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一、编写说明:本大纲编写依据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基本培养要求及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计划编写,适用于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使用。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理论教学54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
二、本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小组社会工作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工作,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小组社会工作基于一种小组哲学,和其他社会工作方法一样,帮助个人通过不同的小组经验,来加强其社会功能,以促进个人、小组及社会的发展。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主要围绕“什么是小组社会工作”和“什么是小组”这两个问题来展开。介绍了小组社会工作的意义、起源和发展,以及它所凭借的理论基础;说明了小组的结构、过程和发展。第二部分论及小组社会工作的整个工作过程。介绍了小组工作的实施模型、整体筹划,以及各个不同实施阶段的原则和特点。第三部分具体介绍了小组社会工作实施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小组社会工作十分强调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习实践的比重,一般采取的是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机构实习三者并重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采用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实验室教学是课堂教学到机构实习的适应阶段,它能及时弥补老师和学生的不足,为机构实习奠定基础。机构实习与课堂教学往往是交叉进行的。
四、教科书与参考书目
教材:《小组工作》刘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
参考书:
《心理咨询与治疗》 江光荣
安徽人民出版社
《社会工作概论》 王思斌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小组工作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小组社会工作定义过程中的各种界定,小组的力量、小组工作的功能、小组工作焦点;熟悉小组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小组社会工作与非社会工作取向的小组的区别,适于小组社会工作的小组类型;掌握小组社会工作的定义,小组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小组社会工作各要素间的关系,小组社会工作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二、计划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小组社会工作的定义
(二)小组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小组社会工作的目标、小组的力量、小组工作的功能、小组工作焦点
(三)小组社会工作的要素与原则:小组社会工作的要素、小组社会工作各要素间的关系
(四)小组社会工作的地位:小组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小组社会工作与非社会工作取向的小组的区别、小组娱乐活动、小组心理治疗、小组咨商、小组辅导、邂逅小组、适于小组社会工作的小组类型、小组社会工作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四、本章重点 小组社会工作的定义
五、本章难点
小组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
六、思考题及作业
1.小组的概念
2.小组与小组工作的区别
第二章 小组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小组社会工作的历史背景和起源,小组社会工作的成 长背景;掌握小组社会工作的专业成长和方法发展,掌握小组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发展。
二、计划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小组社会工作的起源(1850-1926):小组社会工作的历史背景、小组社会 工作的起源
(二)小组社会工作的成长(1926-1963):成长背景、专业成长、方法发展
(三)小组社会工作的发展(1964-):领域扩大、方法的进展、志愿工作者
(四)小组社会工作在中国:小组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小组社会工作在中国香港地区的发展、小组社会工作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
第三章 小组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小组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包括人类行为发展理论、生态学观点、符号互动论与互动分析、场论与小组动力、小组过程理论、人类价值观念理论。
二、计划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人类行为发展理论:心理学观点、社会学理论
(二)生态学观点
(三)交换主义与互动分析:交换主义观点、互动分析、符号互动论的观点、互动论与小组社会工作
(四)场论与小组动力学:场论、小组动力学
(五)小组过程理论:小组对个人的影响、小组变化过
第四章 小组结构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小组目标产生的三个要素,小组工作契约的发展脉络,对小组社会工作中小组的研究;熟悉小组社会工作中成员的因素分析;掌握小组目标的定义,小组规模、决定小组规模的原则,小组空间、小组空间的三个分析角度,小组时间、小组时间因素的四个层面,小组的意义、影响、特征,工作者的角色、功能,工作者的技能,有效的小组工作者的特征,机构的功能,工作者与机构的关系。
二、计划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小组的目标与契约:小组目标的定义、小组目标的产生的三个要素、小组工作契约的发展脉络
(二)小组的外部结构:小组规模、决定小组规模的原则,小组空间、小组空间 的三个分析角度,小组时间、小组时间因素的四个层面
(三)小组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小组的意义、影响、特征,小组的研究
(四)小组社会工作的小组成员:小组社会工作的小组成员的年龄因素、性别因素,小组社会工作的小组成员问题的性质、成员行为
(五)小组社会工作中的工作者:工作者的角色、工作者的功能、工作者与小组、工作者的技能、有效的小组工作者的特征
(六)小组社会工作中的机构:机构的功能、小组与机构的运作、工作者与机构的关系
第五章 小组过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小组角色的几种分类及反小组角色,小组文化中小组 规范的功能和形式,小组冲突的形态、类型,小组领导产生、小组领导与服从、小组领导模式、双人领导与同辈领导;掌握小组互动的内容,小组角色的分类,小组文化的定义,重点掌握小组凝聚力的内容。
二、计划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小组互动:互动过程的内容、人际关系的模式、沟通的定义、沟通网络内容、小组中的沟通模式
(二)小组角色:小组角色的分类、小组任务角色、小组建构与维系角色、个人角色的分类、常见的反小组的角色
(三)小组文化:小组文化的定义、小组文化的四个基本信息形态、小组规范的功能、小组规范的形式
(四)小组凝聚力:小组凝聚力的定义、凝聚力实现的条件、决定小组凝聚力的尺度、小组凝聚力对小组的影响
(五)次团体:次团体对小组的意义、次小组形成的原因、冲突的功能、小组冲突的形态、类型、解决冲突的方法、替罪机制的内容
(六)小组决策:小组决策过程、小组领导产生、小组领导与服从、小组领导模式、双人领导与同辈领导、小组决策的方式
第六章 小组发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小组发展的四、五、六、七阶段模型,掌握社会工作 小组的前期、开始、形成、冲突、维持、结束的内容。
二、计划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小组发展的模型:小组发展的四阶段模型、五阶段模型、六阶段模型、七阶段模型
(二)社会工作小组的发展阶段:小组前期、开始、形成、冲突、维持、结束的内容
