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合作教学的价值和实践五篇

时间:2019-05-15 03:0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合作教学的价值和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合作教学的价值和实践》。

第一篇:教师合作教学的价值和实践

教师合作教学的价值和实践

摘要:作为从美国移植过来的教育理论,合作教学思想在中国本土教育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获得发展的生命力,这说明合作教学对知识运用和创新及培养民主的教育生活方式有重要价值,在实践中实行合作教学,需要教师开放自我教育经验与异质教育资源对话,并不断进行反思性实践。

关键词:合作教学 价值 实践

教育是合作的艺术,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渠道,在教学中进行合作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合作教学的研究,已有成果主要从心理学角度切入,强调合作教学可以构建良好的心理气氛,对学生的认知品质和非认知品质形成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等。随着教育实践的推进,合作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结合起来,成为教育改革诸领域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但是从根本上说,合作教学的价值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本身,而是在于创新和运用知识和形成教育中民主的生活方式,通过思维和情感的积极互动,运用自由对话技术,在教学相长的古老教育智慧引领下,使教育中人的发展走向更加完善的境界。

一、何谓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被誉为近些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它源于约翰逊(D.W.Johnson)提出的合作学习, 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1]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或教育思潮,进入中国的教育领域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并已深深地扎根于本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求知”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合作作为最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教育理念,被教育神经系统末端的教师和父母广泛接受,并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中体现出来。

合作,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2]一般被理解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或者群体与群体之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协同行为,不仅在人类高度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随处可见的合作行为,甚至在动物界的生存活动中也可以观察得到初步社会化的合作性行为。在合作中,不仅只是行为上的机械搭配,同时还有情感的互动共契和意志的互相砥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也会调整自我认知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由此可见,合作是个体全身心地投入与他人的一致性活动中,从而实现外部目标或者个体自我发展、成熟和完善。

在教育中,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活动,都是在群体性情境中通过互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当然这种互动可能是协调合作也有可能是冲突竞争,如果把冲突竞争也看成是良性的社会互动方式,那么就可以从广义上把教育看成合作行为。在21世纪的教育四大支柱中,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求知都无法离开合作的参与,合作是把其它三根支柱连接起来形成教育合力的核心要素。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相对传统的定义是,合作教学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3]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教育实践的变革,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小组已经无法概括合作教学的概念和外延,因为它从范围上已经扩展到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社区、家庭和学校、媒体等的合作,从深度上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教育民主生活和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目标。因此,笔者把合作教学定义为:统合整理教育资源,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教育合作行为,并最终实现教育中人的和谐发展与共同成长。

二、合作教学的内在价值

合作教学之所以在不同的教育改革背景中都能够获得生命力,是因为合作教学中所蕴含的精神符合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同他人一起存在并去共同追求教育对人的丰富作用和对美好生活的感知能力,是合作学习的最本质特性。与同伴一起相互学习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容,通过这种学习,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也能够改变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教师自身, 通过引发、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 也能够实现自己实实在在的追求。[4]合作教学能够改变师生的人生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创新和运用知识

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知识进行的,知识是思维不断发现和加工建构的结果。虽然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科学家对知识的发现过程有所不同,但是也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以及从未知到已知这样的循环往复过程。师生在对知识共同研究和探讨的时候,在复杂的思维过程中保持与他人的合作与互动,则可以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建造。教师如果只关注自己组织教学的一言堂和满堂灌,或者是学生在孤独地追求知识而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关注和倾听,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其他人的智力和情感参与,那么,这样的知识是孤立的、静止的、专为教师或学生自己个体所享有的。在现代社会开放和共享的知识背景下,这样的知识存在没有太大的意义。《礼记·学记》称之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不利于人的知识社会化和师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养成。

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和群体、同伴一起讨论、提问、互相解答和反复探究,可以形成对问题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对知识进行加工和构建,不是为了在记忆系统中保持知识,而是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使用知识。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在新问题的引导下,对科学和社会的未知领域展开新一轮探索。这同样离不开和他人的进一步合作,和他人合作是学习的条件,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条件。美国教育家杜威相信课堂可成为公开分析和转变“已有”经验的公共地点;不是以正确反对错误的竞争环境,而是学生和教师通过相互合作探讨各种方案、后果、假设的地方。[5]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可以学以致用的知识,也能够获得个体人格的成长,加深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上的深刻理解。

