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7第二课时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 第11课时
总第74课时
主备人:曾先进 课 题:练习7 教学内容:练习7(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2.熟记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
教学重点:观察钢笔字帖的行款,注意整体布局。教学难点:熟记十二条成语或四字词语。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读题,明确要求。(2)诵读古诗
(3)看清字型,结构。2.描红
3.仿写练习,要求把字写得匀称、美观,并有一定的速度。老师随时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姿势。
4.交流。展示写得好的。
二、教学第三题(诵读与积累)1.指导。
(1)自己读题,明确要求(2)老师范读生字后,学生自由读(3)学生大体说说词意。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已经理解的词语,有不懂的词语学生质疑,其他学生可以提供帮助,教师做好补充说明的工作。
哀鸿遍野:悲鸣的大雁遍布原野。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逆来顺受:对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的遭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逼上梁山:原指《水浒传》种林冲等人因遭遇官府的迫害不得已上梁山造反。后来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采取某种行动。
劫富济贫: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敌人来了,就派将官摔军抵挡;洪水来了,就用土来筑堤拦截。比喻对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对策。
志存高远:形容志向远大。
这些成语和什么内容有关?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精神? 2.练习。
(1)学生自由读,同座互背(2)自选一两个成语说句子。3.反馈。(1)指名背诵。(2)集体齐背。
三、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课前准备
(1)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阅读《水浒传》。
(2)学生选择《水浒传》中的一个的精彩或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作为重点阅读,并自己有表情地练说故事。
2.审题
(1)自读要求,明白题意。(2)复习《林冲棒打洪教头》。(3)教师简介《水浒传》,引出故事。
(4)老师讲清步骤:同座互讲故事,代表上讲台讲故事,大家评议 要求:声音洪亮,举止大方,感情丰富,可适当做些动作。3.学生按以上步骤练讲故事,4.反馈
(1)老师对学生所讲故事进行评议。
(2)鼓励课后给同学、朋友、家人讲“水浒”的故事。
四、教学第五题
1.认识所写的偏旁及字。2.指导(1)读帖
(2)老师范写,讲解“北、戏”的结构特点和写法。3.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的,进一步纠正。作 业:
抄写成语两遍。
教学反思: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7第二课时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7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牢、保”等四个字。
2、熟练地朗读拍手歌,会背诵。
3、会仿照课文编拍手歌。
4、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教学重点】
巩固识字、写字、仿编拍手歌。
【教学难点】
学习编写拍手歌。
【教学方法】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本课10个生字、课文读得和熟读课文的,本课时采用“游戏情境――巩固识字、反复练读――熟读成诵、感悟语言――仿编儿歌、形义结合――自主识写”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识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7》。(出示学习目标)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现在请同学们来猜一猜这几个是什么字?
1、看图猜字。牢、丛、雀
过渡:这些生字我们不仅在课文中学到,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2、生活中识字。
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学生找本课中学过的生字。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将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发现,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
过渡:同学们识的字真多,邮递员叔叔想请你们帮忙把信送给森林中的动物们。
3、送信游戏。
(看图猜字、生活中识字、送信都力求遵循从儿童的生活、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规律。教师用协调、鼓励、请教的口吻,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与游戏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巩固识字。)
过渡:同学们,生字词都掌握得很好了,那儿歌掌握得怎么样了呢?会不会背呢?俗话说得好,熟读成诵,请同学们多读几遍。
二、我会背。
1、自由读课文、背课文。
2、同桌拍手背课文。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一种好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
过渡:这首儿歌多有趣啊!我们也来学着编一编吧。
三、我会编
1、指名编。
2、预设:学生不能很好地说出来时,可以引导仿照书上说。出示课文中的两句儿歌,学生读一读,学着编。
看!课文中是怎么编的?丛林深处有老虎。这句话写了什么?(哪里有什么)竹林熊猫在嬉戏。(哪里谁在干什么)学生说一说。
第三篇:练习7第二课时(本站推荐)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
课时目标:
1、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环保情况,增强环保的意识。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做到说得清楚明白、具体生动、引人入胜;指导学生学会提出建议,条理清楚,态度诚恳,文明得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话题这几天,我一想到自己生活的小区,就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物业管理与环卫所之间闹了矛盾,生活垃圾一直没有人处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烦恼。你们南京市的环保情况一定很好吧!那么,今天我们就聊聊南京市的环保情况,好吗?
