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毕业论文)中美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的对比研究

时间:2019-05-15 02:0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语毕业论文)中美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的对比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语毕业论文)中美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的对比研究》。

第一篇:(英语毕业论文)中美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的对比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化妆品广告的语用预设分析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研究

《小妇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 “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

《美国悲剧》中的对比手法运用研究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

The Lexical Features of Black English in RAP Music and its Influence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On the Ways to Develop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utonomous Ability 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 《远大前程》中的幽默与讽刺分析 英汉动物习语的隐喻认知分析 英语词汇的语境意义分析

探析《红字》中齐灵渥斯的恶中之善

《老友记》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主观性研究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推销员之死》中的反英雄主义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 “师道尊严”对当代中国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

浅谈“白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 图式理论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中英报刊新闻标题语言特色探讨

中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生存与对话—浅析《非笑之事》

浅析《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象征手法 探析《蝴蝶梦》中的悬念写作手法 论《瓦尔登湖》的超验主义思想 解读海尔奥运营销战略 王尔德童话中的毁灭与拯救

你是爱丽丝吗?从《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人物看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写作意图 对圣经文学性之赏析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分析 中英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异同分析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使用策略

从电影《不可饶恕》看美国人对西部英雄的反思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 《喧嚣与骚动》的创作技巧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 44 浅析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及汉译 45 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从精神分析理论分析《莎乐美》的人格特征 47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The Impact of Emotional Factors on English Learning 49 语用策略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黑人社区的替罪羊-- 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 51 The Use of Symbols in A Farewell to Arms 52 英国足球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启示

“Terror of the Soul”:On the Gothic Writing Features in Allan Poe’s The Black Cat 54(英语系经贸英语)电子商务bc运营模式——以亚马逊为例 55 Gender Difference in Daily English Conversation 56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 57 影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因素

浅谈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59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 60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从对立到和谐—解读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 62 英语专业学生语音学习中的问题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 64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旅游手册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65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成语翻译初探

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The Horror Elements in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68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 69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71 从圣诞节、愚人节和情人节分析美国节日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72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语

哲学视角下的中英数字对比研究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75 英汉委婉语中体现的文化异同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77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浅析商务谈判中非言语交际的核心地位 79 探究中西方委婉语产生的文化背景

论跨文化因素在跨国企业管理中的影响作用 81 英文合同的语言特点

乔治•奥威尔小说《动物农场》和《》社会对比研究 83 英语导游词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nimal Idioms 85 英汉思维模式对比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试谈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87 《达洛维夫人》死亡意识解读 88 从会话含义理论看《家有儿女》 89 《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90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 91 谭恩美《喜福会》中身份协商的研究 92 论《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救赎》中的反讽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园会》和《一杯茶》中的异化 94 跨文化非言语交际失误分析 95 日常生活中隐喻的认知研究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对比及效果

女性主义视角下《小妇人》中四姐妹的人物分析 9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9 合作原则视角下《飘》中的人物性格探析 100 跨文化因素对字幕翻译的影响

The Developments of Marriage View over Three Periods in the West 102 东西方文化中团队意识的差别 103 中国时政新词翻译探析

世纪年代前后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女性形象对比

《哈姆雷特》中不言而喻的隐喻魅力(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6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准则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The Lost Generation—“Nada” in Hemingway’s “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10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0 文化因素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远大前程》中社会环境对皮普的意识与行为的影响 112 英语新词特点研究——词汇学习和了解文化的有效途径 113 索尔•贝娄《挂起来的人》的存在主义解读 114 浅析导游词的翻译策略

论礼貌策略在商务信函写作中的运用 116 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商务谈判的影响

On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A Comparative Study on Fitzgerald and Dick Diver 118 存在主义视域下的艾伦•西利托《周六晚与周日晨》中的“反英雄” 119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 120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达罗卫夫人》看弗吉妮娅伍尔夫的个性 123 从接受美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125 Some Writing Skill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MET 126 《青春》中的孤独主题分析 127 中美大学创业教育的比较和启示 128 汉语歇后语之英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论黑暗中的光明在《八月之光》中的体现 130 131

模糊数词在英语习语中的构成形式及其修辞功能 133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urs in The Great Gatsby 134 艾伦金斯堡及其《嚎叫》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文化的影响 135 从奥巴马访华报道看中美媒体报道差异 136 从死亡委婉语中透视中西方文化差异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aracter of Tess and Jane Eyre 138 浅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140 中美乡土文学中人性美的文化差异分析

Where Should Gone With the Wind Go?——Study on The 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 With the Wind 142 语域理论观照下的商务合同翻译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the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44 英文电影名汉译中的功能对等

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 14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47 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 148 汉英翻译中的中国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149 《灿烂千阳》中女性人物的忍耐,斗争和重生 150

151 试析德莱塞对《嘉莉妹妹》女主人公的非道德描写 152 The Goth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 153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分析 154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155 An Analysis of Gothic Atmosphere in The Shining 156 论旅游广告的显影性

157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158 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

159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 160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 16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

162 透过霍尔顿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代际关系

163 着魔的猎人——解读《洛丽塔》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 164 TPR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65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的人生观 166 如何增强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167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68 汉英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169 从《动物庄园》看乔治·奥威尔反极权主义思想

