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文化少儿传承班教学建议及组织形式

时间:2019-05-15 03:4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茶文化少儿传承班教学建议及组织形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茶文化少儿传承班教学建议及组织形式》。

第一篇:中华茶文化少儿传承班教学建议及组织形式

中华茶文化少儿传承班教学建议

一、初级班

组织形式:以班为单位。授课时间:每班每周1课时。授课地点:各小学

每期学员人数:以每班实际人数为准。

学员年龄:(3-5年级)9-11岁学龄儿童,性别不限。教学场地:正规教室

教学设备:投影、电热水壶、一次性小纸杯、茶具一套 课程安排:

茶德教育 4课时 茶叶简史 16课时 茶文化 2课时 茶叶保健 4课时 茶叶性状 4课时 茶艺冲泡 10课时 十大名茶 10课时 考试 2课时

*按照学生年龄及接受能力适当增减课时。

二、中级班

组织形式:初级班经考试合格并且自愿进入中级班学习的学员。授课时间:每周六2课时。授课地点:清河活动中心 每期学员人数:每班16人。

学员年龄:(3-5年级)9-11岁学龄儿童,性别不限。教学场地:清河活动中心正规教室

教学设备:投影、电热水壶及茶具16套、泡茶用水、各种茶样。课程安排:

茶文化 4课时 茶叶性状 8课时

茶艺冲泡表演 10课时 十大名茶品鉴 20课时 考试 4课时

三、高级班

组织形式:自愿进入高级班学习的学员。授课时间:每周六2课时。授课地点:清河活动中心 每期学员人数:每班16人。

学员年龄:(3-5年级)9-11岁学龄儿童,性别不限。教学场地:清河活动中心正规教室

教学设备:投影、电热水壶及茶具16套、泡茶用水、各种茶样。课程安排:

各类名茶继续品鉴深造的同时,将琴棋书画国学讲座等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约40课时。

第二篇: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借鉴和发展了一些西方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此同时,还针对我国的教学现状,研究探索出了一些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育才中学“活动课时制”、人大附中“走班制”等。随着教育理论和科技的发展,班级授课制与分组学习相结合,网络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教学组织形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有必要回顾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过程,针对新形势,展望其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关键词: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回顾;发展趋势展望

教学组织形式是联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纽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主客观条件来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它关系着教学过程的结构以及功能问题,决定着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程度,对教学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学组织形式往往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1] 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中,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面对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今天,回顾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过程,分析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在封建制度确立之前,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学校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学生人数较少等条件的限制,教学方式主要以口耳相传、自学辅导为主,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是个别教学。个别教学是指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无固定的修业期限和上课时间,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讲授,教学效率很低。这一教学形式极大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古代的私塾教育中得到传承。

在封建制度确立之后,官学、私学都有很大的发展,教学规模日益扩大,单纯的个别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一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随之产生。在两汉时期,由于汉代太学师生比例相差悬殊,始初是几个博士教几

十、几百个学生,后来太学发展,学生人数激增,太学博士仅有十几人,最多时也只有30 人,就出现了大班上课,经师讲学的形式。除此之外,还采用“弟子以次相授”的方式配合大班教学,即教师先对一部分学生进行面授,然后再由这些学生将所授知识传授给其他学生,以弥补教师短缺、教学效率不高的缺陷。

到了宋元时期,分斋教学和分组教学这两种教学组织形式开始盛行。北宋胡瑗主持湖州州学时,在校内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治事斋则学习农田、水利等实用知识为主。在治事斋中,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科为主修,另选一科为辅修,最早创立了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在“分斋教学”的基础上,胡瑗还实行了“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基础把学生分组,讲课前先由学生自习,然后由教师召集讨论。讨论的方式或由学生各述所学,教师从旁指点,提示纲要;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当大家解答完后,教师小结;或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2] 随后“书院讲会制度”盛行,东林书院的讲会是明朝书院讲会制度的突出代表,集中反映在《东林会约》的“会约仪式”中。东林书院的讲会定期举行,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各三日,推选一人为主持;讲会之日,必举行隆重的仪式;讲会内容主要为《四书》;讲授时,与会者“虚怀以听”;讲授结束,相互讨论,成为明清书院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我国近现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从洋务运动的“开眼看世界”到建国之前,随着西方近代教育科学的传入,我国一直在吸收和借鉴西方的教学组织形式。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的是京师同文馆,随后“分团教学法”“、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西方教学组织形式都相继被引进并产生了大小不一的影响。但是,由于连绵不断的战乱,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学校实验一直也是断断续续,并且基本上以移植性实验为主流,在全国范围内没能形成一种稳定成熟的教学组织形式。[3] 在新中国建立后,我们主要向苏联学习。以凯洛夫为代表的苏联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传入我国,随之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以班级授课制为代表的教学组织形式。

