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二节 溶液的pH及计算学案2新人教版选修4
溶液的pH
4、有关pH的简单计算
【例12】25℃,将pH=9与pH=12的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
结论:⑷强碱与强碱混合:先计算溶液中,再根据Kw计算溶液中,再运用pH定义式
注意:①等体积混合时,pH混(pH1+pH2)/2 ②当△pH≥2 pH混=
【例13】25℃,0.2 mol/L HCl溶液与0.5 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 【例14】 25℃,将pH=2与pH=11的强酸和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
【例15】 25℃,pH=1强酸溶液和pH=13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
结论:⑸强酸强碱混合溶液,应先比较n(H)和n(OH)大小
若n(H)>n(OH),则酸过量,先求剩余,再求pH 若n(OH)>n(H),则碱过量,先求余,再利用_______求 最后求pH。【例16】用纯水稀释pH=4的盐酸溶液至⑴ 10倍 ⑵ 100倍 ⑶ 1000倍 ⑷ 100000倍
求稀释后溶液的pH。
【例17】pH=4的CH3COOH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变化范围
【例18】25℃,用纯水稀释pH=10的NaOH溶液至⑴ 10倍 ⑵ 100倍 ⑶ 1000倍 ⑷ 1000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例19】 25℃,pH=13的NH3·H2O溶液稀释1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变化范围 -++-
+
-
结论:(6)稀释问题
① 若将强酸冲稀10,pH增大 个单位,若弱酸稀释则
但若无限冲稀,pH接近于 但
②若将强碱冲稀10,pH减小 个单位。若是弱碱稀释则
但若无限冲稀,pH接近于 但 练习
1、甲、乙两溶液的pH值分别为6和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的H数目是乙的100倍
C.乙不可能是稀醋酸
+nn
B.甲不可能是稀氨水
D.甲不可能是强酸溶液,乙不可能是强碱溶液
2、将pH=3的H2SO4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混和,若使混和后溶液的pH=7,则 H2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体积比是
A.1︰20 B.1︰10 C.20︰1 D.10︰1 3、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为 A.9.0 B.9.5 C.10.5 D.11.0
4、现有pH=a和pH=b的两种NaOH溶液,已知b=a+2,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和后,所 得溶液的pH值接近于
A.a-lg2 B.b-lg2 C.a+lg2 D.b+lg2
5、对重水也可用定义pH一样定义pD=-lgc(D),现已知重水的离子积为1.6×10下关于pD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性溶液pD等于7 B.在D2O中溶解0.01mol DCl配成1升溶液,则pD等于2.0 C.在D2O中溶解0.01mol NaOD配成1升溶液,则pD等于12.0 D.当由重水电离出来的c(D)等于10
+
—1
3+
—1
5,以
mol/L时,溶液的pD等于1或13
6、为更好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lg,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性溶液的AG=0
B.常温下0.l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 C.酸性溶液的AG<0
D.常温下0.lmol/L盐酸溶液的AG=12
7、在25℃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10
—1
4,在100℃时,KW=1×10
—1,说明
A.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B.100℃时,KW较大
C.KW 与电离平衡无直接关系
+
+D.25℃时的c(H)比100℃的时c(H)大
8、往纯水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NaCl固体
B.NaOH固体 C.乙醇
D.CH3COOH
第二篇:高中化学选修4教学设计有关pH的简单计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2、初步学会计算酸碱的pH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值的互算
3、掌握pH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的几个规律
教学重点:有关pH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有关pH的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什么叫水的离子积?影响水的离子积因素?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及pH的关系?溶液pH的计-算?求0.1mol/L盐酸溶液中的[OH]?(25℃)求0.1mol/LnaOH溶液中[H+]?
