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培养(5篇)

时间:2019-05-15 04:3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培养

叶熙凤

摘自:《中国教育创新杂志》

自从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以来,“研究性学习”已经逐步成为学校教育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笔者从事数学教学多年,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数学虽然是一门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课程,但是在实践中,这种连贯性略显不足。这种不连贯性不仅表现在学生兴趣和数学内容的变化转移上,更体现在学生对数学整体思路的把握上。综其一个人的发展过程,如果在基础教育中,没有一种长久的意识,基础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也仅仅限于扫盲,长远的影响也更无从谈起。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凸显研究思想,培养研究性思维的关键性和紧迫性显而易见。

所谓研究性思维,就是指一种质疑、探询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是长期的,启蒙点在小学,强化点在初中,巩固点在高中,突破点在大学。作为其中一个关键阶段,初中数学教育要承担的很多也很重。近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改实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兴趣、阅读、交流、研究”四点一线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笔者将分阶段来具体阐述。

1.研究性思维在兴趣中孕育

总结很多关于初中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文章,都主要通过两方面来阐述:兴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等等。培养学生兴趣,有多种方法。诸如在教学中,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兴趣;融入幽默直观的语言;运用活泼、新鲜、有趣的导入语与例题等等。以上方式都存在着共同一点,即趣味因素。通过游戏、语言等作用媒介,把趣味与数学巧妙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与实际生活、动人的故事结合在一起的。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是让数学更实用。趣味性的数学是一种营造兴趣数学的好方法,却不是唯一的,也更不是长久的。

与上述方法相比,由于新课程引发的通过探索研究新知识来激发兴趣的方式则更为长久。我国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因此,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喊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口号。探究式教学是这次课程改革所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尽可能通过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新知识的引入,有时候是由于实践的需要而由旧知识所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教学中讲解部分的旧知识,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以引起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如在讲“任意等分已知线段”时,新课开始前先提问学生:“二等分已知线段会吗?”“四等分呢?”“

8、16……等分呢?”(这些学生都能解答)之后再提问“三等分呢?”学生愕然,也急于想获取解答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会高涨。而且经过这样培养的兴趣不是暂时的,因为不是短暂的兴趣引起的,而是因为想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而去学习,这样源源不断的持续的兴趣动力就保证了学生持久的学习力,也为完成基础教育后的高等数学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而且特别是初中阶段,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有了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也就为研究性思维的养成提供了土壤。2.研究性思维在阅读中激发

阅读,主要指读书,从书中学,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是一种语言,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教学是离不开阅读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自然和阅读有着重要联系。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数学语言从本质上讲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就要求学生能全神贯注。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经历一般阅读过程感知、认读、理解、记忆等心理活动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假设、想象、推理、分析、综合等积极能动的认知思维过程,始终伴随着大脑的深入思考,而以上这些也是研究性思维形成过程中所必需的。与此同时,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核心,这点与研究的自我探索也是极其类似的。因此,阅读跟研究性思维的培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性思维也在阅读中得到激发。

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有效的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研究性思维呢?通过这几年来的摸索和实践,以及借鉴了同行的经验,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比较具有应用价值的。

2.1从学生的基础出发。对于基础薄弱且还未养成一定阅读习惯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爱心,指导阅读时列出阅读提纲,提出明确要求,把难点尽可能分散,鼓励学生带者问题阅读课本并试着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在个人的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研究性的思维。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提出问题,归纳整理阅读要点,交流阅读体会,写小结等,逐步培养他们独立的阅读、思考、研究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口头分析题也是在训练思维的好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问题所呈现的材料,进行分析思考,说出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条件、现象过程、解题思路及应采用的规律方法等。分析题目过程是学生通览全题。说明题目要素,剖析字句明确题目条件,探索解题思路。思考解题步骤的过程,也是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比较分析,形成个人见解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口头分析题目,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2.2从教材内容出发。教材中的概念、定理、例题等都是阅读的重点。要把阅读和研究性思维培养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教师必须倡导“摸索式”阅读,即:阅读时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有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要理清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读出字里行间所蕴涵的内容,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掌握书中的精髓即思想、方法和观点,并加以灵活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在阅读例题时,首先要理解题意,明确已知和所求,然后试着自己找出解题的关键,掌握课本解题的书写格式和每步的依据,对“易证”、“同理”等处要动笔补充完整,同时要领会定义、定理、公式在解题中的作用和解题的思想方法,尝试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以培养研究性思维。

