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本”“转变学习方式”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高中文言文教学向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也是一大难点。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从事文言文教学工作时,也很乐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问题随即出现,由于初高中教材缺乏延续性,初高中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的基本素养要求不尽相同等各方面的差异,大部分高一新生凭借自身的原有知识水平,根本就难以适应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尝试最终都归于失败。学生面对文言文,恐惧殊甚,高中文言文教与学陷入尴尬境地,教师回到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上来,学生吸收多少算多少,一味接受灌输,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苦不堪言。
分析这种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受学生年龄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较低。初中语文教学大部分要求是低难度的,是简单知识型的,没有稍高难度的知识要求,能力型的更少。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方法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加之《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表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这样初中教师认为不考的就可以少教,甚至不教,造成升入高中后的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困难重重。学生连最基本的主、谓、宾、定、补、状都一团乱麻,文言文的句法、词法更是茫然不知所云,造成了前后不衔接的局面。
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教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从而造成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困难重重,面对这样的问题,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研究初高中差异
语文教师要研究初高中文言文教育目标的差异,完成由初中目标向高中目标的转向、过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二、掌握学生情况
注重对学情的了解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师有必要了解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和语文学习达到的程度。教师可以采用问卷和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文言文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下一步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让学生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1拓展语言能力
通过学习文言文,拓展现代汉语知识与能力。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和运用现代汉语的支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现代汉语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仅仅掌握现代汉语,并不能保证我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更高的语言能力应该是融会古今的。而识读文言文的能力是汉语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割裂了古代汉语,则我们的语言能力是不全面的。
2继承传统文化
学习文言文,提高识读文言的能力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这些文化的载体是通过文言文来完成的。如果不能识读文言文,则必然失去了了解这些文化的依托。反之,如果我们的文言能力水平高,则会在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精神方面减少许多障碍。
3提升古文阅读水平
学习文言文,是我们在弥补过去语言学习的不足。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并不很在意,传统文化面临被削弱的危险。而要保证中国文化的传承,我们需要更多的人能读懂文言文,需要更多的人具备识读文言文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我们从高中阶段起认真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识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改进文言文教学模式
1教师层面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如何让学生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衔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责任重大。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尽快让学生了解高中文言文的相关知识体系,掌握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不管是初中语文教师,还是高中语文教师都应强化自觉衔接的意识,应该精心研究整个中学阶段的课程标准、考纲和教材,不能各自为政,闭门造车,老死不相往来。高中语文教师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经常走进初中课堂,进行听课交流。教学实践上,初中教师应尽量提高标准,适当进行一些高中知识的拓展,高中教师则应放低起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课堂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都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准衔接点,寻求最佳途径,尽量回扣初中知识,唤醒学生记忆,让学生温故知新,共同消除学生文言文知识的断层。
