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时间:2019-05-15 03:2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第一篇:论文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构建高效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包钢实验中学 孙雅鲲

【摘要】: 本文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以及所存在不足、困惑四个方面阐述了在中学音乐高效课堂改革实施过程中本人的一些观点和困惑,高效课堂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但到真正实现的过程却是需要许多人去探究的才能完成的。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 高效 多媒体 预设 生成 效果 学法指导 课堂管理 意义 教师能力 不足 困惑

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讲课激情到哪里就讲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有效的预设应有教学导入,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它应促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如果进教室就开始学唱歌曲,没有任何导入,整个课堂显得杂乱而沉闷,究其原因,是其过分注重课堂的生成而忽视了有效预设,致使教学无法向纵深发展,效果就不如下面这种。如老师们在教《渴望春天》这首歌曲时可以先问一问类似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或者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表现春天的图片或者表现小草发芽、花朵开放的简单的flish动画,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想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再让学生回答。再来欣赏学唱歌曲《渴望春天》效果就会更好些。如果采取课前先提出探究问题,课堂上教师依据问题难易程度梯次推进课堂教学,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过去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的收获,现在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我们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必须要创设有效乃至高效的预设。

(二)课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字上做文章。即:

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时间标准选择教学方法。

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在上一节合唱课前,我组织学生自己寻找喜欢的合唱曲(他们因此会自行欣赏很多合唱歌曲,甚至是各种风格的合唱曲),自己寻找适合的合唱谱(促使他们动脑筋自行研究所找歌谱的可唱性),最后由我把关帮助他们选择可以在本班实施的曲目,并在指导排练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根据具体情况修改声部及谱子。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并锻炼了学生处理合唱中所遇问题的能力。

3、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上面所举合唱的例子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这种讲授合唱课的方法为一部分有能力自学或自编能力强的学生生成了学习音乐的方法。

形式和方法层出不穷,开辟了课堂教学的新空间,但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务实高效,还必须有度。如: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常见的学习形式已被广泛地引入课堂,并成了新课程课堂的标志。有位老师在讲《春节序曲》一课时提问:“还记得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吗?家家户户都在做什么吗?”请分小组讨论。教室顿时热闹起来,那位教师反而显得无所事事。有的小组讨论漫无目的,缺乏有效引导;有的小组只是优等生发言,其余当听众;有的小组只是象征性的说上几句。整个课堂看似活跃,其实是散乱的活跃、假活跃。毋庸置疑,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打破了过去师生交流的二维模式,构建了一个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三维模式,但千篇一律采用一种形式就值得商榷了。其实,讨论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而且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思考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方式的优点,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一)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

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学”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议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演中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

三、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一)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

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二)准确地教材把握能力

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尤其是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很多前沿的音乐都是与时俱进的,新生事物产生及更新的速度特别快,要想解答学生的问题,真的需要经常上网不断地学习和更新,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

安静的课堂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这是对教师能力水平的一大考验。

(四)机智的课堂环节把控能力

环节的设计能力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一位音乐教师不可能只教一个班级,我就教了12个班而且还跨年级,那么每个班级学生的情况都有所不同,班级学习氛围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对学科的喜好程度不同,甚至班主任及家长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同都会影响学生上音乐课的状态,因此听课效果就会有很大差异。所以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几个不同的班级讲就会产生几种不同的效果,这就不能按固定环节进行,是要教师因情况不同随时变换教法,以确保课堂效果。

四、存在不足及困惑

(一)课堂活动 要求容易养成难

高效课堂让老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老师先不讲,只是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生要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学生要动起来,还要在同学面前讲出来。学生要从过去的观众变成演员、当事人,要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要克服人类最大的弱点“惰性”。学生的规范变成习惯,需要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做,需要老师坚持点评,采用合适的评价。让学生发生质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的培训。

(二)课堂展示 参与容易精彩难

展示是高效课堂的亮点。为什么要展示?展示什么?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果任由课堂自由发展,课堂出现了“展示专业户”的问题;如果教师人为分工,扩大参与度,又使得 展示虽然参与广泛但又变得 “泛泛而展”,失去了精彩,难以达到高效率。这是教师教学的困惑,高效课堂改革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高效课堂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但到真正实现的过程却是需要许多人去探究的才能完成的

