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拓展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小学中高段语文阅读拓展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播州区乌江镇中心学校:汪中兴
交流内容:
一、关于开展阅读拓展教学作用的理论研究
1、开展阅读拓展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广泛
2、开展阅读拓展教学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
3、开展阅读拓展教学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提高
二、教学实践的研究
(一)形式 ;
(二)具体实践方法
三、实践思考与困惑
一、关于开展阅读拓展教学作用的理论研究
1、开展阅读拓展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广泛。首先教学内容将不仅仅局限在某一本教材,某一篇课文,而是在此基础上,语文课程资源得到完全地开发和利用。学生在众多的资源中学习语文,学习内容更加的广泛,阅读量得到增加,有利于完成各学年段的阅读目标。同时,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阅读拓展教学既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等多方面能力,是达到阅读有效教学的手段之一。
2、开展阅读拓展教学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拓展文本的选择比较具有灵活性,在其教学的环节里,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所涉及的问题将更为开放。学生也将有更多的空间可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表达,自主评价,自主创作。课堂变得多姿多彩,富有情趣。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学科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开展阅读拓展教学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得到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拓展环节里,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陶冶了道德情操,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了审美情趣,丰富了文化底蕴。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都将得到提课改实验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学拓展留下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空间,当然在拓展课堂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文本所要拓展的内容要冷静思考,不可盲目,要处理好拓展的角度和落点的问题,掌握好拓展的基本方法,才能使拓展成为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笔者就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拓展的内容,结合本人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二、教学实践的研究(一)形式
1、教材是基础。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崔峦先生也说过“避免‘教语文就是教课文’,可以减少在教学内容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语文也像数学那样,成为学习内容有很高的确定性的课程。”因此,教师要在正确把握教材,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出有价值的拓展点,将课本知识引向纵深处,将语文课堂引向更广阔的世界。
2.学生是主体。老师在拓展环节则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文本的学习,举一反三,通过筛选、整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且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去。
3.老师和学生共同担当主导。老师在备课时精心收集或者是亲自创作课外补充的资料,作为课堂知识的延伸或升华。也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来担任此任务,提升学生能力。
(二)具体实践方法综上所述,笔者在具体的中高段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尝试: 课始拓展,收集信息资料。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构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及课文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储备能量,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往往采用课前拓展策略。其主要是做好预览文本,搜集信息、初步感知课文的工作,它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课前搜集信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更接近事件、人物,由此走进课堂,学生就轻松了。
(1)拓展时代背景,拉近文本距离,营造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由于教材中有些课文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相差甚远,因而制约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那么,如何调动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和乐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在预习时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独立查阅资料。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等这类文章,以现在学生的生活经历,完全无法理解中朝人民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也无法深刻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共产党员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自己要查询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学生学习课文、体会文章蕴义、理解课文语言服务,而且还可以要求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和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辛。