二、虚拟现场,创设情境1.谈话节目:同学们,你们参加过电视节目的现场录制吗?说说感受。马老师没有参加过。今天,有摄影师给我们拍摄,我们也来过把瘾,做一期谈话的电视节目,有兴趣吗?2.介绍嘉宾:播放“七嘴八舌话环保”的节目片头,营造做电视节目的氛围。教师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介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欢迎你们进入今天的谈话节目!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坐在前面的方阵是„„坐在后面的是„„3.话题内容: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也越来越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环保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我们今天就以“七嘴八舌话环保”为话题进行一场现场访谈。
三、现场指导,畅谈交流1.前几天,同学们到自己居住的村庄街道对环境状况进行了了解和调查。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谈起呢?让我们讨论一下。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归纳板书:绿化、垃圾管理、墙壁文明、空气污染、河流污染、噪音污染„„2.话题有了,谁愿意结合自己平时看到的情况说一说?指名说,听这位同学说话时,我们要认真耐心,学会倾听。3.组织评价:我们不但学会倾听,还要学会赞赏,你觉得这位同学说得怎样?你还想给他提点建议吗?师相机总结板书:清楚明白、形象生动、引人入胜。4.听说电视台做节目时也要先演练演练,我们也练习一下,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回忆自己平时看到的情况,说一说。再与同桌交流一下。5.好!“七嘴八舌话环保”谈话节目正式开始!我有个要求,当一个同学在前面说话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倾听,听清他说的主要内容,如果你与他谈的话题产生共鸣,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或者你想谈另一个话题,请举手示意。6.学生谈话,教师相机点评:一是从语言表达方面评价,如讲得很有条理,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引人入胜等。二是从体态语言方面评价,如从你的严肃表情中我看到你对环保问题的担忧等。三是从交际应对方面评价,如你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产生新的话题,应对自如,很了不起!四是从鼓励表达方面评价,如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说得很好,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等。
四、自主合作,提出建议1.听了大家的畅谈,我强烈地感受到你们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关于环保,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谈论上,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家乡的环保工作中。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有关环保部门的领导,对环保工作我们应该提出好的建议,好吗?2.根据同学们关注的问题,我们分组先讨论一下,可以列一个简要的发言提纲。3.根据同学建议的对象,现场模拟。教师相机点评:态度诚恳,条理清楚,切实可行,文明得体。
五、激发情绪,真情呼吁1.在同学们的积极建议下,南京市环保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个短片。(播放介绍南京市在环保方面取得成绩的短片)2.同学们,为了让这座古都的天空蓝起来、南京母亲河——秦淮河清起来、街道亮起来、小区绿起来;让南京成为江淮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最后,让我们对南京的市民,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说一句话,可以设计一条环保公益广告,也可以展望南京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苏教7上语文赏析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1、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诗句在描述时序交替的景物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4、.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的词语是“生”和“入”。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里。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黄鸡报晓,诗中是指:时间,时光流逝。
2、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两句诗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喻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3、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画面。
4、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胸怀。也表现了作者老当亦壮,不服老,自强不息的精神。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2、暗写诗人望月,点题之笔的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诗上阙写诗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下阙写词人望月怀远,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愿。
2、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藏晴出,月圆月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是自然的常理。包涵人生哲理,表达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3、试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解释并对这两句进行赏析。“婵娟”——月亮。但愿天下有情人的情谊都能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这一轮美丽皎洁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走近细看,却又看不清有什么颜色。以此景描写早春再恰当不过。
2、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句诗揭示了以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西江月》•南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蛙声一片”已透露出天将有雨的信息。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2、“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诗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3、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鹤飞冲天”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直冲霄汉。在诗人看来“鹤”是不屈的化身,它给予读者的感受,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色彩,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左迁”的意思是(贬官)。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离恨伤感)的气氛。
3、“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朋友“左迁”地点之僻,又表明了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牵挂)之情。
4、此诗首句出现了两个具有节令特点的景物“杨花落”“子规啼”二者的作用是什么?“杨花落”展现了暮春之景,给人以飘零和落寞之感;“子规啼”是哀啼,这是化用了典故,抒写离别之恨,二者都是以景衬情。
5、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沉的牵挂和思念。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第五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练习7》教案设计(苏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练习7》教案设
计(苏教版)
练习7
首案编写
王xx
二度修改路x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了解朝代与古代名人,加深对我国历史的了解。
2.写好钢笔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诵读与积累与“水浒”故事有关的成语,丰富语言积累。
4.口语交际,水浒故事擂台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5.学写毛笔字,掌握“匕字旁”和“戈字旁”的运笔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勤查词典、认真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读《水浒传》故事,做好讲故事的准备。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学习第一部分:读背“朝代歌”。
(1)我们以前背的《三字经》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中国历史的,谁能把这一部分背给我们听一听。
(2)这段历史交代了中国各朝各代的名称,为了方便记忆,有人把它编成了“朝代歌”,让我们都不得来背背吧!