第二篇:论文3.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包钢实验中学 孙雅鲲

摘要: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一直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本文就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所涉及的理论基础、现代技术运用与教学模式近几年的发展状况的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

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 现代技术 音乐教学 教学模式发展潮流

一:教学模式所涉及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来自于教学实践活动,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并有一定的教学程序。

1.教学模式的发展及种类

教学模式更新替代非常快,从国外来看,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探究与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其基本过程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还有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实例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教学”这种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其基本的环节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实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除以上两种教学模式以外,还有范例教学教学模式,由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其基本教学模式是范例性地阐明“个”案-范例性阐明“类”案-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的运用训练。从国内来看,我国当代主要的教学模式有自学-指导式,但这一教学模式主要用于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其次还有目标-导控式,传递-接受式,这一教学模式现普遍用于教学教育体系中,其基本程序是复习就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批评-间隔复习。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学生能在短时间接受大量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抽象思维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缺点的是学生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还有一种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古往今来,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旧的教学模式被人们信效,新的教育思想与理论导致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新的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又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物质与技术基础。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一定时期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影响,以及学习理论的观点对构建教学模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学习理论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学模式的建立要根据学习理论,只有充分了解学习目标、内容、体系才能构建相应的适合教与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2.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应反映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

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全民教育思想,即面向全体国民,提高全民整体素质。(2)终身教育思想,即学习应贯穿人的一生,朗格朗的终生教育。(3)素质教育思想,即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其中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以最富于情感的,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直接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通过形式和内容的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与情感。在我国一直以来都不重视艺术教育,应试教育的模式使学生逐渐抹去个性,缺少特点。这中现象的普遍存在,国家也逐步对艺术教育加以关注,艺术教育也逐渐走向正轨。就音乐方面来说,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仅要面向全体还要起到提升素质文化修养的作用。

3.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应吸取先进教育理论的观点

当代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先进的观点。如: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根舍因批典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个别化学习理论等。布鲁纳提出在教学中要采用“探索-发现”式方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在于探索掌握学习的有效策略。巴班斯基探讨的是如何优化教学方法。这些教学理论都对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具有指导作用,现代先进学习理论提升注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开发,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教学参与者,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应充分反映这些理论的基本思想。

我国近十年来进行大量的教育实验改革,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在探索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等都做了许多工作。近几年推出了双主教学模式,整体性教学模式,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建立为探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新型音乐教学模式应兼顾现代技术的因素 1.构建新型音乐教学模式技术因素的地位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对音乐教育的影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现代教育中技术因素的重要性。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许多学者所关注。它的优势在应用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功效。以达到最高的教学。这些问题同样在构建新型音乐教学模式时,要将技术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这种新型的技术应用在教学中就是一种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使传递信息的方式多样化,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在音乐教学中可收集音频,视频等作为教学手段。但是也不能过分运用,认为未来的教学是网络教育。未来的学校是网络学校,这是错误的。

构建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时要谨记媒体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可以用来创设情境,提供知识信息进行练习等。使学生生动活泼,技术辅助教学可用于个别化教学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使“教”为主,也可是“学”为主。因此,在构建新型音乐教学模式时要正确处理好技术因素。

2现代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模式中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其魅力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育灵魂、塑造人格、优化情感,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通过现代技术多媒体的运用教师的授课方式逐渐从正式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教学模式里走向学生自主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在现代技术多媒体等先进技术的运用中逐步引起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激情和兴趣。这种教学激发了学生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感知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丰富活泼的个性和爱音乐的长情。

三、音乐教学模式应顺应时代和历史发展潮流

音乐创作不是一个固定的思维,它在跟着时代和历史的变迁随时发生这变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音乐,所以音乐的教学模式也不能一成不变,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确立,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也发生着转变,教学模式也逐渐从教师教学生学转向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音乐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现在音乐教师主要的任务。

四、总结

总而言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任,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创造者,新型的教学模式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同时要考虑学科的特点。教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施教使教学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第三篇:电力网络营销模式构建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智能化产品逐渐融入到生活当中。智能电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从网络营销着手,分析了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营销模式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相互关联,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网络营销模式满足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网络;营销模式