170 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在《热爱生命》中的运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1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 172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霍桑对美国形象的思考 17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74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 175 文化与幽默欣赏

176 从语境角度谈文学作品翻译中人物描写的语用对等问题 177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 178 反思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

179 An Analysis of Tragic Consciousness in A Farewell to Arms 180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181 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在英语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 182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魅力 183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184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

185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186 奥斯卡•王尔德童话的唯美主义研究

187 从语言角度看中英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88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

189 《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文化意象的翻译对比

190 无法规避的体制——权力视阈下的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191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Prison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192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简•爱》两种中文译本的比较

193 从《蝙蝠侠:黑暗骑士》与《叶问》看中美电影中塑造英雄方式的差异 194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 195 浅析《等待戈多》“反戏剧”的 艺术特色 196 浅析爱尔兰诗人叶芝作品中的象征主义 19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8 中英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199 侦探小说的发展

200 从花语的不同含义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第二篇:(英语毕业论文)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跨文化对比与研究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A Brief Analysis of Political Euphemism 2 中美礼貌用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 3 浅谈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应用 The Causes of Maggie’s Death in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 5 六种颜色词语的英汉互译探索 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 7 A Study of Intertextuality in Advertising Text 8 浅论《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 9 德国功能目的论指导下广告口号的汉译 10 《荒原》中死亡与复活的意象分析 The Application of Cohesive Device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Works 12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 13 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15 从《唐老鸭》看赵健秀的男性主义 笛福《鲁宾逊漂流记》中鲁宾逊形象解析 17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 18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 19 从中美餐饮礼仪差异谈跨文化交际 20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21 试析中英婚姻生活差异及其原因 浅析美剧台词中幽默的翻译——以《绝望的主妇》为例 23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从《永别了,武器》试析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人性的救赎——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美国英雄主义的新侧面 26 《野性的呼唤》中自然主义探析 文体学视觉下的英语商务信函的礼貌表现 29 论《雾都孤儿》的写作手法与创作意义 30 论查尔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风格 31 分析《天使,望故乡》的精神主题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使用初探 33 歧义视角下的英语言语幽默研究

Problems in the Oral Class and Solutions to Them 35 An Analysis on the Tree Image on Sethe’s Back in Beloved 36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研究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 38 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故事影片名字的英汉翻译

论中美广告伦理观的差异——从“性感平面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40 裘德悲剧成因的分析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解读爱伦.坡的《黑猫》 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

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汉译英语足球新闻中修辞手法的策略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 中美文化视野中对个人主义的认同差异

A Study on Error Correction in JEFC Classroom 从语域角度分析《瓶中信》中书信的语言特色

How to Avoid Chinglish on English Writ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英汉新词对比研究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从《所罗门之歌》看美国的黑人文化 性别话语模式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从圣诞节和春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 浅析达洛卫夫人的自我追寻

从功能分析的角度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 论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

语码转换———从正式场合到非正式场合 中美非言语交际中的时空观差异 语用预设视野下的广告英语分析

孤独的灵魂—简评《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克兰德 论《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福雷人生悲剧的原因 中美人际关系比较

Transcendentalism in Thoreau's Walden 浅析苔丝悲剧命运的形成原因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斯托夫人的宗教矛盾心理 从宝洁公司的运营模式看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萨宾娜和特蕾莎的人物分析 译者主体性对翻译风格的影响分析

从汉英墓志铭看中西生命价值意识之差异

The Painful Growth of Scarlett O’Hara in Her Three Marriages 论《喜福会》中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论美国黑人英语:语言变体的视角 中美文化交际中的礼仪文化差异研究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汉英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度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Approach in Reading Instruction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论劳伦斯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删译在中英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87 英汉称呼语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论多丽丝.莱辛小说《金色笔记》中的现代女性意识的体现 89 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瘫痪主题分析 90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凯瑟琳 91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威廉.麦克佩斯.萨克雷《名利场》的道德研究 93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from Aesthetic Perspective—Based on the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Tian Jing ShaQiu Si” 96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

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 98 论英语专业八级口语测试的内容效度 99 英文电影题目翻译的异化与归化研究 100 英汉亲昵称谓语的语用及认知对比研究 101 从保罗死因的分析看劳伦斯眼中的西方文明 102 《请买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 104 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0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ellow and Hua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07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交互式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09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论中国饮食文化资料的英译 110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化妆品商标词的翻译 111 中西幽默异同探析

从目的论角度比较研究《彼得.潘》两个中文译本 113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

简.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15 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16 《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

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 118 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

拜伦式人物—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弗洛伊德解读 120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率的调查与分析 121 中西文化对红颜色的理解及翻译

论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23 论英汉成语翻译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

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126 英汉新词理据对比研究 127 论英语小说中俚语的汉译

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婚姻的选择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Cultural Mediation in Interpreting—An Obser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30 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策略初探

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32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134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

中学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错误分析 136 浅谈《圣经》故事与英语学习

情景法在新概念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新东方为例 138 《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 139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 140 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141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 142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 143 Gender Difference in Daily English Conversation 144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 145 救赎之旅—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的成长经历 146 中英文化的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147 非言语交际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 149 从《蜘蛛侠》系列看美国的英雄主义 150 《名利场》中蓓基人物形象分析