(二)建设民主的教育生活

传统对教育的理解认为教育是成人生活之前特别隔离出来的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阶段,因此可以有一种特别的方法和手段去建设教育生活,比如说死记硬背乃至穷首皓经。这种单打独斗式的的教学方式因为其功利目的过于强烈,而牺牲当下生活的体验性和宝贵性。在儿童中心和师生平等观念影响下,人们开始珍视学校生活的意义,从学校开始营造自由、民主和积极的教育生活经验。学校获得了和社会较为平等的地位,而不再是正式社会生活的预备期,教育生活中的幸福主题受到重视。怎样才能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必须有人文氛围非常浓厚的教育风气,只有当校园中洋溢着温情、合作和互助的自由气息,幸福的教育生活才有可能。

教学合作,是教育中的人与人之间开展真诚的沟通和交流,进行敞开和自在的心灵之间的自由对话。人们之间是平等的,价值的牵引也是润物无声和水到渠成的,教育的手段是人性化地充满耐心和爱心。在民主自由的情景中,教师和学生都获得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动力,他们也同心协力共同打造美好的校园生活。在合作教学中,不允许蛮横的灌输和强力的说教,也减少了无谓的反抗和痛苦的挣扎。人与人之间依然会有差异和冲突,但是人们之间开始有足够的信心和智慧来化解差异和冲突,尊重和理解拥有实现的空间。合作教学,是一种平等、自由和富于爱心的教育交往方式,交往中的人有被他人承认的尊重感和获得幸福生活的成就感。

三、合作教学的实践策略

教育和教学的复杂性,使教育生活布满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可开创性,这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合作教学的主导性力量,规划和开发合作教学的丰富内容和形式。在社会上没有一项职业像教师职业这样富有挑战性,教师面对的是永远变化的环境、个体,很难去确定一种固定的教学手段,也没有永远最佳的教学策略,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促进教育的发展。[6]教师组织和引导合作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实施。

(一)开放自我教育生活经验

合作教学活动需要有一定的情感基础,在情感上没有通融和交流的个体无法进行合作,是谓“两人同心,其利断金”,共同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双方的认同和努力程度。在到达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起主导作用的主体,需要不断开放自我的教育生活经验。在教师所敞开的的教育经验所构筑的世界中,他人才能参与到真实的问题或现实的情境中来。如果教师是封闭的或者制造了一个虚假的情境,则这样的合作是缺少意义的。在经验合作教学干预措施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尤其是个人教学效能感得到了明显提升。[7]这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自我效能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那么,把这个结论推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生活中,合作教学通过开放自我教育经验,也能够更加开放地吸纳周围可以促使教师获得成长的资源,使教师的教育生活更加活跃和创造更多的教育成就。

(二)与异质教育资源对话

学习的本质是拥有不同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人聚集一起,通过观察、模仿、请教和互相切磋来提高和提升自我。和异质教育资源开展对话,才能够获取教育的营养来让自己更好地进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鼓励人们要善于发现身边所潜藏的学习内容,并且孔子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也身体力行,他向师襄、苌弘学习音乐和韵律方面的知识,向李聃学习关于礼的文化知识。《大戴礼记》记载“孔子适周,访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教师通过和书本、不同学科的教师、学生和其它可以滋养自我教育生命的载体不断地开展对话、交流和吸收、转化,才能获得教育养料的活水源头。如果教师止步不前、固步自封,或者是对其它的教育资源保持不信任的态度,那么这样的教师很难在教育生活中不断进取和提升。