(2)拓展作者简介,为新授课铺垫。教材中的不少课文都是名家名篇,然而学生对作家知之甚少。了解作家的身世,了解作家写作的背景,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探究文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视野,我们可以从课文作者出发选择拓展阅读材料。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作者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9月18日生于日本大坂,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在北京度过的25年时间,被林海音称作“金色年代”,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如果学生不了解作者的背景也就无法深刻体会林海音对逝去童年的深深怀念。又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们对鲁迅先生的爱戴,更好的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伟大品格。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我们在教学这一课前,布置学生们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们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的形象。在这些丰富的感知认识之后,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对人物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课中拓展,提高阅读兴趣。新课标要求语文学习必须尽可能与生活沟通,课堂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语言的时间应当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这一理念是母语学习的习得规律和语文形成的特点决定的。学习母语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母语环境中通过使用母语来提高阅读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学习语文,说到底,就是为了运用母语更好地生活。拓展重组教材,深入感受。《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在情感与态度第四点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这样的情感与态度,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由教材的“执行者”变成教材的“决策者和创造者”。不再信奉“课本、以本为本”。要加强学习,不迷信教材,细心揣摩,勇于否定教材、重组教材,还教材内容于科学性。如人教版第七册《搭石》整篇文章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有关那搭石的点点滴滴,在作者饱含深情的笔下成了柔美的画面,在字里行间悠悠地荡来。尤其是这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是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的描摹,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却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乡亲们团结友爱,心有灵犀一点通。脚步轻快,清波荡漾,阳光云彩,如诗如画。那么如何将这种节奏,这种韵味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呢?我在教学时就将这段诗化处理: 师:是的,多和谐的画面呀!这搭石本来并不好走,然而,大家一个紧接一个,走得都那么平稳,又那么轻快,再看看脚下溪水潺潺,人影晃动,轻快的音乐加上和谐的画面,有声有色。就像一首小诗(出示课件):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朗读。多次反复的朗读中同学们深深体会到,这道风景的诗意美,美就美在它的和谐、默契。笔者在教学四年级古诗《忆江南》时,补充了另外两首《忆江南》。又如在教学《赠汪伦》时,补充了其他的送别诗。将同题材,同类型的文章引入课堂,打开了孩子们的阅读视野,通过相关文本的输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提审自己的感悟,这正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所追求的深刻的人文关怀。
(3)拓展精美的语言,读写结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在写法上很有特点,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在品读了课文的同时,教师让学生模仿这段话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风景。为了写好,学生往往再次与课文“会晤”,去领会这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不知不觉中,学生的理解在进一步品味关键语言时得以提炼、深化。这样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了深层次品味语言的平台。
(4)拓展背景,走进生活。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时,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揣摩人物心理,想象人物言行,感受到作者在极其苦难的境况下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品质,之后我补充有关国旗的背景资料和相关小故事,拓展阅读,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终拓展,架设阅读桥梁。“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教师应该在和学生共同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跳出教材,再将触角伸向课外,开阔阅读视野,激发学生自己学习、探究新领域的激情。
(1)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方向。如:笔者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在结尾时安排了一个板块:鲁迅留给我们的„„ 师: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快七十年了,一个伟大的身影越去越远。但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又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课件出示)1949 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为了纪念鲁迅先生,曾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有的人》。学生自由读这首诗。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又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推荐书目,如《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又如在教学《少年闰土》时,笔者引导学生:作者和闰土依依惜别后,一直没再见面。长大成人后的闰土又是怎样的呢?然后出示拓展阅读语段:“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学生默读语段后,更产生了疑惑:闰土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教师马上引导学生:《少年闰土》和刚刚读的这段话,都节选自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故乡》。同学们去读读《故乡》这篇文章,读读鲁迅先生的其他选文,你会逐渐明白闰土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了解我们所陌生的旧中国。(2)自主作业,延续兴趣。如笔者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结尾处时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请学生们课外收集“沈 石溪动物情感系列故事”丛书,选取感兴趣的进行阅读。如《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再被狐狸骗一次》、《牧羊豹》、《残狼灰满》。