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等美术基础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关于高等美术基础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810146-01
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主要是照搬西方美术高等教育教学的模式,借以图强救国,促进了中国现代美术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的社会发展时代的世界多元性对西方美术教育的机械模仿使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教学完全的丧失了自我,抑制了教育的创造性影响了当代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逐渐强大这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高等美术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适应了社会的发展,但是目前国内高等美术基础教育教学体系还存在诸多弊端,对西方教育的模仿形式化,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疏离,教育教学模式与专业素质技能教育出现某种程度的脱节,这些弊端与不利因素严重影响着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和美术人才的培养,对高等美术基础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是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等美术基础教育要继承本民族与地域所孕育出的文明智慧之结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以加强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与传承,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判能力,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理念相结合,打造一个融学习,研究与创新为一体,融技能、知识文化与思想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从本质上体现出国家高等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由学习型向学习型与研究型相结合转变”的发展方向;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特色型人才和复合型的适应性人才,提高高等美术基础教育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能力。高等美术基础教学体系改革对于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教学思想体系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高等美术基础教学体系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改变以往教学中单一的共性基础教学的一些缺点,教师在教学中解决学生共性与个性基础的互动能力,挖掘学
生自身的特殊潜质,从而改变单一的基础教学模式与体系。共性基础上的个性所谓美术的“共性基础”就是我们一般所指的素描,素描作为美术高考的标准它成为升学的重要因素,使所有美术专业的基础,但是正是这种标准模式使得高等美术基础教育出现了模式和表面化的现象,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素描呈现出严重的共性基础的模式化僵化表现,趋向于浅薄,降低了艺术的表现状况失去了审美欣赏能力,学生对素描的认识非常的狭隘,只停留在机械的高考应试的框架内,进入大学后仍然摆脱不了高考模式的阴影,目前这种状况在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中十分的严峻,需要我们深刻的反思。我们知道美术专业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应该承认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革发展,而简单错位僵化的共性基础抹煞了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我们要扩大共性基础教育认知范围提高认识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我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并不是代表我们对当今高等教育存有偏见,而是让大家对高等美术基础教育教学有重新的认识,从更加广泛的领域更多元化的角度去提升国民的全面的综合素质,“共性基础”的扩展是在加强素描基础上扩展对素描的认识,学习研究西方各时期的素描表现,让学生总结归纳各时期的艺术特点与风格,并从中提高自身的认识和审美能力,为个性的发展提供良好而广泛的知识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创新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而这种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同时又促进了共性基础素描的全面健康的发展。针对学生的绘画基础在大学低年级要对造型艺术中的客观对象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表现的技法,牢固而扎实的掌握素描的全面知识。进入高年纪后,把共性基础知识与所选的专业相结合,使共性基础水平在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油画专业的学生在低年级的素描以解剖造型基础为主。素描侧重全因素写实表现在共性素描学习中体现油画专业的素描表现个性,为油画个性创作提供技巧与思想上的支持。国画专业的素描教学,素描人物侧重人物线造型,为进入高年级工笔人物线的表现提供基础,专业化必须是建立在共性的个性化基础上。这些教学都是共性基础与个性基础相互结合的体现,使个性与共性相互促进,从中我们可以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质能力。
