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02:2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

第一篇: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

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顶牛”

2008-03-24 07:59:55 作者:郑纳 浏览次数:3813 文字大小:【大】【中】【小】

来源:摘录

时下,学生对教师的“顶牛”事件常有发生。其中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顶牛”。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顶牛”时,应慎之又慎。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处理好学生的“顶牛”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事发中,冷静而不燥热。当学生的“顶牛”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作为班主任必须用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顶牛”事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二、事发后,静缓而不急动。一些班主任在“顶牛”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学生科寻求解决的办法。在“顶牛”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学生会很反感,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要缓一缓,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顶牛”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如果自己能解决,就不要找学校、找家长。另外,对于学生的不尊敬,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尽可能放在课后处理;公共场合发生的事情不要当众批评,可以换个环境个别交换意见,或者通过第三者向被批评的学生传递批评信息,或者创设氛围让他于“无意之中”听到你的批评意见,这就好比“隔壁有耳”,故意让学生在“无意之中”了解到你的批评意图,从而认真审视自己的言行,改正过错,弥补

不足。

三、处事方法上,深切而不敷浅。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即使自己说得非常正确,也常会遇到学生的顶撞与对抗,很多老师对此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后,他或多或少都可以为自己找点“正确”的理由,加上犯了过错后,他的防犯心理特别强,就像一座防犯坚固的堡垒。教师如果不好好地寻找突破这个堡垒的薄弱点,学生当然听不进你的正确批评。教育学生时,效果如何,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教师讲得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是否找准了“切入口”。切入口找准了,犹如庖丁解牛,得心应手,毫不

费力。

我曾教过一位名叫周强的学生,母亲过世不久,其父很快就找了一位年轻的女人同居,他强烈反对,但其父居然说宁可不要他也要那个女人。此事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了很大的创伤。此后,他家的家庭“战争”就没有断过。周强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当时我刚接班,不了解情况。发现他的不正常后,曾多次与其谈心,然后自以为是的对他进行指点,但没有收到一点成效。一天,上课时,我发现他走神,就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理直气壮地说:“我不会!”我说:“不会,怎么还理直气壮的?”他说:“谁让你叫我!”当时,我很生气,觉得平时对他那么关心,都是白费。但立刻联想到他的种种表现,意识到他的“顶牛”只是表象。当天中午放学后我俩都没吃饭,谈了近两个小时。我没有责备他的“顶牛”,而是希望为他分忧,他把所有的委曲全说了出来。这一次谈话我完全是个听众,但效果出奇的好,他好像通过这

次谈话卸下了一个大包袱。

四、处事态度上,真诚而不虚伪。有时,“顶牛”事件发生后,班主任怕把事件扩大,伪装自己的情感,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顶牛”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不光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连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伤害,更无法开展班主任工作,只能当逃兵,辞去班主任工作。当“顶牛”事件已经发生时,作为教师应放下架子和面子,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学生的“顶牛”是因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今后努力寻找出适合教育他的方法。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把握好处罚的尺度,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顶撞,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

故意顶撞老师现象的案例分析

学生顶撞老师,是老师最难以容忍的事情。而这样的问题在绝大多数学校都会存在。有这类问题的学生往往意志薄弱,情感脆弱,常常躁动不安,时常摆出一副目空一切的架势,他们经常故意和老师对着干,以顶撞老师来表现自己的“能耐”。能否做好这类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对教师修养与智慧的检验。

一、小伟的故事 “老师,老师,教室里又打起来了,您快去看看吧。”我正在食堂吃早餐,碗里的米线还没吃到一半,班长就气喘吁吁地跑来找我。我知道肯定又是小伟带的头。放下手中的筷子,我三步并作两步冲向教室。

刚到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乱哄哄的一片,还夹杂着“大”、“用力打”、“打得好”的叫喊声。我冲进教室一把来开小伟,大声喝道:“住手!”起哄的学生被震住了,多达数孩子都退回到自己座位上。我正想把打架的两个孩子带回办公室问话,没想到小伟冲着我就喊:“我不是你的学生,我不要你管!”说完转身就冲出了教室。看着小伟怒气冲冲的背影,我不禁想到第一次见他的情景。

第一次接手这个班,我走进教室时,一个矮矮壮壮的男孩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其他的孩子都睁着无邪的大眼睛,好奇的打量我这个新老师,只有那个男孩看起来攻于心计、少年老成,非常漠然的看着我,那眼神分明有一种“挑衅”的东西在闪动,他就是小伟。

以后小伟的这种表现让我不得不更加注意他了,因为他的故意顶撞常常让我心里堵得慌。一次,我走进教室,看到地板上赫然躺着几张揉皱了的纸团。我问谁仍的,一个男孩说是小伟扔的。我转向他,顺口问是不是他仍的?为什么不扔到门口的垃圾桶里?我话音刚落,小伟马上喊起来:“是我仍的,怎么样?”还有一次,正在听写。其他学生都在低头写着,小伟还不紧不慢的玩弄着手中的圆珠笔。我走到他身边,用手敲了敲他的桌子。没想到他一抬头就瞪着眼睛冲我大声喊道:“你干什么,神经病!”他的大嗓门吓了我一大跳。重要的正面“冲突”几乎成了课堂的“协奏曲”!

在学习上,他从来都是应付了事。尤其在书写方面,我只能把他写的字叫做“天书”,每次批改他的作业,就像是考古似的很费眼力。我在他的作业本上没少写“书写不工整”这几字,他却把我的评语作为描红的字帖,很细心的把那几个字描了一遍。我指着他描过的字责问他,他可是很大方的说:“老师,您的字很潇洒,我这是在练字呢!”