信息网络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捷,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和效率,其中网络营销就是一个典型的方便人们购物的例子。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本质上大有不同,不管是管理方式、经营策略还是市场控制,网络营销都是对传统营销的一种突破和创新,同时这也给运营商带来了挑战和发展机遇,要求运营商抓住市场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网络营销模式。因此,智能电网下电力网络的营销模式研究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1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

互联网因为其传播方式快、涉及范围广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较大的地位,网络营销正是利用了互联网的优点,通过互联网实现营销的一种营销手段。网络营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通过网上销售商家能够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够解决消费者关于电力使用方面的问题。传统的营销模式容易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约束,而网络营销打破这种约束,达到具有个性化、成本低且主动性高的营销策略。企业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调整、优化营销策略,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条件下提高营销的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收益。网络营销能够结合客户信息与企业资源统一管理电力资源,电力网络营销允许客户通过网络平台了解用电情况,网络可自动对客户的消费情况进行结算,并且通知用户及时缴纳电费,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企业反映电力情况以及提供维修建议等。

2电力网络营销的优势和劣势

2.1优势

(1)降低电力企业成本。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这一特点,电力企业通过网络直销能够最大效率地提升的供应商数量,这对企业的获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之所以选择网络营销,是因为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宣传产品进而最大程度降低了广告宣传费用,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网络宣传不仅可以使得直销渠道更加简单宽广,还能够加强电力企业与用户的沟通,用户通过网络宣传对电力企业的产品进行初步了解之后,通过询问网上客服可以深入了解企业产品,强大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沟通能力能够大幅度减少企业的通讯成本,同时也避免了业务人员的差旅费用,从用户选择产品的心理特征出发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2)提升用户的满意度。网络营销允许电力企业与用户进行无限制沟通与交流,用户在购买产品或是使用产品上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企业反映,从而得到有效的解决。传统的营销模式在沟通上面有一定的阻碍,用户无法向企业反映用电情况,企业无法了解用户使用情况,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只能电网下电力网络营销模式实现了客户与企业无阻碍交流,提高了双方沟通的效率,客服与用户一对一沟通模式促进双方的信息交流,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牢牢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促进企业的发展。(3)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电力企业通过网络营销渠道向用户展示业务的办理流程,用户有充足的时间考虑是否进行业务的办理,同时办理业务后用户通过网上平台直接查询相关的业务使用信息,还可以查询、维修等多种业务同时进行,解决了传统电力营销服务局限的问题。此外,网上沟通渠道方便用户更详细地了解电力企业,客服详细、耐心对用户的疑问进行解答,有效提升企业的形象,赢得市场。

2.2劣势

互联网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其中充满了大量不可靠、虚假的信息。由于网络信息比较杂乱,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完全对互联网进行法制管理,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渠道营造虚假的信息欺骗消费者,这对消费者的隐私具有极大的威胁。此外,电力网络营销企业遭受网络病毒的恶性攻击,增加了运营的风险,消费者也因此降低了购物的积极性,这是电力网络营销缺点,也是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电力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之间的关系

3.1传统营销是网络营销的基础

网络营销尽管利用了互联网发展快等特点在市场上占据着较大的优势,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传统营销仍然是网络营销的基础。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本着以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态度、以提高企业利益为目的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尽管网络营销的手段与传统营销大有不同,但是营销的实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此外,网络营销结合传统营销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赢得市场,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2传统营销具有不可替代性

即使现代网络技术十分发达,网络营销占据比较大的优势,但是这也掩盖不了传统营销不可替代的性质。网络营销对应的消费者主要是中青年市场,老年人的市场仍然倾向于传统营销,这是网络营销无法达到的。此外,随着不断增加的聚会活动、说走就走的旅行等活动,很多消费者比较倾向于传统营销方式,消费者在实体店购物的感觉是网络营销所不能满足的。因此,传统营销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质,仍然具有很大的存在价值。

4结论

两种营销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只有相互结合对方的优势,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最好的营销模式,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启平,徐丹凤,牟雪云,等.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设备监测和维护技术[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0(6).[2]王延婷,祝瑞金,王培红.浅析智能电网对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的支撑作用[J].华东电力,2010(12).[3]李维,吴晓飞,李颖.智能化楼宇能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C]//供用电,2011(3).[4]李天阳,刘琼.供电营业厅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C]//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2013.[5]鲁刚,魏玢,马莉.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市场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9).