经历十年文革,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影响,几近停滞。文革之后,国家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回到了有序发展的轨道上,班级授课制重新成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三)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者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旨在新课改形势下,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1、“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

杜郎口中学是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的初级中学,1996年时,该校以乱闻名,面临即将被撤并的窘境。1997年始,在崔其升校长带领下,该校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原来全县倒数一二名上升到前三位,一跃而成茌平县初中教育教学的“东方明珠”,连年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聊城市把杜郎口中学树为初中教学改革的样板校,被山东省教科所称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

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中,为了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杜郎口中学是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的初级中学,1996年时,该校以乱闻名,面临即将被撤并的窘境。1997年始,在崔其升校长带领下,该校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由原来全县倒数一二名上升到前三位,一跃而成茌平县初中教育教学的“东方明珠”,连年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聊城市把杜郎口中学树为初中教学改革的样板校,被山东省教科所称为农村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教学环境上首先做出了改变。从2003年起,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撤掉了讲台和讲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现规律,总结方法,使学生成为探究者、表达者和创造者,教师成为引导者、策划者和合作者。同时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取消插秧式课桌排放,变成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坐,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切磋,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增加教室内的黑板,提高板面利用次数,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在杜郎口中学的每个班级里,黑板有前黑板、后黑板、北黑板和走廊黑板,它有三个作用,即第一通过黑板上的展示,学生基本上能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批改,做到了学习的及时反馈、知识的及时强化和巩固;第二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写到黑板上,起到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作用,因而也就拓宽了学生彼此的知识面;第三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写字的机会。通过在黑板上书写,提高了学生的硬笔书法水平,有效地解决了人们普遍担心的计算机时代学生不会写汉字的问题。

除了在教学环境上的改变,杜郎口中学之所以在新课改中取得成功更主要的是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做出了重大创新,提出了“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第一个“三”是指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是指自主学习的三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六”是指课堂展示的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一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这种特色又被成为“10+35”模式。即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充分引导学生,营造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正如田慧生所说,杜郎口是新课改理念的践行者、发展者,让学生享受学习权利、学习自由、学习快乐,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4]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日益成熟,成为全国课改的典型,并在各地得到推广。

2、“活动课时制”

我国目前中学普遍实行上午四节课,下午三节课,毎节课四十五分钟的课时制度。即使是音乐、体育、图画等课也悉如此,俗称“一刀切”的上课制,而上海育才中学借鉴美国的课时改革,从1980年起实行了课时改革,形成独具特色的“活动课时制”。

即将课程分为“大课”和“小课”两种形式,一节“大课”与“一节小课”组成一个单元。“大课”为55分钟,主要进行逻辑思维强的课,如数学、物理等;“小课”为30分钟,主要进行形象思维强的课,如音乐、生物等。大课与小课之间中间休息10分钟。上午进行两个单元,两个单元间体息三十分钟,让学生自由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散步,或做游戏和适量的体育活动。下午上一个单元的课,“小课”在先,“大课”在后。三点零五分以后;学生自愿参加各类科技活动,如文艺表演,体育技巧,工艺美术等各种兴趣爱好小组的活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体育课天天有,历史、地理、音乐年年有。[5] 活动课时制实施长短课的设置和交替安排,有助于打破死板、固定的课时模式,使课时的长短适合教学内容和各学科的特点。两个单元之间提供30分钟的休息时间,可以调节学生的疲劳,振奋精神,为学好后两堂课创造条件。每天都安排一节体育课,对学生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很有意义,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养成天天锻炼的好习惯,能够终身受益。

