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学生错误的回答
1、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国著名学者黄克剑先生曾指出:“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而未来的教育不再是倾听者的教育,要放飞课堂,要给学生一个初试羽翼的天空,而不是囚禁心灵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滔滔不绝,反而是沉默是金。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与新课程理念相符。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学生什么?我想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认真为之比对的。
1、还给学生的话语权——课堂上学生说话的权利,老师肯定都想给。而且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学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2、学生独立解决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也是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给了学生。
3、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老师有意为之作专项训练的。
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需要理念上的认识和准备,还需要具体真实的实践操作。
1、教师备课,要有“预谋”;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备课中要有“预谋”,也就是在备课中要提前想到,在哪个环节想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可能说出那些答案。对于学生的这些答案老师怎样与学生互动交流,想最终达成什么样的效果,斗志的老师做充分的备课。
2、课堂准备:蹲下来,天地将更宽广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的最佳手段,在于培养学生在教师适时、适量的引导下,运用恰当的方法去主动认识客体,在认识客体中最终掌握方法去生成客观知识,再反作用于客体。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大可蹲下来,设身自己是学生,改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为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设计有针对性地学法训练;在各个环节上指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方法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主动(自主)学习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形成学习方法——掌握运用——强化迁移的链式结构。教师要以自己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一个能让他们既激情洋溢的的场所,又是一个有着无穷新的奥秘的的天地,吸引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渴望学习,渴望拥有知识。
3、课堂引导: 在自由的天地,学会飞翔
要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学习。在这个目标下,首要的是必须结合学科特点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只有先有了一定的规矩,方圆也就画成了一半。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预先指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初步的实践,进而再通过自己的新的认知时间来循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教师点评:不要简单的肯定和否定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有自己教学语言,可是有一种语言,很多人善说:“对”或者“不对”,总是急于肯定学生的回答,特别是学生的答案正是教师预想中的答案的时候。老师要学会稳住自己,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急于作任何正面的肯定,更不能作定性的评价。学会说:好,还有别的想法吗?引导学生说出隐藏在心里的所有的想法。不做简单的肯定和否定,需要教师学会稳住,学会让学生在辩证、比较、观察、选择中分析问题,能对问题有更全面透彻的理解。
5、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提问的机会。
无论学生提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要号召全班学生向经常提问的同学学习,看谁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质量高,努力创造良好的、民主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若有疑问,鼓励他们不仅可在授新课前问,可在课后练习前问,甚至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可以问,以培养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自己问,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而不发。通过让学生问,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总之,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我们教师不懈的努力,不断的追究教学艺术的新境界。在享受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时候,重要的是享受和收获学生充满喜悦、充满活力、充满成长味道的课堂。
2、以学生为中心是否影响老师的主导型
