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1节《认识浮力》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5 02:1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1节《认识浮力》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1节《认识浮力》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

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1节《认识浮力》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

9.1认识浮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4)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

(1)浮力的概念的建立。(2)“称重法”测浮力。教学难点

(1)浮力产生的原因。

(2)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扔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到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认为奴隶们受到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由此引入浮力。

二、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浮力

[多媒体展示]:图9-1图片

[讨论]:(1)这里面的物体除了受重力以外,还受什么力? 方向如何?(2)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总结]: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一般用F表示。

/ 3

[学生活动]:浮力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能否列举几个事例呢?学生尽可能列举一些常见的事例。

[学生实验]:比较金属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验后请学生汇报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总结]:金属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可见石块在水中受浮力。

[提问]:刚才的实验说明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你能通过实验进一步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吗?

[讨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金属块受到浮力造成的,所以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浮力。

[总结]:浮力=物重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 F浮=G-F [讨论]:如果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你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吗? [总结]:浸在任何液体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不禁想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什么受到向上的浮力? [演示实验]:取一个去掉底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个乒乓球防入瓶内,乒乓球落在瓶颈处。当向瓶内倒水时,乒乓球是否会浮起?先让学生猜一猜。倒水后乒乓球并没有浮起来。再将饮料瓶的下部浸入大水槽中,看此时乒乓球会怎样?

[讨论]:为什么开始乒乓球没有浮起来?当饮料瓶下部浸入大水槽时,乒乓球为什么浮起来了?

[学生阅读]:教材活动2中的内容,并思考讨论其中问题。

[总结]: 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大。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学生活动]: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回答刚才乒乓球的两种情况。

(三)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多媒体展示]:钢铁制造的万吨巨轮浮在水面上;人悠闲地躺在死海中看书。[提出问题]:看到上述情景,你想到了什么?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 3 2

[猜想与假设]:学生结合上面的情景并联系实际提出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形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有关。

[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视辅导,视学生的情况点拔。如研究浮力与哪个因素有关时,需要控制内心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怎样改变?怎样比较浮力的大小?要完成实验需要用到那些器材?需要记录那些数据?等。

[进行实验]:学生实验,实验后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作好总结。

[分析论证]:分组实验后,全班集中交流实验结果,各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和数据、结论。

[总结]: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浸没的深度无关。

[讲解]:并非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关键取决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部分有多少,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想一想]:游泳者感觉到潜入水中时比浮在水面游泳时受到的浮力大,其原因是什么?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浮力有哪些新的认识?纠正了哪些队浮力的错误认识?

四、作业。P87。

1、2。

(四)教学反思:

1、本节课内容增加了许多学生能亲自探究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去体验、讨论、分析、猜想和实验,从而体现了物理课程的构建,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突出了物理课堂的主旋律“活动教学”。

2、本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练结合,学习新的知识以后及时练习、巩固学习的效果很好。

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参与积极,讨论热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 3 3

第二篇: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_新课改教案.

第九章 浮力 第一节 认识浮力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浮力。

2、知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重点】

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重点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阅读自学 试验探究 转换法 【教 具 】

弹簧测力计 烧杯 小石块 细线 水 【教学步骤】

一.复习提问

1.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重力的三要素是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什么是浮力。

2、知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预设问题

1.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呢?施力物体是谁?

2.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液体、气体的浮力?

3.浮力产生的原因?

4.浮力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四(过渡语)下边请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围绕预设问题对本节课进行自学。

五 教师与学生一起整合发现的新问题。

[合学解问](约26分钟)

(1)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流自学成果,合作探究未解决的问题,对预设的问题形成答案。

(2)学生展示、点评,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补充。

1、活动与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69 第一、二自然段 并观察图9-1和图9-2巨轮远航和热气球腾空(限时 5min)我知道了:

1、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 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一)探究液体的浮力【做一做,加油呀】(限时5min)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物体,读出测力计的示数G= N 把重物浸入水中,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 N,示数怎样变化?。F浮=G-F'= N 在这个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沿什么方向? 浮力的大小与G和F,有什么关系?

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二)探究空气的浮力【做一做,加油呀】(限时5min)

如图将充足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一起挂于杠杆左端,调整杠杆右端钩码的悬挂位置,使杠杆平衡。然后再将扎在气球上的气针头插入篮球的气门内,气球随即膨胀。此时的杠杆还能保持平衡吗?。哪端下沉了呢?为什么?。

根据以上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通过以上两个探究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你还发现了什么?