上海育才中学的“活动课时制”是对传统课时制度的一种创新,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特点,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

3、“走班制”教课模式

在新课改的推动之下,我国许多高中开始推行“走班制”这种新型的教课模式,如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十一学校、深圳中学等。这种教课模式与大学类似,即学生的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的班级,称为行政班;由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和学习的教室,学生走班后上课的教室称为教学班。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科目的不同到不同的教室上课。另外,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各种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在自主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德育课程中。

“走班制”包括三层含义,首先,“走班”的学科和教室固定,即根据专业学科和教学内容的层次的不同固定教室和教师,部分学科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流动听课。其次,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多种教学形式。即讲座型的短期课程实行大班授课,研究型的课程实行小班制。通过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组合教学,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第三,走班的选择上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思维。[6]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走班制”本身就具备一定的优势,它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试点学校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将成为潮流,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一些在线课程如慕课、微课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007年,美国的一位化学老师将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一模式在美国中小学中使用,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开始开始在美国盛行。翻转课堂强调课前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不再单纯依靠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是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的教学革新。[7]目前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校也在逐渐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北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朝阳学校、武汉为民实验学校等。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基本知识,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通过观看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查阅网络资料,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交流讨来获取知识。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在可汗学院、慕课等在线学习课程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将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目的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二、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古代、近现代以及当代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尤其是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我们可以发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完善班级授课制

自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实行之后,由于其本身的优势,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进行,人们逐渐认识到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为了在新时期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教育理论者和实践者采取各种措施对它进行改革,以新的理论、新的实践经验去丰富和完善班级授课制。如缩小班级规模,使课堂教学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以克服大班教学忽视学生个性的局限;在班级内部分组教学,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发表个人观点;实施情境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发现、解决问题。

(二)分组教学制得到广泛采用

分组教学既能成批的培养人才,又能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分组教学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前者打乱了传统的按年龄特征编组的班级,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重新编组;后者是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组的班级内,再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进行分组。我国的分组教学主要是内部分组,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分组,教师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关注每个学生,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特定的教学任务。

(三)网络教学成为改革方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依托的在线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网络教学模式将成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方向。学校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是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综合使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中采取何种组织形式,要依据学科特点、学生水平、教师能力以及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提出的:“一切教学形式都是相对的,它们各有长处和短处,都具有本身专门的特点和最适合的适用范围。”因此,我国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中重视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恰当结合,发挥各个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弥补不足。现在,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同网络教学相结合是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一大趋势。

总之,回顾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教学组织形式具有社会制约性,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制约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根本因素。[8]教师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积极创建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与教学组织形式。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1~212.[2]朱云霞.宋代教育中的进步因素研究——兼谈对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06.[3]齐军.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历史回溯与当前反思[J].教学新思维,2011(3):32-34 [4]李炳亭.“.课改老师”杜郎口[N].中国教师报,2008-12-24.[5]上海育才中学课时改革http://mt.sohu.com/20150313/n409763529.shtml [6]胡中晓,刘秀峰.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新探索:走班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5):116-119 [7]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 [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8]司成勇.走向个别化教学--论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J].教育探索,2011(2):71-74

第三篇:对随班就读特殊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思考

对随班就读特殊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思考

肃南县红湾小学

周彩丽

世纪之交,人类面临各种挑战。特殊学生作为弱势群体,他们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特殊教育要适应这个变革的时代,必须致力于发展人的个性和创造性。面对这种需要,教师如果不具备自我反省、自我调整、自我超越的精神,不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不进行重新定位,将无法创造性地进行现代特殊教育,无法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公民。

在有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生的班级进行教学时,对于弱智儿童的教育教学,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要因人因地制宜,根据所教育对象的不同,方法也不同。教师只有根据弱智学生的心理特点,缺陷情况,教育原则,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地完成教育训练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以下教学组织形式:

1.集中授课,分组操作。

重度弱智学生大都伴有多重障碍,我们采用集中授课,分组辅导的教学方法,即教师集体授课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练习,教师(主教、助教)分头指导学生操作,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操作过程中对前面所学的新知识进行了巩固和练习。在采用此种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缺陷、差异以及授课和操作的内容,灵活地安排学生的座位,便于辅导。

2.创设情境,模拟练习。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情境教学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游戏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如:在“上超市”的单元教学中,我们创设“超市”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去超市购买物品,来巩固课堂上所认识的物品以及钱币。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要比在课堂上学习来得放松、活泼,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

3.关注重度智障学生的心理重建过程(1)激发学生多问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创造的心理重建过程,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首先是要提出问题,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必定是一个会提出问题的人。因为提出一个好的、新颖的问题往往会促使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并且提出问题本身也具有独立的价值。在我的英语课中,我总是努力创造一种气氛,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自我表现,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促进并调节其探究活动,以此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虽然弱智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但至少课题引起了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了他们主动探究故事情节的兴趣。

(2)引导学生多读

“问”是探索学习的先导,“读”是一种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是积极主动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对于弱智学生来说.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因为他们大脑发育受损,无论语言理解,还是语言表达,都比正常儿童发生得晚一些,慢一些,所以多读又是他们说好话的基础。如果他们连书都读不好,又怎能说好话呢?因此我认为语文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更好地掌握课文的语言文字。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努力做到以读入文,以读析文,以读品文。并要求有感情的读,让学生懂得了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语言内容要运用不同的语气.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学完课文之后我再让学生边表演边分角色朗读,这可能是弱智学生更喜爱的一种方法.因为他们更乐意通过自己的理解把课文的内容用动作、语言表达出来。学生惟妙 惟肖的演与读,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以动作、神态来促进语感训练,可积极防止弱智学生口头语言的干涩和呆板。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读”的过程,实质上.是大脑加工的过程,“主要是把来自文字符号的视觉信息和来自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进行比较、预测、判断、推理和共合,从而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彭瑜龄1996)由此可见,读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技能,教师应重视发挥弱智学生在语文课中“读”的功能,并努力把视觉信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在反复朗读中引导他们读通、读懂、读出兴趣、读出成效,为学生的“说”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多说

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说”的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说”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终体现。儿童“说”的过程就是把他要传达的思想感符通过语言转化为一种外部的形式,这过程包合了其对语言的理解与生成的过程,反映了其语言运用的能力。弱智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思维迟钝,反应馒、口齿不清、发音困难等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说的训练,给予学生说的机会,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在语文学习中要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在教学中我注意运用教材,创设“说”的情景。感知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内化的前提,弱智学生认识事物、认识问题需要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的参与,需要从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去体险。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动动口、动动手、动动脑,将语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成活生生的情境、具体可感的物体,可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充分感知。在引导弱智学生多说时,还要讲究这用多种方法,尽量让他们说得明白、连贯、完整。要让弱智学生会说,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有机会说、愿意说、有话可说,不断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弱智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读”、“说”,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心理操作过程。“问”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个体确定学习的目标。“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可帮助个体实现理解知识这一目标。“说”则是学生时所学知识的运用,它可反应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由此看来弱智学生对刺激的反应需要经过一连串心理上的转换活动,他们学习英语的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弱智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心理规律,使学生们能真正做到“会提问”、“会读书”、“会说”。

4、培养重度智障学生的观察力

对智障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有其一定的必要性。教育智障碍学生的目的不光是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弱智儿童中常见的现象,这种观察力的缺陷严重阻碍了弱智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对弱智儿童进行观察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l)可提高弱智儿童的学习效果

很多实验材料证明.弱智儿童的条件联系分化机能差,认识器官很难区分相似的物体。这种视知觉缺陷,给学习带来很多困难。因此,培养弱智儿童如何观察事物,怎样区分相似事物的能力.在学习中能帮助学生观察学习资料,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2)可提高弱智儿童其它能力的发展