又如在教学《游子吟》后,让学生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制衣裳的情景,再写下来;将《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鸟的天堂”写一篇导游词;收集有关资料,结合《第一场雪》课文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3)编主题手抄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编手抄报不仅能把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巧妙地储存,还能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又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多阅读、多积累。它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分析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积极的意义。如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组,收集不同类型的诗词,如山水诗、边塞诗、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等等,编好手抄报 进行展示;或者收集诗歌小常识,作者的生平等,编成手抄报;也可以将自己创作的诗歌编成小报展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诗歌的兴趣,而且锻炼了他们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实践的思考与困惑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有多广阔。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拓展时,应冷静思考,分清良莠,择优慎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处理好拓展的角度和落脚点等问题,让拓展在语文教学中更有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在不断反思,拓展的目的是什么,因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根据每课的特点如何选择拓展的内容?如何把握拓展的尺度?如何选择拓展的形式?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论证。
四、结束语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得好:“智慧训练的目的在于造就智慧的主动探索者,更重要的是创新,而非仅仅存储知识。”阅读拓展教学作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课改的今天已经盛行。为了培养出会思考,会学习的人,我们要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敢于创新。只要我们能多点思考,少点盲从;多点认真,少点随意,多点探索,少点刻意,让拓展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那么,语文阅读的课堂一定会更加充满活力,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巢宗祺著.关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理念.中国语文网.[2]何克抗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 究所,1998 [3]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2 [9]刘淼,韩晓蕾著.美国的语文教育[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7)58.[10]金感芳主编.小学语文精彩教学片段赏析[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
第二篇:小学高段语文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高段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成都市海滨小学西区徐永红
现状: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反馈教学信息与检验目标达成度的重要途径,更是“减负增质”的重要保证。从我校以往期末质量监测成绩来看,特别是语文高段老师们觉得自己的高付出与考试成绩反差太大。究其原因,我觉得跟我们的作业设计有效度低有很大关系。上期期初,我校接受了区进修校集体视导。教研员通过听课和查作业本,指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作业设计方面: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创新;课堂练习缺乏针对性;练习几乎没有关注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课堂练习错误率高。教研员给我们提出的重要建议之一,就是要加强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进入小学高段教学以来,我也觉得学生学习状态不佳,上课静不下心来,对于课堂阅读教学更是不动脑筋,不想听,甚至在阅读批注时写一些与上课内容无关的小纸条,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有必要进行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思考。上期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效果还不错:
一、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与作业分离的形式,将作业的布置于听课状态有效结合,刺激学生听课的兴趣,有效提高听课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作业的设计于当堂课内容紧密联系,而且围绕阅读分析进行,灵活多变,改变过去作业抄抄写写,听不听课没关系的形式,以崭新灵活的作业去刺激学生学习兴趣。我很注重将本课教学目标与作业有机结合,使课堂听课效率、听课状态、作业结合起来。比如,根据上课内容,作业形式可以分为口头回答、笔答,作业内容设计上可以是今天课上的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今天重点句子的理解,还可以是今天上课的一点感悟,教师可根据上课学生的表现进行作业布置。比如:上课表现积极的学生,问题回答全面的,可免去当堂书面作业,当然是相对应的练习;其他的学生按级别完成相应笔试作业。这样极大促进了学生听课及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二、作业布置要进行有效分层设计,有一定选择性,学生可根据自己本节课掌握的内容完成一定量的作业。这样学生作业积极性会提高很多,作业效果也很不错。每节课我布置的作业都有几个层次与级别,学生可选择完成,每个级别作业有一定分值,学生完成了就会获得一定奖励积分,积分到一定标准可换取一定奖品,这样学生作业积极性提高了许多,主动性也增强了,上课积极性也提高了,听课效率大大提高。
三、作业的形式要多样,要灵活有趣,这样有效提高学生作业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作业形式:
1、自主性作业:家庭作业以自己选择为主,也可小组自行布置,多以复习巩固、积累背诵、听写默写、摘抄为主。学生根据自己情况作选择,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这样长此以往,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我班在上期期末基本能达到自主布置作业、自己设计基础作业并主动完成的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性作业:
①、预习,查阅资料,小组自己安排新课前完成。组内资源共享,充分解决组内资料欠缺的成员作业难问题,一起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学困生学习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②、纠错性作业,组内作业集体改错,同伴互助,共同提高。这样学生可通过小组集体力量进行同伴互助提高,有效提高学困生改错能力。
③、办主题小报,整理知识板块,教会学生整理复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排版、设计,全组参与,最后评等级加分。如“心愿诗集”、单元基础知识整理与复习、课文精彩句段赏析、古诗赏析、优秀新作出炉、调查报告等。这部分作业小组积极性很高,大家分工合作,完成效率很高。比如每单元基础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我给出整理的板块和方向,学生自己去整理具体内容,这需要组长对成员进行分工,最后汇总资料。我再从小组中选出整理最全面的、版面设计最美的复印作为全班的复习资料,极大促进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同时也教会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这一块完全改变了以前老师整理,学生被动吸收的状况,从而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同时期末小测试、基础的背诵、默写全部采用小组合作完成,小组很积极性很高。
④、朗读比赛,早读进行,以组为单位进行评奖;这个作业改变了早读乏味的读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进行有效的读书,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效果相当不错。而且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小组的自主学习能力。
⑤、表演式作业,主要是课本剧表演。
上期我教学《晏子使楚》一课学完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的积极性高,我布置了一个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课本剧表演。要求小组内每位同学必须参加,组长负责安排,组织大家准备台词的操练,道具的准备,周五班会进行展示,到时评出优胜组,每人加3分,还要评出最佳表演奖,加5分。作业一布置下去,各组非常积极,仅一天时间,大家就熟悉了台词,丢掉了课本,而且
道具也准备好了:什么楚王的帽子、晏子的行头、囚犯武士的装束等等,通过他们对课本的理解,再对装束的研究,所有装扮比较符合人物特点。班队会那天,班干部还布置了黑板,准备了主题,一切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每个组都做了精心准备,上台大大方方,表演出了晏子的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的特点,也演出了楚王的傲慢以及后来态度的转变。让我感动的是,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同学,成绩较差的同学也在舞台上秀了一把:什么当楚王,很威风,表现得很大气,说话底气足,很老练,很有表演天赋。下来之后,我将每个组的表演照片发到班级QQ里,让他们体验自己的成功之作。有些学生觉得还不过瘾,我们就利用校园吧、全校朝会进行表演,让学生是过足了瘾。
通过这次放手作业,让我感到,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学生的自主能力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任何时候不能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不要小看他们的能力,该放手一定要放,让学生多去体验、去探究,也不能歧视学困生,他们更需要自信,多给学生一点体验探究的机会,就多一分收获,他们才能收获成功与喜悦,也才能得到锻炼,得到发展。像这样的作业学生是喜欢的,更是有效的。
3、网络交流作业,这个主要针对作文进行的。我一直在收集班级佳作,让学生自己输机,上传班级QQ空间发表。提高学生写作信心,给予学生网络展示机会,极大满足学生成就感。这个阶段学生互评作文也很重要,教师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愿意评改别人的作文,教会学生评改方法。每周我让学生在班级QQ日志中进行跟帖评改,提出好的方面,字数不限。这样拓宽了评改作文的空间及时间,极大促进了学生评改积极性,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电脑观。让学生体会电脑不仅仅是用来玩的,它更大的作用是用来工作和学习的。也正是在这样的网络学习交流中,我班许多孩子学会了打字、编辑、发送文件及跟帖等电脑知识。
四、作业奖励机制及时跟进,有效促进学生作业兴趣的持久性。前三个方面学生对作业要求、作业形式有了明确的认识,但学生毕竟还小,坚持做好一件事情没有更大的耐心,而且兴趣会随时间而变化,渐渐厌烦。这就必须要及时采用奖励机制,促进学生积极进取。我是这样做的:
1、能尝试完成高一级指标作业的积1分;
2、课堂上回答问题精彩的可免去相同书面作业,并积1分;
3、每次作业连续3次A+可奖励自主选择当天作业,包括家庭作业;
4、家庭作业采取积分制,每天由小组长检查完成的积1分;
5、小组合作性作业积分奖励:一等奖每人积3分,二等奖每人积2分,三
等奖每人积1分;
6、课堂作业得星的可获积分1分;
7、作文A+可加5分;
8、平时读背作业完成的每课加1分;
9、积分累计换奖品每月进行,分以下级别:①90分以上,②70分以上,③50-69分,④30分以上。按等级设定不同的奖品,学生根据自己的积分、喜好换取,积极性很高。
当然,随着我的分层作业设计与奖励机制的出台,一学期下来学生完成作业的习惯,书写习惯都有明显提高。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作业的有效性,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听课状态,不断激励学生,用方法去引导学生。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摸索,不断研究学生,不断更新作业形式,推陈出新,寻求更适合学生的作业要求、更有效的作业。
第三篇: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而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早,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由于其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发生了很多令人痛心的事情,因此,需要通过生命教育积极引导小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
当前我校高段学生生活现状的要求。本人任教的学校是一座农村小学,接触的学生大多都属于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家里的农业劳动也比较繁忙,且缺乏科学的方法去引导教育孩子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导致学生心里有许多问题等待解答。而高段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一个过渡期,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就很容易发生心理偏差的现象:我们班有些学生就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对自己缺乏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和对同学的攻击性行为,对生活失去了热情。有些学生因为自己的成绩优秀,也产生了自信过甚,轻视他人;易发生心理波动,情感变化无常;只有赢的欲望,缺少败不馁的精神。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因此也要通过生命教育去引导。
从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来看,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我们高段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课文,内容也是比较广泛的,如热爱自我生命的 《落花生》;关爱他人生命的《桥》;尊重大自然生命的《珍珠鸟》等。因此作为一个小学高段语文教师运用好这些课文对我们的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