在我们老师心中,他实在不是招人喜欢的孩子。可他却特别有号召力,身边总有一群“仰慕”他的孩子跟随左右。今天的打架事件,仅仅是因为同学之间一个小小的玩笑,小伟为他的“哥们”打抱不平。而那些起哄的孩子也多是他的“仰慕者”。

事情过后,小伟变得更加沉默寡言,除了他的“弟兄”,谁的话他都不听,谁叫他都不理。我决定对这件事情“冷处理”,对他的这种行为暂时不追究,这会儿我和他说什么,他都是听不进去的。但暗地里我开始多方了解小伟的情况。我还找到他以前的班主任,知道小伟属于那种经常无故顶撞老师的学生。只要能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哪怕带来的是同学的起哄,老师的惩罚,他都感到很满足。所以,他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班主任心中的一块“顽疾”。从学生口中我知道小伟的成绩一直不理想,老师们都不喜欢他,只要他一闯祸,老师们除了惩罚还是惩罚,班里的活动老师也不愿让他参加。可小伟在男生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因为他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看来这个孩子的心地并不坏。要转化他,还得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真切关怀。而我,平时对他的关怀就不够,和其他老师一样,只要他一犯错,同样也是简单的说教加没得商量的惩罚。何况教育好他,就等于带动了一大片,他毕竟是男孩子心中的“老大”。

从其他同学口中我知道小伟家是卖鸭蛋的。我叫一个孩子带我到市场,找到了他家的鸭蛋摊,见到了小伟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正躬着腰给客人数鸭蛋。老奶奶见老师来了,感动地说:“谢谢老师对小伟的关心!这还是老师第一次上门啊!这孩子从小就不服管教,性格倔强。父母又没文化,还要打理家里的养鸭场。这孩子让我们一家人操碎了心啊!”望着老奶奶的白发,听着她颤颤巍巍的话,我心里不是感动,切多了一份自责——对小伟的关心太少了、太晚了。

二、问题与危害及原因分析

(一)问题与危害

故事中的小伟经常故意顶撞老师。这种情况在班级管理中并不少见,有这类问题的学生常常无缘无故地顶撞老师,出言不逊,遇事不轻易认错,难以沟通。这类学生虽然只是少数,但如果不注意引导,他们对老师的敌对情绪和顶撞会越来越严重,进而影响师生关系和班级正常秩序,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阻碍和困难。同时,也会使这类学生在行为规范和人格修养方面出现障碍,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上学后,家长认为孩子既然送到了学校,孩子不听话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所以从来不会主动和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各种表现。因为缺少了家长的配合,也造成了老师对小伟教育的不力。

2、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

由于小伟的成绩不太理想,又没有很明显的长处,很难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而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因此,小伟只能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得到老师的关注,甚至不惜伤害师生之间的感情。另外,教师的“恨铁不成钢”加“浮躁”的心理和做法反倒加剧了小伟的叛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教师必须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正确施教。

三、教育策略

1、做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

学生顶撞老师,有的时候责任就在于我们教师自身的浮躁和不可理喻,所以教师要严于律己,学会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除了专业素养,更多地表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责任感和执着、对教育人生的乐观和豁达上,而这些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首先是个职业的阅读者和学习者,只有多读书、勤思考,才能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源,不仅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也滋养了学生的人生。

2、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经常顶撞老师的学生大都在学习和班集体中表现一般,因此,他们往往处于边缘状态。但他们也和其他学生有同样一种心理需求,那就是引起老师的关注。于是他们故意顶撞老师。小伟的顶撞更多的是为了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这种故意顶撞其实并无恶意,但得不到老师的正确对待,却加剧了小伟的逆反心理,使其行为变得更加不合常理。因此,班主任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各种表情和行为,分辨学生的问题所在,并给予必要的疏导和关注。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真切关心后,他心中的“坚冰”迟早会融化的。

3、寻找闪光点,树立自信心 经常故意顶撞老师的学生表面上很“强大”,其实内心是自卑的。每片叶子都有闪光的一面,在教育时,首先要用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利用这些闪光点,并使其得到弘扬,使之成为转化“问题生”的一剂良药。

4、降低要求,搭建平台

对于小伟这样的孩子,班主任不能以统一的高要求来束缚他们,而应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只要他们的言行举止没有影响和伤害到其他人,我们就应该给予肯定并强化他们的这种意识。班主任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多发面为他们搭建享受成功的平台。一旦使他们的“小聪明”转到关心学习和集体上来,他们就能主动地融入集体生活,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总之,这类问题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出言不逊,话语出格。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首先要避免急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只有我们保持冷静的态度,保护学生的自尊,技巧地回避学生的顶撞,通过分享学生各自的优势进行诚恳、用心、深入细致的沟通,这种转化效果才是水到渠成的。教学应该是“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去触动另一个灵魂。” 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累积经验,不断地深刻反思,以独特的人格魅力修养和教育智慧播撒出一片片绿洲,让教学绽放流光溢彩!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未分类 > 文章正文 刊社推荐-我来创建一本属于自己的杂志>>>> 学生顶撞老师案例分析 推荐本文

------------------

□ 李海岩

(保定市女子职业中专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学生顶撞老师后教师应该怎样处理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由此教师应该具备和提高什么素质。

关键词:顶撞老师;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教师素质

The student against a teacher case analysis

Li Hai-yan

Abstract:The student against empress the teacher a teacher how should processing then can let student understanding arrive oneself of mistake, from here the teacher should have with exaltation what character.Key words:Against a teacher;Analysis reason;Work°out a problem;Teacher's character

一天上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学生李波来请假,李波同学近来屡次请假,我从其他同学处了解到他经常冒看病之名出去上网,这次他又因感冒来请假,我看他生龙活虎,不像真生病的样子,但又不想直接揭穿他,于是就说:“李波,我知道你病了难受,但我相信咱作为男子汉,肯定能坚持上课,是么?”