151 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浅析中文菜单的英译 152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 153 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154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155 试论《围城》中四字成语的英译 156 从生态批评角度分析《野性的呼唤》

157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主流审美观对美国黑人的影响 158 中美文化视阈中的商务谈判风格 159 文本狂欢与女性主义理想:《马戏团之夜》之狂欢化理论解读 160 老友记中乔伊的人物形象分析

161 The Developments of Marriage View over Three Periods in the West 162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163 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

164 唯美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解析王尔德的矛盾性 165 Humor as Perceived from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66 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解读会话含义 167 欧美电影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的影响 168 英汉语言颜色与文化的差异 169 中式菜肴名称英译的功能观 170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

171 论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意义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2 从春节和圣诞节看中美文化差异

173 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以朱纯深、张培基英译《匆匆》为例 174 从荣格的原型理论看《蝇王》中杰克的形象

175 Language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Business English Contract 176 Where Should Gone With the Wind Go?——Study on The 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 With the Wind 177 The Localization Strategy of Multinationals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Chinese Multinationals Overseas 17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Eyre and Villette 179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 180

181 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例 182 从《实习医生格蕾》浅析美剧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趋势

183 “自我”的迷失与重构:论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开题报告+论文)184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18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旅行主题分析 186 浅析爱尔兰诗人叶芝作品中的象征主义 187 The Tragic Fate of Tess 188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 189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 190 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及其能力的培养 191 翻译呼啸山庄的感想(英译中)192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3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

194 An Analysis of Snobbery in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Sense and Sensibility, and Mansfield Park 195 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196 归化与异化在《老友记》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197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198 从华裔女性文学看东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与融合—— 以华裔女作家林湄及其作品《天望》为例

19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200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第三篇:中美教育制度对比 2

中美教育制度对比

组员:段超,赵子豪,肖睿杰,庞毅飞,孟泽洲

指导教师:白如艳

摘要

我们通过对中美教育制度的研究,分析出两者存在的差异性,并找出我国教育制度的优缺点。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方法或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应于中国现在的社会。因此,不同国家的教育比较必须基于社会文化背景的比较。正是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美国的教育传统是与美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同样,中国的教育传统也必然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如何探索出既能适应中国社会又能汲取世界教育精华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的难点。研究方法主要通过网上查阅资料。

前言

25年前的预言

1979年我国曾派出教育考察团赴美考察其基础教育,旨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没曾想,中方考察团回国后竟然兴高采烈的宣称:‚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样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因为在考察中,中方考察团见到‚美国学校重音体美,轻数理化。许多学生大字不识一箩筐,阅读能力低下,简单的四则运算都得掰手指头,却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课堂上,学生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或翘着二郎腿高谈阔论,或在教室里摇来晃去,如逛街一般。‛作为礼节,美方也派出考察团回访。在考察中,美方考察团见到‚中国的学生早上七点就起床上学,去学校时边走边吃早点。在上课时坐姿端正听课认真,课后有大量的家庭作业,考试分数高的优秀学生比比皆是。‛因此,他们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成绩比任何一个国家学生都优秀。可以预测,再过20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如今25年已经过去,现实无情的讽刺了当年的预言家们。据统计从1979年到1999年,‚病入膏肓‛的美国教育,共培养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世界权威科学论文半数以上出自那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简单的四则运算都得掰手指头‛的美国人之手。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从建国到现在,几十年了教育确实是没多大进展,一说到这个肯定有人不服气,但试问我国从建国到现在除莫言外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吗?答案是没有(不包括外籍华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正文

不同国家的教育比较必须基于社会文化背景的比较。正是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美国的教育传统是与美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同样,中国的教育传统也必然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如何探索出既能适应中国社会又能汲取世界教育精华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的难点。总之,我们需要的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现代化教育。1.中国与美国教育的差异首先在于两国初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同:

中国初等教育将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好处高分看成首要目标;而在美国,初等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孩子的创造力.2.对待成绩的态度不同

对中国孩子来说,一份不好的成绩单会使他收到来自各方压力.然而在美国,每个学生年终的成绩单都时间私人的物品.家长方面也不会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分数在大人心中比能力要差得远.而中国大部分学生的目的是“那高分”.3.两国在知识观是存在差异:

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灌输,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和对知识的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和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即中国教育的静态与美国之间的动态差异,这一动一静这反映两国知识观的差异.4.两国在提供该学生的环境上不同:

美国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就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的运动研究方法的能力。而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采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才能做学问的相互脱节的两阶段战略.5.两国课程设臵不同比如关于外国语言的学习.在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中只有英语一种(除专业外).这是教育系统为全体学生做的统一选择.而在美国,学生选择德育的就大得多,包括西班牙语,发育,拉丁语等.还有在美国不用教材的课是存在的,他们通常叫做“家庭生活”课,.课程内容包括缝纫,烹饪和增强自信心等等.他教给学生的是书本以外生活之中的事情,是作为一个人或者的必需.他教给学生如何生活6.教育模式和高考制度不同:

中国的启发式教育存在着一个弊端,就是其实一直到某一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诱导学生,使他们找到“唯一的答案”。在美国学校的教学法,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教师一致的正确答案外,还给与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去探索教师和学生都没未知但却客观存在着的潜在答案.在中国,除了少数人才不用看“高考”分数外,其余的均以“高考”成绩为录取人学得最重要的,唯一标准.但在美国学生年年都参加各类考试中的至少一种考试,一次失手,情有可言;两次失手,也可以理解……因此,这些考试成绩就可作为非常重要的录取入学考量标准.7.学习负担不同:

美国几乎每周都回放一天假.但在中国,周末可能被无情占有,就连绚丽多彩的假日也会因繁重的作业的充斥而黯然失色.8.家庭教育不同:

1)美国教育小时管得严,美国父母会立下许多规矩,而孩子越大管得越松;中国父母恰恰相反,小时候百般溺爱,长大处处限制,甚至连大学专业,恋爱都横加干涉.2)美国教育注重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这个教育差别使得美国孩子比中国更具自立性.中国的考试制度改革,教学改革与学生减负,是教育整体改革的三个方面,而考试制度是“牵一发而动身”的关键.只有应试教育改变了,素质教育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美国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的前提下以抓基础来补不足.我国的情况却是恰恰相反,我们是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因而我国教育的完善必须抓创新来补不足.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应的是不同的文化内涵,适宜美国今日社会的教育方法或教育体制并不一定适应中国现在的社会.总之,我们需要的是本土化和国际化结合的现代化教育。中国现行在实行的新的教育体制,正逐步的改正教育的缺陷,趋向于多元化,国际化,这正是研究教育的成果所在.也是我们的本意.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中国的教育总是要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中国的学生视学习为功利,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是为升官发财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中国的课堂要举手发言,美国的课堂鼓励自由发言。中国的课堂如果对教师的结论不同意会遭受批评,而在美国的课堂上则受到表扬。中国的课堂讲纪律,美国的课堂讲人权。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刚踏入学校就知道老师总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国教授也没有什么权威可谈的。美国人不承认权威。中国孩子盲目崇拜老师,觉得老师总是对的,中国的老师喜欢保持威严,不苟言笑,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关系。考试制度不同。国的考试经常是开卷,孩子们一周内交卷即可,而中国的考试则如临大敌,单人单桌,主监副监严防紧守。在中国,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淘汰;而美国的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规定每班不超过45人,但乡镇及县级学校班级人数平均60人之多,法律并不能约束什么。而在美国,一个班的人数不超过30人,31个人就属于违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国人看重的是诚信——自我信誉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一年中,中国中学生有8个月是上课时间,每天11个小时左右的在校时间。美国学生每年只有1000个小时左右。上学时间短、课业负担少,这是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还能让孩子学习自己安排时间。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老师给家长看成绩单,他只给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绩,不会公布全班的成绩。在中国,行政部门会想方设法的公布学校成绩。教师的考核也要看学生的升学率、优秀率。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这样的机制下长达12年之久,心理压力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的教材浅显,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数学,导致许多的成年人离开计算机对数字就没了概念,连日常生活的计算都成了难题,看之非常可笑,但是他们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教材一味的强调夯实基础,才导致机械重复的作业一堆堆,其结果是造就了一批有一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中国一般不太允许小孩参加真正的社会活动。但在美国小学生一旦走进校门就开始真正参与社会活动了。美国的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发参与,经费也是大家共同出资、共同寻求赞助。比如,8岁的孩子会帮人家清洗洗衣机,一次8美元,为别人演奏等等,把赚到的钱拿来搞活动。当然并非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赚钱,也有很多是打义工的。美国让小孩接触社会环境的方式非常多,他们认为教育即生活。

由此可见,中国与美国的差距还是有的而且还不小,若想缩小差距就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在我看来,教育不好一个人,比十个人吃不上饭更严重,现在的中国需要的是高端技术人才,而不是成亿成亿的给饭就干活的只会干活的人形机器。

参考文献:【中美基础教育考察报告】,《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等

2013-6-2

第四篇:中美风险投资对比研究

中美风险投资对比研究

本文通过对中美风险投资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我国风险投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中美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对比

(一)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

美国风险投资事业从1946年起步到今年2008年整整经历了62年。而且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区域产业结构的互补性等使得风险资本开始更多的跨国度、跨地区和跨行业的流动,加速了金融资本全球化的进程。

1、多样的融资渠道

美国风险投资来源多元化,且机构资金逐步处于优势地位。从历史上来看,富裕的家族和个人曾一度是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风险资本在其来源构成中,个人和家庭所占份额逐渐下降,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养老基金所占比重稳步上升,近年来,美国风险资本来源渠道日益畅通,风险资本来源结构更趋多元化。

2、完善的市场体系

在美国,风险投资是在市场经济已经很发达的基础上,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自然发展起来的。发达的资本市场培育并发展了较完善的风险投资的咨询服务市场、风险投资项目经济市场和技术经济市场以及股权转让套现的资本市场,为风险投资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3、适宜的组织形式和税收制度