第四篇:论文:中国新型老年人养老生活模式研究

泉 州 师 范 学 院

学年论文

题目我国新型老年人养老生活模式探究

学 院业

学生姓名杨东霖学号101205042指导教师赵秦莲职称教授

完成日期2013年5月

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及关键词............................3

正文..............................3

一、我国现阶段养老模式现状及其存在问题................3

(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现状.....................31、未备先老..............................32、未富先老..............................3

(二)我国目前养老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41、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全面..........................42、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完善....................4

二、我国现阶段养老模式利弊分析....................4

(一)家庭养老模式.......................4

(二)社会养老模式.......................4

1.机构养老..........................4

(1)住不起..............................5

(2)住不进..............................5

2.社区养老..........................5

三、我国未来养老模式思考.........................5

(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5

(二)简单分析社区居家养老模式....................6

(三)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具有很多优点...................6

(四)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我们可以先从这些方面入手...............6

(五)总结.........................6

参考文献.............................7

我国新型老年人养老生活模式探究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10经济学号101205042杨东霖

指导教师 赵秦莲 教授

【内容摘要】在老龄化的浪潮面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养老社会化乃大势所趋.但是,在我国“未富先老”的背景下,大规模推行社会机构养老也不大可能.因此,社区化居家养老是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它顺应养老社会化潮流,形成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多赢局面.当前,我国的社区化居家养老应努力完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各方面的服务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

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

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面临着很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1.未备先老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0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

如此快速的老龄化使我国还没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处理一些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时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点措手不及,从而不能很好的解决。

2.未富先老

与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相比,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到2050年前后将到达峰值4.8亿左右,分别占亚洲老年人口的2/5和全球老年人口的1/4。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老年人口比例从10%提升到30%一般要用100年左右,而中国预计仅需40年。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1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是在人均GDP84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二)我国养老模式存在很多问题

1.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全面

我国已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拥有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养老床位总数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全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人,潜在需求在1000万左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程度度亟待提高。

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养老养生产业的市场约有1万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5万亿元的市场潜力。以养老机构床位来看,目前百位老人年拥有养老床位不足2张,离国际通常认为的7%的比例,还有很大的距离。

据多地民意调查显示,部分老人愿意接受养老院养老,但受经济实力因素影响,少数老人能够真正实现异地养老。如今仍有部分老人愿意入住但没有入,他们期盼有价格合适,出行方便,环境优美,服务齐全,档次较高的养老机构。

2.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完善

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由国家财政支持,在职期间并不缴纳五险,但是他们的退休金却是企业退休职工的三倍,这种“养老金双轨制”被指为社会最大的不公。养老双轨制所造成的社会不公以及对社会就业平衡和人才合理流动的严重影响正逐渐显现。

二、我国现阶段养老模式利弊分析

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按依托主体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又有多种情况,包括有养老保险与退休工资的老人独立生活养老与靠子女养老;无生活来源的老人独立生活与靠子女养老等情况。社会养老包括福利性的社会养老院养老;半营利性与半福利性的养老院养老;营利性的养老院与疗养院等养老机构养老;同时社会养老也包括社区养老等新形式。具体说:

(一)家庭养老模式

所谓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来完成的一种养老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养老的费用与大部分服务都由其家庭成员来提供,它是我国传统的养老形式。这种养老模式目前仍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

这种养老模式的优点不仅体现了家庭里代际之间经济上和生活上的互惠互助,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精神上的互相慰藉。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一直强调“家”的观念,并以极大的力度支持着这种内含血缘联系、地缘联系、经济联系和其他联系的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在家庭中由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融洽的亲情关系,也是任何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替代的。因此这是家庭养老模式的最大优点。一个父慈子孝和谐的家庭,老人能够得到子女物质和精神上的关爱,能够随时感受到家的温暖,能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晚年。

