内容之外,学生还实践了“字词认读语言学用活动”、“文句写作语言学用活动”、“品析欣赏语言学用活动”。
像这样的实践应该天天都有,语文课一定要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第二篇:信息化贯穿海尔物流全过程
信息化贯穿海尔物流全过程
信息化贯穿于海尔物流发展的全过程。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特征是信息化与网络化。在资源重组阶段,海尔实施了ERP系统。在供应链管理阶段,海尔建立了B2B的采购平台,并建立起与集团CRM系统的无缝接口。在物流产业化阶段,海尔实施了大物流LES系统。
1.海尔信息化建设的演进过程: 建立ERP系统是海尔实现高度信息化的第一步。海尔采用SAP公司的ERP系统,管理从采购、制造到配送、销售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另外,为了完善仓库操作层面的管理,海尔物流信息中心自己开发了基于ERP系统的WMS系统,从而建立了企业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
在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基础上,海尔又建立了SRM(招标、供应商关系管理)、B2B(订单互动、库存协调)、扫描系统(收发货、投入产出、仓库管理、电子标签)、订价支持(订价方案的审批)、模具生命周期管理、新品网上流转(新品开发各个环节的控制)等信息系统,并使之与ERP系统连接起来。把用户的信息可同步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从而实现以信息替代库存,零资金占用。
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市场的形成后,海尔搭建起了全球网上招标平台(www.xiexiebang.com),全球供应商可以注册登记,查看合作招标项目、在线模拟招标、在线招投标,在线查看招标公示„„全球网上招标平台建成后,不仅使海尔供应商网络能力迅速提高,而且实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招标原则,提高招标过程的透明度,供应商可以在线进行反向拍卖等多种招标方式,还可以实时查看招标变化曲线。
在物流产业化阶段,海尔通过研用信息集成化一流的物流执行系统LES(Logistic Execution System),成功地搭建起第三方物流运作管理的系统架构,实现全国42个配送中心的订单管理、条码扫描、GPS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在内的基本业务流程系统管理。通过实时取数、透明追踪、条码扫描、成本管理和决策支持来实现对多仓库、多客户、跨地域管理、复杂的仓位控制、安全存量设置、自动补货警示等先进技术,搭建起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操作平台。从而海尔又在自己物流实践和优化业务流程之上,吸取先进仓储管理系统的经验,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开发出针对市场需求的物流执行软件——海尔物流执行系 统HLES。目前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海尔物流正在迅速拓展社会化业务。
2.海尔结合世界上先进的母本,设计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编码规则,使人、产品、设备、工位、仓位均有了规范统一的编码。条码和RF技术支持下的“五个按单” :由于海尔信息化的提前推广,使网络共享解决了基础设施的瓶颈,同时也为条码和RF技术在物流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数据采集和普遍应用做好了准备。
在原材料仓储配送中,配送信息会自动传递给物流仓库中的无线条码扫描终端,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满足大规模、流动式的生产线需求,还可以实现过站式物流运作模式;与工位实现扫描交接,能够每天实时核算出每个订单的投入产出,为精益制造打下基础;在生产完成后,通过扫描对下线产品的数量、型号进行闸口,避免造成无订单或超订单生产;在成品装车、出口装箱时,采用条码技术,使车辆与每个集装箱的货物一目了然,并起到计算机自动校验审核的功能,每天能够准确发运10万台以上的产品;成品收货时,通过入库扫描,自动记录入库型号、数量、仓位等信息并实时记账,对错误信息实时闸口;在出库操作时,根据提货单,扫描系统自动提示出库仓位,系统可根据成品库龄按先进先出原则指导出库,并在后台自动过账,每天每种产品的库存、库龄一目了然。
海尔在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流程再造的基础之上,依托强大的全球配送网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打造现代物流体系,实现了物流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使企业的运营效益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海尔物流通过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实现同步流程,从而形成了直接面对市场的、完整的以信息流支撑的物流、商流、资金流的同步流程体系。从而获得了基于时间的竞争优势,以时间消灭空间,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的附加价值服务。这样的运行速度为海尔赢得了源源不断的订单。
海尔通过实施现代物流,保证了集团的高速增长,实现了采购成本持续环比降低6%以上,仓储面积减少90%,原材料库存资金周转天数降低77%,物流成本下降10%~15%,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费用将下降10%~25%,实现了两个高三个零——高速度、高效率以及零库存、零运营成本和与顾客的零距离。
整合资源,优化供应链
海尔通过整合全球化的采购资源,建立起双赢的供应链,多产业的积聚促成一条完整的家电产业链,大大地提高了核心竞争力。整合全球配送网络,现在海尔物流配送网络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沿海扩展到内地,从国内扩展到国际,目前与300多家运输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国内可调配车辆16000辆。另一方面,在不断拓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的同时,海尔开始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务,帮助客户规划、实施和执行供应链的程序,并先后为制造业、航空业等领域的企业提供了物流增值服务。物流业务已成为海尔新的经济增长点。
转自:育路物流师考试网
第三篇:坚持把群众路线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
坚持把群众路线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
——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人:赵洪祝(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2日 15 版)