可没想到李波马上不耐烦起来:“你就说你准不准吧!废什么话呢。”

我一看他这么激动,现在根本没办法沟通,就说:“以你现在的状态咱没办法交流,你先回去冷静一下吧!”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李波居然说:“他妈的你等着!”“咣”一声关门就走人了。

在发生这件事情之后我特别生气,当时就想把他送到学生处,但冷静下一想,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的脸就像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成年人犯错都难免,更何况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呢,而且我相信他一定会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找我承认错误。

到了下午上课的时候我更一如往常对待他没有丝毫的不屑,甚至可以说更加优待他了。果然刚下课他就主动地诚恳地向我承认了由于他一时冲动所犯下的错误,我还帮他分析了冲动的害处,他也认识到了冲动是魔鬼,并希望我能帮助他改正,我当然毫不犹豫答应了。

从这件事发生之后,我发现我和李波的心更加贴近了。至今我们双方都没有提起过那次不愉快的谈话,我想也没有必要再谈起。虽然我不知道我的做法是否真的对他起了作用,但现在看他不但严于律已而且能主动帮助我管理班集体了,我觉得这是好事是事实。这一案例又引起我进一步思考:对于这样“在家里做惯了霸王,父母拿他没办法”的学生,如果我当时对他这种目中无人的言语还以以暴躁的训话,直至送到学生处处理,结果会怎样?我想受了处分,他可能会态度软下来,但不知这件事对他一生来讲会是怎样的印象和影响。

我觉得在这件事上,我以一位人民教师对学生一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忍了自己的委屈,才赢得了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但如果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在当前的教育现实中确也是这样一种,每次我都这样做,我会变成什么?或者换位学生他最终不领老师的情,以为这是老师怕他,越来越张狂呢?再或者这样的顶撞是在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呢?我该怎么办?有没有更好的学生易于接受,老师又不受委屈与怨气的方法呢?其实我们应该首先分析学生顶撞老师的原因。

学生开始顶撞老师,一般都是发生在青少年时期,教师不应该简单视为学生对老师的不尊敬。要为学生寻找理由。学生顶撞老师虽然是消极的行为,但却是显性的师生隔阂的表现。如果这种隔阂隐藏下去,势必为教育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学生顶撞老师,切不可以力压服,否则会埋下隐患,要因势利导,顶撞无非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教师的错误,那么教师就应该下课后个别谈话,找出根结,消除隔阂,引导他们学习上大胆质疑,引导他们采取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既然顶撞无法避免,我们只有正确对待。

有人说宽容是美德,我认为宽容更是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很难快乐生活。所以我们首要的一点是要有宽广的胸怀,毕竟我们是老师,他们还是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们都做的很好还需要我们教育吗?

其次要体会他们的处境,特别是一些各方面表现不尽人意的学生,他们在家里家长没有好脸色给他们,来到学校可能因为没有完成作业。上课纪律不好,屡次受到批评,这种情况下,顶撞老师成了他们的发泄口。

再次要寻找时机解除误会,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能和谐师生关系,为我们上课创造一个良好的愉悦心情的氛围。

最后我们教师也要进行自我批评和反省,学生顶撞教师,虽然曲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也与我们的语言随意有关,所以我们在批评学生时还是要注意语言的,也要了解学生的性格,选择适合他们以及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谐师生关系,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文章来自:全刊杂志赏析网(qkzz.net) 原文地址:http://qkzz.net/article/80906a04-7265-49c3-a8c3-fbf909a4b104.htm

第二篇: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顶牛”

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顶牛”

时下,学生对教师的“顶牛”事件常有发生。其中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顶牛”。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顶牛”时,应慎之又慎。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处理好学生的“顶牛”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事发中,冷静而不燥热。当学生的“顶牛”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作为班主任必须用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顶牛”事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二、事发后,静缓而不急动。一些班主任在“顶牛”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学生科寻求解决的办法。在“顶牛”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学生会很反感,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要缓一缓,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顶牛”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如果自己能解决,就不要找学校、找家长。另外,对于学生的不尊敬,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尽可能放在课后处理;公共场合发生的事情不要当众批评,可以换个环境个别交换意见,或者通过第三者向被批评的学生传递批评信息,或者创设氛围让他于“无意之中”听到你的批评意见,这就好比“隔壁有耳”,故意让学生在“无意之中”了解到你的批评意图,从而认真审视自己的言行,改正过错,弥补不足。

三、处事方法上,深切而不敷浅。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即使自己说得非常正确,也常会遇到学生的顶撞与对抗,很多老师对此难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后,他或多或少都可以为自己找点“正确”的理由,加上犯了过错后,他的防犯心理特别强,就像一座防犯坚固的堡垒。教师如果不好好地寻找突破这个堡垒的薄弱点,学生当然听不进你的正确批评。教育学生时,效果如何,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教师讲得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是否找准了“切入口”。切入口找准了,犹如庖丁解牛,得心应手,毫不费力。

我曾教过一位名叫周强的学生,母亲过世不久,其父很快就找了一位年轻的女人同居,他强烈反对,但其父居然说宁可不要他也要那个女人。此事在他的心灵中留下了很大的创伤。此后,他家的家庭“战争”就没有断过。周强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当时我刚接班,不了解情况。发现他的不正常后,曾多次与其谈心,然后自以为是的对他进行指点,但没有收到一点成效。一天,上课时,我发现他走神,就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理直气壮地说:“我不会!”我说:“不会,怎么还理直气壮的?”他说:“谁让你叫我!”当时,我很生气,觉得平时对他那么关心,都是白费。但立刻联想到他的种种表现,意识到他的“顶牛”只是表象。(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当天中午放学后我俩都没吃饭,谈了近两个小时。我没有责备他的“顶牛”,而是希望为他分忧,他把所有的委曲全说了出来。这一次谈话我完全是个听众,但效果出奇的好,他好像通过这次谈话卸下了一个大包袱。

四、处事态度上,真诚而不虚伪。有时,“顶牛”事件发生后,班主任怕把事件扩大,伪装自己的情感,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顶牛”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不光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连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伤害,更无法开展班主任工作,只能当逃兵,辞去班主任工作。当“顶牛”事件已经发生时,作为教师应放下架子和面子,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学生的“顶牛”是因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今后努力寻找出适合教育他的方法。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把握好处罚的尺度,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顶撞,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情景应对

参考资料

1、你教的学生与别的教师发生冲突了,其他学生拉你去帮忙,你会怎么处理?

