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利用语料库辅助语言教学与研究(BNC)
如何利用语料库辅助语言教学与研究(BNC)
一、绪言
语料库是专门用于语言材料检索和统计的工具,包括为某一目的而收集的大量电子文本(加标注或未加标注)和专门的语料检索和管理程序。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快速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并进行相关统计(如词频和搭配词等),已广泛运用于词典、教材、语法书和词汇表等的编纂及语言研究中。然而,语料库在日常外语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并没有得到广泛运用,至少在中国是如此。这一方面是由于对语料库在教学中的运用缺乏有力推广,加价格、市场等因素使得购买商用语料库有难度,自己建设语料库又需花费较大精力,另一方面人们对如何获取网上免费语料库资源缺乏了解。
语料库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能够起到多种作用。作为一种高效的语言检索工具,它所提供的大量真实语言实例能提示从构词、词短语到句法结构乃至语篇几乎所有语言单位的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包括语境、搭配规律、使用频率、语义和语用等。语料库的获得和个人建设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幸运的是,开放的互联网为广大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接触和使用语料库的机会。
二、网络语料库的运用 1.英语单语语料库
目前,语料库运用于日常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还是英语单语语料库,互联网上的情况也是如此。网上有许多大型通用语料库(单语)提供在线检索,其免费服务虽功能有所限制,但已能满足中学英语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如1亿词次的英语国家语料库(BNC)(http://view.byu.edu/)和5600万词次的柯林斯在线词库(Collins Wordbanks Online)(www.xiexiebang.combination),并能指定检索词词性,功能强大,检索方便,可在日常中学英语教学中加以运用。
1)提供语用实例
语料库在线检索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用途是提供大量典型语例。当传统方法(如词典)无法提供足够的典型例句时就可检索网上语料库。如“wet”一词语义很丰富,而其动词用法在教学中关注不多,词典也没有提供足够的语用信息。利用以上语料库在线检索(此处指柯林斯,检索表达式为“wet/VERB”,详细用法参见检索页使用说明),便可呈现它作动词时的大量语用实例,下面是部分检索行实例(concordance line)(经过整理):
Wet your face thoroughly before using the product.Yeah, They wet their pants and cry a lot.“[p]No.”She eased me, Sumner wet the bed every night.It would be impossible…
对于词汇的某一具体用法,如该词的“wet the / one’s bed”,词典就更缺少语用信息。为了解其实际使用状况,如语境、使用频率等可用该结构做检索词进一步检索,通过大量真实的语例使学习者感性地认识到本族语者确实广泛地使用该用法,这能提高学习者语言输出的信心和质量。下面是从柯林斯检索获取的部分例子:
(1)Even dry children may wet the bed under stress, like a change of school, a divorce or moving house.(2)1982 found that one-third of normal 3-year-olds still wet three or more times a week.2)揭示搭配规律
展示语言搭配规律是语料库最主要的特色。搭配也是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常常被忽视的地方,这和教师对语言的认识、对搭配的敏感程度及自身拥有的搭配能力密切相关。语料库的运用正好能提供大量的搭配信息,弥补英语非母语教师搭配能力的不足。其呈现形式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搭配意识(collocational awareness)。从语料库运用于语言教学的角度,最直接的方法是根据检索词的特点将检索行排序以突显检索词左边或右边的搭配规律(谢家成,2004)。不过,由于网上语料库检索行缺乏排序功能,可将检索行拷贝下来进行手工整理归纳,限于篇幅,本文不便例示。
除了通过检索行直接观察语言实例以发现和归纳语言搭配外,利用语料库提供的基于统计方法自动获取的搭配词也有助于搭配学习。最为有效的是一个称为“词语素描”(Word Sketches)的网站(www.xiexiebang.come was high, say 90%, but the market went otherwise from your expectation? What did you do then? 2)Have you ever had a case where you did not know occurred and had to seek other’s advice? 搜索引擎不仅可用于揭示语言运用规律,也可用于查询没有把握的英语表达,观察该表达是否被母语者广泛使用。如汉语“小雨”,当不能肯定其对应英语表达是“small rain”或“light rain”,或者两者皆可时,我们便可以在网上搜索。不过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开放的互联网语料库自身的不足,为保证语料的可靠性,需要查看网址来源、文章作者等以判断某一语料是否来自英语本族语者。当然,前文提到的网络语料库也可以用来验证有疑问的英语表达,如“light rain”在BNC中检索到47个语例,而“small rain”则只有一个语例,哪个更地道就显而易见了。由此可见,专门的语料库和直接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语料库各有优势和局限,适合不同类型问题的查询。一般在专门的语料库无法满足需要时,我们可求助规模更大的开放语料库;二者也可相互补充。
四、结语
充分且真实地道的语言输入是外语学习的重要条件,网上各种语料库工具正是提供这种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些丰富而典型的实例无论是教师归纳讲解,或是课堂实时演示,或是改编成练习,或是学生自主检索和探索学习,都能极大促进语言教学与学习效率,促进所学语言内化。由于语料库的语料对中学生难免会有一些难度,教师对语例的选择和归纳应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教师和学习者均应具备强烈的语用实证意识,对任何语言疑难问题、语用和搭配规律等都应尽可能利用多种工具查询,尽力寻求客观而充分的解释。