2学生层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确立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培养兴趣,调整学习方法,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转变思维方式。不能再简单地停留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不能一味地接受灌输。在高中起始阶段,应该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借助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做好课文的预习工作,还要善于在教师的指导下,梳理各知识点,将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文按照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类型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让已学的文言文内容与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和谐衔接,有效地进行知识的积累,以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此外,绝对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在课内,应该扩大阅读面,有能力的话,应该多阅读《史记》《资治通鉴》《古文观止》等课外读物,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知识,享受知识衔接的乐趣。
总之,每位刚踏入高中的学生,都要充分分析自己的学习潜力,树立信心,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以适应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了阅读文言文的基础能力,在应试和平时阅读中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而高中语文教师则应该细致地去研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尽快培养高一新生联系与归纳的意识,那么就能很快地将学生引导至一个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境界。相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让每个学生更容易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把握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权,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篇:一线探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一线探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教育部有关古文学习新规:初中: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
而中高考,作为教育体系的指挥棒,提升古诗文在中高考中的权重,已成大势所趋—— 今年9月开学后,全国初中语文教材将全国统一,新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2018年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就在原来的64篇的基础上增加了10篇。这意味着未来的语文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高中:语文分值增加几乎成定局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显示:
从2016年起北京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至100分,语文由150分增加至180分。北京是全国的风向标,因此有言论称,这轮高考改革方案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强了语文的重要性,语文学科的分值增加几乎已成定局,“大分语文”时代即将来临。
现状分析:
初高中,两个独立的教学体系,无论是从新课程标准以及新编教材,还是教与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具体体现——
学生的脱节——文言知识衔接、古文阅读能力衔接和古文学习心理衔接三方面脱节 教学的脱节——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上的脱节
应对举措:
趣味典籍阅读,促进文言文学习兴趣的产生发展 语法先行介入,培养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理性思维 统筹考核步调,协调中高考文言知识考察的渐进性 改革思考:
第三篇:初高中衔接
初高中衔接教育
一、走好高中生活第一步,高一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准备和调适
对入学一个月的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新生在开学一个月后尚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突出表现为:
1、想家恋家心理一时难以排遣。学校寄宿生特别是初次住校的寄宿生普遍想家,怀念初中旧友的心情强烈,面对新环境中一张张陌生的脸孔,感觉不知所措。
2、难以很快完成由初中生向高中生知识角色的转变。体现为一方面不能很快适应新课本、新的知识结构安排,一方面一时难以适应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仍沿袭过去的老路子。
3、不能正视进入新环境后成员角色转变的巨大反差。许多学生在原先的学校里是班干部、团干部,是班级、学校的明星人物,但进入新的学校新的班级后,笼罩在头顶的光环却一下子暗淡下去,只能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扮演起被领导者的角色。这种成员角色转变的巨大落差不可避免造成了某些学生心理上的失衡。
4、陷入孤独寂寞的心灵误区。进入新环境后,由于彼此不甚了解,一些社交能力差的同学在一个月后尚不能与班级里其他同学相熟识,在各种活动中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那么,刚进入高中校园的中学生应如何摆脱适应新环境所带来的一系列烦恼呢?