2011年7月6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前坐右二)在景宁畲族自治县考察。浙江省委办公厅提供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较早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在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呈早发多发态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眼于社会和谐稳定,浙江省委把着力点投向基层。从2003年开始,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倡导并带头在全省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工作,推进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探索实践,让各级领导干部到基层去“接地气”,听民声、解民忧、促和谐。这项工作开展9年来,成效明显,成为推动经济繁荣发展、社会长治久安、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和谐工程”。
今年10月,绍兴县杨汛桥镇联社村23户农户写来一封信,告诉我一个喜讯,他们即将搬入新居,期盼我能去喝一杯“进屋酒”。这使我想起2009年6月10日在绍兴县下访接待他们时的情景:当年为了支持省重点工程杭甬运河二期改造工程建设,这些村民主动配合和支持拆迁工作,半个月之内自觉腾空、拆除了9000多平方米房子。想不到,由于用地规划调整等多方面因素,村民房子拆了以后,无法得到建设用地指标,只能临时租住其他村民的旧房,有的四世同堂,有的结婚没有新房,有的十几口人“蜗居”在几十平方米的破旧房内。这个问题,有近3年时间了,村民们也一直盼望着解决。当年下访接待他们时,我们详细听了乡亲们的倾诉,了解当时的情况,当场表扬村民顾全大局、支持重点工程建设的做法和精神,要求省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抓紧落实到位,帮助解决困难,让他们早日住上新房。村民拉着我们的手,激动地说:“你们介大的领导,能花时间来面对面地解决我们老百姓的困难,真是做梦都没想到。”
类似这样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案例还有许多。
说到浙江省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活动,还是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开展起来的。当时,浙江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利益格局的调整,大量社会矛盾从信访渠道反映出来。当年9月18日,习近平同志率省直15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金华市、浦江县党政主要领导在金华市浦江县接待来访群众。下访期间,习近平同志仔细听取来访群众诉求,耐心细致宣讲有关政策和法规,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晚上,他又听取当天接访活动情况汇报。之后连续3年,习近平同志先后到临安市、德清县、衢江区进行下访,实实在在为基层群众解决难题、化解矛盾。在他的亲自带动下,浙江省各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群众逐渐形成制度并坚持下来。实践证明,变被动为主动是解决信访问题的根本办法,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才能事半功倍、化解矛盾。
“领导干部下去多了,信访群众上来就少了”——9年来,我们下移工作重心,强化源头处理,“零距离”倾听群众呼声,面对面解决群众难题,对下访工作始终抓紧不放松、不间断 这些年来,中央始终强调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并在全国大力推广“县委书记大接访”。2007年3月我到浙江工作以来,每年都安排两个月左右时间到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并确定把景宁、淳安两个欠发达县作为工作联系点,每年都去看看。省委每年都专题研究省级领导下访接访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每位常委同志都建立了联系点。这5年,我先后到玉环县、江山市、绍兴县、衢江区、嘉善县等5个县(市、区)开展下访接访工作,共接访18批来访群众,现场协调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一些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作了面对面的耐心解释。去年,还专门安排时间参加省信访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局领导班子成员一道分析全省信访形势。我觉得,作为省委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履行“一岗双责”,深入研究如何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动深化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工作,使之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防洪堤”和“减压阀”,架起连接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几年来,我们还阅批了大量的群众来信,包括近年来处理大量的网上来信和留言。每当群众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每当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我们就感到特踏实、特欣慰,从内心体会到了竭诚尽力为民办事的责任感和幸福感。
5年来,省领导和各级领导干部共同行动,采用公告接访与约访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有访必接,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有难必解”的要求,到县、乡镇直接接待群众来访。据统计,2003年以来,我省共有省领导180人次下访接待群众4792批次9133人次;市、县两级领导4.4万人次参加接待群众19万多批次55万人次,上访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今年1—9月,全省共有市、县两级领导6506人次参加接待群众20974批次80765人次,其中当场解决4317件、协调解决2525件、交办13920件,取得良好效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接访形式,大家坐在一起沟通,让老百姓直截了当地诉说,有利于疏导社会情绪,让群众多一份希望、少一些怨气,让干部多一份责任、少一份推诿,让社会多一些和谐因素、少一些不和谐因素。正如有的群众所说的,“过去有事情是我们要求上去见领导,现在是领导主动下来找我们,我们有了说话的地方,问题解决了,心气顺了,也不用去上访了。”