第七章 小组社会工作的实施模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小组社会工作的实施原则,其 他类型的小组工作模型及比较;掌握实施模型建构的功能,如何用模型界定小组工作的功能,社会目标模型、治疗模型、互动模型的内容。
二、计划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模型建构:实施模型建构的功能、如何用模型界定小组工作的功能、模型 建立的理论基础、小组社会工作的实施原则
(二)小组社会工作的三大模型:社会目标模型、治疗模型、互动模型的内容
(三)其他类型的小组工作模型及比较 第八章 小组前的准备工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小组规划程序,小组的目标与目的,小组的组成,各种组织小组;掌握小组聚会的外在环境选择。
二、计划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小组规划程序
(二)小组的目标与目的
(三)小组的组成:选择成员的基本要素
(四)组织小组:同质性与异质性小组、大小组与小小组、开放与封闭小组、小 组的时限与持续性小组、小组聚会的外在环境选择
第九章 小组初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小组动力,与成员的关系及契约形态,掌握小组工 作者的角色与位置,小组工作者的态度与信任感的建立。
二、计划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初次聚会
(二)小组动力:关于自己产生的疑问、成员对小组工作者产生的疑问、成员对 其他成员可能产生的疑问、初次探索的内容、联结角色
(三)与成员的关系及契约形态:强调相似性、缩短与成员的距离、小组契约
(四)小组工作者的角色与位置
(五)小组工作者的态度与信任感的建立 第十章 小组活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并掌握小组活动的目的与层面,小组领导者在活动中 的作用,活动对成员的教导训练,特殊的几种方案活动,小组活动的设计标准与评估。
二、计划学时数:9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小组活动的目的与层面分析:小组活动的层面、Shulman提出的适用于分享活动的情况
(二)小组领导者在活动中的作用
(三)活动对成员的教导训练
(四)打破僵局的方案活动
(五)结构性活动
(六)小组形成期的活动方案
(七)小组冲突时的活动方案
(八)小组维持的活动方案
(九)小组结束的活动方案
(十)小组活动的设计标准与评估
第十一章 小组中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阻碍人际间信息沟通的主要环节,小组中的沉默、不 对等参与;熟悉小组态度、行为及组织结构中要解决的问题及相应策略,角色知觉、角色认知、角色行为、角色期望、角色评价的定义,态度及态度的特质;掌握小组内信息沟通的目的,处理小组冲突的观念与方案,角色知觉在实务上的考虑,态度的转变条件。
二、计划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小组沟通:小组内信息沟通的目的、阻碍人际间信息沟通的主要环节、小 组中的沉默、不对等参与
(二)冲突的处理:小组态度、行为及组织结构中要解决的问题及相应策略、处 理小组冲突的观念与方案
(三)小组内角色知觉:角色知觉、角色认知、角色行为、角色期望、角色评价 的定义、角色知觉在实务上的考虑
(四)小组内的态度转变:态度及态度的特质、态度的转变条件
第十二章 小组后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小组评价中的实验法及单一系统设计法;熟悉和掌握小组结束的原因,小组结束的动力,小组工作记录的功能、形式与结构。
二、计划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小组结束的原因分析
(二)小组结束的动力分析:小组领导者的反应、小组成员的反应
(三)小组的评价:实验法及四类要素、单一系统设计法的步骤、设计结构
(四)小组工作记录:小组工作记录的功能、小组工作记录的形式与结构、注意 事项
第十三章 小组的领导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小组领导者的功能及任务,小组领导的方法,小组的 管理方法。
二、计划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领导的概念与本质:小组领导者的功能、具体任务
(二)小组领导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内容、小组领导者与成员相结合 的方法环节、正确运用抓两头带中间的领导方法
(三)小组管理方法
第十四章 小组会议与讨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小组会议成功的条件,解决问题的会议应注意的问题,小组讨论的事前准备,如何主持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成效评价的测量;掌握小组讨论的功能,会议有效性的方法与步骤,讨论性小组会议的形式。
二、计划学时数:3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小组会议的职能:小组讨论的功能、小组会议成功的条件
(二)会议有效性的方法与步骤
(三)讨论性小组会议的形式
(四)主持会议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会议应注意的问题、小组讨论的事前准 备、如何主持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成效评价的测量
第十五章 小组评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为了证明小组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者有必要对小组工作进行评估。
二、计划学时数:6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小组评估概述:评估的概念、评估的类型、评估的作用和意义
(二)评估的设计:单一个案设计、多个案例设计
(三)测量工具的选择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测量工具的选择、收集资料、资料分析
(四)评估报告的撰写:撰写准备、评估报告的格式
第二篇:《企业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企业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56 实验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属性:专业课
开设学期:第七学期 主撰人: 审核人: 大纲制定(修改)日期: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企业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主要在企业内外从事员工的生产适应、环境协调、福利保障、职业生涯发展等的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实在员工职业与福利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效率。它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学习该门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企业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和伦理、工作模式、工作过程、工作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社会工作实践打下深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社会工作的历史与发展、现实与历史必然性、企业管理、企业社会责任;
2.要求学生理解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内涵,与企业内各部门、外部关系、与企业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企业社会工作实务理论、过程、方法、技巧,以及在员工福利服务、员工心理服务、弱势群体维权中的应用,并能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56学时)
第一讲 企业社会工作导论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与必然性,理解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内涵(与工业社会工作、职业社会工作的概念辨析),掌握企业社会工作的工作目标与遵行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企业社会工作的工作目标与遵行原则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的工作目标与遵行原则;