1、要正视角色转变所带来的新要求。中学生角色转变体现为两方面,一是年龄角色转变,如高中生的年龄在15——17岁之间,属于青年初级阶段,要有一定的责任感,要扮演自己适当的社会角色,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和具有意识性的自我省察能力,并要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方略,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二是知识接受者角色转变,高中阶段知识结构、知识内容与初中、小学阶段相差很大,主要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方面,对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显著拔高,知识量大增。中学生已经是青年了,有了承担一定责任和克服困难的能力,高中课程知识结构的变化,知识量的增大,也是适应中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及心理成熟度的。对自己说:“一切都很正常,事实应该是这样。”不必为刚开始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大惊小怪,结果就确实将会如你所说的那样。
2、把精力投入到火热的学习生活中,忘掉想念家人和旧友的烦恼。一般来说,人进入一个新的地方,面对陌生的人陌生的空间,自然会产生一种寂寞空虚感,需要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来填补充实,想家恋家心理也是基于这种心理活动之上的,即通过回忆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情景,来获得一种情感的慰藉。只要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火热的学习生活中去,在紧张而新鲜的学习生活中体验进取的乐趣,便会获得心灵的安定平和,从想念家人和旧友的烦恼中很快解脱出来。如果想家恋家心理特别强烈,还应该通过一些方式宣泄这种情感,如找老师或周围的同学倾诉内心的感受,或到操场上跑跑步、打打球,使压抑的情感通过其他途径发泄出来。
3、重新审视自己,选准参照系。俗语说“山外有山”,当各学校的学习精英汇集在一起,自然会有高下之分,原来的学习尖子也许不“尖”了,原来的团干班干成为“平民百姓”。面临新的竞争和分化,不少学生会产生失落感,陷入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困惑中,由自信自负转向自卑失望。因此中学生根据新群体中的实际情况,重新客观的审视自己,选准参照系,结合自己的能力、个性特点,定出新的奋斗目标是很重要的。
另外,对于班干部的任命,每一位同学也应该有个正确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新的班集体在形成后,对于班干部的任命,主要源于近段时间他们的表现,并非哪个老师偏爱哪位同学,而且以后还要凭大家的实力和表现重新进行调整。没有被任命为班干部的同学并不一定是能力水平不行,也许是因为近段时间表现不够突出。这一点每一位新生有必要敞开自己的胸怀,不要在新生活刚刚开始就斤斤计较,徒增烦恼和压力。
4、迅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能力。新生之间相互关心照顾,相互依赖和理解,有助于快速的熟悉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友谊和力量,减轻心理的压力和冲突,减少孤独和寂寞。记住,人生最美的东西——同别人的友谊。另外新生由于彼此都不太了解对方的情况,主动向周围同学介绍自己和家庭的情况,交流进入新学校后的感受,也有利于新生之间较快地消除陌生感,增加联络感情的机会。
二、学习内容有了很大差别
1、知识与能力台阶跨度较大。初中知识比较浅显,生动易懂,高中知识较为深刻抽象。初中形象思维多一些,学习内容可能更直观、生动,高中知识抽象思维更多一些,一些深刻的理论和思想不是直接展示给你答案,而是需要你多动脑、多思考,经过反复努力后才能解开知识的奥秘。
2、各学科全部开全开足,学习密度和时间骤然增大。无论从量上还是从时间上,初中和高中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以进入高中后,普遍的感觉是时间不够用,作业完不成,学习压力骤然增大。
三、学习方法差别
1、初中玩着学,高中学着玩。初中阶段年龄小,知识少,浅显易懂,生动形象,所以,课时安排、作业量、课程开发等等都会让学生感觉到很轻松,在玩中学。高中阶段年龄增大,你会一下子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知识量大、抽象难懂,课时安排很紧张,你只能在学习的间隙里充分利用时间去玩了。
2、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象长辈爱呵护下辈,高中老师的教学方法象同辈之间互相尊重照顾。初中老师教学生象阿姨教小朋友一样,高中老师教学生象大哥哥姐姐对待小弟弟妹妹一样,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老师会把你当成大人,你也应该承担起属于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3、初中经常是家长、老师逼你学,主动性差,高中经常是家长老师劝你多休息,注意身体。因为高中生对理想的认识更准确,目标意识更强烈,把学习完全看成自己的事,主动积极。
在高中学习中,我们最好学会学习,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取胜。
四、开掘各种因素的潜力
(一)智力因素通过培养也可以发展、提高。
1、观察力。语文、英语对音、形、义相近词的辨别,物理、化学课上对实验过程各种现象的考察,都需要观察。
2、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①树立信心。②培养浓厚的兴趣。③下决心根除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习惯,决不迁就。④经常变换学习方式。听、记、读、写诸方式要经常调整使用,一种方式学习疲劳了,要更换另一种方式进行学习。
3、记忆力
要想提搞记忆力,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有记住它的决心。杜绝“这东西未必有用”的懒惰苗头。②记忆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对难度大、抽象的东西可采用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的记忆方式。③积极动脑思考,分析特点,寻找规律,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中理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④反复记忆,克服遗忘。⑤采用多种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法、意义记忆法、归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歌谣记忆法等)。