参考文献:
1.Eastment, D.(2003)Googling.ELT Journal,(1): 91-94)2.谢家成“个人英语教学语料库的运用”,《电化教学》2004年第2期
第二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然而为了增强学生的文本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学生学习的环境,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阅读教学的品味,资源的拓展更是必要的。《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交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以偏偏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哲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很多教师重视通过多种途径升华学生对文本的感悟。那么如何做到依托视频辅助教学,让拓展有效甚至高效,让我们的阅读教学品味得到提升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入环节,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引导学生参与新课学习的最佳途径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既有抽象概括的描写,又有具体形象的描绘,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海底世界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对于我们本地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见到过海,对海底更是一无所知。缺少对海底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海底的神奇,显然是有难度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海底世界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课件来再现海底。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视频点播”反复地观看海底世界奇异景色、丰富物产,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海底世界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想了解海底世界吗?我们刚刚看到的、听到的在课文里都写得很具体。现在请同学们重新走进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和海底世界再次亲密接触,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到此,本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基本实现了。在这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极大地突破了地域和感官的局限,让学生颇有身临其境之感,更有兴趣去投入学习,研读文本。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讲述的是战争年代的故事,描绘的是恢弘的历史画卷。虽然内容丰富,情感真实,但他所反映的年代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理解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如《长征》是毛泽东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优势,可在课前创设情景,再现红军长征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红军强渡大渡河,巧过金沙江,英勇无敌,气壮山河,这一切在悲壮、激昂、气势磅礴的音乐中再现,学生进入了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真切地感受到红军的不畏艰险,英勇乐观的精神。当看到十几名敢死队员在由13根铁链组成的铁索桥上一边铺木板一边同对岸的敌人战斗的情景时,同学们不禁为所有战士捏了一把汗;当看到战士们不费一兵一卒就渡过浩浩荡荡的金沙江时,同学们欢呼雀跃;当看到战士过草地陷入泥潭永远没有起来时,同学们的眼睛湿润了。……正是利用多媒体,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建造了一座桥梁,实现了时空的跨越,让学生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参与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文字拓展,使讲解更加丰富
有时教材是一篇文章的节选或改变,呈现的文本内容是单薄的,学生从中进行的解读也是单薄的;有时我们的教学会遭遇难点或重点,于是我们的解读需要超越,于是就需要利用多媒体进行一些文字资料补充,这就是文字拓展。文字拓展,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更能走进文字,与文本进行对比整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无师自通”。
当学生在学习课文《老人与海鸥》第二自然段,对“褪色”、“过时”等语句进行研读时,教师适时地出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啬买给海鸥吃,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并提出要求:“读了这两段文字,你又有什么体会?”这时老人自己节俭,对海鸥毫不吝啬的形象更加清晰地屹立于学生的脑海,此时引领学生再次对文本进行品读,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了文本的内涵,让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立体。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拓展,使语言更加形象
对于小学生来讲,写景的文章,以及文章的表达抽象的时候,需要借助形象、多彩的图片,帮助理解文本,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拓宽学生视野,这就需要图片拓展。
例如,教学《颐和园》一课,进行课文解读的时候出示多彩的颐和园图片,让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美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老人与海鸥》,课堂中学生讲到“谈起海鸥老人眼睛立刻生动起来,有说不完的话题”时,老师出示老人谈论时的照片,生动的眼睛以及动作,结合照片,学生的感悟更加形象。