领导干部下访接访,从“背靠背”到“面对面”,从“你上来”到“我下来”,从“你约我”到“我约你”,不但听民声、解民忧,而且面对面接访,让领导干部感同身受群众的困难,既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也便于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当年所强调的:“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各级领导干部通过下访接访,进一步畅通了信访渠道,规范了信访行为,健全了为民办事的长效机制,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实现了信访总量大幅下降、信访形势逐步好转,为推进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环境。
“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领导干部要怀真感情,下真功夫,啃“硬骨头”,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着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5年来下访接访使我们深切感受到,群众来信来访体现了他们对党委、政府的信任,所提诉求不管是否合理,但困难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义不容辞,竭尽全力帮助解决困难,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所以,我经常对基层干部说,设身处地想一想,我们都来自平民百姓家庭,有的干部自己就是挽裤脚上岸来自于农民、出身于农村。对群众信访,绝不能采取敷衍的态度。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为百姓办事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秉承服务意识,怀真感情,下真功夫,解“难疙瘩”,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这样老百姓才会拥护党和政府,我们也才对得起国家公务员的称谓,对得起自己的党性和职责。
2007年7月26日,我们在玉环县接访了7批10人次。其中来自重庆市梁平县的吴伦明反映,他在楚门镇一家企业打工时因工负伤,企业老板不肯垫付医药费,为此他反复上访。我们仔细听了他的倾诉,在调查了解真实情况后,协调县里给予上访人救助,劳动保障部门帮助催讨医药费,并在其治愈后安排伤残鉴定,按规定给予补偿。2008年7月4日,在江山市接访时了解到虎山街道店前村罗善有女儿不幸车祸遇难,肇事者家庭贫困,法院判决的赔偿难以执行。我们十分同情,当即提出可采取司法救助,解决燃眉之急。2010年6月10日在衢江区接访时,得知高家镇航头村钉螺蔓延情况严重,侵害了群众身体健康,大家十分着急,立即要求当地政府和省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实施综合治理,杜绝血吸虫病的发生。目前,这一问题已得到解决。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对接访对象来说都是大事,甚至是天大的事。如果我们不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就可能会使事情复杂化,可能会使小问题演变为大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领导干部下访应更加注重一些需要跨地区、跨部门协调的难事。为此,我们同省信访局的同志商量,省级领导干部下访要动真碰硬,带头去解决一些积累性的遗留问题和政策性的疑难问题。2009年6月10日我们在绍兴县接访了3个批次的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起来难度都比较大。一批是钱清镇东江小区居民,反映杭甬客运专线设计穿过该小区中心,破坏了该小区的整体环境,造成小区房价大幅“跳水”,居民要求搬迁或补偿;一批是陶堰镇群众要求正在建设并通过该镇的高速公路留出一个互通立交,方便当地出行;还有一批就是前面提到的杨汛桥镇联社村23户村民反映的未按拆迁承诺安置相应宅基地的那件事。前些时候,我们又专程到这几个地方去看了看,了解到这3个问题均已妥善解决,看到群众满意的笑脸,觉得哪怕花再大精力,也是值得的。
经过下访、接访和看信、办信,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群众信访反映集中的问题依然比较多,尤其是在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劳资纠纷、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信访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些比较集中的信访问题,如何从制度上找原因、寻出路、求解决,治病于未发,防范于未然,是值得深思的。为此,我们根据中央有关精神,通过联席会议等渠道进行组织部署,对信访比较集中的群体性利益问题进行排查梳理,列出了12大类30个问题,省委、省政府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解决之策。特别是今年6月30日,我们赴嘉善县接待了原“东方五七工厂”职工。他们反映在浙江东方机械厂破产清算、职工安置时,未对东方五七工厂54名职工进行安置。在妥善解决好这一事关54名职工利益的问题后,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排查梳理和讨论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妥善解决一些特殊人群的基本养老保障、生活困难补助等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
从这件事中,我们深深地感觉到,下访的成效不仅仅在于下访本身,而在于从下访延伸开来,由点到面、由具体事务到政策制度,从根本上、制度上解决好民生问题,这是解决信访问题的根本之道。而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就直接找到了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
“基层稳则社会稳,基础强则工作强”——浙江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把信访工作延伸到经常性的群众工作中去,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的任务来抓,着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们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信访问题需要通过妥善调处,才能予以解决。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化解矛盾,其根本方法是以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为总抓手,抓实基层基础工作,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此,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基层基础工作上,不断健全和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机制,力争信访工作的重心下移到村(社区)、企业和基层站所,形成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基层信访工作格局。