3.研究性思维在交流中成长

交流是进一步塑造研究思维的升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包括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由于这种交流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笔者在教学过程也发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自我获得中积累,在小组交流中升华。因此通过交流形式,来促进研究思维的构建是非常有益的。

4.研究性思维在研究案例教学中强化

研究,是数学中综合兴趣、能力、交流的重要方面。光有兴趣、能力、交流,如果没有一种深层次的求知欲与自我的反思,达到知识结构的深化和创新,研究性思维的培养也无从谈起。现以我校老师自主设计的《剪纸中的数学》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4.1教学过程简述

(一)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剪纸中的数学

1、欣赏:剪纸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已经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教师逐张展示剪纸作品(如中国结、窗花、喜字等),并对其文化性进行解说,学生欣赏。

2、感受:观察这些剪纸作品,你能发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数学知识吗?

让学生充分回答,学生的回答基本上围绕轴对称、对称轴条数、部分轴对称等方面。

教师小结:在制作剪纸作品的过程中,人们经常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进行设计与制作。

(二)制作剪纸作品----思考剪纸中的数学

问题:你能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出下面的“十字”图案吗?请谈谈你的想法。

1、教学要点:先做后思,思考作法与十字图特征的联系。

2、让学生发表意见,介绍做法;教师适时推出问题:能设法使剪的次数尽可能少吗?(一次可否)促使学生在前面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直至解决问题。

3、反思:

①“十字”图案特征(对称与对称轴情况)。

②上述各种方法与“十字”图案特征(对称与对称轴情况)的必然联系;即对学生回答怎么想出来的理性提升。(可以发现折好后不剪打开折痕是相同的,正是正方形的四条对称轴)。

③有些同学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与在薄纸上画好图形,对折后观察等活动促进反思顺利进行。

(三)拓展----应用剪纸中的数学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都有哪些收获,能利用这些知识与经验用剪纸的方法设计一幅你喜欢的图案吗?你能说明其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吗?与同学交流你们的做法。

1、你能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出一个有三条对称轴的图案吗?(如等边三角形)设法使剪的次数尽可能少,请谈谈你的做法。(可以使用量角器、圆规、三角板等工具)

2、如果只能剪一次,你能剪出一个有五条对称轴的图案吗?(如正五边形、五角星等);能剪出一个有六条对称轴的图案吗?(如正六边形、六角星等)

4.2反思与分析

《剪纸中的数学》一课以剪纸为背景,更以剪纸为素材进行教学,在动手实践与探究反思中促进思维,有利于研究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首先,以剪纸为素材进行情境创造式教学,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枯燥,它同样是充满乐趣并富有挑战性的,感受到数学生动活泼的一面;在进一步理解掌握轴对称知识,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发展的同时,更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文化价值,培养审美情趣。

其次,本节教学虽然以剪纸为背景与素材,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劳技课。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动脑思考是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交流与反思的过程。正因为激发了学生深层次的求知欲与自我的反思,在兴趣、阅读、交流的基础上,研究性思维的培养成为可能。

最后,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本次教学的主体,学生自主的尝试、相互的交流增添了本次教学的乐趣,强化了本次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培养。虽然本次教学的框架由老师设计,但在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充当了完全的控制者,老师则是引导者、辅助者,交流与研究性思维培养的融合在本次教学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正是在解决与回答这样一个个富有层次性与挑战性的问题的过程中,在纠错与交流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兴趣、阅读、交流所培养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升华。学生真切感受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学会了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促进了研究性思维的形成。

总之,研究性思维是促进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这种模式所建立的研究性思维是持久的,也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建立在研究性思维上的研究性学习更是提高数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与研究能力,以传授知识为媒介,传授给学生学习知识;分析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的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创设有效的研究性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促进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养成。让每个学生都有研究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特色培养机制,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的能力。同时,更通过这种长期连续性的基础教育,实现学生在数学道路上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敏.浅谈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札记.2006(5).p53

