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级换把教学的若干问题
初级换把教学的若干问题 杨宝智
(根据2002年在厦门举行的业余小提琴教师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一.在方法上应该注意的几点:
1.换把时,手指、手腕、手臂三者之间谁是主导的 换把,就是左手从一个把位转换到另一个把位,这种转换其实是移动,所以有人叫“移把”。把位的转换是通过前臂(下臂)、手腕、拇指、和按弦手指的联合动作来完成的。几方面的动作要密切配合,并且要协调。但是其中前臂是主导的。林耀基说的“前臂带动腕指跟,腕指配合要认真。”就包含这层意思。
初学换把时,由前臂主动起动,带动手腕、拇指及在弦上的手指滑动,而不要用手腕或手指在弦上主动滑动(除了特殊的手指换把外);同时,在头脑中要有换把移动距离的估量,然后,再移动手臂带动手指,即:“准备-发动-滑翔”三个阶段。
2.虎口放松
为了能顺利滑翔,虎口必须放松,手指不能捏紧琴颈,否则整个动作就显得僵硬,影响演奏。
在初学阶段,首先靠头部的重量用腮将琴夹稳,然后注意:当换把时,大拇指或食指指跟二者的其中一方轻轻离开琴颈,虎口便放松。
3.指尖要离开指板而不离开弦
除了利用空弦换把和利用泛音换把之外,按弦的那个手指的指尖在其他形式的换把时一定要离开指板而不离开弦,(像坐高架轨道的列车那样),到了新的把位再按到指板上。此前,前臂及拇指已经先期到达新的把位。当按弦的指尖一松(离开指板),手就像弹簧那样“弹”到新的音上去,“下车”了。这也是林耀基所谓“用力和放松的关系”在换把动作中的体现。
4.“先行指头”在“预先量”中的作用
林耀基在小提琴教学口诀中有所谓“内心歌唱预先听,两手动作预先量”;还有一个换把的口诀,叫做“前臂带动腕指跟,腕指配合要认真;先行指头最重要,按得不准白费心。”
说的是在用两个手指换把——如顺指换把或越指换把(即‘交错指换把’)——时,换把前用的最后那个手指,离开指板先移动到新的把位上去(所以又叫‘先行指’)——这时会出现一个泛音(叫‘媒介音’或‘经过音’),表示到了新的把位——然后才把另外那个该放地手指放上去。
换把前的音到这个‘媒介音’的距离,一定要预先算好:例如,是几度音程,或是多少个半音―――等等,然后,移动时要‘量’准确,否则,后面该放的手指一定放不准。所以说: “先行指头最重要,按得不准白费心。” 二.初学换把的顺序:
20世纪以来,人们对怎么样更合理地掌握换把技术的规律做了科学的研究。在前苏联福图纳托夫等几位教授编选的《小提琴初级练习曲精选》(张世祥译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下册的前面33首练习曲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他们安排学习低把位换把的顺序:先是通过相同的曲调在不同的把位上演奏(第一首前面的A和B),使学生认识第一、二、三把位;然后学固定第二把(1-8)、固定第三把(9-14)。以后依次是学习:
1、利用空弦换把(15-20),2、用同一个手指换把即‘单指换把’(21-24),3、顺指换把(25-27),4、同音换指和越指换把即‘交错指换把’(28-31)。第32是在第三把学习自然泛音(伸4指和伸3指),第33是训练利用自然泛音进行换把。我个人认为这个安排比19世纪的练习曲进了一大步(特别是科马洛夫斯基写的一些练习曲,短小精干解决问题,很有价值)。上一世纪末我国出的一些教材基本上也是用这个思路学习换把,如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的《学琴之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的《少儿小提琴教学曲集》等,在《学琴之路》的第5集里,我们看到除上述安排之外,最后还加上较为现代的伸缩指换把(即‘蟹形换把’)的练习。
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有些小提琴老师到美国去访问学习,知道他们又有了更新的观念:鉴于第四把位的手型和一二三把(以前习惯称为“低把位”)基本相同,只不过是拇指位置不同(比第三把更贴近琴身)而已,所以把第四把位和第四把位内的换把也放在“低把位”(包括半把位)一块儿学习。经验证明,效果是好的。
此外,我觉得,儿童在小提琴上学习一种技术(包括换把),最好是让他先拉乐曲,后拉练习曲,最后才拉音阶(即和每天练琴的传统次序相反)。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先具体而后抽象(如先认识“爸爸”、“妈妈”等等,最后才有抽象的“人”的概念)。乐曲是有具体的形像,较为好听,他们喜欢拉;练习曲是从乐曲的技巧中抽共同的东西编出来的较为抽象的曲子,拉起来就没有那么有兴趣了;音阶就更抽象了,没有多少小孩喜欢拉音阶的。当然,在拉乐曲之前,必要的基本练习(核心练习)是需要的,否则起动不了,但一定要短小。