你能说出这节课我们学习求浮力的两个公式吗?

(三)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做一做,加油呀】(限时5min)

实验器材:

空矿泉水瓶1个;乒乓球1个;足量的水;小刀1把。实验过程:

1.用小刀把空矿泉水瓶的瓶底切开,瓶口向下倒置过来;

2.在瓶颈处放上乒乓球,将瓶盖拧掉,向瓶里倒水使乒乓球浸没; 3.拧上瓶盖,继续向瓶里倒水。

实验现象:

1.拧掉瓶盖时,乒乓球 ;原因拧掉瓶盖时,乒乓球上面受到,下面没有受到。

2.拧上瓶盖时,乒乓球。原因拧上瓶盖时,乒乓球下面有水浸入,受到水一

个 并且大于,所以有浮力产生,乒乓球就浮起来了。

实验结论:

浮力是由于 【拓学再用】

运用所学知识,展开小组讨论,一起来做下列各题吧!1.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为14.7牛,把它全浸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示数是9.8牛,则此时金属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是 牛。

2.往容器中注入一些水,如图所示,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c、d是容器自身凸起的一部分,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B、b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C、c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D、d物体一定受浮力作用 四.固学运用

(约5分钟)

1、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受到的启示和感悟。

2、课堂检测,运用本节课知识,完成相关测试题目。

【当堂测试】【测一测,你最棒】(每题10分,共80分,限时 4 min)

1.重20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用弹簧测力计称量时减小了8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A20 B8 C28 D12 2.一切 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 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3.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 物体上表面受到 的压力,这个压力 就是浮力。

4.一立方体的边长为10cm,浸没在水中,上表面距水面10cm,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 Pa,压力为 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 Pa,压力为 N;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为 N;方向。

5.物体重为G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示数为F,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6.弹簧测力计下吊着重为19.8N的金属块,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8N,则水对金属块的浮力为

N.7.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当是()A.F1 B.F2 C.F3 D.F4

8、如图所示,一个长方体浸在液体中,进行比较,你会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因为hA

h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所以PA

PB ,(根据P=ρ液gh可知)所以FA

FB,(根据F=PS可知)

布置作业

1、必做: 课后作业1、2、3

2、选做课后作业4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认识浮力 的

1、浮力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气体)对 它竖直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

2、浮力产生原因:由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而产生浮力。

3、浮力测量方法:

称重法测浮力F浮=G-F 压力差法 F浮=F下表面-F上表面

教学反思: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下册 认识分子教案2 沪粤版

5.1认识分子

三维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宏观物质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人类认识物质结构的过程,运用猜想、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10

m。

m。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和自己动手做实验和计算,使学生初步体会微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推理、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分子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而对分子概念及其直径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教学方法:

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本节的学习中,更要注意科学猜想。注重猜想能力的培养。另外,更广泛的获取直观形象的材料,也是学习好本节的关键。

以学生观察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对分子概念的提出可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和看图片得出。在得出分子概念的同时,要使学生逐步体会猜想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并指出我国在代思想家在这方面也做过贡献,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得出分子概念后要引导学生对于自然界中确实存在分子这种物质找出事实证据来,培

专心

爱心

用心

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猜想:大块物质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他把这种物质叫做“原子”,意思是这种粒子是不可再分割的。

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在德谟克里特提出他的猜想之前,也就是公元前11世纪,我国古代思想家对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一问题就有研究和记载: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战国时期《中庸》也写道:“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2、什么叫分子

⑴分子概念的来源:在德谟克里特提出他的猜想之后的2000多年中,科学家进行了无数的探索和实验。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化学家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它称为“分子”,而且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⑵分子概念: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⑶一切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如何物体,无论它们大小、轻重有何不同,也不论它们是否有生命,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⑷你能再找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能说明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吗?请大家一起看课本图5-3思考并讨论一下。

一座大楼、小石块是由分子组成的,大海中的水、一滴水由水分子组成,大的动物河马、小动物蚂蚁也是由分子组成的等等。

3、分子的大小

⑴引入:我们学习了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知道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那么这个大量倒底有多少呢?一粒沙是由大量分子组成,那么一个沙分子又有多大呢?

