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科粤版)教案

时间:2019-05-15 02:0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科粤版)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科粤版)教案》。

第一篇: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科粤版)教案

2.1 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成分;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学会辨别纯净物、混合物。

教学重点

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用具

红磷。

集气瓶、橡皮塞、导管、燃烧匙、烧杯、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成分。

教学重点

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

教学用具

红磷。

集气瓶、橡皮塞、导管、燃烧匙、烧杯、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曾经学习过空气的有关常识。那你能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中“捕捉”到它,并证明空气的存在吗?你知道空气里究竟有什么物质?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去测定空气的成分吗?实验的根据是什么?

[板 书]空气有哪些成分

[观察活动]【实验2-1】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

操作: 1.用记号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 2.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插入集气瓶中。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

边观察现象,边思考,完成课本26~27页内容。

[阅 读]课本P.29空气成分及体积分数 [检 查] 完成P30.检查站

[阅 读]课本P.30“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空气组成的” [布置作业]P.60/ 10.11.

第二篇:分科后第一节语文课

新学期(文理分班后)第一节语文课

(学情分析:新学期上课一周后,文理科分班,学生来到了一个新的班级。科任也要接受新的班级,此时,最关键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洗脑”,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心悦诚服地接受它。)

一、导入:

我们在座的诸位中有一部分刚刚经历了一场艰难的选择——选择读文科或理科(包括体育)或音乐、美术?在经历这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时,心里还有另一个顾虑,我去到新的班级到底是哪个老师教我,他她会不会教?有没有经验?等等。正所谓 “名师出高徒”嘛,所以想跟一位名师,从而让自己成为高徒,亦人之常情。但是真的只有名师才能出高徒吗?一般的师傅就不能出高徒了?另外,有了名师就一定能出高徒吗?不用急着讨论,听老师慢慢将来,看能不能解开你心中的疑团。

二.认识老师(自我介绍)三.认识高考 四.认识语文

(一)某些语文学习谬论

1、有的学生认为语文拉不开差距。这些同学常拿语文和数理化比较,认为语文的拉分远比不上理科。他们看到语文成绩最落后的也能考七八十分,最优秀的也就一百二三十分,相差五六十分,不大;不像理科,最高的近一百五,最低的也许五十以下,相差一百,真是悬殊。这种比较从表面看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经不起推敲。因为比较应该是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之间的比较,如果两位学生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也就不具备可比性了(补充案例)

2、还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一个样。我觉得只要简单做一下纵向比较,就会很容易发现,小学比幼儿园的语文程度高,初中比小学的语文程度高,高中比初中的语文程度高,所以一直学就一直进步。不学就迅速退步,我有一高中同学,应届高考那年语文高考成绩是115分,但由于理科成绩不是很好,没考上自己的理想学校,复读,复读那年高考10语文仅考了83分,原因如他所说:“考前放松了对语文的学习。”其实,像我这同学这样考前认为语文已定型,从而放松了对语文的学习,以致高考大跌眼镜的学生每年都很多。陶潜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今年的语文学习中不要因为某几次成绩不理想就丧失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产生错误的认识。希望大家在今年的语文学习中端正态度,重视对语文的学习。

3、过分“迷信”与“自信”

有的学生过分迷信老师,依赖老师。认为跟着水平高的老师就一定能学好;万一不幸运,跟了个水平较低的老师,就万念俱灰,觉得自己没有前途,没有出路了。其实这都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同学们,你觉得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吗?)有的学生盲目自信,师心自用(板书,解释)。上课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另辟邪径,结果越走越远离目标

以上两种做法都是极其危险的,大家一定要明白教与学的关系,或者说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老师的教是为了辅助学生学,老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人人都知道内因起决定作用,所以归根结底学生的学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弄清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后,就应该明白怎么学了,就应该明白怎么创造佳绩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大家在学习中一定要确立这样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遇有疑问,与人讨论,讨论不清,请教老师。(板书)