+②关于pH相同的酸(含强酸和弱酸)(1)溶液中c(H)相等(填“相等”或“不等”)。(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强酸 < 弱酸(填“>”或“<”)。
(3)耗碱规律:pH和溶液体积均相同的HCl、H2SO4、CH3COOH与碱完全反应时,消耗碱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CH3COOH。
+(4)稀释规律:分别加水稀释m倍时,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均变为原来的 1/m , 强酸中c(H)变为原来的+1/m ,但弱酸中c(H)减小 小于(填“大于”或“小于”)m倍,故稀释后弱酸酸性强于强酸。③pH的有关计算:(1)求酸或碱溶液的pH
a·先判断溶液的酸碱性(2)求强酸或强碱稀释后的pH b·若为酸性,先求出c(H+)后
+(3)求混合溶液的pH
由pH =-lg{c(H)}求pH
—
①两种强酸(碱)混合 若为碱性,先求c(OH)后
—
②强酸与强碱混合 由Kw = c(H+)·c(OH)(4)pH+pOH=14
求c(H+),再求pH 板书:
三、有关溶液pH的计算
(一)强酸、强碱自相或互相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nI(H)nII(H)nI(OH)nII(OH)VIVIIVIVII(1)酸I+酸II
[H+] =
(2)碱I+碱II
[OH-] =
(3)酸I+碱II完全中和:[H+] = [OH-] = 110mol/L
7nI(H)nII(OH)nI(OH)nII(H)VIVIIVIVII酸过量:
[H+]=
碱过量:[OH-] =
(二)溶液酸碱性pH计算经验规律
(1)两强酸等体积混合 混合后的pH=小的+0.3
(2)两强碱等体积混合混合后的pH=大的—0.3(3)当按所给反应物质的量之比计算时,酸碱不论强弱,谁大谁过剩,溶液呈谁性。
(4)酸碱等体积混合①pH = 2 某酸与pH = 12 某碱混合pH难定②pH = 4 某酸与pH = 10 NaOH混合 pH≤7③pH = 4 H2SO4与pH = 10 某碱混合pH≥7④0.01mol/L pH = 2 一元酸与0.1mol/L pH = 12一元碱混合pH = 7(5)pH 减小一个单位,[H+]扩大为原来的10倍。
PH增大2个单位,[H+]减为原来的1/100
+(6)稀释规律:分别加水稀释m倍时,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均变为原来的 1/m , 强酸中c(H)变为原来的+1/m ,但弱酸中c(H)减小 小于m倍,故稀释后弱酸酸性强于强酸。例
1、求下列溶液的pH:(1)某H2SO4溶液的浓度是0·005mol/L
①求此溶液的pH ②用水稀释到原来体积的100倍 ③再继续稀释至104倍
(2)pH=3的盐酸与pH=5的硫酸等体积混合
(3)pH=10和pH=12的两种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4)pH=12的NaOH和pH =4的HCl等体积混合
-2解析:(1)① c(H+)=0·005mol/L×2=0·01 mol/L, pH=-lg10=2
-4-4② c(H+)=0·01mol/L÷100=10 mol/L, pH=-lg10=4 ③ pH=7(强调酸稀释后不会变成碱!)103105-4(2)c(H)==5×10-4, pH=-lg(5×10)=4-lg5=3·3 2+(强调10-3是10-5的100倍,所以10可以忽略不计)
-51041021014-3+(3)因为溶液呈碱性c(OH)==5×10 c(H)==2×10-12
32510— pH=-lg(2×10-12)=12-lg2=11·7(4)NaOH中c(OH)=10-2 mol/L HCl中c(H+)=10-4 mol/L二者等体积反应,碱过量,反应后溶液呈碱性。—102104所以反应后c(OH)==5×10-3
2—
—
1014-1
2c(H)==2×10-12 pH=-lg(2×10)=12-lg2=11·7 3510+例
2、某温度下纯水的C(H+)=2.0╳107mol/L,则此时C(OH-)为多少?若温度不变,滴入稀H2SO4,使C(H+)=5.0—╳104mol/L,则由水电离产生的C(H+)为多少? 答案:c(OH)2.0107molL;
c(H)水电离81011molL。
例
3、常温下,将pH8的NaOH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最接近(D)
1(110811010)mol(110811010)molLL A.2B.C.(110145105)molL
D.21010molL
例
4、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D)A、11:1 B、9:1
C、1:11
D、1:9 例
5、常温时某溶液中,测得由水电离出的C(H+)为10-11mol/L,则对此溶液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D)A、一定是酸溶液
B、一定是碱溶液
C、可能是pH=3的酸溶液
D、可能是pH=11的碱溶液 例
6、将pH=5的盐酸溶液稀释1000倍后,溶液的pH为(C)A、等于8
B、等于7
C、接近7又小于7
D、大于7而小于8 例
7、有P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pH5),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
解析:经分析可知一为强酸(盐酸),强电解质,另一为弱酸(醋酸),弱电解质。利用二者在电离过程中的区别,可用稀释相同倍数后测pH的方法进行鉴别。
答案:取相同体积的两种酸,加水稀释10倍,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稀释后两种酸,点在PH试纸上,稍后与比色卡比较,其中PH较小的为醋酸,另一为盐酸。
练习:1.在250C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CD)A.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C.该溶液的pH可能约为1