4、思维力
学习是积极思考的王国,“学贵有疑”“学而不思则罔”。只有肯于动脑,才会善于动脑。目前,学生不会学习,实质是不会用脑,确切地说是懒得动脑。懒惰是万恶之源,思想的懒惰只能使你思维僵化、呆滞、疲于应付,只能做消极的知识接收器,而不去注意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
5、想像力
有些同学平日不注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总是那么谨小慎微,胆小怕事,思维迟钝,不主动从多角度思考,这不仅抑制了大脑的思考,也助长了懒惰思想,特别是在数、理、化方面尤其严重。
(二)非智力因素对你的学习起决定性作用。
研究表明,优秀者和平庸者之间的差异不在于智力因素的高低,而在于非智力因素的高低,它取决于自信心、进取心、恒心和自制力等方面。
1、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中应始终把实现自身价值作为鞭策自己的学习动机,应该制定并铭记自己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远看,我们是要学得一技之长,将来适应时代的需要。近期目标则是谋求深造的机会,走进大学校门。而近期目标之下,是每月、每周、每天都要完成学习计划,满足学习欲望。
2、稳定的学习情绪
①自我开导排解,适当发泄,找人倾诉烦恼。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人在忙碌中会感到充实,过得有意义,会体验到自身对社会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些都有助于暂时忘掉烦恼。
②进行体育锻炼,听听音乐,干点体力活(如打扫卫生、洗洗衣服、做点家务)等,都有助于摆脱不良的心境。
3、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意志
①大处着眼,小处做起,细节决定成败。比如每天按时起床、坚持练字、坚持先复习后作业、坚持写好学习档案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得以种种借口迁就自己。
②战胜困难,克服惰性。不受环境的刺激和控制。
4、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不断重复。从点滴抓起,从严要求,善于借鉴。
(2)学习习惯是关涉整个学习的综合型的行为方式,诸如独立思考的习惯、善始善终的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循序渐进的习惯等等,都需要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的全方位推进。要不失时机地向自己的同学、老师学习,向周围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同学之间多加强交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受到不同的启发,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
五、学习对策:
1、制定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每一学期、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和每一章节,你都有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利用率和学习效率就高。学习计划的制定注意六个原则:
(1)制定计划要锤炼成一种习惯。同学们进入教室后只要一坐在凳子上就要马上制定计划,哪怕是五分钟的学习也要有计划。计划完成后马上总结,满足学习欲望,总结得失,以利再战。
(2)计划要有轻重缓急。计划要有一定的机动性、伸缩性。计划要考虑生活的整体平衡。计划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计划切实可行就要坚决执行,不能半途而废。
2、课前预习
要学会分类预习。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分为三类:一是课前预习,上课前预习新课内容;二是阶段预习,用较长时间预习一章或多章的内容;三是学期预习,在假期中预习下学期内容。三类预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因此都要重视。
(1)用好导学案,根据导学案的引导,在上课前一天预习整个学习的内容,并认真完成导学案。
(2)预习阅读要求:慢读、细读、反复读。不动笔不读书,用好双色笔,记出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自己不懂的问题,对个人有体会的地方做批注。
(3)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注重思考。
3、课堂高效学习
(1)上课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课间不要打闹,上课铃响前一分钟应迅速安静下来,进入学习状态。改掉课前不作准备、交头接耳、起哄吵嚷、传递纸条等坏习惯。
(2)制定学习目标。
学生应根据课堂总目标,结合自己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制定自己的具体目标,以利于切实解决自己的问题,在原有基础上提升。
(3)激情投入,积极思考。
只有在课堂上激情投入,才能充分调动全身的各个器官,有效地去观察、思考、判断、讨论、总结,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均得到提升。要避免心不在焉、漫不经心、分心走神等现象发生。
要积极思考,建构自己的“知识树”。在总目标的引领下,通过思考快速把握知识的结构:首先认清“一条大路”,即学习内容的“树干”,包括主要分为几部分内容,分别为哪几部分,开头、中间、结尾分别阐述了什么;其次,明了“树干”分了几个“枝丫”,分别是什么;明确知识背后应发展的能力,使自己心中有数,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去思考这些问题,并不断提醒和要求自己努力做到。
(4)大胆展示,积极发言。
胆子和能力是练出来的,只有积极争取各种机会,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上台板书、做实验,才能够使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也能够不断体验自己的成长和成功的喜悦。但有的同学过于胆怯,怕答不好丢面子,很少积极发言,便失去了课堂练习的各种机会,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5)课堂记笔记要科学。
课堂听讲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如果三者兼顾最好,如果不能兼顾,先参与课堂学习,笔记可以课后再补,千万不要“捡了芝麻漏了西瓜”。
课堂笔记的格式:把笔记本的每一页纵向分为三部分,左侧记预习的笔记,中间记课堂笔记,右侧记以后的体会、以后复习时补充的内容。课堂笔记记什么呢?