我们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增加接访时间,加大接访频率,对群众信访诉求争取在第一时间相互对接,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抓好信访基层基础工作,关键是把人员和力量向基层一线充实,进一步提高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的能力。5年来,省委、省政府把目光和精力投向基层,先后部署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转作风办实事”、“百名书记下基层蹲点调研”、“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等活动,相继开展了基层信访建设年、基层信访提高年和基层信访巩固年活动,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尤其注重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在全省3万多个村普遍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进一步推进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探索实践,努力促使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浙江已有80%以上的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达到了“五个一”标准,即信访工作实现了“一个网络、一支队伍、一套机制、一个场所、一笔经费”要求,初步形成了以省领导下访为推动、以市为团队、以县为主体、以乡镇为基础、以部门为连带,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工作体系。这样,就把省、市、县、乡镇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都“捆绑”在一起,人人肩上都有担子,大家一起来做,形成了一个上下联动的信访工作体系,齐抓共管,合力推进。
基层的首创精神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这些年来,我们通过到基层调查研究获得了丰富的养分,对基层的工作创新,一直抱着积极倡导和鼓励的态度,支持各地把领导干部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跟踪回访、登门听访、电话网络接访等有机结合起来,大胆实践、努力探索,不断改进接访方式,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中创造出更多新鲜经验。让我们印象比较深的还有,温州市洞头县针对群众信访热点难点问题,区分轻重缓急,在实践中探索了主要领导点题接访、分管领导预约接访、乡镇部门领导上门接访的“三层接访法”。诸暨市在乡镇(街道)实现工作日门诊、双休日出诊、不定期会诊的“三诊”工作法,乡镇(街道)领导包块包干,每天安排班子成员接待群众来访。东阳市全面推广歌山镇尚侃村“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为主要内容的“五事”制度,随时接待群众来访。永康市在化解信访积案中,探索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坐堂主审、政府职能部门参与会审、司法部门专家陪审的“三堂会审”制度,原原本本看信访材料,原汁原味听信访人诉求,实事求是化解信访事项,有效调和利益矛盾,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些工作上的创新不仅丰富了下访接访的方式方法,也有效促进了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活动的深入开展。“经济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9年来,浙江全面实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增强了各地各部门处理信访事项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几年,省委、省政府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经济发展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护社会稳定上,促进浙江长治久安,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策,全面履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既富一方百姓,也要保一方平安。
为把“一岗双责”落到实处,我们确定了几个有效载体:一是2003年以来,省委书记、省长连续8年在年初与11个市的市委书记、市长签订《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市、县、乡也都层层签订,年终结合“平安浙江”综合考核检查责任书落实情况,切实把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落实到党政主要领导身上,纳入到党政干部考核和奖惩选拔的日常工作之中。二是每年在省“两会”期间召开信访工作座谈会,主要是分析当前信访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三是省委常委会坚持每半年专题召开一次社会稳定形势分析会。像研究经济工作那样研究社会稳定工作,像分析经济问题那样分析信访问题,坚持把信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省委中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落实。
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推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省委先后下发《关于省委常委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制度形式规定了领导干部下乡调查研究、下访约访的工作要求,明确省委常委每年必须到基层下访或约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和定期组织各级机关干部下访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领导干部下访接访作出具体规定。各地各部门也就此出台相应制度,从而形成了省级领导坚持带头接访、市级领导坚持定期接访、县级领导坚持开门接访、乡镇领导坚持随时接访、村居干部坚持上门走访的五级大接访机制,使这项工作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和“家常便饭”,推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活动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这些年的下访接访工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坚持和创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坚持就不可持续,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9年来,省委、省政府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下访接访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