2、王文堂、张善军.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教法与学法.p43-44

3、张红.一则初中数学情景教学案例:用字母表示数.中学教研(数学).2005(3).p1-4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人民教育,1999(7),p4-7

5、梁树森.论科学精神的培养.教育研究.2000(6).p51-53

6、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教法.2000(6).p42-45

7、李新玲、唐士军.研究性学习引入中学教育.中国青年报.2001-04-05(5)

8、陆景.研究性学习及基础特征.教育发展研究.2000

9、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10、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项目,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

1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薛亚芬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小结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小结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小结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小结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今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是当前广大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数学创新,探索一条真正意义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之路显得十分必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据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

和谐的教学环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物质教学环境和精神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可以采用黑板报、学习兴趣小组及各种形式的讲座,师生平等对话等形式创造和谐教学气氛。在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精神愉悦,思想轻松,能够启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例如:在题目展现以后,让学生思考后和老师展开讨论。学生发言十分活跃,最后达成共识。对每一位发言的同学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指出它的优点和不足。这样的教学例子还很多。在组织教学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给学生创造一种展现自我的机会,这不仅可以缩小师生间情感上的距离,还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及健康的心理素质。

我们传统的数学课程及其教学历来是机械单一,过于模式化,缺乏适应性。这千篇一律沉闷的课堂,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思维,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教师示范例题学生模仿练习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建立起师生共作的交互式的教学理念,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智慧的闪光点,充分给予赞扬,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能动性,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良好品质的形成。

二、以数学思想作指导,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则是贯穿于数学对象中的普遍原则、策略和规律,它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用数学语言描述的一个数学问题,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如果转化为图形语言: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感性化。如果再把图象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则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更深刻了,达到了理性化。这一转化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力,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力。这一转化过程教师不应把它只当做一个教学过程处理,而应充分地强调它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再进行不断的实践,这是一条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记忆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数学教育往往只注重数学的理论性,而忽略了数学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数学教学中不应忽略数学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以及数学的理论体系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教会学生利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理论及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思想作指导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无疑能起到积极作用。但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值得我们每一个数学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三、注重解题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解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的一种有效途径和简洁方法,通过解题过程来展现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这一思维过程中,通过分类、归纳、演绎、抽象、概括、联想、一般化、特殊化、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再现数学应用中的各种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

一个十分抽象的实际问题,题目展现后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提问:(1)问题中的条件有哪些?(2)结论是什么?(3)关键性的条件及词语是什么?(4)如何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5)在转化过程中需要设置些什么未知数?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对题目的深入理解,展现了整个思维过程,最终使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使之得以解决。

在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中可以通过各种不同题型,培养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严密性及细致性。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需要长期积累循序浙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我们平时在教学中更多地侧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能一定使大多数学生在不同层次上显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夯实数学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创设情景,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氛围。认真备课,力求在教法上有所创新。抓住机遇,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采取“愉快式教学”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思维的保证。关键词: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 愉快教学 开放性问题融洽和谐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大事。

前苏联教育学博士赞可夫说过,“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在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坚持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来看问题,即培养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可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作为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就这一问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夯实数学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近几年,我在一所乡镇初中担任数学教学工作,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而且学习能力的差距较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数学有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我认为欲对其实施创新教育必先夯实其数学基础。首先要通过精心设计导语、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各种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抓好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教学;再次要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教给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方法;第四要精选例题、习题,通过严格系统地训练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最后要定期检测,及时反馈及时补救,确保学生“双基”过硬。

二、创设情景,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积极思考。”教学中教师要设法造成学生的“愤”、“悱”状态,使他们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然后引导他们去找“船”和“桥”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参与者”和“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亢奋状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求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问时,一要考虑适时性,二要考虑针对性,三要考虑启发性。同时要兼顾问题本身的性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既不能“越徂代疱”又不能使大多数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挫伤其思维的积极性。

三、认真备课,力求在教法上有所创新。

万物在运动,教育在发展,教师的教法亦必须不断更新。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容易让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新颖的教法不仅能吸引学生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而且对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多维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选择好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尤其重要。教师备课时,一要备教材,二要备学生。不仅要弄清教材编排体系、教材内容、特点、知识点、知识结构、前后联系,而且要摸清学生的知识底细、智力水平、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把握教学的适度点,找准启发的切入点。从而选择出富有创新的、最适合学生的一套完善的教法。