2、上课铃打响了,学生乱做一团,你会怎么处理?

3、专科老师老向你说,你们班这个不好,那个不是,你会怎么处理?

4、一个同学告诉你,某某同学偷东西,你会怎么处理?

5、语文测验上,你们班有学生在传纸条,可该生不承认,还告诉家长老师冤枉他,你会怎么处理?

6、有学生打架了,你会怎么处理?

7、班上的学生不爱搞卫生,觉得累,觉得脏,你会怎么处理?

8、一个同学带回来一个宠物机,大家下课后都围着他,你会怎么处

第四篇:农村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对策略

农村小学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对策略

希望小学:**

摘要:班主任工作虽然繁琐又劳累,但为了孩子,必须潜心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加强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专业的心理教师比较缺乏,心理教育也没有得到普及,尽管学校教育一直提倡注重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也是心有余力而不足。所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便落在班主任的肩上。

关键词:农村

班主任

心理健康

策略

身为基层的一线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六年来,一度担任班主任的我发现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专业的心理教师比较缺乏,心理教育也没有得到普及,尽管学校教育一直提倡注重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也是心有余力而不足。所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便落在班主任的肩上。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影响小学生心理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家庭原因。家长对其在物质上有求必应;生活上过度地保护和干涉;学习上过分计较成绩,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了心理障碍。还有许多孩子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由于工作常常不在家,形成了单亲家庭或家中缺少与父母沟通,看到别人一家和和美美,就产生了自卑心理。就我班学生父母离异的就占20%,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占60%,父母有一方在外打工的占25%,这样孩子得不到父爱、母爱,渐渐就形成了不健康的心里。另外,社会,学校、老师、同伴对孩子心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起点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绩上的竞争和父母期望值过高的双重压力下所产生的学习上的厌学、弃学、逃学等情绪和行为;其次,叛逆情绪和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如抵制父母、老师,性格孤僻、不合群、自控能力差等;另外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导致的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如欺负同学,毁坏公物,组建小团体等。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虽然只是存在于部分小学生中,但是问题如果不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会对存在问题的学生本身的成长和生活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这些不良影响会波及周围同学,影响学校正常的有序的教学工作,破坏教育的本来意义。

三、实践工作中应对策略:

(一)做学生子的知己,让其倾吐心声。

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很多,作为家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灵很难敞开,也就很难沟通、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疏导,往往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损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我们教师平时不能以师道尊严摆架子,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己的朋友,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他们才会没完没了地向你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这样我们才好“对症下药”。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班主任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并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作文教学中布置《我想对老师说》的题目,或让学生写小纸条,偷偷地夹在老师的书里等,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

(二)用爱滋润,用心导航。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就像一场绵绵的细雨滋润着幼苗茁壮成长。班主任爱学生,先要无条件尊重和接纳他们,坚信他们能自我完善,走出阴影。这种尊重和接纳,不是接纳和赞同他的错误,而是尊重和接纳这个犯了错误的学生,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犯了错误的孩子一样。,少说多听。要创造条件和氛围,让学生多倾诉,宣泄情绪。要尊重、理解其感受,只有让他们认为老师是尊重理解自己的。才可能拉近距离。另外不能批评和指责受辅导者。如果批评指责有效果的话,就不可能发展到这个地步了。具体说,就是要先避开孩子的错误,从别的角度入手,慢慢让该生自己发现问题、认清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老师如果习惯“皱眉头看学生,从不面带笑容”,对学生批评是大声地责骂,而缺乏了解和关爱,那么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学生心情压抑、情绪低落。这不仅影响他们目前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还会造成障碍。相反,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用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灵,用心去导航学生的言行。一个和蔼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抚摸,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便会在老师的爱中感化,健康成长。

(三)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所以班主任要多组织一些活动或比赛,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如表演小品、诗歌、舞蹈、歌曲、绘画、写作、演讲等精彩的节目。近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惯例,让学生说一件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或者讲故事等。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他们的心里得到满足和平衡。尽情地展示自我,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效应,他们会朝更远大的理想努力。这样,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会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明确前进的方向,心理更健康。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源泉。因此,我在实际工作中就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身心特点,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一些生动活泼、健康积极、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如为留守儿童过生日,过中秋,端午节等。利用节假日,组织其给父母打亲情电话。我发现有些学生非常乐于与人交往,但交往常常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不容易接纳他人,容不下别人一点点不足。我就组织学生开展“拔河”“小组夺红旗”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活动,有着不需要刻意营造就存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在活动和交往中引导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培养他们优良的个性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也常利用学生一般崇敬英模的心理引导他们向英雄人物学习,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开展“讲革命英雄故事”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

(五)、指导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落,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对孩子无暇顾及,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还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娇纵了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的心理„„以上家庭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孩子心理上畸形发展,在性格上孤僻、胆小、忧郁、人际关系不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人合作等。危害着孩子的心理健康。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应主动争取家长交流,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才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一方面利用家长会,就共性问题与家长进行双向交流、沟通、相互配合;另一方面、通过电话和个别谈话方式,就个别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找出病因,密切合作,架起家长、学生、教师情感交流的桥梁。

班主任工作虽然繁琐又劳累,但为了孩子,必须潜心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加强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个孩子的头顶上都有一片蔚蓝的天空,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生活成长!