而缺点也很明显,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不和谐,子女不依法赡养父母,如果老年人再没有经济来源,那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将十分的悲惨。因此,家庭养老模式就必须建立在子辈的道德基础之上,会随着子辈感情的变化发生波动,所以家庭养老不具有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着社会发展的挑战,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观念的更新、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代际差异的扩大,家庭小型化与核心化的趋势明显,大家庭日渐减少,小家庭日益增加,家庭养老功能也随之逐渐弱化。这主要表现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工作繁重,子女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老人。除此之外,随之人口因求学、工作等的流动,家庭年轻一代与父母不能同在一起,这也给家庭养老带来困难。

(二)社会养老模式

社会养老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主要依靠退休金和社会保障生活的即为社会养老。我们暂时认为社会养老包括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两种。

1.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一种让老年人离开自己的家,到各种养老机构生活,其生活照料和护理由养老机构负责提供的养老方式。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光荣院等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的老年人所需的各种生活照料、护理与康复服务,叫作机构养老服务。

机构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专业的生活服务,多样的精神生活。

但是除了为孤寡老人提供的福利性养老院外,一般其他养老院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对于很大一部分老人来说难以承担。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都有传统的观念,不愿意生活在养老机构里,即使有经济条件,他们也大多愿意生活在家里,这种观念要改变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机构养老在现阶段有很大的局限性。

并且目前我国机构养老还存在许多问题:

(1)住不起

民营养老院环境好,但是价位高,一些民营养老院建的像度假会所一样,洋房式的楼房窗明几净,每间房内席梦思床、台柜、固定电话、壁挂电视、空调、卫生间,还有阳台。宾馆里有的这里应有尽有,还有紧急感应器,当出现紧急状况时能够报警并及时发现。但是这样一个房间一个月要5000多元,还不包括吃。养老院还配有大夫和护士专门负责老人的健康,每天给老人测量血压等常规身体指标。一天24小时都有专人值班,紧盯感应器。这还只是一般的,还有每月一万多的房间,里面的装潢奢华,独立小院子,别墅式...在这养老是一种享受啊,可是高昂的价格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2)住不进

公办养老院床位紧张,根本住不进去。与民营养老院相比,公办养老院虽说环境与设施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价格差距也不小,一个月不到3000的费用,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可以接受,而且在老人们的观念里,国家办的养老院更正规些,所以大部分还是比较倾向公办养老院。但是,目前公办养老院的数量还远远不够,有的老人早已报了名,但是公办养老院床位紧张,许久没办法入住,甚至还有排队排到几年后的。

2.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服务是指老年人住在自己家庭或自己长期生活的社区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养老机构或相关组织承担养老工作或托老服务的养老方式。

相比于机构养老收费更能让大多数人接受且不存在床位紧张想住住不进的问题,还能跟家人住在一起,不会有观念上的问题,结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各自部分的优势。

如果是单一的社区养老,其虽然解决了机构养老中的一些问题,但其缺点也很多,比如增加社区的负担,社区一般不是一级政府组织也很难实行市场化运作,所以其没有足够的经费建设各种养老设施,提供各种养老服务。还有社区也没有一大批经过专业培训的养老服务队伍,其服务层次肯定赶不上养老机构。

所以,针对目前中国的各种养老模式可以清晰地看出: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地外移,社会养老功能还需不断的完善。还没有一条真正符合中国养老现状的,合适的养老模式。

三、我国未来养老模式的思考

(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不仅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受到家庭结构、文化水平以及道德规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家庭养老面临一系列新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以及老年人和家庭的经济承受力等具体情况,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我国现行的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不建立适合的养老模式,就不能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各方面问题,从而导致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积极作用,不能忽视中国的文化传统。因此要扬长避短,找到最适合当前中国发展水平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正适应了这一发展要求,一方面它解决了机构养老在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它也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的精华。