现在姑且以“用母语教学”的精神,结合我国特点,安排如下: 1.预备阶段
(1)用相同的曲调、以相同的指法,(在不同的调上)依次在各固定把位上演奏
谱例见《小提琴入门与提高》中册第133-139页:曲调一、五(《小白菜调》)是第一种指位,掌握了第一把位第一种指位后就可以试着学习;曲调二、三(《戏曲过门》)是第三种指位;曲调四、六(英国民歌《绿袖子》)、七是混合指位。其中曲调二、四摘引自《小提琴初级练习曲精选》。
如果用首调唱名法去唱,同一曲调在各个把位都是一样的。
(2)用一个手指在一条(一根)弦上演奏泛音列
手指轻轻地触弦,在弦上飘过来飘过去,弓弦接触点靠码,轻拉,就可以听到好像仙乐一般的琶音(谱例中上面黑音符),琴童们对这很感兴趣,而这其实就是换把的动作了。这个方法是1978年澳大利亚的小提琴教育家亨德里克逊夫人来华讲学时介绍的,她对教小孩特别有经验。
(3)固定第二、三、四把位及半把位的乐曲,练习曲和音阶
固定第二把位其实不难掌握,我们先在它的低位置用第三种指位入手,把其中一对空弦当作首调的la-mi(即简谱的63),拉一些简单的歌调,就可以很快熟悉它。这时注意2指要对左边的空弦,三指对右边的空弦,以校正音准。谱例见《小提琴入门与提高》中册第140-155页。
初学拉固定第三把位时可以暂时用手腕靠着琴身(琴颈和琴肩连接处),1指对左边空弦,2指对右边空弦,就可以找到音准。还是从第三种指位入手。谱例见《小提琴入门与提高》中册第156-165页。
过去多年来的“传统”教材大多是学完第一把位就学第三把位,原因可能是三百年前的演奏法没有现代的双数把位,只有现代的单数把位;即把现在的一、三、五、七把位叫做一、二、三、四把位。二十一世纪自然不一定采取这种途径,但是‘靠着琴身好拉’还是事实这时还可以初步接触在弦的1/2处的八度泛音(第166页)。
上面(1)(3)两部份的乐曲各接触一些(不是全部拉完)就可以进入换把的练习(利用空弦换把及单指换把等)了。
进入换把的学习之后,除了继续拉上面(1)(3)两部份的乐曲外,还要继续拉一些 其他指位的固定第二、三把位的乐曲,练习曲和音阶(谱例见《小提琴入门与提高》下册第1-26页),并学习固定四把位及半把位(第27-31页)。
有些固定二、三把位的练习曲很难,如《小提琴初级练习曲精选》的第3、4、5、7课(都在固定第二把位上)以及第14课(固定第三把位),都要换把有了相当基础,听觉水平提高后再回头来拉,至于第47课,音准就更难了。
初学固定第四把位时注意要用大拇指的指根关节靠着琴颈和琴肩的连接木。然后1指对右边空弦找音;4指对本弦的泛音,以免过高。
本来第一把位1指按弦的地方,现在用2指去按,就是半把位。
第一、二、三、四把位及半把位的手型功架应该是统一的,过去把第四把位划到‘高把位’,其实是一种根据心态(因为不熟悉而心理上恐惧的状态)的划分法,而不是根据生理状态与琴的关系的划分法。2.第一把位到第四把位之间换把的练习(谱例见《小提琴入门与提高》下册第33-101页)。(1)利用空弦换把(包括利用休止符换把)
移动手臂时,食指指根可以靠琴颈,以保证换把时按弦稳定。(第33-43页)。(2)单指换把(又称同指换把)
用同一个手指从一个把位移到另一个把位。(第44-52页)。(3)顺指换把
就是从低把位换到高把位(上行)时,用低位手指换成高位手指:(1-2,1-3,1-4,2-3,2-4,3-4);从高把位换到低把位(下行)时,用高位手指换成低位手指:(2-1,3-1,4-1,3-2,4-2,4-3)。可以是在一条(根)弦上换把,也可以在不同弦上换把。(第53-72页)。(4)同音换指
也是可以分在一条(根)弦上同音换指,和在不同弦上同音换指两种。(第73-86页)。(5)越指换把(又称‘交错指换把’)
就是从低把位换到高把位(上行)时,用高位手指换成低位手指:(2-1,3-1,4-1,3-2,4-2,4-3);而从高把位换到低把位(下行)时,用低位手指换成高位手指:(1-2,1-3,1-4,2-3,2-4,3-4)称为越指换把。大凡拉音阶都用越指换把。在拉越指换把时要特别注意前面‘方法’上讲到的那四点:前臂带动,虎口放松,特别是两个手指的指尖在换把时都要放松离开指板(而不离开弦),先行指头要到位再按新把位的手指。(6)其他:
在掌握了上面的基本方法后,可以进一步学习利用手指伸缩换把(蟹行换把)等较为现代的、高级的方法。
3.七个(或更多)把位的换把练习