2.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把高等美术基础教学中的绘画的技巧与艺术理论学习相结合,打造一个融学习研究与创新为一体融技能知识文化与思想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从本质上体现出国家高等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由学习型向学习型与研究型相结合转变”的发展方向;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特色型人才和复合型的适应性人才。美术基础教育具有广泛性深厚性,单纯的技巧学习并不是美术教育的宗旨,通过技巧的学习提高学生全面的素质与修养,把高等美术基础教学中的绘画技巧与艺术理论学习相结合。西方艺术的学习需要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中国的文化需要国学作为底蕴,国学的修养也是哲学的研究与学习,它不仅教人如何画画也教人如何作人。中国的传统艺术无不体现这些哲学思想精神下的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国学的艺术价值对广大学生的造型艺术的素质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把基础教学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复合型的适应性人才,国画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和借鉴一些油画水彩和西方色彩学的知识有利于对国画的学习和创作表现的拓展上。油画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一些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如文学、中国画、书法、中华民族音乐与戏剧等,把中国的文化与油画的民族本土化相结合体现时代和地域特点。我们来列举一个真实的例子:一名美术油画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一所中学作美术教师,他的教学任务是给学生讲授中外美术的历史,(这其中包括中国画、油画,以及与美术相联系的中外东西方民间艺术与建筑文学戏剧宗教哲学历史等多方面知识)讲授内容已经超越了他所学习的西方油画专业的范围,但是正是他在大学学习其间除了本专业的学习之外掌握了更加广泛的知识对本专业的学习形成了有益的补充并且能够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只有这种具有广泛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而这种复合型适应性人才的大量培养也为创造型的特色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基础条件,使高等美术教育教学从学习型向学习型与研究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从而全面的促进了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的人才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是我们文化传的承主力军,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只有站在社会全局性长远性的角度研究开拓进取,才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大发展,才能使中华民族的文化薪火相传。
注:本文为佳木斯市社会科学重大科研课题
作者简介:
徐辉,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第二篇:税费改革体系研究论文
税费体系这个概念,指的是应由哪些税和费(定性)、以什么样的比例(定量)来共同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另外,税费改革体系也是指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渠道或方式,来实现由旧的税费体系向新的税费体系的转换,从而使国民收入的分配达到公平和最优化。现时的研究,更多的注重税费体系的破与立,而忽略了税费改革体系的整体研究。
一、通过多边的税费改革建立对称的税费关系
税费并存是新一轮税费改革应该选择的合理格局。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经过精心设计的收费往往比税收更少对经济产生扭曲,从而也更少效率损失,收费之所以有其存在的必要就在于,作为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收入来源,收费较之于税收可以较好地解决拥挤性问题和效率低下问题,因此,西方国家将提供准公共产品作为确定收费范围标准的做法值得借鉴,片面地主张“以税代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由此可以得出基本结论一:税费改革体系是多边的,既有“费改税”,又有费的保留和“税改费”;税费改革体系所建立的税费关系是对称的,税费归位,各行其道。
二、站在全盘角度确立税费改革目标
所谓全盘角度,即要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来安排税费改革目标。在当前政府收入体系中,政府履行职能所需的资金显然只能通过规范化的税收渠道去获取。然而,种种因素的制约,给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政府部门多年习惯于以行政命令的办法、非税的方式组织收入,在各方面的政府支出猛增、规范化的税收渠道不畅的情况下,一个自然的反应,就是转而采用非规范性的办法,自立收费项目,介入财政性分配,“税的缺位”与“费的越位”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规范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是“税费归位,各行其道”的制度基础。“费的越位”根源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制度短缺,反过来看,“税费归位”则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制度供给。如果我们不从规范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进行制度的供给和创新,在制度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实现“税费归位,各行其道”。