参考文献:

1、沙莲香《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年2月

2、《学校心理学》作/译者:徐光兴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第五篇:学生离校出走应对

中学生频频离校出走的背后

4月13日至19日,湖北荆州市江陵区和沙市区各两所中学先后有31名中学生出走或逃学。虽然学生目前已被找回,但这一事件引起的余波令人反思——中学生频频离校出走的背后。

4月19日晚,湖北省荆州某电视台播出一则消息:4月17日下午,江陵区某中学有7名学生离校出走。电视台同时呼吁这些学生:“如果你们看到电视节目,希望你们尽早回家,你们的家人和老师十分挂念你们。如果有好心人看到他们,希望你们与本台联系。”

除该中学外,荆州市还有3所中学也同时发生了学生逃学、出走事件,离校出走学生人数在一周内上升至31人。一时间,荆州学生逃学、出走事件在当地引起不小的震动。

学生逃学、出走后,4所学校高度重视,及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拉网式查询,同家长们一起分析去向,到周边地区寻找,并请公安部门、新闻媒体协助搜寻,终于将逃学和出走的学生一一找回。与此同时,湖北省有关领导作出批示,省教育厅派出专题调查组赴荆州市进行调查,以弄清学生离校出走原因,并防止事态蔓延。

调查组通过与出走学生交谈,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教师及家长座谈,从调查问卷中作抽样分析后认为,学生出走除了现行的招生制度、教育体制、传统理念等方面深层次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导火索”。

“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心理负担重,最终厌学、逃学。”调查组成员分析说,目前,分数仍是高中、大学录取的重要依据,家长和社会评价学校和教师主要看升学率。为了应对高考、中考,许多学校经常举行大型考试,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外,还有周考、月考以及不定期的联考,并且根据考试成绩排名来排座位。

一些“屡考屡败”的学生对学习感到恐惧,越来越厌学,最终导致逃学。在学生丁兵写给父母的两页留言中,有这样一句话:“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没有好好读书,辜负了您对我的期望„„”他说:“每天有永远做不完的作业,天天就是读书、考试,令人厌倦。”

不规范的管理方式也激化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沙市某中学7名学生的集体出走,与其班主任的“高压政策”和为期一个月的“整治”有关。原来在学生集体出走之前,这7名学生深夜逃学上网被学校发现,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班主任把他们列为重点“整改对象”,要求他们每人每天写两篇深刻的检讨,而且字数不得少于300字,要连续写一个星期,直至深刻认识到错误为止,还要在星期三的家长会上念。“因害怕家长批评,我们只好选择出走。”出走学生小丁说。江陵某中学不仅要求出走的学生在家“家教”一个星期,还要求学生、家长与班主任签订《协议书》,保证“接受学校惩罚,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如出现情节较为严重的违纪行为,则自动退学,有其他后果与学校无关”。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过高的期望值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得学生形成了逆反心理。学生张平在给父母的留言中说:“我知道成绩很差,不能考上高中,所以我早就不想读书了。你们知道吗?你们每次批评我之后,我都很后悔„„”

湖北省教科所专家指出,发生在荆州的“出走事件”,值得社会、学校教育者和家长们反思,反思孩子出走的根源,反思如何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出走事件”让学校和家长清醒地认识到,需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互信和协调机制,形成育人合力。一些学校负责人表示,将建立“家校联系卡”,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共同管理学生,并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帮助家长确立新的择业观、成才观,切合实际地为子女确立学习目标,科学设计成才之路,以达到育人目的。

湖北大学教科院叶显发教授表示,应加强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学校要重视挫折教育,教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心灵,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解除学生心灵疙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

湖北省教育厅基教处一位负责人认为,为孩子成长创造环境还需要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同时,要在学校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中学生离家出走心理分析

做老师的会发现,现如今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案例越来越多,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为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这些祖国的花花朵朵们,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指责,简直成了橱窗里的瓷瓶,碰不得摸不得。

面对这一社会问题,有人分析出各种外在原因。然而,如果能换个角度,从学生自身心理层面作以分析,想必对于问题的研究不无裨益。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接触过一些有过离家出走经历的学生。在大量地交流走访、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学生内心,真正了解到学生的离家出走的心理,现作几点分析,希望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一、厌学心理

现在的学生存在着十分普遍的厌学心理。其根源,既不在于某个别教师,也不在于某个别家长,而是我们所大力推行的以选拔人才为目标的精英教育和并不彻底的义务教育以及夸美纽斯创立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式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所致。班级授课制的根本弊端在于大面积规模化教育之下却无法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学习的第一天开始,学生的好中差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参差不齐的学业素质经日积月累后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两极分化状况。而义务教育却是忽视差异而片面要求同一级学生同时升学,加剧了分化。九年级后中学阶段尚未结束而义务教育不再继续,接下来的中考高考却是明显具有选拔功能。于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校、家长、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不是学生是否接受了义务教育,而是这个学校这个老师是否培养出了拔尖人才。在家校合力下,我们没有对于这些坐在同一班级而两极分化了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相反,大量超出学生能力的任务压在了全体学生的身上,这就是全国学生都喊累的根本原因。就基础好的学生而言,强忍压力得到的是越来越拔尖。基础不好的学生却是早已不堪重负。我们以牺牲了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为代价选拔出那百分之二十的人才。这样的教育造成了学生普遍的厌学心理,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内心早已放弃了学习,过激者则以离家出走来逃避学习。

二、厌家心理

作为出生成长的寓所,家庭原本应该是学生心中最温馨的港湾。可是作父母的,你们可曾想到,你的孩子竟会厌倦于家的庇护?