⑵举例:春节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喜欢买气球,买回家过几天后,你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会回答:气球瘪了,里面的气体分子跑掉了一些。

教师适时肯定并提出下一个问题:对,里面的气体分子跑掉了,我们不是把口扎紧

专心

爱心

用心

了的吗?为什么气体分子还能跑掉呢?

这样就告诉学生,原来它们从缝隙中跑掉了,那气体分子肯定要比这些缝隙要小的多了,到底有小到什么程度呢?

⑶介绍“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方法:把1滴油酸滴入盘中的水面,让其充分展开,形成单分子油膜,若把分子看成球形,则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认为是油酸分子的直径,我们只要测出一滴油酸分子的体积,再测出油酸展开后的面积就可算出油膜的厚度,即为分子直径;

观看“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电脑动画。

经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算出单分子油膜的厚度,也就是分子的直径为10

-10

m。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测其它物质分子的直径。我们看到书上98页的图5-4,这里分别是DNA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金原子的结构图。

⑷让学生看书再回答:大多数分子直径的尺度是多大呢? 让学生回答:大多数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⑸举几个很形象实例来告诉学生分子确实很小,这个直径相当于我们所学过的1nm的十分之一。

①我们再来看看书中98页图5-6,原来1cm3的空气中,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让1亿个分子跑出来,要经过9000年才能使容器中所有的分子都跑出来;

②若有这么多砖块,它们能将地球铺满,且厚度达120km,相当40000层楼高; ③物质和分子的关系就像把一粒沙如果比做地球,那组成沙的分子就像地球中的一个小乒乓球。

这就是我们所学习的微观世界,你觉得它奇妙吗?今天我们只学习了它的大小,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下面请一个同学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先看一分钟的书。㈢学生小结:

1、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方法:猜想;

2、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专心

爱心

用心

第四篇:9.1认识浮力教案(沪粤版)

9.1认识浮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2)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称重法)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4)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浮力的概念的建立。(2)“称重法”测浮力。

难点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感受浮力:瓶子里放一个乒乓球,让学生开动脑筋,看看谁不用手伸进瓶子能把球拿出来?由此引入浮力。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1)、浮力概念的建立

[多媒体展示]:图9-1各种浮力图片

[思考]:它们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呢?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受到向上托的力,浮力。

[演示实验]验证浮力的存在,进一步认识什么是浮力。

[总结]: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一般用F浮表示。(2)、称重法测浮力。

[思考]:通过刚刚的实验,你可以进一步知道浮力的大小吗? [学生回答]浮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的差值。

[引导]: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金属块受到浮力造成的,所以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浮力。还可以通过受力分析理解

[总结]:浮力=物重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 F浮=G-F(称重法)

2、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

[多媒体展示]:把小桶放入盆子里,在小桶中装满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的情景。

[讨论]:由上述情景,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同学们联系生活讨论。[猜想与假设]:学生结合上面的情景并联系实际提出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有关。

[制定实验方案]:研究浮力与哪个因素有关时,需要控制内心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怎样改变?怎样比较浮力的大小? [进行实验]:演示实验

[分析论证]:实验后分析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作好总结。

[总结]: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讲解]:并非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关键取决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部分有多少,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想一想]:游泳者感觉到潜入水中时比浮在水面游泳时受到的浮力大,其原因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练习

六、作业布置

P88 第3题,答案可多种

七、板书

1、定义: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认识浮力 什么是浮力 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2、方向: 竖直向上

3、称重法测浮力: F浮=G-F

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液体的密度—有关

(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不禁想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什么受到向上的浮力?

[演示实验]:取一个去掉底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个乒乓球防入瓶内,乒乓球落在瓶颈处。当向瓶内倒水时,乒乓球是否会浮起?先让学生猜一猜。倒水后乒乓球并没有浮起来。再将饮料瓶的下部浸入大水槽中,看此时乒乓球会怎样?

[讨论]:为什么开始乒乓球没有浮起来?当饮料瓶下部浸入大水槽时,乒乓球为什么浮起来了? [学生阅读]:教材活动2中的内容,并思考讨论其中问题。

[总结]: 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压强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大。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产生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学生活动]: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回答刚才乒乓球的两种情况。

第五篇: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关于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要继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与试验,开展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四、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下载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1节《认识浮力》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1节《认识浮力》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