从总体上说,教师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育者。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很重要。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及其选择,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社会有用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在教育上,虽有相对的统一要求(如基础知识、技能,待人接物的文明态度,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等),但个体的差异及其发展则是绝对的。过去,我们过多强调统一性,而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的少。课堂教学决不是消除差异性,而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条件,促进其更好地有选择地发展。所以要把上述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具有“三童”:童心、童趣、童志。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过去,对待学生的插话,不少教师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教师要训练“课堂机智”,善于化解课堂偶发事件。如一位数学教师在上课时,加例子在这。
(四)正确面对学生质疑问难时的各种表现。这与上述各方面密切相联系。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出现的情况不一。下面举几例说明: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和创造。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心中要多装着学生,做个有心人,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徐锡的主动性,以使其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倡的“教师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规律,教学中是学生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造就出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现代创造性人才。有人说:“情景是激活学生创造禀性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教师就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充满爱的情境,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其在学习中,更加集中精力,更好的感知、记忆、思考进而“外化”为课堂活动。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数学实践活动,让他们多读、会读、善读;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乐于钻研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情感,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学生思考的乐园,才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老师应做到向导的作用。要做到:一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下老师的架子;
二、积极创设切合主题的情境,对学生进行热情鼓励,让学生动起来。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形成一种密不可分的整体。特别要注重培养四性:1.积极性。这是一种对人、对事、对学习的热情、进取态度和向往精神,不是冷淡、回避、消极、被迫。
2.主动性。对待客观事物、对待学习等不是被人推动,而是有自动探究欲望,深入钻研,质疑问难。凡事能思考“三个什么”:是什么、为什么、将是什么。
3.独立性。在学习上不依靠他人。在同伴中有与众不同的思考、独到的见解。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敢于争辩,常指出事物的不足及改进的方法。独立性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
4.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学生错误的回答
在数学课堂中,碰到学生有错的、有误的回答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老师不要马上更正或否定,而要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发挥老师的教学机智,对症下药,灵活地处理,引导学生自己感悟,把这些错误变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这样对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有助于训练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可以举例)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错误”这一资源。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在不断地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进行,而每个人的思维方法可以说是各不相同的,在这样的探索学习过程中,出现偏差和错误都是正常的,所以在课堂中,常常会有学生回答错误或解答错误。对此老师都不应该粗暴的否定或不加理睬,而要勇于乐于向学生提供充分研究的机会,要耐心地听学生讲讲他的想法,让学生把思考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老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感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纠正。学习数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这道题的解法,而且更要学会这个解法是如何找到的.
其实,数学课堂中的精彩很多时候并不是事先设计好的,因为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出其不意,我们在备课时很难预料到。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给学生一个自由、民主的空间,充分展示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使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转变成精彩一幕的“催化剂”,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场所。
我的看法:
1.首先老师态度要热情,要鼓励学生敢于答问,敢于出错,同时表扬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 学生大胆指出教师的知识性错误时,教师应抱欢迎、鼓励的态度。2.分析此题,让学生发现错误,并引导学生纠正问题;在此过程老师不能直接指出问题所在,让学生自己在老师引导中总结印象更深刻;