(三)投入反思实践活动

教育教学是一项反思实践性活动,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影像的回放、思索、自我观察和自我总结,教师既充当教学的实施者,同时也担任自己教育活动的评价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敞开的自我成长需求中,邀请他人参与到自己的教学活动改进中,自己在每天的日常教育生活中秉持敏感的感知能力,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还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地方、又遇到了什么新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等,通过对诸如此类的主题进行常规的记录和求索,基于开放的专业成长平台对自己的教学采取永远都不满足的心态。在从反思到实践到再反思的教育道路上,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纯熟的教育智慧和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反思实践型教师是乐观主义地跟随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不畏难也不给自己增加过度的职业压力,期待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加完善,同时也允许自己有不断增长的追求空间。在获得专业发展的进程中,也带动周围的同事、学生和家长共同成长,在合作中提升自我和造福他人。

合作教学可以有效地连接教师和他人、学校和社会、现在和未来的教育力量,对教师、学生和教育有美好的期待又不苛责尽善尽美,提供人类教育经验不断获得丰富的场域。在合作中,存在差异价值和不同个性的各个参与方都能够获得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在实现共同目标的时候,兼顾到不同主体的教育需求和发展愿景。合作是学习的固有需要,也是教育和教育中人的成长的基本途径,通过合作,一种健全的教育民主生活才能被合情合理地建立起来;通过合作,知识才能被运用到生活中来并获得新的创造和发展。合作统整了人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延伸了向未知世界迈进的眼光和能力,因此,合作教学在不同的教育改革话语中都能够获得运用的活力。

[1][2]王希华.有效教学中的师生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24.合作[K].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523 [3]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J].教育探索,1996(4),17.[4][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 M].李季馆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43.[5][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 M].王红宇译.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6]丁笑梅.学校重构与教师教育改革必须同步——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经验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 2003(5),33~37.[7]田丽丽等.经验合作教学对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1),87.

第二篇:《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和实践》读后感

《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和实践》读后感

人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才能有发展。要进行自我更新,唯有读书,才是最好的选择。在读书中,我们汲取了营养以滋润自己的精神,这个自我就会一天一个新模样。因此,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来养成,才能赶上时代,赶上潮流。在许多书中,对我们教师最有帮助的是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它可以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使我们在思想意识上不断地得到更新,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跟得上当今创导的新课程最新教学理念。

《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和实践》一书,这本书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挖掘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呢?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要真正按相关的法律法规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当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还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总之,教师专业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此,我们一定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永保与时俱进的思想,主动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教师,我深知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边工作、边学习、边反思,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三篇:教师合作教学方案

教师合作教学方案(创建合作教学文化)

一、指导思想:

合作教学是指教师以教师团队为组织,为完成共同目标,分工合作进行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它旨在通过在实践中合理配置、科学开发教师资源,或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促使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教师开展“专业切磋、协商、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实施途径:

一、教师协作教学的实践——筛选有效活动。

1.合作备课:合作备课是由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组织的以优秀教师为主导的教师共同参与研讨的教学准备活动。它一般包括备教育理论、教材教法、学生生活、学生学法等内容,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的全方位设计,是教育教学的起始工作。合作备课的重点应是构建开放的教学形式,研究以师生交流为中心、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教学过程。因此,为完成教学目标,合作备课要按照教学环节,设计学生需要进行的自学、讨论、反思、探究、实践、总结等活动,研讨教师在学生活动时组织、启发、引导、辅助、激励学生的方法或手段。

(1)合作研讨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业务素质中带根本性的成分。

(2)常规合作备课。合作备课,统一教案,有利于青年教师和薄弱教师尽快走向从模仿到创新、从引进到创造的成功之路。

(3)跨科合作备课。各学科教师分工负责,协作交流,弥补了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显示了合作的力量,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4)随时互相请教式。不同素质、不同学科的教师就课改问题随时互相请教,切磋教学技艺,碰撞创新思维,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提高业务能力的目的。

2.观摩教学:它是由年级组、教研组和课题组组织的教师间互相借鉴、合作探究的一种教学活动,一般包括听课、评议、反思、交流、研讨等程序。观摩教学一般有下列几种类型:

(1)名师展示课。一般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后有名师专题讲座或专家点评,介绍成功经验和科研成果,使人感受到学者型教师的风采,促进教师形成学术研究风气和自主发展意识。

(2)教研组听评课。属于学科内的合作反思和探究活动,可有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全面素质。