方法、步骤及原则和上面讲的一样。只是到第五把位时,左手肘部向右方移动,大拇指在第四把位的位置(指根关节靠着琴颈和琴肩的连接木)的基础上横躺。到第六把位时,左手肘部向右上方再移动,大拇指的指纹螺丝的中央对着琴颈的下方中线。七把位左手肘部向右上方移动得更多,大拇指只剩指尖还接触琴颈,其他部分都出来了。如果是拉G弦的第七把位,整个手掌几乎都在琴的面板上方,大拇指和指板接近于平行了。当然上面说的要根据每个人的手的大小条件作调整,但是东亚人可能大致如此,中国人具有像帕尔曼那样大的手是极其罕见的。
《小提琴初级练习曲精选》下册的第54、55、56及68课是固定第五把位练习。第57-67及69课是包含第一到第五把位之间换把技术的左右手练习。最好拉完再学《马扎斯》,因为《马扎斯》第一课已经是含有五六个把位的歌唱性练习了。
舍夫契克按照排列组合的方式写了一些第一到第八把位的纯技术练习,如果像吃维生素那样每天拉很少一点点,而且慢练,是有益的,可千万别拉太多、太快。以上是本人个人教学经验总结之浅见,对否,希望有志研究者参加讨论。
第二篇:把问题简单化
每日名言
我相信,生活的目的不是想要让你感觉美好,或让你感觉糟糕。它只是要让你感觉。
每日自励
我平等看待一切。
每日短文:把问题简单化
我很喜欢小孩子,发现小孩子在很多方面都堪称我们的老师,尤其是他们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方法。当一个孩子生另一个孩子气时,他往往会说“我不和你玩儿了”,然后便走开,而过不了多久,他可能就会主动回来找那个孩子玩儿,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根本不会把这种摩擦当成什么事儿,更不用说还傻傻地放在心上。他们总是能够把许多在我们看起来很大的事情简单化,从而更多享受到轻松的人际关系。
但成人却往往与此相反,常常会把小事变成大事,有些人甚至会为了几毛钱和人打架乃至拼命。在工作场所,有时就是因为对方无意中说错了一句话,就耿耿于怀地寻机报复。最可笑的是在学校中,同学间为了一些日后看来无所谓的事情打得头破血流,有的老师甚至就因为学生没有毕恭毕敬地看他写的书或论文而把学生整得死去活来。
而更加危险的是,这种情绪往往会成为一种心态,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人生态度。此外,这种情绪的传染性还特别强,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也会“污染”周边的环境,搞乱他人的心情。毕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达到荣辱不惊境界的人并不是很多。
根据著名的“熵定律”,从整齐到凌乱是自发的过程,而反过来,从凌乱到整齐却需要做出特殊的努力。与此理相同,无论是个人的心态还是人际关系,都有可能因为彼此的不克制而“集腋成裘”,最终演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很多离婚案中,其实双方并没有原则上的冲突,只是因为不能宽容和理解对方,总是争吵和怀疑,久而久之,感情的裂痕越来越大,直到无法挽回。
有意思的是,从研究这个问题入手,一些心理学家发现,夫妇年龄相差在7岁以上的婚姻稳定性非常之强,其中尤以10岁左右最佳。究其原因,除了年长一方常有相当的物质基础外,更主要的就是能够谦让,当一方有火气时,他(她)总是能够以孩童般的处理方式冷却,一笑了之,并且能够很快淡忘,不让鸡毛蒜皮的事影响人世间最重要的两件珍宝——感情和健康。
每日书摘:“失败者心理”使梦想渺小
就在撰写本章时,我在某个集会上做了两次演讲。那次集会有数百人从各地应邀出席,这些人都在过去一年里创下了100万美元以上的优良业绩,公司特别举办这次集会来褒奖他们。
这些出类拔萃的成功者抛弃了消极的思想、态度与想象,他们就是这样远离了失败主义。
在拥有了积极的态度之后,他们彻底相信积极思考的力量,想象成功,努力工作,于是成为了胜利者和成功者。他们的家人也在那样的过程中享受了很大的幸福。
这些,你也同样能做到。
出席者中有人很干脆地说:“我获得成功并不是靠自己,完全是我妻子的功劳。是她把我从失败者心理中拉出来的。”
站在他身边的妻子说:“我的丈夫本来就相当优秀,我所做的只是让他想起自己真正的能力和形象而已。”
她的丈夫过去不相信自己,他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在他平常的谈话中,悲观和否定的语言日渐增加。“好像不会顺利”、“他应该做得到,我不行”、“我做不好这个工作”等等。
在业绩优秀的人得奖时,他会表现出典型的消极心态:“我是不可能得奖的。”这里说典型,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象过自己成功的样子。
“请你听我说,每天听你发牢骚我已疲倦了。我了解你,你是个优秀的人才,但每次都自己欺骗自己。够了,我已经厌烦你悲观的论调了。如果这是事实那我也只好忍耐,但两者都是谎言,请你不要再说了。”