对于有经济条件、观念转变快的老年人来说,机构养老尤其是条件较好的老年公寓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在那里不仅能够得到专业的照顾,得到精神方面的满足,同样也可以得到家一样的温暖。但对于大多数中国老人来说,他们现阶段更愿意在家庭养老。基于这种情况,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二)简单分析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质内容是让老年人居住在家养老,同时接受家庭之外的社区养老服务。其显著特点是尊重中国的现实国情与家庭养老的文化与伦理价值,尽量维护家庭的养老功能,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服务来弥补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最终目的是在尊重老年人偏好的条件下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劳务养老主要由社会承担,精神生活养老主要由家庭承担,物质方面的养老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

(三)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具有很多优点:

这种养老模式从中国社会实际看是具有很大优越性的。

第一,服务更贴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具有就近、方便、灵活的特点,并且,可以帮助实现老年人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心理需求。

第二,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老年人所熟悉的社会环境,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缘和亲缘优势。

第三,社区能够有效利用社区闲置资源,提供就业岗位。

在这种模式下,老年人不需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园与社区,并尽可能地调动生活自主性。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既是传统的居家养老的延续,也是传统居家养老的升华,是加入了社会化与现代化因素的居家养老,它在减轻了家庭成员负担的同时,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与偏好,可以提供给老人以更周到、细致的照顾。因此,应当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成为中国人安享晚年的主流方式。

(四)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我们可以先从这些方面入手:

1.社区老年人便利服务,主要是开展老年人日常的家务劳动服务。比如开设服务专线电话,实行上门服务。

2.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比如建设社区医院,医院里要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门诊,有治疗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师。最好还要有“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退休职工医疗保险”等,减轻老年人经济负担。

3.老年文化娱乐活动服务。比如每个社区都建有供老年人活动的休闲中心、阅览室、健身器材等。这些社区的老年人可以参加社区举行的各种活动,老年人之间、老年人与社区工作人员之间都形成了养老的关系。

4.建立老年日托和全托中心。这项服务虽然有市场,但基于社区资金等方面的困难,没有在广大社区普遍推行。如果以市场化的机制运行,在社区开展例如托儿所的托老所,应该受到老年人的欢迎。现在部分社区已经建立社区食堂,以较低的价格为一些老年人提供伙食。但毕竟还是少数,可以慢慢推广完善。

5.对老年人的亲属进行培训,提供知识和技能。组织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人员对有老人的家庭提供指导。一方面让亲属学会对老年人正确的生活照料,另一方面让亲属学会更好和老年人沟通,解决老年人心理上的困惑,建立更和谐的家庭关系。

(五)总结

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成为主流的养老方式,不仅符合传统习惯,而且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如很高的城乡居民的房屋自有率。在中国,农村居民几乎都拥有自己的房屋,城镇居民的房屋自有率也已经超过80%,率居全世界之冠,远远超过一直在60%上下波动的日本房屋自有率和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前69%的美国房屋自有率;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的居住条件已得到了极大改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由1978年的3.6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28平方米,许多地方还远远超于此。利用个人宽敞的自有房屋养老既是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可以在有效整合家庭与个人、政府与社会各种资源的基础上,重新配置养老供给责任在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间的格局,从而更有利于稳妥有序地推进社会福利的社会化。因此,这种模式应当是成本最小、效果最好的养老模式。

养老是一个庞大的社会问题,它需要社会力量投入,以解决帮扶困难的老人生活。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邓颖,李宁秀,刘朝杰,等.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6):731—732.[2]张本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后果分析及政策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02,40(3):27—33

[3]桑永旺.国外养老服务经验可鉴[M],中国福利 2006-11

[4]王振耀.中国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与前景[EB/OL].http://qzone.qq.com/blog/611968504--12611258852.

[5]庆哲.关于我国养老方式及其发展趋势的思考[J].科技和产业,2009;9(4):75-7.