让学生产生厌家心理的家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亲型、重组型家庭,另一类是以望子成龙为表现的重压型家庭。两类家庭的共同点是家庭缺少关爱和温情。前者由于学生父母离异,父、母、子女这种三角稳定性被打破,父母在各为生活时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或是只作生活上的供给而不给以思想上的精神上的指导,或是干脆将小孩交给爷爷奶奶,导致孩子性格变异。后者在父母过分追求学生分数成绩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人格等情感教育,缺乏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开口分数闭口成绩,别无话题。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疏远,家庭失去亲和力和向心力。这两类家庭中的孩子均会产生厌家心理,从心里渴望逃避家庭监管,以外出离家的方式来寻求解脱。

三、逆反心理

家长和老师差不多有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逆反?逆反期提早而且强烈,常常刚入初中竟变得父母感觉孩子仿佛变了个人,变得几乎不认识了。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既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各个时代都有,只是现在愈发明显起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独生子女性格的自然缺陷,另一方面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多处于中心地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个个俨然小皇帝小公主。由于没有史弟姐妹,如果家长再没有意识引领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就很容易使得他们在性格成长和人格形成上产生变异,变得乖张叛逆,难以相处,进而形成逆反心理。

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极为重要的诱因。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过分苛刻和啰嗦,特别是作母亲的,成天絮絮不止,另人反感;二是过分疼爱,舍不得批评一句。溺爱娇惯的结果是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受不得批评,炮仗一般一点就着,极易发怒而失去理智。最为常见的是从小娇惯,没有育其品行和习惯,等到孩子大了发现了问题时则束手无策,不管吧难成人,管吧是一讲就崩,极度逆反,这时的家长便是欲哭无泪。具有逆反心理的孩子都是离家出走的高发人群。

四、效仿心理

当周围有熟悉的学生发生过离家出走的事情后,如果家长处理不当,舆论导向错误,则会如多米诺般产生连锁反应。

这种效仿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从学校出走之后。学生离家离校的出走行为原本是许多复杂诱因所致,然而现在的人也不知道怎么了,只要孩子在学校一发生什么事,小到鸡毛蒜皮大到死人事件,毫无悬念地一律不分青红皂白将责任推向学校,仿佛学校及学校的老师兼有保安保姆保镖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等一系列职务一般。学生若是从家出走,他二话不说,若是从学校出走的,那么,学校,相关的老师,你死定了,必是在学校大闹一场大骂一场大干一场,再打个电话给警察局打个电话给电视台。更具世界性奇观的是警察局电视台也会毫无悬念地一边倒,将学校及相关老师搞倒搞臭,仿佛这做老师的前五百年后五百载就已经对不起家长对不起学生对不起社会了。

其结果如何?结果便是令所有学生和家长都明白,只要学生离校出走了,那么就是有理者了,是胜利者了,之前那学生所有错误也都成了正确,死定了的一定是老师。于是,那些因着这个教育制度而必然产生的后进生们在违反了纪律后终于找到了一条最为便捷而又最为实用的逃避惩罚转败为胜的秘笈——从学校出走。当老师家长为学生的出走而心急之时,那躲在暗处的某生窃笑不已——老小子,我还治不了你?我一出走我爸我妈非要了你的命不可!

以上分析了中学生离家出走的几点心理原因,虽不全面,但大体如此。另有一些心理原因,如迷恋上网、拜金思想等等,由于和以上心理原因错杂交融,所以不再另作分析。希望做家长的做老师的以及其他教育研究者们能够认真对待中学生离家出走这一社会性问题,共同努力,从源头治起,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改革我们的教育制度,让我们的教育回归理性,让现象不再成为现象。

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分析和应对

学生离家出走,无论对于家庭还是学校,都是大事情。据我们的经验,学生离家出走很少属于偶然事件,孩子都知道家是他的避风港和根据地,矛盾不积累到相当程度,不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孩子是不会离家出走的。所以,解决离家出走问题,关键在预防。其实只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离家出走并不难防止。

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离家出走属于家庭教育问题,和学校没什么关系,这种看法有些偏颇。事实上,单纯因为家庭原因出走的学生是比较少的,一般说来,孩子离家出走,都是家庭、学校的共同失误而且互相配合(这是一种负面的配合)造成的。再说,孩子一出走就要旷课甚至辍学,而且家长肯定来找学校求援,学校逃不脱干系,躲不开麻烦。要知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基础出了问题,上层建筑就摇摇欲坠,所以,即使从学校自身利益出发,教师对学生离家出走问题也必须重视。现在的孩子,离家出走有愈演愈烈之势,学校没有研究,没有对策,就跟不上形势了。

孩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呢?

一个人主动离开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无非两个原因:或者他要避开什么,或者他要去追求什么。孩子离家出走为什么?无非是逃避学习,逃避家庭,追求自由,追求。陕 乐。如果我们把家庭搞得不是让他那么厌恶,把学习搞得他还能忍受,他在家庭和学校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快乐和自由,他肯定不会出走。

下面我们对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和对策做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我们先看离家出走的学生在躲避什么。

他们在躲避学习,他们讨厌学习,讨厌学校。不回家却继续上学的学生极少,离家出走的学生逃避学校的愿望往往更加强烈,离家必然离校。

以下原因可以导致学生离家离校。1.学习长时间受挫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上不去,教师经常向家长告状,家长于是经常给孩子加压,责骂惩罚,唠叨不已,却没有给孩子具体指导。孩子觉得回天无力,彻底失去信心,为了避免眼前的痛苦,就可能出走。