(3)不同学科观摩启发。学科间的合作反思和探究,不但可以促进学科间知识和能力的延伸,而且适应了课程改革对教学综合性和渗透性的要求。

4)个人自我观摩和反思。请名师点评个人课堂教学录像,对照现代教育理论,反思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活动。(5)“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可使观摩者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强化反思,比照提升。3.合作上课:合作上课是由年级组、教研组和课题组组织的以名师为主导的两三个教师围绕一个中心同上一堂专题课的上课形式。合作备课和学科渗透的教学过程,打破了封闭的学科教学模式,构建了开放的学科渗透模式,适应了课改课程的综合化要求。

(1)多人合作上综合课。弥补了学科教师知识能力的不足,发挥了综合课教师团体的力量。

(2)多人合作上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特色课,从确定专题题目,到搜集资料信息,再到编排整理内容、分析总结规律和上课,都需要多人合作,这对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很大作用。

(3)多人合作上多媒体课。课件的制作要想又快又省又好,必须多人多部门进行合作。上课时一般也需要他人协助,交流信息,共同操作,这就迅速提高了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4.合作活动:合作活动是由年级组、教研组和课题组组织的以名师为中心的两三个教师共同组织、合作指导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课题。

(1)合作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从课题的选择,到调查搜集信息,最后总结规律,都需要相关教师的合作与指导。(2)合作组织活动课。教学中的活动课,要围绕一个专题,组织学生多方面搜集资料,进行讨论和辩论,这就需要多个教师合作指导。

(3)合作组织课外活动。学生的科学实验、文献研究等集体活动,劳技、体育、音乐、美术等技能训练,兴趣小组、专题讲座、参观访问等课外活动,都需要几个教师共同组织,合作指导。

(4)合作组织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在多名教师指导下,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与社会各行各业的实践活动。

5、合作教科研:它是由教科室和课题组组织的以名师为中心的几个教师分工合作开展的课题研究和科研交流活动,它是培养学者型教师人才的重要途径。

(1)合作进行课题研究。不论是课题主持人,还是课题成员,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各展所长,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这是培养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2)合作进行研究性课堂教学。它是一种对课堂教学模式或假设多次进行的课堂教学实验,对于提高教师的实验研究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自主研究和随时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应自主研究,自我诊断,随时记录,反思积累,天长日久,就会有理论的沉淀和实践的升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学习,随时与同行交流,防止经验的狭隘化。

(4)论文研讨和科研经验交流。把专家请进来开设讲座,把教师派出去接受培训,定期举办科研论文研讨、评比和经验交流等,对于教师形成科研学术风气,推广科研成果,获得科研成功感,都有很好的作用。另外,与网络媒体交流也是合作开展教科研的重要途径。

二、教师合作教学的反思——探索发展策略(保障措施)

教师合作教学的全过程,是一个由观摩到创新,由交流到探究,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师反思感悟和素质提升过程。它在提升个人素质的同时,发挥了团体优势,从群体和个人两个方面为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教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实施,为教师合作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但是在实践中,合作并没

有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合作教学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因此,必须对合作教学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探索合作教学的发展策略。

1.应使教师感受合作教学的价值,在合作中获得实在的收益

价值规律和利益驱动是参与的原动力。教育改革如果只是不断至上而下地向教师施加压力,强迫教师接受新理论,教师便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因此,使教师认识合作教学的价值和利益是必要的。(1)以教师合作教学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合作教学的多项活动,对于研究解决课程改革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显著作用。(2)以教师合作教学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是学生同伴间的合作共学、取长补短、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学习活动,它在课程改革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师合作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具有榜样、示范和导向作用。

(3)合作教学是教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合作教学与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校长室、教务处和政教处的规划领导作用;与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结合起来,也充分发挥了年级组、教研组和课题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它把学校特色和现有教师资源配置开发起来,充分发挥了特级教师、名教师和各类优秀教师的骨干带头作用。它还与校际交流学习、各种教师培训形式以及各种教育网络媒体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了外地、外校和教育媒体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合作教学也是一种灵活而持久、多样而实际、经济而有效的在职教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形式。