D.该溶液的pH可能约为13 2.250C时,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pH与强碱的pH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什么?(pH酸+pH碱=15)
3.在800C时,纯水的pH小于7,为什么?(因为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右移,使c——(H+)=c(OH)>107 mol/L,所以pH小于7)
4.pH = 4的盐酸用水稀释100倍、1000倍、10000倍,pH值各为多少?
+5.在0.01mol/LHCl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为多少?
+—106.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 1╳10mol/L,则该溶液的pH值可能是?
—x7.某盐酸中1╳10mol/L,某氨水的pH为y,已知:x+y = 14,且y>11,将上述两溶液分别取等体积,充分混合后,所的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8.pH = 5的强酸与pH = 11的强碱溶液混合至pH=7,求酸碱的体积比?
课堂练习1:
1.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OH-)为()。(A)1.0×10-7 mol·L-1
(B)1.0×10-6 mol·L-1
(C)1.0×10-2 mol·L-1
(D)1.0×10-12 mol·L-1 2.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 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A)12
(B)7
(C)6
(D)2
3.纯水在25℃和80℃时的氢离子浓度,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
(A)前者大
(B)相等
(C)前者小
(D)不能肯定
4.某温度下,重水(D2O)的离子积常数为1.6×10-15 若用定义pH一样来规定pD=-lg[D+ ],则在该温度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纯净的重水中,pD=7
(B)1 L溶解有0.01 mol DC1的重水溶液,其pD=2(C)1 L溶解有0.01 mol NaOD的重水溶液,其pD=12
(D)纯净的重水中,[D+ ][OD-]>1.0×10-1 4
5.给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盐酸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H+ ][OH-]乘积不变
(B)pH增大了
(C)[OH-]降低了
(D)水电离出的[H+ ]增加了 6.常温下,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弱的是()。A)pH=4
(B)[H+ ]=1×10-3 mol·L-1
(C)[OH-]=1×10-11 mol·L-1
(D)[H+ ] ·[OH-]= 1×10-1
47.某酸溶液的pH=3,则该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一定大于0.001 mol·L-1
(B)一定等于0.001 mol·L-1
(C)一定小于0.001 mol·L-1
(D)以上说法均欠妥 8.常温下, 某溶液中水的电离度a=10-10/55.5(%), 该溶液的pH可能是()。
(A)12
(B)10
(C)4
(D)3 9.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少于7的是()。
(A)pH=3的HNO3跟pH=11的KOH溶液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硫酸跟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3的醋酸跟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中和10 mL 0.1mol·L-1 醋酸与中和100 mL 0.01mol·L-1 的醋酸所需同种碱溶液的量不同(B)等体积pH=3的酸溶液pH=11的碱溶液相混合后,溶液的pH=7(C)体积相等, pH相等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中, H+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D)pH=3的甲酸溶液的[H+]与pH=11的氨水溶液的[OH-]相等 11.今有a·盐酸
b·硫酸
c·醋酸三种酸:
(1)在同体积,同pH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粉末,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同体积、同浓度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粉末,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3)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的三种酸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如果取等体积的0.1 mol·L-1的三种酸溶液,用0.1 mol·L-1的NaOH溶液中和,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以上均用酸的序号填写)。
12.在25℃时, 有pH=a的盐酸和pH=b的苛性钠溶液,现取VamL盐酸用该苛性钠溶液中和,需VbmL苛性钠溶液。若a+b=13,则Va/Vb=____________。
13.将pH=3的弱酸溶液稀释100倍,该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1答案:1CD,2AD,3C,4B,5BD,6D,7D,8AC,9D,10CD。11.(1)c>b=a。(2)b>a=c。(3)c>a>b。b>c=a。12.1:10。13.3