在坚持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使这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一是必须从全局高度来谋划和推进信访工作,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工作定位;二是必须在落实第一责任上下功夫、见实效,使每位领导干部都切实担负起责任;三是必须对群众信访问题动真情、真解决,以拳拳之心确保“案结事了”;四是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方法、有策略,不断推进信访工作创新,力求用新举措应对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点子化解新矛盾,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把“脱离群众的危险”作为摆在全党面前的“四大危险”之一,要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中央有关文件也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完善群众工作制度,推进用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试点,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中央的论断和决策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今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基层蹲点调研,了解民情,解决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下一步,浙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认识、完善机制、细化措施、加大力度,切实把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工作向纵深推进,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推动浙江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敬启
“贯彻群众路线·高端调研”11月15日刊发了秦光荣同志的《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城镇化之路——关于云南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调查与思考》。下期将刊发强卫同志关于青海贫困山区农牧民异地搬迁的调查报告,敬请关注。
第四篇: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贯穿党建全过程
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贯穿党建全过程
□ 新华社评论员
定西日报新闻 时间: 2011年03月03日 来源: 定西日报
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要使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适应形势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必须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
思想决定行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始终以思想建设为根本,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中国共产党是在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壮大的。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成功开辟了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和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将为党的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推动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要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渗透到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要通过开展形式丰富多彩、有效管用的各种主题学习、专题讨论、参观考察等学习活动,用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发挥好各级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夯实执政之基。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应该充分体现到作风的改进之中。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要通过每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来体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贯穿于党的作风建设各个环节,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广大党员头脑,用党的优良传统、先进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念信念,牢固树立良好作风,增强党性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在培养良好社会风气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落实到党的制度建设的具体环节,用学习成果推动制度建设,以制度规范保障学习。要通过制度的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不仅让广大党员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且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使党内学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增强学习实效,让学习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人保持先进性和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首创精神,不断总结来自党建工作一线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新经验,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关制度的加强和完善来推动党的制度建设。