2.熟悉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内涵,与工业社会工作、职业社会工作的概念辨析; 3.了解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与必然性 第二讲 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欧美、港台地区企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经验与特点,思考其对我国内陆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欧美、港台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总结与启示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美国、港台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经验与模式; 2.熟悉美国、港台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特点; 3.了解美国、港台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第三讲 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与途径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社会工作介入背景、可行性,熟悉其介入内容与介入途径,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模式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的5种模式及其内容; 2.熟悉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内容与介入途径; 3.了解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背景与可行性。
第四讲 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管理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的特性及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中国本土企业管理中的社会工作元素。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熟悉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2.熟悉中国本土企业管理中的社会工作元素; 3.了解企业的基本特性及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第五讲 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内涵,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演变与功能,掌握企业社会工作者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角色发挥及注意事项。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者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角色发挥及注意事项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者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角色发挥及注意事项; 2.熟悉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演变与功能; 3.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内涵。
第六讲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与企业社工的介入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历程,熟悉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解企业社会工作介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可能性。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理解企业社会工作介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可能性; 3.了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历程。
第七讲 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内各部门的关系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社会工作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关系,理解企业社会工作与人力资源部门的关系,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与工会的异同。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与工会的异同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与工会工作的关系(异同); 2.熟悉企业社会工作与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异同; 3.了解企业社会工作与生产、销售部门的关系。
第八讲 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外部的关系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社会工作与社区的关系,理解并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与政府、NGO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与NGO、新闻媒体的关系协调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其他NGO的关系协调; 2.熟悉企业社会工作与政府的关系; 3.了解企业社会工作与社区的关系。
第九讲 企业社会工作主客体系统与行动机制 学时数:6 教学目的: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主客体系统构成,行动系统组成要素、组织结构及 企业社会工作行动过程,中国企业社会工作行动机制内容,熟悉企业社会工作行动机制的国际经验,理解企业社会工作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及行动系统的动态平衡,了解企业社会工作行动机制的内涵,思考中国内地企业社会工作发展努力志向。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主客体系统、行动系统、行动机制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主客体系统构成,行动系统的组成要素、组织结构,企业社会工作行动过程,中国企业社会工作行动机制图;
2.熟悉企业社会工作行动机制的国际经验,并理解企业社会工作主客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及行动系统的动态平衡; 3.了解企业社会工作行动机制的内涵。
第十讲 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与评估之价值伦理 学时数:3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伦理内涵,理解企业社会工作价值观在企业企业社会工作中的作用,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伦理内容及企业社工伦理困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伦理内容与常见伦理困境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伦理内容与企业社工常见伦理困境; 2.理解企业企业社会化工作价值观在企业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3.了解企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伦理的内涵。
第十讲 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与评估之实务理论 学时数:1.5 教学目的:了解、熟悉企业社会工作实务相关理论,并能在企业社会工作问题分析、解决中加以运用。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论的运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需求理论、系统理论主要观点; 2.理解上述理论的主要观点; 3.了解上述理论的应用。