—课堂练习2:1.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SO42和c(H+)之比约为()。(A)1:1
(B)1:2
(C)1:10
(D)10:1
2.向VmLBaCl2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05mol/L硫酸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且反应后溶液的pH为3.0。则原BaCl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5.05×10-4 mol·L-1
(B)5.05×10-3 mol·L-1
(C)1.01×10-4 mol·L-1
(D)1.01×10-3 mol·L-1
3.在一定温度下,将pH=3的硫酸溶液与pH=9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在该温度下NH3·H2O的电离度为()。
(A)2%
(B)1%
(C)0.5%
(D)0.01% 4.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电离,则n值是()。(A)1×10-1(B)55.6×107
(C)107
(D)55.6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甲基橙试液变黄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使甲基橙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D)使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6.下列试纸使用时, 不宜先用水润湿的是()。
(A)pH试纸
(B)红色石蕊试纸
(C)淀粉碘化钾试纸
(D)蓝色石蕊试纸 7.将质量百分比浓度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1 mol·L-1的稀硫酸蒸发掉一定量的水,使之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a%,物质的量浓度为c2 mol·L-1,则c1和c2的关系是()。
(A)c2 =2 c1
(B)c2 >2 c1
(C)c2 <2 c(D)c1 = 2c2
8.从植物花中提取一种有机物,可用简化式HIn表示,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电离平衡,故可作酸碱指示剂:HIn(溶液红色)H+(溶液)+In-(溶液黄色)。在该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指示剂显黄色的是()。(A)盐酸
(B)碳酸钠溶液
(C)硫酸氢钠溶液
(D)过氧化钠
9.已知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程度,第二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三步电离程度„„„今有HA、H2B、H3C三种一元、二元、三元弱酸,根据“较强酸+较弱酸盐=较强酸盐+较弱酸”的反应规律,它们之间能发生下列反应:
2----2---①HA+HC(少量)=A+H2C ②H2B(少量)+2A=B+2HA ③H2B(少量)+H2C=HB+H3C 回答下列问题:(1)相同条件下,HA、H2B、H3C三种酸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
-2-3---2-(2)A、B、C、HB、H2C、HC6种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的是___,最难结合质子的是___。(3)判断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填写标号)_______。
-3---2-2---(A)H3C+3A=3HA+C(B)HB+A=HA+B(C)H3C+B=HB+H2C
-3-(4)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H3C+OH(过量)=_______________。(B)(过量)+C=________________。10.250 mL pH=12的某一元强碱(MOH)溶液与250 mL 0.025 mol·L-1 的硫酸溶液相混合,假设混合后液体体积为500 mL。试求:
(1)混合液的pH;
(2)若原250 mL一元强碱中含溶质0.1 g, 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多少?(3)若给混合液中分别滴入几滴甲基橙、无色酚酞、紫色石蕊试液,则溶液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11.在25℃时,有pH为a的盐酸和pH为b的NaOH溶液,取VaL该盐酸,同该NaOH溶液中和,需Vb L NaOH溶液,填空:(1)若a+b=14,则Va:Vb=____________(填数字)。(2)若a+b=13,则Va:Vb=____________(填数字)。
(3)若a+b>14,则Va:Vb=_____________(填表达式),且Va_________ Vb(填:>、<、=)(题中a≤
6、b≥8)。课堂练习2答案:1C,2A,3B,4B,5BC,6A,7B,8B。9.(1)H2B。(2)C3-、HB-。(3)B、C。(4)H3C+3OH-= C3-+3H2O,2HA+C3-=2A-+H2C-。10.(1)pH=1.7;(2)Mr=23;(3)变红色、变无色、变红色。11.(1)1;(2)0.1;(3)10a+b-14,>。
1、常温下,将pH8的NaOH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最接近
1(110811010)mol(110811010)molLL A.B.C.(110145105)molL
D.21010molL
2、pH = 5的强酸与pH = 11的强碱溶液混合至pH=7,求酸碱的体积比?