这就可见,当学生成绩长时间上不去的时候,如果教师、家长少点批评指责,多点切实、具体的指点,使孩子有点进步,有点盼头,不致彻底绝望,他是不容易离家出走的。2.学习成绩突然下降

有的学生本来成绩还不错,因为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于是教师、家长给了巨大压力,孩子无法承受,又想不出摆脱困境的办法,也可能出走逃避。

如果教师、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突然下降不那么大惊小怪,采取宽容等待加帮助的态度,这种学生也不会轻易出走的。这种出走的学生,往往是教师、家长急躁情绪和直线思维方式的牺牲品。

3.面临留级或升学无望

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如果某个学生知道自己要留级了,或者知道自己升学无望了,可是家长对他期望值又很高,态度又一贯很严厉,孩子知道自己一旦出现留级或考不上学等情况,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出于恐惧,也可能离家逃走。

所以教师不应该随便用留级呀、考不上学呀等话吓唬学生,要知道这种语言对胆大的学生没有用处,对胆小的学生则只有害处,有可能逼得他们离家出走。万一遇到有些学生确实可能留级,或者完全没有升学的希望,那应该首先悄悄找家长做好工作,让他们面对现实,让他们保持冷静,让他们帮孩子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然后在适当时候,再把消息告诉学生,跟他一起商量下一步怎么办。4.成绩虽好而极度厌倦

有些学生成绩很好,表现也不错,却突然离家出走了,有一种可能是,家长和教师对孩子要求过高了,孩子胆小,或者历来听话,努着劲满足家长和教师的愿望,其实心里很不愿 意,活得像演戏一样。终于有一天疲倦、厌烦到了极点,戏演不下去了,于是卸妆跑出去了。这种离家出走的学生回来之后会痛哭流涕表示悔过,但是不久又可能逃跑。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家长千万不要轻易认为孩子是欺骗大人。他们实在太需要休息和娱乐了,这是本性的流露,正常需要的显现,不一定是道德品质问题,他们心里其实很矛盾、很痛苦。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和教师不要搞道德说教,不要扣道德帽子,不要继续拧紧螺丝,而要有所放松,甚至宁可让成绩下降,也要保住孩子的健康心理。确实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让孩子请假一段时间或者休学。如果孩子的老师属于那种极其主观死心眼的人,家长注意不要和这种老师盲目保持一致;如果家长是那种极好面子不顾一切逼子成龙的人,教师一定要开导他:孩子第一,成绩第二,保住人是第一位的事情。5.人际关系不好

学生也可能因为人际关系过分紧张无法解决而离家出走。关于亲子关系紧张,下面再说,这里说学校的人际关系。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指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很不好,老师对学生有成见,总是挑学生的毛病,甚至冤枉学生,这种事情也是有的。如果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和教师保持一致(他以为这是配合老师工作),学生无计可施,每日生活在痛苦的煎熬之中,冲动起来,也可能离家出走。学生在学校屡受同学欺负,教师和家长不能有效地保护孩子,急了他也可能出走。有的学生早恋,教师莽撞地通知了家长,家长又属于简单粗暴的人,孩子出于恐惧,也可能出走。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发现孩子总是郁郁寡欢,就应该耐心询问缘由。如果属于人际关系问题,就应该认真帮他梳理解决。只要教师、家长细 心,这类出走并不难预防。

以上主要是从学校角度谈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下面我们从家庭角度讲。厌学可以导致离家出走,厌家同样可以导致离家出走。什么样的家庭有可能导致孩子出走呢? 6.应试家庭

这种家庭,所有的成员,整个生活都围着孩子的考试分数转,家庭失去了主体性,成了学校的附庸,大家都成了分数的奴隶,生活极其枯燥,几乎没有其他乐趣。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确实是一场灾难,孩子小时候无力反抗,长大了忍无可忍,就可能出走。他会发现出走之后,父母果然对他做了让步,他的“罢工”胜利了。尝到了甜头,他以后就可能不断出走。

所以,教师如果发现某学生的家庭属于应试家庭,千万不要高兴,不要以为这种家长是积极配合老师,要知道,他们正在给学校埋地雷。对这种家长,要赶快告诉他给孩子减负,双休日带孩子去玩一玩,趁地雷还未爆炸,赶快起掉它。不然家长、教师将来都麻烦。7.矛盾家庭

夫妻不和,经常吵架闹离婚,或者婆媳关系非常紧张,或者家长教育观念不一致,经常争执不休,孩子生活在矛盾的夹缝中,也是很痛苦的。弄到忍无可忍的时候,也可能离家出走。

教师不方便介入家庭矛盾,因为这是私事,但是如果家庭矛盾确实影响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师也有必要从孩子的前途出发,对家长提出忠告。一般说来,事关孩子的前途,家长会重视的。8.暴力家庭

家长动不动就打骂孩子,这是暴力家庭。孩子忍到不能忍受的程度,离家出走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这种家长还算正常,只不过脾气不好或者教育观念有问题,教师应该尽量劝解,要特别注意少向这种家长告孩子的状;如果发现家长有心理疾病,应该建议他去治疗;情节十分严重而又拒绝改正的家长,应该争取社区或公安机关协助解决。一定要保护孩子。

前面说过,孩子离家出走,从他主观方面来说,不过是为了逃避一些什么,追求一些什么。逃避是被动的,追求是主动的,如果这两种愿望指向同一个方向,那么孩子就会迅速离家出走,迅速辍学。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了孩子逃避的是什么,下面我们看看孩子离家出走、辍学,追求的又是什么。