第十讲 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与评估之过程与评估 学时数:3.5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并掌握关键工作内容,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并能将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重点阶段及各阶段工作要点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实务整体过程、企业社工者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特点、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点与介入方法;
2.熟悉、理解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特点; 3.了解企业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各阶段具体工作内容。
第十一讲 企业社会工作福利服务概述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员工福利的概念与内涵,熟悉员工福利构成及各类型福利的主要内容,掌握企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员工福利服务的职责。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员工福利服务的职责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员工福利服务的职责; 2.熟悉员工福利构成及各类型福利的主要内容; 3.了解员工福利的概念与内涵。
第十二讲 中国企业社会工作福利服务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企业社会工作员工福利服务状况,理解企业社会工作者在员工福利服务中的角色定位,掌握中国企业社会工作员工福利服务模式。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企业社会工作员工福利服务模式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中国企业社会工作员工福利服务模式;
2.熟悉中国企业社会工作者在员工福利服务中的角色定位; 3.了解中国企业社会工作员工福利服务现状。
第十三讲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掌握企业员工常见心理困境与压力,熟悉相应的疏导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员工心理困境、压力疏导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员工常见的心理困境、压力; 2.熟悉企业员工常见心理困境、压力的疏导方法; 3.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第十四讲 社会工作方法在员工心理服务中的应用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熟悉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在员工心理服务中的应用领域,实施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三大工作方法在员工心理服务中的实施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员工心理服务中个案工作的应用领域、企业中建立的小组类型; 2.熟悉员工心理服务中各工作方法实施过程的工作要点; 3.了解各工作方法在员工心理服务中的具体工作内容。
第十五讲 员工援助计划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EAP的概念与发展历程,熟悉并理解EAP的要素与功能,掌握EAP的推行模式与具体做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EAP的推行模式与具体做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EAP的推行模式与具体做法; 2.熟悉EAP的包含要素与功能; 3.了解EAP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第十六讲 企业社会工作职业生涯服务 学时数:4 教学目的:了解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与内涵、历史演进、相关理论基础,理解企业社会工作方法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掌握企业社会工作在员工职业生涯服务中的服务领域及角色定位。
教学难点与重点:企业社会工作者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及企业社会工作方法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员工职业生涯服务中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及角色定位; 2.熟悉企业社会工作方法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3.了解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历史演进与相关理论。第十七讲 弱势群体维权(青年工人、女工)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企业社会工作在青年工人权益维护中的介入内容,了解女工经常遭遇的侵权事件及其应对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介入青年工人、女工维权的方法与技巧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点: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介入青工、女工维权的切入点; 2.理解企业社工协助青工、女工应对侵权事件的方法; 3.了解青工、女工经常遭遇的侵权事件及影响。
第十七讲 弱势群体维权(农民工、残障职工)学时数:2 教学目的:了解农民工、残障职工的特征及其常遇侵权事件,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残障职工维权、充权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残障职工维权、充权的方法与技巧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残障职工维权、充权的切入点; 2.理解企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残障职工维权、充权的方法; 3.了解农民工、残障职工经常遭遇的侵权事件
第三篇:《社会工作概论》教学大纲
大学生电脑主页dxsdianano.com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
1、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个人的慈善事业
2、把社会工作视为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
3、把社会工作视为一种由政府和私人社团举办的专业服务,这种服务不分性别、年龄与贫富,以协助任何个人发挥其最高潜能,使其获得最美满最有效的生活为目的。
二、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
1、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学科。
2、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领域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1、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2、社会工作扩大的对象
3、社会工作对象的特点
二、社会工作的领域
1、社会工作领域随着新社会问题的出现而扩大。
2、社会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
3、社会工作的领域(分类与范围)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讨论