3.要相互尊重,留出思考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善于思维的能力。
4、.利用出现的错误,生成教学的资源
5、对待学生错误的答问,教师要宽容而不纵容错误。
6、有的学生“顽皮”,往往明知故问要“考考老师”,4.学生提出课文中所写与课外读物不相符合的知识性问题时,教师要先表扬,后说明。”
7.对于书中有的词语,教师照搬“教学参考资料”,解释不清、不够全面,学生提出问题,合乎逻辑,教师要及时纠正,并对学生予以肯定。
8.有的属于学生未读懂课文的含意而提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重复阅读中自己领会、解决。
总之,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各种问题是难免的。教师要引导和训练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通常,有经验的老师常引导学生进行“五问”;问自己、问同学、问书本(包括词典、课外书)、问老师、问家长(包括有知识经验的长辈)。特别是首先“问自己”,这有助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进行思维品质(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训练,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打好基础。
第二篇:我们该怎样对待学生
我们该怎样对待学生(2)
--语言如何更能打动学生
在我们日常的德育工作中,谈话、说服、报告、传授等手段,都是依靠语言来实现的,而语言的运用又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效果。
如何让我们的语言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呢?回答是四“言”四“有”。
言之有情。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要使他们对教师所传递的内容有所理解、体悟、内化,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言行,教师就必须用真挚的感情去打动学生。要有爱生之情。有爱的教育,学生才会欣然接受;有爱的教育,才会硕果挂满枝头。
要以诚待人。在真诚的前提下,即使是坚持原则的告诫和实事求是的批评,学生也会理解和接受。
要平等对待。今天的学生自主性、独立性较强,渴望在教师面前得到平等地位。唯平等待生才会有师生的互动和感情的交融。
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充满感情,鼓起激情,饱含真情,目的只有一个:感化学生。
言之有物。“言传”,能否打动学生,起到作用,关键在于内容。
我们的教育,只有目的明确,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才能切中要害,产生教育效果。要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使我们的“言传”以学生需要为目标,触及焦点,揭示主题,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
要体现道德伦理的知识性和理论性,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我们的讲话要有观点、有分析、有结论,要运用逻辑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去说服学生。
在我们既往的教育中,陈词老调是最为学生所诟病的。我们不妨试着换一种思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例子,换一种语言;不妨正面反面结合说,道理事例结合讲,既摆现象又析事理,既回答“为什么”又回答“怎么样”,使讲话内容更加全面、丰富、充实。
言之有趣。生动有趣的讲话才会吸引学生,触动学生,产生效果。从内容角度考虑,运用典型事例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今天的青年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不看重权威,也不轻信既有的理论,所以运用事实材料来说明问题,会有更好的效果。而且,如果例子选得好,形象具体,典型生动,常能成为讲话出彩之处。
从表达角度考虑,除了把握好语音、语调、节奏,使讲话抑扬顿挫外,要注意运用鲜活通俗的口头语言,使讲话形
象生动。笔者学会开车后,曾与学生算过一笔账:如果我学车需要30个小时的上车时间的话,那么,同学们大概只要花10至15个小时就够了,也就是说,我学一样东西花的成本是你们学同样东西的两三倍,甚至更高。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使用时间呢,正好相反。我50多岁了,用到75岁,使用时间20年;你们十七八岁,使用到75岁,有近60年,你们的使用时间是我的3倍,甚至更多。我们学点东西困难,而且使用时间短暂,尚且还在学习,你们就更应该努力了。通俗的语言,对比的形式,给学生的教育比较深刻。
言之有方。因为德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而艺术就是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它没有固定不变的办法和模式,它也拒绝陈旧和老套。我们也需要讲究“言传”的方式、方法。一要把握好时机。一般性问题,不必急就,尽可择机而行;突发性问题,先制止安顿,使头脑发热者先冷静下来再做工作较为有利;在某种情况下,故意延宕时间,留下“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空白,待到“非说不可”的时候说,往往说的“理”最易为学生接受。
二要把握好形式。个别问题个别谈,班级问题班会谈,倾向性问题校会讲。批评、了解情况,宜个别进行;表扬、嘉奖宜大张旗鼓。
三要善于“调动”学生。在我们的讲话中应该有娓娓道来的叙说、丝丝入扣的分析、慷慨激昂的陈词、一字一顿的评点,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讲话的效果。
四要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尤其是个别谈话,要让学生有述说情况、发表意见、甚至为自己申辩的机会,形成交流探讨的氛围。
五要有耐心和韧性。不急于求成,也不图立竿见影,不要指望一次谈话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有反复多次做工作的思想准备,而且每次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浙江省诸暨市荣怀学校 陈善钊)
《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13日第5版
第三篇:怎样对待不听话的学生
怎样对待不听话的学生
太东小学阎立萍
每一个班都会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尤其是男生,经常不遵守课堂纪律,带东西进来吃喝,更有甚者,直接和老师“对簿课堂”唱对台戏。教师常常需要在上课的时候去干涉这样的同学,可是效果不是太好,还影响上课。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做到:
一、心态
保持平和心态,这是非常重要的,不可与这样的学生生气,更不能由于愤怒而和学生发生冲突,怒伤肝,对自己身体也不好。无论怎么说,他们都是孩子,调皮一点也是很正常的。