任老师《盘古开天地》一课中,课前出示风景图片进行语言训练,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风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有效地弥拓展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感悟文本的时候出示了重点句和与课文有关的插图,如感悟“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时,单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配合盘古上举天,下踩地的插图,让学生更加感受盘古的顶天立地。
四、视频拓展,使情境更加真实 为使学生充分地感受情境,渐入佳境,有时需要营造一种氛围,创设一种基调,使学生走进主人公的那个时空,体验主人公当时的心情,让情感随着情境而推进,与此共鸣,同时能丰富学生感知的信息和思维的层次,使语文更加真实,这就需要视频拓展。
例如在《观潮》一课中多次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第一次整体观潮。第二次结合有关语句观潮,让学生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第三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视频拓展,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理解词句和朗读句子。所以后来的读仿佛把人们带入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视频拓展引导学生由不愿意读到读出了味,读得意犹未尽,把对课文的理解一步一步地推向高潮。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播放当时地震视频,因为本课故事发生在地震时候,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有点距离,学生不易感受其中的情景,无法理解地震带给人们的危害与灾难。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故事背景,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个环节简短又轻松,对文章内容的学习却不可或缺,因为让学生凭空想象是很难完成的,这些视觉资源的引入使语文课平添了生气。
这样动态演示与声音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使陌生的生字与熟悉的环境和生活经验产生了某种联系,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实现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的有机结合,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除了综上所述的拓展形式外,在现行的阅读教学中还有许多结合的形式,例如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口头与图片拓展结合等等,总之,多媒体的运用,多通道的拓展,调动多种感官与文中语言进行比照,让学生产生强烈共鸣。现在利用多媒体为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拓展,是语文课堂里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我们的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在这种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品味,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第三篇: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不仅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方面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而且从课程功能与课程实施两方面分别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改革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革课程实施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能够主动去思考、探究,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每堂课,教师都要认真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几何图形,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图形,就可借助多媒体,更加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中是形势所需。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直观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体现教学的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
传统的:教师讲授—模仿练习—强化记忆—测验讲评的模式,单纯进行抽象思维训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而且教师讲授时间长。学生训练时间短,易造成两极分化现象。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新的模式,“提出问题一课件演示(实验)一讨论交流一归纳练习”即学生通过预习提出问题或老师提出明确的吸引力的问题作为导课,接着学生在计算机提供的具有动画的教学课件的支持下做教学试验,促进学习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归纳解释。这样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教师讲授的时间短,学生活动和强化练习时间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各种能力的提高。同时课件再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强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作用。