3、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A、11:1
B、9:1
C、1:11
D、1:9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中和10 mL 0.1mol·L-1 醋酸与中和100 mL 0.01mol·L-1 的醋酸所需同种碱溶液的量相同 B、中和10 mL Ph=1 醋酸与中和100 mLpH=2的醋酸所需同种碱溶液的量相同
5、在25℃时,有pH为a的盐酸和pH为b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1)若a+b=14,则溶液呈
性
(2)若a+b=13,则溶液呈
性(3)若a+b>14,则溶液呈
性 6、250C时,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pH与强碱的pH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什么?
第三篇:高二化学 pH的计算复习教学案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高二化学 pH的计算复习教案
【基本常识】
pH定义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
③、水的离子积常数
④、已知PH值求C(H+)和C(OH-)、已知C(H+)或C(OH-)求PH值。
一、酸性体系: 1.强酸的pH 例1 ①、求0.1 mo1/L盐酸溶液的pH?
②、求0.05mo1/L硫酸溶液的pH?
【小结】通过以上两题请同学思考,已知强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求pH,并且应注意什么? 结论:
(1)求pH实际是求,在已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求C(H+)浓度时一定要注意强酸的数。(2)由于完全电离,强酸溶液的C(H+)=nC,其中C表示
,n 表示强酸的数。
2.稀释强酸溶液
例2 ①、将0.1mol/L的盐酸溶液稀释成原体积的1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②、将pH=5的盐酸溶液分别稀释成原体积的10倍、1000倍。求稀释后溶液的pH。
【总结】常温下,当无限稀释酸时,溶液的PH接近
。当对溶液无限稀释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远远
(大于、小于)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这时可忽略
电离出的氢离子,以
电离出的氢离子为主,所以pH趋近7。
【思考】在求上述例1溶液的pH时,我们忽略了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但是在对酸溶液无限稀释时又忽略了酸电离的氢离子,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在浓度较大的酸溶液中,计算氢离子浓度时忽略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在浓度极稀的酸溶液中又可以忽略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原因就是两种情况下影响溶液氢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不同。
3.稀释弱酸溶液
例
3、将pH为1的醋酸溶液稀释成原体积的10倍,求稀释后溶液pH与2的关系。
【小结】由于在弱酸中存在电离平衡,所以弱酸稀释与强酸的情况有所不同。
【思考】①pH相同的强酸与弱酸同倍数稀释时pH变化的情况是否相同,这是为什么? 回答:强酸的pH变化大于弱酸的pH变化,原因是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例
4、体积相同PH相同的盐酸与醋酸溶液,分别投入足量的锌粉,试比较最初时反应的速率和最终放出氢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回答:由于,所以最初时反应速率
。但由于盐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小于醋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所以最终放出氢气是盐酸小于醋酸。
4.混合酸溶液的pH 例
5、若下列混合过程中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 ①将0.1mo1/L的盐酸与0.1mo1/L的硫酸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②将pH均为1的盐酸与硫酸以体积比1:2的比例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③将pH=1的盐酸与pH=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溶液的pH。
【小结】通过以上练习可知,求酸溶液的pH须先求,再求
。求算中注意混合溶液的体积变化。
二、碱性体系
希望通过下面例题的训练,总结出求碱性溶液pH的方法,并与酸性溶液对比理解其中相同与不同的原因。
强碱溶液的pH计算
例6 ①常温下,求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pH ②常温下,求0.05mo1/L氢氧化钡溶液的pH。
2.稀释碱溶液
例7 ①常温下,将0.1 mo1/L的氢氧化钠稀释成原体积的10倍,求pH?