通过加强学习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有效预防腐败、倡导廉洁的有效方式,也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任务。要根据不同阶段党的建设实际和党中央反腐倡廉工作部署抓好形势教育、任务教育,通过坚持不懈地组织学习反腐倡廉的先进典型事迹和反腐败斗争案例,在党内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理念,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实践永无止境,学习永无止境。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就能永葆先进,不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
第五篇:法律六进贯穿普法全过程工作总结
一、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扎实推进“法律六进”不断深入。一是按照“五五”普法规划和市关于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方案要求,制定我区“法律六进”活动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要点及“法律六进”活动计划。并对各层次开展活动作了必要的指导工作。二是为使全区“法律六进”活动进展迅速发展平衡,在兴隆台成立了新区“法律六进”培训中心。于2008年
初正式启动运作良好。三是区司法局先后编印了《“五五”普法知识问答》、《沈北大开发法律服务指南》、《依法行政手册》、《农村工作常用法律法规汇编》、《远离违法与犯罪》、《农民工维权法律法规》、《农村土地承包法注释》、《合同法实用问答与合同文本》15,000册,免费发至全区,满足全区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要求。取得了预期效果。四是不断完善、深化农村法制副主任工作,为农村发展稳定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市局《研究资料》将我们的做法予以刊登。五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农村普法和民主法制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制订了2008——2012年沈北新区农村普法和民主法制建设工作规划,对未来五年全区农村法制建设确定了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具体措施。
同时,为加强农村社区的普法工作,我们帮助兴隆台、大辛
二、曙光三个农村社区建立了法律图书馆,赠送法律书籍1,500多册,方便社区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六是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针对村屯改造、房屋拆迁、农民工维权及处置蚁力神问题,开展法律进乡镇、进村屯、进家庭工作,为依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七是成立了“五五”普法宣讲团,为全区干部群众讲法制课。“五五”普法以来,为全区各级干部讲法制课堂次,受教育人达3,000余人次,为农村干部群众讲法制课16次,受教育人达3,200余人次。八是全区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全区各级领导干部以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为重点,带头学法用法,协调、配合区委、区政府“两办”综治办、及财政局、水利局、动监局、卫生局、交警大队等多家单位开展学法活动,不断提高依法管理、规范决策和服务能力。在积极参与者12,4宣传活动的同时,开展政务公开日、迎奥运、妇女维权、农民工维权等大型宣传活动。九是强化学校法制教育主渠道作用,推进法制教育“四落实”。全区多所学校开展了警校共建活动,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第八十三中学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四结合”方式,即:课堂学法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法与文娱活动、学法与演练活动、学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开展了“八个一”活动,即: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律讲座、召开一次法制主题班会、参加一次普法实践、一期专栏、一次征文、一期板报、阅读一本法律书籍、播发一次法制录像。法律进校园开展得有声有色。
目前,已涌现出大辛
二、纸箱厂等20多个“法律六进”先进典型,并准备将他们的经验做法在区域网上交流,促进全区“法律六进”活动全面有效开展。
二、勇于探索,求真务实,创新发展法律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结合法治诚信新区创建活动开展“法律六进”。突出重点,注重法制宣传针对性,拓展宣传领域,使法律宣传进入全区各个层面,各个单位。创新宣传形式,不断增强宣传效果。全面提高全区各级干部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依法办事能力,诚实守信,为法治区建设奠扎实基础,有力推动法治诚信新区建设。二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利用老年开展普法宣传。该团实力比较雄厚,可以演出合唱及各类喜闻乐见的节目。节目排练准备基本就绪,拟于5月初举办普法演唱会。三是在区有线电视台开办《法治**》专栏,对广大公民进行直观法制宣传教育。四是继续编印普法系列丛书、拟编印《劳动合同法》、《物权法》。群众实用知识读本,免费发放全区。五是组建法律自愿者队伍,将于道义大学城沟通联系,组织法律专业大学生参加自愿者队伍,送法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同时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六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的有机结合,要求公证、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中心,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注重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一项职责和任务来履行和实践。七是在全区举办不同层次法制培训班、法制讲座,乡镇以上干部、公务员每季度一次。同时做好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培训班和法制课,在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注重法治精神理念信仰方面的教育。八是印刷、购置普法挂图、定期更换全区各社区、农村宣传栏普法宣传内容,同时要在区内主要街路设置普法内容路灯旗,营造浓厚的普法氛围。九是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大局,服务科学发展,服务法治诚信新区创建,服务全区社会发展进步。我们坚信只要把“法律六进”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好,全区的“五五”普法工作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