四、抓住机遇,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时表现出探索新知识、追求新知识的需求和意向,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失时机地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

利用“开放性问题”来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在讲完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节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同学们,现在你们能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出几种测量水池宽度的方案吗?请先画出图形,然后举手发言!”话音刚落,不少的同学就举起了手,有的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边的一对全等三角形,有的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边的一对相似三角形,有的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斜边的一个直角三角形,这几种方案只要再测量出所需几条线段的长都可以求出水池的宽度,但在实际操

作中,难度不同,于是我又启发学生比较,“上面几种方案,那一种更理想?为什么?”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最容易。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相互交流→比较归纳→得出结果的系列训练,不仅让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欲望,调动了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思维的全面性。

五、采取“愉快式教学”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通过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核心;而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往往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愉快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数学。所谓愉快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轻松愉快、情绪饱满、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实施愉快教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学校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内外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水平的高低,非智力因素如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力等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和事业的成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所激发的潜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智力因

素方面的不足,同时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除生理方面产生较大的变化外,心理方面的变化更会对其成长过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在其教学中应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乐学、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动创新思维全面发展的目的。

六、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思维的保证。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诸多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师生关系好,学生爱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其所教的学科;师生关系好,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教给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师生关系好,学生的崇拜度高,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给学生以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同时,教学中教师亲切和蔼的表情、幽默有趣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心境和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实现教学过程中默契配合的最优化。保证了创新思维的有效实施。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地渗透创新意识,并对其进行强化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够得到有效地培养,从而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素质教育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市级论文

初中数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临泉县城关镇邢塘中学

马居良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对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概括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一创设情景,激发思维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的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的基础之上的。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思维。

如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应用”教学时,我先出示一道题:“小军最近学习了面积这一单元,他家的一个房间长6米,宽3米,现在要给这房间铺上方砖,每块方砖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爸爸让他计算一下一共需要多少这样的方砖。你能帮助他吗?”学生遇到这种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问题,都积极开动脑筋,这时教师在配合图形加以引导,以唤起学生思维表象,这样的情境创设,巧妙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二、重视数学练习,培养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化,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不受现成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方式的束缚,其结果可能由已知推导未知,发现新事物,新理论,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的方式。培养发散性思维,主要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思维的发散点越多,思维发散量越大,创新思维出现的概率也越大。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如:一瓶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去一半的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空瓶重多少克?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得到如下几种解法:

解法一:

先求半瓶油重:800-550=250(克)

再求一瓶油重:250×2=500(克)

最后求空瓶重:800-500=300(克)

解法二:因为半瓶油和空瓶共重550克,所以从550克里减去半瓶油重,就是空瓶重量。算式是:550-(800-550)=300(克)

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思维变得异常活跃,此时,教师再因势利导,借助线段图,让学生思考800÷2是什么?从而引出第三种解法。

解法三:

先求半瓶油和半个空瓶重量:800÷2=400(克)

再求半瓶油和一个空瓶重量减去半瓶和半个空瓶重量,再乘以2,便得一个空瓶重量,算式是:(550-400)×2=300(克)

学生受到解法三的启发,很快又得到更为巧妙、简捷的解法。

解法四:先求一瓶油和两个空瓶的重量:550×2=1100(克),再减去一瓶油和一个空瓶的重量,即为一个空瓶的重量:1100-800=300(克)

从上面的解题过程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和形象的图结合起来,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再造想象,使学生灵活善思,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三、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小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互助合作,对问题展开讨论,这样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通过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某村挖一条2400米的水渠,前4天挖了全长的40%,还要几天才能完成?一般的解法是:2400÷(2400×40%÷4)—4=6(天),解答后,老师问,如果工作总量变了,你会解吗?如果具体的工作总量没有告诉我们,题目能

解答吗?学生通过讨论思维的闸门纷纷打开,相继列出几种算式:(1)4×〔(1-40%)÷40%〕;(2)4÷〔40%÷(1-40%)〕;(3)1÷(40%÷4)-4(3)4÷40%-4等

小组合作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这种教学形式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进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1)当题目答案不唯一时;(2)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3)当问题的涉及的面大,学生回答不全时;(4)当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时。学生通过讨论说理,让问题越辩越明。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也是群体的、多向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充分把握时机,交流信息,在课堂上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形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互补,激活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新知识和总结新方法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萌发创新意识。

四、鼓励大胆设想,培养独创性思维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提出与众不同的优化解法,使学生的思维从求异向创新发展。如: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原计划5小时行完全程,实际提前1小时行完全程。平均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多少千米?