丈夫想阻止妻子数落,但妻子还是继续说下去。
“我话还没说完。我是爱你的,我很了解你,也相信你。所以我不准备默默地看着你因为无用的自卑感使自己成为庸才。像个男子汉那样和自己决战吧!以后如果你再说消极的话,我一个字也不听了。”
她一连串地说完这些才停了下来。
她的话打动了丈夫的心。他知道妻子说的是对的。为了不再说消极的话,他不得不改说积极的话。慢慢地,他自然开始做积极的思考,进而开始积极行动了。
经过努力,再努力的结果,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因此他被邀请参加这次集会,我们就在那里相遇。他搂着妻子的肩,很荣耀的看着她说:
“能有一个了解我,能激发我的潜能的妻子,实在是太幸运了。”
第三篇:关于地方政府借款中断换据问题
关于地方政府借款中断换据问题
以及调整借款期限后要求重新更换借据的协商函
鄂州市财政局:
2000年4月25日,为解决原鄂城区城市信用社市场退出所需兑付资金问题,鄂城区、鄂州市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层层向中央财政申请,经国务院批准,并委托市建设银行与人民银行办理承贷手续,贵局与市建设银行办理借款手续后,向鄂州市发放了1.5亿元地方政府借款。依照原签订协议约定,此笔借款分8年等额归还,要求按年更换借据。但从履约情况看,市建设银行于2001年4月25日,将1.5亿元地方政府借款中的第一年到期金额拆分为正常借款13125万元、逾期借款1875万元与人民银行换过一次借据后,就一直中断了换据。据了解,中断换据的原因是贵局没有依照协议约定,与市建设银行按年履行更换借据手续所致。
2001年7月12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银办发[2001]149号文件通知,为了缓解地方政府归还中央专项借款的压力,再次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政府与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重新签订了专项借款(鄂城区城市信用社)补充协议,将地方政府向中央银行借款期限由8年期调整为10年期,从2001年起分10年等额归还1500万元政府借款本金,至2010年还清全部借款本息。
2004年末,武汉分行要求我中心支行尽快处理好与地方政府借款期限调整后的相关会计手续,但因上述原因中断了换据,至今还没有按照要求做相应的处理。为此,特会同市建设银行商请贵局根据原协 议约定,依照调整后的期限,按时履行分年换据的义务,望能给予支持配合或说明详细原因。
特此函告。
人民银行鄂州中心支行 二00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四篇:换物接力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设计了从游戏热身;讲解传接各种物品的方法到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运动的快乐,同时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游戏热身法、比赛竞争法等教学方法,以多种教学手段贯穿始终。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第一环节:游戏热身。学生对此项游戏很感兴趣,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游戏中,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但在游戏中由于所选场地的空间不够宽敞,学生在奔跑和追逐中不能尽情施展,所以在没有达到游戏成功的标准,但达到了热身的目的。
第二环节:教授传接物的方法。我在课堂上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请学生配合老师做了示范:右手传接物错肩跑出的动作方法,并较详细地讲述了游戏的方法。目的是可以让学生能直接地感受到传接物的方法,然后再指导学生在慢跑和快跑中进行迎面右手传接棒和错肩跑出的练习。应该说学生的观察很仔细,学习也很认真,游戏中基本上没有看到学生传接物时发生困难,而且交接物速度也很快。
第三环节:往返传接物接力跑比赛。在掌握了正确传接物姿势的基础上开展比赛,首先学生对比赛就十分感兴趣,同时也达到了教学活动的高潮,学生们激情澎湃,跃跃欲试,表现出了强烈的展现自我的欲望。学生在比赛中加强了集体主义感。在分组上我采用了平均分成了四个小组进行比赛,这样做的目的是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