由此可以得出基本结论二:税费改革体系的目标是规范国民收入分配体制,而不应局限于“治乱减负”等功利性目标;只有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来安排税费改革目标,才不至于顾此失彼,才能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
三、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构筑税费改革体系
“预算内”与“预算外”资金、“体制内”与“制度外”资金相交织,是中国转轨时期的特殊现象。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政府收入体系应确立“三而二,二而一”归并的远景目标,即中期实现将制度外财力纳入预算内、外,相应将三块财力变为两块的目标;远期达到依托于市场经济体制而实现政府预算完整性,相应将“预算外资金”予以取消的目标。如此,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相应规范,税费亦能达到“归位”。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对于那些为提供纯公共产品的收费,应主要改为以税收方式提供;对于确实具有服务于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收费,应该予以保留;对于为提供准公共产品而征的税,则应改为收费。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税费分配格局需进一步优化,建立税费并存的政府收入机制,在收入规模上体现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在课征权限上建立以立法权为核心的适度税费管理权限体系。税制体系要进一步完善,通过新开一批、合并一批、废除一批,对现行税种进行优化组合。费制体系要进一步规范,按收费性质进行优化整合。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公共财政的构建是渐进的,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构筑的税费改革体系也必然是渐进的。
由此可以得出基本结论三:税费改革体系是置于公共财政框架下的,按照公共产品的程度来确定税费,并进行税费的优化组合,以渐进的方式达到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的规范。
四、在互补和统一的原则下构筑税费改革体系
作为一个“体系”的税费改革,其内部各系统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互补性和统一性。其一,税收改革与费收改革是互补、统一的。孤立的“费改税”、“税改费”未免会顾此失彼。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税改费”的倾向,国际税费改革中的“税改费”倾向与我国当前强调的“费改税”方向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两者的立足点仍然是“税费归位”这一本质。其二,“费改税”中的各项政策是互补、统一的。如农村税费改革和燃油税改革同属“费改税”范畴,如果置于互补和统一的原则下,就不会出现前者对农民“减负”、后者对农民“增负”的矛盾。其三,“税改费”(包括费的保留)中的各项改革是互补、统一的。现阶段改革中存在的费的保留、未来一定时期可能会出现的“税改费”,不仅应是规范的,各项改革之间还应是互补和统一的。
作为一个“体系”的税费改革,其在时间进程上具有延续性和递进性。改革开放以来,收费得到广泛的运用,成为政府建设资金的主要财力,收费将在较长历史时期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在收费形式等国民收入形式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各种利益格局。在转轨时期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碰撞的宏观背景下,我们不能不承认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利益格局,并需要通过税费改革的整体推进,把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利益格局合理地转换到市场
经济体制上来。
由此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四:税费改革体系以普遍联系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构筑原则,在“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上坚持互补和统一,在时间进程上坚持延续和递进。
第三篇:关于高等院校美术基础教学的研究
关于高等院校美术基础教学的研究
【摘 要】高校的素描、色彩教学,作为美术基础的两大主干课程,对提高艺术语言和艺术创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基础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急需打破传统的基础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和教学方式来适应今天的艺术发展与时代变化对艺术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素描色彩;基础教学;思想观念;个性与创造力
高校的素描、色彩教学历来是美术基础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学生掌握艺术的审美原理、规律以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具有较完整和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艺术语言和艺术修养并为全面的艺术学习创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然而,当前的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一方面,由于受到应试型考试模式的影响,考生大都是经过短期性、突击式加上普遍性的临摹、机械地复制等单一和僵化的训练方式,使得他们对于美术基础的认识非常狭义,只是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技能的掌握,造成学生个性和情感的缺失;另一方面,高校扩招、教师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单
一、老化,传统的色彩教学方式往往把技术作为教授的重点、中心,授课方式基本是程式化、概念化的,应考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甚至在进一步严重化。