一个人的各方面能力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好的信息能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不断完善自己。一切信息的来源都需要靠人的观察才能吸收。所以,观察力的好坏影响着信息的吸收,更影响着其它能力的发展.如果一个人不会观察,怎会思考?他的思维水平只能保持原状。一个人不会观察,又哪会去具体描绘事物?更分不清这一物与那一物,他的语言怎会发展?„„因此,观察力在各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弱智儿童观察力的培养,能促进他们其它能力的发展。

一年来,智障学生黄某,在英语学习上已基本能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而且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总之,对随班就读的智力障碍学生,我们应该用特殊的教育教学方法,特殊的学生,要给予特殊的爱,让他们在民主、平等的课程背景下,享受英语教育,教师对那些特殊教育的学生,更应有恒心、有信心、有爱心,让其顺利的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第四篇:崔军-新高考形式下的教学模式及组织形式的建议 崔军

浙江新高考形式下的教学模式对我校英语教学如何改革的一点启发

崔军

1.新高考模式,要求学校尽早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为选科作好准备。

新的高考模式为高考考语,数,外三科,其中外语一年两考。其它科目为7选3科。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模式必须及时适应新的高考形式作出调整,要引导学生进行人生的职业规划。而不只是等到填志愿时才考虑这些问题。只有有了正确的职业规划,才能为以后的选科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因此,最好从高一入学,就要不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及社会的要求,进行人生的职业规划。

2.及早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一年两考的考试方式,争取在一考时就考出好成绩,为高考其他科目节省出更多的学习时间。

在高一入学就开始应使学生了解高考对英语学科的要求,由于一年两考,因此,学生应从高一就冲刺英语的学习,以便在第一次英语考试中就能获得最优成绩,从而为高考其他科目的学习省出更多的时间。

3.对走班学习模式的几点建议:

结合柯桥中学及鲁迅高级中学的一些做法及遇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班级的组合与管理,课表的安排,学生走班的形式与管理,教师的工作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顺义九中的实际特点,我认为,走班教学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1)以语,数,外三科成绩作为分班主要依据,结合选两个相同科目的学生分为一班。

上午尽量安排语,数,外这三科不需要选科的科目,以这三科的成绩作为分班参考,分为好,中下两个层级进行分班。这样便于这三科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尖子学生,为高考取得成绩打下基础,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使中下层的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得到发展。这样做的目的是,保优秀,促中间,提后进。

下午尽量安排选科科目的学习,结合语,数,外成绩,最大限度地合并“同类项”,即将有选相同两科的学生尽量分为一班,教室尽量安排一起,便于管理。而走班的教室在一起,学生可以在下午第一,二节课在同一个教室学习相同的选科,在下午第三节课开始到走班教室学习所选科目。

这样,在大部分时间里,学生在特定的班级学习语,数,外及相同的两科,只是在下午第三节课才在走班教室学习选的不同的一科,便于班级管理。

英语教学,在按层分班的基础上,要尽力进行分层教学,并大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2)英语教学,应尽可能使学生在第一次考试时考出最优成绩,所以,可以尝试一班两名教师,这样便于更具体辅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一考优秀率。

第五篇:教学意见及建议

教学意见及建议

我院教师多孜孜不倦、知识渊博、恪尽职守者,然,以学生之需求与见解,或许亦能使我院教学水平锦上添花,日趋完备。下为学生对大学教育的一点意见。

第一,学生更加关注实践性,而非空洞的理论。教学中,老师们应尽量理论联系实际,如此,学生才有兴趣,学习也会更有成效。一味的理论系统学习,一味的拔高会逐渐让大家失去耐心,空洞的理论给学生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日渐萎缩的兴趣自然要给教学大打折扣。比如说,一门心理健康课,有的老师会从何为心理何为健康讲起,而后是国外此方面的研究再是国内的研究,再是学习的意义等。老实说,没有多少人会喜欢这样的课。这样的模式对大学生的实际意义又会有多大呢?也就是说,教学必须是理论加实际的。