第四环节:结束部分。利用简单的放松操让学生疲惫的身心得以释放,学生们对比赛活动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同时我也对学生们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给予了肯定。
总的来讲,在本堂换物接力跑教学活动中,我的感受是学生有组织,有纪律,并积极的参与活动,认真学习动作(只有极少数学生出现错误动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准备中还不够充分,和学生沟通交流过少,对示范组织教学缺乏经验,整堂课教学过程过于急促,时间安排上还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教学换种方法得自在
教学换种方法得自在
摘要:小学作为教育中的奠基工程,应该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只有淡化分数,让教师从分数中解放出来,才能实现学生的解放;只有淡化分数,让教师大胆开足课程,才能有创意地培养学生;只有淡化分数,让教师有钻研的时空,实现教法上的改变,实现学生的减负。
关键词:转变心态
开足课程
倾注师爱
校园里常听一些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太懒了,难教死了,家庭作业只留简单的抄抄写写都不做。打电话叫家长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刚开始还有效,一两个星期后学生依然如故。”从这些抱怨中不难体会教师的焦急与无奈,是呀,在以市场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许多家长外出打工不管孩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看护好学生,迫于教育政策的压力,教师如牢笼中的困兽为分数苦苦求索。试问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教师能不抱怨吗?面对现状,作为教师深思熟虑后我认为教学换种方法得自在!现在,就以我个人的浅见谈一点体会。
一、教师转变心态,促进师生关系
现在,一夜暴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欲充塞着整个社会。同时也如飓风一样吹入教师的心田,撞击着我们失衡的心灵———许多教师当年曾经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可教育这块贫瘠的天空屡屡挫败着教师出人头地的梦想。于是乎,吾住陋室,心志也漏失也!大多数教师的思想迷失在各种娱乐里;迷失在家庭生活的琐事里;迷失在朋友聚会有形无形的攀比里。他们在教学上不思进取,部分教师自以为教了几十年的书对课本知识了如指掌,用不着备教案、备学生。殊不知现在的学生是一群头脑灵活,接受新鲜事物最多的人,他们早就厌倦了没有科技含量的抄抄写写。针对上述情况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重新定位,多反思教学上的缺失,找出每一堂课最闪光的地方。累积经验挑战自我,让学生智慧的火花碰撞在我们生机勃勃的课堂上。改变我们的心态已刻不容缓,积极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扎扎实实地上好课。以此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美好形象,消除师生间不和谐的因素。只有学生亲其师,他们才能信其道,我们的高效课堂也就迈上正轨。
二、开足课程,丰富学生生活
在许多学生的作文里,他们曾深情地叙述:童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梦,而我是梦里嬉戏玩耍的孩子;童年是一片姹紫嫣红的风景,而我是这片风景里开得最美的一朵花;童年是一首无忧无虑的歌,而我是歌声里快乐跳动的音符。读着孩子们用心书写的文字,我仿佛走进了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在一个杨柳依依的春日里,我独自徜徉在一碧千顷的生态园,堤岸上各种花儿像赶集似的竞相开放,一群活泼可爱的“红领巾”成了这一方霸主,他们或吹笛,或赏景,或绘画„„我想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淡化对学科的分数考核,从而使每一个校园真正做到开足课程,以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就特别重视开展学生的兴趣活动。