(四)教学时数 6学时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对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的学习,帮助学生对社会工作这一产生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学科有更深的了解,对社会工作的本质属性有质上的理解。学习本章首先要对西方及中国古代的救助历史有初步概念,对救助这一人类善行给与准确地把握。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讲述内容为社会工作的起源及发展,其中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为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节
专业(欧美)社会工作的源起与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思想渊源
1、古希腊、古罗马及希伯莱时期的思想根源
2、基督教的博爱思想
3、人道主义的价值观
二、中世纪的宗教慈善活动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1、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
2、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三、社会工作的发端
1、慈善组织会社。
2、睦邻组织运动。
四、社会立法对社会工作的贡献
1、德国的社会安全制度。
2、英国的社会安全制度。
3、美国的社会安全制度。
第二节 中国的社会工作的演进 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dxsdianano.com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
二、通才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任务
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与理论基础呈现出多元分割的状态,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化道路上的障碍。也降低了社会工作介入的效能,因此、建构一套整合的社会工作理论并在其指导下使社会工作者成为通才就非常必要了。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
(四)教学时数
6学时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与价值体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哲理和价值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也是一切助人专业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作为一种助人专业,社会工作与哲学和价值有着必然的根深蒂固的联系。哲学是对人生的思考,价值是对人生的问答。社会工作就是在哲学与价值的共同作用下成长的。学习本章应对社会工作这一“助人自助”的专业有初步了解,通过对社会工作的起源的了解明白社会工作的本质所在。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讲述社会工作专业哲学与专业价值伦理,从价值讨论入手,探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所涵盖的范畴及相关反思,其中的重点就是从价值层面理解自我与专业自我的结合。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一、社会工作产生和发展的哲学根源
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伦理影响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新教哲学也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二、社会工作与哲学
1、人生需要哲学
2、社会工作需要哲学
三、哲学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哲学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2、哲学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一、价值及其分类
1、什么是价值
2、价值的分类
3、价值的意义
4、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5、社会工作价值
二、社会工作关于人的价值
1、人的价值
2、人的权力
3、人的责任
三、社会工作关于社会的价值
1、社会的含义
2、社会的责任
3、社会的需求
四、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1、两种价值的相同之处
2、两种价值的冲突 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dxsdianano.com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
将来的计划
2、发展——身份与角色混淆
三、认知
1、皮亚杰(Piaget)——12—15岁是青少年认知发展的最后阶段,是正式运作期。有成人的智力,会运用推理、分析和思考,作一些假设。
2、盖而福(Guilford)——人类智力结构及发展包括:认知(发现并认识)、记忆、扩散性创造(创造新的或分析多种关系)、收敛性(得出结论)、评估
四、家庭关系及社会化
1、家庭关系
2、社会化和同伴关系
五、价值观
重视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向重视个人价值和能力价值演化 对成人的价值观具有批判性
六、社会环境和问题
1、社会环境
2、问题
七、对策
1、学校辅导室为主,结合相关机构人力物力,形成网络服务,为其家庭服务。
2、改善学校与社区环境
3、执行青少年保护法
4、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
第四节 成人行为和社会环境
一、发展特征
1、生殖年龄
2、问题多多的年龄
3、稳定下来的年龄
二、行为发展理论
1、交友、婚姻、社会化
2、长期承担的社会责任
3、道德发展和家庭关系
三、社会环境和问题
1、婚姻问题
(1)晚婚或不婚(2)婚姻解体
2、就业问题
(1)体力不支的困扰
(2)面临两种情境及多重心理压力(3)逃避成就
第五节 中年及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中年期的特征
1、身体的改变
2、事业的成就
3、危机及失调时期
4、家庭结构改变
二、中年期的行为发展
1、利他的对自利的 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dxsdianano.com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
二、小组工作的对象与功能
1、小组工作的对象
2、小组工作的功能
三、小组工作的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
2、治疗模式
3、交互模式
4、互动模式
5、组织与环境模式
6、行为修正模式
7、发展模式
8、`预防与康复模式
第三节 社区工作
一、社区工作的概念与发展
1、社区工作的概念
2、社区工作的历史发展
二、社区工作的对象与功能
1、社区工作的对象
2、社区工作的功能
三、社区工作方法
1、地区发展模式
2、社会计划模式
3、社会行动模式
第四节 社会行政
一、社会工作行政的概念与发展
1、社会工作行政的概念
2、社会工作行政的发展
二、社会工作行政的内容
社会工作行政同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及社区工作不同,它不是直接地与个人、小组及社区打交道,而是在行政这个层面上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并提高其社会功能。因而,人们一般认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及社区工作是直接服务的方法,而社会工作行政则是一种间接服务的方法。
三、社会行政的功能
1、制度的层次
2、管理的层次
3、技术的层次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角色扮演
(四)教学时数
12学时
第七章 社会工作实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社会工作领域内,如青少年工作、老年人工作、妇女工作及相关机构服务等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把握。遵循科学、实用和启发探索的原则,讲授社会工作的实践及其经验教训。不仅要陈述各领域社会工作的内容,还要结合社会工作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dxsdianano.com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
三、工业社会工作
1、工业社会工作的概念及职责
2、工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3、工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方式和方法