基于以上的看法,本人提出了“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设想,以期通过研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进程中理解生命,酷爱生命,享用生命,激扬生命,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文献研究综述
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学校,开始倡导生命教育思想。近年来有许多有识之士和学校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许多的语文老师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呼唤生命教育,如王仕斌老师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一文中提出语文教学要在听说思索中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在朗读品味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灿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咀嚼生命的价值、在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提升生命的内涵、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陈碧波老师在《点化生命 润泽童心——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一文中提出挖掘语文素材,确定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他们研究注重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主张挖掘素材确定生命教育的主题内容,而本人的这次研究重点是放在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上,立足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小学高段语文教材的梳理整合,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中的渗透引导小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关键是渗透,即其教育应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融于语言文字的诵读、品味、想象之中,教师有意识,学生有感悟便可,切忌灌输道理,说教训诫,那样只会引起逆反情绪,所以本人从课堂教学中渗透和课外语文活动中渗透两个方面去研究: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研究
(1)课堂教学最主要的载体还是课文,因此本人首先梳理和归纳教材中关于生命教育的课文,而生命教育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教师在课前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然后充分利用教材挖掘生命教育素材,课堂中让学生在语言素材中感受生活的意义、生命的可贵,这样课堂中就有了方向性和目的性。
(2)让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各项活动之中。阅读教学、朗读感悟和写作在高段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实验教师可以尝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充满人性(爱情、亲情、友情)的情感,通过让学生多次反复有感情地去朗读,使学生认识到“情”的可贵,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亲人、朋友中的重要性,并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在课堂小练笔之中表达出来,从而重生、乐生。
(3)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和关爱学生是个榜样作用,让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也学到老师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2.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的研究(1)拓展教材进行渗透
在教学中本人发现有些教材内容只要稍作拓展,便能显示其生命教育的亮点,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着在课文教学结束以后,根据课文的特点拓展开发教材,实施生命教育。
(2)生命教育融于日常语文作业 在学生学习有关生命教育的课文后,语文老师尝试布置一些有关生命教育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认识生命,感悟生命。
(3)在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教师可以尝试给学生开出书目,指导学生阅读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并让学生在读完以后写出读书报告或读后感。
(4)借助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加以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尝试在教师节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教师节愉快!”;在母亲节、父亲节更可写上:我爱你:爸爸、妈妈。(5)班队会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本人既是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也是少先队辅导员,因此可充分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教育。
班队会活动中教师将语文教材内容与有关的社会课、消防安全课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了防水,防火,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和演练,提高学生的生存和自救技能。
(二)预期目标
1.对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分类,比如哪些课文适合对高段学生进行珍惜生命的教育,哪些课文适合对小学生进行尊重生命教育,哪些课文又是有关小学生提高生存技能教育的呢。
2.通过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的融合,探索开展生命教育的方法,并取得相关经验,并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3.同时借此提高教师自身对生命的认识,提高自身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本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能力。
(三)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选取人教版语文教材第10册、11册和五六年级学生。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一)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深入学习相关理论,使自己对“生命教育”有个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国内外最新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研究的相关资料,为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2)行动研究法:教师的日常生活主要是教育和教学,行动研究法就是指实验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然后进入研究现场进行观察访谈,整理分析资料提炼研究成果或自我反思以及反思后的行为跟进,以此循环并在此过程中调整研究措施探索实践规律,通过撰写相关课例与案例等分析形成研究成果。