美国风险投资基金主要采取合伙制,美国政府也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小企业投资法》,给投资小企业的投资者以低息长期贷款和减免税收等优惠;对风险企业融资提供了由中小企业管理组织实施的政府担保。1978年美国国会将投资收入所得税从49.5%降到28%,1981年起实行长期资本利得税率20%,2003年长期投资的资本利得税被调降到15%。合伙制的风险投资公司管理的风险资金金额已占美国风险投资规模的80%左右。

4、灵活的退出机制

美国风险资本退出机制呈现多元化趋势。1999年以前,美国的风险投资者大都愿意选择上市的方式收回投资,但是通过股票上市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因周期较长、标准较严格、手续较繁琐、受证券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等,并不适合所有的风险企业。近两年购并退出方式正迅速上升为美国风险投资比较主要的退出途径。

(二)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1、风险资本规模与投资总量增长迅速截至2007年底,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不完全统计,内外资风险投资机构所管理的投资中国内地的风险资本总额高达1205.85亿元人民币,在投资方面,2007年投资总额超过398.04亿元,投资项目数也高达741个项目。

2、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

截止到2007,海外资本比例继续上升,达到55.6%。而来源于企业的资金比例则由2005年的30.7%持续下降到2007年的23.8%。来源于政府的资金比例也出现持续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21.1%下降至2007年的10.7%。在本土资金中,政府由直接投资者转变为间接投资者,不再直接投资设立风险投资公司,而是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并引导这些资金的投资方向。

3、组织形式逐渐调整

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基金主要以风险投资公司的形式存在。我国1992年颁布实施的《合伙企业法》明确规定合伙人负有无限责任,将有限合伙排除在外。2006年8月,修订后的新《合伙企业法》,确定了有限合伙的合法地位,很多风险投资机构已准备组建合伙制企业。

4、投资行业进一步分散

我国风险资本逐渐将投资重点由IT行业转向传统行业。2001年至2005年,风险基金投资的中国超大金额项目中,以金融服务行业和批发零售行业为主的传统企业独占鳌头。2006有16.2%的风险投资项目属于传统行业,该行业吸收了20.57亿美元的风险资本,所占比例上升至14.3%,仅次于IT行业。

5、IPO成为主要的退出方式

在我国,IPO正成为风险资本最主要退出方式,资本市场在风险资本退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6年以前,风险资本退出渠道较单一,大多数是通过股权/股份转让来实现。但2006年仅有27%的项目退出方式为股权/股份转让,通过IPO实现退出已升至30%,成为风险资本最主要的退出方式。

二、中美风险投资资本来源分析

(一)中国风险投资资本来源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风险投资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出现频率也日渐提高,中国的风险投资资本结构也努力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包括政府风险投资资本、国内企业风险投资资本、外资机构风险投资资本、金融机构风险投资资本和其他类型风险投资资本。根据

《2003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和《2005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显示,2004年,政府资本占到了39%,国内企业资本占28%,外资资本占21%,金融机构资本占7%,其他资本也占到了6%。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风险投资资本来源主要是政府资本、国内企业资本,以及外资资本。但随着我国加入WTO,更深入地参与世界贸易,企业对政府资本的依赖逐渐减小,但政府资本仍然起着主导作用;国内非国有独资公司资本跃升为第二大资本来源。并且由于国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的建立,他们更频繁地参与金融市场的活动,使得我国对外资资本的依赖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金融机构资本所占比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其他资本是指除以上类型的风险投资资本以外的来源,这一来源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到了2004年,其比重已接近于金融机构资本。

(二)美国资本来源分析

风险投资是美国经济链条中很有特色和魅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为美国经济的运行做出了巨大的推动,像苹果、微软和英特尔公司都是借助于风险资金成长和发展起来的。Paul.A.Gompers(1999)和Venture Economics Investors Services(2006)列出了美国从1993年到2003年间的风险投资资本结构的变化趋势。其中养老金由59%下降到了43%,公司由8%下降到了2%,个人和家庭由7%上升到了10%,捐赠基金由11%上升到了20%,银行和保险公司由11%上升到了25%。

从此可以看出,美国的风险投资中养老金占的比重虽然整体有一个下降趋势,但相对于其他资本来源,仍然居于绝对优势。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作用除个别年份外都在不断加强,成为美国风险投资的一个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公司资本主要是指大型企业基金,它们在风险投资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在1997年达到25%后就呈现出逐年下降,到了2003年只占到了2%,但它们对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来说,仍然是获得风险投资资本的重要来源。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的介入,个人和家庭的投资比重逐渐下降,1993年~2003年期间基本稳定在10%左右。

综上,由于美国的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早,且由于美国政府资本的强大支持,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本世纪初,美国政府资本让位于民间资本,风险投资资本来源更具多元化。机构投资者成为主要的资本来源渠道,资本总量非常庞大,同时抗风险能力也很强,可以长期投资于需要长期资本的风险投资业和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业的特征相符。

而中国的风险投资业只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发展起来,因此与美国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相比,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历程显示出转轨经济时期独有的产业特点,其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风险投资资本来源比较单一。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的风险投资业属于政府主导型,政府资本和金融机构资本占到了40%以上,而外资资本所占比重不升反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限制了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活力。由于更多的采用直接投资的形式,民间资本没有被充分地吸引到这一领域,且中国目前尚未出现特定的天使投资者,风险投资资本来源渠道的单一严重影响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三、中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对比分析