②常温下,将0.1mol/L的氨水稀释成原体积的10倍,求pH与①中结果的大小关系。
【小结】通过上述练习,求碱性溶液pH的方法:先求的浓度,再求,再求溶液的。3.强碱溶液混合
例8若混合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①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与0.05mo1/L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求pH。②pH=13的氢氧化钠与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求pH。
【小结】请总结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求pH的顺序。
1)在酸性溶液中先求氢离子浓度再求pH,碱性溶液中先求的浓度:再求,再求
。2)求pH,一定要先求显性离子的浓度,再利用数学工具求pH。
三、酸、碱混合体系的pH计算
例9 ①99mL0.5mo1/L硫酸与101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求混合后的pH。
②把pH=3的盐酸和pH=9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成中性溶液,求酸和碱的体积比。
【小结】请总结出强酸与强碱反应后求pH的程序,并总结出解题过程的注意事项。
先判断
的程度,再求
,最后再求
。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多元强酸和多元强碱物质的量浓度与相应离子浓度的换算。
【思考】强酸与强碱的反应进行程度很容易判断。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指出酸碱的强弱,又如何处理呢?
例10 常温下,将pH= 3的盐酸与pH=11的一元碱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的pH。
【思考】上述题目是碱的强弱未知,如果改成酸的强弱未知的话,相应的试题应如何出呢? 你能否举出一例? 举例:例如室温下将pH=3的酸与pH=11的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的pH?(答案为pH<7
【思考】若酸碱的强或弱都未知呢? 例11 pH=3的酸与pH=11的碱等体积混合,求混合后的pH。
【总结】对于酸碱中和反应,在进行pH的计算时需解决的是求显性离子的浓度问题。同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它酸碱体系的pH的计算。
训练 :a mL浓度为c mo1/L的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pH= 1的盐酸时,恰好将Ag+完全沉淀,此时得到pH= 2的溶液100 mL。则c 值应该接近何值(反应前后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
解
答
例1 :因①、②中C(H+)= 0.1mo1/L所以pH相等均为1。
例2:①由于盐酸完全电离,所以稀释过程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有稀释后的 C(H+)=0.01mo1/L,pH=2。
②稀释10倍时pH=6,稀释1000倍时pH近似等于7。
例3: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与浓度成反比,所以在稀释过程中一方面将已电离出的氢离子稀释成原浓度的1/10,另一方面弱电解质还会继续电离出部分氢离子,所以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会大于原溶液的物质的量。因此稀释后溶液的1<pH<2。例5:①C(H+)=(0.1V + 0.2V)/2V = 0.15 mol/L pH =0.824 ②C(H+)=(0.1V + 0.2V)/3V = 0.1 mol/L
pH =1 ③C(H+)=(10-1V + 10-5V)/2V = 0.05 mol/L pH=1.3 例8:①pH=13
②pH=12.7 例9:①已知n(H+)=0.099 mol
n(OH-)= 0.101 mol 因为H十 + OH一 = H20经判断为碱过量,且过量的OH一的物质的量为0.002mo1。所以:C(OH-)=0.002mol/(0.101+0.099)L =O.01mol/L
pH=12 ②已知C(H+)=10-3mo1/L
C(OH-)=10-5mo1/L 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有酸提供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碱提供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
10-3·V酸 = 10-5·V碱
V酸·V碱 = 1 :100 例10:已知酸溶液中C(H+)=10一3mo1/L碱溶液中C(OH-)=10一3mo1/L如果碱是强碱,则反应后溶液为中性,pH= 7;如果碱是弱碱,则碱中已电离出的氢氧根恰好能中和酸中的所有氢离子。这样反应后碱过量,pH>7。综合起来应是pH>7。例11:无法判断是大于
7、小于7还是等于7。训练:0.011。