2.建立教师自主的团体组织,突出教师主体地位

(1)必须构建新的教师合作教学机制。为适应合作教学需要,应打破学科本位、教师本位、课堂本位、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式、多角度、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机制。

(2)把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成为教师自主的团体组织。应该相信教师有较高的素养和能力,促使这些组织由教师自主组建,民主选举,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意见规划活动,为教师合作教学搭建良好的平台。

(3)把课题组和教师“沙龙”建设成为一段时期内的教师合作教学组织。应该使课题组真正成为教师合作开展教科研的平台,应该允许教师在法律

许可的范围内,自主组成自己的各种学习型组织,开展有效的合作教学活动,并努力避免教师派别主义文化的产生。3.确立教师合作的专业发展观,构建合作的校园文化

教师唯有通过交流学习,才能迅速掌握不断涌现的新理论、新知识;同时课程的综合化也要求教师进行合作;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也会使教师获得很多收益。

确立合作的专业发展观,就要善于同身边的同事、学生、领导等充分交流,并以反思的心态来不断地检视自己的思维和观念,以开放的心态容纳别人的想法,逐步学会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关注根本的长远利益,养成合作的意识和品质,这是一次深层次的观念变革

构建合作的校园文化,需要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树立“一个好教师群体就是一所好学校”的人本位理念,进一步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师合作教学呼唤学校教育机制的激励和推动,呼唤新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导向和护航。应该弱化机制和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机制和评价促进教师合作和成长的功能。

第四篇: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书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

为贯彻党和国家的科教兴国方针,推动我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能力,树立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积极探索依托企业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层次应用性技术人才。(甲方)和坚持“校企合作教育”的原则,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经协商研究,决定建立乙方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如下:

1、双方同意结成友好协作单位,甲方作为乙方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乙方为甲方的短期进修和培训提供支持与合作。

2、甲方实践基地将尽量提供有关条件以满足乙方实践教学要求;

3、乙方每学期根据教学计划可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到甲方实习。乙方在实习前半个月将实习计划(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学生名单等通知甲方,在征得甲方同意后,甲方应优先安排学生实习。

4、甲方根据乙方的实习计划,和学校指导教师一起共同制定实施计划,并由甲方组织实施。

5、实习前,乙方要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学生到实习基地后,由甲方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实习安全和工厂生产安全。

6、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期间,要遵守甲方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

作规程,甲方要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予以鉴定,并为学生在实习基地的生活尽可能提供方便。

7、甲方为乙方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现场教学提供方便,但乙方不能影响甲方正常的生产秩序。

8、乙方在进行教研、科研活动时,应努力结合生产实际,尽力为甲方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同时,乙方也要为甲方的职工培训(教材、师资等)提供便利。

9、在毕业分配上,甲方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可优先挑选毕业生,乙方要给予配合。

10、乙方在甲方挂牌“昆明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本着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服务高校人才培养的原则妥善协商解决。

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持二份,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签名)代表:(签名)

年 月 日年 月 日

第五篇:“文化惠民”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化惠民”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赵江滨

(宁波大学教授 《宁波发展蓝皮书》特约撰稿人)

党的十七大以后,“文化惠民”的提法和做法迅速成为社会的共识,也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各地发展和繁荣文化的一个新的举措。应该说,文化建设是为人的,人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对象,然而这个常识性的问题却在我们以往的文化建设中缺失已久,所以“文化惠民”这个生动而朴实的口号一经提出,人们就在蓦然之间感受到一股久违的如沐春风的感觉——文化建设终于不再仅仅是外在于百姓的社会宏大工程,社会大众自己的精神生活真真切切成为文化建设需要首先予以关注的重要内容。

“文化惠民”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进步。它的提出,一方面是以人为本的民生思想在文化建设上的具体体现,因为“以人为本”文化理念的根本着眼点在人,只有文化才能赋予人的活动以价值和意义,也只有人本身才是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因此,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是要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追求更高尚的生活意义,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则表明我们党在半个多世纪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文化建设探索中文化理念发生了重要转变,文化建设从此前片面强调抽象而宏观的“引领提升”层面进入到具体而微观的“针对满足”层面,文化建设比以往更加人性化,更具亲和力,也更具针对性和建设性。“文化惠民”真正使发展与繁荣文化的主体,同时成为发展与繁荣文化的受惠对象。