(二)语文学习方法

1、要有学习目标

上学期末多少分,这个学期末要达到多少分?(其中月考一多少分,月考二多少分„„)(要求每个同学都要确定目标,可以交上来给老师看,也可以自己当一个秘密保存,但不管怎样,心中一定要切记自己的目标,并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时刻不松懈)

2.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学习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计划贵在具体、可行,保证在相应的时间明白学什么。(可以把目标分数写在一起)写学习计划的建议:1.语文学习的时间主要可安排三块: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早读是复习的黄金时段,每天安排课外30分钟学语文很必要也很重要,主要是做题。2.语文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三块:阅读题(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作文,语言文字运用(字音、字形、成语、病句、名句、句式变换和仿写、压缩和扩写、对联等)。

3、精练试题,善于总结 以前曾有杂志登了一则消息,说有某位权威人士拿语文高考试卷在四类人中同时进行了测试,这四类人是:杂志编辑、主攻中文的大学教授、高三语文老师、高三学生。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成绩最好的是高三学生。难道真的是大学教授、杂志编辑的实际语文水平比不上高三学生?我想未必。其主要原因是高三学生正经历着题海战术,熟能生巧了,而编辑和教授们没有练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题海战术这方法虽有点土,却是不得不用的。否则,即使你有很高的语文水平也未必考得好,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大学教授、杂志编辑只是其中一例而已。套用一句俗语:“学习不做题,到头一场空。”

4、持之以恒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讲的是目标坚定和持之以恒。语文学习贵在坚持,最忌讳一曝十寒。明代胡居仁说:“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三).语文学习要求 1.一本读书积累本(大);一本成语积累本(小)。(每天积累一个素材,一个成语)2.每人手上必须有一种健康有益的语文课外读物(报刊、杂志)。3.每天写日记或作文片断(50字以上)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成分》教案1 粤教版

空气的成分

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的成分及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纯净物和混合物;物质微粒性的观点;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和构成;初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的化学变化: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科 学 探 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分子特性的探究。

2.1 空气的成分(2课时)

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及空气的成分;②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③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教学安排两个学时完成,第一学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及空气的成分;第二学时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和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及空气的成分是这一节教学的重点。第一课时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及空气的成分

一、主要内容

①空气的成分;②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③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氧气、氮气的体积分数(了解)。

2.知道空气某些成分的主要用途,初步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

3.能解释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现象(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作用,学习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等表述信息,用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对科学家发现空气组成化学史的了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通过氮气、稀有气体用途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 发展的密切关系。

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和空气的成分。难点: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实验现象的解释。关键: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

第二课时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一、主要内容

①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②呼吸作用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感受探究活动的过程)。

二、学习目标要求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应用)

2.通过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作用,学习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等表述信息,用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增强学生对生活现象和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难点: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设计。关键:空气的成分 教学设计思路

空气是人人都熟悉的物质,学生对空气的感性认识较多,适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探究空气的成分”教学思路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学生举实例证明空气中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任务。通过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获得空气的成分的相关知识,体验科学的实验方法,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

教学设计应以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对无法入手的学生铺设问题台阶;对学生设计的其它可行方案安排到课后实验并书面展示结果(方案不一定要绝对正确,即使不能得到1/5的现象,也可以从中分析原因)。

刚刚步入初三的学生仍处在不善于发问、不善于质疑阶段,对待知识更多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点拨、释疑、指导、小结,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科学的探究方法,逐步发展探究能力。2 教学过程

2.1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

新课引入: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化学所要研究的内容。虽然我们每天都 跟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但还没有对物质作详细的研究,对它们了解甚少(举例)。初中阶段将要研究一些重要的、与我们的生命活动以及工农业生产联系紧密的物质。本章主要研究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重要物质。(空气、氧气、水和二氧化碳)[提出问题] 1.空气就在我们周围,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桌子上有一个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吗? [学生回答](可能有如下一些)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既看不见,也摸不着。2.空气中有氧气,我们人呼吸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人和动植物的生活都离不开空气。4.不同的环境,空气有所不同。如农村空气清新,城市空气污浊。5.蜡烛可以在空气中燃烧。6.桌子上的空杯子中有空气。