(3)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开发资源,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分成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
学习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和国内外最新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研究的相关资料,结合当前我校学生生命教育实际情况,调查了解;确定研究方向,建立课题实验设想,拟定出科学合理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探索阶段,时间(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
按照研究思路开展实践、研究工作,针对本班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在实践中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逐步丰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认真记载好课题工作手册,收集课题研究资料,做好阶段性工作。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时间(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
收集课题研究的各种资料;总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方法;撰写论文;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五、预期的研究成果
1.对小学语文高段教材的课文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教学经验.2.关于本课题整体的课题研究成果报告。3.撰写关于本课题的论文。
六、研究条件分析
1.本人自2009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主持了小课题《提高山区小学低段学生语文审题能力的研究》并顺利结题,并撰写了科研论文《山区小学低段学生语文审题障碍分析及对策》,获得黄岩区2012年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三等奖。2.本人任教的学校位于西部山区,留守儿童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学校历来都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开展这次课题研究,在申报的过程中得到了他们热情的鼓励,特别是学校教科室潘主任给予课题的全程指导(有关课题的规划、设计、管理、指导等)。
参考文献
1.王仕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年12期。
2.黄岩教育局.《黄岩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意见》,2012.10。
3.黄汉地:《让小学语文教学绽放生命教育的光彩》,《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06期。4.陈碧波:《点化生命 润泽童心——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06期。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教育是我国正规教育的最初阶段,是基础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作为可以让有效教学的种子自由生存、发展及延伸的肥沃土壤――小学语文教学,它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师们讨论最多的话题,这也就说明语文教师迫切希望可以找到语文教学费时多、见效慢的解决方法。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评价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教育模式的优化、教育理念的转变,立足于学生的语文基础、身心发展特点,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模式,这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性前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也就自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内容、模式及手段等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并且设计不合理 目前来看,一部分教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还把握得不够准确,其观念也比较陈旧,教学设计也有很多不足及不合理的地方,往往忽略了课前设计和课后设计,不能给予学生以正确的指导,从而也就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内容与实际相脱离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大多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但是内容和主题偏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还是时有发生,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有的甚至超出了小学生的心智成长和生活阅历水平,也就自然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显得枯燥无味。
3.教学方法及手段单一 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主创新及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新课程改革中专门进行了强调。针对于此,小学语文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但总的来说,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虽然有的教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性,但是没有具体的内容去充实课堂及有效的课堂组织。有的教师甚至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千篇一律地对所有教学内容都采用了一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主观因素 首先,加强教师道德素质的建设。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仅仅把教学当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工作对象,教学当成一种任务,教室当成混日子的地方,这样的教师没有足够的责任感、进取心和事业心,这样的工作态度及职业认识,使得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无心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就自然不会去追求课堂的教学效果。
2.客观因素 首先,教师培训流于形式。因其过分地强调了教师培训的形式,从而也就忽视了培训的有效性、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锤炼、教师教育基本素养的提高以及对教师的基本教育理论培训。其次,完善教师评价机制。近几年,一些学校领导甚至依据当前的教学结果,对教师们的评优及绩效考核等仅有的可操作性的评价工作,也冠以校际间利益权衡,从而完全忽视了对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激励性与公平性。