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下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作简要说明:直线部分,对称是个重要概念,通过 Sketchboard 的动画功能,形象地表达点对称,轴对称的图像,让学生既能理解对称的特征,又能找到对称的图像或点间的关系,归纳并列出对称的运算式,还可通过对课件的观察,把光线的反射问题,最短距离问题归结为对称问题,使学生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法。并了解对称在图形中的价值。圆锥曲线的概念很抽象,其轨迹的形成过程,离心率渐近线;平移等需要通过运动的观念理解概念,是学生比较难接受的,需在课件中直观,形象地再现其运动过程。如椭圆、双曲线、轨物线的轨迹是如何产生的,离心率的变化如何影响曲线的形状,渐近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怎样,如何通过平称化简二次方程及平移中变与不变易有哪些,平移的意义是什么,这一系列直观形象的课件,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数学不仅是思维科学,也是实验科学。数学中的推理,不仅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演绎推理方式,而且包括观察;实验、猜想、调查等合情推理方式。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多变性、创设实验环境,教会学生善钻研,会思考,具有自我成长的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积累是很好的习惯,若把用一单元零散的课件归纳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软件”,既可以让学生自习操作、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为以后教学形成素材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筹建数学兴趣小组,让学生参与数学课件的构思、制作过程,这样使他们必须先掌握数学知识,才有参与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对课件制作的好奇,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主动学习的劲头,从而产生对数学的爱好和钻研。
总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设计学生动手做数学实验的环境,能灵活自主地进行变式数学。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高。
第四篇: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
裴京远
信息化时代早已来临,各行各业都在抢用信息化的成果,都在利用网络公共开放的资源。教育当然可以而且应该利用这个成果,利用网络资源。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使用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量到质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必然。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习,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的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而应该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资源,一种用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思索的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说得简单一些,是多媒体教学资源本身所具有的音乐、画面等资源。但说到底,课堂是学生的,教师所要充分利用的不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而是由多媒体教学资源所调动的学生资源,这才是课堂教学中最大的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能综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使教材上平实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教学素材,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组合,教学效果达到最理想的境界。同时,在开
发利用教学资源过程中,不能单纯的追求多样性,我们使用这一资源,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唯一的目的是为了教学,为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教师应该不断钻研学习提升,由于条件、时间、精力所限,决定着我们的教学必须大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促进教学。当然包括网络资源的利用。
利用网络资源是可以大力提倡的。但是不能滥用,而是要合理利用。对于网上课件我们可以下载下来(用于教学目的、不是赢利目的,一般也不会引起版权纠纷),把它认真分析研究一下,再作一些适当调整,使课件符合我们教学课堂和老师学生的实际。因为实际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应该使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符合我们教学的实际。这样才会收到效果。
最后强调一点,一定要挤出时间、花些精力自己作一些独创的课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可以上传到网上,为别人利用作出贡献,使网络资源永远更新丰富。
第五篇:利用GeoGebra软件辅助初中函数教学案例的研究
利用GeoGebra软件辅助初中函数教学案例的研究
[摘 要] 本文利用GeoGebra软件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函数的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归纳、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和学会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关键词] GeoGebra软件;使用;函数;教学案例
引言