注意老师的开场白和结束语。注意老师的板书。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首先应注意课堂总体目标,理清思路。总体目标包含了课堂学习的重点及要求,同学们应调动每一根神经,全力捕捉每一个知识信息和能力培养目标。记课堂上自己突然闪现的思想火花。
总之,上课要注意眼、脑、手、嘴、耳各种器官一块用,调动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以提高效率,这才是真正会听课,才能取得好成绩。
4、及时复习
狄慈根有句名言:“重复是学习的母亲。”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再次学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基本方法。
5、独立作业
先复习,后做作业,象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完美细致做作业的全过程,做完作业要
跟上检查、总结,书写认真、步骤规范,及时完成。
6、认真纠错
(1)知识掌握方面的原因
①在预习、课堂学习中不注意看、听、思,课后没有补上,不懂不会,凭想当然而做错题目。
②由于几个知识点的漏洞,造成新旧知识的脱节,运用新知识出现错误。
③对一些易混易错的概念理解不透,没有通过理解、比较、扎实掌握而错。
④应当记熟的概念、公式、定理、生词,没认真记扎实而错。
(2)能力方面的原因
①运算能力差,经常粗心出现错误。这就需要你提高运算能力,一定要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提高运算能力,做题目决不能只瞅出题目思路就算完成。
②由于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只能做简单题,对灵活性,综合性大的题目不会分析,没有做题路子,很容意出错。这说明以后要在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上狠下工夫,刻苦锻炼。
③一些题目心里想的和做的不一样,这说明表达能力差。
④思维敏捷性差,计算速度慢,考试作业未做完而出现错误。
(3)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
①粗心、马虎造成计算错误,特别是会做的题目,会做而失分,实在令人惋惜。②由于审题不清而造成的错误,会使你枉费时间,一分不得。
③由于书写不认真造成错误和误判及扣卷面分。
④由于自信心差,与别人对答案,做对的题目又改错了。
⑤心理素质差,考试心情紧张,会做的题目不会做了。
建立错题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登记,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坚决跟踪纠错,用自己的毅力和恒心,再加上认真负责的态度,堵塞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漏洞,真正把“失败”变成“成功”之母。
7、系统小结
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归纳、整理、思考、重新认识学过的知识。在整理之前再认真系统地慢读一遍书,这对通览单元有“高屋建瓴”之势。归纳提要是系统小结的主要特征,大的知识体系是纲,知识点为目,这样有知识的树干、分枝、枝叶,它们的内在联系、从属关系一目了然。
系统小结有多种,有课堂小结、章节小结、单位小结、日小结、周小结、学期小结,还有横向、纵向小结、对比分析小结等。日小结、周小结必须足够重视,不但要总结知识,还要着重总结思想、态度、方法、效率及时间分配,总结外部学习环境等是否处理得当。每次十分钟,必须坚持天天做到,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马上改掉,减少后患。这对形成好的学习习惯,管理好自己大有益处。
8、课外学习
欧阳修的“枕上、马上、厕上”三上学习法,鲁迅“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的比喻,都给我们以如何挤时间的启示。只要努力,每天挤出90分钟是可行的。
第四篇:初高中教学衔接化学
关于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建议
-----贾汪教研室梁青2010/9/26
在高一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听不懂化学课程必修一的内容,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较大障碍和困难,有的甚至产生厌学心里,进而丧失了学习化学兴趣、热情和动力。经过调研发现:学生在初中阶段使用的是沪版教材,高中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有些知识点初中教材不呈现或没有表述到位,而实行初高中分离的学校教学使得初高中老师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因而给高中教学衔接带来了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建议老师们展开研究和讨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在教学实践中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研究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中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研究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衔接
我们要研究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及初、高中化学教材,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
在知识衔接方面,由于新课标教材注重学生的启蒙教育,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所以,新课程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总量有所减少、难度有所降低。
1、原教育部教学大纲上有,但新课标删去的知识点有: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仅要求能识别);
(2)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3)根据溶解度概念的计算(指源于溶解度概念的复杂计算);
(4)氢气的化学性质(还原性)和实验室制法(放在知识拓展部分);
(5)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
(6)酸、碱的定义;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及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相互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从反应物判断)及应用;
(7)物质的溶解过程;
(8)元素的存在状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9)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
(10)碱式碳酸铜的分解;
(11)氧化物和自燃的定义;
(1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
(13)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合物的介绍;
(14)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5)启普发生器的构造和原理等。
2、新课程标准中有但比原教学大纲降低了要求的知识点有:
(1)新课标要求“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原大纲要求“掌握”氧气(与碳、硫、磷、铁在氧气里燃烧)和二氧化碳(跟水、石灰水的反应)的化学性质;
(2)新课标要求“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而原大纲要求“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在新课标中也降低了要求,只在“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两处教材有点文字体现,而原大纲要求从得氧、失氧的角度“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4)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而原大纲中要求“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与盐酸、硫酸,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5)新课标要求“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酸三条、碱两条)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而原大纲要求“掌握”盐酸、稀硫酸的性质,“常识性”介绍浓硫酸和硝酸,“了解”酸的通性(五条),“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了解”碱的通性(四条);
2(6)新课标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大纲对分子的概念、原子的概念要求均为“理解”,并要求“掌握”它们的应用,对离子的要求是“了解”;