根据老师们的特长合理分工,利用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课引领学生做手工、吹号、唱歌、绘画„„让学生投身到他们喜欢的项目里,整个校园兴趣活动搞得风生水起。学校教学楼的墙壁上到处挂满了师生的作品,我校鼓号队经常应邀参加兄弟学校组织的活动。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跃居弥阳镇前五名。只有做到开足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才能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升。
三、倾注师爱,关注留守儿童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涌向城市,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留守儿童”也应运而生。想到这些孩子由于亲情的缺失,心里存在着阴影,他们常常为无端小事而打架斗殴。作为教师洞察每位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变化,对他们时刻倾注师爱是非常必要的。我班的学生赵玲,她的父母在开远打工,把她留给年迈的爷爷照顾。她动不动就冲别人发火,我知道后经常找谈她心。在老师的耐心询问下,她慢慢地道出了实情:“自从我爸爸死后,妈妈找了新爸,俩人去开远打工,好长时间都没有回来看我,我非常想妈妈。夜里都梦见妈妈好几次了,醒来就是不见妈妈。”听着她的讲述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无言地抚摸着她,沉默良久道:“孩子,坚强些,挺一挺就会过去的,老师愿意把怀抱给你。”我伸开双臂,她一头扎进我的怀里,失声痛哭以至全身抽搐,我搂着她轻轻拍打她的肩膀,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回复了平静。看着她那双哭红的明眸,翕动的嘴唇,涨红的腮帮。我的泪水又一次在眼眶里打转,这是一个多么需要亲情温暖的孩子,我怎能无视她的伤痛呢?于是,我找来班上的小干部,详细讲了她的情况,希望通过集体的力量呵护她。在老师同学真诚的友爱中,她的脸上渐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是呀,对于留守儿童这个弱势群体。教师一定要给予他们关爱。
四、巧用信息技术手段,真正做到减负
现在,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随着人们对它应用的深入,越来越显示出它强大的资源整合作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增加课堂教学质的容量,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文本情境。在教学《望洞庭》一文时,我应用信息技术为文本增添了具体可感的画面、声音等效果,再现了洞庭湖秋夜的美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听得十分专注,一节课上下来师生反映良好,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大胆尝试吧,让我们改进教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真正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真正做到为学生减负。
总之,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必须是思想阳光,身心愉快,鲜活灵动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不应该受分数的禁锢,小小身躯就被写呀算呀压得喘不过气来。小学作为教育中的奠基工程,应该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人文的情怀。只有淡化分数,让教师从分数中解放出来,才能实现学生的解放;只有淡化分数,让教师轻松从教,大胆开足课程,才能有创意地培养学生;只有淡化分数,让教师有钻研的时空,才能实现教法上的改变,真正实现学生的减负。我呼吁教学换种方法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