第二,教师的讲课方式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好的教学应该是循循善诱的,是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是具有创新性的,甚至是教学要具有充分的颠覆性。照本宣科的时代早就应该终结,枯燥乏味的说教不应成为大学教育的典范。有这样几种方式是不受同学欢迎的:拿着几张纸干巴巴的讲述着本就枯燥并且大家熟知的所谓知识;一张张地放着做好的ppt,念着课件让学生在下边手忙脚乱的做笔记;照本宣科,不敢丝毫创新;老师唱独角戏和不断地频繁提问。有效地教学方式是教育的关键所在,一个很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影响上课的出勤率,又有哪位同学不想上精彩的课呢? 无可否认的是,蔡爱芳老师是我院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她的讲课是精彩的,死板的文字会变成生动的语言与感觉,具有颠覆性的解释则会极大地调动同学的兴趣。这样的学习一定是有效的。

第三,大学教师应有的风范。

首先是教师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要传授给学生什么

1,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的老师应该是学生的益友与指路人,而非只是简单的授课,老师要在每一节的讲授中潜移默化的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也许有些学生的心智仍不成熟,也许有些学生对社会对自己产生迷茫,老师当是智者,有能力也有义务给大家指引光明。要告诉大家明天是好的,社会里不是只有黑暗,我们的努力会有回报。

2,创新的意识与能力。老师当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开明的环境,让打击去想象去联想去创造。鼓励大家的想法,放弃一言堂,一节课要成为思维的碰撞、知识的分享。大学毕竟要与高中划清界限与功能。

3,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这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了大学的职责,老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向与技巧。向人学、向物学,学习成功者的品质,收获成功的综合素质。

其次是教师个人魅力

1,性格良好,对同学和蔼可亲,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并能善加引导。

2,课堂内外与同学充分的交流,了解是做好任何事的基础。与同学们的深入交流将促成教学的改进,也加深了感情改变了心情。

3,为人师表,拥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将严于律己,端正举止。比如说,衣冠的整齐,语言的注意,手机不会打扰讲课,不会迟到等。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学生对老师严重迟到的现象已经意见很大,对频繁的堵车表示质疑。

如此,学生的一点言语,之于教育的拙见。以达上听,或有裨益。

下载中华茶文化少儿传承班教学建议及组织形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茶文化少儿传承班教学建议及组织形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少儿舞蹈教学的几点建议(5篇材料)

    对少儿舞蹈教学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舞蹈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少儿舞蹈教育形式逐渐多样化,全国各地各类少儿舞训班日益兴盛,这为少儿学习舞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怎样才能......

    少儿钢琴教学培养及重要性论文

    摘要:少儿阶段是学习钢琴的最佳时期,同样受年龄的影响少儿在学习中具有更强的主观性,更愿意接受及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尤其是在钢琴学习中音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需要......

    幼、少儿班公开课步骤及每个步骤的要求1

    公开课步骤及详细说明 一、公开课前第一小节教师的准备 1、公开课所使用的教具(如:字母或单词卡片、手偶、游戏图片、小奖品等)。 2、教师提前布置板书设计。 3、在公开课前与......

    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5则范文

    在美术教学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是一个创造过举世无双灿烂文明的民族,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无比丰厚的民族。中华民族历来极其重视道德的......

    13幼师班班级管理建议及感受

    13幼师班班级管理建议及感受我觉得我们班的整体班风还不错,就是在卫生和学习方面有点不理想。在学习方面就是因为我们班的没有积极性,太懒散,上课不喜欢发言,下课也没有去看书。......

    教育教学建议及意见

    全旗2012年教育工作座谈会发言稿 乌加河镇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通知要求,下面,我结合乌加河镇近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就今后我镇的教育教学工作,简单提几点建议,有不妥之处,请各......

    《解方程》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解方程》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编写说明 (1)例1以x+3=9为例,讨论了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教学的重点是运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并引入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两个概念。 (2)为了便于给......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学组织形式及特点分析

    推荐阅读: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安徽选调生考试网 一、 个别教学制 1. 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 2. 强调教师和每个学生发生直接联系,有助于因材施教。 3. 其有别于个别辅导,前者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