深究“文化惠民”的理论蕴含和回顾我国当代的文化建设实践,我认为,“文化惠民”在三个方面体现了鲜明的理论价值和深刻的实践意义。

首先,“文化惠民”的提出深化了人们对文化建设实质内容的认识,即对人和文化建设(文化活动)之间关系的认识。从本质上讲,文化涉及人的最本质属性,因为只有在文化的范畴内,人的本质才能获得最充分的说明。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指出:“人的突出的特征,人的与众不同的标志,既不是他的形而上学本性,也不是他的物理本性,而是人的劳作(work)。正是这种劳作,正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体系,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都是这个圆的组成部分和各个扇面。因此。一种‘人的哲学’一定是这样一种哲学:它能使我们洞见这些人类活动各自的基本结构,同时又能使我们把这些活动理解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归根到底,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文化的活动”,并且人在这种活动中也把自己塑造成了“文化的人”。所以文化是属于人的,只有人拥有文化,文化反过来又哺育造就了人。在这个意

义上讲,文化就是“人化”,文化赋予人的存在以特殊的价值,就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在中国文化背景中,“文化”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易传》中的“人文化成”一语,西汉刘向在《说苑》中说:“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因此,“文化”在古汉语中一般泛指人的所有精神文化现象,尤其指人的伦理教化现象。因此,不论在中国还在西方,“文化”都指向人的特有的精神活动领域。或者也可以说,无文化无以成为“人”。

文化对人具有本质的属性,正因为凭藉“文化”人才提升了他与自然界的界限。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有者,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提高人的文化程度和文明程度,就必须要充分认识文化发展对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人对文化的依赖是其获得充分发展的可贵禀性使然,拥有文化是人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漠视人的文化建设无疑是片面的。文化惠民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进程中的被提上议事日程,是对文化建设“人”的主题的回归,它必将会促进中国文化建设走向自觉和深入。

其次,“文化惠民”的提出是我们党建国后数十年文化建设实践在文化理念上的深刻转变。文化建设在建国以后的社会实践中屡经曲折,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几经更迭和多方调整。文化建设尽管在国家宏观发展框架内一直予以强调,但由于对发展文化的客观规律未能准确把握,于是对发展文化的具体路径在很长的时间里并不明朗。更重要的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民众,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这是一个重要的缺失。回顾建国后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即可认识“文化惠民”被提上文化发展的议事日程,实属来之不易。

新中国建立到1978年的三十年间,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基本呈现泛意识形态特征,文化建设基本被纳入意识形态建设的轨道,几乎所有的文化建设都围绕当时的中心政治任务而展开,文化其实处于政治的附庸地位。如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谈到文化教育政策时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这表现了建国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我们的文化建设往往被意识形态建设所取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因人为的政治斗争的频繁开展而处于事实的悬置状态。建国以后为数众多的政治运动都往往假文化的名义而展开。到了“文化大革命”,“文化”真正

成了被“革命”的对象,国家的文化建设不但处于停顿状态,而且遭受了重创。文革结束以后,中国的文化建设才开始了重新起步,1979年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致词中说:“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文化建设任务的阐述,此后文化建设出现了复苏和初步繁荣。

1997年10月我国签署了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2001年2月第9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了该公约。2003年6月,中国政府首次向联合国提交了此公约的履约报告。在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文化权利的概念得到了多方面的阐述,基本内容为“人人有权参加文化生活、享受科学进步及其应用所产生的利益,对其本人的任何科学、文学和艺术作品所产生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权利,享受被保护之权力。”签署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意味着我国的文化建设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将文化权同生存权、发展权一样视作是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文化惠民”的思想已不言而喻包含其中。此后我国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基本都渗透着这一基本理念。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在文化发展的方针原则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十七大报告在阐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提出“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命题。自此,“文化惠民”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与此同时,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建设惠及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因为文化建设服务人民惠及百姓,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人,文化发展的成果也理应由人民群众共享。因此,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三,“文化惠民”的提出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对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它反映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在持续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获得了长足的提高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相应的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有了明显的、大幅的和多元化的诉求,这是一个社会文化建设中不得不予以重视的现象。虽然建国后发展和繁荣文化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强烈愿望,但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之发展繁荣文化的方针政策的偏颇失当,我国的文化建设始终步履蹒跚,不尽