(3)自由诵读,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5)这首“朝代歌”依次包含了哪些朝代?用“﹏﹏”画出来。想一想,哪些是你熟悉的,哪些是你还不了解的?
2.学习第二部分。
(1)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住朝代的顺序,让我们把从语文课本和课外读物中认识的古代名人按朝代填写在表格里吧!指名读题。
(2)小组合作交流,自由填空。
(3)集体按顺序交流,不仅说出自己了解的名人生活在哪个朝代,还要说出他曾为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
(4)小结。
二、写好钢笔字:
.读题,明确要求。
2.认真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重点指导“鹤、孤、帆”的写法。
3.认认真真地进行描行,要求笔笔到位,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4.反馈。
作业设计
一、把“朝代歌”补充完整
唐尧虞舜
,乱悠悠。
三国
统一,朝
朝是对头。
五代又十国,帝王休。
二、在古代名人后的括号中填上他们所处的朝代
鲁班()
勾践()
刘邦()
孙权()
项羽()
祖冲之()
曹雪芹()
杜甫()
李自成()
李白()
岳飞()
王羲之()
司马光()包拯()郑和()
屈原()
三、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要求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第二课时
一、诵读与积累:
.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吗?关于它,你知道些什么?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与“水浒”故事有关的12个成语,读懂背熟了这些成语,你就能知道“水浒”故事的思想内容了。出示12个成语。
3.自由练读,读准字音,了解词义,不清楚的可以查《成语词典》。
4.指名朗读成语,正音。、5.交流词语意思。
哀鸿遍野:悲鸣的大雁遍布原野,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
逆来顺受:对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的遭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逼上梁山:《水浒传》中林部等人因遭官府皖害不得已上梁山造反。的副县长来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采取某种行动。
劫富济贫: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
铤而走险:因走投无路而采取冒险行动。
兵来交挡,水来土掩:敌军来了,就派将官率军抵挡;洪水来了,就用土筑堤拦截。比喻对待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对策。
替天行道:代替上天执行正道,即按照天意,在人世间做正义的事。这是梁山好汉打出的旗号,作为他们行动的宗旨。
志存高远:形容志向远大,与“志在千里”同义。
6.反复诵读这些成语。
7.练习背诵。
8.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学写毛笔字:
.读题,明确本次练习要求掌握“匕字旁”和“戈字旁”的运笔方法,例字为“北”、“戏”。
2.认真读帖,看清笔画的运笔方法。
3.师范写指导两部首:
“匕字旁“第一笔短撇自右上向下方运笔,短促有力,第二笔竖弯钩的竖起笔较重,向左下略斜行笔,再圆润地转向右边水平行笔,最后向右上方提笔出钩。
“戈字旁”写时短横上斜,斜钩露锋起笔后向右下方运笔,在运笔过程中有按——提——按的变化,最柏向上用力钩出,短撇自右上向左下方运笔,慢慢提起,右点写在短横的上方斜钩起笔的右面。
4.生练习写字。
5.反馈。
作业设计
1.写出与“水浒”故事有关的成语。(不少于6个)
2.练写毛笔字。
第三课时(可结合前面班级读书会系列开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插曲。
2.这激昂的曲调将我们带入了“水浒”城中,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部雪夜上梁山等故事不由浮现在脑海中,许多同学都已按耐不住想上擂台显身手。那么,“水浒故事擂台赛”正式开始啦!
二、宣布规则:
.四人一组先进行预赛,选拔出代表参加班级擂台赛。
2.讲的形式可以多样,如单人讲,两人配合以相声形式来讲,合作编成小话剧来讲等。
3.参赛者讲时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要有表情,同时讲完后还要回答台下听众的提问。
4.民主投票评选出本次水浒故事擂台赛的冠军。
三、进行比赛,双向互动。
四、集体评议,选项出擂台赛的优胜者。
五、总结
作业设计
.回家后给家人讲《水浒》故事,并请他们给你评分。
2.写出你知道的《水浒传》中人物的名称。(不少于4个)
[板书设计]
练习7
口语交际:水浒故事擂台赛
教学反思
练习七的内容,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然后再交流为主,朝代歌《品德与社会》课上已经有过接触,也还比较容易。但对于每个朝代的名人,由于一部分孩子平时读书少,交流起来比较困难。口语交际部分,要想进行擂台赛,必须让学生充分阅读《水浒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现在时机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