(7)关于元素,新课标要求“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而原大纲要求“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8)关于化合价,新课标要求“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而原大纲要求“了解”化合价的含义,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9)关于化学式,新课标要求“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而原大纲要求“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并“掌握”其应用;
3、在高—年级教学时,需要对初中某些知识点进行完善和深化
老师们在教授以下内容时,应注意适时、适度地加以补充,用以填补学生知识上的空白点。
(1)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失氧的角度(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高一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角度(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初三只举例介绍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高一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结构形成。
(3)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氧化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4)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5)酸的5条、碱的4条、盐的4条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
4、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了解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可在高中阶段的适当时候补充。
(2)“差量”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时可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特别是被新课标淡化的“双基”,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理解把握初中化学知识,对今后继续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虽然老师们都在尝试探究式的教学,但受应试的影响,较多的还是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尝试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更好地开展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教师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教师要熟悉各版本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时高一新生的初中化学复习内容并制定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和中考试题要进行认真分析,对初中与高中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教学和新课教学中有的放矢。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学习能力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应始自高一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内容承载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里的学习机会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5、坚持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定内容,定主讲人。在备课时,根据新课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恰当的衔接补充。
6、根据各高中生源基础的差异来确定衔接方案。如建平中学:生源基础较差,很多学生没有达到高中学生的基本素养要求,初中化学很多内容都不知道的现状,可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部分进行复习,重点是化学用语、物质分类、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抓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中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能否学好化学的关键。
在课堂里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和技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外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予学生具体指导。
五、抓好情感态度的衔接
新学期前几节课,教师尤其要加大感情投入,设法拉近师生间距离,使学生主动跟你接近,不要望师生畏;让学生从心理上作好想学好化学的准备是做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第五篇: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策略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高中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大致出现以下几种困难:词汇困难、阅读困难、语法困难、听说困难、心理障碍、信心缺失等。确实,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语在知识难度,要求和内容上与初中英语有着较大的区别:词汇量大幅增加,出现一些难句、长句,还涉及较复杂的语法,课文篇幅急剧扩大,听说读写全面铺开。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一的新生们应该对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有大致的了解,知晓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差异所在,高中阶段的困难所在,从而根据自身学习状况做好准备,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调整预案。
词汇学习是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完备的词汇量能促进学生在听力,阅读,完形填空,书面表达等语言应用能力方面的提高。根据新课程设计的思路,高考要求学生达到八级的词汇量约3300个词汇,而要求初中毕业结束时达到的词汇量是1500个单词。量上的差异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重负,而且高中的词汇学习也由常用的生活词汇扩展到大量核心词汇及认知词汇的学习。因此在初高中衔接学段,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词汇学习的方法,进行词汇记忆规律的探究式学习是很有必要的。例如通过语境猜词义,按构词法成串记忆,合成词比较,同根词语义比较,派生词转换等。
抓好基本语法结构,夯实高中语法基础。高中语法相对于初中语法而言,是从容易走向复杂,从零碎走向系统,从死记硬背的记忆式语法走向规律条理的知识归纳,从浅层知晓走向深度应用。按照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初高中阶段都应该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学习打好基础。高中阶段的语法学习,应从语言应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境中了解和掌握语法的表意功能。但学生对于语法的畏惧心理,主要表现在语法概念模糊,解题理不清头绪,长难句不会分析,句子成分一知半解,脱离语言情境,断章取义。对此,教师应该利用好衔接课,从结构入手夯实语法基础,将各项语法知识表格化,公式化,系统化。这样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掌握,容易形成目标记忆。在定语从句的教学中,直接呈现其基本结构:先行词+ 引导词+从句主语+从句谓语�学生就能抓住语法的实质衍生开去。又如对含有分词的长难句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口诀分析,动动相连后动变,再结合前后句,整段等进行整体理解,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化难为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