二、谈心
开学之后,学生刚刚露出调皮捣蛋的苗头之后,要立即引起重视,课余找机会交流一下,侧面指出他的错误。这是讲道理的阶段,苦口婆心的谈心也是很必要的。
三、肢体语言
如果多次谈心交流之后,效果仍然不大,这时候就要考虑 别的手段了,多采用肢体语言的交流。我的方法就是拍拍肩膀,摸 摸脑袋,最严重的就是“掐”了。在巡视课堂的时候,轻轻拍拍调皮孩子的肩膀,悄悄告诉他课堂要注意纪律,或者摸摸 他的脑袋。注意不是体罚学生啊,那是违法的,也是教师职业道德 所不允许的。
第四篇:怎样对待爱哭的学生
怎样对待爱哭的学生
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中,常常会遇到爱哭鼻子的孩子。这就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困扰和麻烦。对于我们二年级的老师来说,对待爱哭的孩子更要耐心细致,注意从其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遗传性教育环境的不适应性上寻找原因,只要对症下药,自然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我班的翁某某,性格内向,一般不愿想别人吐露心声。当她伤心时,你想了解原因,问十句他都答不上一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很恼火。不过这个时候可不能大声呵斥。我一般都是在她心情好时找她谈谈心聊聊日常生活和学习,慢慢地取得她的信任,和她建立感情,成为知心朋友,推开她虚掩的心门。只有了解学生爱哭的真正原因,教师才可以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爱哭的学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来抚慰脆弱的内心。当学生因为小事哭个不停时,即使你感到厌烦也千万别用威吓责骂的方法让他停止哭泣,这样强制的压抑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严重的可能导致性格的扭曲,使学生变得更加脆弱或叛逆。当学生止不住哭声时,教师可以把他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把内心的不满、委屈发泄出来,教师在一旁默默相伴,或者拍拍学生的肩膀,让学生觉得老师能理解她,没有嫌弃她,感受到老师深深的关切之情。同事带他们离开人群,并要关照在场的学生日后不要取消,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当学生发泄完情绪渐渐平静下来后,教师就要扮演起心里倒是的角色,用和平亲切的语调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这样做不太合适,哭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自己变得脆弱,让自己的自信溜走。应该让学生明白人从小就要学会坚强,那样才是勇的孩子,是学生形成“爱哭是不对的”意识,一遍接受以后的辅导。
有些学生爱哭是因为不够坚强,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不敢面对挫折。当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就用哭来逃避。这时,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反方面来做:
(1)讲讲身边的事。把班级中其他同学的事例讲给学生听,这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虽小,但贴近学生的生活。
(2)坐下来和孩子谈谈。通过交谈让孩子明白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失败,敢于面对挫折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只要自己不服输,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往前走,还是好样的。
(3)讲著名人物的故事,让孩子在感受人物光辉形象的同事学会坚强。
(4)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让学生回忆自己以前懦弱的行为,认识自己的不足,写下决心书,以此为目标和动力,一点点克服爱哭的毛病,使之逐步成为坚强的人。
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哭闹只是任性,当他不如意想表示不满时,经常用哭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和重视。在家里,哭这一招往往凑效,久而久之便养成毛病。
常言道“笑比哭好”让学生开心是治疗爱哭毛病的良药,拥有乐观开朗的心态能让人充满活力。但愿通过老师的努力,最终会驱散爱哭的学生心中的阴霾,让快乐的心境在微笑中度过每一天。
第五篇:怎样处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
“真是气死人了,这些题型我都反复讲过很多遍了,我们班学生还是出现这么多错误,这可怎么办呀?”像这样的怨声我们经常会听到。因为每堂数学课后,我们教师都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练习巩固,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尽管我们在让学生练习前,对一些常见错题作了一些预防、强调,但在批阅中还会经常碰到。教学当中,我曾试图提醒学生做作业时要认真、仔细,但费了很大的周折却总不见效。有什么好的办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呢?对此我常常思考,并进行了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错误是正常现象,而所有学生不出现任何错误才是不正常的。因此我们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在批改作业时恼火,甚至火冒三丈,怨声载道,而是想一想如何对待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这时我们需要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彻底根治错误。错误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教学资源。教师不仅要重视发现、开发错误,更要善于利用错误,让错误在学生身上发挥最大功效,这才是取之于学生,又用之于学生。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教师教学的警示灯