用心

爱心

专心 [引言] 通过大家刚才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它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它与人类和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为了让大家对空气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我们周围的空气 【板 书】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设 问】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能“捕捉”到它吗? 【板 书】 第一节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设 问】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能“捕捉”到它吗? 【讨论交流】怎样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证明你“捕捉”到了空气? 【提出问题】空气中有哪些物质? 【讨论交流】

【板 书】

一、控究空气的成分

【实验探究】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含量(1)实验装置 按P28—29步骤进行实验

⑴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分,作标记。⑵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⑶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⑷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塞上塞子。⑸燃烧完全、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注意]①装置不能漏气; ②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

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2)实验现象:

a.点燃红磷后,打开止水夹前观察到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

b.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白烟消失,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c.等反应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发现立即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有氧气,剩余的气体基本上都是氮气了。

(3)化学原理:红磷(P)+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

[讲解] 我们选择能和空气中氧气起反应,而不跟氮气及其他气体起反应的固体物质磷,利用氧气跟磷反应生成另一固体物质五氧化二磷,使密封容器中气体的量减少,减少的量恰好是氧气的量,引起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减少,外面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4)思考问题:

①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②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磷,而不用木炭

答:木炭燃烧生成产物是二氧化碳气体[碳(C)+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烧杯中的水就无法进入集气瓶。③如果还是要利用木炭燃烧来完成实验,我们该怎样改进

④某同学进行该实验中,发现实验结果进入集气瓶中液体体积远不足1/5,为什么?

答:第一,红磷不过量。这样无法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第二,装置漏气,外面的空气进入集气瓶,使得水进入的量就减少。

【过渡】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固体,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小结] 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用心

爱心

专心 [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实验表明: [讲解并板书] 2.空气的成分(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来分,大约是: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和气体0.03%;(2)空气的主要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提问] 为什么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会保持相对恒定呢?

【讲解过渡】]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气中的氮气或氧气都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它们叫做纯净物。[板书]纯净物和混合物

(4)混合物与纯净物

【阅 读】阅读P27:

1、空气的成分;

2、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a.混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而纯净物则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 b.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各成分的含量可以改变; c.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它处于纯净物时的化学性质相同。[讲解]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2、氮气——N2、红磷——P、五氧化二磷——P2O5。[师]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举出一些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例子吗? 【练习】(1)水加热到一定温度,还未烧开时就有气泡冒出。这些气泡是什么?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答:这些气泡就是空气,说明空气有部分能溶于水

(2)如果把自然界水里溶解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氮气的体积分数,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这个现象说明了氮气和氧气比较,氧气比氮气易溶于水。(3)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用人造空气可以避免这种问题。人造空气可以用氦气代替氮气的原因是什么?

答:氦气不容易溶解于血液中

(4)用一只碗、一只直筒形的玻璃杯、一截蜡烛、一块小木块、水和火柴,设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并在家里做实验,测定2~3次。把你的实验结果和课文实验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是不是显得不够准确?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附录】

(一)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有

1:将塑料袋先弄瘪,再张开,扎紧袋口,袋子会鼓起来,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

2:用医院打针用的针筒在空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3:把一个空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感觉有压力,水不全部进入瓶中,说明集气瓶内确实有空气。

4:用扇子扇一下,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5:风筝在天空中飞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

(二)证明空气中含有的气体

用心

爱心

专心 1:有氧气。有的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

2:有二氧化碳。向空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浑浊,证明空气中确实含有二氧化碳。

3: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酥硬的饼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软。

4: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啤酒,过一会儿,瓶外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5:早晨的露珠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的小水滴。

探究学习方式不是让学生从老师那里直接得到结论,而是通过化学实验“做”出来的。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探究活动,亲自得出结论,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构建起对化学知识的新认识,增长了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空气教案2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教学目的:

1、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

2、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3、通过空气成分的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判断空气组成

2、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借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对观察与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向同学们展示一个“空”的烧杯,并发问:(1)烧杯中有没有东西?

(2)有什么东西(或物质)?

(采用渐进式发问)(3)空气有什么用?