第四篇:高中化学《原电池》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 原电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电池原理;
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3、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与结构,初步学会制作水果电池。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 教学难点:原电池设计 实验准备:
铁片、锌片、铜片、稀硫酸、电流计、带夹子的导线若干、烧杯、试管、酒精、橘子、小灯泡、碳棒、CuSO4溶液。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
利用演示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 实验——思考——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能溶于稀硫酸;而铜是不活泼的金属,不能溶于稀硫酸,下面我们先来观察两组实验现象。
[实验演示]①把铁片与铜片分别插入盛有锈硫酸的烧杯中;
②把铁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回答现象。[学生回答]在烧杯中分别插入一根铁片或铜片后,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没有;
把铁片与铜片连接后放入烧杯,铜片上有气泡放出,而铁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
[讨论]为什么铜片上会有气泡生成? [学生回答]H在铜片上得到了电子。
[设问]同学们推测的非常正确,但我们必须清楚,H在铜片上得到的电子是铜本身提供的还是从铁丝上传过来的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节我们就来揭穿其中的奥妙。[板书]第一节 原电池
[实验探究]下面请同学们做如下实验:
①将锌片与铜片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②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③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计,让学生认真观察,回答实验现象。[学生回答]①锌片逐渐溶解,且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气泡产生; ②铜片上有气泡,而锌片上没有气泡,但锌片仍在溶解; ③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教师]很好,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那么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投影]①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②在该体系中,电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③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Cu片上为什么有气泡产生? ④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
⑤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这是什么装置?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分小组回答后教师板书补充)
[讲述]以上实验早在1799年就被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捕捉并加以研究,于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原电池——伏打电池。
[板书]
1、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过渡]那么原电池的正负极如何确定呢?首先同学们想一想常见的干电池哪一极是负极,哪一极是正极?
[学生回答]干电池是锌筒为负极,有铜帽的碳棒为正极。
[讲述]根据物理上的规定,电子流出的极是 极,电子流入的极是 极,那么正负极发生了什么反应?电子流向与电流方向是否一致?
+
++ 2
[讲述]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原电池是通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来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的。请同学们写出刚才用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反应式和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学生练习]负极:Zn—2e=Zn 正极:2H+2e=H2↑
总反应方程式:Zn+H= Zn+ H2↑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装置是否为原电池?