有些孩子离家出走,重点追求的是物质;有些孩子离家出走,重点追求的是精神自由。

追求物质的孩子来自什么样的家庭? 9.物质家庭

这种家庭充满了追求吃喝玩乐的物欲氛围,有的属于富裕家庭,有的并不富裕,打肿脸充胖子也要摆阔。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满脑子都是虚荣心,满心都是和别人攀比享受,对学习自然不感兴趣,一旦学习失去信心,又受到外部诱惑(比如有人告诉他能挣大钱)就完全可能弃学离家去“闯世界”。这是很危险的,男孩子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女孩子容易吃亏。

这种事情根子在家庭,家长本人的价值观有问题。而经验告诉我们,教师要转变家长的价值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遇到这类情况,教师所能做的事情是提前发现苗头,提醒家长,提醒孩子,你们正走在一条危险的路上。告诉孩子,将来要过好日子,必须有真本事,切不可做投机取巧之想。至于孩子能不能听,那就看他自己的悟性了,倘若孩子执迷不悟,教师也只能尽自己的可能保护他,如此而已。或许他出走吃了亏之后,能够醒悟过来。10.溺爱家庭

这种家庭的家长本身价值观念并没有大问题,他们不是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把孩子培养成只会吃喝玩乐的花花公子,这里起作用的就是溺爱。家长还有一种想法,想用尽可能满足孩子一切物质要求来换取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结果学习积极性没换来,孩子吃喝玩乐倒成了内行。孩子的物欲和消费欲膨胀起来是非常迅速的、没有止境的,家长给多少钱也不够用。为了满足需要,他们就可能离家出走,去找歪门邪道。

教育这种孩子,相比教育上一种(物质家庭)的孩子要稍微容易一点,因为家长本人价值观没有大问题,他们只是溺爱,而溺爱的毛病相对要好改一些。只要跟家长说清溺爱的害处,具体地教他们一些克服溺爱、逐渐控制孩子消费欲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孩子的疯狂物欲就可能减退,于是离家出走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有些孩子离家出走追求的主要不是物质享受,而是自由和独立,追求家庭、学校所没能给他的成就感、精神快乐、相对平等的人际关系。有些迷恋网吧不回家的孩子就是这样,前面说过了。这种孩子一般出自专制家庭。11.专制家庭

在这种家庭中,家长控制和占满了孩子的几乎全部业余时间和空间,孩子完全没有自主权,个性得不到发展,爱好没人理睬,不能干他自己想干的任何事情,切都得听从家长安排。这种孩子一旦长大,就可能反抗,离家出走,摆脱家长的“殖民统治”。其家长未必没有文化,有的还是干部、教师、军官、知识分子,他们缺少的是民主作风和对孩子的理解。这类孩子本身也不一定是差生,他们有的功课还不错,品质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他们实在是对家长的专制太不满了。

教师若能及时发现这种学生的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让他们对孩子放松一些,这类离家出走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眼睛不要光盯着孩子的分数和一般表现,而要注意他们的情绪。

以上谈的是离家出走的各种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对策。上述分析告诉我们,离家出走重在预防,预防又要对症下药,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必不可少,而且这种指导 还得是跟踪的、持续的指导。

可是,学生已经离家出走了,怎么办呢?

学生出走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当然是要把他找回来,要根据有关线索,上网吧去找,到同学家去找,到亲戚朋友家去找,到大街上去找,甚至报警。

孩子回来之后,家长很可能犯两个极端的错误:一个极端是暴打一顿,关起来;另一个极端是无原则让步,从此小心翼翼地讨好孩子。这两种办法均不可取,后果不好。比较正确的办法是暂时不提此事,让孩子按部就班上学,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问问他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苦闷,有什么希冀,逃避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然后酌情讲一点(不要多)道理,做一点(不要多)让步,把他稳住。如果家长和孩子关系很是紧张,已经失去了对话的可能,那家长最好什么也别说,找机会请孩子比较信服的人和他谈。若学生出走有教师的责任,教师也要调整自己的做法,必要时,应向学生道歉。

辍学问题和离家出走问题有相似之处,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有许多就是辍学的原因,只不过有些辍学的孩子躲在家里不出走就是了。

下载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主任如何应对学生的(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特殊”学生应对教案

    “特殊”学生应对教案 课的目的:使“特殊”状态学生获得体育锻炼的机会 课的任务:1、根据各自身体状况锻炼身体,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2、养成 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3、培养顽......

    浅谈班主任如何应对问题学生

    浅析班主任如何应对“问题学生” 【论文关键词】班主任 应对 问题学生【论文摘要】本文试图从“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如何用一个教育者的良......

    班主任应对问题学生二法

    班主任应对问题学生二法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中最让班主任头疼的便是问题学生的管理,问题生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要攻克的主要目标。作为班主任,对于班级各方......

    如何应对学生迟到旷课

    应对迟到早退和旷课 上滩小学王宏霞 以我的经历,对于思想政治课,很多学生不很重视,课间做了其他事,例如去小便,去小店,去交作业,或找老师有事而迟到。在班主任工作中,学生在早晨要......

    应对调皮捣蛋学生的心得体会

    应对调皮捣蛋学生的心得体会 应对调皮捣蛋学生的心得体会 我们平时都说调皮捣蛋的学生真难管,是的我也这么认为。不过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再难管的学生也得管啊。教师是一......

    如何应对脾气暴躁的学生

    如何应对脾气暴躁的学生 宁乡县玉潭镇南郊学校张小蜜 一、案例描述: 小李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男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拳头时常要发挥作用。有一天,小李的拳头先后......

    如何应对学生的坏习惯

    班主任该如何应对学生的坏习惯 不久前遇到的一件事让我怒不可遏。一次路过幼儿园时,我发现一种不可思议的事:从窗户中看到两个班几十个应该是小班的孩子,一个个趴在背靠墙不足......

    学生顶撞老师如何应对

    学生顶撞老师如何应对 心理学家认为:逆反心理是指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一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就中职学生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