第五篇: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一、引言

社会经过一段发展产生的产品就是职业教育,它是人自身发展的产品,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品。职业教育与社会相互受益,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义务和职责。国家要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就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高素质和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可以促进就业率提升,也可缓解中国的就业压力,所以要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力培养。

二、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文化的新力量。职业教育在各个国家也已经形成了一些模式,如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确定将600多所本科高校转向职业教育;加拿大CBE模式,转专业学分可互认;新加坡“教学工厂”办学模式,企业老总参与校董事会;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澳大利亚TAFF教学模式等等,它的模式还在发展中,以后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模式。[1]国家各地都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可以在附近升学,就业也可以在附近。职业教育是替代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作用的一种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的入学门槛比较低,让高等教育对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成为可能。职业教育的大众化使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满足了这个需求吸引他们进入高等学校,使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加速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原因。[2]职业教育要从工业社会到信息与服务社会的转型,它的发展趋势时逐渐大众化、规范化,使普通人也可以接受到高等教育并得到相关正规化的证书。当然职业教育也要满足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但也要形成以学生为本、服务社会的思想,把学生的职业观端正,把中国高等教育种类丰富了,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完善了。在21世纪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当然现在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把观念转变,实施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3]

三、职业教学的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一,实践中应用创新。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开阔教学新领地,培养学生能力、教学管理、教师成长共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就业率。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实践,可以增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创新应用能力。学生创业就业作为一个切入点,解决了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对人才优化的培养,把培养人才的模式改革,可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学与企业要求相匹配,让学生的能力提高,从而更积极地就业创业[1]。如职业教育中的汽修专业,这个专业就是要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到汽修实际岗位,实践中创新一些方法,来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第二,创新应用能力对教学内容的重构。现在国家对职业教育里的各个专职专业的人才需要很多,可以说供不应求。那么就需要人们对教学内容的重组结构,把教学方法分层次,可以让基础不同的同学,通过应用能力的创新,在原来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在各个教学层次上输送不同程度的创新应用能力,就像游戏过关一样,人们要不断突破自己。再来人们在互相协作中把可利用的因素进行相互结合,通过创新能力在教学上,让学生更爱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如在教学内容上旅游这个专业,人们可以这样在旅游时,人们平常都只是教学生讲一下这个地理位置的传说、历史、名人故居等等,其实顾客有可能在来的路上做了基本了解,所以要缩短这方面的说辞,可以教学生一些小技能或者学生凭自己的实践经验,充分地调动气氛。从而让创新应用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重组情况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第三,适应创新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既然人们把创新能力用在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里,人们就要让学生适应,由于现在社会信息更新快,人们也要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更要多方位地传授知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不仅要理论指导更要在实践中启发学生更好地适应创新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如艺术设计传媒专业是个信息更新很快的专业,它跟财经、旅游、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轻纺食品、医生、公共事业等专业都有相关,就需要人们或多或少地接触这些专业,而且要创新地去接受,因为人们是不可能记住这么多相关知识的,这也看人们的创新能力了。

四、结束语

实行创新应用能力培养,能提高职业教育中的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的发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更有竞争力地能胜任一些工作。树立以创新能力的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型、针对型适用型等的人才,形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当然人们也要有追求创新的欲望,有冒险的精神,挖掘自己的潜能,而培养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应用能力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曹志宏等.基于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探究[J].国家级获奖教学成果_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获奖教学成果研究报告选登,2015(16):92-95.[2]白英才.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高校教学研究,2016(01):68-69.[3]张升堂,施龙青.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教学组织管理,2013(13):38-39.

下载论文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提高诗词鉴赏水平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提高诗词鉴赏水平【关键词】 诗词教学;模式构建;鉴赏【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92―01 古诗鉴赏是......

    构建农村社区新型党建模式

    构建农村社区新型党建模式 王亮 加快村改社区转型步伐,构建和谐社区,不仅要从村改社区实际出发,在发展经济、富裕居民上狠下功夫,而且要更加注重借鉴和运用城市基层管理经验,在强......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摘 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大教育改革项目,也是推动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创新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其核心主旨在......

    关于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若干因素的探讨论文

    摘要: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一直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本文就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所涉及的理论基础、技术与人的因素、结构进程以及应突出的特性进行探讨。关键词:教学模式......

    构建新型音乐教学模式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构建新型音乐教学模式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

    在高校体育中构建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 终身体育 教学模式摘要: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的高度发达与体育健身的相对匮乏已形成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锻炼的不连续性造成的。高校体育作为学生进入......

    健康管理教学模式构建初探论文

    摘要:健康管理概论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关键词:健康管理概......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论文

    【摘要】程序设计课程一般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开始开设。随着大学新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如何让学生尽快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这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