我认为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正是我们教师应该反思的。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正是说明他们在这些方面还没有掌握好,提示我们要在这些知识方面下功夫,重新找教学方法使之掌握。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关于长方体、正方体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掌握得不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时学生掌握得也可以,一旦把这三种题型放在一起,学生错误百出。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我分析认为:我们的数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基本上是一道例题后面配几道练习题,学生都能在新授课上依葫芦画瓢,都认为学习数学很简单。可一进入综合练习,学生的错误就暴露无疑,作业出现的错误率极高,弄得老师叫苦连天。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生活实际说明这三类题型的相同点、不同点,强调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点,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些题的不同解题思路,以减少错误的发生。
二、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
反思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快速提高的有效方法。同样,让学生反思错误产生的原因,也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1、作业不细心,比如说学生抄错数、看错运算符号、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所求的问题以及单位名称等;
2、没有审清题意就盲目写答案;
3、数字书写不规范导致错误;
4、少数学困生根本就不理解题意导致错误。针对前三种原因,我进行集体教育。举身边的例子说明做事谨慎认真、书写规范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作业都要认真完成,以避免错误的出现。针对第四种原因,我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逐句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反思、分析,让他们明白为何弄错,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作业中避免重蹈覆辙。
三、将错就错,让学生错中长智
有时,对学生探索中产生的错误,教师不必急于指正。相反,将错就错,直至得出荒谬的结果,让学生在笑声中感悟到错了,以利于最后的改错,直至说出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在错误中长智慧。例如:教学正方体表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正方体鱼缸的棱长是5分米,制作这样一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在做这道题时,有的学生忽略了鱼缸没有上边的面,仍然按照6个面计算,从而出现了错误。我在巡视时并没有及时给予订正,而是将错就错。在集体订正时,我把两种答案都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哪种方法对,如果按照有上边的面计算会出现什么后果?“鱼会憋死。”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时班里一阵大笑,在笑声中学生牢固理解掌握了这类题应结合实际考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此类错误的发生。
四、进行错误收集整理,提高学生的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错误在教学中的有利因素,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及错误产生的原因、矫正的对策进行搜集、整理、记录,可以将搜集的典型错例制成选择题、判断题、改错题、连线题、问答题等多种形式的题型进行对比练习,强化训练,让学生辨析提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错题,搞一个错题集,把每次错的习题收集到一个本子上,并要求把错题抄写在本子上,再用有色笔在错题的地方做上记号,在相应的错题右面,写上该错题的订正题。在错题与正确的题目之间写明错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对他们的错题进行分析,并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有粗心抄错题的、有计算错误的、有不能准确分析数量关系的、有概念不清等原因,并提醒学生注意的。这样,学生在做题时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检查、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总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错误是正常现象。人无完人,老师有时候也会说错话,何况是一个小孩子,不妨让我们持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给学生一个激励的评价,让他们不仅改正了错误,从中懂得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了智慧,逐步变得聪明起来。教师能用好“错误”这剂苦口良药,就能酿制出甘甜的泉水。
心理学中说: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归因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上课时有一位学生迟到了,这时,大家都会对这个事件作出解释,有的人会想,他可能是睡过头了;有的人猜测,可能是遇上堵车了等等,无论最终将原因归结为什么因素,这种探索原因、寻求解释的过程就是归因。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能够知错就改,任能被大家认可。学生写作业也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长期困扰 家长和老师的问题是:为什么学生在作业、考试中老马虎,同样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
经过认真分析和调查后,我认为学生之所以犯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学生确实没有掌握这些知识,学的模棱俩可,因此容易出错。
二是责任心的问题,学生自己做事不认真,从而导致看错了题、抄错了题,结果造成答案的错误。将这种长期不负责任的态度自己总结为马虎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从意识上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导致习惯性犯低级错误,而学生和家长又长期没有把这个问题当回事,使小问题酿成大错误,使原本优秀的学生因为这些“小错”而错失良机。