4、我国的工业社会工作
四、矫治社会工作
1、矫治社会工作的含义及起源和发展
2、矫治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基础
3、矫治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
4、我国的矫治社会工作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
(四)教学时数
6学时
第八章 社会工作的实习与督导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专业养成及提高专业素质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社会工作的实习和督导对专业训练和专业服务的质量的影响。本章要求学生在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能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在实践中内化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在实践中丰富理论。
(二)教学内容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为:
1、社会工作实习的目标
2、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
3、社会工作实习的过程
4、社会工作督导的模式。其中实习与督导之间的关系、实习中遇到的专业自我和自我的冲突是需要解决的难点与重点。
第一节 社会工作实习的含义与目标
一、社会工作实习的涵义
1、什么是社会工作实习
2、社会工作实习的内涵与特征
二、社会工作实习的目标
1、理论与实际相整合
2、发展专业自主能力
3、增进专业自我
4、培养专业自我和专业价值观
5、培养反思、批判精神
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习的模式与过程
一、社会工作实习模式
1、机构为本的实习模式
2、学院为本的实习模式
3、机构与学院的伙伴关系
4、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模式
二、社会工作实习的过程与安排
1、时间安排
2、实习过程
3、实习评估
4、选择实习机构 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大学生电脑主页-dxsdianano.com – 大学生喜欢的都在这里
第三节 社会工作实习督导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实习督导
二、督导的功能
1、行政功能
2、教育性功能
3、支持性功能
三、督导的素质与条件
1、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
2、教导学生的意愿
3、教授他人的能力与态度
4、学习与成长的意愿
5、时间条件
四、社会工作督导的模式
1、成长与发展模式
2、学徒模式
3、结构化学习模式
4、管理模式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
(四)教学时数
3学时
三、考核方式
课堂讨论 10% 期中论文 20% 期末笔试 70%
四、教材选用
1、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大学电脑主页 —— dxsdianano.com —— 大学生的百事通
第四篇:团体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团体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团体社会工作 课程编码:EN170130B 学 分:2学分 总 学 时:32学时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团体社会工作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层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团体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工作,与个案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一起同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团体社会工作既是一种团体活动或经验,又是一种课程,也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它和其它社会工作方法一样,旨在帮助个人通过不同的团体经验来加强其社会功能,以促进个人、团体及社会的发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
团体社会工作是一门工具性课程和应用性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了解团体社会工作的意义、起源和发展以及它所凭借的理论基础,深入理解团体的结构、过程和发展,并在熟练掌握各个不同实施阶段的原则和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团体社会工作的各种方法和技巧组织团体社会工作的实施。
三、教学内容
(一)团体社会工作概述(2学时)
1、团体社会工作的定义
(1)关于团体社会工作定义的不同观点(2)什么是团体社会工作
2、团体社会工作的目标与功能(1)团体社会工作的目标(2)团体社会工作的功能
3、团体社会工作的要素与原则(1)团体社会工作的要素(2)团体社会工作的原则
4、团体社会工作的地位
(1)团体社会工作的重要性
(2)团体工作与非社会工作取向的团体的区别(3)团体社会工作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二)团体社会工作的发展(2学时)
1、团体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1)团体社会工作起源的背景(2)团体社会工作成长的时间
2、团体社会工作在中国
(1)团体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2)区分团体工作方法和传统的个案工作方法的不同点
(三)团体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3学时)
1、人类行为发展理论(1)心理学中与团体工作密切联系的主要观点(2)团体社会工作的两个基本假定
2、符号互动论各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1)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主要观点(2)贝尔斯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
3、场论与团体动力学(1)场论的主要概念
(2)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与团体社会工作的内在联系
4、团体过程理论:
(1)团体对个人的治疗因素
(2)团体变化过程在社会工作团体中的表现形式
(四)团体结构(2学时)
1、团体的目标与契约(1)团体目标的内涵(2)团体契约的内容与形态
2、团体的外部结构
(1)确定团体规模的一般原则(2)团体的空间因素
(3)团体时间因素的几个层面
3、团体社会工作中的团体(1)团体的意义
(2)“小团体”的界定(3)社会工作团体的涵义(4)团体对于个人的影响(5)团体的共同特征
4、团体社会工作中的成员
(1)不同年龄层的成员运用不同的团体工作模式(2)单一性别团体和混合性别团体(3)团体成员问题的同质性
(4)团体个人行为与团体结构的关系
5、团体社会工作中的工作者(1)工作者的角色与功能(2)工作者与团体的关系
(3)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4)有效团体工作者的特征
6、团体社会工作中的机构(1)机构的功能和影响
(2)机构组织团体应考虑的因素(3)工作者与机构的关系
(五)团体过程(2学时)
1、团体互动
(1)团体互动的基本形式(2)基本人际关系模式(3)沟通网络及沟通模式
2、团体角色
(1)学会区分不同的团体角色(2)反团体角色的基本类型
3、团体文化
(1)团体文化的基本信息形态(2)团体规范的功能及形式
4、团体凝聚力
(1)团体凝聚力的含义(2)凝聚力实现的条件(3)决定团体凝聚力的尺度(4)团体凝聚力对团体的影响
5、次团体
(1)次团体的形成
(2)次团体对团体的影响(3)次团体形成的原因(4)次团体与团体冲突
6、团体决策
(1)团体决策的一般过程及结果(2)领导与服从
(3)团体领导选择的影响因素(4)区分不同的决策方式
(六)团体发展(2学时)
1、团体发展的模型
(1)团体发展的模型的建构依据(2)团体发展的模型的特点
2、团体的发展阶段
(1)团体前期的两个阶段及工作者的主要任务(2)团体开始阶段工作者的任务
(3)团体形成阶段成员的特点及工作者的任务(4)团体冲突阶段团体的特点及工作者的任务(5)团体维持阶段团体的特点
(6)团体结束阶段成员的情感反应
(七)团体社会工作的实施模型(3学时)
1、模型建构