[设问]:空气即然这么有用,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空气的组成是否单一?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介绍]: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天平引入实验,并严格遵守实验事实摆脱错误的燃素说的干扰,借鉴普列斯特里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设计了著名的研究空气成份的实验。并于1777年提出了空气是由一种可以助燃的有助于生命呼吸的气体(氧气)和不助燃的无助于生命的气体(氮气)组成的混合物。并分别命名为“氧气”,“氮气” 拉瓦锡实验(学生阅读课本P22)

[书写]拉瓦锡实验的两个文字表达式并标上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

[引入]: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理,我们做下面的实验,分析空气的组成情况。[演示实验]:课本P23中图2-3(1)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燃烧匙内铺垫石棉纸)。(2)点燃后立即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3)当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4)用燃着的火柴伸入瓶内检验剩余气体。

[分析]:

1、由红磷的燃烧——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

2、红磷熄灭了,水只上升了1/5体积——空气中约1/5体积是支持燃烧的气体。还有4/5体积是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3、如果水位没上升到1/5体积,可能原因是什么?(看课本P23的讨论题)

4、红磷熄灭,说明余下气体有哪些重要的性质?(看课本P25的讨论题)

[书写]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及有关化学式、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 [板书]: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 氮气(N2)78%;氧气(O2)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了解]:纯净物----由一种成分所组成,只有一个化学式。

混合物----由不同种成分所组成,有多个化学式,互相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保持各自的性质。

[实验]:硫粉和铁粉的混合、分离实验

[总结]:没有绝对纯净的物质,所含杂质不影响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就认为是纯净的。最纯的物质是高纯硅---99.999999999% [判断]:以下物质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空气、水、自来水 [练习]:如何检验空气中有水和二氧化碳 [作业]:

[复习]:上节课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性质决定)

1)助燃性----炼钢、气焊、宇宙航行、化工生产等 2)支持呼吸----潜水、登山、医疗救护等

2、氮气的物理性质----完成课本P25表格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氮气的用途----做保护气、制硝酸和氮肥。。。

3、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的用途-----课本P26

三、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的污染源--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烟尘

2、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植树造林,不乱砍滥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使用新能源

3、污染物的来源----工厂的废气和汽车的尾气 [讨论]:课本P26的讨论题 [练习]:《龙门新学案》 [作业]:

1、写篇小论文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2.1空气教案(最终版)

[九年级化学2.1空气教案]知识点:1.了解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与方法,九年级化学2.1空气教案。学习拉瓦锡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的精神。2.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3.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典型的纯净物与混合物。4.了解空气中氮气、稀有气体等成分的重要用途。5.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增强保护空气的意识。课文详解