初中数学新课标的出现,大力加强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强调以学生动手为主的数学学习方式,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去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这一整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习时间和学习难度.所以,要用好新课标,必须采取有别于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新课标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思想方法注入更多、更广泛的内容,能使学生摆脱繁重的、乏味的数学演算和数值计算,能促进数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从而使学生有时间去做更多的创造性工作,并引导学生对某一数学知识进行探究,从而引入、猜想、归纳、验证,使学生亲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创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在新课标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GeoGebra软件采用验证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进行教学.GeoGebra软件使用简介
GeoGebra软件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亚特兰大大学数学系教授Markus Hohenwarter设计的,它是集代数、几何与微积分于一体的动态数学教育软件.GeoGebra 能够做到几何图形与代数方程的同步变化,展示数学对象动态生成的全过程,是一款专门为中学数学教育设计的动态数学软件,且入门容易,操作简单方便,有着强大的图形和图像功能.打开GeoGebra软件窗口,如图1,菜单上方为工具栏,有各种绘图工具和辅助工具,左侧有一个“代数区”,用来显示所输入的代数表达式,中间有一个“绘图区”,可使用绘图工具在绘图区中利用鼠标作图,也可在命令栏中输入命令,在绘图区绘图.右侧可显示“电子表格区”,通过“查看”菜单可显示出.每个单元格都对应相应的名称,不但可以输入数值,还可以输入数学对象,在电子表格中输入的数学对象会在绘图区中给出相对应的图像,并以单元格的位置名称命名.下侧是命令列,可直接输入代数式及相关函数.GeoGebra软件能够同时处理代数与几何功能,若利用工具栏在绘图区画出图形,则代数区就会出现对应的方程表达式.反过来,若利用命令列输入代数方程式,则绘图区便出现对应图形,代数区也显示出相应的表达式.若代数式参数发生改变,则绘图区的图形也会随之改变,反之亦可.它把几何图形和代数式的关系动态地结合在一起.对于GeoGebra软件的详细使用说明,可以点击菜单中的 “帮助”,通过联网查看相关的教程或者进入GeoGebra论坛进行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实验探究
(一)验证型实验的构建
1.研究问题
非洲大草原上一只矫健的野兔遇到了一只饥饿的豺,野兔的奔跑速度恒为每秒4.5米,豺的奔跑速度恒为每秒5米.遇到时,二者仅相距5米,假定二者同时起跑.(1)分别写出二者距豺起跑点的距离y与出发的时间x的关系式;
(2)结合实际情况,饥饿的豺最多只能坚持跑10秒,则谁能获胜?
2.分析问题
显然,根据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写出二者距豺起跑点的距离y与出发的时间x的关系式:
y=5x(豺)和y=4.5x+5(野兔)
那么,结合实际情况,饥饿的豺最多只能坚持跑10秒,谁能获胜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借助函数图像来进行研究.3.实验操作步骤与指导
Step1 在GeoGebra软件的命令窗口中键入命令:
>> y=5x
>> y=4.5x+5
于是在代数区中便会显示出――
直线 f : y=5x
g : y=4.5x+5
在绘图区中便会显示出二者的函数图像,如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二者均单调递增,且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二者的函数图像随着x的增大而不断靠拢,最终在x=10(秒)处相交,即豺和野兔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缩小,并在10秒钟时豺将野兔捕获!
4.实验结论的验证
由于豺要将野兔捕获,则二者距豺原始起跑点的距离y(米)必相等,于是有5x=4.5x+5,即0.5x=5,所以x=10(秒),即豺在第10秒?r将野兔捕获.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学生能观察出二者的图像特征,找到二者的变化规律并最终对问题进行验证.(二)设计型实验的构建 1
1.研究问题
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特征和函数性质.2.实验要求与建议
要求:请同学们自主探索后彼此之间分小组讨论研究,填写实验报告表中的相关内容.建议:在同一图形窗口界面中将定义域区间取为[-10,10],参数k分为k>0 和k<0进行研究.(实验时k的值由学生自己决定)
3.实验报告表的设计样例(如表1)
(三)设计型实验的构建2
1.研究问题
k,b对一次函数y=kx+b(k≠0,x∈R)的图像和性质有何影响?
2.实验要求与建议
要求:从无序实验到有序探索,请同学们彼此之间分小组讨论研究,并填写实验报告表中的相关内容.建议:将定义域区间取为[-10,10],k,b两个参数要一个一个研究,研究一个参数时,另一个参数保持不变.3.实验报告表的样例参数图像实验结论(如表2)
(四)设计型实验的构建3
1.研究问题
k,b对一次函数y=kx+b(x∈R)的图像位置有何影响?
2.实验要求与建议
要求:请同学们独立研究,填写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建议:将定义域区间取为[-10,10],根据k,b的符号变化,探究画图.3.实验报告表的样例(如表3)
课外实验探究设计样例
1.研究问题
探究函数y=kx+b与y=kx+b的图像特征和函数性质
命令提示:在GeoGebra中用abs(x)表示函数x.2.实验报告表的设计样例(如表4)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材的基本初等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利用GeoGebra软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自主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归纳、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和学会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并应用函数性质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