(1)用模型界定团体工作的功能(2)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3)团体社会工作的实施原则
2、团体社会工作的三大模型
(1)社会目标模型及主流模型的基本内容(2)治疗模型
(3)互动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的工作原则
3、其他类型的团体工作模型及比较(1)生命周期模型的重要概念(2)折衷模型的基本观点(3)主要的团体秩序
(4)行为模型实施要领
(5)任务中心模型应解决的问题(6)团体中心模型的团体要素(7)个人成长模型的基本观点(8)成熟阶段模型的建立基础(9)目标规划模型的基本观点
(八)团体前的筹划工作(2学时)
1、团体规划程序
2、团体的目标与目的
3、团体的组成
4、组织团体
(九)团体工作的开始(2学时)
1、团体动力
(1)开始阶段成员的疑虑
(2)工作者对成员联结角色的干预
2、与成员的关系及契约形态(1)工作者如何强调相似性
(2)工作者如何缩短与成员的距离(3)团体的文字契约的主要内容
3、团体工作者的态度与信任感的建立(1)同感的基本内涵
(2)真诚的含义及对真诚理解的误区(3)接纳的内涵及如何表达尊重(4)如何与成员建立信任感
(十)团体活动(2学时)
1、团体活动的目的与层面分析
(1)团体活动的相关层面
(2)团体领导者使用活动时的注意事项(3)团体领导者在活动中的作用(4)活动对成员教导训练的几个方面
2、打破僵局的方案活动
(1)设计首次聚会的活动方案应考虑的因素(2)如何采用自我介绍的方式打破僵局
3、结构性活动
(1)结构性活动的涵义(2)有关活动的误区(3)团体形成期的活动方案
4、团体冲突时的活动方案(1)选择活动应考虑的要点(2)冲突的益处
(3)如何限制团体活动中的破坏性冲突(4)团体维持阶段团体工作的特点
5、团体结束的活动方案(1)团体结束时的活动原则(2)团体结束的常用活动方案
6、团体活动的设计标准与评估(1)选择与领导团体活动的标准(2)活动中工作者常用的方法
(十一)团体工作中期实施(2学时)
1、团体沟通
(1)信息沟通的目的
(2)人际沟通效果评价的要素(3)阻碍信息沟通的三个主要环节(4)团体中沉默的原因
(5)理解:团体内的不对等参与
2、冲突的处理
(1)处理冲突应坚持的团体态度(2)处理冲突应注意的团体行为
(3)理解:处理冲突应注意的组织结构(4)处理团体冲突的观念与方案
3、团体内角色知觉
(1)完整的角色知觉过程的基本成分(2)角色塑造
(3)实务上的考虑
4、团体内的态度转变(1)态度及其特质(2)态度转变的条件
(十二)团体工作的结束阶段(2学时)
1、团体结束的原因
2、团体结束的动力分析(1)团体整体反应
(2)团体领导者的反应(3)团体成员的反应
3、团体的评价
(1)团体评价的作用
(2)实验法的定义、要素及特点
(3)单一系统设计法的定义、步骤及设计结构
3、团体工作记录
(1)团体工作记录的功能(2)团体工作记录的形式与结构(3)团体工作记录的注意事项
(十三)团体领导与管理方法(2学时)
1、领导的概念与本质(1)领导的概念与本质(2)团体领导者的功能
(3)团体领导者的具体任务
2、团体领导方法(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法的主要内容(2)团体领导者与成员相结合方法的基本环节
3、团体的管理方法
(1)团体行政方法的涵义及注意事项(2)团体经济方法的涵义(3)法规方法的涵义及注意事项(4)教育方法的涵义及运用
(十四)团体会议与讨论(2学时)
1、团体会议的职能(1)团体会议的职能
(2)开好团体会议应做的工作
2、会议有效性的方法与步骤
3、讨论性团体会议的形式(1)讨论性团体会议的形式(2)演讲讨论会的涵义及做法(3)公开讨论会的涵义及过程(4)自由讨论的涵义及做法(5)陪席式讨论的涵义及过程(6)对话的涵义及做法(7)圆桌会议的涵义及过程
4、主持会议与团体讨论
(1)团体讨论的事前准备(2)主持团体讨论的技巧(3)团体讨论成效评价测量
(十五)团体治疗技术(2学时)
1、改变个人的技术
2、改变团体的技术
3、改变环境的技术
4、团体活动方案设计
四、教学参考书
范克新、肖萍.团体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第五篇: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了解青少年的概念、青年的社会本质以及青少年概念演变的历史,为青少年社会工作打下青少年观的价值基础。
第一节、青少年的定义
一、青少年的年龄界定
二、青少年的定义
三、青少年的本质
第二节、青少年的意义
一、“青少年”的历史
二、青少年的含义
三、青少年的权利
四、青少年的发展
第三节、青少年观
一、青少年观的内涵 二、三代领导人的青年观
思考题:
1、什么是青少年?你怎样认识青少年的社会本质?
2、“青少年”这一概念的如何演变来的?现代的“青少年”概念具有哪几方面的涵义?
3、什么是青少年观?它对于青少年工作有什么意义?
4、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领导人在对于青年的认识和分析上有什么观点和特点?
第二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定义与功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色,了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功能,从基本概念上把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提高对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整体认识。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概念的要素
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产生背景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产生背景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阶段
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功能
二、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
思考题:
1、什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它包含哪些要素?
2、青少年社会工作是如何产生的?在历史发展上分哪几个阶段?
3、青少年社会工作对社会具有什么意义?
4、青少年社会工作对青少年具有什么意义?
第三章 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和了解青少年发展阶段的特征,青掌握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全面了解和认识青少年行为及问题的根源,做好青少年工作打下基础。
第一节、关于青春发育期
一、什么是青春发育期
二、青春发育的过程
第二节、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一、青春期的生理特征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内在特征
第三节、几个特别要素的发展
一、青少年的智力发展
二、青少年的情感发展
三、青少年的自我意识
四、青少年个性的发展
五、青少年觉醒的性意识
六、青少年的行为特征
七、青少年发展的任务
思考题:
1、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上各有什么特点?
2、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什么特点,主要问题是什么?
3、青少年的性发展特征是什么?需要帮助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4、怎样把握青少年的情感发展?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5、青少年期有哪些发展任务?
第四章 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认识有关青少年发展的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各种主要学术流派的主要观点,掌握这些对于青少年社会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揭示青少年发展及问题的特别视角,学会面对青少年问题时自觉运用这些理论。
第一节、生理学理论
一、生物进化论和复演论
二、生长顺序和时间理论
三、发展螺旋论与遗传学说
四、生物学理论对青少年工作的启示
第二节、心理学方面的理论
一、人格学习理论
二、人格的心理分析理论
三、人格的人本理论
四、发展任务的理论
五、道德发展论
六、心理学理论对青少年工作的启示
第三节、社会学方面的理论
一、角色
二、互动
三、规范
四、社会群体
五、家庭
六、社区
七、组织
第四节、文化学方面的理论
一、关于文化的含义
二、与青少年发展相关的文化特性
三、文化人类学理论
四、场地理论
五、社会文化理论
思考题:
1、从生物性发展的角度,有关青少年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对青少年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2、心理发展对青少年具有什么意义?