1.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分析。美国风险投资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其发达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美国的资本市场体系相当发达,拥有主板市场、二板市场、NASDAQ市场和地方性证

券市场四个层次。特别是NASDAQ市场,为美国的风险投资提供了良好的退出渠道,促进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微软、英特尔、雅虎等一些世界闻名的高科技企业最初都是借助其发展起来的。

自NASDAQ市场建立后,美国的风险资本大部分都是通过IPO方式退出的,这也是能给风险投资家和风险投资公司带来最高回报率的一种退出方式。自2001年开始,美国风险投资以IPO退出的数量急剧下降。2000年,以IPO退出的项目数有262个, 2001年就猛跌到41个,到2003年只有29个项目以IPO方式退出。近年来,美国风险投资以兼并收购方式(M&A)退出的数量占风险投资退出数的比例越来越高。

1997年至今,随着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开始,风险投资家更多地采用并购的方式退出。1998年美国风险企业的并购数目达到186家,募集到的资金79亿美元,同期的公开发行上市却只有77家,募集的资金只有38亿美元。到2001年风险企业并购的数目更是达到324家,比IPO数目高了近十倍。特别是近年来由于IPO深受美国二板市场低迷的影响,并购退出在整个风险投资退出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从美国的统计可以看出,尽管IPO的退出方式回报率最高,但其发生的概率在各种退出方式中仅占20%,与此同时,并购占25%,企业回购占25%,转售占10%,清算占20%。这表明,相当多的创业企业在风险资本退出时得不到公开上市的机会,非IPO的退出方式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2.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分析。《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6》指出:并购(包括国内外企业收购、股权转让、划拨等)等资本重组方式仍是2005年中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主渠道,占全部退出项目的44.4%。2005年境内外上市比例继续保持较高水平。2005年风险投资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包括创业家、管理者等在内的回购比例有所上升,清算比例较2004年也有所提高。

另外,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2008年1月9日发布的《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研报告》指出:在退出渠道方面, 2007年共有77家具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总额达1569.41亿元,其中有50家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实现IPO,包括中国内地A股市场28例和中国香港地区22例,大大超出2006年的22家IPO退出数量。并且这些IPO退出基本都是由本土风险投资机构主导,其中仅深圳创新投一家就有10家投资企业实现IPO。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IPO退出方式日趋流行,本土风险投资初见成效。这表明风险投资家越来越多的渴望通过IPO方式来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

四、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对策

(一)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渠道

政府应积极参与风险投资基金组建,扩大风险资本规模;引导那些对风险投资有正确认识、有资金实力、有承担风险能力的企业甚至个人参与风险投资;允许各种中介机构对风险投资的间接融资,充分利用闲置资金;积极引进国外风险资本进入中国,拓宽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并借此吸取国外成熟的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以推动我国风险投资1胡海峰·风险投资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20.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二)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政策法规环境

我国政府应当在已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各种有利的优惠政策,完善相关法律。一方面,政府应对有关的企业发展和上市的产业政策、税收信贷政策、鼓励扶持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深刻的检查和反思,更新观念;另一方面,在政策内容中,政府还应进一步在对金融、财政、税收等有关部门的管理中,增强服务意识,改革目前有关体制的不合理之处,进一步加大政策体制的灵活性。

(三)完善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

为有利于风险资本的退出,我国应尽早在创建风险投资退出的主渠道。同时,规范兼并收购行为,使收购兼并由政府行为转向市场行为,以利于风险资本的退出。最后,我国还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如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通畅的退出渠道。

第五篇: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对比研究

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对比研究□ 教科院1001班黄佳2010105010132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对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机制,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并与中国大学的新生入学教育进行比较,归纳出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具有周期长且具有连续性,全员性和内容实用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其对中国的启示在于要构建完善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适当延长入学教育时间,确保入学教育的全员性,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中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比研究

【正文】

一、问题引出

科学、合理、及时的新生入学教育能够使新生消除对大学生活的陌生与恐惧,使其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自从1999年大学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每年的招生量都在稳步增加,2011年我国高校招生量达到674万(教育网2011年6月14日)。如何使众多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走好人生新篇章的第一步,这是摆在高等教育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国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等问题,而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笔者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理论及其发展对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二、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

(一)入学教育周期长且具有连续性

美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入学前阶段,一般由学校招生办公室和相关部门组织,从大规模的校园参观到小型的团体会议,内容上则包括与教师见面、校园游览、学校介绍等等。旨在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的详细情况,帮助学生进行学术和社会方面的适应,提出选择专业和第一学期课程的建议。这个阶段的实施,既消除了新生的迷茫,又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是一种双赢的项目。第二是新生日/周阶段,一般在新生开学后的某天或者是某周开展各类活动,为学生提供熟悉学校环境以及与教师、员工、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等交流的机会,有些活动还会持续开展。旨在建立一个“小区”,为学生创造一种归属感,使新生尽快适应高校的学习与生活。第三是新