一、拉瓦锡的研究。背景资料为解释燃烧现象,17世纪末普鲁士医生施塔尔提出了燃素学说。照他的理论,可以用下面两个简单的式子来说明燃烧反应:可燃物-燃素=灰烬金属-燃素=煅灰他们认为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这种火的微粒既能同其他元素结合而形成化合物,也能以游离方式存在。大量游离的火微粒聚集在一起就形成明显的火焰,它弥散于大气之中便给人以热的感觉,由这种火微粒构成的火的元素就是燃素。燃素充塞于天地之间,流动于雷电风云之中。在地上,天上,海洋,陆地,动、植、矿物,和人的心中都含有它。大气中含有燃素,因而会在空气中引起闪电,而使大气动荡不已;生物含有燃素就富有生机;无生命物质含有燃素,就会燃烧。燃素不仅具有各种机械性质,而且又像灵魂一样,本身就是一种动因,是火之动力。物体失去燃素,变成死的灰烬,灰烬获得燃素,物体又会复活。物质在加热时,燃素并不能自动分解出来。而须外加空气将其中燃素吸取出来,燃烧才能实现;上好的空气是具有吸收燃素的性质的。腐蚀剂夺取了金属中的燃素,金属就被腐蚀;煅烧金属,金属失去尊贵的光芒而变成渣滓--当赋予它们以燃素,它们又变得不可一世。物体中含燃素越多,燃烧起来就越旺;含的燃素少,燃烧起来就弱。上好的空气是具有吸收燃素的性质的,因此物体必须在空气中才能燃烧;各种实体都是由物体所共有的基本物质(元素)和该物体所特有的灵气所构成.并可以用火炼的方法使其分离。当实体被加热时,灵气便从实体中逸出。由于金属等物质被氧化后质量增重,有的科学家认为燃素和灵气一样与地心是相排斥的具有负重量(即所谓轻量),因此金属失去燃素时,重量反而增加了。有人说,金属失去燃素,好比活着的人失去了灵魂,因此就象死体比活着的时候要重那样,死的灰渣自然就比活的金属重。燃素学说实际上是很不科学的,可是风行了一百多年。许多著名的化学家,如舍勒、普利斯斯特里、卡文迪许都拥护燃素学说。最终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建立起来了燃烧的氧化说。拉瓦锡的全名是安都昂·罗朗·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他于1743年8月26日生在巴黎,他一生的工作除了到外地参观视察以外,主要成就大都是在巴黎完成的。1794年5月8日他因当过征税官而被送上断头台,年仅51岁。因此没有发挥他科学上更多的专长,这是相当可惜的。18世纪七十年代,瑞典的舍勤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了氧气,但由于他们迷信燃素说,并没有利用自己的发现来推翻燃素说。1772年拉瓦锡观察到了氧化现象,这个现象使他迈出了化学革命的一大步。这个革命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就是燃素说是错误的;此后拉瓦锡做了一系列重要的实验,最终宣告了燃素说的破产,燃烧的氧化说被化学界所公认。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右图,他将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红色粉末产生,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1/5。他通过对剩余的4/5气体的研究,发现这些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将其命名为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中名最早命名为淡气,后文字规范后,改为氮气)。拉瓦锡又把汞表面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了银白色的汞和一种气体。这种气体的体积恰好等于原实验中减少的空气的体积。他把得到的气体加到前一个实验里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的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拉瓦锡还发现,强热后所得的这种气体,呼吸起来很舒服,小鼠等生物能在其中生存更长的时间,可燃物能在其中燃烧更旺。拉瓦锡将其命名为氧气(原义为酸的形成者,中文名最早称为养气,文字规范后,改为氧气)。通过以上实验,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o2)和氮气(n2)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1/5,氮气约占4/5。

二、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可粗略探究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现象】红磷燃烧,发光放热,产生浓厚的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大约是原瓶中气体体积的1/5。【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po2p2o5【探究反思】1.为什么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空气污染物,利用水吸收五氧化二磷,以防污染空气,教案《九年级化学2.1空气教案》。2.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该实验利用可燃物的燃烧,消耗其中的氧气,使气体的量减少,压强变小,从面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就是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3.该实验中对可燃物有何要求?由于该实验利用可燃物消耗氧气,因此,可燃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⑴可燃物必须易燃,因此,像铁等可燃物不能作为该实验的材料。⑵木炭、硫粉等可燃物燃烧后,虽然能消耗氧气,但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其它气体,使气体的总量没有减少,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中,导致实验失败。故,可燃物燃烧后不能生成气体。⑶可燃物不能与氧气外的其它气体反应,如镁,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因此镁不适合做该反应的可燃物。4.该实验中生成的白色雾状物为什么称为烟,而不称为雾?在化学中,烟是指固体粉尘飘浮在气体中形成的混合物,而雾是指液体的小液滴飘浮在气体中形成的混合物。该实验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其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当然是烟了。5.该实验中除去氧气后的剩余气体中,主要是氮气,由该实验你能得出氮气的哪些性质?由此,你认为氮气可能用于哪些方面?由该实验可知,氮气无色无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难溶于水。由此可知,氮气要以作保护气。6.做该实验时,有时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是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不到1/5的原因有:⑴装置漏气;⑵红磷的量不足,不足以消耗掉全部的氧气;⑶红磷本身不能全部消耗掉氧气,换句话说,就是反应结束后,集气瓶中还有氧气剩余;⑷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⑸导气管中还有一部分空气,若导管较粗,则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差于1/5更加明显;…【注】该实验方案并不是最好的实验方案,改进方案参见本博客以下文章:

三、空气的组成。通过精确的实验,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这里需要指出两点:⑴稀有气体是指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这些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一般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以前把它们称之为惰性气体,目前已发现这些气体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加之在空气中非常稀少,故改称稀有气体。⑵空气中各成分的分数是按体积计算的。即每100份体积的空气中,含78份体积的氮气,21份体积的氧气…。若按各气体的质量分数计算,其结果是别一个数值了。比如氮气体积分数为78%,质量分数为75.4%,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而质量分数为23.2%。

四、混合物与纯净物。像空气这样,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而其中的氮气、氧气等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这类物质叫纯净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各成分仍然保持各自的性质,比如空气中的氧气仍然能支持燃烧等。而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都有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氮气可用n2表示,氧气可用o2表示,水可用h2o表示,二氧化碳用co2表示等。【强调】能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均是纯净物,反之是混合物。【训练】以下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哪些,属于纯净物的有哪些?⑴海水⑵干冰⑶红磷⑷五氧化二磷⑸石灰石⑹生理盐水⑺汞⑻糖水⑼二氧化碳⑽冰水混合物【答案】属于混合物的有:⑴⑸⑹⑻属于纯净物的有:⑵⑶⑷⑺⑼⑽【说明】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和水是同种物质,都是由水组成的,只是两种不同状态的水在混合在一起,但它仍然只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氧气氧气是我们生活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的物质,一般来说,氧气的用途主要集中在两点:⑴供给呼吸:如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天、航空等。⑵支持燃烧:炼钢、气焊、火箭发射的助燃剂、气焊等。2.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可以做保护气,如灯泡中充入氮气,可以保护灯丝不被氧化,延长灯泡的寿命;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可以防腐等。氮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制化肥、炸药等。3.稀有气体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故可以用途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隔绝空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等。稀有气体在光源、激光、医疗、超导等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六、保护空气。洁净的空气是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保护空气是每个人的责任。空气的污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酸雨、沙尘暴、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空气的污染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粉尘污染,如建筑工地扬尘,沙尘暴等,二是污染性气体的排放,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污染性气体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最多的是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工业废气大量排放到空气中,⑵植被被破坏,导致土壤沙漠化,⑶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⑷致冷剂中的氟里昂大量排放,破坏了臭氧层…因此,要防止空气污染,主要措施有: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禁止使用含氟里昂的致冷剂等。习题参考答案:1.氮气氧气氮气氧气2.⑴b⑵c⑶a⑷c 3.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氩气水蒸气等(选填其中的四种即可)4.方法很多,如将一个玻璃杯倒扣入水中,水不能进入玻璃杯中;对着脸扇扇子,有一股气流扑面而来;…5.在农村和繁华的街道上,最大的不同感受就是空气的质量,在农村,感觉空气清新,而在街道上,感觉空气污浊,这是由于街道污染严重的缘故。6.(略)

下载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科粤版)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科粤版)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选修4化学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新页教育0756-6943000  1.概 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的物理量。  2.定义式:v = △ c/ △t  3.单位mol /(L · min)或 mol /(L · s) 注意问题 ①指明反应......

    高二化学练习题教案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 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 3、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 学习......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教案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 2、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化学选修3第一节教案(5篇模版)

    尼勒克武进高级中学活页教案 课题: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授课时间: 第一节原子结构 课型: 新授课课时: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

    空气 教案

    空气 肖露 一、创设情境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问同学们,风是怎么样形成的,植物为什么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生长的更好呢? 可见空气无时不刻不在我们周围,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

    空气 教案

    集中教育活动计划 班级:大 班 教师:杨 瑾 活动内容:科学活动——隐身的空气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 2.了解空气的一些特性,知道空气对人类及生物的重要性。 3......

    第一节敲开原子的大门(粤教版教案)

    3-5物理第三章原子结构之谜 第一节敲开原子的大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电子的发现,对人类认识原子结构有重大意义。 ②电子比荷和电荷量的测定,对认识电子的性质起重要作......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空气教案(共5篇)

    空气 教学目标 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教学过程: 一: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