3、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来说,心理学方面主要有哪些流派?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4、从青少年发展的角度说说什么是角色、互动、规范、社会群体、家庭、社区和组织?
5、什么是青少年文化?有什么特征? 第五章 青少年福利和青少年福利政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青少年福利的概念、涵义,了解青少年福利需求。学习有关青少年福利政策的界定、内涵和价值取向的基本知识,并认识中国青少年福利的特点。了解青少年福利行政的概念、内容和过程的基本知识,认识中国青少年福利行政的特征。更好地把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福利体系和政策背景。
第一节、青少年福利的概念与含义
一、社会福利
二、青少年福利
三、青少年福利的含义
四、青少年的福利需求
第二节、青少年福利政策
一、青少年福利政策的概念
二、青少年福利政策的界定
三、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内涵
四、青少年福利政策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中国青少年福利政策
一、中国古代青少年福利政策的特点
二、青少年福利政策现状
第四节、青少年福利行政
一、青少年福利行政的概念
二、青少年福利行政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青少年福利行政的过程
四、我国主要的青少年福利行政系统
思考题:
1、什么是青少年福利?一般意义上青少年在福利方面有哪些需求?
2、青少年福利政策的涵义是什么?
3、你怎样认识青少年福利政策的价值取向?
4、中国的青少年福利政策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5、什么是青少年福利行政?青少年福利行政的过程是怎样的?
6、我国主要的青少年福利行政系统的构架是怎样组成的?
第六章 青少年社会问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一般意义上的青少年问题及其社会反映,掌握青少年问题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危害、青少年问题发生的规律以及解决的思路。结合实际生活认识我国青少年发展中的学业压力、劳动就业、生活方式选择、群体关系等突出的问题,从青少年发展问题角度把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规律。
第一节、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
一、青少年成长环境问题
二、青少年发展问题
三、青少年的贫穷问题
四、毒品对于青少年的危害
五、爱滋病对于青少年的伤害
第二节、我国青少年问题
一、我国青少年人口基本状况
二、我国青少年受教育状况及问题
三、我国青年劳动就业情况
四、我国青少年生活状态
五、我国青少年犯罪情况
六、我国处于特殊困难境地的青少年
七、我国青少年发展的突出问题
思考题:
1、当前世界范畴内,有哪些因素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
2、贫穷对于青少年的发展会造成哪些影响?
3、毒品和艾滋病对青少年有哪些危害?严重到什么程度?
4、我国青少年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第七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充分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承担的义务责任。
第一节、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宏观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推动有关青少年的立法
二、在青少年问题上为政府提供资讯和建议
三、推动青少年教育
四、监督、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五、为青少年创造娱乐休闲的各种条件
六、促进家庭建设,推动青少年发展;
七、保护青少年权益
八、面向全社会代表、宣传青少年
第二节、直接面向青少年的具体、微观的青少年工作
一、成长发展辅导
二、心理健康辅导
三、人际交往辅导
四、理想、道德、价值观发展辅导
五、青少年休闲娱乐方式辅导
六、自我形象塑造
七、贫困青少年的救助
八、学生辍学问题的的防治
九、适应不良行为的辅导
十、青少年犯罪矫治
十一、对特殊青少年的救助工作
思考题:
1、从宏观工作的角度,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辅导都包括哪些内容?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应如何把握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3、心理健康对青少年发展的意义何在?怎样进行有效的辅导?
4、青少年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适应不良问题?如何处置?
5、怎样辅导青少年发展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
6、贫困青少年的救助要对青少年发展有什么意义?怎样实施?
7、如何对犯罪青少年进行有效地矫治?
8、怎样对处于不良境地的青少年进行辅导和帮助?
第八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全面充分地认识和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和运作模式,学习并掌握青少年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概念、特点、理论基础、工作原则、基本程序及治疗模式,以及实施过程和程序,并以案例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第一节、青少年个案工作
一、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定义
二、青少年个案工作的要素
三、青少年个案工作的特点
四、青少年个案工作的理论基础
五、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原则
六、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基本程序及治疗模式
七、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实施策略
第二节、青少年团体工作
一、青少年团体的概念、功能、分类
二、青少年团体工作的概念和要素
三、青少年团体工作者的角色
四、青少年团体工作的意义
五、青少年团体工作的基础理论
六、青少年在团体中的社会含义
七、青少年团体工作基本工作理论和模式
八、青少年团体工作的原则
九、青少年团体工作的过程
十、组织和介入青少年团体的技巧
第三节、社区青少年工作
一、青少年社区工作的概念
二、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原则
三、青少年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段
四、青少年社区工作的一般过程
五、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技巧
思考题:
1、什么是青少年个案工作?有什么特点?
2、青少年个案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工作原则有那些?怎样掌握?
3、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基本程序及治疗模式主要有哪些?结合是案例谈谈体会?
4、什么是青少年团体工作?有什么特点?
5、团体对青少年有什么特殊意义?怎样利用团体辅导青少年发展?
6、青少年团体工作的基本工作理论和主要工作模式有益那些?
7、结合是建立谈谈怎样组织和介入青少年团体?
8、什么是青少年社区工作?有什么特点?
9、青少年社区工作的主要介入手段有哪些? 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体会谈谈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