生课程阶段,也是“新生年头计划”,该阶段以修学分和学分课程模式来实现,介绍和研读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校园文化、课程安排、安全意识、国际合作、社区住宿、餐饮伙食、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1】,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给予一年级学生充分的选择权,也就是在通识教育阶段,新生课广泛涉猎上述各科课程,大学二年级时刻根据爱好调整专业,也有利于其更好的规划大学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的选择,旨在帮助新生适应必需的学术和社会环境以及发展批判性思维,以便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和学习。

(二)入学教育的双向性

新生入学教育双向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入学教育对象的全员化,即美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包括对大一新生和大一新生家长的教育,把新生父母纳入入学教育体系中是美国高校的一个特点,例如在哈佛大学,每位哈佛新生的家长都会被邀请写一封给哈佛本科院长,在信中要介绍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家长的关注点,以方便各学院更好的服务新生,比如在搭配合适的室友方面等【2】。此外,各大高校不仅让新生热爱自己的学校,还邀请新生的家长来学校深度参观,可以参观新生的宿舍,认识子女的同学,认识同学的父母们,可以选择性的进入新生课堂听课,可以到食堂品尝饭菜,可以参观学校医院,可以到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跟子女一起聆听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也可以到学校的就业辅导部分谈谈子女实习和就业的问题,家长甚至可以跟学校校长对话,了解急切关心的问题,可以寻求校长的解答。这种把新生入学教育对象扩展到新生的家庭成员,有利于给新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氛围,因为对新生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全力配合。另一方面是入学教育参与人员的全员化,具体讲就是高校整合各个部门的的力量完成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包括学校整合全校的资源为新生提供教学和后勤服务,一般来讲,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上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比如把学生事务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后勤服务等部门连结起来,各个部门的主管和分管人员均参与对新生的管理,从学生到教师,从员工到领导都要参与,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为新生提供服务,帮助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三)入学教育内容的实用化、方式多样化

美国高校针对新生入学表现出的突出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提高了入学教育的实效性。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上大体分为四块:一是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迎新活动;二是具有各自学校特色的辅导课程;三是个性化、人性化的周到服务;四是信息化的迎新过程。根据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许多国外的学者都认为这四块教育

内容是新生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重要环节。

首先是形式多样的迎新活动,整个活动通常都会包括志愿者活动、午餐会和各类聚会、现场咨询和专题活动,特别是美国高校的志愿者活动让新生倍感亲切,它的基本功能就是让新生对新生活有个初步直接的体验。据国外部分学者的跟踪研究表明:在迎新期间学校努力营造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对新生尽快摆脱对大学的陌生感、融入集体生

【3】 活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其次是各高校各具特色的辅导课程,从检索的资料来看,国外大部分学者均将课堂教育视为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环节。认为应该是为新同学提供开始学习的直接指导与相应的服务。这些辅导课程一般涉及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工具的使用,语言学习,生活安全和专业课程介绍等。实践证明,这些人文课程的设置均起到不同程度的效果,国外大学新生在入学后能够很快掌握学习方法,获取所需相关信息,并能较快融入大学生活中去。

再次是国外高校提供一系列人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例如在信仰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家庭照顾服务、社区服务、医疗健康服务、法律建议和经济援助等方面都有自成体系的一套服务措施【4】。美国是一个多信仰的国度,信仰服务主要是对新生提供精神和信仰上的关心。但因意识形态的不同,许多大学校园里会有提供宗教信仰的牧师,为信封特定宗教的学生提供服务。家庭照顾是为哪些结了婚,尤其是带孩子上学的学生提供的特别的服务,学校回协助学生落实住宿和小孩托管问题、包括直接提供合适的公寓和儿童托管中心或者是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法律协议是指为同学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以解决学生们遇到的相关方面的问题。经济援助是指学校设有专门的金融顾问,帮助学生解决各类经济事务,如贷款、各类资助的申请。

最后是信息化的迎新过程,这主要体现在构建个性化入学教育网站上。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入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非常便捷的教育载体。构建一个使用、有效的迎新网站,可以提高新生处理问题的效率,大大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例如在美国某大学的迎新网站首页是该校个性化标志和学校迎新委员会的欢迎词,主页上有四个链接:本科生、研究生、迎新中心和联系我们,让新生认识到入学教育的意义并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在迎新主页中,有关于迎新团队的介绍,以及迎新期间的各项工作的详细安排,还采用问答式阐述入学教育的意义,以及一个入学教育完成后的调查问卷。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不仅便于大学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还能激发新生的学习动机及兴趣,便于更快的融入大学生活。

二、中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一)入学教育周期较短且连续性差

传统的入学教育只有一周,即新生报到的第一周,也有不分高校持续二十天左右,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新生要接受大量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信息,这种短时间段大容量的教育方法并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新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这么多内容尚有较大困难,更别谈新生能有多少理解的内容。陈正学先生在《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研究》一书中指出:他曾对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认为在短时间内的新生入学教育对他们适应大学生活有较大帮助的不到20%【5】。这说明大多数新生是在茫然中度过的,学界对入学教育究竟应该持续多久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但是一周甚至在二十天内的入学教育时间确实不能解决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入学教育的单向性