同时,只注重技能的结果,而对当代新材料、新媒介和技法的介绍,对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流派以及各种文化思潮对绘画艺术的影响和当下艺术动态等都很少涉及,甚至很多学生在对他们高考阶段所看过、模仿过的高考美术基础入门教材和范画念念不忘,学生被塑造成只有技术没有思想的匠人。要么,就是盲目追?S时尚潮流,一味地模仿外来的风格样式,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创造性的思维与独立的思辨能力。
那么,面对新的时代要求、新的艺术现象和教学对象,如何创新基础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基础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打破学生已经形成的固有的认知模式和思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呢?长期以来,注重技术而轻视方法和规律的教学方式已经误导了许多学生。所以,基础教学不仅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方法论的教育。
一、21世纪的艺术直面今天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现象,更多的是建立在一种批判和介入的原则之上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问题也在变,这就必然给当代的艺术教学带来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既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又要有清晰的思想认识和大量的艺术实践,来作为教学的支撑,以互动交流的方式来打破以往的单一化教学,努力寻找更行之有效的方式,使教学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一个合格的老师,其标准应该是有能力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进步,找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方向。因为艺术的教学不能只是考核表面的、可以被量化的、标准的东西;艺术是强调差异的,所以基础教学决不是单纯的教技术,教某种模式,这不符合艺术的本质。其教学目的不仅是对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来建立正确而独立的思想观念,对日后的艺术产生影响。
二、学院所教授的思想观念和技术语言将对学生今后的艺术成长带来重要的影响
基础教学应该积极导入新的思想观念和技术语言,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原创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技术技巧本身是艺术绘画语言的一部分。艺术离不开技术技巧,但是,只有技术技巧也决不是艺术。今天的艺术对绘画的各方面包括对技术的品位和要求都更高更多元化了,技术同样要适应于艺术和时代的发展变化。这就对我们以往的基础教学提出了新挑战,而传统的基础教学往往简单肤浅地将技术的层面理解为艺术的“基础”。事实上,基础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基础训练应该是全面的、立体的,围绕培养学生独立的视觉方式和艺术观念而进行。
三、教师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己
教师不能满足于过去的成就,满足于对形式、技术上沾沾自喜,对今天的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视而不见,不思进取,思想观念的滞后,是无法满足社会进步对艺术教育的要求。教师之所以称之为教师,是因为他的思想深度、开放的视野、教育的责任心,他应该懂得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背景(如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等)来启迪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造,而不是教条地教授那些匠人式的把戏和手艺。例如,1972年1月19日,有人就在一次艺术讨论会上,愤怒地对博依斯叫到:“您一直在谈论上帝和世界,就是不谈论艺术。”博依斯回答说:“上帝和世界就是艺术啊!”在美术学院里,博依斯的教学是通过互动对话来进行的,他在课堂上更多地是谈论哲学、历史和社会等学科的知识,他把教学当作他艺术思想与理念的延伸,他更把谈话变成艺术,把教学变成艺术。当代著名的艺术大师基弗、依门多夫都是他的学生。所以,当代美术的基础教育应该是技术性与思想观念的教学相结合。教师要重视自身的不断学习,比如,重视对文化艺术史的学习和现状的关注,因为文化艺术的演变发展忠实纪录了人类视觉文化的变迁,这也是历史文化留给我们的思考与判断的记忆。对文化艺术史的深刻理解,能引导我们了解各个时期所出现的风格样式和过去人们观察思考事物的方式,洞察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思想观念,把握人类文化的行为脉络。这对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判断力的形成,并建立学生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和审美经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在这里可以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老师只能教授匠人的手艺,有些老师却能够同时自如地教授使用各种媒介、各种手段(例如绘画、装置、行为、图片、表演等)工作的学生?因为前者是有头衔没有文化思想的匠人,而后者是具有独立精神的思想者、引路人。
事实上,基础教学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基础教学又应该是快乐的、全面深入且有收获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对基础教学的认识并做出新调整,是摆在我们高校基础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和新挑战。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但更需要的是反思,特别是思想观念上的反思。
参考文献:
[1]卢宏飞.析如何做好高校美术基础教学[期刊论文].科技文摘报?教育周刊,2011(3).