三、提高有效性的改进建议
1.高质量备课及合理的教学设计 教师要开展教学,首先就需要备课,而备课就需要教师透彻地分析教材,研究学生特征,从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心理特征出发,设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客观科学地设计教学课件。其次,由于不同的学生,其性格特征不同、认知程度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觉到语文知识融于现实的生活之中。最后,对于教学模式,教师要进行更合理的设计,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积极主动、自主地去学习,去参与其中。
2.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首先,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全面发展来看,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学习需求,开设多元化的情景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鼓励他们自主探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尽可能地丰富课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再次,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竞赛、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为了适应新理念、新变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在教学方法及模式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与改进。教学中,教师除了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应充分借用当前多媒体的力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得抽象教学变得更加具体化、更加生动形象,这样学生才可能更明确地感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
4.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成功的优秀的老师,必然不会忽略一点,那就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课堂上好的情境创设,多媒体的有效使用,教学方法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促进语文教学的成效,也显得尤为重要。好的预习习惯,认真的书写、作业的习惯,良好的听讲习惯,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心、踏实勤奋的精神、互助合作的态度等等非智力因素,都是学生有效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期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同时也是教学有效进行的主导者,只有教师都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第五篇:小学高段语文作业批改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高段语文作业批改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一、研究背景、指向与内容
(一)研究背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批改是教学的一面镜子。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新课标的实施,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的改革。但是,在教学大规模的改革下,教师作业批改的变化却相对滞后。目前,作业批改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作业批改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一种方式,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方式的话,那么,作业与批改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课下的书面交流方式。平等和坦诚是交流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但是,这种坦诚和平等在作业的批改中是比较少见的。批改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居高临下的语气,措辞犀利,发号施令的现象比比皆是。姑且不论其评价是否切中要害,引起注意。单就态度而论,就会让学生精神战栗,敬而远之的,更不论有何获益了。
2、面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一些类似或相同的错误,教师的心态和情绪会变得颇耐人寻味。千篇一律的语言,焦急难耐的书写,敷衍了事的评价会把一种不负责的厌倦情绪传染给学生。学生对老师和学科的兴趣也会出现逆转。
3、批改语言固守因循,不思进取。几十年如一日使用“语句通顺”、“语言优美”、“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情节感人、中心突出(或明确)”。或是以“优、良、中、差”包打天下,使得教师的评语比学生的“书写潦草”、“态度敷衍”、“中心散乱”更加面目可憎。
4、有的老师在批改中重批改问题,而轻心理暗示。教师无暇去关心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更不管学生学习的困难是否来自于心理原因。
5、老师在批改中缺少对学生的个体性评价。学生在作业本中呈现的只是一种作业的表象,而非学生的全部。我们的批语应象中医所说的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效果。
6、有的老师的批改只在作业后对其进行整体性评价,而不能具体指出作业的问题所在何处,使学生不明所以。
7、有的老师用语过简,表达晦涩,学生感到微言大义深不可测。如此种种,使得本是双向交流的作业批改成为一种单向的信息流动。无法获得学生的响应和共鸣,更谈不上由此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催发改正错误的心理需要。最终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㈡研究指向: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减轻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打破传统的作业批改思想,改革原有的作业评价方式,采用多样的批改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㈢研究内容
⑴ 当前小学高段语文作业批改的现状分析; ⑴当今学生的作业现状
⑵当今教师作业的批改现状 ⑶构建“合作、互动式”的作业批改新模式
①随堂批改
②重点批改 ③自我批改
④组内互批 ⑤教师抽改
⑥师生共批
㈦家长辅助批改 ⑶小学语文作业批改的评价策略; ⑴巧用符号,避免红“×”
⑵巧用第等 ⑶巧用评语。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个别谈话和走访等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等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
2、文献资料法: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并及时了解、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及心理变化。
4、案例分析法:每一环节实施后,进行阶段性分析,注重个案分析和积累。