国内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单向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未将新生父母及其家庭成员纳入入学教育的体系之中,入学教育的对象单纯是大一新生,因为新生家庭成员对新生的生活、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对新生也有一定的知道作用,对新生的教育不仅仅单纯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配合,把入学教育对象扩大到家庭成员,有利于给新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氛围。另一方面是入学教育参与人员的有限性,一般新生入学教育的参与人员总是总支副书记和辅导员,即使图书馆和保卫处等相关人员参与,也大都只是做一个专题报告,报告的后续影响力很难保证。新生入学教育要做的细致深入,需要老师投入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况且在高校很多新生问题并不是辅导员层面能够解决的。新生入学教育如果只是几个教师的投入,其他职能部门在处理事务时会出现“脸难看,事难办”的局面,这样更会影响新生教育的效果,进而会让新生对学校的满意度降低。

(三)入学教育内容缺乏实用性、形式单一化

从校史校情、系史系情教育,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大都较为陈旧,逐年更新的内容不多,对学生来说缺乏实用性。在校史校情、系史系情的教育中,新的科研成果以及发展动态介绍得太少,对各专业的前景和就业市场也缺乏新的研究和探索,学生对最新的就业形势和专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并且在入学教育的形式上,新生入学教育通常是几百名学生同时坐在一间大教室或者一个大报告厅中进行,由领导和老师逐一进行主题教育。就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是很有必要的,其内容也比较丰富,但是对从高中刚入大学的新生而言,针对性还不是很强,因为新生的思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有限,讲座所讲的内容显得过于理论和抽象化,单凭一两次规模性的教育讲座就是这些理念渗透到新生思想中还是很难的。如果这种教育形式的时间过短,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时间过长,新生们可能会习惯性的认为这是在理论上说教,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没有多少学生能够认真地听完,其内容更是不知所云了。而当入学教育结束后,新生能够记住和深刻领会的就没有多少了。

三、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虽然我国和美国的国家性质以及国情,特别是教育方面的国情有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的过程,并且我国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跟美国有类似之处,因此通过上述国内外新生入学教育特点的对比,我们可以得到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构建入学教育体系,适当延长入学教育时间

随着高校竞争生源的加剧,我国高校应该构建完整的入学教育体系,适当的提早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特别是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将新生集中起来,组织参观校园、师生见面会、专业交流会等各种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做到有效衔接和过渡,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让新生增加对学校的了解,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新生开学初及时开展入学教育,并适当的延长入学教育时间,再次可以借鉴美国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中的新生课程模式,因为新生适应大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课程模式在大一学年的渗透,新生会对大学有个清晰的认识,明确个人的学习目标,进而可以帮助新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

(二)确保入学教育的全员性

确保入学教育的全员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新生家长纳入入学教育体系中;二是整个学校各部门的力量参与对新生的入学教育。首先教育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的依靠学校教育达不到对新生满意的教育效果,还需要家庭对学校教育进行补充和支持,发挥新生父母对新生的积极影响。学校可以把良好的理念传递给家长,通过家长给新生学习和生活上有效的指导,同时也可以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教师能够很快的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方便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较为亲密,对子女的影响相对也较大。其次是各高校要整合各个部门的力量,全方位的为学生提供服务。应该切实提高各部门负责人对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让各部门意识到新生入学教育对新生和学校的重大意义,并且入学教育不单单是辅导员以及各院系书记的事情,需要学校各部门领导的以及职工的全员参与。

(三)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首先是入学教育的形式上,不宜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的形式,应该代之以形式活泼的活动,让新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或者是应用新型的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比如可以借用美国的多种形式的迎新活动、人性化周到的服务以及信息化的迎新过程中的种种活动,或是采用网络形式QQ、论坛、网站、博客等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达学校理念、通知以及开展公共课程的讲授,这样可以较大的提升新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内容上,要加强实用性内容课程的开设和各种有针对性活动的开展。同时各院系要根据各专业新生的专业特色,规划适合本学院学生的教育内容,逐步使新生向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在系统介绍各个专业的发展历史时,要特别注重对各专业科研动态的的介绍,让新生了解到最新的就业形势,增强新生的专业归属感和对学习的信心。

五、结束语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内容之一,对新生和高校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与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比较,可以看出美国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形式、参与人员以及时间安排方面对我国有较大的借鉴作用。笔者仅希望借此比较可以引起我国高等教育者对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视,以提高入学教育的质量,帮助新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胡哲 邵天舒 中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比较和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

[2]马桂兰中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1年4月第2期

[3][4][5]陈正学 欧阳晶晶晶,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英语毕业论文)中美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的对比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语毕业论文)中美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的对比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美教育研究

    中美两国高中教育比较研究 摘 要 应首都基础教育界的邀请,82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爱因斯坦讲座”教授、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杨振宁,近日来到北京教育......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道歉语对比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

    中美教育政策对比 (1949-2000)

    中美教育政策50年 陕西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011级研究生耿童 一、前言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没有之一。同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在硬件设施、师资......

    中美友谊概念的对比研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0期 中美友谊概念的对比研究 陆 欣 王小芳 (长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中国和美国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造......

    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海明威小说硬汉形象的悲剧色彩 2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3 《愤怒的葡萄》中圣经的象征和隐喻 4 《傲慢与......

    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科教兴国的要求。教育创新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按照“三个代表......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最新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2 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

    对比中美教育的优劣 (10)

    中美教育的对比 学生无论品德优劣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