三是意志品质问题,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考试策略,才能很好地面对每一次考试,每次考完试,总有学生说:“我状态特别好,题越做越顺”也有的学生说“哎呀!我卡在那道题上了,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一紧张,后面的题都做的不顺,心慌意乱的,该拿的分都没拿到。”这就是典型的学习意志品质问题。
针对以上的原因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出现错误的归因分析,看他们是属于那一种情况,及时补错,二次批改也是纠正学生犯错的有效方法。所以学生作业中出现错误,我总是让他当天补完,决不拖到第二天。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调整训练后,班里的学生基本能正确对待作业中的错误了,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误,采用不同的改进方式,效果相当不错。
作业、试卷中的错误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如果我们多加留心,巧设一些问题情境,巧妙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再教育,学生一定能够减少错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容“错”——学生“错误”资源利用的根本前提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是非常正常的。对于学生的错误应该宽容,我们要允许学生出错,不嘲笑、不挖苦学生,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宽容中学会分析错误,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1.让“错误”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切入点 用“错”——学生“错误”资源利用的重要策略
英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数学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学生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预想不到的错误。我们应把错误看成教学的资源,充分利用数学实践中“错误”这一“财富”,化弊为利,将错就错,培养学生正确归因错误,正确地、巧妙地利用错误,培养创造性思维。让课堂因此而精彩,让“错误”因此美丽起来。
四、议“错”——学生“错误”资源利用的真情体验
议“错”是学生对自己错误的一种反思,同时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一种反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在议错赏错的过程中,放松思维,体验成功。
教师通过引领学生体验错误,反思错误,感悟新方法,达到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目的。充分挖掘其中的“错误”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等方式,把错误转化为一次新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堂教学出发,正确引导学生议错赏错,从错误中领略成功,实现学生从“失败者”向成功者的转变。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学生在作业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反映了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在接受知识及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需及时地分析总结,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纠正和弥补。
一、建立作业批改记录 作业批改记录应包括如下项目:作业的时间、班级、作业题的类型,作业题摘录,错误在题目中的位置(全错或某一步骤出措),主要出错的学生姓名、出错的原因分析,以及某一题目的出错率等。
建立批改记录,可使容易出错的题目形成一个系列,有利于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时及时地查漏补缺,及时地补充讲授,以后复习时重点强调,特别是对新一轮教学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作业批改记录,教师应把它归入自己的教学档案,妥善保存,以备随时查阅。
二、对作业中的错误及时地进行归类
三、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
四、作业要及时批改,错误要及时纠正
一般地说,教师应当天批改学生的作业,在下节课上课时或上课前就应对作业进行讲评、纠正。教师批改作业一定要认真、细心,对作业的批改结果要有等级或批语,切忌一律打对号、写“阅”字或只写批改日期。对于作业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对作业差的要批评指导,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作业的重视,提高作业的质量。及时批改、及时纠正,既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巩固,更有利于下节新知识的学习,使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体。
五、让学生建立错题集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缺陷,因此,为了避免学生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让学生建立错题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让学生把出错的题目按正确方法改正后,完整地做在错题集上,同时将容易错的地方做好标志,将出错的原因分析记录在册等。错题集也可以收集多数学生易出错的典型题目。
建立错题集,提高了学生对作业以及作业中错误的认识,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对错题有一定的研究,力争现在出现的问题在以后不再出现,建立错题集,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可及时参阅,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们的分析综合能力。
六、进行必要的审题训练和规范化训练
如果学生平时对待作业不认真,经常失误的话,自然会影响到一系列考试的成绩,特别是中考、高考等大型的选拔性考试。除平时作业要严格要求外,可利用单元测验,小考等机会进行审题训练和规范化训练,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审题,答题能力,促进知识的巩固应用。
总之,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教师学生应正确对待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