三、研究过程和研究措施 ㈠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0月
1、制定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开题论证。
2、调查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高段学生语文批改缺乏实效的原因。
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3月
1、研究、调查、分析师生作业及作业批改现状;
2、调查学生对现在批改作业方式的想法;
3、尝试多种批改作业方式。
4、建立课题博客,认真阅读书籍,及时上传读书笔记及案例分析。
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在调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论证,完成个案分析、材料整理,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㈡研究措施
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具体研究措施如下: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课题研究的内涵。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题研究的关键,而教育观念需要自我的认同、内化才能变成自觉的行为。我们以“导学、自学、互学”等形式加强理论学习,促使他们转变观念,全面深化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题研究工作。
个人自学:只有不断地汲取,才能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我已认真读过程明美的《怎样批改作业才更有效》、孙琪斌、杨丽的《作业批改的多元评价模式初探》(《教育科学》2008年第8期)、陈建华的《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作业改革的探讨》(《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l期)和袁成贵的《在作业中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中国教育与教学》2009年第8期)等文章。
2、做好科研资料的积累和归档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科研资料的积累和规范的归档便于我们回顾工作的进程和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工作。
3、加强对当前学生作业情况调查研究。
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研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我们开展对学生作业态度、兴趣、质量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同学认为我们的作业批改布置很有创意,他们觉得作业的批改效果很好。
4、通过调查,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边实践,边设计,边研究,寻找作业批改与有效反馈基本规律。
四、优化语文作业批改效果的具体策略
1、对作业进行研究性批改。
长期以来,教师不关注学生思维的轨迹。优化作业批改就是要讲究研究性的批改。首先,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书面作业的书写是否规范,答案是否正确,说话、演讲能力水平如何。其次,关注学生思维的方法,从而更有效地纠正学生思维上的障碍,如数理化的解题过程,关注学生从作业里反映出的不良的学习习惯,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2、作业评价的人文关怀。
作业评价重激励与指导,教师要多写批注,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形式,是一种人文活动。作业本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在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知识显现是作业的主要内容,但完成作业的过程,学生的观念想法、价值判断以及种种情绪都蕴藏其中。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本其实蕴涵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反映着学生的心理世界。对于教师来说,它提供了稍纵即逝的教育良机。因此,教师批改作业时,不应仅仅从知识学习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作业,给学生的作业写个分数就完事,而应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指点迷津,分享他的成功快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我们尝试着学习美国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你做了个非常好的作业,你的诗展示了你过去的很多努力和想法。你的英文每天都有出色的进步,祝你在第二学期幸运!还有,请记住,任何时候你感觉需要聊天,我都会很愿意倾听的。”、“希望你生活中快乐的时光可以帮助你度过困难的时期”、“哇!极好的努力结果和论文,你关于这几个人的联系展开得非常好,准确而且读起来非常有意思。好样的!”、“年轻的爱是很美的”等等,这样评价非常有人情味,学生读到这些评语后,能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关爱、呵护,毫无疑问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学习热情。可见,用倾注爱心的评语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从而来感化学生、激励学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这样的批改无疑会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的增长点。
3、作业评价的迅速及时
在校内完成的即时型作业,真正做到四个及时:及时布置,及时收缴(当天的作业当天或当堂就要交),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就是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的情况反馈给学生)。英语、理化、数学作业的课堂练习一般都用此法,有的作业在课堂上直接校对,学生的印象就比较深刻,错误的思维方法可以及时纠正。作业批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老师批改后讲解,或是先讲解后批改,或是批改讲解后再批改。
五、研究成效分析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教师学生应正确对待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
(一)三个巧用
1.巧用符号,避免红“×” 2.巧用第等
(1)“A☆”奖励优秀生(2)“A☆”鼓励进步生 3.巧用评语。
评语,是语文作业批改中一种常见的批阅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将评语引入语文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好习惯(2)热情洋溢,情感交流,激发进取心
(二)教师主导,互动批改 1.互批互改 2.自批自改 3.面批面改
4.教师的“下水作业” 5.批改学生的“典型作业” 6.小组批改课堂作业 7.集体评改 8.延时打分
总之,作业批改的方式很多,这些方式有利也有弊,不管怎样,教师采用的批改方式应符合“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基本原则。对待作业,我们语文教师只有根据具体情况,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采取合适的方法,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