如人意,而且在文化体制上也左右掣肘。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公共部门整体建立起来的文化事业单位,实际上是在物质资源极度稀缺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特定方式。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行的发展文化事业单位的“双轨制”——一轨为国家扶持的文化事业单位,另一轨为多种所有制的文化事业单位,这实际上是在经济体制转型、公共财政尚未建立起来的特定条件下,发展文化事业的迫不得已的过渡性政策选择,“双轨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强化了文化建设的市场意识,但淡化了文化建设的社会公益职责。而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成型,物质生产超越短缺阶段,公共财政基本建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同时,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百姓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显著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高涨。经济学范畴的恩格尔系数在宏观的社会层面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当一个地区人均收入较低时,恩格尔系数较大,也就是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支出(食物支出)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一旦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时,恩格尔系数就会显著降低,这时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等项支出将大大超过基本的物质生活支出。因此,人的需求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随着自身条件的改善而逐步变化的过程,即如鲁迅所说:一生存,二温饱,三发展。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67.7%,城市家庭为57.5%,而到了2003年,这一比例已降至45.6%和37.1%。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快的宁波来说,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3.08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51元。也就是说,宁波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事实上已经超过3000美元,而恩格尔系数据分析也基本处于35%左右,相对富裕起来的民众已经摆脱了温饱的困扰,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品位,因此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政府加大文化精品生产和文化普及方面的工作,通过政策和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和各种资源,来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和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可以说,“文化惠民”的举措实际上是对民众文化需求的适时的积极的回应。

当然,“文化惠民”在大力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同时,也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文化建设要进入大发展大繁荣阶段有赖三个条件的实现:一是经济的发展为民生的文化消费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二是人民的日常生活有了充分的闲暇,三是社会提供的文化产品极大的丰富。具备了前两个条件,群众的文化需求就日益高涨,发展文化的社会基础就非常坚实。应该说,前两个条件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状态中初步具备,而第三个条件或者因为文化产品的相对匮乏、或者因为文化产品的消费成本过高、或者因为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事实上未能充分具备,这就使得作为文化建设主体和对象的民众无法充分享有文化的基本权利,因此,尽管其“文化惠民”的做法初衷是好的,也确实促进了阶段性的我国的文化发展和繁荣,但却不应该成为文化建设的长期做法。因为只要“文化惠民”的做法存在,就说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尚未完善,未能有效覆盖社会的各个角落和不同的社会人群,这使得民众的正常的应该享有的文化基本权利在客观上无法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实现。要想真正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拓宽服务覆盖面,创新服务形式,丰富社会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全体民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下载教师合作教学的价值和实践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合作教学的价值和实践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教育现代化理念,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

    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

    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就明确提出,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

    教师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实践心得体会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社会小公民。......

    教师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实践心得体会1 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却认为与其坐在船中,不如纵身跃进学习的大海,与知识的海水来个亲密拥抱。在学海中......

    教师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实践心得体会 教师教学实践心得体会1 感恩,它虽说是一个动词,一个很微笑的动作,其实,真正做到感恩的人却少之甚少。我们最先感恩的应当是父母.也许,你没有思考过,从......

    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书(银行)

    上海杉达学院金融专业教学实践基地 合作协议书 甲方:上海杉达学院嘉善光彪学院 地址:嘉善光彪学院人民大道505号邮编:314100 电话:0573—84239866传真:0573—84239300E-Mail:xzche......

    教学设计的实践价值分析(精选5篇)

    教学实践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专业能力成长是在教师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不仅需要对实践的反思,更需要为了实践的反思,并实现创新重构。作为一......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摘要:文章介绍了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探讨了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处理、市场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实践价值。关键词:西蒙;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