第四篇:数控加工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数控加工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作者:夏长富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4期
摘 要:数控加工专业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相互关系研究,是职业院校发挥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培训的作用,是职业院校发展办学条件和发挥办学优势的主要环节。只有加大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研究的力度,增强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的教学应用实践,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优越性。关键词:数控加工理论模块实践模块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153-01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定位
《数控加工专业》的培养标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数控加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进行现场操作和加工的高技能人才。为了满足现在“市场”对数控机床操作与加工人才的需要,通过对培养人才标准的分析,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我们明确了市场对该岗位人才所要求的职业关键能力,并将每一个专业关键能力分解成若干个单项专项能力,再对每个单项专业能力进行知识结构分析,通过专项课题训练来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详细规划数控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的人文素质、专业综合能力素质和岗位职业素质有机地集合与统一,充分体现“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方向,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数控加工专业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的组织实施
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一线工人不仅要有较宽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还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因此,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这一培养目标,科学合理构建理论模块知识教学体系和实践能力模块教学体系,并突出对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努力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2.1 理论模块知识教学体系
理论模块知识教学体系主要由职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辅助选学课程组成。通过理论模块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数控加工专业所需要的专业文化素养、专业基本理论及专业文化。
知识模块的职业理论知识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原则,突出职业针对性,真正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必需的职业基础知识。职业专门课应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设置,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拓宽学生人文素质和专业知识,了解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可设置选修课。专门课的教学内容本质上不属于理论形态,而属于实用
技术,具有应用性和实施性。专门课的教学内容要注意把握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特征,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不断更新和补充,保持其先进性。
2.2 实践能力模块教学体系
实践能力模块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基本技能模拟实训、课题单项训练、生产实习和技能强化训练和课题项目训练几个阶段。通过五步实训教学过程完成实践能力模块教学体系的组织实施:第一步:数控编程模拟实训。学生在掌握基本编程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编
程模拟器进行图形仿真实训。使学生掌握零件的编程方法,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第二步:电脑仿真加工实训练。学生利用仿真软件进行零件的仿真加工使学生对机床的操作和零件加工具有初步的认识,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和零件的加工过程。为机床实体零件加工打下基础。
第三步:课题单项训练。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数控机床进行实体零件加工。提升学生数控机床的操作和零件加工能力。
第四步:生产实习和技能强化训练。学生具有了数控编程的能力和操作机床进行零件加工的能力后,要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通过生产实习在企业跟随工人师傅企业生产,吸收企业生产经验,积累生产技能。再回到学校进行技能强化训练,把在企业积累的知识经验转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企业生产实习和校内技能强化训练可穿插进行。
第五步:课题项目训练。调动学生自主设计课题项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分组进行项目开发的过程,本身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能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的相互关系
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之间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教学过程。实践模块教学体系不再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不再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是培养学生专业职业技能和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并重”的原则,实施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过程,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打破长期以来奉行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常规。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手段,讲讲练练、讲练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面对社会市场对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教学中不能单纯一味追求实践能力而忽视基本理论教学。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最终是无法适应当今我国高速发展的现代工业的需求,培养的学生将会逐渐失去市场的竞争能力。
(2)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综合能力。如果一味采取“农民工”式的学徒培养方式,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失败。
(3)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想学生灌输“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要将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有机结合,在互动中相互赋予活力和生机,形成有生命力的动态教学过程。参考文献
[1] 陈君.对开发高职课程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 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定位
“发电站变电站电气设备”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因此其教学就必须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专业定位来作为最基本的依据,云端工作室,除此之外,还需要具体的结合电力工业现今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导向,以此来保障所开设的专业能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职业性、灵活性和特色性。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较好的认识到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且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正确定位,这将直接的影响到毕业生最终的就业状况和专业前景。正是因为这样才更加需要在教学体系上进行改革和完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电力技术发展的不断进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应尽可能的去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实际工作需求,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具体来说,就是希望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实现,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发电厂生产技术和变配电运行知识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获得电气设备安装维护及调试,电气设计与管理等职业技能训练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设计
1.“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这样一种模式实际上就是要求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最基本的主线和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渗透和融和,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可能的去淡化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室这些概念之间的界限,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来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我们所希望实现的目的。
2.一个专业多方向:这主要是指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这对于整个专业改革来说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发电站变电站电气设备”教学体系设置的过程中就是要求以学生的应用能力、满足三个主要的就业方向要求以及多个职业技能的发展能力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基本前提,在此过程中还需要综合性的考虑到学生转岗和职业技能的发展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内容的确定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下需要按照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和素质要求来进行确定,根据这样一种要求,我们最终确定出的“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课程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方法模块;开关检修的实训模块;电工工艺的实训模块;成套设备控制的实训模块;“发电
成都建网站 19fb.com y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