多数学生按常规列式为300÷(5-1)-300÷5,可是有一个学生列式为300÷5÷(5-1)。原来这名学生抓住了问题的实质进行推理,提前1小时行完全程也就是原计划最后1小时行的路程,在实际中由于每小时都比原计划多走一点而提前在(5-1)小时走完了,原计划1小时的路程也就是(5-1)小时里实际比计划多走的路程。受此影响,有的学生用假设法列式为300÷(5-1)÷5=15(千米)。即如果实际再行1小时,就要多行300÷(5-1)=75(千米),这是在5小时内比原计划共多行的路程,那么每小时比原计划多行75÷5=15(千米)。学生这种思维的独创性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赞赏,也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做到适时适度,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有趣有力,这样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充分发展。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 要】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阐述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内涵及特征的同时,根据数学教学标准及特点,重点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意识。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探讨

当前积极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得到广大群众及相关部门的共识。而所谓的高素质人才,不是只光光具有高学历,更需要创新精神和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中转站,该时期培养的创新性思维能够为今后的大学或职业教育深造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死记硬背、对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刻板僵化、唯书唯师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切实落实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1、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实际社会意义的思维。数学创新性思维是指能主动的、独创地提出新的观点与方法,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数学创新性思维的特征。创新性思维发挥着大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及下意识活动能力,完整地把握真数与形的关联,数学创新性思维不仅具有创新的特点而且具有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具有的相关特征如下阐述所示:数学创新性思维具有创建性、新颖性的标志;积极地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统一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专注与灵感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点。

二、在数学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针对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

1、适当时机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数学内容教学到一定阶段后,有必要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及能力。统摄训练是对学过的数学相关的概念、定理、单元章节等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进行技巧性的总结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的脉络,编织良好的知识网络。采用统摄培训教学方法主要是为学生创新性思维发挥打造良好的基础。

2、恰当地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自我解题思路的冷静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解题中采用批判性思维就能够不断对解题的思路及结果进行完善,不断找到新方法、新思路。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的审核,而且能够科学的分析教师教学的一切,打破唯书唯师论,学生经过自己对问题或者解题思路进行系统的考量,更能够进一步的接受所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不少机会进行批判性思维锻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判断题等题型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3、不时地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对客观数学知识掌握及熟悉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平时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一种良好反应,表现在数学问题上就是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时就能够感觉到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越过中间环节,不像逻辑思维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与推理等中间环节,就像英语学习中所谓的“语感”。在数学考试中,需要强烈的这种直觉思维,因为有着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不但准确率高,而且节约考试宝贵的时间,体现解题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就应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魅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多设置直觉思维的题目,在学生毫无准备下突问学生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4、针对性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兵法上强调迂回,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亦如此。当一个问题在正面难以找到突破口时,就应该从其他的角度下手,冲破思维定视,间接求解,利用正难则反的思维。数学中存在着不少的证明题,就可以利用这一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逆向思维的题目,引导学生灵活地转换观察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角度,让学生充分看到逆向思维的功能。

5、有机地进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集中与发散思维训练,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问题进行发散,对于散乱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创新性思维基本成分包括集中性与发散性思维,所谓集中性思维就是利用已有的信息按照一般的单一模式,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是根据某个知识点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索,联想到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案,这些方案不一定都具有价值,需要评判、筛选、提炼、升华。

下载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培养(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培养(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转换思维角度,学会逆向思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转换思维角度,学会逆向思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一 转换思维角度,学会逆向思维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王蔷 (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江......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胡屯镇中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自查报告 2016-2017学年,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贯......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山东省利津县利津镇第二中学:刘新书“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数学能力。钱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是说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恩格斯把人类的思维活动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让思维的美丽的花朵在课堂上争奇斗艳,无......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与生物学、化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物理学不仅本身......

    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新时代下的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