+
2+
—
2+
+
—
[引导]通过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分析以上装置哪些可形成原电池,并结合所给装置图来分析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和原理。(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如石墨)作电极;
(2)要有电解质溶液;
(3)要形成闭合回路。
[投影练习]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答案:CD [讲述]具备了以上条件,就能构成原电池。我们可用梨、西红柿、铁丝、铝丝、铅笔等构成原电池,我们不妨自己试验一下。[思考]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
[小结]常温下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练习]给出下列物质可设计出几组原电池? Zn、Cu、C稀硫酸、AgNO3溶液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实验,改教为导,变学为思,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维,自求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通过实验产生一个奇怪的问题:铜的表面竟然出现了气泡,学生非常乐于思考这样的难题。他们绞尽脑汁,提出五花八门的“合理”假设:铜片不纯;硫酸中有杂质,杂质与Cu反应;锌失去的电子跑到铜上。当对这些假设进行讨论时,有赞成有反对,赞成派会陈述赞成的理由,反对派会提供反驳的证据,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处于亢奋。经过一番交锋后,同学们的意见趋于一种最合理的假设,此时再放手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学生情绪回落平静,个个静静地思考,一丝不苟地做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假设的正确性。再通过问题串,步步引领学生揭开电流产生的秘密。
第五篇: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教学案
二单元 课题1化学反应速率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会设计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知识梳理】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物理量,通常用
来表示。
表达式:
。其常用的单位是
或
。2.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
可以用反应体系中单位时间内任一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度。例如:340K时,N2O5的分解
2N2O5=4NO2+O2 表示反应速率v(N2O5)=
v(NO2)=
v(O2)=
其中△t表示时间间隔,△C=/C始-C末/,表示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消耗的浓度或生成物增加的浓度的绝对值,常用单位mol/L。v表示平均速率,因为大部分反应不等速进行,随着各组分浓度的变化,反应速率也会变。开始时,速率快,随着反应的进行速率会减慢。所以我们在表示反应速率使用的是平均速度,我们定义也是平均速率。
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 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注意:①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以何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
②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③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
④化学反应速率都是正值。
⑤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相同,但其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如:aA+bB=cC+dD 则:v(A)∶v(B)∶v(C)∶v(D)=a∶b∶c∶d 或 v(A)/a=v(B)/b=v(C)/c=v(D)/d 3.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
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参与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在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大小时不能只看数值大小,要把二者换算成用同一物质表示,再进行比较。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意:①仅限于同一反应的各种速率(不同条件或不同时段)之间进行 比较。②比较时要注意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③比较时反应速率的单位要统一。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1.根据颜色变化
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产物本身有较明显的颜色时,人们常利用
和
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2.根据释放出气体的体积
现有如课本第20页的图2-1的装置两套A、B,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 1mol•L-1和40mL 4mol•L-1的硫酸后都立即产生气泡,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A、B两套装置的反应速率大小?
【例1】温度为500℃时,反应4NH3+5O2= 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为 A、v(O2)=0.01mol/(L•s)
B、v(NO)=0.08mol/(L•s)C、v(H2O)=0.003mol/(L•s)
D、v(NH3)=0.002mol/(L•s)
【例2】对于反应A2+3B2=2AB3来说,下列速率表示该反应最快的是
,最慢的是
,快慢程度相同的是。
A.v(A2)=0.6mol/(L •S)
B.v(B2)=2.6mol/(L•min)C.v(AB3)=12mol/(L •min)
D.v(A2)=6mol/(L•min)
【例3】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达标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是指1秒钟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2.甲乙两容器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2molA,则甲容器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要 A.快
B.慢
C.相等
D.无法确定
3.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 少了0.6 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02 mol/(L•mi n)
B.1.8mol/(L•min)C.1.2 mol/(L•min)
D.0.18 mol/(L•min)4.在10℃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s),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1.6 mol/(L•s),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A.30℃
B.40℃
C.50℃
D.60℃
5.在m A + n B=p 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 mol/L,B每分钟减少1.5a mol/L,A每分钟减少0.5a mol/L,则 m:n:p为 A.2:3:2 B.2:3:3 C.1:3:2 D.3:1:2 6.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1的两种气体,X2、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时c(X2)=0.4mol•L-
1、c(Y2)=0.8mol•L-
1、c(Z)=0.4mol•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是 A.X2+2Y2=2XY2
B.2X2+Y2=2X2Y C.3X2+Y2=2X3Y
D.X2+3Y2=2XY3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υ(A)、υ(B)、υ(C)(mol•L-1•s-1)表示,且υ(A)、υ(B)、υ(C)之间有如下所示的关系: υ(B)=3υ(A); 3υ(C)=2υ(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 2C B、A+3B 2C
C、3A+B 2C
D、A+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